人口地理学概论(第三版) 张善余著54页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人口分布》人口PPT电子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人口分布》人口PPT电子课件

典例剖析 读世界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例图,完成下列
各题。
(1)如果以距海岸超过200千米为内陆,则居住在沿海地区人口
比例最大的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2)非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比例最小的原因是( )
A.地处热带大陆,终年气候炎热
B.地处高原大陆,且地势起伏小
(3)由以上两题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分布具有
的特点。
答案:(1)A B C D 都在中、低纬度 都濒临海洋 都以平原为主 A B C D (2)E地气候干旱,沙漠广布;F地地处热带雨林区,气候湿热; G地气候酷寒,冰川广布;H地地处高寒地带。 (3)极不平衡 解析:人口稠密区是指人口密度在1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地 区;自然环境、开发历史长短、农业和工业发展条件等因素 是导致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不 仅气候适宜,而且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城市集 中,生产和生活方便。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分布
学习目标: 1.描述世界 人口分布的 特点。 2.说明影响 人口分布的 影响因素。
结论: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少。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 很___不__均__匀____,有的 地区人口__稠__密___,有 的地区则人口 ___稀__少_______。
雨林地区也不适宜人类居住
因素 地形
水资源
影响
例证
人口分布趋向于地势低平地 我国的华北平原、
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 长江中下游平原,印
肥沃,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 度的恒河平原,都是
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人口密集地区
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利 于生产和生活,人口密集。干 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 成为人口聚居地

人口分布同步ppt课件

人口分布同步ppt课件
3.根据以上分析,试归纳世界 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 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在热 带地区,人口多分布在气候相 对凉爽的高原地带。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人类逐渐适应自然并改造 自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类的生产生活空间不断 拓展。当今世界的人口分 布状况,就是自然和人文 两方面的多种因素相互作 用的结果。
【思考】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区,人口一定稠密吗? 闷热
凉爽
巴西城市分布图
巴西地形图
巴西的城市为何多分布在巴西高原而不在亚马孙平原?
在热带地区的平原,气候湿热; 热带的高原,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通畅,无疟疾分布等。
刚果盆地 东非高原
在南美洲,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间 谷地则形成一些人口稠密的大城市。
文化中心,历史悠久,自
然条件优越;
“四大稀少区” 原因:自然条件恶劣、开发程度低
• 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亚洲、北美) 地势高峻,高寒,气候寒冷
• 寒冷的极地 (南极大陆、 北冰洋附近 地区)
• 湿热的热带 雨林(亚马孙
河、刚果河 流域)、过
• 干旱的荒漠(撒哈拉、中亚和 澳大利亚)、降水量极少, 生 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 区或人口稀少区
大洲——非洲
归纳总结
总特征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10%的陆地居住着约90%的人口
大洲
分布差异大,亚洲人口最多,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居民
国家
分布极不平衡;2016年总人口74.42亿;人口过亿的国家有中国、 印度、美国等13个,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1%
城乡
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其中城镇人口比 例最高是北美洲,最低的大洲是非洲

【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ppt5

【高中地理】人口的变化ppt5

自然环 境周期 性变化
经济增 长与衰 退周期 性波动
阶段
原始低增 加速增长阶 长阶(A) 段(B)
增长减缓 低速增长阶 阶段(C) 段(D)
人口增 “高高低”模 长模 式(原始 式 型) 特 出生 点 率
“高低高”模 “过渡”模式 “低低低”模 式 (过渡型) 式 (传统型) (现代型)
高 高 低 ,波
比如: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研究估算出, 中国的环境承载力是16亿人,而人口合理容量是8-9亿人。
3、环境人口容量: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制约因素: A 、资源 (决定供养的人口数) B、生活消费(物质、文化生活消费) C、科技水平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人口地理学

