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乙肝医院_病毒性肝炎2015治疗指南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探讨-3127-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3127-病毒性肝炎防治
方案探讨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停药时机及复发监测
1、中国2015年的最新指南对于HBeAg+的病人的推荐疗程中讲到在HBeAg血清学转换后要至少再巩固治疗()
A、1年
B、2年
C、3年[正确答案]
D、4年
E、5年
2、长期抗病毒治疗的获益错误的是()
A、增加终点事件发生[正确答案]
B、长期强效抑制病毒
C、逆转肝纤维化和肝脏硬化
D、降低肝脏终末期事件发生风险
E、降低肝癌的发生
3、中国台湾的一个数据21595例慢性乙肝病人抗病毒治疗的和没有用抗病毒治疗的作为比较用核苷类似物的病人从第1年开始,7年的随访时间,肝癌的发生率已经比没有用抗病毒治疗组从22%()降到了7.32%
A、降到了7.32%[正确答案]
B、升到了27.32%
C、降到了10.32%
D、升到了40.32%
E、降到了5.32%
4、对HBsAg水平也可能引起停药后复发描述错误的是()
A、基线HBsAg水平越低复发风险越低
B、e抗原血清学转换时HBsAg水平越低复发风险越低。
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欧美国家仍沿用1971年国际 肝炎 会议的诊断标准,日本 1981年第12次犬山会议亦制订类 似标准。 1993年Grady提出,黄 疸在出现肝性脑病0-7日为超急 性,8-28日为急性,29日-12 周为亚急性。并有的提出8-24 周内出现脑病者为后起病的肝衰 竭(Last of hepatic Failure, LOHF)。
重肝的治疗问题得到了国家 的重视,而曾被列为国家攻 关课题,经过多年的努力, 已摸索出一个综合治疗方法, 使病死率有所下降,但疗效 未突破尚须继续努力,进一 步提高存活率。
一.分型:重型肝炎又称暴 发型肝炎及肝衰竭。 1943 年发生流行,病死率为73% (94/178),死于10日内。 1944年Lucke首次提出致死 性流行性肝炎,2年后进一 步分为急性暴发性(指大块 肝坏死)和亚急性(亚大块 坏死),。
2.亚急性重型肝炎:可见肝组 织新旧不一的亚大块坏死,较 陈旧的坏死区网状支架 塌陷, 并可有胶原纤维沉积;残留肝 细胞增生成团;可见大量小胆 管增生及淤胆。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病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变背 景上,出现又有大块性(全小叶 性)或亚大块新鲜的 肝细胞坏死。
三、重型肝炎的诊断:重型肝 炎的诊断和其他型病毒性肝炎 一样,亦应包括临床 诊断病原 诊断如有条件亦须做病理诊断, 目前仍按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 国病毒性肝炎肝病学术会议上 修订诊断标准如下:
2.不同型病毒引起者 可有不同特点
(1) HAV引起的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40岁 的A型肝炎易发生重肝。 (2) 自从献血员筛查后,乙肝及其引起重肝的 发病率,均有所减少,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 HBV感染仍是重肝发生的重要病因,多由HBV 变 异株引起,如前C区G1896A变异或引起HbsAg阴性 的S区变异,在有的国家地区是发生重肝的重要 原因。慢乙肝重叠感染其他因子如HDV或HEV等, 亦易发生重肝。
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更新
报道替诺福韦酯( t e n o f o v i r d i s o p r o x i l f u m a r a t e ,T D F ) 治疗亚
[ 9 ]
4 0周, 1 9 / 2 2( 8 6 %) 例基线存在肝硬化患者的 洲肝硬化患者 2 肝硬化病情得到逆转。L i a w等 报道 T D F治疗失代偿期肝硬 化患者, 可有效抑制患者 H B VD N A并改善患者 C h i l d - P u g h 评
治疗 6 年, 不仅可有效抑制 H B V复制, 还可使患者纤维化评分 显著下降, E T V长期治疗可逆转部分患者肝硬化组织学改变。
5 ] L i 等[ 报道与未应用抗病毒治疗的肝硬化患者相比, E T V治疗
可显著降低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发生几率。L a n g e
1 1 8 6
临床肝胆病杂志第 3 1卷第 8期 2 0 1 5年 8月㊀JC l i nH e p a t o l , V o l . 3 1N o . 8 , A u g . 2 0 1 5
[ 1 1 ]
N A s 用于 H B V相关急性、 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可改善其生 B s A g 阳性或 H B V 存率、 降低肝衰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对H D N A阳性的急性、 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应考虑尽早应用 N A s 抗
2 0 ] 病毒治疗 [ 。对于此类患者建议应用 E T V 、 T D F 、 L A M或 L d T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5 2 5 6 . 2 0 1 5 . 0 8 . 0 0 2 收稿日期: 2 0 1 5- 0 6- 1 7 ; 修回日期: 2 0 1 5- 0 7- 2 1 。
《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版更新要点
《中国慢乙肝防治指南》2015版更新要点医脉通2015-10-26发表评论分享2015年10月24-25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暨201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大会以“快速发展中的肝脏病学”为主题,围绕目前肝病学研究的进展及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全方位展现了肝病学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
作为本次大会最大的亮点,25日下午举行的指南发布会,正式推出了2015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和《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其中关于2015年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更新要点如下:流行病学和预防推荐意见1: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h 内)注射HBIG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卩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 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A1)推荐意见2 :对新生儿时期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应进行补种,剂量为10卩g重组酵母或20卩g CHO重组乙型肝炎疫苗(A1)推荐意见3:新生儿在出生12h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B1)推荐意见4: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卩g)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1针60卩g或3针20卩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并于第2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可再接种1针60卩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A1)。
