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专题三 遗传变异和进化
遗传变异与进化 PPT课件
解析:图中的4条链是4条结合了多个核糖体 的mRNA,而不是3条多肽链;由图可知,原核细胞 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在合成多肽链过程 中,每一个核糖体均可以同时合成一条多肽链, 大大提高了蛋白质的合成速率。
总答结案升:华D:显隐性性状判断:(1)纯合亲本杂交,
后代表现出的亲本性状就是显性性状(2)同一性状的亲 本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举一反三:
【变式1】最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 ) A.Fl显隐性之比为1∶0
B.F2显隐性之比为3∶1 C.F2的基因型之比1∶2∶1
D.测交后代显隐性之比为1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2)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 基因中的碱基数或脱氧核苷酸数目(指双
链)、RNA分子中的碱基数或核糖核苷 酸数、蛋
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数之比为6:3:1。 (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一般规律:
①一个双链DNA中,A=T,G=C;A+G=C+T,即嘌呤总数等于嘧 啶总数。
复习策略
1.归纳知识,对比复习,形成网 络。
2.学会严密的推理思路。 3.紧密联系实际。 要了解对于生产生活实践中符合 人们要求的生物性状、物种特点主
考点归纳突破
1.概率计算 2.遗传系谱 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计算 4.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5.可遗传变异的比较 6.运用现代进化理论分析生物的进化、
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 用实例
1.遗传基本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1)在育种中,欲培育显性性状品种,须先连 续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可以确定为纯种; 培育隐性性状,一旦出现隐性性状就可以确定是纯 种;把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使两个 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选育优良性状。
生物选修知识点全面梳理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联
生物选修知识点全面梳理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联生物选修知识点全面梳理生物学中的遗传变异与进化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它们在生物物种的演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遗传变异的本质、遗传变异的类型以及遗传变异对进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以便读者对此进行深入的了解。
第一部分:遗传变异的本质遗传变异,顾名思义,是指生物个体在基因组中所携带的特定基因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是指引起个体之间差异的关键机制,也是进化的基础。
遗传变异的本质在于个体的基因组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基因的突变、重组等过程。
第二部分:遗传变异的类型1. 突变型遗传变异: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是指基因或染色体发生的突发变化。
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形式,这些突变对生物个体的基因组产生了重要影响。
2. 重组型遗传变异:重组是指来自父本个体的染色体与母本个体的染色体进行交换、重组的过程。
这种遗传变异主要通过有性繁殖过程中基因互换发生,从而导致染色体的重新排序。
3. 基因流变:基因流变指的是基因在不同个体之间的传递和交换的过程。
它通过种群间的迁徙及异地交配等方式,使得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组发生相互流动,从而增加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
第三部分:遗传变异对进化的影响1. 个体适应性的提高:遗传变异使得个体具备了适应环境变化的可能性。
通过突变、重组等遗传变异的积累,个体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要求,从而提高其适应性。
2. 物种多样性的产生:遗传变异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各自的优势,这种多样性使得物种能够在不同环境中存活和繁衍。
3. 自然选择的推动:遗传变异使得个体之间在适应环境中出现差异,进而引发了自然选择的过程。
那些适应环境的个体将获得繁殖的优势,从而对种群的基因组进行了选择和影响。
4. 进化的推动:遗传变异对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通过不断的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过程,生物个体逐渐适应环境,使得整个物种发生了长期的演化。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
高中生物专题复习《遗传变异和进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变异的概念及它们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掌握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其实例。
3. 掌握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物进化的相关实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遗传、变异的概念及类型,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实例,生物进化的证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抽象的概念。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遗传、变异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遗传与变异:讲解遗传、变异的概念,举例说明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中的普遍性。
3. 可遗传变异的类型:介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可遗传变异的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生物进化:讲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内在机制。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收集生物进化的相关实例,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拓展:1. 探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如种群遗传学、分子进化等。
2. 介绍我国生物进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如澄江生物群、大熊猫演化等。
