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课件18

合集下载

药剂学绪论PPT课件

药剂学绪论PPT课件
药剂学绪论ppt课件
• 绪论 • 药剂学基础知识 • 药剂学的基本理论 • 药剂学技术与实践 • 药剂学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01来自绪论药剂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 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 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 学。
重要性
药剂学是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经济和合理应用的关键环节,对 于保障公众健康和促进医药行业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药物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的 因素包括溶剂的性质、药物的 性质、温度、压力等。
增溶与助溶
通过添加增溶剂或助溶剂可以 改变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
的溶解速度。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稳定性
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 程中保持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 不变的能力。
化学稳定性
包括化学降解、水解、氧化等反应, 是影响药物制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 要因素。
药剂学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代药剂学
古代药剂学以植物药和动 物药为主要原料,以天然 药物为主,制备方法简单。
近代药剂学
近代药剂学开始引入化学 合成药物,制剂种类增多, 制备技术逐渐规范。
现代药剂学
现代药剂学注重药物制剂 的创新与改进,新型给药 系统和制剂技术不断涌现。
药剂学的未来展望
01
02
03
预防性药物包括各种疫苗、抗寄生虫药和营养补充剂等。它们能够提高人体免疫 力、预防感染或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素,从而降低患病风险。此外,药剂师还可 以提供个性化的营养建议和健康咨询服务,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药剂学在改善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药剂学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还致力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研究和开发各种药物和保健 品,药剂学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质量。

中职药剂《药剂学》ppt课件

中职药剂《药剂学》ppt课件
药剂学任务
研究药剂配制的理论、生产技术以及 质量控制等内容,为临床提供安全、 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以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药剂学发展历史
古代药剂学
以经验为主,注重药物来源、性 味、功效等。
近代药剂学
随着化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发展, 开始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 质等,为现代药剂学奠定了基础。
胶囊剂
包括硬胶囊和软胶囊,主要用于口服给药 ,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提高药物的稳 定性。
03 药物稳定性与有 效期
药物稳定性概念及影响因素
药物稳定性概念
指药物在特定条件下保持其物理 、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能力。
温度
高温可加速药物分解,降低稳定 性。
湿度
湿度过高可导致药物吸湿、潮解 、霉变等。
金属离子
药物制剂组成与制备方法
药物制剂的组成
包括原料药、辅料和包装材料。其中,辅料在制剂中起到增溶、助溶、乳化、 稳定等作用,包装材料则起到保护药品、方便使用等作用。
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包括物理法(如粉碎、混合等)、化学法(如合成、分解等)和物理化学法( 如溶解、萃取等)。具体方法的选择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剂型和制备工艺的要 求。
02 药物剂型与制剂
药物剂型分类及特点
按给药途径分类
按分散系统分类
包括经胃肠道给药剂型和非经胃肠道给药 剂型。前者如散剂、片剂、颗粒剂等,后 者如注射剂、吸入剂、皮肤黏膜给药等。
包括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浊液型、混 悬液型、气体分散型等。
按制法分类
包括浸出制剂、无菌制剂等。
按形态分类
包括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 气体剂型等。
稳定性考察法
对生产批次的药物进行定 期检测,观察其质量指标 的变化情况,评估药物稳 定性及有效期。

药剂学绪论PPT课件

药剂学绪论PPT课件
现代药剂学研究认为:透皮给 药主要是为了由皮肤给药而发挥全 身性治疗作用,Azone的开发与应用 使这一设想变为了现实。
21
卡波姆(Carbomer)
是一种丙烯酸聚合物,无毒、无 刺激性且与皮肤有良好的耦合性。
加入无机或有机碱,(三乙醇 胺),可被中和成透明且稠厚的 凝胶(pH值为6~10)。
22
delivery system
5、生物技术;
6、黏膜给药系统。
19
第四节 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药剂辅料: (Pharmceutical Necessities) 是用于制造和调配药物制剂的各种
必须品,是药物制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 组成部分。
20
氮酮(Azone)
是一种能够加快药物透皮吸收 速度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2)呼吸道给药剂型
(3)皮肤给药剂型
(4)黏膜给药剂型
(5)腔道给药剂型
15
第三节 药物剂型概论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1、溶液型; 2、胶体溶液型; 3、乳剂型; 4、混悬型; 5、气体分散型; 6、微粒分散型; 7、固体分散型。
16
第三节 药物剂型概论
(三)按制法分类
1、浸出制剂
2、无菌制剂
17
(四)按形态分类
1、液体剂型;
2、气体剂型;
3、固体剂型;
4、半固体剂型。
18
三、药物的传递系统(DDS)
1、DDS初期:治疗作用与血药浓度关 系,缓、控释制剂消除峰谷;
2、靶向制剂;
3、时辰药理学:脉冲、择时、自调 式给药系统;
4、TDDS:Transdermal drug
9
第二节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四)药物动力学:

