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超低温保存法
病毒的纯化与保存
连续与不连续PAGE
PAGE按照缓冲液的pH值和凝胶孔径的差 异及有无浓缩效应分为连续系统和不连 续系统两大类,
病毒纯化的一般原则熟悉
1、释放病毒到胞外 1.1 容易释放病毒 培养液/尿囊液
1.2 不容易释放病毒 细胞破碎 2、去除细胞碎块
低速离心,以2000~6000r/min离心30~ 40分钟,可除去90%以上的细胞碎片和杂质
3、病毒悬液浓缩
细胞破碎方法熟悉
超声破碎:密集的小气泡迅速炸裂,破坏细胞 高压匀浆:机械切割力 高速珠磨:玻璃小珠、石英砂、氧化铝等研磨剂 酶溶法:溶菌酶、蛋白酶、葡聚糖酶 化学渗透:渗透压改变使细胞破裂 反复冻融:形成冰晶,使细胞膨胀破裂
每个蛋白标准的分子量对数对它的相对迁 移率作图得标准曲线,量出未知蛋白的迁移 率即可测出其分子量,这样的标难曲线只对 同一块凝胶上的样品的分子量测定才具有 可靠性,
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000-200,000之间时,样品 的迁移率与其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符合如下方程式:Lg MW =-b m R + K 其中,MW 为蛋白质的分子量,m R 为相对迁移 率,b为斜率,K为截距,当条件一定时,b与K均 为常数
WesternBlot 步骤
3、磷酸缓冲液漂洗,进行膜的脱色 4、膜的封闭
封闭是用高浓度的无关蛋白质封闭膜上未被占据
的表面,使抗体仅仅只能跟特异的蛋白质结合而
不是和膜结合,常用的封闭液有牛血清白蛋白 BSA,脱脂奶粉等,一般用脱脂奶粉, 将膜浸没于封闭液中缓慢摇荡一小时。
动物微生物-病毒的增殖和培养
详细描述
过滤分离法适用于从大量液体中提取病毒,通常使用孔 径大小适宜的滤膜,将病毒颗粒截留在滤膜上,而将其 他杂质通过滤膜过滤掉。该方法操作简便,但需要选择 合适的滤膜孔径以获得较高纯度的病毒。
蔗糖梯度离心法
总结词
利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形成的密度梯度,将病毒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详细描述
蔗糖梯度离心法是一种常用的病毒纯化技术,通过在离心管中形成连续的蔗糖浓度梯度,将不同密度的病毒颗粒 分离。病毒颗粒在离心后会停留在相应的蔗糖密度层,从而达到纯化目的。该方法能够分离出较高纯度的病毒, 但操作较为繁琐,需要精确控制蔗糖浓度和离心参数。
复制周期
复制效率
不同病毒的复制效率有很大差异,有 些病毒可以在短时间内复制出大量的 子代病毒。
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侵入、复 制、组装和释放等阶段。每个阶段都 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能量来完成。
病毒的培养条件
01
02
03
培养基
病毒需要在适当的培养基 中才能生长和繁殖,如动 物细胞、昆虫细胞或细菌 等。
侵入
总结词
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内部的过程。
详细描述
在吸附完成后,病毒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细胞内部,如内吞、膜融合等。这一 过程需要病毒利用其自身的酶或诱导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来完成,以确保病 毒基因组能够进入细胞内部并开始复制。
脱壳
总结词
病毒基因组从其蛋白质外壳中释放出来的过程。
详细描述
在病毒进入细胞后,其蛋白质外壳会被细胞内的酶分解,使得病毒的核酸基因组得以释放。这一过程 对于病毒的复制是必须的,因为只有当基因组被释放出来后,才能利用宿主细胞的合成系统来复制病 毒的基因组和蛋白质。
详细描述
动物接种法是将病毒接种于易感动物,如小 白鼠、家兔、豚鼠等,观察其发病表现和病 理变化,以研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 这种方法可以模拟自然感染过程,但实验动 物感染病毒后可能出现死亡或发病,需要严 格控制实验条件和动物福利。
菌(毒)种保存及复苏技术
菌(毒)种保存及复苏技术
· 243 · 〔综述〕
马洪波 冯子力 谭 华 ( 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珠海 519010)
摘要 微生物是重要的 生 物 资 源 , 保 存 微 生 物 的 目 的 , 不 仅 使 微 生 物 菌 株 保 持 着 原 有 的 生 命 力 、优 良 生 产 性 能 、 形态特征, 并使其遗传性状从分离时或从实验开始就一直保持不变, 为后人能更好地应用先进技术开发和运用微生 物, 为人类造福。为此, 对菌( 毒) 种保存的原理以及复苏技术, 包括冷冻干燥保存法、超低温冰箱保存法、液氮保存法、 传代培养保存法、载体保存法等技术的操作步骤进行介绍, 为同行作为参考。
