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M中国戏剧史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 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以讲授中国现当代戏剧电影发展的历史为主要内容,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获得有关中国现当代戏剧电影发展历史的丰富知识,认识它的发展过程,演变趋势。
使学生了解这中国现当代戏剧电影为促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思想现代化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受到本民族优秀文化和文学传统的熏陶,树立起对人类优秀文化和文学遗产兼容并包的胸怀,养成深厚的人文精神,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人才。
(三)教学内容讲授中国现当代戏剧电影的发展历史和创作成就。
要求在对重要的作家作品精读的基础上,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和特征,掌握与之相关的创作流派和文学现象,培养高层次的审美鉴赏力。
熟悉本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
初步掌握写作文学研究论文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时数(五)教学方式1. 教师应根据教学安排,为学生指定必读和选读的材料,注重对重要作品的阅读和理解,提高学生评价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 提出思考题,或组织讨论,或布置专题书面作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作业每学期以一至二次为宜。
作业形式建议以小论文为主,或分析具体作家的理论, 或论述某种具体文学观念,着重培养锻炼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考试目的与考试要求考试目的:1. 检查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戏剧电影史知识的掌握。
2. 检查学生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有关文学史现象综合分析的能力。
考试要求:4.考试在学期末进行,时间为2课时。
试题的编制原则,应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为主,在100分的试题内,一般常识性试题所占比重以不超出30分为宜,综合分析类试题应占到40分左右。
(七)选用教材陈白尘、董健:《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
董健、胡星亮:《中国当代戏剧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
二、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要点:课程性质及主要内容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课程性质、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2、现代戏剧研究概览考核要求:掌握中国现当代戏剧电影的课程性质与主要内容。
戏剧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一、引言戏剧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戏剧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以指导教师在戏剧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和实施步骤。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意思维。
2. 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和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演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戏剧基础知识的学习1.1 剧种分类和基本特点的介绍1.2 舞台布景和道具的认识与使用1.3 角色形象塑造与表演技巧的训练2. 戏剧创作与表演2.1 剧本创作与改编技巧的培养2.2 角色扮演与表演技巧的训练2.3 舞台动作与台词表演的有机结合3. 戏剧欣赏与评析3.1 名剧选段的观摩和讲解3.2 剧目解读和评价的能力培养3.3 舞台演出的参观与体验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结合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视听资料的使用,丰富教学手段,提供直观感受。
五、教学步骤1. 熟悉戏剧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讲解和学习。
2. 进行角色形象塑造与表演技巧的实践训练。
3. 进行剧本创作与角色扮演的实际操作。
4. 观摩名剧选段,讲解剧目解读和评价。
5. 制定演出计划,进行舞台演出的实际表演。
6. 总结与评价,梳理学生在戏剧教学中的收获与成长。
六、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的表演和创作作品。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3.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评价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影音资料。
2. 戏剧教材和文学著作。
3. 舞台剧演出票务资源。
八、教学安排1. 每周三课时,共计36周。
2. 每学期安排1-2次舞台演出参观。
九、总结戏剧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通过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意思维,提升艺术鉴赏和表演技巧,并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按照本文档提供的步骤和安排,有针对性地进行戏剧教学,帮助学生在戏剧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戏剧理论教学大纲

