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第六章土壤圈ppt课件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土壤圈【圣才出品】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土壤圈【圣才出品】第6章土壤圈6.1复习笔记一、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土壤圈是地球表层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相交的界面并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圈层,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把水分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质的重要场所。
1.土壤含义土壤是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生物与非生物混合体。
(1)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的功能①土壤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土壤具有容纳、降解、过滤、缓冲和固定有毒的无机物、有机化合物及城市污染物质的功能。
②土壤不仅是粮食、纤维、林牧产品等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更是支撑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生物圈繁盛共荣的基地。
2.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1)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关系①土壤圈与生物圈进行养分元素的循环,土壤支持和调节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提供植物所需养分,水分和适宜的理化环境,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②土壤圈与水圈进行水分平衡与循环,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迁移过程及水平分布,也影响水圈的化学组成。
③土壤圈与大气圈进行大量及痕量气体的交换,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能量的平衡;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氮氧化合物和氨气,影响全球大气变化。
④土壤圈与岩石圈进行着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循环,土被覆盖在岩石圈的表层,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各种外营力的破坏。
(2)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①土壤圈与地球生命作用。
②土壤圈与人类生存条件。
③土壤圈与自然环境。
④土壤圈与全球土壤变化。
⑤土壤圈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3.土壤形态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结持性、孔隙度等。
自然地理学第六章 土壤圈
指土壤发育过程中物质重新淋溶淀积和聚积的生物体。根据新生体的性质和形状 可判断土壤类型、发育过程及历史演变特征。
⑧侵入体
10.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由固相、液相、气相三相物质组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和相互作用 的有机整体。 ①土壤矿物质 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土壤矿物质基本上来自于成 土母质,母质又起源于岩石。
④富铝化过程 指土壤形成土体脱硅与铝铁富集的过程。在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 土壤形成过程中原生矿物强烈分解,盐基离子和硅酸大量淋失,铁铝锰在次 生黏土矿物中不断形成氧化物且相对累积。由于铁的染色作用,土体呈红色 甚至出现大量铁结核或铁磐层。
⑤钙化过程 指碳酸盐在土体中淋溶、淀积的过程。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季节性 淋溶使矿物风化过程中释放的易溶性盐类大部分淋失,硅铁铝氧化物在土体 中基本上未发生移动,而最活跃的钙镁元素发生淋溶和淀积,并在土体中下 部形成一个钙积层。
④地形因素 地形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表现在地形引起地表物质和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影 响土壤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了能量交换。 不同地形影响地表水热条件的重新分配,主要表现在不同高度、坡度和坡向等对 太阳幅度的吸收和地面辐射的差异。 地形还影响地表径流,斜坡排水快,物质易受淋溶,土壤颗粒粗,土层薄 地形影响成土母质的分配,山地或台地上部主要为残积母质,坡地和山麓为坡积 物,山前冲积平原为洪积物和冲积物。 地形影响土壤发育过程。地壳的上升、下降或局部侵蚀基准面的变化,都会导致 土壤侵蚀和堆积过程发生,引起水文和植被发生变化,改变成土过程的方向,使
9.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 ①土壤颜色 ②土壤质地 指土壤颗粒的组合特征。一般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等。
③土壤结构 指土壤颗粒胶结情况。土壤结构由团粒结构、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结构、 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等。
第六章土壤-146页精选文档
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养
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肥力的种类: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土壤圈的概念与内涵:
土 壤 圈 [Pedosphere] 是 地 球 系 统 的 重 要 组 成 部分,其位置处于地球系统,即气圈、水圈、生 物圈与岩石圈的交接界面,它既是这些圈层的支 撑者,又是它们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1938年, S.Matson曾提出圈层观点].按当前的研究成果, 土壤圈有五个内涵.
