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教学设计
-整合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
4.创设互动性强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提高课堂质量。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经济体制改革》一课,了解改革开放中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放学前。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后,学生要认真检查,确保书写工整、内容准确。
2.教师将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给予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3.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4.学会运用历史资料,分析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入、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辅助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
1.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过程及其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难点:理解经济体制改革背后的历史背景、原因,以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案例分析法、历史对比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剖析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新课标标准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二、内容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以后,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乡镇企业也发展起来,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都有很大提高。
后来,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起来,企业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呈现繁荣局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步建立起来,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三、教学目标历史解释: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
唯物史观: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家国情怀: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教师活动材料1: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材料2: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2)学生活动改革目的: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教师活动试点:凤阳小岗村“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
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材料2: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
2023_2024学年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2023_2024学年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8《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教材从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方面进行阐述,让学生了解改革的过程,认识改革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改革开放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内容。
2.难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经济体制改革。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准备好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的农村改革内容,让学生了解农村改革对城市改革的影响。
然后,PPT展示城市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改革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针对改革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或国有企业改革,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经济体制改革》精品教案1
《经济体制改革》精品教学设计1一、课程标准内容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栏目,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这节课主要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单元教材中,上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接对外开放,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因此,本节课在本单元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包括三个部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开始于农村,核心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和员工的劳动积极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大大推动了经济发展。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有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思维能力发展较快,但部分学生存在不自信、羞于表现等思想顾虑,又希望能得到他人的肯定。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案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目标和影响,能够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1. 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目标2. 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3. 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三、教学难点1. 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挑战性2. 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深远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目标和影响。
2. 探究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探讨经济体制改革的作用和挑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1 列举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1.2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的意义和作用。
2. 理论讲解(20分钟)2.1 定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目标。
2.2 介绍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3 分析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
3. 案例分析(25分钟)3.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经济体制改革案例进行分析。
3.2 小组展示: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案例,并分析该案例的成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4. 总结和讨论(15分钟)4.1 分析各组案例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4.2 探讨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5. 课堂小结(5分钟)5.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5.2 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论文或新闻,了解当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展。
2. 撰写一篇短文,讨论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增加了教学的活跃度。
同时,对于难点和重点的理解和分析,需要更多的实例和案例支撑,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初中历史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初中历史
年级:初中
科目:历史
目标:
1. 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阶段。
3. 理解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
1. 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背景。
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阶段。
3. 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习主体内容(25分钟)
1. 介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阶段,包括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
2. 分组讨论各个阶段的重要举措和改革成果,让学生们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意义。
三、活动互动(15分钟)
1. 分发相关文章或资料,让学生们自主研读并讨论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学生们可以就自己所在城市或村庄的发展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探讨经济体制改革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四、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们关
注国家发展,积极参与建设。
五、课堂作业
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撰写一份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并在下节课展示和分享。
教学反思:
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果,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认识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背景。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主要内容和成果。
2. 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和未来发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具体问题。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和未来发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资料和案例。
2. 制作PPT,展示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和图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数据和图表,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经济取得的成就及其背后的原因,引出本课主题——经济体制改革。
2. 讲授新课第一部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背景讲解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困境,如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经济发展缓慢等,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第二部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介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以及这些改革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第三部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绩与展望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如经济增长、民生改善、国家地位提升等,探讨未来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3. 案例分析出示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案例,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等,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案例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和启示。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和未来发展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动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背景。
让学生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教学内容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定义。
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背景。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和背景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计划经济体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让学生了解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2.2 教学内容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案例分析法:分析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2.4 教学评估学生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市场经济体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不足。
3.2 教学内容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不足。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不足。
3.4 教学评估学生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不足的分析能力。
第四章: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成就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主要措施。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和影响。
4.2 教学内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主要措施。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和影响。