戏剧理论教学大纲戏剧理论教学大纲戏剧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然而,要想真正理解和欣赏戏剧,就需要对其背后的理论有所了解。
因此,设计一份完整的戏剧理论教学大纲,对于培养学生的戏剧素养和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可以先介绍戏剧的定义和起源,以及戏剧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可以简要概述戏剧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为后续内容做好铺垫。
二、戏剧史戏剧史作为戏剧理论教学的第一个重要内容,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从古代戏剧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各个时期的戏剧形式和发展。
例如,可以从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开始,讲述戏剧在中世纪、文艺复兴和现代的演变过程。
通过对戏剧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期戏剧的特点和风格,丰富他们对戏剧的认知。
三、戏剧理论基础在戏剧理论基础部分,可以介绍一些重要的戏剧理论家和他们的观点。
例如,可以讲述古希腊戏剧理论家亚里士多德的“泛性理论”,以及现代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的“表演形式论”。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戏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培养他们对戏剧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四、戏剧创作戏剧创作是戏剧理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戏剧创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例如,可以讲述剧本的构思和写作方法,以及角色塑造和情节发展的技巧。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戏剧创作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戏剧创作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戏剧表演戏剧表演是戏剧理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戏剧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例如,可以讲述演员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设计的原则。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戏剧表演实践,让他们通过实际演绎来理解和体验戏剧的魅力。
六、戏剧批评戏剧批评是戏剧理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戏剧批评的基本方法和流派。
例如,可以讲述文学批评和戏剧评论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现代戏剧批评的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戏剧批评,学生可以培养他们对戏剧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评价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戏曲教学大纲

戏曲教学大纲戏曲教学大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戏曲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传承和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戏曲艺术,制定一份全面的戏曲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一、戏曲基础知识戏曲教学大纲的第一部分应该包括戏曲基础知识的学习。
这包括戏曲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剧种和流派的介绍,以及戏曲的表演形式和特点等。
学生需要了解戏曲的背景和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曲艺术。
二、戏曲表演技巧戏曲表演技巧是戏曲教学大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表演技巧,包括身段、步法、手势、腔调等。
同时,他们还需要学习如何通过表演来塑造角色,如何运用表情、动作和声音来传达情感和意境。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实践,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
三、经典剧目学习戏曲教学大纲还应该包括经典剧目的学习。
学生需要学习和演绎一些经典的戏曲剧目,如《红楼梦》、《西游记》、《白蛇传》等。
通过对经典剧目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剧种和流派的特点,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四、戏曲创作与创新戏曲教学大纲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戏曲创作与创新。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欣赏传统戏曲,结合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作品。
同时,学生还可以尝试将传统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现代感的作品。
通过创作与创新,戏曲艺术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五、戏曲教育的意义戏曲教学大纲的最后一部分应该探讨戏曲教育的意义。