积土、砂质土等词来自地质学 环境科学:土壤是环境要素之一 土壤学家: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是能生产植物收获
的地球陆地的疏松表层
第一节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征
一、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 层。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它不仅具有 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是一个能从物质 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进行剖析的物质 实体。也是一个无机物和有机物,非生物和 生物相结合的物体。
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
其化学组成包括碳水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木 质素,含硫含磷化合物
土壤有机质转化的过程
矿质化过程:指进入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在土 壤微生物的参与下,把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 单化合物的过程。
腐殖化过程:指进入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在微生 物的作用分解后再缩合聚合成一系列黑褐色高分 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主要产物有黄色溶液富里 酸和棕色沉淀物胡敏酸,两者占腐殖质总量的 60%
土壤结构是指土粒相互排列、胶结在一起而成 的团聚体,也称结构体。
土壤的许多特性,例如水分运动、热传导、通 气性、容重以及孔隙度等都深受结构的影响, 而许多农业措施,如耕作、种植、灌排和施肥 等,所感受的土壤物理性质的重大变化也多来 自土壤结构。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第六章土壤圈ppt课件
• 心土层(生土层) 在犁底层之下,受耕作影响小, 淀积作用明显,颜色较浅。
• 底土层 (死土层) 几乎未受耕作影响,根系少, 土壤未发育,仍保留母质特征。
.
(二)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
土壤颜色
• 根据土壤颜色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土壤成土条 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
• 3力. 土。壤有机质和氨基酸等是络合剂,与钙镁铝形 • 成6.稳腐定殖性质络是合胶物结,剂能,提能高使无土机壤磷形酸成盐良溶好解的性团。粒结构,
改善土壤耕作。 • 7. 腐殖质色暗,可增加土壤吸热能力,同时其导热
性小,有利于保温。
.
(三)土壤水分
• 土壤水分是土壤重要组成成分和重 要的肥力因素。它不仅是植物生活 所必需的生态因子,而且也是土壤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介质, 它存在于孔隙中。
.
4.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 14. .土二壤、有三机羧质基含酸有与丰金富属的离植子物形所成需稳营定养络元合素物和的多能力 种较微强量,元有素活,化不土断壤供微应量植元物素吸的收作利用用。。
•• 25.土. 土壤壤有有机机质胶具体有是较一强种的具代有换多能价力酸,根可的以有大机量弱吸酸, 收其保盐存类植具物有养两分性,胶以体免的淋作溶用损,失有。很强缓冲酸碱的能
物理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有的 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均未改变。
• 次生矿物质 由原生矿物质经风化后重
新形成的新矿物。土壤次生矿物分为三类:简 单盐类、次生氧化物类和次生 铝硅酸盐类
.
(二) 土壤有机质
• 土壤有机质概指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微生 物体及其分解和生成的物质
自然地理学 第六章 土壤
第一节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征
一、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 一般概念:土壤=土地。英语soil的词源:拉丁文solum,意 为土地 • 科学概念:土地:自然综合体,景观。地球表面的区域。其 特征包含上下与该区域垂直的生物圈的所有相当稳定或周期 性循环的属性,包括大气、土壤、下面的地质水文和动植物 群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后果,这些属性对人类 现在和将来的土地利用有明显影响。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1996):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生 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 类提供粮食的自然资源
(二)土壤有机质