3. 分析生物进化在农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如杂交育种、疫苗研发等。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案例分析: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生物进化辩论赛:正反双方就生物进化是否有利于物种生存展开辩论。
八、教学评估:1. 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遗传变异和进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遗传变异与进化
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遗传变异与进化高中生物教学备课教案主题:遗传变异与进化一、引言遗传变异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进化的原因。
本备课教案将介绍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基本概念、机制以及相关的案例和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
二、基本概念1. 遗传变异的定义遗传变异指的是在生物种群中由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流动以及基因频率的改变等因素引起的个体间遗传信息的差异。
2. 进化的定义进化是指生物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产生适应环境变化的新特征,并通过遗传机制在物种之间或个体之间的传递和延续。
三、遗传变异与进化的机制1. 突变突变是指基因组中突然发生的改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
突变可以是基因序列的点突变,也可以是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影响了基因的表达。
2. 重组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顺序发生改变,通过交叉互换等机制,导致个体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不同,从而产生新的遗传组合。
3. 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不同种群或个体之间基因的交换与迁移。
当不同种群或个体之间的基因流动发生时,会产生新的遗传组合,从而推动了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发生。
4. 选择压力选择压力是进化过程中对适应环境的变化所施加的压力。
适应环境的变化使得某些个体具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这些个体的有利基因在遗传中得以传递和积累,从而促进了进化的发生。
四、案例与实验1. 鸟嘴形状的演化通过对不同鸟嘴形状及其食物来源的研究,可以了解自然选择对鸟类形态特征的影响。
通过模拟自然环境中的食物资源与鸟嘴形状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
2. 水生生物的进化通过研究水生生物在不同水质环境下的形态和生理特征,可以了解环境因素对生物形态进化的影响。
青蛙和鱼类的适应性特征,可以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水生生物的进化机制。
3. 药物抗性的进化通过对抗生素抗性菌株的研究,可以了解强大的选择压力对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影响。
遗传变异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遗传变异与进化知识点总结遗传变异是指基因组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
进化是指物种在环境选择的压力下,逐渐改变其遗传构成以适应环境的过程。
本文将对遗传变异与进化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变异的来源1. 突变:指DNA序列发生突然变化的事件。
突变可以是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等。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
2. 重组:指染色体上的DNA片段在互换发生后,形成新的组合方式。
重组是遗传变异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3. 同源重组:指相同物种间的DNA重组,可以产生不同个体之间的变异。
4. 杂交:指不同物种之间的DNA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组组合方式。
二、遗传变异的类型1. 基因型变异:基因型是指个体的基因组构成,包括基因的数量和DNA序列的差异。
基因型变异是个体遗传变异的主要形式。
2. 表型变异:表型是指个体外表形态、生理特征等,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产生的多样性。
表型变异是基因型变异所引起的个体表现差异。
三、自然选择与进化1.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个体适应性的选择过程,某些特征有利于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生存和繁殖,这些特征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逐渐成为物种的特征。
自然选择是进化发生的驱动力之一。
2. 适应度: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生存和繁殖的相对成功程度。
适应度高的个体更容易在繁殖中传递其有利基因,从而逐渐改变物种的遗传构成。
3. 进化:物种在不同环境下,逐渐改变其遗传构成以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相互作用而实现。
四、驱动进化的其他因素1. 基因漂变:指基因频率的随机性变化,通常发生在小规模的种群中。
基因漂变可以导致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减少。
2. 基因流动:指基因在不同种群间的交换,使得不同种群间的基因流动性增强。
3. 瓶颈效应:指种群数量减少到极低水平后,恢复过程中会丧失大量的遗传多样性。
4. 创新:指新基因和新基因型在物种中出现的现象。
创新有助于物种的进化和适应。
五、人类活动对进化的影响1. 人工选择:人类通过有意识地选择和繁殖有利特征的个体,控制物种的遗传构成。
遗传变异和进化
生物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数百万年至数千万年才能形成新的物种。
生物进化的历程
物种起源:生 命从无到有, 由简单到复杂
适应环境:生 物通过自然选 择适应环境变
化
物种多样性: 不同物种在地 球上分布和演
化
人类起源:从 猿到人的进化
医学研究的应用
遗传病诊断: 通过基因检测 技术,对遗传 病进行早期诊
断和预防。
药物研发:利 用基因突变信 息,开发针对 特定基因突变 的创新药物。
个性化医疗: 根据个体的基 因组信息,制 定个性化的医 疗方案,提高
治疗效果。
疾病预测:通 过分析个体的 基因组信息, 预测个体在未 来可能患上的
疾病。
遗传变异和进化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01 遗 传 变 异 的 概 念
02 生 物 的 进 化 历 程
03 遗 传 变 异 的 机 制 05 遗 传 变 异 和 进 化 的
应用
04 遗 传 变 异 与 生 物 多 样性的关系
06 遗 传 变 异 和 进 化 理 论的发展前景
Part One
遗传变异的概念
遗传变异的定义
遗传变异是指 生物在繁衍过 程中,在基因 频率不变的情 况下,基因型 发生的改变。
遗传变异包括 基因突变和基 因重组,是生 物多样性的重
要来源。
遗传变异是生 物进化的内在 因素,为自然 选择提供了原
材料。
遗传变异对于 生物适应环境 变化、物种形 成和演化具有
Part Six
专题三__遗传变异和进化练习题答案