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HBeAg阳性CHB患者药物选择:推荐意见5:对初治患者优先推荐选用ETV TDF或PeglFN (A1)。
对于已经开始服用LAM LdT或ADV治疗的患者,如果治疗24周后病毒定量>300copies/ml,改用TDF或加用ADV治疗(A1)。
推荐疗程:推荐意见6: NAs的总疗程建议至少4年,在达到HBV DNA氐于检测下限、ALT复常、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B1)。
中国肝病诊疗指南(2024版)
中国肝病诊疗指南(2024版)中国肝病诊疗指南(2024版)前言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肝病的防治工作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提高肝病的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实践,我们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我国实际情况,编写了《中国肝病诊疗指南(2024版)》。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部权威、实用、更新的肝病诊疗参考书。
本指南编写组成员均为我国肝病领域的权威专家,力求保证指南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用性。
本指南涵盖肝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内容,包括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肝肿瘤等常见肝病。
我们期望本指南的发布能为我国肝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促进肝病诊疗水平的提高,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1. 肝病的预防1.1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1.1.1 乙型肝炎病毒(HBV)- 疫苗接种: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乙肝疫苗。
- 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应用:用于预防HBV母婴传播和暴露后预防。
- 严格血液制品管理:加强血液制品的筛查和监管,降低HBV 传播风险。
1.1.2 丙型肝炎病毒(HCV)- 疫苗接种:目前尚无批准使用的丙肝疫苗,需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 严格医疗器械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 加强对药物依赖者的干预:降低HCV感染风险。
1.1.3 丁型肝炎病毒(HDV)- 疫苗接种:加强乙肝疫苗普及,降低HDV感染风险。
- 严格血液制品管理:同HBV。
1.1.4 戊型肝炎病毒(HEV)- 水源性预防: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提高粪便污水处理水平。
- 食物性预防: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预防食源性HEV感染。
1.2 非病毒性肝病的预防1.2.1 肝硬化- 预防酒精性肝病:限酒、戒酒,避免长期大量饮酒。
- 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控制体重、合理膳食、增加体育锻炼。
1.2.2 肝衰竭- 早期发现并治疗肝病基础病因: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
- 加强肝功能监测:及时发现肝功能衰竭的早期迹象。
1.2.3 肝肿瘤- 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硬化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肝脏B超、甲胎蛋白(AFP)等检查。
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13期161投稿邮箱:zuixinyixue@·医学检验·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分析杨侠,姚苗苗,周丽凤(迁西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河北 唐山 064300)0 引言为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病、死亡、疾病负担情况及分析检验结果。
以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肝胆内科在收治的实验室指标检测诊断以及经过影像确诊为慢性乙肝病毒,择取分析乙型肝炎及病变的B 超检查结果探究,共438例的患者群体乙肝两对半的结果,对指标进行标化对疾病负担指标进行统计描述,辅助临床诊断[1]。
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群体在医院均接受了乙肝两对半诊断检查,获得检查结果HbsAg 生理指标项目和HbcAg 生理指标乙肝病毒造成肝病毒性肝炎属于常见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通过,血液、体液等在患者期间,应对患者进行隔离观察。
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呕吐、恶心、等,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以及。
在当前为了更好的了解乙肝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上主要是通过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检验诊断患者疾病类型。
定期对其进行回访,护理人员及时稳定其异常情绪。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肝胆内科在收治的实验室指标检测诊断以及经过影像确诊为慢性乙肝病毒。
对438例慢性乙肝病毒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236例,女202例;年龄在28-74岁,平均(44.2±4.34)岁,病程(0.6-7.2)年。
主要临床表现大多为:肝功能异常、恶心乏力等。
全部患者(监护人)均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过程,并签署协议。
选取的调查研究对象的病程、人口学资料、疾病程度以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指标均、满足乙肝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①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②全国传染病防控中心制定发布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病毒性肝炎诊疗指南
(一)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种RNA病毒,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是直径约27nm的球形颗粒,由32个壳微粒组成对称20面体核衣壳,内含线型单股RNA。
HAV具有4个主要多肽,即VP1、VP2、VP3、VP4、其中VP1与VP3为构成病毒壳蛋白的主要抗原多肽,诱生中和抗体。
HAV在体外抵抗力较强,在-20℃条件下保存数年,其传染性不变,能耐受56℃30分钟的温度及PH3的酸度;加热煮沸(100℃)5分钟或干热160℃20分钟,紫外线照射1小时,氯1mg/L30分钟或甲醛(1:4000)37℃72小时均可使之灭活。