《中药药剂学》课件——第十八章 气雾剂

《中药药剂学》课件——第十八章  气雾剂

(2)不能直接溶于抛射剂的药物,要通过潜溶剂,
再与抛射剂相混合。
将上述药物直接分装在洗净的瓶中或先用潜溶剂溶
解后分装在洗净的瓶中。
2.2混悬型气雾剂 将不溶于抛射剂的药物粉碎成
细粉,直接分装于干净的容器中。
2.3乳浊型气雾剂 将药物先制成乳剂,再分装于
干净的容器中。
中药药剂学
3、充填抛射剂
第十八章 气雾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药药剂学
4、吸收途径与吸收机制
第十八章 气雾剂
体表与黏膜用气雾剂(外用气雾剂)主要靠皮肤
和黏膜吸收。而吸入性气雾剂主要靠肺泡吸收。正常
成年人的肺泡总数为3~4亿个,总面积约200m2,肺泡
表面与毛细血管间的距离仅0.5~1μm,和肺泡接触的
毛细血管总面积估计达100m2,因此,肺泡对药物有很
好的吸收。
第一节 概述
1、概念 将药物与抛射剂同封于耐压容器中,使 用时借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喷出的制剂。喷出物可 以是雾状、糊状或泡沫状。
中药药剂学
第十八章 气雾剂
2、分类 2.1按分散系统分 (1)二相气雾剂 气+液(“气”为抛射剂的蒸气;“液”为药物溶 解于抛射剂液体中所形成的溶液。)——溶液型气雾剂 (单层气雾剂)
收(3~10μm的雾化粒子多沉积于支气管,2μm以下者 方能到达肺泡。一般气雾剂药物粒径控制在1.5~ 5μm。) ,但并非越小越好,粒径过小进入肺泡后又可 随呼气排出体外。
中药药剂学
第二节 气雾剂的组成
第十八章 气雾剂
气雾剂由药物与附加剂、抛射剂、耐压容器和阀门
系统四部分组成。
1、耐压容器
(1)金属容器 以铝和马口铁为主。常用于大包装

药剂学ppt课件

药剂学ppt课件

04
常见药物剂型与制备方法
片剂
定义
片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 成的扁平状或类圆形固体制剂

分类
片剂可分为口服片、口腔用片 、外用片等。
制备方法
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湿法制粒 、干法制粒、直接压片等。
应用
片剂具有剂量准确、服用方便 、携带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
于临床治疗中。
胶囊剂
定义
胶囊剂是指药物装入胶囊壳中制成的制剂。
04
外用膏剂
定义
外用膏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的供皮 肤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制剂。
分类
外用膏剂可分为软膏剂、乳膏剂、贴膏剂等 。
制备方法
外用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基质的制备、药物 的添加与混合、灌装等步骤。
应用
外用膏剂具有直接作用在皮肤表面、易于贴 敷等优点,常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中。
05
药剂学应用案例分析
改善药物治疗效果
药剂学的发展提高了药物的疗效和安 全性,降低了药物治疗过程中对人体
的损伤。
促进新药研发
药剂学研究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 和技术支持,加速了新药的上市进程

提高医疗质量
药剂学的进步为医学治疗提供了更多 有效的药物和剂型,提高了医疗质量
和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分类
胶囊剂可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两种。
制备方法
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空胶囊的制作、填充药物、封口等步骤。
应用
胶囊剂具有掩盖药物不良气味、提高药物稳定性等优点,常用于口服给药。
注射剂
定义
注射剂是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射入体内的制剂 。
制备方法
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解、滤过、灌封、 灭菌等步骤。

