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2《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精品表格式教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2《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精品表格式教案
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从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3、元素周期律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条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实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变化。
4、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课后反思
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元素的性质(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以及主要化合价、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从而归纳出元素周期律,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Mg(OH)2
中强碱
Al(OH)3
[实验二]Mg、Al与稀盐酸反应比较
Mg
Al
现象
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H2
反应方程式
结论
Mg、Al都很容易与稀盐酸反应,放出H2,但Mg比Al更剧烈
[总结]Na、Mg、Al与水反应越来不越剧烈,对应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弱,金属性逐渐减弱。
[过渡]我们再研究第三周期的非金属Si、P、S、Cl的非金属性的强弱。
[过渡]如果我们对其他元素也进行同样的研究,也会得出类似的结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板书]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思考]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体会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讲解]原子结构周期性变化(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决定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元素的非金属性)可归纳出元素周期律
C、位于第七周期
D、Ra(OH)2是两性氢氧化物
2、寻找所需物质
在能找到制造半导体材料,如;

4.2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教案

4.2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教案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研究和应用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

我们可以为元素周期表中的相似元素进行分区,以此更好的分析和观察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讲授新课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虚线左下方是金属元素,虚线右上方是非金属元素,最右一个纵列是稀有气体元素。

由于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主族元素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存在着一定的递变规律。

一般情况下,元素的化合价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

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族序数,因为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例如:C的最高正化合价是+4,与它所处的族序数是4相等。

2、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而它的负化合价,则等于使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需得到的电子数。

砷等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对这个区域内的元素进行研究,有助于制造出新品种的农药。

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案例案例三:人们还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制造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合金的元素。

门捷列夫的预言门捷列夫在研究元素周期表时,科学地预言了11种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为它们在周期表中留下空位。

例如,他认为在铝的下方有一个与铝类似的元素“类铝”,并预测了它的性质。

1875年,法国化学家发现了这种元素,将它命名为镓。

门捷列夫的预言门捷列夫还预言了锗的存在和性质,多年后也得到了证实。

:【练习】1、填空虚线左下方是______元素,虚线右上方是_______元素,最右一个纵列是_________元素。

虚线左下方是金属元素,虚线右上方是非金属元素,最右一个纵列是稀有气体元素。

【练习】2. 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A.C、N、OB.Li、Na、KC.Cl、Br、ID.Na、Mg、Al在主族元素中,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O、F元素除外),同一周期元素,元素最高正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O、F元素除外),同一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相等(O、F元素除外),A.C、N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4、+5,但O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其族序数不等,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Li、Na、K元素属于同一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都是+1价,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C.Cl、Br、I属于同一主族元素,其最高正化合价都是+7价,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Na、Mg、Al最高正价分别为+1、+2、+3,所以符合题意,故D正确。

高中化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

高中化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1、了解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了解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意义。

3、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重点难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意义 教学过程[复习]1、回忆有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填写1——18号元素符号以及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活动][投影展示]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请大家总结一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有何规律性变化。

[板书]二、元素周期律 [学生活动][投影展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变化的规律性[讲述]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1个递增到8个的情况(H 、He 除外),这种周而复始的重现(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周期性。

这就如同我们一年一年的四季更替及学生活中的每天都是24小时一样。

因此,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的这种规律性变化,我们便称之为周期[讲述并板书][过渡]元素的性质是由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的,那么,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是否也会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一样呈现周期性变化?我们从元素的化合价和元素的学生化学反应,因此,把它们的化合价看作0。

[学生]原子序数为1~2时,化合价从+1下降到0;原子序数为3~9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高正价从+1到+5,最低负价从-4到-1;原子序数为11~17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高正价从+1到+7,最低负价从-4到-1。

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价均为0。

[教师]很好!那么,能不能由此说明: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化合价也呈周期性变化呢?[过渡]下面我们通过第三周期元素的一些化学性质来探讨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有何变化。

[提问]假如我们要用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学生回答,教教师板书]1.单质跟水(或酸)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1. 2.[教师]一般,对于金属元素我们主要研究其金属性,对于非金属元素我们主要研究其非金属性。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化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优质课教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化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优质课教案

必修Ⅱ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在本节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生已经习了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节的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习,可以使生对于所元素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论指导,生能更好的把无机知识系统、络。

本节用第三周期为例,通过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的性质递变,引入元素周期律。

二、教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生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1)自主习,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生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三、教重点难点:重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的规律。

难点:探究能力的培养四、情分析:元素周期律的是高中的基础论内容,但是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可以从资料进行分析而得出的,所以,要注意激发生的习主动性,让生去动手实验获取证据,让生去分析图表、资料获取信息。