•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 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 合物,其中包括动植 物残体、微生物体和 这些生物残体的不同 分解阶段的产物,以 及由分解产物合成的 腐殖质(humus)等。
• 土壤腐殖质是,有机质分解后再缩合或聚合而成的 一系列黑褐色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根据腐殖质颜色 的不同,腐殖质可分为黄色腐殖质、棕色腐殖质和 黑色腐殖质。一般情况,胡敏酸和富里酸占腐殖质 总量的60%左右 。
土壤圈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 1. 对生物圈的影响 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 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土壤 圈中的各种限制因素对生物起不良的影响。
• 2. 对大气圈的影响 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 衡;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氮氧化物和氨气, 这对全球大气变化有明显的影响。 • 3. 对水圈的影响 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 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水平分异及水圈的化学组成。 • 4. 对岩石圈的影响 作为地球的“保护层”,对岩石圈具有 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其遭受各种外营力的破坏。
第六章 土壤——自然地理学课件PPT
第二节 土壤物质组成
土壤是个多相分散体系,由无机和有机的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组成 。
6
一、矿物质
土壤矿物的类型
▪ 原生矿物 ▪ 次生矿物
土壤矿物的分布规律
▪ 干冷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原生矿物; 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含较多的氧化铁、氧化 铝和氧化钛等较为稳定的矿物;
▪ 热带亚热带地区,次生粘土矿物以水铝石、高岭 石等为主;干旱寒冷地区,次生粘土矿物以伊利 石、蒙脱石、蛭石为主。
15
2.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指土壤水分能够被植 物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不能被植物吸 收利用的称无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的称为有效水。
▪ 土壤有效水分的下限为萎蔫系数 ▪ 旱地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为田间持水量 ▪ 旱地土壤最大有效水分量 = 田间持水量 -
萎蔫系数
16
土壤水吸 力
土 壤 颗 粒
12
膜状水
▪ 土粒吸足了吸湿水后,还有剩 余的吸引力,可吸引一部分液 态水成水膜状附着在土粒表面, 这种水分称为膜状水。
▪ 植物可以利用此水。但由于这种水的移动非常缓慢 (0.2—0.4mm/d),不能及时供给植物生长需要,植 物可利用的数量很少。
– 土壤膜状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土壤最大 分子持水量
▪ 中子土壤水分仪
• 通过测定反映慢中子云的密度与水分子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确定土 壤含水量。
• 不破坏土壤,可测量土壤深达30米的剖面含水量,但是不能用于 表层土
• 缺点:垂直分辨率较差,表层测量困难,且辐射危害健康
▪ 张力计式土壤水分传感器
• 通过安装在土壤中的张力计,测量土壤水的吸力,然后依据土壤 水分特征曲线来换算成土壤含水量 20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土壤圈【圣才出品】
3.土壤形态 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和土壤剖面外部形态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质地结构、 结持性、孔隙度等。 (1)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它是由性质和形态各异的土层重叠在一起
2 / 4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f.紫色表示游离氧化锰含量高。 g.绿色或蓝色表示土壤积水处于还原状态,含大量的亚铁氧化物。 ②土壤质地 土壤颗粒的组合特征。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等。 ③土壤结构 土壤颗粒胶结情况。有团粒结构、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结构、棱柱状结构、片状 结构等。 ④松紧度 土壤疏松和紧实的程度,常分为很松、疏松、稍紧实、紧实、坚实等级别。 ⑤孔隙 土粒之间存在的空间,决定着液气两相的共存状态,并影响土壤养分和温度状况。 ⑥土壤干湿度 反映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多少,野外考察时常将土壤分干、润、潮、湿等级别。 ⑦新生体 土壤发育过程中物质重新淋溶淀积和聚积的生成物。 ⑧侵入体 由外界进入土壤中的特殊物质。