药 剂 学PPT精选课件

药 剂 学PPT精选课件

7假药 8、劣药
名词术语
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
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
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
用的;
(二)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
进口,或有者下依列照情本形法之必一的须药检品验,而按未劣经药检论验处即: 销售
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6
第三节 处方
处方内容:前记、正文、后记 处方颜色: 普通处方—白色 急诊处方—淡黄色 儿科处方—淡绿色 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白色 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淡红色 处方调配: 审方—调配—核对—发药
17
第二章 固体制剂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的;
(1)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
(三)变期质的的;; (四)被(污2)染不的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 (五)使(用3)依超照过本有法效必期须的取;得批准文号而未 取 定得 范(批 围六准 的)文 。所号((容香标的45器料))明原未、直擅的料经矫接自适药批味接添应生准剂触加症产的及药 着或的;辅品色;者料的剂功的包、;装防能材腐主料剂治和、超出规
1.内容
还规定各作种为剂药型品的有关 标准生、产检、查检方验法、等。
2.收载品种
供应和使用
3.作用
的依据。
12
1953年版
中华人民共1和963年国版药典 1977年版
(1)版本 (2)部数
1985年版
一1部990年收版载中药 二1部995年收版载化学药品、抗生
20素00年、版生化药品等
三2部005年生版物制品凡例
药物

药剂学 课件ppt

药剂学 课件ppt

与药物制剂工程密不可分。 动力学 ,界面化学,流体力学有重要作用。
-
5
1.1 药剂学分支及任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生物药剂学:
研究药物及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 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 象的生物因素、药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
6
1.1 药剂学分支及任务
药物代谢动力学: 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经时过
-
24
一、药品注册申请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药物的安全性、
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系统评价,
并作出是否同意临床研究、生产药品和进口药
品而决定的审批过程
新药申请:
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申请:
进口药品申请:
补充申请:
-
2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二、新药的定义及分类 1. 定义 新药系指我国未上市的药品, 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 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注册按照新 药申请的程序申报。
-
2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一、新药的定义及分类 2.分类
一类: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 (1)合成或半合成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 (2)天然物质提取或发酵提取新有效单体;
第二代制剂:缓释制剂(原称长效制剂) 第三代制剂:控释制剂
控制药物释放速度、部位、时间。 第四代制剂:靶向制剂
将药物有目的地传输至特定组织或部位。
-
22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4、药物传输系统(Drug Deliver System, DDS) • 缓释控释系统 Sustained-Release and Controlled-Release Systems

药剂学基础 PPT课件

药剂学基础 PPT课件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8/9/24
15
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药物制剂是由活性成分的原料和辅料所组 成。 在药剂学中使用辅料的目的: 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 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或改善生理要求。
2018/9/24 16
羧甲基纤维素钠
和局部用药物制剂。 与强酸溶液、可溶性铁盐以及一些其他金属如铝、汞和锌 等有配伍禁忌,如果在乳膏剂配方中其它物料含有可溶性 铁盐超标,会引起乳膏颜色的改变; 在制剂中如与95%的乙醇混合时,会产生沉淀; 另羧甲基纤维素钠吸湿性较强,制备对水敏感的药物片剂 时需要慎重使用。
2018/9/24
9
剂型的重要型
剂型:指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剂型是 形式,但不仅仅是形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明显看出

剂型可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
硫酸镁口服泻下; 静滴镇静镇痉
利凡诺1%注射用于中期引产;0.1-0.2%溶液局部杀菌。

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 普萘洛尔 静脉疗效不及口服(代谢物4-羟基普萘洛尔) 异丙肾 静脉 雾化 口服剂量比(1:20:1000)
2018/9/24 25
注射液的特点
(1) 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2) 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 (3) 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4) 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5) 注射给药不方便且注射时疼痛 (6) 制造过程复杂,生产费用较大,价格较高。
2018/9/24
26
注射液的一般质量要求
(1) 无菌 (2) 无热原 (3) 澄明度 (4) 安全性 (5) pH值 (6) 稳定性 (7) 降压物质
液体制剂(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固体制剂 半固体制剂 气雾剂 喷雾剂与粉雾剂 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

药剂学课件(完整版)

药剂学课件(完整版)

药剂学课件(完整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药剂学的概念及重要性一﹑药剂学概念药物剂型(dosage form): 适合于临床应用的最佳给药形式。

