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新人教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07e01b94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9.png)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详细内容如下:1. 章节一:电与磁(1)第1节电流(2)第2节电路(3)第3节电磁铁(4)第4节电动机与发电机2. 章节二:电磁波与信息(1)第1节电磁波(2)第2节无线电通信(3)第3节现代通信技术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组成和原理,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2. 学习电磁波的基本性质,了解无线电通信的原理,认识现代通信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组成和原理、电磁波的传播、无线电通信原理。
2. 教学重点: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种类、电磁铁的性质、电磁波的传播、现代通信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池、导线、电磁铁、电动机、发电机、收音机等。
2. 学具:电路图、电磁波传播图、无线电通信模型、实验报告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电器,了解电流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电流的概念、形成和测量方法。
3. 电路教学:讲解电路的组成、种类和原理,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电路。
4. 电磁铁教学:介绍电磁铁的性质和应用,进行实验演示。
5. 电磁波与信息教学:讲解电磁波的传播、无线电通信原理,结合收音机等设备进行演示。
6.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电路、电磁铁、电磁波的应用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8. 作业布置: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
六、板书设计1. 电与磁章节板书:电流的形成、测量电路的组成、种类、原理电磁铁的性质、应用2. 电磁波与信息章节板书: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无线电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流的形成过程。
(2)画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路图,并解释其原理。
(3)分析电磁铁的性质,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14bbf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16.png)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定律的应用。
难点: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激光笔、玻璃砖、白纸、直尺、量角器。
2.教学资源:PPT、实验操作视频。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光的折射现象,如水池底变浅、筷子插入水中变弯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原因。
(二)理论讲解1.教师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折射定律。
2.学生通过PPT学习折射定律的内容,教师解释折射定律的公式和意义。
(三)实验操作1.实验一:验证光的折射现象a.教师演示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线斜射入玻璃砖,观察光线在玻璃砖内的传播方向。
b.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数据。
2.实验二:探究折射定律a.教师演示实验,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以不同角度斜射入玻璃砖,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b.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绘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图像。
c.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像,得出折射定律。
1.学生分享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讨论。
2.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光的折射现象,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实验操作机会,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重难点补充:1.光的折射现象:在讲解这一部分时,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折射定律,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2023新版教材)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2023新版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e608511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4.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2023新版教材)第一单元:光的传播与光的特性教学目标- 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和特性- 掌握光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能够应用光的传播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光的传播方式和特性的理解-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实例分析和应用- 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方式- 直线传播- 弯曲传播- 理解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和弯曲传播的综合结果2. 光的特性- 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光的弯曲传播特性3.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规律- 光的反射实例分析- 光的反射应用4.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实例分析- 光的折射应用教学活动1. 实验:用直线光线照射物体,观察光的传播方式2. 实验:使用反射板和直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3. 实验:使用水杯和铅笔,观察光的折射现象4. 讨论:实际生活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应用案例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2. 课堂讨论参与度3. 反射和折射问题的解答能力第二单元:声的传播与声的特性教学目标- 了解声的传播方式和特性- 掌握声音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能够应用声的传播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声的传播方式和特性的理解- 声的反射和吸收的实例分析和应用- 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内容1. 声的传播方式- 理解声的传播是以波动方式进行的- 声波的传递和传播2. 声的特性- 声的传播速度和路径- 声的反射规律和实例分析- 声的吸收和隔声3. 声的应用- 声音的传播和放大- 声音的记录和重现教学活动1. 实验:使用弦线和共鸣管研究声音的传播2. 实验:使用声音发生器和反射板,研究声音的反射规律3. 实验:使用不同材料,观察声音的吸收特性4. 讨论:实际生活中的声音传播和应用案例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2. 课堂讨论参与度3. 声音反射和吸收问题的解答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推荐15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推荐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3ab57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f.png)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推荐15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认识,解释飞机升力的产生,并解释相关现象。
3、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通过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认识,解释飞机升力的产生,并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难点: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等相关现象。
教学工具乒乓球、白纸、注射器、小船、漏斗、烧杯、吸管、自制连通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请先看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我打开阀门A,关闭阀门B,让红色的水流入管径粗细不同的透明塑料管,请注意观察三支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
你观察到什么?(三个容器的水面高度是一样的,图1所示是一个连通器,连通器里装入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是,各容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请看如果我打开阀门B,可以看到什么现象?(水从B端流出)这时请看三支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是否相同?(不相同)你看高度发现什么特点呢?(粗管处的水柱高、细管处的水柱低)分析:根据学过的连通器原理,当水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如今当水流动时,小管中水柱的高度却不相同,说明水平管中的深度也就不相同。
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也就是说各个粗细管中水的压强就不相同。
同学们猜一猜,想一想,这个不相同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水是否流动)同学们,请继续看另一个实验,如图所示,我把乒乓球放在伸平的手掌上,并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请看(说完,松开手掌),看到了什么现象?(乒乓球掉下来)现在我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同时放开手。