戏曲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戏曲演员,更重要的是通过戏曲教育,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戏曲教育,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
总结戏曲教学大纲应该包括戏曲基础知识、戏曲表演技巧、经典剧目学习、戏曲创作与创新以及戏曲教育的意义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了解和欣赏戏曲艺术,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戏曲专题》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325015132.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戏曲专题3.英文名称:Stud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heatre4.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系列课程之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以古典戏曲中的经典作品及作家为研究对象。
二、课程说明1.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介绍中国古典戏曲的发展演进,使学生掌握中国古典戏曲发展的基本脉络与主要成就,对其发展演变轨迹有明晰的了解;引导学生阅读和评价中国古典戏曲代表作品,使其初步具备从事古典戏曲鉴赏与研究的能力。
2.与相关课程衔接:已完成中国文学史中涉及戏曲部分的学习。
3.学时:总学时32,周学时24.开课学期:第6学期5.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互动;引导学生开展学术实践6.考核方式:考查,总评成绩=课程论文X40%+期末考查X607.教材:叶长海,张福海.中国戏剧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8.教学参考资料:①徐慕云.中国戏剧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②叶长海,张福海.中国戏剧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③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④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
⑤陈多,叶长海.中国历代剧论选注.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⑥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⑦陈白尘,董建.中国现代戏剧史稿.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版。
⑧唐文标.中国古代戏剧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中国戏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第一节中国戏曲的起源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戏剧的始源——原始歌舞,掌握原始歌舞的面貌、本质及戏剧质素。
教学重点:原始歌舞,掌握原始歌舞的面貌、本质及戏剧质素教学难点:原始歌舞表演情况及本质授课时数:2教学内容:一、原始时代歌舞1.原始歌舞的表演情况及文献记载和考古支持2.原始歌舞的本质3.原始歌舞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形态二、上古歌舞的戏剧质素1.诗歌舞的综合2.混合整一的美学取向3.原始歌舞与戏剧的不同第二节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教学目标:了解早期戏剧出现的历史背景,表演情况及类型;掌握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戏剧发展情况,教学重点:傩的表演程式;早期戏剧演员的职业特征。
《中国戏剧史》教学大纲精修整理版

1教学进度:第一章清末民初——戏曲改良与早期话剧运动(19世纪末-1916)教学内容:第一节、晚清的戏曲改良(1)文人(梁启超等人)的戏改理论和实践(2)艺人(汪笑侬等人)的舞台改革(3)新兴地方戏曲剧种的兴起晚清戏曲改良的意义:传统戏曲的发展、促成话剧的诞生教学目的:了解晚清戏曲改良的意义。
2教学进度: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节教学内容:第二节早期话剧的诞生1、上海的学生演剧2、春柳社和《黑奴吁天录》比较:传统—中间环节—新形式日本:歌舞伎—新派剧—新剧中国:戏曲—文明戏—话剧3、国内早期话剧的正式形成第三节早期话剧的兴盛与没落1、辛亥革命与早期话剧的高潮2、兴盛期早期话剧的两大主要流派比较:题材—风格—形式进化团派:社会生活、讽刺喜剧、结合传统形式春柳派:家庭伦理、悲剧、较多外来形式教学目的:早期话剧(文明戏)的总体特色3教学进度:第一章第三节,第二章第一节教学内容:第三节、早期话剧的兴盛与没落1、辛亥革命与早期话剧的高潮2、兴盛期早期话剧的两大主要流派3、早期话剧的没落及历史教训提问:商业化是不是文明戏没落的主要原因?如何看待商业戏剧?(1)与社会生活的关系(2)与传统戏曲的关系第二章“五四”及二十年代:现代话剧的兴起(1917——1929)第一章“五四”新文化运动关于戏剧改革的理论倡导(1)《新青年》关于“旧剧”存废的论争(2)西方戏剧的引进(3)现代话剧选择现实主义道路的历史原因讨论题题:中国现代话剧兴起之初,为什么选择了现实主义道路?讨论4教学进度:第二章第二节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二节、探索中的演剧形式1、民众戏剧社和“爱美的戏剧”运动《华伦夫人之职业》演出失败与民众戏剧社的成立(汪优游)“爱美的戏剧”口号提出和北京、上海的爱美剧运动(陈大悲)2、戏剧协社和现代话剧现实主义演剧体制的建立洪深与《少奶奶的扇子》演出的成功北京艺专戏剧系(余上沅、熊佛西)3、南国社和以上海为中心的第一次话剧高潮教学目的:20年代末现代话剧的状况。
戏曲文学教学大纲

戏曲文学教学大纲戏曲文学教学大纲戏曲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基础和灵魂。