中江中学高2010级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三遗传变异和进化练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 AACBA CDCCC 11~20 CBBAB ABBAC 21~28 DDCBD CDB二、非选择题: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发生分离1.答案:(1)符合(2)dd或Dd dd或Dd或DD (3)F1遗传图解:(4)左旋螺右旋螺2.Ⅰ(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 B(2)DNA连接酶载体重组DNA分子叶肉(或愈伤组织,合理答案均可)(3)植物组织培养细胞的全能性(4)C (5)烟草和棉花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基因重组不同生物DNA分子结构具有相似性不同生物基因表达的方式相同(或共用一套密码子)Ⅱ(1)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2)AABBCD 14 42(3)无同源染色体配对(4)染色体结构变异3.(1)转录(DNA转录) tRNA、rRNA、mRNA(写对2个1分)核糖体(2)基因中碱基发生替换,使对应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 (3)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AaX B X b男性 1/2 基因诊断4.Ⅰ(1)基因突变;红眼;一;符合。
(2)遗传图解:亲代:F2白眼雄果蝇×F1红眼雌果蝇X r Y X R X r配子:X r Y X R X r子代:X R X r X r X r X R Y X r Y红眼雌蝇白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亲代表现型、基因型1分,配子1分,子代基因型、表现型1分)(3)假设2:控制果蝇白眼和红眼的基因同时位于X和Y染色体上。
测交2:用测交1得到的白眼雌果蝇与群体中的红眼雄果蝇杂交(2分,答白眼雌果蝇与F1红眼雄果蝇杂交不得分)。
测交2的可能实验结果及结论:①后代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则假设1成立;②后代雌雄果蝇全为红眼,则假设2成立。
Ⅱ(1)AaBb(2)①翻翅星状眼:翻翅正常眼:正常翅星状眼:正常翅正常眼=4:2:2:1②不能③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Ⅲ(1)X r Y Y 1/3 X R X r X R X r Y (2)(3)3︰1 1/18(4)实验步骤:用M与多只白眼雌果蝇杂交,统计子代果蝇的眼色结果预测:①子代中雌果蝇全是红眼②子代全是白眼③没有子代5.(1)mRNA 一个mRNA分子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合成(2分)(2) —AGACTT—类囊体光照强度、温度 RNA聚合酶 (3) X 3 M ( 4)9/64 27 (5) 18+XX或18+YY(6)取根尖分生区制成装片,显微镜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同源)染色体数目。
《生物教案:遗传变异与进化》
《生物教案:遗传变异与进化》一、引言遗传变异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重要而引人注目的话题。
遗传变异是生物个体间基因组的差异,而进化则是遗传变异在群体间的传递和积累,通过时间的推移而使物种适应环境、进化成新的形态。
本文将通过介绍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基本概念、驱动因素以及相关实例,来深入探讨这一生物学领域的知识。
二、遗传变异的概念与类型1. 遗传变异的定义遗传变异是指生物个体在基因组组成、表达和修复中出现的差异,它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遗传变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流动等机制产生。
2. 遗传变异的类型遗传变异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突变和重组。
- 突变:突变是指基因组中发生的突发性变化,可以分为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不同类型。
- 重组:重组是指基因组内或基因组间的碱基序列重组,其发生形式包括染色体重组和基因重组。
三、遗传变异的驱动因素1. 突变率突变率是指基因或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突变的频率,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辐射、化学物质等。
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环境中某些个体因适应力较高而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传递其有利的遗传变异。
这使得有利基因频率逐渐增加,不利基因逐渐减少,推动了进化的方向。
3. 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性事件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尤其在小群体中更容易发生。
遗传漂变可以削弱自然选择的作用,从而促进非适应性变异在群体中积累。
四、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1. 遗传变异与物种适应性遗传变异可以使物种适应环境的变化。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有利的遗传变异能够提高个体的适应力,使其生存和繁殖更有竞争力。
2. 遗传变异与物种多样性遗传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使得物种具有一定的变异性。
这种变异性促进了物种的适应性进化和进化速度的增加。
3. 遗传变异与物种形态的演化遗传变异通过不断积累,可以导致物种形态的多样性。
在进化过程中,有利的遗传变异会被选择并积累,从而推动物种向更适应环境的形态方向演化。
遗传变异与进化
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DNA)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
而进化是指物种在漫长的时间中逐渐适应环境的过程。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推动力,它通过引入新的基因组合和特征,让物种在适应环境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本文将讨论遗传变异的类型和如何促进进化。
一、遗传变异的类型1. 突变:突变是DNA分子发生永久性改变的过程。
它可以是基因组中的一个碱基改变、一个碱基插入或删除,或者是基因重排。
突变可以是自发发生的,也可以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如辐射或化学物质的暴露。
2. 重组: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个体繁殖时重新排列的过程。
这种重新排列可以通过基因交换或染色体交叉发生。
重组可以导致新的基因组合,从而增加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3. 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换。
这种交换可以在性繁殖过程中发生,如异交,也可以在无性繁殖中发生,如植物的花粉扩散。
基因流动可以导致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换,促进进化。
二、1. 适应力:遗传变异可以引入新的基因组合和特征,使个体在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繁殖。
这些适应性特征可以让个体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抵抗疾病或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2.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个体在环境压力下的生存和繁殖竞争。