又看到了什么现象?(乒乓球没有掉下来)分析:乒乓球为什么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我们分析看看,乒乓球能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除了受到重力以外,一定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0e0e3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9.png)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压强1.1 压强的概念学习压力的定义和单位,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压力下物体的形变。
1.2 液体压强学习液体压强的特点,了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1.3 大气压强学习大气压强的概念,了解大气压强的变化。
通过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作用。
第二章:浮力2.1 浮力的概念学习浮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理解浮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2.2 阿基米德原理学习阿基米德原理,了解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2.3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学习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适用范围。
第三章:杠杆3.1 杠杆的分类学习杠杆的分类,了解不同类型杠杆的特点。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类型杠杆的转动情况。
3.2 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杠杆平衡的判断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影响因素。
3.3 杠杆的应用学习杠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演示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第四章:功和能量4.1 功的概念学习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理解功的作用效果。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力对物体移动的影响。
4.2 能量的概念学习能量的定义和分类,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情况。
4.3 机械能的守恒学习机械能的守恒定律,掌握机械能守恒的判断方法。
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第五章:机械能的转化5.1 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学习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通过实验,观察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过程。
5.2 弹性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学习弹性势能和动能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通过实验,观察弹性势能和动能的转化过程。
5.3 机械能的守恒和转化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习机械能守恒和转化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验,演示机械能守恒和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2023新教材)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2023新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67e4961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0.png)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第一单元:力和压强教学目标- 了解力的概念,并能区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 掌握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 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
- 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计算压强的大小。
-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压强。
教学内容- 力的概念及分类- 接触力和非接触力的区别- 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力的合成和分解-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不同物体的压强实验探究教学步骤1. 引入力的概念- 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2. 分类讨论力的接触性质- 引导学生区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并列举相关例子。
3. 讨论力的三要素- 介绍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引入力的合成和分解- 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5. 引入压强- 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
6. 计算压强的方法- 介绍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单位,并通过练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7. 进行不同物体的压强实验-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比较不同物体的压强。
8. 总结和提问- 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难点进行提问。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实验器材:压力传感器、物体、平台等- 板书书写工具教学评估-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观察- 练题和问题解答情况评估- 实验结果和报告分析扩展阅读- 《物理教学参考书》- 《八年级物理课本》。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e7049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11.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6篇(1)知道什么是杠杆;(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 你认为这可能吗?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杠杆1、认识杠杆要求学生观察书上图12-2-3: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
要求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杆。
进行讨论,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
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支点(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 1 )找准支点;( 2 )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 )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 4 )标出力臂。
教师举杠杆撬球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
画出杠杆撬球中的各种物理量。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b45e9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4.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篇积极探索物理快乐课堂,中学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机械效率(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 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2、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 理解机构效率(2)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三)教学准备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二、进行新课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讨论回答。
(第三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
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b9232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7.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一、基本说明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2、教学内容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4)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f44e6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0b.png)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十一章《电路》,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电路的组成与作用》、第二节《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掌握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及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学会使用电压表、电流表等实验器材。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规律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组成、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理解并掌握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图示板、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电池、灯泡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电池、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电路,如家庭电路、照明电路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路。
2. 新课导入:讲解电路的基本组成与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实验器材,进行串联电路的实验。