病 毒 是 非 细 胞 形 成 的 生 命 体 , 仅 有 RNA 或 DNA 一 类 简 单 分 子 , 有 时 甚 至 仅 有 基 因 片 段 , 包 含 一种或多种蛋白质。一般来说, DNA 病毒比 RNA 病 毒更稳定, 但 2 种病毒都能较稳定地保存。许多病毒 可在 4℃保存 1 个月, 而在较低的温度下可保存 1 年 以上而无需要特别的冷冻技术, 因病毒结构简单, 体 积小, 不含水分。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6 年 8 月第 29 卷第 4 期 Chinese Frontier Health Quarantine Aug.2006,Vol 29,No.4
· 245 ·
煮沸 2~3 次, 每次 10~30min, 备用。 2.3.3 微生物保存物的准备 在最适宜的培养条件 下将细胞培养至静止期或成熟期, 进行纯度检查后 ( 参见科技部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联合管理办公室文 件《微生物菌种纯度检测技术规程》) , 与保护剂混合 均匀, 分装。微生物培养物浓度以细胞或孢子不少于 108~1010 个/ml 为宜。
葡萄茎尖超低温保存及超低温疗法脱毒研究
葡萄茎尖超低温保存及超低温疗法脱毒研究葡萄(Vitis)是世界范围内最具经济价值的果树之一,城市化、工业化、土壤盐碱化和沙漠化等原因导致葡萄许多野生种与栽培种濒临灭绝。
建立高效、简易的种质资源长期保存技术能有效地保护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超低温保存是目前植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最为理想的方法。
病毒病是制约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栽培无毒苗是生产上防治病毒病害最为有效的措施。
生产无毒苗是栽培无毒苗的核心技术。
近年来建立的超低温疗法,为葡萄无毒苗生产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本研究以葡萄(Vitis)试管苗为试材,建立了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为葡萄种植资源超低温库的建立提供了高效、广谱的超低温保存方法。
建立了超低温疗法,有效的脱除了葡萄卷叶相关病毒-3(Grapevineleafroll-associated virus 3,GLRaV-3),为葡萄脱毒苗的生产提供了核心技术。
同时,试管指示植物法、微样直接RT-PCR、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病毒检测为脱毒和病毒检疫提供技术支撑。
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优化影响葡萄茎尖超低温保存的关键因素,建立了简易、高效、光谱的葡萄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
含5-6片叶原基的腋芽(尺寸约1.0 mm)取自8周苗龄欧洲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Cabernet Sauvignon’)试管苗,在预培养基(0.3 M蔗糖+0.16μM还原型谷胱甘肽+0.14μM L-抗坏血酸,pH=5.7)上暗培养3 d。
加载液(2 M甘油+0.4 M蔗糖)常温处理20 min,再用1/2浓度植物玻璃化溶液(PVS2)和全浓度PVS2冰上分别处理30 min和25-50 min,然后将茎尖放置于铝箔条上的PVS2小滴(2.5μL)中,直接投入液氮中保存。
保存后的携带茎尖的铝箔条迅速转移到卸载液(1.2 M蔗糖)中常温解冻20 min,培养于含0.6 M蔗糖的恢复培养基中恢复24 h。
病毒学检验
病毒的特点是:1、形体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无细胞结构,其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3、每种病毒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RNA或DNA)4、因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源,故只能寄生于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合成蛋白质和核酸5、病毒以其基因为模板,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出新的病毒颗粒6、为了在生物界保存其种属,病毒具备从一个宿主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的能力,并具有对敏感宿主的侵染性和复制性7、在宿主体外,能以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能力8、有些病毒的核酸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并能诱发潜伏感染细胞培养技术:是对由组织分散成的单个细胞或某一型细胞群进行的体外培养方法,即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条件,提供细胞适宜的营养条件和温度,在无菌操作的基础上,使离体组织细胞生长增殖并进行传代的技术二、单层细胞培养:用于培养病毒的细胞有原代细胞、传代细胞(二倍体细胞株和传代细胞系)三、鸡胚的接种途径:1、羊膜腔接种2、绒毛尿囊膜接种3、尿囊腔接种4、卵黄囊接种四、间接计数在病毒检验过程中较为常用,是判定病毒感染性的定量方法,常用的有:空斑形成单位法,50%终点法,血凝试验和干扰测定空斑形成单位(PFUs)试验:是将不同稀释倍数的动物病毒与平铺于平板表面的宿主细胞混合,当病毒颗粒在一大片宿主细胞上引发感染时,会造成细胞被溶解而形成空斑,每个空斑系由一个病毒颗粒所造成,计算空斑数目再乘以稀释倍数,即可得知原来的病毒感染单位的浓度凡事能在细胞培养物中产生CPE的病毒都可用空斑技术来测定其滴度。