实验动物中猴与黑猩猩均易感,且可传代。
体外细胞培养已成功,可在人及猴的某些细胞株中生长,增殖和传代。
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各病毒株在基因结构上虽略有差别,但无显著不同,目前仅检测到一种抗原抗体系统。
HAV存在于患者的血液、粪便及肝胞浆中。
感染后血清中抗-HAV1gM 抗体很快出现,在2周左右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在8周之内消失,是HAV近期感染的血清学证据;抗-HAVIgG抗体产生较晚,在恢复期达高峰,可持久存在,具有保护性。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是直径42nm的球形颗粒。
又名Dane颗粒,有外壳和核心两部分。
外壳厚7-8nm,有表面抗原(HBsAg),核心直径27nm,含有部分双链,部分单链的环状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及e抗原。
HBVDNA的基因组约含3200个硷基对。
长链的长度固定,有一缺口(nick)此处为DAN聚合酶;短链的长度不定。
当HVB复制时,内源性DNA聚合酶修补短链,使之成为完整的双链结构,然后进行转录。
HBV DNA的长链有4个开放性读框(ORF),即S区、C区、P区和X区。
S区包括前S1前S2和S区基因,编码前S1、前S2和S三种外壳蛋白;C区以包括前C区,C区基因编码HBcAg蛋白,前C区编码一个信号肽,在组装和分泌病毒颗粒以及在HBeAg的分泌中起重要作用;P基因编码DNA聚合酶;X基因的产物是X蛋白,其功能尚不清楚。
恩替卡韦联合维生素E治疗慢性乙肝合并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恩替卡韦联合维生素E治疗慢性乙肝合并脂肪肝的疗效观察张传朓;韩永春【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维生素E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63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联合维生素E治疗,观察治疗疗程结束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63例患者治疗后血清HBV-DNA转阴率为90.5%,肝功能指标ALT、AST、GGT以及TBIL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维生素E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确切,在病毒清除效果及改善肝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18【总页数】2页(P125-126)【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恩替卡韦;维生素E;肝功能;临床疗效【作者】张传朓;韩永春【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福建石狮 362700;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福建石狮 362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1]。
其中NAFLD是CHB常见的一种合并症,NAFLD是除酒精和其他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2]。
CHB合并NAFLD患者的肝纤维化发生率较高,肝硬化进程快,因此临床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以免导致病情的恶化。
目前临床治疗CHB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为进一步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维生素E治疗CHB合并NAFLD的疗效,本文将做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63例CHB合并NAFLD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3]和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4]:HBsAg阳性6个月以上,符合“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4],肝脏影像学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5];无合并肝硬化或肝癌,同时排除其他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以及合并心、脑、肾等脏器病变者。
中医内科病毒性肝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现已知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等不同类型。
甲型与戊型肝炎病毒主要由于污染的水或食物通过消化道传染而致病;乙型肝炎病毒可由血液传播,或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丙型肝炎病毒乃经血传播;丁型肝炎只在乙肝病毒存在情况下才造成感染。
临床表现有黄疸型与非黄疸型两种类型,分别属于中医学的“黄疸”和“胁痛”范畴。
多因脾胃素弱,外受时邪湿热,加之饮食不慎或嗜好饮酒,多食油腻,以致湿郁热蒸,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而发病。
如迁延不愈,湿热逗留,肝脾两伤,气滞血瘀,则可酿成慢性。
少数重症肝炎(暴发型肝炎)符合中医学“急黄”范围,其病势急骤,热毒炽盛,每易迅速内陷营血,预后多差,需中西医综合治疗,及时抢救。
【诊断】1 .本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
2 .有与病毒性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潜伏期:甲型肝炎2〜4周,平均1个月左右;乙型肝炎4周〜6个月,丙型肝炎2〜26周,戊型肝炎2~9周,丁型肝炎2〜11周),或有进食污染之食物或饮水史,或有近期输血史。
3 .急性肝炎之主要症状和体征乏力,纳呆,恶心,腹胀,肝脏肿大,质软或充实,多伴压痛或触痛,少数并有脾肿大。
黄疸型肝炎除上述症状外,常先有恶寒发热,持续3〜5天,自行消退,然后尿色加深,巩膜与皮肤先后出现黄疸,皮肤瘙痒,大便呈白陶土色,持续2~6周后,黄疸消退,进入恢复期。
多见于甲型病毒性肝炎。
4 .上述之主要症状与体征持续不愈,病程超过半年以上,肝功能轻度损害或正常者为慢性迁延性肝炎。
病程在1年以上,或出现肝外多脏器损害的症状,如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并伴脾肿大或肝掌、蜘蛛痣、面色黝黑、毛细血管等扩张、肝功能明显异常者,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多见于乙型病毒性肝炎。
5 .反复进行肝功能检查,包括多种血清酶学检测,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谷氨酰转肽酶等,及血清胆红素测定等;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包括甲肝病毒免疫球蛋白M、抗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相应抗体、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多聚酶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等。
舒肝健脾丸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舒肝健脾丸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舒肝健脾丸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合格受试对象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恩替卡韦片;试验组50例,给予舒肝健脾丸联合恩替卡韦片。