具体说,对于元素的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可以由生在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观察N 与冷水、Mg与冷水、Mg与沸水、Mg和 A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根据获得的第一手证据,推导出结论。

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可以让生阅读材料、观看实验录像或电脑模拟动画,以获得直观的感性的材料。

五、教方法:对比、分类、归纳、总结等方法六、课前准备:1.生的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实验,初步把握实验的原和方法步骤;完成。

2.教师的教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内探究案,课后延伸拓展案。

3.教具准备: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

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砂纸、镁带、铝片、试管夹、火柴、酒精灯、酚酞试液、、1 1/L盐酸,1 1/LA113溶液、31/LNOH 溶液、31/LH2SO4溶液、1 1/LMg12溶液。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2_元素周期律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2_元素周期律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1-20号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为例,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根据元素周期表,以1-18号元素为例,让学生自主得出元素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归纳法、比较法。

通过归纳1-20号元素的性质,(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复习引入,复习原子结构,由已知推出未知。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给出数据让学生自主总结出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质量小、速度快、运动空间小)①核外电子的质量:9.10×10-31kg②炮弹的速度2km/s,人造卫星7.8 km/s,宇宙飞船11 km/s;氢核外电子2.2×108m/s③乒乓球半径:4×10-2m;原子半径:n×10-10m由具体的数据让学生自己发现微观运动与宏观运动的不同,从而为后面学习核外电子分层运动打下伏笔。

(2)多媒体展示电子层模型示意图(书P13 图1-7),给学生感性认识,更易于理解电子的分层排布。

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理解电子层与电子能量的关系以及电子层的符号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读书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3)学生活动。

复习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书P13表1-2,并观察多媒体展示的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情况,学生自主归纳总结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书上只是提供了1-20号元素的电子层排布,如果要推出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我认为还需要增加稀有气体的电子层排布,所以在教学时补充了这一点,这更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推出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必修2第一第二节,本节包括三部分教学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主要是在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以第三周期为例,探究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而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周期律的最本质体现。

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理论基础,是指导学生学习无机化合物的导航图,对学生化学能力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也渗透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充分体现元素周期律的“周期性”概念,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变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类比迁移,自主总结出得出同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学情分析:本节课针对的是高一学生,从认知思维特点上看,该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敏捷、活跃,但抽象思维能力薄弱。

“元素周期律”理论性强,要求他们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所以教师必须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同时通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碱金属、卤族元素性质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相互关系,也初步理解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

因此,只要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和适当的引导点拨,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与验证,完全将这一理论知识应用到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学习中,并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同周期元素金属、非金属的递变规律;2、掌握并能运用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及总结能力。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说课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说课
反应的剧烈程度 在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观
察溶液颜色。
2 元素周期律
人教版《化学》必修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从比较硅酸、磷酸、硫酸、高氯酸的酸 性角度设计实验(已知高氯酸是酸性最强的 含氧酸)
Na2SiO3溶液+H2SO4\ Na2SiO3溶液+H3P04 MgCl2溶液+Na3PO4溶液+H2SO4
3.下列叙述中,肯定a金属比b金属活泼性强 的是( D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少
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mol a 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比1molb
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
谢谢!
希望各位评委老师 多批评指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难点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 元素周期律
人教版《化学》必修2
二、学情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分析 2.学法分析
2 元素周期律
人教版《化学》必修2
四、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回顾上一课时所学的关于元素原子核 外电子排布规律,提出问题:
用结构观点解释:
同周期元素 从左到右
电子层数相同 核电荷数增多
原子半 径减小
原子核对最 外层电子的 吸引力增强
原子失电子能力 逐渐减弱,得电 子能力逐渐增强
2 元素周期律
人教版《化学》必修2
具体的引导思路如下:
以第三周期元 素核外电子排 布为例
最外层电子数随 分析归纳 原子序数递增呈

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一、课题: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二、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三、教学目的:1、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及实质。

2、通过科学探究,提高总结归纳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第二课时(共三课时)六、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七、教学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八、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九、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法,即通过导学案自学、比较、实验、设疑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探究。

采用实验探究和迁移类比、思考讨论、分析讲解、探索规律、总结归纳、理解实质。

结合周期律的推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抽象方法。

十、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钠、镁条、铝片、稀盐酸、酚酞溶液、砂纸、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蒸馏水、火柴等)。

十一、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非金属性如何变化,为什么?[引言]:目前我们使用的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7个周期、16个族。

刚才,大家复习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那么,同周期元素是否也有类似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究。