自然地理学地壳伍光和分解PPT课件
2、地台型建造 以陆相碎屑沉积为主,厚度不大,未受强烈构造变动,
地壳升降幅度均较小的地台上的建造。 3、过渡型建造 兼有地槽型与地台型建造的特征但以碎屑岩占优势、陆
相沉积与泻湖相沉积分布广泛,海相沉积只见于剖 面下部。
(三)地层的接触关系 分为整合、假整合与不整合三类。 1、整合: 指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且相互平行,时代连续,没有
第37页/共52页
3)、三种构造体系 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扭动构造 体系。 4)、地球自转及其角速度的变化所引起的 地壳水平运动是推动地壳构造变动的主导 因素。
第38页/共52页
第四节 内动力作用下的地表环境演 化一,构造形迹变化
1、水平构造
岩层虽经垂直运动而未发生褶皱,仍保持水平或 近似水平层状者,如未受切割的高原面,平原 面,平顶山,方山
第1页/共52页
3、矿物
定义: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 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或地壳的基本单元。
4、主要造岩矿物及常见矿物
主要矿物: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辉石,橄榄石,角闪石。(七种) 常见矿物:石墨C,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赤铁矿,磁铁矿,硬石膏,石膏,
磷灰石。
第2页/共52页
二 岩浆岩:
岩石定义:造岩矿物按一定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
体
岩石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主要成份:岩浆是来自上地幔的高 温熔融状物质,主要成分为硅酸盐,金 属硫化物,氧化物,部分挥发物。
第3页/共52页
(一)岩浆岩的矿物组成: 1、超基性岩 SiO2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 2、基性岩 SiO2含量为45%~52%,主要矿物为辉石、钙斜长 石等。 3、中性岩 SiO2含量52%~65%,主要矿物为角闪石和长石。 4、酸性岩 SiO2含量65%以上,多钾、钠而少铁、镁。
自然地理学之土壤精品PPT课件
土壤水分重量 土壤固相重量
100%
◆田间持水量:指土壤中微空隙和毛细管的水分, 能够抵抗重力作用而保持在土壤中那部分水量。 ◆凋萎系数:指土壤中不能为植物吸收利用的那 部分水分,其含量称为凋萎系数或凋萎点。 ◆吸湿系数:指土壤中既不能被植物吸收,也难 以自然蒸发的那部分水分,其含量称为吸湿系数。
2、土壤水分类型
粘粒
100 0
土壤质地三角分类法
①砂质土:砂粒含量在
②
70%以上。结构松散, 通气和排水条件良好, 但保水保肥能力弱。
0
砂粒
①
100
100 粉 0砂
②粘质土:粘粒占优势,粘粒含量不低于40%, 结构较紧密,湿粘干结,通气和排水条件不佳, 但保水保肥能力强。
③壤质土:砂粒、粉砂粒和粘粒三者含量相对 均匀,特性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农业价值较高 的土壤大都属于壤质土。
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 亚热带大陆西岸与温带大陆 内部。
9、寒带森林土壤 ——灰化土
是典型的灰化过程所形 成的土壤。灰化土层属于强 酸性土壤,养分缺乏,对农 业利用不利。 分布较广泛,在欧亚大陆北 部和北美北部,东西向延伸 形成连续的土壤分布带。
10、苔原土壤——冰沼土
是在严寒湿润气候和苔原植被下发育形成的 土壤。土层浅薄(一般<50cm),质地较粗,下 面是基岩或永冻层,基本无农业利用价值。
自然地理学课件17-第六章
编辑课件
9
五、土壤组成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一)土壤机械组成 1、土壤质地的概念 2、土壤质地分类 3、土壤质地的影响 (二)土壤胶体 1、定义 2、种类 3、性质 4、土壤的离子交换
编辑课件
10
(三)土壤溶液 1、定义 2、土壤溶液的组成 3、土壤溶液的作用 (1)土壤的酸碱反应 (2)土壤的氧化还原反应 (3)土壤的缓冲作用
编辑课件
3
土壤质量的内涵
土壤质量包括三部分:分别是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健 康质量,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就像一个三 脚凳的三条腿。
(1)肥力质量:土壤充分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养分、提 高生物产量的能力。
(2)环境质量:土壤容纳、吸收、降解各种环境污染物质 的能力。
(3)健康质量:土壤无污染、洁净,生产的食品无公害,
编辑课件
18
(9)潴育化过程 土壤形成中的氧化还原过程,地下水浸润、氧化还原交
替,形成一个有锈纹锈斑、黑色铁锰结核的土层。 (10)白浆化过程
由于土体上层滞水而发生的潴育漂洗过程,土体表层铁 锰还原淋溶、脱色形成白浆层。 (11)腐殖质化过程