人口地理学

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较新的分支学科之一,是介于地理学、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间的边缘学科,是研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分布、人口构成、人口变动和人口增长的空间变化,及其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是研究人口数量与质量、人口增长与人口构成的时空差异及其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与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生态学以及人口学等关注人口问题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但研究人口现象的空间变化一直是地理学研究人口的重点。

人口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特点。

概述人口地理学与人口学的关系如同植物地理学与植物学、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人口地理学着眼于人口现象的空间方面,人口学则作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学科,研究人口变化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更多地偏重人口统计,考察人口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人口地理学要借助于人口学的基本理论、数据和方法,具有地理学人口学之间边缘学科的性质。

人口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着重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的变化规律,是人口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人口地理学发端较早。

19世纪初近代人文地理学创始者,如德国的K·李斯特、O·佩舍尔等人把人或种族作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

后来,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写了《人类地理学》,第一次提出人类生存空间的概念。

该书被西方学者奉为人口地理学最早的经典。

此后,英国的A·H·肯尼、A·C·哈登,法国的J·布吕纳等学者也写了一些有关人口与地理关系的著作。

20世纪以来,人口地理学已发展成为具有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地理学大会,人口地理已单独成为一个分组。

在中国古代就有对人口与地理关系的文献记载,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才从西方引进人口地理学。

随着人口科学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人口地理学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内容折叠数量分布利用人口统计的成果,按照国家或地区探讨人口数量在地理分布上的差异性,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的主次,并从发展的观点揭示各国、各地区人口分布不平衡的规律性。

人文地理学讲义[1].第1-4章

人文地理学讲义[1].第1-4章

人文地理学本课程参考书目:[1] 张文奎编著. 人文地理学概论.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 金其铭,张小林,董新编著. 人文地理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 赫维人,潘玉君. 新人文地理学.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 翟有龙,李传永主编. 人文地理学新论.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5] 陈慧琳主编. 人文地理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 张善余著. 人口地理学概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 城市地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8] 宋金平主编,聚落地理专题.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胡兆量,阿尔斯朗,琼达等编著. 中国文化地理学概述(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0] 王恩涌,王正毅,娄耀亮等编著. 政治地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1] 孙文昌,陈元泰. 应用旅游地理学.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2] James People & Grarrick bailey. Humanity. West Public Company。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空间系统”。

本教材的定义:“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第1页)在地理学中,侧重于研究地表自然因素的区域系统,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作用的为自然地理学,而侧重于研究人类活动所创造的人文事象(社会因素)的区域系统,揭示人类活动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作用的为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是指包括经济地理学在内的人文地理学,而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在内,主要指社会文化地理学,重点是研究文化的空间特征和相互影响。

人口地理学-参考书

人口地理学-参考书

参考书1中国人口信息网/index.asp2彼得逊著,兰大译,现代国外经济论文选——第8辑,1984。

馆藏3波克希舍夫斯基,人口地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C9224蔡昉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5(2004),2004。

5蔡昉,张车伟,人口—将给中国带来什么(持续中国丛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6蔡昉,中国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7查瑞传,数理人口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馆藏8毛志锋,适度人口与控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C92/85 9董银兰,人口学概论,科学出版社,2004。

馆藏10段成荣,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研究,2001。

11段纪宪,中国人口造势新论,199912弗里曼著,刘东一等译,劳动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7。

馆藏13费景汉,拉尼斯,劳动力剩余经济的发展,华夏出版社,1989。

14何道峰,高莜苏,就业.增长.现代化-中国劳动力转移的历史与未来研究,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

15侯文若,当代外国人口:理论•学科•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馆藏16胡焕庸, 严正元,人口发展和生存环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C922/8 17黄荣清,人口分析技术,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

馆藏18李竞能,现代西方人口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19李竞能,人口经济理论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20李竞能,现阶段中国人口经济问题研究,1999。

21李竞能,吴国存,当代西方人口学说,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

馆藏22李若建,人口社会学基础,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

馆藏23李玉江,区域人力资本研究,科学出版社,2005。

24李永胜,人口统计学,200225李仲生,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馆藏26梁中堂,人口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