[板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二)[科学探究1]:请大家看我们自己完成的导学案上“探求新知1”和教材上科学探究1中的第二个表格内容,谁愿意将你的完成情况给大家汇报一下呢?(也可到多媒体展台上展示并讲解)[教师强调]:(学生回答后)对学生的回答评价后强调:周期性的意思就如同我们一年又一年的四季更替及生活中的每天都是24小时一样。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

元素週期律教學目標1、瞭解主要化合價與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週期性變化。

2、瞭解元素週期表和元素週期律的意義。

3、認識事物變化由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

重點難點元素週期表和元素週期律的意義教學過程[復習]1、回憶有關元素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2、填寫1——18號元素符號以及它們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學生活動][投影展示]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

[提問]請大家總結一下,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原子核外電子層排布有何規律性變化。

[板書]二、元素週期律[學生活動][投影展示] 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原子核外電子層排布變化的規律性原子序數電子層數最外層電子數1~2 1 1~23~10 2 1~811~18 3 1~8結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呈現——變化。

[講述]從上表可以看出: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每隔一定數目的元素,會重複出現原子最外層電子從1個遞增到8個的情況(H、He除外),這種周而復始的重現(但並不是簡單的重複)的現象,我們稱之為週期性。

這就如同我們一年一年的四季更替及學生活中的每天都是24小時一樣。

因此,原子核外電子層排布的這種規律性變化,我們便稱之為週期性變化。

由此,可得出如下結論:[講述並板書]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呈現週期性變化。

[過渡]元素的性質是由元素的原子結構決定的,那麼,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性質是否也會像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一樣呈現週期性變化?我們從元素的化合價和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兩個方面來進行探討。

[投影]元素的主要化合價原子序數 1 2元素符號H He 最高正化合+1 O 價或最低負化合價原子序數 3 4 5 6 7 8 9 10 元素符號Li Be B C N O F Ne 主要化合價+1 +2 +3 +4、-4 +5、-3 -2 -1 0原子序數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符號Na Mg Al Si P S Cl Ar最高正化合價或最低負化合價+1 +2 +3 +4、-4 +5、-3 +6、-2 +7、-1 0結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化合價呈現周其性變化。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必修2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教材中重要的基础理论。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也能使学生以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来探索研究以后将要学习的化学知识。

因此,本章是本书乃至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

2、教材中的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初中知识及本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学习元素周期律。

另外必修1所学第三周期钠、铝、硅、氯、硫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为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提供了充分的感性资料。

本节教学内容包含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点,需要三个课时才能完成。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以周期表横向结构为线索。

先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以1-18号元素为例,突出电子层数的不同和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增关系,理论探究分析元素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和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然后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通过实验和事实分析归纳出元素周期律。

3、课标中的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要求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章在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上述要求;其中《元素周期律》这一节要求学生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二、学情分析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大量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第一节以及第一课时已经认识了元素周期表,以及元素周期律的部分知识,从微观角度能一定程度的解释了宏观的现象,但是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

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在(必修1)的学习过程中已经体验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实验、归纳总结法,具有一定的学习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设计】《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人教)讲授式教学

【教学设计】《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人教)讲授式教学

【教学设计】《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人教)讲授式教学律,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在必修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学生结束元素化合物等感性知识的学习,进入逻辑性很强的理论知识学习。

◆思路分析引导学生联系上节课所学内容,认识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创造一个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通过客观事实以及习题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素养和化学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2、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3、归纳、比较。

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的关系;4培养学生科学创新品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位、构、性”的推导。

◆教学过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预设个性化批注一、复习导入:知识回顾导入新课: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是一种重要的结构理论,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推进新课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简称“位”)、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简称“构”),而元素的原子结构,则决定、影响着元素的性质(称简“性”)。

因此,我们只要知道三种量(位、构、性)中的一种,即可推出另外2种量。

[指导阅读]请大家观察附录中的元素周期表。

表格底色有几种?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区域特别集中,沿着周期表中硼、硅、砷、碲、砹跟铝、锗、锑、钋之间画一条线,线的左面是元素,右面是元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方案《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人教)讲授式教学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方案《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人教)讲授式教学

《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模式介绍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材分析《元素周期表》是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

所有的化学知识都会用到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的基石,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同时,本章知识的学习也后面的选修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理论知识的基础。

◆思路说明本节通过直接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学生通过讨论研究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方式。

解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引导学生了解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通过习题进行巩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X A Z和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2、知道元素、核素、同伴素的涵义;3、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4、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5、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教学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化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学案优质课教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化学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学案优质课教案