疗程48周。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未服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药物及保肝降酶药物。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68%,P<0.05,统计分析有显著差异,说明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舒肝健脾丸联合恩替卡韦片抗乙肝病毒,比单用恩替卡韦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舒肝健脾丸也有很好的疗效,可以辅助恩替卡韦片在抗病毒的同时更好的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
【关键词】舒肝健脾;肝郁脾虚;慢性乙肝;抗病毒;肝功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0例病人均来自泰安市中医医院肝病科,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无明显差异(P>0.05)。
(见表1)表1 两组病人的人口学和疾病特点试验组(n=50)对照组(n=50)年龄(岁)39.48±18.72*40.51±19.77性别(男/女)27/23*26/24体重(Kg)70.74±11.29*72.54±10.49与对照组相比,* P>0.05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1]的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上可分为5种诊断:慢性HBV携带状态、HBeAg阳性CHB、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HBeAg阴性CHB、隐匿性HBV 感染。
1.2.2中医诊断、辨证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诊疗指南(2018年版)》[2]分为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等5个证型。
病毒性肝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目前按病原学明确分类的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相应的病毒性肝炎,即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
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急性感染,经粪口传播;乙型、丙型和丁型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诊断要点】(一)流行病学资料甲型肝炎:1.注意当地甲型肝炎流行情况;2.病前半月至一个半月有无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个人、集体饮食卫生状况;去外地或国外旅游、出差。
3.食物或水型暴发,起病前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毛蚶、蛤蜊或饮用污染水等。
4.儿童及青少年为好发病年龄以及秋、冬和春季高峰,皆有利于甲型肝炎的诊断。
乙型肝炎:1.输血、不洁注射史;2.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或有HBV感染家庭聚集史;3.出生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4.手术、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多个性伴侣等。
丙型肝炎:1.输血及应用血制品史;2.静脉吸毒、血液透析、多个性伴侣史;3.母亲为HCV感染者;4.与HCV感染者有密切接触史等。
丁型肝炎:1.输血、不洁注射史;2.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史或有HBV感染家庭聚集史;3.出生于HBsAg阳性母亲的婴幼儿;4.手术、血液透析、器官移植、多个性伴侣等。
戊型肝炎:1.注意发病前2月内是否到过疫区、有不良饮食习惯、进食未煮熟食物或饮用生水、或与戊型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等,如当地有戊肝暴发流行则更有助于诊断;2.可籍水或食物型传播引起暴发流行,暴发以水传播为主;3.流行发病多见于雨季或洪水后,散发病例季节不明显;4.多见于成年人。
(二)临床表现潜伏期:各型肝炎的潜伏期不同,甲型肝炎2~6周,平均4周;乙型肝炎1~6个月,平均3个月;丙型肝炎2周~6个月,平均40天;丁型肝炎4~20周;戊型肝炎2~9周,平均6周。
病毒性肝炎2015治疗指南
HBeAg消失率
60%
53% P=0.036*
50%
P=0.28
50%
APL=T0≥.249 ULN
40% 30%
20% 20% 10%
ALT 4 ULN
30%
18% 8%
0% IFN NR
LAM NR
IFN/LAM NR
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2523
HBV DNA延迟下降(4~32周)的应答率最高
病毒性肝炎2015治疗指南
病毒性肝炎类型划分
甲型肝炎病毒(HAV) RNA 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 丙型肝炎病毒(HCV) RNA 丁型肝炎病毒(HDV) RNA 戊型肝炎病毒(HEV) RNA
慢性肝炎治疗标准(指南)
•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 普通干扰素α 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2b) 核苷(酸)类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替比夫定 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
治疗前ALT、HBV DNA水平和HBV基因型, 是预测疗效的重要因素。
佩乐能治疗的HBsAg消失率
% 50 40 30 20 10 0
7% 5% 52 周治疗结束
佩乐能 佩乐能 + LAM
7%
7%
78 周随访结束
Janssen et al. Lancet 2005
干扰素治疗结束后HBsAg消失率(0.5年, 3年)
佩乐能治疗HBeAg(+)乙肝长期随访结果
1年
0.5年1
佩乐能
HBeAg(-): 36%
HBsAg(-): 7%
随访
3年2
81%仍维持 HBeAg()
11% HBsAg(-)
1.Janssen et al. Lancet 2005 2.Buster et al. Gastroenterology Vol 135, No 2 2008
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
入院时宣教病毒性肝炎是由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病变为主的一组感染性疾病。
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丙和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
【疾病分类】1、按引起疾病的病原分类,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五型。
临床上还有一些患者临床表现酷似病毒性肝炎,但并不能查到肝炎病毒标志的病例,多数专家称之为非甲-戊型肝炎。
2、按照临床表现的特征可分急性肝炎(包括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黄疸型)、慢性肝炎(包括轻度、中度、重度)、重型肝炎(包括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传播途径】:甲肝&戊肝:以消化道传播为主,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通过手、玩具、用具等污染食物或直接经口传播;水源和食物的污染(尤其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可导致其暴发流行,此外,苍蝇和蟑螂在传播中也起着一定作用。