馆藏27吕昭河,制度变迁与人口发展: 兼论当代中国人口发展的制度约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3 人口容量 课件(48张)

1.3 人口容量 课件(48张)
人口容量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
11、.了掌解握区世域界资人源环口境分承布载特力点的和概规念和律衡,量了指解标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状况。 22、.理结解合影实响例区,域资分源析环自境然承因载素力和的因人素文,学因会素分对析人某口一分地布区资的源影环响境。承载 力3、的通大小过。学习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认识到地理环境对 人类3.掌活握动人的口影合响理。容量的概念,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和措施。
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
载 力
3、人均消费水平
• 资源环境承载力总是相对于 一定的消费水平而言的。
• 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 于不同消费水平所供养的人 口数量,显然是不同的,区 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 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3、人均消费水平
• 如果按照美国人的消费水平 来生活,印度所能容纳的人 口就要比现在少得多;这是 因为美国人在吃、穿、住、 行和娱乐等方面消耗的资源 之多,与其人口数量是不成 比例的
思考?:“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木桶的“短板效应”
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 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揭示了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资源的“最短板” 直接决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15
思考?:“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木桶的“短板效应”
2. 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 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问题?
(一)概念
•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 • 科学家提出了“人口合理容量”概念
• 所谓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 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 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 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 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中国地理学(经济地理):第十章 中国的人口

中国地理学(经济地理):第十章  中国的人口

1949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4
年份
1949年以来中国人口的自然变动
第一次人口增长期是国民经济恢复和第1个五年计划时 期(1949— 1957年)。人口出生率在32~38‰,死亡率在 10~20‰,自然增长率在16~25‰,平均每年净增1311 万人。主要原因是解放后人民生活温饱而安定,受“多子 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影响。
总人口 (万人) 129227 129988 130756 131448 132129 132802 133450 134091 134735 135404 136072 136782 137462
总人口(年末) /万人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13.71亿人,其中大陆 13.4亿人,港澳台3081.2万人。
2014年大陆总人口13.68亿人。2015年为13.75亿。
年份
1949 1950 1951 1955 1960 1965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表1 我国的总人口数量(年底数)
68.55 72.86 72.32 70.35 68.97 65.68 70.22 67.95 66.97 74.90 71.37 71.78 69.48 68.57 66.11 70.57
66.84 71.07 71.03 68.47 67.33 64.47 68.72 66.65 65.50 72.77 69.26 69.66 67.75 66.49 64.87 68.64