戏曲文学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戏曲艺术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戏曲文学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戏曲文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戏曲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使其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
同时,通过戏曲文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二、教学内容戏曲文学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戏曲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戏曲文学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使学生对于戏曲文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戏曲文学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戏曲文学的历史演变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戏曲文化的源流和发展脉络。
3. 戏曲文学的经典作品:选取一些代表性的戏曲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4. 戏曲文学的艺术特点:介绍戏曲文学的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和审美规律,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戏曲艺术的独特之处。
5. 戏曲文学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通过对戏曲文学与其他文学形式(如诗歌、小说等)的比较研究,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戏曲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戏曲文学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戏曲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戏曲文学作品。
2.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戏曲文学作品,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演示法:组织学生进行戏曲文学作品的演示和表演,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意识。
戏曲老师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戏曲艺术欣赏2. 课程编号:Xxxxxxx3.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4. 适用专业:表演专业/全校本专科5. 开课单位:艺术学院/相关学院6. 学分:2.07. 学时数:32学时(理论教学学时:32,实践学时:0)二、课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戏曲的基本理论知识、历史发展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1. 戏曲基础知识- 中国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戏曲的四大流派及代表剧目- 戏曲的基本构成要素(唱、念、做、打)2. 戏曲艺术欣赏- 分析戏曲作品的情节、人物、唱腔、表演等艺术手法- 比较不同剧种的风格特点- 学习戏曲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标准3. 戏曲实践- 观看经典戏曲剧目,进行现场分析与讨论- 参与戏曲表演实践,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戏曲基础知识2. 案例分析法:结合经典剧目进行深入分析3. 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个人见解4. 观摩法:组织学生观看戏曲演出,现场学习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讨论,完成课堂作业2. 期末论文: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戏曲艺术欣赏论文3. 期末考试: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戏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中国戏曲艺术欣赏》2. 参考书目:- 《中国戏曲史》- 《戏曲表演艺术》- 《戏曲美学》七、教学进度安排(此处列出具体的教学进度安排,包括每个章节的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等)八、课程教学资源1. 戏曲表演视频资料2. 戏曲剧本3. 戏曲音乐资料九、注意事项1. 学生应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学生应按时参加实践环节,体验戏曲艺术。
3. 学生应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目,提高自己的戏曲艺术素养。
---请注意,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大纲应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完整word)外国戏剧史 教学大纲

《中国戏剧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的《外国戏剧史》这门课程,就是要比较系统地传授外国戏剧史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外国戏剧史发展的历史和重要的作家作品,提高学生分析鉴赏戏剧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外国戏剧史,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促进我们的民族文化及民族戏剧的繁荣、发展,让我们民族的戏剧走向世界。