50%终点法:是将病毒悬浮液经一系列稀释后,接种至动物、鸡胚或培养成单层的细胞,将每个稀释度造成的动物、鸡胚致死量或细胞病变做曲线,找出造成50%动物、鸡胚死亡或病变的终点稀释度。
LD50:为造成50%动物或鸡胚死亡的病毒含量ID50:即是指可造成50%动物或鸡胚感染的剂量CCID50:造成50%细胞培养产生病变效应的剂量五、病毒纯化的一般原则:1、释放病毒至细胞外2、去除细胞碎块3、病毒悬液浓缩六、病毒的保存:1、用低温(-60~25℃)、超低温(-70以下)冰箱或液氮罐(-196~150)保存2、冷冻干燥保存七、血清学实验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红细胞凝集及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中和试验:是在体外适当条件下孵育病毒与特异性抗体的混合物,使病毒与抗体相互反应,再将混合物接种到敏感的宿主体内,然后测定残存的病毒感染力的一种方法。
实验室菌种保藏的方法
实验室菌种保藏的方法菌种是主要的生物资源,也是食用菌生产首要的生产资料。
一个优良的菌种被选育出来以后,必须保持其优良性状不变或尽可能地少变慢变,才不至于降低生产性能,能长期在生产中使用。
因此,菌种保藏在食用菌生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种微生物由于遗传特性不同,因此适合采用的保藏方法也不一样。
一种良好的有效保藏方法,首先应能保持原菌种的优良性状长期不变,同时还须考虑方法的通用性、操作的简便性和设备的普及性。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1斜面低温保藏法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种生长完全后,置于4。
C左右的冰箱中保藏,每隔一定时间(保藏期)再转接至新的斜面培养基上,生长后继续保藏,如此连续不断。
此法广泛适用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大多数微生物菌种的短期保藏及不宜用冷冻干燥保藏的菌种。
放线菌、霉菌和有芽匏的细菌一般可保存6个月左右,无芽抱的细菌可保存1个月左右,酵母菌可保存3个月左右。
如以橡皮塞代替棉塞,再用石蜡封口,置于4。
C冰箱中保藏,不仅能防止水分挥发、能隔氧,而且能防止棉塞受潮而污染。
这一改进可使菌种的保藏期延长。
此法由于采用低温保藏,大大减缓了微生物的代谢繁殖速度,降低突变频率;同时也减少了培养基的水分蒸发,使其不至于干裂。
该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容易推广,存活率高,故科研和生产上对经常使用的菌种大多采用这种保藏方法。
其缺点是菌株仍有一定程度的代谢活动能力,保藏期短,传代次数多,菌种较容易发生变异和被污染。
2石蜡油封藏法此法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灭过菌并已蒸发掉水分的液体石蜡倒入培养成熟的菌种斜面(或半固体穿刺培养物)上,石蜡油层高出斜面顶端IC明使培养物与空气隔绝,加胶塞并用固体石蜡封口后,垂直放在室温或4。
C冰箱内保藏。
使用的液体石蜡要求优质无毒,化学纯规格,其灭菌条件是:150~170。
C烘箱内灭菌Ih;或121。
C高压蒸汽灭菌60~80min,再置于80℃的烘箱内烘干除去水分。
病毒的收集保藏
病毒的收集保藏
病毒保藏在病毒研究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不论是病毒的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与病毒的保藏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病毒保藏的原则是:
1)低温条件下保藏,温度愈低愈好;2)根据不同的病毒种类,采用不同的病毒保藏方法;3)在特定的保藏条件下(温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保藏之后,一定要进行活化增殖,同时测定病毒活力大小,再入库保藏;4)在保藏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传代,严格按规范操作,避免毒种相互交叉感染,使病毒不产生变异,保持病毒的遗传稳定性;5)必需开展保藏相关技术的研究,对各类病毒的保藏条件进行摸索,为毒种保藏提供科学依据。
病毒保藏的方法:
1)冰箱保藏法
普通冰箱保藏:4-8℃;低温冰箱保藏:-20℃--40℃;超低温冰箱保藏:-85℃。