制剂的含义:1.以剂型制成的具体药品;2.制剂的研制过程。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剂型的科学,包括:基本理论(缓控释、透皮理论等)生产技术(处方设计、制备工艺等)质量控制(“制备”与“检测”的关系)合理使用(剂型和制剂的选择等)因此,药剂学知识贯穿整个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监控、使用等领域→药学的主干课程二.药剂学在药物研究中的地位●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与靶部位结合)→代谢→消除●改善药物疗效:对药物自身进行结构改造(药化)选择合理的剂型、给药途径,增添辅助分子和载体材料(药剂)●如何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就是药剂学研究的内容。

●综合和应用,是药剂学最重要的外在特征。

药学基础研究药物学药剂学临床医学工业化大生产第二节药物剂型与D D S药物剂型系指将药物加工制成适合于患者需要的给药形式,简称剂型。

一剂型的分类1 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固体剂型,气体剂型2 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3 按给药途径分类: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溶液剂,乳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

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注射给药: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穴位注射等。

呼吸道给药: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皮肤给药:洗剂,搽剂,软膏剂,贴剂等。

粘膜给药:滴眼剂,滴鼻剂,含漱剂,眼用软膏,舌下片剂等。

腔道给药:如软膏剂,栓剂,气雾剂等,用于直肠,尿道,耳道,鼻腔等。

二剂型的重要性1 剂型可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2 剂型能调节药物作用速度3 改变剂型可降低毒副作用4 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5 剂型可直接影响药效三药物传递系统(DDS)剂型发展的初期只是为了适应给药途径而设计的形态,随着新剂型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药物制剂的理解和认识有了质的飞跃,药物制剂不再仅仅是一个具有一定剂型的药物“配方”(Formulation),而是一个输送和传递药物的“装置”(Devic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微囊的制备 微囊的制备方法可归纳为: 物理化学法 物理机械法 化学法 根据药物、囊材的性质和微囊的粒径、释放要求 以及靶向性要求,选择不同的方法。
(一)物理化学法
本法微囊化在液相中进行,囊心物与囊材在一定条件下形成 新相析出,故又称相分离法。其微囊化步骤大体可分为囊心 物的分散、囊材的加入、囊材的沉积和囊材的固化四步 。
脉冲式给药系统示意图
三、载体材料(囊心物与囊材)
(一) 囊心物 微囊的囊心物(core material)除主药外可以包括提高微 囊化质量而加入的附加剂,如稳定剂、稀释剂以及控制释 放速率的阻滞剂、促进剂和改善囊膜可塑性的增塑剂等。 它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如是液体,则可以是溶液、 乳状液或混悬液。 通常将主药与附加剂混匀后微囊化,亦可先将主药单独微 囊化,再加入附加剂。若有多种主药,可将其混匀再微囊 化,或分别微囊化后再混合,这取决于设计要求、药物、 囊材和附加剂的性质及工艺条件等。
(二)囊材 用于包裹所需的材料称为囊材。对其一般要求是: ①性质稳定;②有适宜的释药速率;③无毒、无刺激性; ④能与药物配伍,不影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含量测定;⑤ 有一定的强度、弹性及可塑性,能完全包封囊心物;⑥具 有符合要求的粘度、穿透性、亲水性、溶解性、降解性等 特性。
常用的囊材:为天然的,半合成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固体或液体药物
3%-5%明胶溶液