(2)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电流、电压的变化。
(3)教师讲解串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规律,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4. 例题讲解:讲解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组成2.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特点3.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规律4. 电路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画出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电路图,并标出各元件的电流、电压。
串联电路:R1=10Ω,R2=20Ω,U=12V并联电路:R1=10Ω,R2=20Ω,I=2A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串联电路:I=0.6A,U1=6V,U2=12V;并联电路:U=6V,I1=1A,I2=0.5A。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7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b1672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4.png)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7篇)8年级下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方式,从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中获得社会生活中声音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掌握声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启动课堂知识回顾:复习噪声的产生、等级以及控制过程。
进入新授课:1.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
让学生展示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2.请同学们列举所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要求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仔细听,不要对同学的发言作评价。
3.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学生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例子分为两类:“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
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
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
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20494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d.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光学现象》:光的反射、光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眼睛与视力保护。
2. 第六章《电与磁》: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磁场的作用、电磁感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学现象的基本原理,如光的反射、折射等,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学现象。
2. 培养学生了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理解电流、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等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电路的组成及电磁感应现象。
2. 教学重点:光学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电流、电路、磁场的基本概念及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透镜、光源、电路元件、磁铁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凸透镜、电路图、磁针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光学现象和电与磁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第五章光学现象和第六章电与磁的基本概念。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光学实验,观察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光学现象和电与磁的相关知识。
5.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难点,设计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学现象:光的反射、折射、透镜及其应用。
2. 电与磁:电流、电路、磁场、电磁感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分析电路图,说明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简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2. 答案:(1)光的反射现象如镜子、潜望镜等;光的折射现象如水中的鱼、透镜等。
(2)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组成,工作原理是电流在闭合回路中流动。
(3)电磁感应现象是磁场与导体相互作用产生电流,应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光学现象和电与磁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全套精彩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2024年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全套精彩教案标准版,可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94fb4ed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19.png)
2024年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物理全套精彩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电磁学》:5.1电流,5.2电路,5.3电阻,5.4电能,5.5磁现象,5.6电磁感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电路、电阻、电能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电路的连接方式。
2. 使学生了解磁现象及其应用,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方式,电磁感应现象。
2. 教学重点:电流、电阻的概念,基本电路的连接,磁现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导线、磁铁、铁钉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导线、磁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磁现象,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讲解电流、电路、电阻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电路的连接方式。
3. 知识讲解:(1)电流:介绍电流的概念、单位、方向等。
(2)电路:讲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分析其特点。
(3)电阻:介绍电阻的概念、单位,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4)磁现象:讲解磁铁的性质、磁场的方向,介绍磁现象的应用。
(5)电磁感应:演示电磁感应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五章《电磁学》2. 板书内容:(1)电流、电路、电阻的概念及单位(2)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及特点(3)磁现象及其应用(4)电磁感应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电流、电阻的概念,举例说明。
(2)分析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画出两种电路的连接图。
(3)简述磁现象的应用,举例说明。
(4)阐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538d3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5.png)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勤劳的小编沧海红颜帮家人们分享的9篇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下册物理的教案篇一课题3.3 液化和汽化课型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优秀9篇)达标测评:见课件拓展提升8、如图所示,在“观察水沸腾”实验中,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为;若继续加热2min,温度计的示数;(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温度计周围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
学习目标:(投影展示)1. 知识与技能①知道蒸发和沸腾�②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① 让学生例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观察并感受汽化和液化现象。
②经历探究汽化的现象与实质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让学生参与本节课对汽化现象的探究活动,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物理现象。
课堂流程:预习课:阅读教材10′→组内交流导学案10′→组间交流10→巩固提升10′展示课:预习交流,发现问题3′→组内互动,探究问题5′→小组获取任务,明确答案2′→交流展示15′→穿插巩固,整理纠错2′→知识拓展5′→达标测评8′学习内容:1、观察沸腾现象,归纳总结沸腾的特点。
2、知道汽化会吸热。