特点:方便、价格相对较便宜。
此法保存要注意停电和冰箱的故障。
2)液氮保藏方法
-196℃。
设备:液氮发生器。
3)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冻干法)
又称低压冻干法和冰冻干燥法,先将液态的样品冻结成固态,在真空条件下使温度下降,通过直接升华抽去水分,从而使物质脱水干燥,简称冻干法。
特点:冻干法保藏是在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使病毒处于休眠状态,它的代谢是相对静止的,因而使病毒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
加工技术-实验室菌种的保藏方法
加工技术-实验室菌种的保藏方法一、甘油悬液保藏法此法是将菌种悬浮在甘油蒸馏水中,置于低温下保藏,本法较简便,但需置备低温冰箱。
保藏温度若采用-20℃,保藏期约为0.5~1年,而采用-70℃,保藏期可达10年。
将拟保藏菌种对数期的培养液直接与经121℃蒸汽灭菌20min的甘油混合,并使甘油的终浓度在10%~15%,再分装于小离心管中,置低温冰箱中保藏。
基因工程菌常采用本法保藏。
二、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又称冷冻干燥保藏法,简称冻干法。
它通常是用保护剂制备拟保藏菌种的细胞悬液或孢子悬液于安瓿管中,再在低温下快速将含菌样冻结,并减压抽真空,使水升华将样品脱水干燥,形成完全干燥的固体菌块。
并在真空条件下立即融封,造成无氧真空环境,最后置于低温下,使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而得以长期保藏。
常用的保护剂有脱脂牛奶、血清、淀粉、葡聚糖等高分子物质。
由于此法同时具备低温、干燥、缺氧的菌种保藏条件,因此保藏期长,一般达5~15年,存活率高,变异率低,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种较理想的保藏方法。
除不产孢子的丝状真菌不宜用此法外,其他大多数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真菌等均可采用这种保藏方法。
但该法操作比较烦琐,技术要求较高,且需要冻干机等设备。
保藏菌种需用时,可在无菌环境下开启安瓿管,将无菌的培养基注入安瓿管中,固体菌块溶解后,摇匀复水,然后将其接种于适宜该菌种生长的斜面上适温培养即可。
三、液氮超低温保藏法液氮超低温保藏法简称液氮保藏法或液氮法。
它是以甘油、二甲基亚砜等作为保护剂,在液氮超低温(-196℃)下保藏的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菌种细胞从常温过渡到低温,并在降到低温之前,使细胞内的自由水通过细胞膜外渗出来,以免膜内因自由水凝结成冰晶而使细胞损伤。
美国ATCC菌种保藏中心采用该法时,把菌悬液或带菌丝的琼脂块经控制致冷速度,以每分钟下降1℃/min的速度从0℃直降到-35℃,然后保藏在-150℃~-196℃液氮冷箱中。
生物安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保存(保藏)
生物安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保存(保藏)实验室进行实验活动时,经常需要保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样本。
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保存,都应遵循安全、存活、生物学特性不变以及避免差错等原则。
一、保藏管理《条例》规定:“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指定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或者专业实验室(以下称保藏机构),承担集中储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任务。
”保藏机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储存实验室送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并向实验室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
《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规定:"一、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的供应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保藏管理单位供应。
三类菌(毒)种由设有专业实验室的单位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保藏管理单位供应。