工 艺 流 程
聚 法 制 备 微


混悬液(乳状液)
50ºC,加10%醋酸溶液调节 pH3.5-3.8,加60%硫酸钠
凝聚囊 加稀释液
沉降囊 15ºC以下,37%甲醛溶液 (20%NaOH调节pH8-9)
固化囊 水洗至无甲醛
微囊
✓ 可以用三相图来寻找成囊系统产生凝聚的组成范围。 ✓ 一般的,增加明胶浓度可加速凝胶,同一浓度时,温度
聚酯类是迄今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 子,它们基本上都是羟基酸或其内酯的聚合物。常用的羟 基酸是乳酸(lactic acid)和羟基乙酸(glycolic acid)。 乳酸缩合得到的聚酯称聚乳酸,用PLA表示;由羟基乙酸 缩合得的聚酯称聚羟基乙酸,用PGA表示;由乳酸与羟基 乙酸缩合而成的,用PLGA表示,亦可用PLG表示。 PLA及PLGA经美国FDA批准,可作注射用微球、微囊以及组 织埋植剂的载体材料。
药物微囊化进程:
近年采用微囊化技术的药物已有30多种,如解热镇痛药、 抗生素、多肽、避孕药、维生素、抗癌药以及诊断用药等。 上市的微囊化商品有红霉素片、β-胡萝卜素片等。 抗癌药微囊经人工化学栓塞提高了治疗效果。 应用影细胞(ghost cell)或重组细胞(如红细胞)作载体, 可使药物的生物相容性得以改善;将抗原微囊化可使抗体 滴度提高。 近10年报道得较多的是多肽蛋白类、酶类(包括疫苗)、 酶和激素类药物的微囊化。这对微囊化研究及应用都起了 很大的促进作用。
首次经FDA批准的蛋白质类药物微球制剂就是醋酸 亮丙瑞林PLGA微球。
二、微粒的特性 1 靶向性 为被动靶向,即机体不同的生理学特征的器官对 不同大小的微粒具有不同的阻留性。小于3μm时 一般被肝、脾中的巨噬细胞摄取,大于7~10 μm 的微球通常被肺的最小毛细血管床以机械方式截 留,被巨噬细胞摄取进入肺组织或肺气泡。
2 缓释作用 微囊和微球可通过扩散、材料溶解及材料 的降解三种释药机制缓慢释放药物,从而 达到缓释效果。 --生物可降解微球 --一次性注射疫苗
一次性注射疫苗(脉冲式给药系统)
肝炎、破伤风、白喉等疾病所用预防药物即疫苗或类毒素均 为抗原蛋白,其中乙肝疫苗已能用生物技术制造。使用这些 疫苗全程免疫至少进行三次接种,才能确证免疫效果。 由于种种原因,全世界不能完成全程免疫接种而发生辍种率 达70%。 因此为了提高免疫接种的覆盖率,减少一些重大疾病的死亡 率,世界卫生组织疫苗发展规化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将多剂 疫苗发展为单剂疫苗,其中之一就是研制成脉冲式给药系统。
药物微囊化目的:
(1) 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及口味 (2)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3) 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 (4) 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与贮存 (5) 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 (6) 可制备缓释或控释制剂 (7) 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 (8) 将活细胞或生物活性物质包囊
1. 天高分子囊材: 明胶、阿拉伯胶、海藻酸盐、壳聚糖
2. 半合成高分子材料 羧甲基纤维素盐、醋酸纤维素肽酸酯(CAP)、乙
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
3 合成高分子囊材 生物不降解囊材: (1)不受pH影响的囊材:聚酰胺、硅橡胶等; (2)可在一定pH条件下溶解的囊材:聚丙烯酸树脂类、聚 乙烯醇等。 生物可降解囊材: 聚碳酯、聚氨基酸、聚乳酸(PLA)、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 (PLGA)、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工聚物(PLA-PEG)、ε-己 内酯与丙交酯嵌段共聚物等。
第十八章 微粒分散系的制备技术
第四节 微囊与微球制备技术
一、概述 微型包囊技术简称微囊化,系利用天然的或合成 的高分子材料(称为囊材)作为囊膜壁壳将固态药 物或液态药物(称为囊心物)包裹而成药库型微型 胶囊,简称微囊。 若使药物溶解和/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基质中,形 成骨架型的微小球状实体则称微球。
相分离微囊化步骤示意图
a.囊心物分散在液体介质中
b.加囊材
c.囊材的沉积
d. 囊材的固化
相分离法又分为单凝聚法、复凝聚法、溶剂-非溶剂法、 改变温度法和液中干燥。 1 单凝聚法: 是相分离法中较常用的一种,它是在高分子囊材(如明胶) 溶液中加入凝聚剂,以降低高分子溶解度凝聚成囊的方 法。 原理:将药物分散在明胶材料溶液中,加入凝聚剂(硫 酸钠或乙醇),明胶分子水合膜的水分子与凝聚剂结合, 明胶的溶解度降低,分子间形成氢键,最后从溶液中析 出而凝聚形成凝聚囊。但这种凝聚是可逆的,所以需要 交联固化,使其成为不凝结、不粘连、不可逆的球形微 囊。 ✓ 常用的固化剂为甲醛,通过胺醛缩合反应(希夫反应) 使明胶分子互相交联而固化,其最佳pH范围是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