生物作用下土体中,尤其是土体表层进行腐殖质累积过 程。
编辑课件
保障动植物及人类健康的能力。
编辑课件
4
三、土壤形态
(一)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 1、土壤剖面: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可理解为
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 2、土壤发生层次 (1)自然土壤(六层)
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 (2)耕作土壤(四层)
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底土层。
编辑课件
7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1、供应营养元素 2、保持养分 3、提高无机磷酸盐的溶解性 4、活化土壤微量元素 5、调节土壤酸碱性 6、形成团粒结构 7、调节温度
自然地理学 土壤圈PPT课件
为酸性土和强酸性土,长江以北除了灰化土和淋溶土外,大都为 中性土和碱性土。
b.潜在酸度 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H+和Al3+所 引起的酸度
c.土壤溶液的酸碱度影响植物的生长 和微生物的 发育。高等植物适应的ph 5.0~8.0 微生物 适宜微酸性,中性土壤。
毛管中的水分,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
持水量
③重力水 当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的
水分就沿着土壤中的非毛管孔隙向下渗透的多余水分。
饱和持水量或全蓄水量:土壤孔隙全部充满水分时的含 水量
凋萎系数: 田间持水量减低到植物不能利用时的含水 量。
第17页/共51页
㈣ 土壤空气
①.土壤孔隙中存在的各种气体混合物,以O2,N2,CO2及水汽为主要成分。 ②.土壤空气来自大气,但和大气在成分和含量上与大气有所不同。
第26页/共51页
土壤中主要元素的氧化还原形态
第27页/共51页
③土壤的缓冲性
• 当加酸或碱于土壤时,土壤具有缓和酸碱度改变的能力 • 其能力主要来自土壤胶体及其吸附的阳离子,及土壤所含的弱
酸及其盐类。 • 土壤胶体数量大,吸附的盐基离子多,其缓冲酸的能力就强 土壤的缓冲性可使土壤避免因施肥、微生物和根系的呼吸、有机
• 1)土壤矿质胶体:包括次生铝硅酸盐、简单 的铁、铝氧化物、二氧化硅等。
• 2)有机胶体:包括腐殖质、有机酸、蛋白质
第22页/共51页
2,土壤胶体的性质
①.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蓄水保墒性能好
②.带电性 :有助于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离子状态的养分,供植物利用。
③.分散和凝聚性: 溶胶
凝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我国劳动人民在数千年前对土壤就有了 朴素的认识。公元121年前我国古书《说 文解字》中就记载着:“土,地之吐生 万物者也。”“壤,柔土也,无块曰 壤。”。古代土同吐,壤同月襄,月 襄——肥肉也,即肥沃的土称之为壤。
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 够生长植物。
.
• 自然肥力是由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 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是土壤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综合表现。它的形成 和发展,取决于各种自然因素质量、数量及其 组合适当与否。自然肥力是自然再生产过程的 产物,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它能自发地生长 天然植被。
.
• 人工肥力是指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 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土壤肥力。土壤的自然肥力与人工肥力结合形 成的经济肥力,才能用以为人类生产出充裕的 农产品。经济肥力是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的统 一,是在同一土壤上两种肥力相结合而形成的。
变土支所植位化C大壤持需被O学 气置圈2和 养 的、组 变,在调 分 分C成 化H节 布处地、, 。4、生 。水水于理H物分分地2环的S和与、生球境适能氮长宜量大中氧和的的气总化发理平合圈是育化衡物过占环;、和程境吸据氨水,,收气一提圈决氧,供定定气、影植自,的生响物然释不全物放球 圈2 和土岩壤石圈 圈与水之圈间进的行界水分面平上衡,与循是环地,球影响各圈 4层们降生的中之土环保水地化壤 , 护最间在 球 学圈 土 作活不陆 化 组与 被 用地 学 成跃断岩 覆 ,和 迁.石 盖 减最 地水移圈在少富进体过进岩各的程生行行石种重及着圈外命物新水金的营力质分平属表力的循配分元层的,布圈环素,破影,和对坏层与响 也微其。之能元影量具素响一量元有的水素一,平表圈的定它衡循的。
.
O层
❖ 自然土壤剖面发生层的
A层
划分和命名
E层
B层
❖ 1967 国际土壤学会提出
把土壤剖面划分为:
有机层(O)
C层
腐殖质层(A)
淋溶层 (E)
淀积层(B )
R层
母质层 (C)
母岩层(R)
.