地球科学概论-PPT课件

地球科学概论-PPT课件

2 相对地质年代
地层并不总是连续的、完整的,而且连续的地 层也会受到后期的改变和破坏。
地层好比记载地球历史的一大套书,这套书分 散在世界各地,有的前后颠倒,有的被拆散,有的 因为被撕碎、被火烧、被磨损而缺页,而且所有的 书都没有页码。要把这套书整理好,还要有别的方 法。
2 相对地质年代
化石层序原理
某些生物演化比较快,物种存在时间比较短, 而且它们分布的范围比较广。用它们的化石判断地 层的时代比较准确,而且比较容易在不同地区之间 进行对比。这样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2 相对地质年代 切割关系原理
如果地质体A被地质体B切割或穿插,那么B一定 晚于A。这一原理称为切割关系原理。
2 相对地质年代
切割关系原理
例如,岩浆岩侵入围岩中,岩浆岩一定晚于围 岩。一个岩体侵入于另一个岩体,靠同位素年龄可 能难以判断先后,如果找到穿插关系,则可以确定 先后。
再如,在砂砾岩的层面上常常见到冲刷面,因 为冲刷面只可能切割先形成的岩层中的微层理,不 可能切割后形成的岩层中的微层理,所以据此可以 判断地层层序是否正常。
地质事件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例如山脉隆起时 间以千万年计,而山体滑坡则只有几分钟。
1 地质事件
地质事件主要记录在地壳岩石中,我们通常根据 岩石中特征的物质和特征的现象来识别地质事件。
不仅要知道发生过什么事件,而且要知道事件发 生的时间。地质事件的时间有两个含义:
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相对地质年代; 事件距离今天的时间——同位素年龄。
4 地球生物进化的重大事件
生物进化重大事件: 最早的细菌——南非3800Ma,澳大利亚3500Ma 厌氧自养原核生物——蓝细菌,光合作用——2000Ma 真核生物——宏观藻类——1800Ma,繁盛于1000Ma 软躯体动物——伊迪卡拉动物群——氧气——650Ma 有壳动物——澄江动物群——540Ma 鱼类——435Ma 植物登陆——臭氧层——400Ma 两栖类——350Ma 爬行类——250Ma 鸟类——140Ma 哺乳类——65Ma 人类——3Ma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分布(44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分布(44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分布 (44张PPT)
(3)从海拔来看 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仔细观察上图,思考:
1、世界七大洲都有人类居住吗?
2、世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纬度、距海远近、海拔)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分布 (44张PPT)
(3分钟时间)
仔细观察上图,思考: 1、世界七大洲都有人类居住吗? 2、世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纬度、距海远近、海拔) (3分钟时间)
(2)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的以内的沿海地区。
仔细观察上图,思考: 1、世界七大洲都有人类居住吗? 2、世界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纬度、距海远近、海拔) (3分钟时间)
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及其原因 3、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13个国家 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 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 亚、菲律宾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分布 (44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分布 (44张PPT)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有哪些?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分布 (44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分布 (44张PPT)
• 气候、地形、水源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第一节 口的分布 (44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分布 (44张PPT)
(1)东亚 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中南部。原因是: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
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 (2)南亚
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原因是:有世界古老的文 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

人口地理学概论(第三版) 张善余著

人口地理学概论(第三版) 张善余著

是研究的主要阵地,涌现了蒋正华、田雪原、穆光宗、蔡昉等一批优秀学者。进入2000年之后,
宏观视野下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及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反而暗淡下来,地 方上(主要是以省、自治区为单位)的研究开始出现,如《湖北省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施中 传,2001)、《青海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初探》(严维青,2003),都对本省的人口发展、社会
论人口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控制、“三结合”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宏观与决策选择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在中国:回顾与讨论
中国人口科学
南方人口 中国人口科学
田雪原
穆光宗 人口研究 蔡昉
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分析
络,分别论述了人口与经济、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三组关系的可持续发展;《人口、经
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文将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关系进一步做了阐述,可以视为对 前面三篇文章的提炼、补充与升华;《人口控制、“三结合”与可持续发展》则从计划生育 “三结合”展开,对农村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讨论,并且提出和论证了可持续发展是人 口控制的理论基础,是制定人口战略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和理论依据。在接受 《人口与经济》杂志采访时,田雪原将“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上升到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第 三次飞跃的高度(第一次是确立了控制人口的基本战略;第二是确定了以控制人口数量为重
田雪原1995、1996、1997的三篇文章及1996年对其采访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人口学发展——回顾、评述与展望(陆杰华,2010)》中关于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述评 几篇重要文章的推荐:蒋正华、田雪原、穆光宗、蔡昉、乔晓春、陆杰华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共35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共35张PPT)

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发展
文化传统因素 民族和政治因素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知识小结
人口分布 人口特点:不均衡、趋向性(温暖湿润、
地势低平、沿河、近海) 影响因素: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
随堂测评
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1~2题。
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1.B 【解析】亚马孙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东临大 西洋,该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动植物资源、水资源 等十分丰富,但是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居住。
,不适宜人类居住,故C项正确。于我国季风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条件优越,人口稠密,故A项正确。
1935年,胡焕庸依据点密度,绘出我 国第一张人口分布图。依据这张地图, 胡焕庸敏锐地发现一条东北——西南向的 直线,即黑河——腾冲线,又称“胡焕庸 线”。该线描绘的中国人口空间分布格 局在过去的80多年间基本保持稳定,所 揭示的规律至今无人打破。
二、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2.人口分布具有趋向性: 趋向于中低纬度气候温暖湿润地区 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趋向于沿河、近海地区
第一节 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需要: 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现状 运用资料学会概括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根据资料会分析影响某地人口分布的因素
本节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 点及影响因素。