那些具有适应性特征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将这些适应性特征传递给下一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适应性特征将在物种中逐渐累积,导致物种的进化。
3. 生物多样性:遗传变异增加了物种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物种和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这种差异让物种能够应对环境的变化,并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物种的适应力。
三、遗传变异和人类遗传变异不仅出现在自然界的物种中,也存在于人类中。
人类的遗传变异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
遗传变异使得人类能够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例如,黑皮肤的人类在热带地区更具优势,而白皮肤的人类在寒冷地区更具优势。
高中生物教案:探索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
高中生物教案:探索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探索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一、引言遗传变异和进化是生物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在生物界中,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遗传差异,这种遗传差异通过遗传变异的方式产生,并对物种的进化起到重要作用。
本教案旨在探索遗传变异与进化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
二、遗传变异的概念及表现形式1. 遗传变异是指个体之间基因组上存在差异,在性状表现上表现为个体间的差别。
2. 遗传变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方式产生。
3. 表现形式包括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并且可能受到环境因素影响。
三、进化的定义及机制1. 进化是指物种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下发生的适应性调整和谱系分裂。
2. 自然选择是进化发生和推动的主要机制,即适应于环境条件良好者能够存活和繁殖,从而使有利特点在群体中积累。
3. 突变也可以促进进化,它提供了新的遗传变异。
四、遗传变异对进化的影响1. 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可塑性。
个体间的遗传差异使得对环境条件具有不同适应性,形成种群内部的生态位分化。
2. 个体间的遗传差异通过自然选择导致某些性状在群体中优势逐渐扩大,这是进化过程中主要的方向。
3. 进化可以通过基因表达调控、基因重组等方式对遗传变异进行筛选和固定。
五、实例分析:鹿角大小与进化1. 鹿角在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受到伴侣选择、捕食者压力以及资源竞争等多种因素影响。
2. 在自然选择下,鹿角大小可能与繁殖成功率、生存能力等生态适应性相关。
3. 进一步研究发现,鹿角大小受到多个基因共同作用,并且个体间存在较高的多态性。
六、探究:模拟遗传变异与进化1. 设计实验:通过模拟染色体分离和随机配子结合过程,让学生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
2. 进行实验:利用种子颜色基因模拟遗传变异,并观察不同遗传类型之间的比例变化。
3.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变异对进化的影响并与现实生物群体演化过程作对比。
七、总结与思考1. 遗传变异是进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它为物种提供了可塑性和适应性。
遗传变异和进化课件
人类进化中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结词
人类进化中的遗传变异研究揭示了人 类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详细描述
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科学家们 发现了许多与人类进化相关的遗传变 异。这些遗传变异对于理解人类的起 源、迁徙和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结词
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变异研究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具有随机性、低频性、不定 向性等特点。
染色体变异的概念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 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引起的遗传物质改变 。
染色体变异在自然界 的生物中普遍存在, 对于生物进化具有重 要意义。
染色体变异通常会引 起生物表型的改变, 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03
遗传变异的产生机制
DNA复制错误
原始DNA序列的微小变化
在DNA复制过程中,酶的错误可能导致原始DNA序列发生微小变 化,从而产生遗传变异。
错误修复机制
尽管DNA复制过程非常精确,但仍然有可能发生错误,这些错误 如果没有被及时修复,就会导致遗传变异。
突变率
不同基因位点的突变率可能有所不同,有些位点更容易发生错误, 从而导致更高的突变率。
遗传变异的意义
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 料,使得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
的环境。
遗传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 源,有助于维持生物种群的生存
和繁衍。
遗传变异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 生物资源和遗传资源,为生物产 业和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
02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 异
基因突变的概念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 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遗传变异与进化
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之一,它在生物种群中的广泛存在对于物种的适应性和进化变化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遗传变异的概念和机制,以及它如何与进化相互作用。
一、遗传变异的概念遗传变异是指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基因型和表型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来自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以及染色体结构的改变等。
遗传变异是种群进化的基础,它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遗传材料。
二、遗传变异的机制1.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由于减数分裂的随机分配和基因的互换而产生的。
这种重组可以使得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导致新的遗传变异。