乙肝、丙肝和丁肝主要传播途径:1。
血液传播:是目前我国的主要传播途径,如输注含有肝炎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尤其是反复输注输血及血制品(如血友病)HCV感染以输血为主要途径,占输血后肝炎的70%以上;此外,使用有病毒的注射器、医疗器械、意外针刺伤或血液透析、脏器移植等也可造成传播。
2。
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是次要的传播方式,HBV可通过各种体液排出体外,如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等,但以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传染性较大,故性接触传播也是一条重要的传播途径,此外,共用牙刷和剃刀、纹身、文眉中的微量污血进入体内同样可造成感染。
3。
母婴传播:在我国母婴传播是导致婴幼儿HBV感染的重要途径,包括宫内感染、围产期或分娩后传播.其中围产期和分娩过程中传播为主,婴儿音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接触母亲的血液、羊水或阴道分泌物而感染,分娩后传播主要是母婴之间密切接触所致.【临床表现】虽然五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不同,但临床上有很大的相似性。
亚太乙肝指南2015
1 Hepatol IntDOI 10.1007/s12072-015-9675-4 指南译者:张克翻译起始时间:2015-12-3,11:26翻译结束时间:2015-12-22,8:37在线出版日期:2015年11月13日亚洲-太平洋乙肝处置临床实践指南:2015年更新Asian-Paci fi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of hepatitis B: a 2015 updateS. K. Sarin 1 • M. Kumar 1 • G. K. Lau 2,27 • Z. Abbas 3 • H. L. Y . Chan 4 •C. J. Chen 5 • D. S. Chen 6 • H. L. Chen 7 • P . J. Chen 8 • R. N. Chien 9 •A. K. Dokmeci 10 • Ed Gane 11 • J. L. Hou 12 • W. Jafri 13 • J. Jia 14 • J. H. Kim 15C. L. Lai 16 • H. C. L ee 17 • S. G. Lim 18 • C. J. Liu 7 • S. Locarnini 19 •M. Al Mahtab 20 • R. Mohamed 21 • M. Omata 22 • J. Park 23 • T. Piratvisuth 24 •B. C. Sharma 25 • J. Sollano 26 • F. S. W ang 28 • L. Wei 29 • M. F. Y uen 30 •S. S. Zheng 31 • J. H. Kao32 目录摘要 (7)关键词 (7)指南发展的方法学 (7)1.前言 (7)为什么需要更新? (7)2 指南的来龙去脉 (7)2.1 亚太地区慢性乙肝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公共卫生负担 (7)表1:推荐意见及证据分级(来自于GRADE 系统)[1,2] (8)2.2 慢性HBV 感染的术语 (8)HBV 感染的相关术语 (8)1.谷丙转氨酶 (8)2.慢性HBV 感染 (9)3.低复制慢性HBV 感染 (9)4. 慢性乙型肝炎 (9)5. 乙肝缓解 (9)6. 慢性HBV 感染患者肝炎急性发作或者活动 (9)7. 乙肝再活动 (9)8. HBeAg 清除 (9)9. HBeAg 血清学转换 (9)10. HBeAg 逆转 (9)11. 肝脏失代偿 (9)12. HBV DNA 不可测 (9)表2:HBV 感染的相关术语 (10)与自然史相关的慢性HBV 感染术语 (10)与抗病毒治疗应答相关的术语 (10)生化学应答(B ) (10)HBeAg 血清学应答 (10)HBsAg 血清学应答 (10)IFN/PEG-IFN治疗的病毒学应答 (10)原发无应答 (10)病毒学应答 (10)停药后持续病毒学应答 (11)NA治疗的病毒学应答 (11)原发无应答 (11)部分病毒学应答 (11)病毒学应答 (11)病毒学突破 (11)停药后持续病毒学应答 (11)病毒复发 (11)临床应答 (11)完全应答 (11)组织学应答 (11)HBV对NA耐药 (11)基因型耐药 (11)表型耐药 (11)交叉耐药 (11)表3:与NA抗病毒治疗及耐药相关的术语 (12)2.3 乙肝病毒感染自然史 (12)病毒感染年龄的重要性 (12)垂直传播慢性HBV感染者的分期 (12)免疫耐受期 (12)免疫耐受期的诊断 (13)免疫耐受期转至免疫清除期 (13)免疫活动期 (13)低复制期 (13)HBeAg阴性、ALT正常患者的HBV DNA水平 (14)HBeAg阴性ALT正常患者的肝脏组织学 (14)HBeAg阴性ALT正常患者的长期预后 (14)再活动期 (14)水平传播慢性乙肝分期 (15)慢性HBV感染疾病进展的预测因素 (15)慢性HBV感染与肝硬化 (15)慢性HBV感染与HCC (15)2.4 HBV基因型及常见突变的临床意义 (15)3.指南 (16)3.1慢性HBV感染者的筛查 (16)筛查原则 (16)筛查并与护理相关联 (16)筛查的证据 (17)筛查的类型 (17)危险因素筛查 (17)特殊人群筛查 (18)筛查采用的试验 (18)3:1 推荐意见(慢性HBV感染筛查) (19)3.2 阻止慢性HBV感染患者传播的建议 (19)23:2 推荐意见:阻止慢性HBV感染患者传播的建议 (19)表4:阻止慢性HBV感染者传播的推荐意见 (20)3.3 慢性CHB感染患者的评估 (20)危险计算的使用 (21)未抗病毒治疗慢性CHB感染患者发生HCC的风险因素 (21)3:3推荐意见(慢性HBV感染患者的评估) (22)3.4 慢性CHB感染治疗的目标及终点 (23)治疗目标 (23)治疗终点 (23)3:4推荐意见:慢性HBV感染患者的治疗目标及治疗终点 (23)3.5 慢性CHB感染的治疗指征 (23)表5:慢性HBV感染患者的治疗指征 (25)图1:慢性HBV感染肝硬化或者慢性HBV感染再活动的治疗指征 (26)图2:非肝硬化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治疗指征 (27)图3:非肝硬化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治疗指征 (28)3:5 推荐意见:慢性HBV感染的治疗指征 (28)3.6 慢性HBV感染患者目前治疗的结果,治疗应答的预测因素、随访及停药原则 (29)3.6.1 核苷(酸)类似物应答的结果及预测因素 (29)左旋核苷类似物 (29)拉米夫定 (29)替比夫定 (29)无环核苷酸膦酸盐 (30)阿德福韦酯 (30)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30)D-环戊烷 (31)恩替卡韦 (31)其它直接抗病毒药 (32)克拉夫定 (32)Besifovir (LB80380) (32)替诺福韦艾拉酚胺富马酸(TAF) (32)NAs联合治疗 (32)慢性CHB患者,采用NAs治疗的监测及停药指导 (32)3:6:1推荐意见(慢性CHB患者目前可及的NA治疗结果、治疗应答的预测、随访及停药规则) 333.6.2 干扰素治疗的结果及预测因素 (33)普通干扰素 (34)HBeAg-阳性慢性乙肝 (34)HBeAg-阴性慢性乙肝 (34)代偿期肝硬化 (34)聚乙二醇干扰素单药治疗 (34)HBeAg-阳性慢性乙肝 (34)HBeAg-阴性慢性乙肝 (34)慢性乙肝伴肝硬化 (35)IFN与NAs联合治疗 (35)PEG-IFN联合拉米夫定 (35)PEG-IFN联合阿德福韦酯 (35)PEG-IFN联合替比夫定 (35)3PEG-IFN联合恩替卡韦 (35)PEG-IFN联合替诺福韦酯 (36)NAs治疗应答患者加用PEG-IFN治疗 (36)PEG-IFN应答的基线及治疗过程中的预测因素(表6) (36)较低HBV DNA水平及ALT升高 (36)HBV基因型 (37)HBeAg水平、前C区及C区启动子变异 (37)血清HBsAg定量水平 (37)血清anti-HBc定量 (37)肝内HBsAg定量 (38)白介素-28B基因型 (38)HLA-DP区的SNPs (38)表6:亚洲及高加索慢性乙肝患者,48周PEG-IFN治疗的基线预测因素 (38)IFN治疗的副作用 (38)PEG-IFN治疗的总体结论 (38)IFN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治疗监测及停药指导 (39)3:6:2 推荐意见:慢性HBV感染患者,干扰素治疗期间的目前可及的治疗方案、治疗应答的预测因素、随访及停药规则 (39)3.7 肝硬化前慢性乙肝的一线治疗策略:核苷(酸)类似物或者干扰素,或者联合治疗 (39)表7:慢性乙肝两种治疗策略的比较 (40)有限疗程的(PEG-)IFN治疗 (40)有限疗程的NA治疗 (40)NA长期治疗 (40)3:7推荐意见:肝硬化前CHB的一线治疗策略:核苷(酸)类似物或者干扰素,或者联合治疗 (40)3.8 慢性HBV感染的治疗失败及其处置 (41)拉米夫定:左旋核苷类似物 (41)替比夫定:左旋核苷类似物 (41)阿德福韦酯:无环核苷膦酸盐 (42)恩替卡韦:脱氧鸟苷类似物 (42)替诺福韦无环核苷膦酸盐 (42)图4:药物耐药相关的逆转录酶突变 (42)图5:NA治疗过程中,累积抗病毒耐药率 (43)小结 (43)3:8 推荐意见:慢性HBV感染治疗失败及其处置 (43)表8:5种NAs的交叉耐药谱集[332] (43)表9:治疗失败患者的一线及二线处置策略 (44)3.9慢性HBV感染严重肝病患者的治疗 (44)3.9.1 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治疗 (44)3:9:1 推荐意见: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治疗 (44)3.9.2 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治疗 (44)3:9:2 推荐意见(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治疗) (44)3.10 慢性HBV感染再活动患者的治疗,包括发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患者 (45)自发性乙肝再活动 (45)自发性乙肝病毒感染再活动的机制 (45)表10:慢性CHB患者,导致急性肝炎发作的原因 (46)诊断 (46)结局 (46)4治疗 (47)3:10 推荐意见:慢性HBV感染再活动患者的治疗,包括进展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 (48)3.11 慢性HBV感染患者的HCC筛查 (48)哪些患者需要筛查? (48)预测HCC的风险计算 (48)肝脏硬度可以预测HCC (49)筛查的方式及频次 (49)3:11 推荐意见:慢性HBV感染者的HCC筛查 (49)3.12 肝移植后预防至治疗复发性乙肝 (49)肝移植后HBV复发的诊断、发病机制及风险因素 (49)肝移植后预防HBV复发 (49)含HBIG预防方案 (49)无HBIG预防方案 (50)3:12 推荐意见: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预防及治疗 (51)图6:肝移植术后,预防移植物感染的预防策略 (51)3.13 特殊人群CHB的治疗 (51)3.13.1 HBV合并HIV感染 (51)3:13:1 推荐意见:HBV合并HIV感染 (52)图7:HIV合并CHB的治疗 (53)3.13.2 HBV合并HCV感染 (53)图8:HBV-HCV合并感染的治疗 (54)治疗目标及策略 (54)3:13:2 推荐意见:HBV合并HCV感染 (54)3.13.3 HBV合并HDV感染 (54)3:13:3 推荐意见:HBV合并HDV感染 (55)3.13.4 医务工作者(HCW) (55)HCWs将HBV传播给患者 (55)HCWs的治疗,以降低传染性 (56)表11:患者护理程序分类 (57)3:13:4 推荐意见(医务工作者) (57)3.13.5 慢性HBV感染与孕妇 (57)3:13:5 推荐意见:慢性HBV感染与孕妇 (58)3.13.6 CKD、透析、肾移植患者的慢性HBV感染 (58)3:13:6 推荐意见:CKD、透析、肾移植患者的慢性HBV感染 (58)3.13.7 慢性乙肝的肝外表现 (58)肾小球肾炎 (58)结节性多动脉炎 (58)冷球蛋白血症 (59)血清病样综合征 (59)皮肤表现 (59)格林巴利综合症 (59)3:13:7 推荐意见:CHB的肝外表现 (59)3.13.8 HCC患者的局部或者治愈性治疗前、后 (59)3:13:8 推荐意见:HCC患者局部或治愈性治疗前或后 (60)3.13.9 儿童慢性HBV感染 (60)儿童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 (61)儿童慢性HBV感染的治疗指征 (61)儿童慢性HBV感染的治疗观点 (61)IFN-a (61)5拉米夫定 (62)阿德福韦酯 (62)恩替卡韦 (62)替诺福韦酯 (62)儿童慢性HBV感染患者的治疗策略 (62)治疗失败及抗病毒耐药 (62)表12:儿童慢性HBV感染的治疗指征 (63)3:13:9 推荐意见:儿童慢性HBV感染 (63)表13:儿童慢性HBV感染患者抗病毒耐药的处置 (64)3.14 急性HBV感染的治疗 (64)临床表现 (64)发病机制 (65)诊断 (65)急性乙肝结局 (66)治疗 (66)3:14 推荐意见:急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66)3.15 免疫抑制治疗、或者化疗前的抗病毒预防性治疗 (66)3:15 推荐意见:免疫抑制治疗,或者化疗前的抗病毒预防性治疗 (67)3.16 HBV的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及处置 (68)针头及其它锐器 (68)输血 (68)HBV母婴传播的预防:疫苗及抗病毒治疗 (68)增强公共人员及医务工作者的意识 (68)重点从三级医院转至社区及初级卫生机构 (68)3:16 推荐意见:HBV的公共卫生问题:预防及处置 (68)3.17 隐匿性HBV感染 (69)定义及患者分类 (69)OBI的流行率 (69)OBI的发病机制 (69)OBI的临床表现 (69)3:17 推荐意见:隐匿性HBV感染 (70)4 新治疗方法及未来展望 (70)4.1新治疗方法及免疫调节治疗 (70)针对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的靶向抗病毒治疗 (70)免疫治疗策略:重新恢复获得性免疫 (71)免疫治疗策略:直接刺激肝内固有免疫 (71)4.2 未解决的问题 (71)符合道德标准 (72)参考文献(略) (72)6摘要世界范围内,大约有2.4亿慢性乙肝患者,亚洲及非洲的感染率较高。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2015年10月22日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慢性乙型肝炎其它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一版),并于2010年第一次修订。
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再次修订。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和C 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别(表1,根据GRADE分级修订)一、术语1.慢性HBV感染 (chronic HBV infection)—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2.慢性乙型肝炎 (chronic hepatitis B)—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
可以分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3.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posi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4.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解读课件
学习交流PPT
11
APASL consensus statements and management algorithms for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Hepatol Int.2012.