”2009年7月16日,卫生部颁布了《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原卫生部令第68号),《办法》规定保藏机构是指由原卫生部指定的,按照规定接收、检定、集中储存与管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并能向合法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单位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的非营利性机构。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应具有符合要求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包括既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又能够保证所保藏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质量的设施、设备、技术操作人员和规章制度。
《浙江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实验室设立单位应建立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藏保管制度,落实安全责任部门和专人进行管理。
有关机构按照规定从事临床诊疗、疾病控制、检验检疫、教学和科研等工作,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可以保管其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其保管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名单应当报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重点落实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安全保卫措施,加强安全管理与控制,设立专库专柜,单独储存,做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进出和储存的记录,建立档案制度。
慢病毒生产及使用操作手册
慢病毒生产及使用操作手册一、实验流程制备慢病毒穿梭质粒及其辅助包装原件载体质粒,三种质粒载体分别进行高纯度无内毒素抽提,共转染293T细胞,转染后6 h 更换为完全培养基,培养48和72h后,分别收集富含慢病毒颗粒的细胞上清液,病毒上清液通过超离心浓缩病毒。
以下内容由汉恒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精心整理总结。
二、实验材料(一)慢病毒载体、包装细胞和菌株该病毒包装系统为三质粒系统,组成为pspax2, pMD2G,pHBLV TM系列质粒。
1、载体信息(见附录)2、细胞株 293T,慢病毒的包装细胞,为贴壁依赖型成上皮样细胞,生长培养基为DMEM(含10% FBS)。
贴壁细胞经培养生长增殖形成单层细胞。
3、菌株大肠杆菌菌株DH5α。
用于扩增慢病毒载体和辅助包装载体质粒。
三、包装细胞293T细胞的培养(一) 293T细胞的冻存随着传代的次数增加,293T细胞会出现生长状态下降、突变等。
为了防止此类现象的出现,我们需要在开始就对细胞进行大量冻存,以保证实验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在细胞对数生长期进行冻存,增加细胞复苏成活率。
1、去掉上清液,加入PBS洗去残留的培养基;2、加入0.25%的胰酶,消化1~2min后,镜下观察细胞变圆,细胞间间隙加大时,去除胰酶,加入新鲜培养基吹打混匀,移入离心管中。
3、细胞计数,将细胞全部晃下,加入 3mL 37 ℃预热的 10% DMEM,用 10mL 移液管进行吹打,较大力吹打 6~8 次即可,不留死角,之后,将所有细胞吸出,置于15mL 离心管中,取 50ul 混匀后的细胞于 1.5mL eppendorf 管中,加入 450ul 10% DMEM,即为 10 倍稀释,混匀,取 10ul 细胞于计数板中计数。
计数板上共 4 大格,每大格 16 小格。
计数时,4 大格均计数,总数除以 4(得每大格细胞数),再乘以 10(10 倍稀释),即为实际 n万/mL 细胞浓度。
4、细胞离心,1000rpm,5min。
第14章微生物的保存技术14.1细菌的冻干保存法
第14章 微生物的保存技术工业、农业、医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促进了微生物保存技术的发展。
例如,当发现微生物就是某些传染性疾病的特殊病原时,为发展疫苗、抗生素和化学药品,人们需要分离、鉴定和保存微生物。
农业上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对固氮菌的研究,关于工业应用微生物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微生物发酵还提供了大量的食品、饮料和药品。
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用先进的DNA重组技术可以修饰微生物(U.S.Congress 1981),微生物是基因工程的基础。