导案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一、预习目标预习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初步了解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的规律。

二、预习内容(一)1钠、镁、铝的性质比较:2(二)元素周期律1.第三周期元素性质变规律:从N 1 ,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2 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从左右,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3 元素周期律(1)定义。

(2)实质。

三、提出疑惑同们,通过你的自主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课内探究案一、习目标1能够解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3重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的规律。

4难点:探究能力的培养二、习过程(一)N、Mg、A和水的反应(二)Mg、A和盐酸的反应(三)Mg(OH)2的性质(四)A(OH)3的性质(五)归纳随着原子序的递增,金属性三、反思总结通过本节课的习,你对元素周期律有什么新的认识?说说看。

四、当堂检测1从原子序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A电子层逐渐增多B最高正价值逐渐增大D从硅到氯负价从-4-12已知、Y、为三种原子序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物对应水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O 4>H2YO4>H3O4A气态氢物的稳定性:H>H2Y>H3B非金属活泼性:Y原子半径:>Y1(+)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的关系:Y=23.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的原因是A.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B.核电荷逐渐增大.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 D.元素的合价呈周期性变4.元素的原子核外M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元素-2Y的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则这两种元素可形成的合物为A.Y2 B.2Y3.3Y2 D.2Y5.A、B均为原子序1~20的元素,已知A的原子序为,+2A离子比-2B离子少8个电子,则B的原子序为A.+4 B.+6 .+8 D.+10 6.、Y、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Y位于同一族,Y、处于同一周期。

【教学设计】《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人教)讲授式教学-学习文档

【教学设计】《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人教)讲授式教学-学习文档

《元素周期率》(第2课时)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材分析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理论,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理解。

同时也作为理论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本节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在必修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学生结束元素化合物等感性知识的学习,进入逻辑性很强的理论知识学习。

◆思路分析引导学生联系上节课所学内容,认识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创造一个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通过客观事实以及习题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素养和化学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2、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3、归纳、比较。

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的关系;4培养学生科学创新品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必修II〕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自主归纳比拟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教学重点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砂纸、镁带、铝片、试管夹、火柴、酒精灯、酚酞试液、、1m o1/L盐酸,1m o1/LA1C13溶液、3mo1/LNaOH溶液、3mo1/LH2SO4溶液、1m o1/LMgC12溶液。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哪些?2、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如何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学生答复【多媒体课件展示】: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推进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它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通过化学实验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思考交流】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请2-3名学生答复,之后,教师总结[多媒体播放: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金属与H2O或与酸反响难易程度。

2、置换反响。

3、最高价氧化物对立水化物碱性强弱。

实验一.Mg、Al和水的反响1、分别取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外表的氧化膜,放入2支小试管中,参加2-3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

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分别用酒精灯给2支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师:〔手拿试管〕在教室里走动,让每个学生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生1:未加热时,Mg、Al与H2O不反响,没有什么明显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率》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模式介绍
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理论,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上进一步认识、理解。

同时也作为理论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本节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在必修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学生结束元素化合物等感性知识的学习,进入逻辑性很强的理论知识学习。

◆思路分析
引导学生联系上节课所学内容,认识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创造一个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学情境,通过客观事实以及习题从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中分析总结规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科素养和化学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2、掌握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3、归纳、比较。

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比较,掌握“位、构、性”的关系;
4培养学生科学创新品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对大量数据、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
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周期表、周期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位、构、性”的推导。

◆教学过程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
(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不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2)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不包括稀有气体元素)。

(1)分析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在周期表中什么元素的金属性最强?什么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为什么?
(2)什么是价电子?
(3)请填写下表的空白处
主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元素符号Na Mg Al Si P S Cl
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根据上表回答,主族元素的族序数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及最高正化合价有什么关系?
(4)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有什么规律?
2.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1)价电子:
(2)主族序数= =主族元素最高数
(3)|最高正价|+|最低负价|=
(4)特殊: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是价,而氟元素正化合价。

元素只有正化合价而无负价。

填表
原子结构示意图
周期

元素名称和符号
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高正价化合物
最高价氧化物的
化学式
最高价氧化物对
应的水化物的化
学式及酸碱性
【小结知识】
元素性质
原子结构周期表中的位置
[指导阅读]课本P17有关周期律的内容,并进行总结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其他应用?分别举例说明。

3、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其他应用
(1)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

(2)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新的线索。

(3)启发人们在周期表中一定的区域内,寻找新的物质。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元素金属性、非金属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及科学研究有多么巨大的指导作用。

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不久的将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报效祖国,服务全人类!
学海导航
◆教学反思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