八年级下册物理《重力》教学反思篇二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课题引入中,以众多的事例、图景创设学习情景,勇于激发学生兴趣、点燃思维火花,使学生以积极态度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在重力方向教学中,设置实验情境,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科学的氛围中感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在课堂中构建了“变教为诱”,“以诱达思”的教学意场。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8.1牛顿第一定律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8.1牛顿第一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849ce49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5.png)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 8.1牛顿第一定律在设计这个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时,我的意图是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能够理解,当一个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它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且能够运用这个定律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在这次活动中,我预设的教学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并能够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而教学重点则是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为了进行这次活动,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小车、滑轮、摩擦片等,以及一些记录工具,如纸笔等。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会重点引导孩子们理解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并能够将其与牛顿第一定律联系起来。
对于一些理解有困难的孩子,我会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定律。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部分,我会让孩子们回顾一下今天的活动,思考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并且尝试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一些他们自己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一些表现特别出色的孩子,我会鼓励他们在班级里分享他们的理解和发现。
通过这个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记住牛顿第一定律,更希望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次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这是本次活动的核心。
如何让孩子们能够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而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们理解并能够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我认为的最难点。
对于第一个重点,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当一个小车在光滑的桌面上没有外力作用时,它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实验的设计是我经过深思熟虑的,我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牛顿第一定律的力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f0ca4e0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f.png)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八年级学生全面掌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的教学目标:1. 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能量传递和转化的基本规律;3. 熟练运用电磁学的相关知识;4. 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5. 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的全册内容,包括以下单元:1. 第一单元:电的起源和基本特征2. 第二单元:电流和电路3. 第三单元:电阻和电阻器4. 第四单元:常量电流电路5. 第五单元:问题探究:电流会消耗电能吗?6. 第六单元:能量转换与守恒7. 第七单元:能量的传递与转化8. 第八单元:探究光照现象9. 第九单元:光的传播和反射10. 第十单元: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深入理解物理原理;2. 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合理的解释,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3. 示范演示法:通过演示具体实验和现象,生动形象地讲解物理概念和原理;4. 组织活动法:设计小组活动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评估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1. 研究笔记: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课堂笔记,总结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实验的设计和分析结果;3. 课堂作业:针对每个单元,布置适量的课堂作业,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4.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测学生对全册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电子教案:提供教师用来备课和教学的电子教案,方便教师整理教学内容;2. 实验器材: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3. 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物理概念和实验过程。
关于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关于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7f828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0.png)
关于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力、热、光、声、电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二章:力的作用本章主要介绍力的概念、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压力等。
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和力的计算。
2.第三章:压强与浮力本章主要介绍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等。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压强和浮力的计算及应用。
3.第四章:简单机械本章主要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并学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4.第五章:光的传播与反射本章主要介绍光的基本性质、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5.第六章:光的折射本章主要介绍光的折射现象、透镜的分类和作用、透镜成像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透镜的成像原理。
6.第七章:声音本章主要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频率、波长、音调、响度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性质。
7.第八章:电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电荷、电场、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电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电路。
三、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利用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教学过程1.第二章:力的作用(1)导入: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讲解:力的概念、牛顿三定律、摩擦力、重力、压力等。
(3)实验:演示力的作用,让学生观察力的表现。
(4)练习:计算力的作用。
2.第三章:压强与浮力(1)导入:通过实例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压强和浮力。
(2)讲解:压强的概念、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等。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60d71b3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e.png)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6.1 密度;6.2 弹性;6.3 磁铁的性质;6.4 电阻和导体。
2. 第七章《机械运动与力》:7.1 力的概念;7.2 力的合成与分解;7.3 牛顿第一定律;7.4 摩擦力;7.5 压力与压强。
3. 第八章《能量及其转化》:8.1 动能和势能;8.2 机械能守恒定律;8.3 热能;8.4 能量转化与守恒。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物理属性、机械运动与力、能量及其转化等基本概念和规律。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
2. 教学重点:密度、弹性和磁铁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和压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板书工具。
2. 学具:物理实验器材、学习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和例题分析。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讨论:针对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加深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知识框架:列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2. 例题解析:对典型例题进行板书,展示解题思路和步骤。
3. 关键概念: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重点、难点,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密度、弹性、磁铁的性质相关问题。