4.3 教学方法时间线索法: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主要措施。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和影响。
4.4 教学评估学生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主要措施的掌握程度。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背景和意义;2. 掌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果;3. 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果;2. 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 概念解释(10分钟)向学生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即改革现行经济体制的一系列举措和措施,以解决我国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推动经济发展。
2. 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15分钟)向学生介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包括计划经济体制的困境、市场经济体制的兴起、国际环境的变化等。
3.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20分钟)向学生介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包括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制改革、老工业基地改革等。
详细介绍每个领域的改革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4. 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15分钟)向学生介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包括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民生水平的提升等。
5. 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和作用(20分钟)向学生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等。
6. 思考与讨论(2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a. 经济体制改革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是什么?b. 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有哪些?c. 你认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哪些方面?7. 总结与展望(10分钟)向学生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并展望未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四、教学资源:1. 课件和投影仪;2.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和提问;2. 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背景。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成果。
2. 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关键环节和未来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成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经济体制改革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课件:制作经济体制改革教案课件,包括图片、图表等。
3. 视频资料:准备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演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前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2. 讲解原因和背景讲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背景,包括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国际环境的影响等。
3. 讲解改革内容讲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
4. 分析改革成果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如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地位的提升等。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7. 布置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和成果,进行分析对比,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2.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不同利益相关方,如政府官员、企业老板、工人等,就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和表演,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历史下册《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八年级历史下册的《经济体制改革》章节显得尤为重要。本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进程,本教学案例将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和成果,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
2.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改革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让学生理解改革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教育,让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历史场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氛围中感受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学会使用历史资料,如文献、图片、视频等,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分析;
-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进行解读;
-提高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以教材为蓝本,结合实际案例,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1.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过程和主要措施;
3.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案例将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第11课《经济体制改革》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的内容,围绕改革开放中经济体制改革这一主题,主要叙述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两项基本内容。
这节课在全册书中是个重点内容,本课内容所反映的史实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收集资料,使学生了解改革前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弊端,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和城市带来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展示图片、文字资料、视频等相关资料,使学生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析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概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引领学生在了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基础上,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体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曲折。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教学难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功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
四、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教师活动:投影展示《厉害了,我的国》音像资料;同学们,请你谈一谈:观看这段视频后的感受?学生活动:观看音像资料;畅谈观后感。
教师活动:展示复习回顾中国崛起的故事。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明确改革开放的两层内涵。
教师活动:这节课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段历史。
(二)学习目标:教师活动: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讲故事知历史一、农村的改革(小岗村的故事)1.原因:吃大锅饭,收入少;农民生产积极性低。
教师活动:展示农民老李的烦恼。
经济体制改革精品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标要求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材料和图片,了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通过分析示意图,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改革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体会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教学难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随堂练习1.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
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
这说明( B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2.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和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都让农民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D.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它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
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D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十四大上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材料中的“新经济体制”指的是( B )A.计划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人民公社体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请同学们搜集资料,了解一下自己家乡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经济体制改革初中教案模板
教学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增强对国家发展的信心。
教学重点:1. 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辩证关系。
2. 经济体制改革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图片、视频、案例等。
2. 学生提前预习教材,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 背景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原有的经济体制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 主要内容: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 经济方面:提高了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际竞争力。
- 社会方面:缩小了城乡差距,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 政治方面:巩固了国家政权,提高了党的执政能力。
三、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有何关系?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3. 教师总结小组讨论结果,强调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辩证关系。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案例:某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
2. 学生分析案例,总结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点。
3. 教师点评,强调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经济体制改革有什么新的认识?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快速进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了解农夫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转变,理解生产关系肯定要适应生产力进展需要的根本原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生疏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富强兴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奉献的人生抱负。
二、重点难点1、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难点了解生产关系肯定要适应生产力进展的根本原则。
三、教学根本过程课导入1978 年 11 月 24 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残缺的茅屋里挤满了 18 位农夫。
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隐秘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
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
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假设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 18 岁。
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
”1978 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英勇的甚至是宏大的壮举。
从今揭开了一个宏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二〕课探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改革的背景史料1张三劳动实在懒,遇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
特地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