2.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等。
这种突变可以通过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或外界环境因素引起。
3.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包括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转座等。
这些改变可以导致基因的重排和复杂的遗传变异。
三、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1. 自然选择:遗传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基础。
在环境中,适应环境的个体具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被淘汰。
这样就能够使有利的遗传变异逐渐在种群中增加,从而导致种群的适应性进化。
2. 适应性辐射:遗传变异可以使物种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并发生适应性辐射。
适应性辐射是指一种物种进化出多个不同的形态和生态类型,以适应不同的生境。
这种辐射能够增加物种的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3. 物种形成:遗传变异也是物种形成的基础。
当种群中的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导致种群分化为不同的物种。
这是因为遗传变异会改变个体之间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殖隔离机制,从而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的交配繁殖。
综上所述,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它使得物种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发生适应性辐射以及形成新的物种。
通过进化的过程,物种可以不断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要求,从而增加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遗传变异的研究对于理解物种的进化和适应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为生物医学研究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学中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生物学中的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变异和进化是生物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生物学家们长期以来都在探究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生物界的影响。
通过对于动物和植物的长期研究,人们已经对遗传变异和进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文将着重探究生物学中的遗传变异与进化之间的关系,并且介绍一些生物学家的关键研究成果。
一、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指的是一种生物自然发生的变异。
在动物和植物的基因序列中,会存在一些随机的错误,但这些错误并不会对生物体的身体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
然而,生物体的进化受到遗传变异的影响特别大。
有些遗传变异会对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而有些则可能会使生物获得更好的适应性从而能更好的生存。
例如在一群蜜蜂中,有些蜜蜂可能会自然地获得一些能够识别花朵种类的新能力,这使得它们能更加准确地找到花蜜并返回到巢穴。
当前,这些蜜蜂的后代也将继续带有这一能力,从而会更好地提高整个群体的获食能力。
二、进化进化是指生物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压力下的演化和变化。
生物的进化分为两种不同形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其中自然选择起着更加关键的作用。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通过代际遗传变异达到适应环境的目的,这就注定了一些生物能更好地適應当前环境,从而更容易生存繁衍,并遗传这些适应性特征给后代。
然而,生物的进化也很可能导致它们的灭绝,如恐龙就是对于外界环境适应度不足而灭绝的典型例子。
三、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变异和进化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在大多数情况下,每个生物的基因都由两个互补的基因组成,这基因就是在生殖中由父母双方遗传给下一代的。
每个基因都有自身的特点,也就是说,在父母双方的遗传基因中可能存在不同的情况,而又是由统一的父母所产生的。
有时候,这样的不同性质可能是极小的,甚至无法被观察到,但有时候它们可能会改变生物的某个特征。
在一些情况下,这些变异可能是适应当前环境的变化所必需的。
因此,这些变异可能成为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的基础。
例如,在一个山区生物种群中,原有动物的颜色之间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别,与环境的颜色相符合,然而,也有时候,有一些动物突然会包括一些生肖颜色。
遗传变异与进化
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变异是指一代个体基因型之间的差异,进化是指物种随时间的推移发生的遗传特征的变化。
在生物界中,遗传变异是进化的驱动力之一。
本文将探讨遗传变异和进化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传变异的机制和影响。
一、遗传变异的机制1. 突变:突变是指DNA序列的突然变化。
突变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自然辐射、化学物质和复制错误等。
突变可以是点突变(某个碱基的改变)、插入突变(插入新的碱基)或缺失突变(丢失某个碱基)。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
2. 重组:重组是指染色体上的DNA片段在两个非姐妹染色体之间的交换。
重组主要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组合,并增加遗传多样性。
3. 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个体之间基因的交换。
它可以发生在不同种群、不同物种甚至不同领域的个体之间。
基因流动可以将新的基因引入某个种群,从而增加了遗传变异的来源,推动进化。
二、遗传变异对进化的影响1. 选择压力: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基础,而选择是通过筛选个体的适应性来推动进化。
自然选择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具有有利基因型的个体更有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从而使这些有利基因型在种群中逐渐增多,而不利基因型逐渐减少。
2. 适应性:遗传变异使得个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
对于有利基因型而言,它们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可以在环境中生存和繁殖更多的后代。
而不利基因型可能会减少个体的适应性,导致其生存和繁殖能力下降。
3. 物种多样性:遗传变异促进了物种多样性的产生。
不同的遗传变异特征可能使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