微生物是重要的生物资源,保存微生物的目的,不仅使微生物菌株以活的生命状态保存下来,并使其遗传性状从分离时或从实验开始就一直保持不变。
这也是保护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还使后人能更好地应用先进技术开发和运用微生物,为人类造福。
为此,世界各发达国家都设有专门的菌种保藏机构。
如美国的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英国的国家典型菌种保藏所(NCTC),日本的大阪发酵研究所(IFO)等。
我国也设有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委员会(CCCCM)。
微生物的保存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微生物菌(毒)株或不同的实验要求,可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这些保存方法的原理大同小异。
首先要挑选典型菌种的优良纯种,再创造一个适合其长期休眠的环境条件,诸如低温、干燥、缺氧、避光、缺少营养等,使被保存的微生物减少代谢率及繁殖和利用营养的比率(Halliday,Baker 1985)。
然而,所有减少代谢率的方法都会导致一定比率的活力下降。
为了防止菌株的丢失,还需要开发出不仅能减少代谢率,而且能防止活力下降的方法。
与保存技术有关、但较为费时的另一项关键性工作是档案记录(Halliday,Baker1985)。
这一工作不仅包括菌种或毒株的培养史和诊断特征等方面的准确记录,还包括对保存物的定期复苏和培养记录,以确定其活力、验证其纯度及基因的稳定性。
最常用的微生物保存法有冻干保存法和超低温冻存法(Gherna 1981;Halliday,Baker 1985;Malik 1990;Rudge 1991)。
茎尖的冷冻疗法:新型的病原体消灭方法
茎尖的冷冻疗法:新型的病原体消灭方法王乔春,Jari P.T. Valkonen冷冻疗法是植物超低温保存技术的一种新的应用,它能消灭高频的病原体。
冷冻疗法使用植物超低温保存的方法把茎尖暂时的存放在液氮中,它消灭像病毒、植原体、细菌等植物病原体。
健全的植物从存活的无菌分生组织中再生。
这个方法有利于处理大量的样本,同时不受茎尖大小的影响。
它有可能取代更多的像分生组织培养之类的传统方法。
冷冻疗法的目标无菌的种植材料对于农林作物的生产率和观赏植物的价值是非常关键的。
植物生长特别容易积攒病原体,由被感染的插条,块茎,和其它的繁殖体传送到新的作物中。
植物种植资源的保存是未来繁殖新的栽培品种的基础之一,但是种质的收集不应该无意中构成病原体的来源,在种质的繁殖过程中传播到新的区域。
因此,基因库也需要有效的方法来提高种质收集的植物检疫状态。
茎尖的冷冻疗法是一种用于消灭植物病原体的新型的技术。
最近,冷冻疗法已经被证实可以根除七组不相关的病毒和/或两种类型的细菌像茎尖的根和块茎作如土豆(马铃薯;茄科),甘薯(白薯;缠绕植物),葡萄藤(葡萄;葡萄科),果树包括柑橘(芸香科)和李属(蔷薇科)、浆果植物(覆盆子、悬钩子属植物;蔷薇科)和香蕉分生组织(芭蕉属;芭蕉科)等的病原体。
这些植物代表六个整体和一些世界最重要的农作物,对于食品供应(马铃薯、甘薯和香蕉)和贸易(柑橘和核果类果树)而言。
广泛使用的冷冻疗法是有可能的,因为它依赖于植物超低温保存的协议,可应用于许多额外的重要经济的,生长的传播植物,包括单子叶植物(比如芦笋,[芦笋地榆科]和大蒜[大蒜])、草(如Conadyn,结缕草和黑麦草),甘蔗(糖,高良姜),百合(百合科),兰花(兰科)、菠萝(菠萝科],芋头(芋科)、草本物种(例如啤酒花]),土豆(Solenostemon rotundifolius[波]J.K.莫顿)、薄荷、木瓜(番木瓜)、天竺葵属植物,(补血草属),草莓(草莓属)和芥末酱(芥末),以及木本植物包括杜鹃(杜鹃花)、银桦木(桦木属.),栗,橄榄(齐墩果欧洲 ),杨树(杨树.)和许多其他的物种.茎尖或分生组织体外培养已经被使用了几十年从生长地传播植物消除病毒[12]。
液氮——精选推荐
液氮液氮:液态的氮⽓。
是惰性的,⽆⾊,⽆嗅,⽆腐蚀性,不可燃,温度极低。
氮构成了⼤⽓的⼤部分(体积⽐78.03%,重量⽐75.5%)。
氮是不活泼的,不⽀持燃烧。
汽化时⼤量吸热接触造成冻伤。
液氮编辑急救措施消防措施应急处理⽣态学废弃处置⽬录简介1理化特性2危险性3⽤途4中毒处理5储存防护6毒理及处置7运输信息8法规信息9液氮(常写为LN2),是氮⽓在低温下形成的液体形态。
氮的沸点为-196°C ,在正常⼤⽓压下温度如果在这以下就会形成液氮;如果加压,可以在更⾼的温度下得到液氮。
⼈体如果在毫⽆保护措施的情况之下接触,⽪肤会有严重冻伤的危险[1]。
在⼯业中,液态氮是由空⽓分馏⽽得。
先将空⽓净化后,在加压、冷却的环境下液化,借由空⽓中各组分之沸点不同加以分离。
氦⽓最先泄出(且未被液化),接着就是占空⽓中78.09%的氮⽓,再来是占20.95%的氧⽓,最后是占空⽓中0.93%的氩⽓。
化学品中⽂名称: 液氮化学品英⽂名称: Liquid nitrogen技术说明书编码: 84CAS No .: 7727-37-9分⼦式: N2分⼦量: 28.01主要成分: 含量:⾼纯氮≥99.999%;⼯业级 ⼀级≥99.5%; ⼆级≥98.5%。
外观与性状: 压缩液体,⽆⾊⽆臭。