耕作土壤剖面
• 耕作层(表土层) 属人为表层类,包括灌淤表层, 堆垫表层和肥熟表层。土性疏松、结构良好、有机 质含量高、颜色较暗、肥力水平低。
• 犁底层(亚表土层) 在耕作层之下,土壤呈层片状 结构,紧实,腐殖质含量比上层少。
• 心土层(生土层) 在犁底层之下,受耕作影响小, 淀积作用明显,颜色较浅。
• 底土层 (死土层) 几乎未受耕作影响,根系少, 土壤未发育,仍保留母质特征。
.
(二)土壤的一般形态特征
.
农业土壤
• 也叫耕作土壤,是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 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改良等 以及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而形成的土壤,如 耕地、果园、茶园里的土壤。 主导因素:人类 生产活动。
.
二、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3 1 土土壤壤圈圈与与大生气物圈圈进进行行气养体分的元交素换的,循影环响,大土气壤圈的
第一节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第二节 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三节 土壤的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 第四节 土壤类型特征 第五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第一节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
一、 土壤及其土壤肥力的概念
• 土壤然体 。
• 由于人类对土壤的利用方式不同,对土壤产生 不同的概念 。
.
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 51量及土营特构••土变环土•壤养性,2性对壤3圈壤对态壤化境壤4件 成 气中 元 , 功土开 农 圈土中 污 生 系物土, 效圈下 土 体有 素 土 能壤发 林 的壤的 染 物 统质壤生 应与的 过 的害 的 壤 等圈与 适 各圈空 物 环 中的圈物 。地土 程 通物 化 有 。与管 宜 障与间 质 境 的组与转球壤 基 量质 学 机人理 性 碍自分 的 的 功成全化生圈本及的性质类,评因然布来影能与球命,内特其化质组生综价素环、源响及性土作水不性对学,成存合,对境迁、及优质壤用循同变温行根,条农营农移分调化,,变环,土化室为据性件业养业、布控模包包化,包壤预效,主质中元生,转、;式括括,碳括类测应土要,的素产包化变土。重土包、土型的壤微土动的的括;及化壤金壤括氮壤历影水生壤态空限土土动、在属胶自、物史 响分生物变间制壤地态迁复元体然硫质演 。性 态的化 调作资退变 合移素表与、循变质 系生, 控用源化化 农、在面人磷环;, 统理土 ,。区,, 业浓土的为循的现植 的生壤 土域土土 生集壤性条环能代物 结态壤质。
.
•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
地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 热量的能力。土壤中养分、水分、 空气、热量 四大肥力因素不是孤立 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
•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物理 化学特性的综合表现,也是土壤不同于母质的 本质特性。包括自然肥力、人工肥力和二者相 结合形成的经济肥力。
.
三、土壤形态
• 土壤形态是指土壤与土壤剖面外部形 态特征。如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 质地结构,孔隙度等。
.
(一)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 (一)土壤剖面与土壤发生层次 •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可
理解为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
.
• 土壤剖面类型:
1. 自然土壤 2. 耕作土壤
.
• 仅仅具有自然肥力的土壤,不存在人类过去劳 动的任何痕迹。而具有经济肥力的土壤,由于 其中包括人工肥力,则凝结有人类的劳动。由 于人工肥力是凭借人的生产活动形成的,人们 就可以利用一切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促使人工 肥力的形成,并加快潜在肥力转化,使土地尽 快投入生产
.
•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创造人工肥力,充分发挥自 然肥力作用的动力。土壤肥力经常处于动态变 化之中,土壤肥力变好变坏既受自然气候等条 件影响,也受栽培作物、耕作管理、灌溉施肥 等农业技术措施以及社会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 水平的制约。农业生产上,能为植物或农作物 即时利用的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叫“有效肥 力”,不能即时利用的叫“潜在肥力”。潜在 肥力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效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