第一章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PPT-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PPT

第一章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PPT-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PPT

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及实例
经济发 展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 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历史因素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 密区
政治因素
战争
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如两次世界大 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 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人口向城镇聚集,在一些工业发 达的地区,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 市带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5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
②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3.根据图 3 判断,六大洲中距海岸 200 千米范围内 的人口占该洲总人口的比例最低的大洲是________,试分 析其原因。
答案:非洲 非洲海岸线平直,海湾少,距海岸 200 千 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占全洲总面积的比例小,且非洲大部分 地区地处热带,内陆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比沿海低地更适合 人类居住。
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早婚早育,增加了出生人口;
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气候上寒冷限,风,力较适大,合人口人较稀类疏 居住。热带干旱地区:高原、山地由于
人口向城镇聚集,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带
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适合人类居住。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5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企业集中在城镇
因素的影响。 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早婚早育,增加了出生人口;

【新教材】1.1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中图版)(共31张PPT)

【新教材】1.1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中图版)(共31张PPT)
思考
1.人口的分布随海拔的变化关系? 人口的密度基本随海拔升高而减少
2.非洲与南美洲人口的分布与其它州是否一样?为什么? 不一样。非洲与南美洲的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不 在低海拔而是海拔较高的地方。 因为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的地方气候凉爽。
人口分布具有趋向性 2.人口分布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人口分布具有趋向性 3.人口分布趋向于沿河、沿海地区
总之,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基本位于北半球的中 低纬度。这些地区具有气候温和湿润,地势低平, 沿河和近海等特点,利于当地工农业的发展和经 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吸引人口不断地在这些地区 集聚。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因素
读图说明人口密度与气温、降水的关系?
气温适宜、降水适中的地区人口密度大。过于湿热、寒冷、 干旱的地区人口密度小。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1.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资源等 2.社会经济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 文化、宗教、民族、政治等
课堂练习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 (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图甲和图乙 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 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这些地区具有气候温和湿润地势低平气候温和湿润地势低平沿河和近海沿河和近海等特点利于当地工农业的发展和经等特点利于当地工农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吸引人口不断地在这些地区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吸引人口不断地在这些地区集聚
中图2019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分布、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 ①地形区为
C
A. 黄土高原B. 四川盆地 C. 青藏高原 D. 东南丘陵

人文地理第一章 绪论ppt课件

人文地理第一章 绪论ppt课件
Cloke P, Philo C, and Sadler D. Approaching Human Geography: 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Theoretical Debates [M]. London: Guilford Press, 1991
Daniels P, Bradshaw M, Shaw D and Sidaway J (eds). 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Geography: Issues for the 21st Century [M]. Second edition. Harlow, England: Prentice-Hall, 2005. http:///
49491研究人地关系环境学派以拉采尔白兰士为代表a以拉采尔为代表的环境决定论b以白兰士为代表的人地相关论c以拉采尔为代表的地缘政治学d以巴罗斯为代表的人类生态论50502研究景观人文景观景观学派以德国施吕特尔美国的苏尔为代表3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区域学派以德国的赫特纳赫美国的哈特向为代表4研究产业区位区位学派以韦伯廖什为代表51511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525253535454555556565757585859596060相邻学科之间的横向交叉渗透和融合成为明显的趋势传统的学科界线变得模糊
人文地理学 Human Geography
主讲教师: 联系方式:
,665136 办公地点:行政西前座417
精品课件
前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基本框架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学习要求
精品课件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性质:必修课——专业基础课 学时:54 学分: 3 考核形式:考试
精品课件
课程的基本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