pH :熔点(℃): -209.8沸点(℃): -190.56相对密度(⽔=1): 0.808(-196℃)汽化潜热:2.7928kJ/mol (1atm, -195.8℃)相对蒸⽓密度(空⽓=1): 0.97饱和蒸⽓压(kPa): 1026.42(-173℃)燃烧热(kJ/mol): ⽆意义临界温度(℃): -147临界压⼒(MPa): 3.40⾟醇/⽔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资料闪点(℃): ⽆意义引燃温度(℃): ⽆意义爆炸上限%(V/V): ⽆意义爆炸下限%(V/V): ⽆意义简介理化特性溶解性:微溶于⽔、⼄醇。
主要⽤途:⽤作致冷剂等。
负86度天寒超低温冰箱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负86度天寒超低温冰箱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前言负86度天寒超低温冰箱是用于存储生物样本、药品、病毒等需要长期保藏的物品的重要设备。
在使用这种超低温冰箱时,必须注意安全操作和正确的保养规程,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样本的保存质量。
本文旨在介绍负86度天寒超低温冰箱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供相关人员参考和使用。
安全操作规程1. 环境要求负86度天寒超低温冰箱应该安装在室温控制良好、通风良好、湿度适中的房间内,远离阳光直射和热源。
2.电源要求超低温冰箱应该使用稳定的电源,必须使用有地线插头插入接地插座,防止电气泄漏事故。
3.运输规范超低温冰箱在运输过程中应该注意轻拿轻放、防止碰撞,确保设备内部部件不受损坏。
4.温度设置在设置负86度天寒超低温冰箱的温度时,应该遵循厂家所提供的温度范围和建议设置。
不得将温度设置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样本保存的质量。
5.样本存放规范在存放样本时,应该注重分类存放、包装完整、标签清晰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对于易挥发、易变质的样品尤其要注意。
6.防火、防爆措施超低温冰箱内部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强酸、强碱及其他腐蚀性物质也不宜存放。
保养规程1.清洁消毒超低温冰箱应该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使用消毒液擦拭时,应该注意不要将消毒液直接滴入设备内部。
2.备用电源应该为超低温冰箱准备备用电源,以便在停电或电源故障时保证设备不间断运行。
3.设备定期维修超低温冰箱应该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样品的安全保存。
4.设备移动在对超低温冰箱进行移动时,应该遵循厂家制定的移动方法,将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碰撞降到最小。
5.设备更新长时间使用的超低温冰箱可能存在设备老化、部件磨损等问题,为了保证设备的性能和样品保存质量,应该考虑定期对设备进行更新和更换。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负86度天寒超低温冰箱的安全操作和保养规程。
在使用超低温冰箱前,应该了解相关规定和要求,遵循正确的操作和保养流程,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样品的保存质量。
大豆花叶病毒超低温保存对毒力的影响
大豆花叶病毒超低温保存对毒力的影响
宋淑云;晋齐鸣;张伟;李红;沙洪林
【期刊名称】《吉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5(030)003
【摘要】大豆花叶病毒叶片分5个不同时期,冰冻于-86℃超低温冰箱中,次年取出接种于感病品种上.经测定,在-86℃超低温保存状态下,1个月以内能保持较强的病毒毒力,可以直接作为大豆花叶病毒毒源用于抗性鉴定接种.8~9个月毒力明显降低.在用于抗性鉴定之前,应先增加一次活体繁毒程序.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宋淑云;晋齐鸣;张伟;李红;沙洪林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吉林,公主岭,136100;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吉林,公主岭,136100;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吉林,公主岭,136100;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吉林,公主岭,136100;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吉林,公主岭,136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5.651
【相关文献】
1.大豆品种生育特性对大豆花叶病毒种传率的影响 [J], 杨崇良