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惊异不惊异?史料2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教师:消灭上述史料中状况的缘由是什么?学生: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夫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安排挫伤了农夫的生产乐观性,导致农村、农业进展缓慢,减缓了国民经济进展的步伐,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步骤;(3)能够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合作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认识到改革是发展的动力;(2)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步骤;(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2. 教学难点:(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步骤;(3)如何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2)提问:为什么我国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有什么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3. 课堂讲解:(1)讲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2)讲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步骤;(3)讲解如何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4. 案例分析:(1)选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2)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意义、内容和步骤;(2)强调改革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教材,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最新成果;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三、教学难点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意义、主要内容和成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改革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改革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内容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1.1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1.2 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1.3 国际环境的变化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2.1 提高经济效益2.2 促进社会发展2.3 增强国家综合实力3.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3.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3 国有企业改革3.4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4.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4.1 经济增长奇迹4.2 结构优化升级4.3 民生持续改善4.4 国际地位不断提升5.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景和挑战5.1 改革面临的挑战5.2 改革的发展方向5.3 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 讲解:详细讲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意义、主要内容和成果。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具体案例,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经济特区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七、作业布置2. 调查了解身边的企业,分析其发展得益于哪些改革政策。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九、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经济体制改革》参考教案
第7课经济体制改革一、教学理念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义务教育部编历史新教材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包含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第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介绍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的史实。
第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介绍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介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及意义。
从整个单元看,这节课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下一节课《对外开放》是平行关系,改革开放是我国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三、学情分析由于这一节课面向全市初二学生,上课时间为20分钟,难度不宜太大,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主干知识是关键。
初二学生在史料阅读能力方面要加强。
四、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过程,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意义。
2.学生通过分析材料,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认识到改革的必然性。
3.进一步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教学设计思路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城市的情况,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提问:新中国成立以来,凤阳县经历了哪些变化?回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介绍70年代小岗村的情况。
出示材料:迟出工,早下工,到了田里磨洋工,反正记的一样工。
——人民公社时期的民谣”提问:小岗村为什么这么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出示图片《全国农村第一份包干到户合同书》出示材料:“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鉴(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和国的记忆:文物见证历史》”提问:小岗村的村民打算如何做?这样做有什么后果?出示材料“1979年,全队粮食总产量由上年的2万余斤猛增到13万余斤,油料3.5万余斤,相当于1960年到1978年的总合,人均收入从20元增至400元。
经济体制改革 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目标】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一、知识点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11 / 72 / 7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2.开始: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3.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概况:时间:1978年。
对象: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
小岗村责任承包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内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结果:1978年农业获得大丰收,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意义: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普遍实行: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民自编的歌谣。
5.影响:(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2)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3)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业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兴办乡镇企事业)——党在农村探索出的致富新路。
二、知识点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1)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 / 72.内容:(1)所有制形式: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及作用;改革国有企业的措施及作用;
2.理解积极体制改革的含义和必要性,一些重要概念,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3.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在农村带来活力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4.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
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可以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采取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活动方式,自己分析、归纳知识,使学生经历了一次实事求是“论从史出”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的和学会学习的过程。
【教学重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
【教学难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同学们,当你走进农村你会发现,许多地方的房子变高了,马路变宽了,过去人们向往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不再是一首儿歌,而是真实存在的。
为什么二三十年前的儿歌在如今能成为现实呢?
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1)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
(2)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
(3)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决议:1984年10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内容:
(1)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2)所有制形式: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3)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推进: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取得引人注目的发展。
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1978年——94.8%。
国家关于城市改革的总方针: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材料一:在沈阳市区的一条马路上。
当时买铜是不能到对门生产铜的冶炼厂买的,而需要到几千公里以外的南方去买。
大概运费起码每吨增加四五百块钱。
我们归机械部管,他归冶金部管。
我们的原材料是机械部调拨给我们,当时是计划经济,国家给下任务,所以企业之间根本不存在直接对话。
材料二(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时)
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张瑞敏(海尔)师:材料一说明了计划经济下国家是怎样管理企业的?
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企业缺乏自主权。
师:材料二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职工的什么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职工缺乏积极性;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以致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
5.阅读分析材料。
材料1:安徽省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是“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师:“大包干”实行后,在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之间,首先保证的是哪方面的利益?“大包干”的结果怎样?
提示:首先保证国家的利益;
小结:
以“大包干”为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师: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有什么不同?
归纳
a.背景不同:
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经过土地改革形成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纠正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弊端而实行的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所有制不同:
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是在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后形成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其本质仍是土地私有制;家庭联产承包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方式的一次伟大变革,其本质仍然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c.经营方式不同:
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基本上是家庭分散经营;家庭联产承包制则是家庭分散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制度。
d.土地性质不同:
农业合作化前的小私有个体经济下是土地私有,可以买卖;家庭联产承包制下是土地公有,不能买卖。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建立: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推进: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3.意义:有利于深化改革、促进创新和发展,大大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问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探究:
(1)当时,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农村改革是否成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关系到全国改革的总体成效。
(2)我国农业发展的步伐历来滞后于工业,这不但影响到农民生活的改善,也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3)我国长期以来在市场供给上属于短缺型经济。
例如,当时,粮食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亿万人口的大国不可能靠进口来解决这些难题。
从农村抓起,从农业着手,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解决粮食供应问题。
(4)农村地区受计划经济的束缚相对较小,便于突破。
问题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改革有何关系?
探究: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奠定经济基础,提供了经验;城市改革是农村改革的延续和发展。
两者都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四)课堂练习
1.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概括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