使学生在了解戏剧发展过程的同时,一方面提高戏剧研究水平,另一方面掌握戏剧创作理论与技巧.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也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增进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友谊,培养青年一代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
优秀的戏剧作品,总结了人类对于真善美理想的精神探索的历程,可以潜移默化地对人们起着思想教育和道德陶冶的作用.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古代戏剧1.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和古日本的戏剧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理解其戏剧发展面貌,掌握其代表作家及作品。
2。
教学重点与难点古希腊悲剧及喜剧、古希腊戏剧三大悲剧家及作品解读、古希腊喜剧及其作家作品解读、古罗马戏剧代表作家及作品、古代印度的梵剧创作的成熟期代表作家及作品、日本的能与狂言及代表作品3.教学内容第一节古希腊戏剧一、古希腊悲剧与喜剧的缘起1、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欧洲戏剧的发源地:地中海中北部 (欧洲文化的摇篮)丰富的文化宝藏:希腊神话、荷马史诗、萨福琴歌、伊索寓言泛神论祭祀仪式:由人假扮表演一定的情节——戏剧2、酒神祭祀与戏剧比赛二、基本演出形态及剧场艺术发展1、悲剧演出:“山羊之歌”源于酒神祭典上的抒情歌舞表演题材:荷马史诗中的神话故事和英雄传说;用诗的语言来叙述故事.结构严谨,严肃是悲剧的特性。
(1)演员约公元前534年,雅典人忒斯庇斯(泰斯庇斯)在歌舞表演中采用第一个演员。
第二个演员的出现,归功于埃斯库罗斯。
索福克勒斯把演员增至三个。
面具造型特点。
悲剧表演的主要技能是演员的朗诵.着装华美,嗓音宏亮,动作缓慢有节奏,令人物显得高大和尊贵。
戏剧教学大纲

戏剧教学大纲戏剧教学大纲戏剧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戏剧教学,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戏剧教学大纲是必要的。
第一部分:戏剧基础知识在戏剧教学的第一部分,学生将学习戏剧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不同戏剧形式的特点以及戏剧的基本要素,如角色、情节、舞台布景等。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将对戏剧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戏剧表演技巧在戏剧教学的第二部分,学生将学习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
这包括声音的运用、肢体语言、表情和面部表情等。
学生将通过各种练习和角色扮演来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并学会如何在舞台上展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与其他演员合作,以及如何应对不同的舞台情况和观众反应。
第三部分:戏剧创作与编剧在戏剧教学的第三部分,学生将学习戏剧创作与编剧的基本技巧。
他们将学会如何构思一个戏剧故事,如何塑造角色和情节,并学习如何将这些创意转化为剧本。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呈现给观众。
第四部分:戏剧欣赏与批评在戏剧教学的第四部分,学生将学习如何欣赏和批评戏剧作品。
他们将学会分析戏剧作品的结构、主题和表现手法,并学习如何评价演员的表演和舞台效果。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并学会欣赏不同风格和形式的戏剧作品。
第五部分:戏剧实践与演出在戏剧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学生将有机会参与戏剧实践和演出。
他们将演绎经典的戏剧作品,或者根据自己的创意编写和表演剧本。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将真正体验到戏剧的魅力和乐趣,并展示他们在戏剧教学过程中所学到的技能和知识。
总结:通过以上五个部分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戏剧的各个方面,并培养自己的表演能力、创作能力、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戏剧教学大纲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戏剧教育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指导学生学习的框架。
戏曲简史教学大纲

戏曲简史教学大纲戏曲简史教学大纲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戏剧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戏曲剧种,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戏曲文化,制定一份戏曲简史教学大纲,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培养对戏曲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一、戏曲的起源与发展戏曲起源于古代宗教祭祀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独立的艺术形式。
戏曲的发展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密切相关,从最早的祭祀舞蹈,到宫廷歌舞,再到民间传统戏曲,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
通过学习戏曲的起源与发展,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传统和演艺方式的演变。
二、中国主要戏曲剧种中国戏曲剧种繁多,其中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粤剧、评剧等。
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
京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以其丰富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演技闻名于世。