2.大豆花叶病毒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J], 智海剑
3.大豆花叶病毒对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 [J], 智海剑;胡蕴珠
4.大豆花叶病毒(SMV)的侵染对大豆叶片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功酶的影响 [J], 沈文飚;徐朗莱;胡蕴珠;智海剑;孔军礼
5.大豆花叶病毒的侵染对大豆碳氨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J], 陆京杰;陈永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病毒的超低温保存方法
病毒的超低温保存方法一、概述大多数微生物可用超低温保存,超低温保存法是适用范围最广的微生物保存法。
需要简单养分的微生物种,如用其他的贮存方法不能保持其活力(如植物的病原性真菌),通常可用超低温的方法保存(ATCC 1983;Halliday,Baker 1985)。
此法是将冻存在小管或安瓿里的细胞以较慢的冷冻速率(1℃/分钟)冷冻,直至-150℃,再将这些小管贮存在-150~-196℃的液氮中。
超低温的冷冻爱护剂不同于冻干法所用的冷冻剂。
ATCC 常用一种由甘油(10%)、二甲亚砜(5%)和培育液制成的混合剂保存多数的细胞株。
这些化学试剂进入细胞内可避开内膜的冷冻损伤。
贮存在低温容器内的细胞复苏时必需当心操作。
当小管被加热时,所形成的冰晶会将细胞杀死,正确操作就可避开这种事故。
只要快速将样品解冻就能削减活力的丢失,做法是:将封口的小管快速放入37℃的水中,直至全部的冰溶化,然后打开管口,将内容物移入培育基。
超低温保藏的微生物必需始终贮存在温度特别低的环境中,因此需要液氮罐。
在长期贮存的过程中必需常常留意补充液氮。
这种贮存方式比冻干法需要更多的经费,包括为了维持贮存温度所必要的劳动力和液氮等。
二、材料病毒超低温保存所需材料有:热收缩塑料管(Nunc Cryoflex),液氮罐,防护手套和面罩,永久性记号笔,气体喷灯,装液氮的保温瓶。
三、方法(1)剪一段两端各超出冷冻管长度2cm 的热收缩塑料管。
(2)将含有澄清病毒悬液(组织培育的上清培育基,或组织培育基内的细胞溶解产物均可)冰浴几分钟,用灭菌移液管将0.2ml 冰浴过的上清悬液分装到冷冻管内,并将盖子拧紧。
(3)将有病毒的冷冻管放入热收缩塑料管中部,插入正确的标签。
(4)用喷灯当心加热热收缩塑料管,并使之包住冷冻管。
留意不要用太高的温度加热热收缩塑料管。
(5)再当心加热热收缩塑料管的两端,用大号镊子夹紧管的端口至完全密封。
(6)将密封好的冷冻管快速在装有液氮的保温瓶中冷冻(操作时要求戴面罩和手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试剂网
试剂·原料·仪器
TEL: +86-21-34053660
Add: old humin Road,
Shanghai 200237, P.R.C 病毒的超低温保存法
大多数微生物可用超低温保存,超低温保存法是适用范围最广的微生物保存法。
需要复杂营养的微生物种,如用其他的贮存方法不能保持其活力(如植物的病原性真菌),通常可用超低温的方法保存(ATCC 1983;Halliday,Baker 1985)。
此法是将冻存在小管或安瓿里的细胞以较慢的冷冻速率(1℃/分钟)冷冻,直至—150℃,再将这些小管贮存在—150~-196℃的液氮中。
超低温的冷冻保护剂不同于冻干法所用的冷冻剂。
ATCC 常用一种由甘油(10%)、二甲基亚砜(5%)和培养液制成的混合剂保存多数的细胞株。
这些化学试剂进入细胞内可避免内
膜的冷冻损伤。
贮存在低温容器内的细胞复苏时必须小心操作。
当小管被加热时,所形成的冰晶会将细
胞杀死,正确操作就可避免这种事故。
只要迅速将样品解冻就能减少活力的丢失,做法是:将封口的小管迅速放入37℃的水中,直至所有的冰融化,然后打开管口,将内容物移入培养基。
超低温保藏的微生物必须始终贮存在温度非常低的环境中,因此需要液氮罐。
在长期贮存的过程中必须经常注意补充液氮。
这种贮存方式比冻干法需要更多的经费,包括为了维持贮存温度所必要的劳动力和液氮等。
2.2 材料
病毒超低温保存所需材料有:热收缩塑料管(Nunc Cryoflex),液氮罐,防护手套和面罩,永久性记号笔,气体喷灯,装液氮的保温瓶。
2.3 方法
(1)剪一段两端各超出冷冻管长度2cm 的热收缩塑料管。
(2)将含有澄清病毒悬液(组织培养的上清培养基,或组织培养基内的细胞溶解产物均可)冰浴几分钟,用灭菌移液管将0.2ml 冰浴过的上清悬液分装到冷冻管内,并将盖子拧紧。
(3)将有病毒的冷冻管放入热收缩塑料管中部,插入正确的标签。
(4)用喷灯小心加热热收缩塑料管,并使之包住冷冻管。
注意不要用太高的温度加热热收缩塑料管。
(5)再小心加热热收缩塑料管的两端,用大号镊子夹紧管的端口至完全密封。
(6)将密封好的冷冻管快速在装有液氮的保温瓶中冷冻(操作时要求戴面罩和手套)。
(7)将冷冻过的冷冻管放入液氮罐中的格子内,同时记录样品的详细的存放位置、实验编号和存放日期等。
(8)需要用时,迅速从液氮罐内取出所需样品,并投入37℃水浴箱中解冻后,用解剖刀片在冷冻管的硅化垫圈处切开热收缩塑料管。
拧开冷冻管的盖子时不需要除去热收缩塑料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