丙肝患者有较高比例曾接受有创操作
100
90
80
70
60
接受有50创操P<作0.的000患1 者比例 (%)
7
林潮双, 等.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0; 18(1): 63-4.
部分农村地区丙肝流行率亦较高
学习交流PPT
8
丙肝院内传播形式严峻
全国的形势如何??
学习交流PPT
9
学习交流PPT
10
丙肝医院内传播的主要途径
➢ 输血或血制品(1993年以前) ➢ 未经规范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 血液透析 ➢ 未经规范消毒的牙科器械 ➢ 未经规范消毒的内镜 ➢ 职业暴露(如针刺伤等)
《中国丙型肝炎
医院《中感国染丙型防病毒控性指肝炎南》
医院感染防控指南》解读
湖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 同济医院 熊薇
学习交流PPT
1
前言
➢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是一 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慢性丙肝可导致肝脏慢性 炎症坏死及纤维化,部分 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 肝细胞癌。
学习交流PPT
2
前言
患者李XX叙述:
2012年10月在电视上看到“东港市社保门诊部”广告 说引进北京高科技治疗静脉曲张。签合同治疗,经过三个月 静脉介入治疗,辅助理疗和敷药,腿病有所好转……
治疗时,医生先用一次性注射器在患病处抽取坏血, 排掉后把注射器接在盐水瓶的针头上,取盐水涮一下针管, 再接在装药的瓶子上,从中抽取一定量的药物,注射到病患 处……下一位患者也是一样的流程,大家共用这一瓶药,直 到全部用完再换新药。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的指南》(2015年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2015年10月22日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慢性乙型肝炎其它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一版),并于2010年第一次修订。
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为此我们对本指南进行再次修订。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预防和抗病毒治疗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慢性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有关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认真考虑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和C 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别(表1,根据GRADE分级修订)表1 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级别详细说明证据级别A高质量进一步研究不大可能改变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信心B中等质量进一步研究有可能使我们对该疗效评估结果的信心产生重要影响C低质量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结果,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推荐等级1 强推荐充分考虑到了证据的质量、患者可能的预后情况及治疗成本而最终得出的推荐意见;2 弱推荐证据价值参差不齐,推荐意见存在不确定性,或推荐的治疗意见可能会有较高的成本疗效比等,更倾向于较低等级的推荐一、术语慢性HBV感染(chronic HBV infection)—HBsAg和(或)HBV DNA阳性6个月以上。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肝炎治疗原则(指南)
• 抗炎、抗氧化、保肝治疗
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制剂、多不饱和卵磷脂制剂以及双 环醇等,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膜及细 胞器等作用,临床应用可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
• 抗纤维化治疗 有研究表明,经IFN-或核苷 (酸) 类似物抗病毒 治疗后,从肝组织病理学可见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有所减轻。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抗纤维化治疗的 基础 有多个抗肝纤维化中药方剂有一定疗效,但需要 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随机、双盲临床试验,并重 视肝组织学检查结果,以明确其疗效
干扰素治疗结束后HBsAg消失率(0.5年, 3年)
PEG IFN -2b
7%
30%
HEPATOLOGY, Vol. 49, No. 5, Suppl., 2009 S105
佩乐能治疗的HBsAg消失率
%
50
40 30 20
佩乐能 佩乐能 + LAM
10
0
5%
7%
7%
7%
52 周治疗结束
78 周随访结束
第3年 49% 3.1% 11% 1.7% *
第4年 66%
第5年
14% 0 0 0 5%
18%
29%
ETV6 LdT1
TDF**2,010年版).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1 , 27 (1):1-16 2。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J Hepatol, 2009. 50(2): p. 227-42. 3。Lok AS & McMahon BJ. Hepatology, 2009. 50(3): p. 661-2 4. Hadziyannis SJ, et al., Long-term therapy with adefovir dipivoxil for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N Engl J Med. 2005 Jun 30;352(26):2673-81. 5. Hadziyannis SJ et al., Long-term therapy with adefovir dipivoxil for 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for up to 5 years. Gastroenterology. 2006 Dec;131(6):1743-51. 6. Yokosuka O et al., Long-term use of entecavir in nucleoside-naï ve Japanese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Gastroenterology. 2006 Dec;131(6):1743-51.