(2)实验题:设计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3)论述题:简述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物理书籍,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物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七章人教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七章人教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2) 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3)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 能用公式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2)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学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2)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3) 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
人教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惯性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学重点:物体的惯性。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一)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图11.5-1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
“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二)讲授新课1牛顿第一定律(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按照书本第45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
根据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
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学生活动(1)体验图12.5-4的实验(2)体验物体掉杯中的实验通过观察图12.5-6尝试用惯性的知识解释怎样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产生的危害。
(三)课堂小结1牛顿第一定律是怎样表述的2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利用惯性的例子防止惯性产生危害的措施(四)板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人教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八章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问: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说明.答:不一定.如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要沿斜面向下滑.汽车或电梯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物体受到的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2.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1]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将光滑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木板上.(木板为45厘米×60厘米,板上安装2个定滑轮,3个羊眼圈.木块上安4个挂钩.如图1所示)在木块挂钩1、2上拴好细绳并跨过滑轮,绳下端各挂若干钩码如图2所示.研究对象:木块.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绳施加的两个拉力.观察木块在什么条件下静止,什么条件下发生运动.提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1)二力大小不相等,左端挂1个钩码,右端挂2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2)二力大小相等.左、右两端各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保持静止.问: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就可以互相平衡呢?[实验2]如图3所示,把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拴在木块的挂钩1、4上,另一端各穿过羊眼圈2、3后分别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看来两个力只是大小相等,方向不相反,是不能互相平衡的.如果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反,是否就可以平衡呢?[实验3]装置与图3相同,将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拴在木块挂钩3、4上,另一端各穿过羊眼圈1、2后分别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发生转动.小结:作用在木块上的两个力要想互相平衡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在同一直线上.请同学们自己做一个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4]每个同学桌上有2个弹簧秤,一块塑料板,板上有几个洞.用两个弹簧秤拉这块塑料板,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板保持静止不动?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用投影仪打出实验的投影片.请一位同学归纳、总结一下要使塑料板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作用在塑料板上的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板书3]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大量实验表明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请同学们用力的示意图把塑料板上受到的两个力画出来.教师打出相应的投影片.(可用复合片)问: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答: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板书4]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判断它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板书5]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例1.(1)吊在空中重5牛的电灯(如图4),静止不动时,电线对它的拉力是多大?(定)研究对象:电灯.(析)受力分析:重力、拉力.(判)运动状态:静止.(找)两个力的关系:互相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结论:拉力是5牛,方向竖直向上.请同学们分析下面的事例.(2)放在桌上的书.(重力、支持力)(3)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重力、阻力)(4)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牵引力、阻力)例2.汽车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F,受到的阻力为F.(1)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2)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3)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研究对象:汽车.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牵引力F,阻力F.两个力的关系:F>f,两个力不互相平衡,F合=F-F.运动状态:不能处于平衡状态.结论:汽车在F合作用下将做加速运动.当F=f,F<f时汽车将做什么样的运动,请同学们分析.例3.如图5所示,物重6牛,弹簧秤向上拉示数为牛,水平地面给物体的支持力是多大?答:支持力是2牛.(三)课堂小结(四)板书设计二力平衡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在同一直线上.3.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4.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5.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人教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八章人教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九章人教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九章人教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九章人教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九章教师演示实验:1. 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
2、将一张纸折成∩形(图2)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
3. 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图3),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4. 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图4),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5. 两个乒乓球用绳拴好,手提绳将两个球平行放置,向两个球中间用力吹气,观察现象。
(图5)6. 把一根长10 cm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里,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
往B中用力吹气,观察现象。
(图6)7. 轻轻捏着一个轻质小勺的勺柄,能使小勺在手指间晃动自如,打开水龙头,让水稳定的往下流,把勺子的凸面靠近水流,观察现象。
图8(三)课堂小结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研究方法、探究过程,布置学生书面写出这节课自己的收获在哪儿,有什么启发。
(四)板书设计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二、气体和液体有许多相似性三、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教学反思人教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十章人教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十章人教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十章人教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十一章人教版中学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