豫剧则以其豪放的唱腔和激烈的动作表演而著称。
越剧则以其细腻的表演和婉转的唱腔吸引了大批观众。
通过学习不同的戏曲剧种,可以拓宽视野,增加对不同地域文化的了解。
三、戏曲表演艺术戏曲表演艺术是戏曲的核心,其中包括唱、念、做、打、舞五种表演形式。
唱是戏曲表演的基础,通过唱腔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念则是指念白,通过念白来解释剧情和角色的心理活动。
做是指表演动作和肢体语言,通过做来展现角色的形象和性格。
打则是指武打动作,通过打来展示角色的战斗能力和身手。
舞则是指舞蹈,通过舞蹈来增加戏曲表演的艺术美感。
通过学习戏曲表演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四、戏曲与现代社会虽然戏曲起源于古代,但它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密切的联系。
戏曲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的方式。
戏曲在电视、电影等媒体中得到广泛传播,吸引了大批观众。
同时,戏曲也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窗口。
中小学戏剧课程教学大纲

中小学戏剧课程教学大纲中小学戏剧课程教学大纲戏剧是一门独特而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小学戏剧教育的发展,制定一份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戏剧课程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程目标中小学戏剧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表演技巧和创造力。
通过戏剧表演,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和思想,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内容1. 戏剧基础知识:学生将学习戏剧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以及不同戏剧形式的特点,如话剧、音乐剧和舞台剧等。
2. 表演技巧:学生将学习基本的表演技巧,包括语言表达、肢体语言、情感表达和角色塑造等。
通过不同的表演练习和角色扮演,学生将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剧本阅读与分析:学生将学习如何阅读和分析剧本,理解其中的情节、角色和主题等。
通过对剧本的深入研究,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戏剧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4. 创作与编导:学生将有机会进行创作和编导,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小剧场作品。
这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提升他们对戏剧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 戏剧欣赏与批评:学生将学习如何欣赏和批评戏剧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观看不同类型的戏剧演出,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戏剧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1. 互动式教学:教师应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实践教学:学生应参与到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中,如剧本表演、创作和编导等,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 跨学科教学:教师应将戏剧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语文、音乐和美术等,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活动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
四、评估方式1. 观察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他们的学习情况和表演能力。
中国当代戏曲文学教学大纲.doc

中国当代戏曲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国当代戏曲文学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教学目的:本课程以戏文系本科二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是针对戏文系二年级学生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对当代戏曲文学的基本属性、大致分期、重点作家作品和基本历史走向有着系统了解。
四、教学内容: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以教材为基础,了解1949年迄今,中国当代戏曲文学重要的作家作品。
五、行课方式:本课程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适当配合课堂讨论及部分经典作品的观摩、研讨,完成教学目的。
六、考试方式:本课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期中作业和期末考试。
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期中作业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七、课时:总计64课时,每周4课时,行课16周。
八、学分:计4学分九、教学进程:每学期课堂讲授为16周,考试1周,共计17周。
考试时间在第17周。