多样性的保留使得物种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生存的机会。
三、遗传变异与进化的案例1. 马的演化:马科动物包括马、驴、斑马等。
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但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遗传变异。
例如,马的演化过程中,筛选压力和环境变化导致了马的身体逐渐变大、牙齿形状发生变化,并适应了不同的食物来源。
2. 细菌抗药性:细菌的演化过程中,遗传变异是其快速适应环境变化的关键。
八年级遗传变异进化知识点
八年级遗传变异进化知识点八年级生物知识点之遗传变异进化一、基因和遗传基因是细胞中负责指导细胞生长和发育的一种遗传物质。
一个人的所有基因都来自父母,其中一半来自父亲另一半来自母亲。
基因决定了我们的外貌、智力、个性、健康等。
遗传是指将基因传给下一代的过程。
二、遗传病遗传病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所引起的疾病,如血友病、唐氏综合症等。
一般来说,遗传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如果一个家庭中有遗传病患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患病的风险就会增加。
三、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在DNA序列中发生的改变。
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基因的功能失常,从而引起遗传病等问题。
基因突变可以是染色体层面上的突变,也可以是单个基因的突变,甚至是整个基因组的突变。
四、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所有基因的组成,表现型是指基因型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
基因型决定了个体的表现型,而基因型则是由父母遗传而来的。
五、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是指两个不同的基因进行交换和重组的过程。
基因突变则是指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改变的现象。
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是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进化进化是物种在长时间里经过遗传变异而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和突变来实现的。
自然选择是指适应性更好的个体有更多的生存机会,从而能够传递更多的基因给下一代;而突变则是指一些因素会导致基因发生变异,从而创造出新的基因。
七、物种形成物种形成是指一个物种从另一个物种分化出来的过程。
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基因的遗传规律、自然选择和突变等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物种形成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八、环境压力和自然选择环境压力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生物体会适应环境的不同压力,从而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特征。
自然选择则是指适应性更好的特征会更容易被保存下来,并且在下一代中更为普遍,从而为物种进化提供动力。
总之,遗传变异进化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知识点,掌握好这些知识,对于理解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遗传变异和进化
遗传变异和进化遗传变异和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对生物种群的演化和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定义、原因、机制和影响。
一、遗传变异的定义和原因遗传变异是指个体之间或种群中存在的遗传差异。
遗传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进化的前提。
它可以通过遗传变异的产生和累积来推动进化的发生。
遗传变异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突变:突变是遗传物质发生的突然变化,包括基因点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等。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为进化提供了新的遗传材料。
2. 重组:重组是指基因座之间的互换和重新组合。
在有性繁殖的生物中,通过交叉互换和配子的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从而导致遗传差异的产生。
3. 基因流动:物种之间的基因流动也会导致遗传变异的产生。
当不同种群之间的个体交配后代时,基因会在不同种群之间传递,从而改变种群的遗传组成。
二、遗传变异的机制遗传变异的机制可以概括为两类:基因型变异和表现型变异。
1. 基因型变异:基因型变异是指个体之间或种群中遗传物质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是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基因座的突变等导致的。
它对个体的表现型产生影响,并在进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 表现型变异:表现型变异是指个体之间或种群中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是环境因素、基因型变异或二者的相互作用导致的。
表现型变异是进化的直接反应,通过自然选择和性选择,有助于适应环境和提高生存竞争力。
三、遗传变异对进化的影响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对生物种群的演化和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1. 进化种群的形成:遗传变异是新物种产生的基础。
当种群中存在了丰富的遗传变异时,一些变异的个体可能会在特定环境中具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能力,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2. 自然选择的推动:遗传变异使得个体之间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
在特定环境下,一些个体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就是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通过选择适应性更强的个体,推动了进化的进行。
【高中生物】遗传变异与进化ppt
3.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 突变 、 选择 、 隔离 。 明辨与记忆:①突变是多方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②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但新物种形成一定需 要生殖隔离。
1.基因频率:种群中某基因在 全部等位基因数 中所占的比例。 2.基因型频率:某种 基因型 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3.遗传平衡规律内容:适合条件:种群 极大 ,而且没有 迁移 、
1.理论形成与地位:20世纪上半叶,生物学家将 达尔文理论 与 孟德尔遗传学
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综合进化论。它阐明了