9%
3
0
2%
B C D A n = 90 n = 23 n = 39 n = 103
1. Flink HJ, et al. Am J Gastro. 2006;101:297-303. 2. Hadziyannis S, et al. EASL 2005.
佩乐能治疗HBeAg(+)乙肝长期随访结果
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预测因素
• 可取得较好疗效的因素: (1) 治疗前ALT水平较高; (2) HBV DNA< 2108 拷贝/ml;(< 4107 IU/mL) (3) 女性; (4) 病程短; (5) 非母婴传播; (6) 肝组织炎症坏死较重,纤维化程度轻; (7) 对治疗的依从性好; (8) 无HCV、HDV或HIV合并感染者; (9)HBV基因A型; (10)治疗12或24周时,血清HBVDNA不能检出。 治疗前ALT、HBV DNA水平和HBV基因型, 是预测疗效的重要因素。
100
Ishak 纤维化评分改善 (下降≥1分)
100
96%
73%
88%
80
80
患者比例 (%)
60
患者比例 (%)
60
40
40
32%
20
20
0
41/56†
48周
55/57
长期‡
0
18/56†
48周
50/57
长期‡
* 和基线对比,Knodell 炎性坏死评分下降≥2分,Knodell 纤维化评分没有恶化 .
长期治疗
EASL 20092
AASLD 20093
达到HBsAg清除
当监测3次(每次至少间隔6个 月)HBV DNA检测不到(PCR法) 或低于检测下限和ALT正常者可 以停药
中国20104
1. 2. 3. 4.
Yun-Fan Liaw,2008 APASL guildeline for HBV management. Hepatol Int (2008) 2:263–283.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Jounal of Hepatology 50(2009):227-242. Anna.S.F.Lok et al., Hepatology,2009,50: 1-36.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华肝脏杂志2011年1月第19卷第1期.p13-21.
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80
周
周
* HBeAg消失指78周随访结束时的应答率
Martijn, J et al, Hepatology 2006; 44: 721-727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1.流感样症候群 表现 在睡前注射IFN-,或在注射干扰素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 2.一过性外周血细胞减少 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0.75×109/L和(或)血小板 < 50×109/L,应降低IFNα剂量;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0.5×109/L和(或)血 小板 < 30×109/L,则应停药 3.精神异常 表现 对症状重者,应及时停用IFN-,必要时神经精神科诊治 4.自身免疫性疾病 5.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 肾脏损害 、心血管并发症 、视网 膜病变、听力下降和间质性肺炎等,应停止干扰素治疗。
† 48周时,1例患者活检不充分 ‡
长期活检的中位时间: 280 周 (范围 144–316周). 20
Chang TT, et al. HEPATOLOGY 2010;52:886-893
抗HBV治疗停药指征
指南
APASL 20081
HBeAg阳性患者
连续2次(间隔6个月以上)检 测,均为HBeAg血清转换,且 HBV DNA低于检测水平
8 7 6 5 4 3
HBeAg消失: 63% HBsAg消失: 22%
HBeAg消失: 31% HBsAg消失: 0%
3
2 0 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80
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80
2 0
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80
60%
53%
P=0.036*
P=0.28
50%
HBeAg 消失率
50%
ALT ≥ 4 ULN P=0.29 ALT 4 ULN
40% 30% 20% 10% 0% IFN NR LAM NR 20% 18%
30%
8%
IFN/LAM NR
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2523
l l l
Log(平均值)
ETV 0.5 mg
l l l N=33 24周时病毒载量的下降
4.12
l l l
-6.97
l
Leung N, et al. Hepatology 2006;44(Suppl 1):554A (Abstract 982)
19
ETV长期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显著组织学改善
炎性坏死评分改善*
达到HBeAg消失者的HBsAg消失率较高
治疗1年 随访半年 HBsAg消失(总人群)
达到HBeAg消失者的 HBsAg消失率 随访3年
7% 19%
11% 30%
1.Janssen et al. Lancet 2005 2.Buster et al. Gastroenterology Vol 135, No 2 2008
从指南更新到临床药物选择
18
ETV强效抑制HBV复制 HBV DNA下降速度快
对于基线HBV DNA 较高的HBeAg+初治患者2周降低>4
1 PCR测得的HBV DNA平均改变 (log10 拷贝/毫升) 0 -1 -2 -3 -4 -5 -6 -7 -8 0 14 28 42 56 70 84 98 治疗持续时间(天) 112 126 140 154 168
上海乙肝医院
病毒性肝炎2015治疗指南
上海长江医院肝病诊疗中心
1
病毒性肝炎类型划分
甲型肝炎病毒(HAV) RNA
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
丙型肝炎病毒(HCV) RNA
丁型肝炎病毒(HDV) RNA
戊型肝炎病毒(HEV) RNA
慢性肝炎治疗标准(指南)
• 抗病毒治疗
干扰素 普通干扰素α 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2b) 核苷(酸)类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替比夫定 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
达到HBeAg血清转换后,延长 治疗6-12个月 达到HBeAg血清转换且HBV DNA检测不到后,巩固治疗6 个月以上 发生HBeAg血清转换,经监测 2次(每次至少间隔6个月)仍 保持不变者可以停药
HBeAg阴性患者
尚不明确。但连续3次(间隔6 个月以上)HBV DNA均低于检 测水平者,可以考虑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