教学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绪论当代戏曲文学的审美特征第二周第一编戏曲改革与建设时期(1949—1963 )第一章建国初期的自由婚恋戏第二章) 菊方名剧、四美情缘第三章少数民族八大婚恋名剧第三周第四章建国14年的四大滑稽戏第五章昆剧《十五贯》、粤剧《搜书院》第六章《百岁挂帅》搭台,《杨门女将》唱戏第四周第七章田汉的戏曲精品第八章陈仁鉴的悲喜蒲仙戏第九章徐进及其越剧《红楼梦》第五周第十章杨明的云南戏文第十一章杨兰春的《朝阳沟》系列剧第十二章共和国领袖们的戏剧观第六周第二编现代戏与样板戏时期仃964—1976)第十三章《智取威虎山》与《奇袭白虎团》第十四章《红灯记》三部曲的演进第十五章从《芦荡火种》到《沙家浜》第七周第十六章《龙江颂》与《海港》第十七章描摹新女性风采的样板类京剧第十八章革命样板戏的“豹尾”余韵第十九章“革命样板戏”的理论与实践第八周第三编戏文振兴与繁荣时期(1977—1990)第二十章魏明伦的川剧探索第二十一章陈亚先的《曹操与杨修》第二十二章郭启宏的历史人物剧第二十三章顾锡东的浙派越剧第二十四章马少波的鉴戒史剧第二十五章 福建剧作家群的历史悲剧 第二十六章福建剧作家群的警世剧第二十七章两湖剧作家的新编公案戏第二十八章东北剧坛名家好戏第二十九章20世纪80年代江南四大喜剧 第三十章 藏戏维剧七彩祥云第三十一章 新时期的中年戏曲女作家第三十二章新时期的青年戏曲女作家 第四编 戏文整合与深化时期(1991—2000) 第三十三章把酒遥祭神州魂第三十四章20世纪90年代的新编古装剧 第三十五章近现代题材的民俗风情戏第三十六章20世纪末叶的戏曲现代戏第三十七章陈西汀的古典戏文第三十八章罗怀臻的宫闱悲剧第三十九章台湾京剧新剧目第四十章 新时期的戏曲研讨结束语《当代戏曲文学史》,谢柏梁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戏剧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关于中国戏剧发展历史的认知性学习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戏剧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对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戏剧思潮、戏剧创作状况和主要戏剧作家、作品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对中国戏剧历史与理论能够整体把握,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戏剧发展历史和戏剧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戏剧理论及作品学习和创造的信心,为学生进行戏剧理论研究和创作作必要的准备。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戏剧的始源1.教学要求了解中国戏剧的始源——原始歌舞,掌握原始歌舞的面貌、本质及戏剧质素。
2.教学重点原始歌舞表演情况及本质3.教学内容一.原始时代歌舞原始歌舞的表演情况及文献记载和考古支持原始歌舞的本质原始歌舞的共同特征和基本形态二.上古歌舞的戏剧质素诗歌舞的综合混合整一的美学取向原始歌舞与戏剧的不同第二章早期戏剧1.教学要求了解早期戏剧出现的历史背景,表演情况、类型,掌握流传下来西周最早的戏剧《大武》、第一部文人创作的宗教剧《九歌》、了解傩的表演、理解早期戏剧演员巫觋及优,掌握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戏剧发展情况,唐代“传奇”及“转变”的出现,了解西域及域外表演艺术的传入对中国戏剧的影响。
2.教学重点《大武》、《九歌》、傩、《东海黄公》、《踏谣娘》、《参军戏》、唐大曲3.教学内容一.先秦歌舞和《大武》《诗经》三百篇先秦歌舞类型西周宫廷大戏《大武》:《大武》的内容、英雄主题的出现、演出情形二.《九歌》及巫与优巫觋创造出的宗教剧《九歌》:每场内容、人物形象、表演情况傩的表演巫与优的由来、种类三.秦汉百戏与角抵戏秦汉戏剧发展的社会环境百戏表演特点《西京赋》记载的《总会仙唱》、《东海黄公》《总会仙唱》表演情况《东海黄公》表演情况及在戏剧史中的地位汉“乐府”职能四.魏晋南北朝的歌舞戏和优戏歌舞相兼的小戏与优人之戏——滑稽戏成为魏晋南北朝两大戏剧类型歌舞小戏:《公莫舞》、《礼毕》、《上云乐》、《大面》、《拨头》、《踏摇娘》优戏:《辽东妖妇》、《弄周臣》、《许胡克伐》五.初级戏剧之大盛——隋唐五代的歌舞戏和参军戏胡汉文化的融合隋唐歌舞强戏剧弱的原因唐代《踏摇娘》的变化《参军戏》的盛行——优戏即滑稽戏的变体,《参军戏》演出形式、主要剧目,女艺人的表演班社组织的出现梨园、“梨园弟子”隋唐歌舞世俗化倾向唐“大曲”三段式结构、歌词,音乐结构形式——联套“传奇”、“转变”的出现对以后戏剧的影响六.西域及域外表演艺术的传入汉唐文化盛世造就的戏剧兼容并包的恢弘气度一.西域乐舞的传入历史背景隋文帝时宫廷乐舞“七部伎”佛曲唐“合生”二.域外表演艺术的传入罗马:魔术、乐舞印度:“俗讲”、“转变”印度梵剧的传入第三章宋金戏剧1.教学要求了解本时期戏剧发展时代背景,形成原因及演出特点,掌握宋杂剧结构特点,理解金院本及永嘉杂剧形成及特点,掌握永嘉杂剧及其最高成就——《张协状元》。
2.教学重点宋杂剧、金院本、永嘉杂剧及其最高成就——《张协状元》3..教学内容一.宋杂剧及其特点北宋时杂剧与歌舞百戏的疏离宋杂剧结构艳段和散段的内容:滑稽戏、歌舞戏优秀演员演出场所:“瓦子”、“勾栏”二.金院本概况名称由来形成原因考古资料所体现的金院本演出概况,副净色的重要地位金后期“院本名录”金院本角色、行当、体制、演出场所三.南宋永嘉杂剧概况永嘉杂剧诞生背景又称“南曲戏文”《张协状元》第四章元杂剧1.教学要求元代杂剧是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了解元杂剧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掌握元杂剧体制特点,了解元杂剧的总体特征,掌握元代元曲代表作家及作品,包括元曲四大家及其作品,及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了解元杂剧舞台艺术特点及衰落原因。
2.教学重点元杂剧体制特点、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窦娥冤》、《蝴蝶梦》、《救风尘》、《望江亭》;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
王实甫《西厢记》3.教学内容一.元杂剧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二.元杂剧的体制特点三.元杂剧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元杂剧总体特点、组织结构、音乐形式关汉卿的《窦娥冤》、《蝴蝶梦》、《救风尘》、《望江亭》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王实甫《西厢记》四 .元杂剧的舞台艺术角色行当体制、演出方式、表演基本手段,念白的从属地位,身段动作,舞台美术。
五.元杂剧的衰落第五章南戏的发展和明前期戏文1.教学要求了解南戏名称由来及与永嘉杂剧的不同,掌握明改本“四大南戏”及艺术创造的显著特点,掌握元南戏典范《琵琶记》。