生物进化的遗传学原理,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被广泛接受的
理论。
2.基本内容 (1)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种群 。 ①种群:生活在同一地域的 同种生物 的所有成员。 ②基因库:一个种群含有的 全部基因 。 (2)进化的实质是种群 基因频率 的改变。 (3)自然选择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作用下,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 定向改变 。 (4) 突变 和 基因重组 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 突变包括 基因突变 和 染色体变异 。 (5) 隔离 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现代综合进化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综合进化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的方向 种形成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 ⑥隔离导致物者被淘汰 B.②③④⑥
(2)三个环节 a.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三者关系如图:
(3)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关系
3.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区别
内 容 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
标
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
Ⅱ Ⅱ Ⅰ Ⅱ Ⅰ Ⅰ Ⅰ Ⅰ Ⅱ Ⅱ
一、基因自由组合中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当几个处于不同染色体上非等位的基因影响同 一性状时,也可能产生基因的相互作用。生物的多 数性状都不是单个基因决定的,几乎都是基因相互 作用的结果。相互作用,一般是指基因的代谢产物 间的互作,少数情况涉及基因的直接产物,即蛋白 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多种形式,导致不同 类型比例的产生。现举下面几例说明:
一、基因自由组合中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5.抑制作用:一对显性基因抑制另一对显性基因的表 现,这前一对基因(抑制基因)本身不控制性状。 如家蚕蚕茧颜色的遗传,设黄茧基因为Y,白茧基因 为y,另一个非等位的抑制基因I能抑制黄茧基因Y 的作用。 p IIyy(白茧)× iiYY(黄茧) ↓ F1 IiYy(白茧) ↓ F2 9I Y (白茧):3I yy(白茧):3iiY (黄茧): 1iiyy(白茧)=13:3
一、基因自由组合中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6.积加作用(累加作用):指当两个显性基因同时存在 时可决定一种性状;它们单独存在时能分别 表现 相似性状;两者都不存在时,则表现另一种性状。 如美国南瓜有不同的性状,圆球形对长圆形是显 性,扁盘形对圆形是显性。当两个不同基因型的 圆球形南瓜杂交,F1代全部是扁盘形, F2代群体中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9∶6∶1。 p AAbb(圆球形)× aaBB(圆球形) ↓ F1 AaBb(扁盘形) ↓ F2 9A B (扁盘形):3A bb(圆球形): 3aaB (圆球形):1aabb(长圆形)=9:6:1
一、基因自由组合中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1.基因互作:
如家鸡的鸡冠性状的遗传,玫瑰冠和豆冠的性状各由一对 显性基因决定,胡桃冠是这两对基因的互相作用,而只有当 这两对显性基因全不存在时,单冠才能出现。 p RRpp(玫瑰冠)×rrPP(豆冠) ↓ F1 RrPp(胡桃冠) ↓ F2 9R P 3R pp 3rrP 1rrpp
一、基因自由组合中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7.重叠作用:指两对非等位基因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 如有一种荠菜结三角形蒴果,极少数植株结卵形蒴果, 当这两种植株杂交后,F1代全结三角形蒴果,F2代群 体中三角形蒴果跟卵形蒴果的分离比为15∶1。只要有 显性基因A1(或A2)存在就能使三角形果实这一性状 得到完全表现,否则为卵形。 p A1A1A2A2(三角形)× a1a1a2a2(卵形) ↓ F1 A1a1A2a2(三角形) ↓ F2 9A1 A2 (三角形):3A1 a2a2(三角形): 3a1a1A2 (三角形):1a1a1a2a2(卵形)=15:1组 母 合 本一父本 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子叶 子叶 子叶深绿抗病220株; 深绿 浅绿 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不抗 抗病 病
二
子叶 子叶 子叶深绿抗病110株; 深绿 浅绿 子叶深绿不抗病109竹 不抗 抗病 子叶浅绿抗病108株; 病 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二、高中生物学中特殊的遗传现象
2.致死遗传:
父本 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子叶 子叶 子叶深绿抗病220株; 深绿 浅绿 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不抗 抗病 病
子叶 子叶 子叶深绿抗病110株; 深绿 浅绿 子叶深绿不抗病109竹 不抗 抗病 子叶浅绿抗病108株; 病 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3: 1: 6 : 2
二、高中生物学中特殊的遗传现象
2.致死遗传:
一、基因自由组合中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例1.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 4个纯合品种:1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 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紫×红,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1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 实验4:白乙×紫,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3)为了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可将实验2(红×白甲)得到 的F2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2中紫花植株所结的种子,每 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 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在所有株系中有4/9的株系F3花 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为 9紫:3红:4白
二、高中生物学中特殊的遗传现象
1.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1)不完全显性(半显性):杂合子没有表 现显性亲本的性状,而是表现显性亲本和 隐性亲本的中间性状。 例1.棕色鸟与棕色鸟杂交,子代有23只白色 鸟,26只褐色鸟和53只棕色鸟。棕色鸟和 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 是( C ) A.100% B.75% C.50% D.25%
一、基因自由组合中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例1.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现有4个纯 合品种:1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白色(白甲和白乙)。用 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紫×红,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1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 实验4:白乙×紫,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4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2)写出实验1(紫×红)的遗传图解(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 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 类推)。请写出遗传图解。
例3. 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 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 验: 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一 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 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 的抗性(由R和r基因控制) 遗传的实验结果如右表:
组 母 合 本
父本 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子叶 子叶 子叶深绿抗病220株; 深绿 浅绿 子叶浅绿抗病217株 不抗 抗病 病
二、高中生物学中特殊的遗传现象
1.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3)共显性(并显性):指双亲的性状同时 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
二、高中生物学中特殊的遗传现象
2.基因致死效应:指由于某些原因的存在导致个别配子 或个体发育不同时期不能存活的现象。
完全致死:致死率达100% a.按致死程度划分: 不完全致死 配子致死 合子致死 b.按致死作用发生的阶段分: 胚胎致死 幼体致死 常染色体致死 c.按致死基因所在的位置分: 性连锁致死
③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 二 子叶 子叶 子叶深绿抗病110株; 深绿 浅绿 子叶深绿不抗病109竹 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 不抗 抗病 子叶浅绿抗病108株; 得到的F2成熟群体中,B 病 子叶浅绿不抗病113株 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例3. 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 组 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 合 验: 大豆子叶颜色(BB表现深绿; Bb表现浅绿;bb呈黄色, 一 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 的抗性(由R和r基因控制) 遗传的实验结果如右表: ②用表中F1的子叶浅绿抗病 植株自交,在F2的成熟植 株中,表现型的种类 二 有 子叶深绿抗病、 • 子叶深绿不抗病、 子叶浅绿抗病、, • 其比例为 。 子叶浅绿不抗病 母 本
一、基因自由组合中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说明】类似的还有3:6:7; 1:4:6:4:1; 11:2:2:1等加在一起为16的比例,同时还要注 意有“致死”等特殊情况发生。例如:6:3:2: 1;4:2:2:1等比例。
一、基因自由组合中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例1.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为白色、红色和紫色。 现有4个纯合品种:1个紫色(紫)、1个红色(红)、2个 白色(白甲和白乙)。用这4个品种做杂交实验,结果 如下: 实验1:紫×红,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3紫:1红; 实验2:红×白甲,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 4白; 实验3:白甲×白乙,F1表现为白,F2表现为白; 实验4:白乙×紫,F1表现为紫,F2表现为9紫:3红: 4白。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上述花色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是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二、高中生物学中特殊的遗传现象 1.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2)条件显性: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与环境条件 等有关。 例2.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 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 短食指基因,Tl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 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 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 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 指的概率为( A ) A.1/4 B.1/3 C.1/2 D.3/4
二、高中生物学中特殊的遗传现象
2基因致死效应
d.按致死基因的显隐性分: 隐性致死:等位基因纯合致死 条件致死 e.根据内外环境对致死效应的影响分: 非条件致死 例如:温度敏感突变型分为条件致死(在较低温度下不出现致 死效应在较高温度下出现致死效应)和非条件致死的(在已知 任何条件下都有致死效应)两类 显性致死 显性纯合致死
一、基因自由组合中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3.隐性上位作用: 指一对隐性基因掩盖另一对显性基因的作用。如家兔的毛色的 遗传,纯种灰色兔和白色兔杂交,F1全部是灰色兔,让F1自由 交配,F2代群体中灰色:黑色:白色=9:3:4。遗传分析可知 ①显性基因C控制酪氨酸氧化酶的合成,这种酶使酪氨酸在代 谢过程中形成黑色素,使皮毛呈黑色。②非等位的另一对显性 基因D决定黑色素在皮毛内的分布。③没有黑色素的形成,就谈 不上黑色素的分布,所以在纯合的cc个体中,基因D和d的作用 都表现不出来。 p CCDD(灰色)× ccdd(白色) ↓ F1 CcDd(灰色) ↓ F2 9C D (灰色):3C dd(黑色):3ccD (白色): 1ccdd(白色) =9:3:4
一、基因自由组合中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4.互补作用:当非等位的两个显性基因共同存在, 同时决定某一新性状;若缺少任何一个显性基因, 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两个显性基因的相互作 用叫互补作用。 如两个同时开白花的香豌豆甲、乙品种间杂交,F1 代全开紫色花,F1代植株自交,F2代群体中仅分 离出两种类型,它的分离比为:紫花∶白花 =9∶7。 p AAbb(白花)× aaBB(白花) ↓ F1 AaBb(紫花) ↓ F2 9A B (紫花):3A bb(白花): 3aaB (白花):1aabb(白花)=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