了解明前期戏文缘起、名称由来及戏文估量。
2.教学重点“四大南戏”、《琵琶记》、明前期戏文缘起3.教学内容一.南戏的发展南戏三个历史分期元南戏与永嘉杂剧的不同二.元南戏作家与作品《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明改本“四大南戏”的艺术创造《琵琶记》的辉煌成就南戏的舞台面貌:角色、念白、做工、舞台时空的处理。
三.明前期戏文明前期戏文缘起作品简析明前期戏文估量第六章明清传奇1.教学要求了解传奇出现的社会背景,体制及代表作家作品,掌握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牡丹亭》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理解沈璟、李玉、苏州作家群的主要作品、李渔的“十种曲”,掌握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程煐的《龙沙剑》的艺术特色及艺术成就,了解明清传奇的舞台演出和舞台美术。
2.教学重点3.传奇体制、艺术特色;“临川四梦”、《牡丹亭》、《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3.教学内容一.概述传奇体制,不同于南戏之处名称由来明后期:社会环境、三个艺术流派、声腔系统清前期:社会环境、李玉为代表的苏州作家群出现、创作主导情绪二.传奇作家及作品概况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沈璟“属玉堂传奇”李玉《清忠谱》、苏州作家群的主要作品李渔的“十种曲”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程煐的《龙沙剑》三.传奇的舞台演出戏班及演剧形式角色行当人物形象塑造四.舞台美术第七章明清杂剧1.教学要求了解明、清杂剧形成原因;理解明清杂剧的艺术成就;了解明清时期戏剧理论研究主要成就;掌握主要作家及主要作品。
2.教学重点明传奇体制;明杂剧的主要作家和作品。
3.教学内容一、明杂剧汉文化统一明杂剧特点:音乐体制、短剧型制艺术成就主要作家作品:元入明的作家;生于明长于明的作家朱有燉《曲江池》、《义勇辞金》康海《中山狼传》徐渭《四声猿》《女状元》冯惟敏《僧尼共犯》徐复祚《一文钱》王衡《郁轮袍》二.清杂剧清杂剧是纯粹的文人剧体制:四折一契子曲牌类型演唱方式主要作家作品:第一时期,由明入清。
风格:慷慨苍凉、哽咽悲鸣吴伟业《临春阁》《通天台》、尤侗“杂剧五种”、徐石麒《大转轮》《浮西施》、洪昇、孔尚任第二时期,乾隆时代,风格:蕴藉平和、深沉超迈吴梅“有戏有曲”时期杨潮观《呤风阁杂剧》、蒋士铨《四弦秋》(抒情诗剧)第三时期,嘉、道时期,吴梅“有曲无文”消退期。
黄燮清、徐藻(女)《饮酒读骚图》兼跨两朝作家舒位“杂剧四种”孔广林“杂剧三种”第四时期,变革时代,吴梅“咸同之后,实无戏曲”。
吴梅《轩亭秋》第八章各地、各类剧曲史1.教学要求了解各种地方戏曲的发展概况;掌握秦腔、昆曲、川剧、京剧、话剧等剧曲的艺术特点。
2.教学重点秦腔五家戏馆秦腔之板眼与腔调昆腔之成立花雅之争四大徽班京剧名伶、曲牌、腔调3..教学内容秦腔:秦腔发源秦腔五家戏馆(易俗社、正俗社、三意社、秦钟社、牖民社)秦腔之板眼与腔调昆曲:昆腔之成立(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腔、魏良辅、梁伯龙)明清两代之昆曲昆腔之衰高弋:特点发起与衰变汉剧:角色粤剧:革新川剧:起源变脸腔调三庆社名伶薛艳秋越剧:高调乱弹嵊县班山西梆子:起源晋梆名伶河南梆子:起源四征卫辉府梆子角色、板别、乐具黑头(梆子班之黑头,以包黑子得名,皮黄班之铜锤,以徐延昭之铜锤得名。
)京剧(皮黄剧):花雅之争魏长生四大徽班名伶曲牌腔调(皮黄剧之西皮胎于秦腔,二黄变自汉调)话剧:新剧与文明戏“五四”后的爱美剧感伤主义的戏剧新兴戏剧运动大众化的戏剧第九章戏剧组织和舞台艺术建设1.教学要求了解戏班组织和剧场建筑;理解戏剧的角色分类、场面组织、后台组织;了解戏装、盔头、靶子的名称;掌握脸谱服装在戏剧中的特殊作用。
2.教学重点戏剧的角色分类、场面组织、后台组织;脸谱服装在戏剧中的特殊作用3.教学内容一、戏班组织和剧场建筑商业性戏班江湖十二脚色村镇剧场(草台庙台)城市剧场(会馆堂会戏园)清宫演剧场二、角色之分类生之类别旦之类别净之类别丑之类别坤伶武行三、场面之组织文场(丝竹类之乐器属之)武场(金革木类之乐器属之)皮黄剧文场之繁难及其历史沿革皮黄剧各种板别及命名四、后台之组织管事管箱彩头烟火后台规则后台忌讳后台所供祖师五、戏装、盔头、靶子等名称大衣箱中服装之名称二衣箱中服装之名称盔头箱中各物之名称靶子箱中各物之名称胡须靴鞋之各种名称梳妆台上各物之名称砌末物件之名称六、脸谱服装在剧中之特殊作用脸谱如何表明忠奸服装如何判别文武尊卑第十章戏剧之评价与其艺术之研究1.教学要求理解中西戏剧理论之比较;了解中国戏剧之调查与整理;了解历史优伶;了解戏剧唱念音韵行腔。
2.教学重点理解中西戏剧理论之比较3.教学内容中西剧之评价与比较中国戏剧之调查与整理六十年来故都名伶戏剧唱念音韵行腔等艺术之研究四、学时分配五、课程要求及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建议教学过程需要借助多媒体演示相关教学图片和视听资料。
选择经典剧目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参加戏剧表演和研究实践。
戏剧史教学需要的教改方法包括:1.理论教学与戏剧艺术实践相结合;2.课堂讲授与多媒体视听教学相结合。
六、基本教材和学习参考书1. 徐慕云 .中国戏剧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2. 叶长海,张福海.中国戏剧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3.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4.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
5.陈多,叶长海.中国历代剧论选注.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
6.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
7. 陈白尘,董建.中国现代戏剧史稿.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
8.唐文标.中国古代戏剧史.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
9.秋文.京剧流派欣赏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年。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日常考核以作业形式,期末考核以闭卷考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