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的阴虚气虚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探析 (1)
《黄帝内经》初窥——阴气的作用
《黄帝内经》初窥——阴气的作用阴阳是互根互补的,阴为阳之基础,无阴则阳无以化;阳为阴之动力,无阳则阴无以为生。
《内经》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治疗疾病的必须从根本上找愿意,这根本的愿意就是阴阳协调。
身体的健康,阴阳须保持平衡,我们已经说过阳气的重要性了,在此我们谈谈阴气的重要性,阴阳为一提缺一不可,阳气虽然是生命的根本,但是需要阴气的支持。
一旦阴气不足,会怎么样呢?阴气不足,在中医上称作阴虚,是因为人体精、血、津液亏耗,阴不制阳、阴液不足。
一般多表现为诸音之本的肾阴气不足。
外部症状表现为热症,如胸心、手心、足心燥热、两颊潮热、面红上火,咽干口燥,消瘦盗汗(夜里睡醒出汗多),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阴气过盛呢?就成了阳虚。
多晒太阳能补阳气。
如果自己阴虚改怎么办呢?《内经》认为“秋冬养阴”秋冬季节阴长阳消,此时养阴成效最大。
而阴主静,静生阴,所以凉爽的傍晚时分也是养阴的最好时间。
秋冬养阴,也就是为了春夏的阳有根基;春夏养阳,那么秋冬的阴才有动力。
秋冬为什么要养阴?因为秋天是阴长阳消的阶段,顺应阴长的气化趋势养阴,效果就会比其他时候要好,所以秋冬要养阴。
傍晚和秋冬属阴长阳消的阶段,阴主静,静则生阴,那么,阴虚的人,当然应选择傍晚静养,效果会更好。
此外还可以选择海边、山林、河畔、高山、傍晚、等低凹处阴气比较重的地方锻炼、多做深呼吸。
民间有种所谓的接地气养阴的方法,即赤足踩地,让地气从足心的涌泉穴上升到人体。
地为阴,是阴气最丰富的地方,接地气可使人体快速吸收阴气。
在饮食方面要多喝水,多吃些水中的产物如藕、竹笋、荸荠(马蹄)、菱角以及生长在背阴处的食物如越冬的小麦,山药等。
中医有“酸甘化阴”之说,因而在秋季可多吃些酸味,甜味的果蔬,如甘蔗,苹果、西红柿、橘子、柠檬以及蜂蜜等滋阴养血的食物。
还可点按廉泉、天突二穴(喉结上下两方的凹陷处)来养阴。
在秋冬滋阴要注意扶阳,以下是两个扶阳的方子。
秋季扶阳方材料15g榴莲核、100g猪瘦肉、20g桂圆肉,制作方法:将上述材料放入砂锅中,加水煮,至肉烂即可食用。
《黄帝内经》“阴虚则内热”辨析
《黄帝内经》“阴虚则内热”辨析
□ 傅文录 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
“阴虚则内热”,出自《素问·调经论篇》,类似的内容还多次出现于《黄帝内经》的其它篇章中。教课书解释为:阴虚,指人体阴气不足,滋润、宁静、潜降、成形和制约阳热的功能减退,阴不制阳,因而出现燥、热、升、动和化气太过等阳偏亢的病理状态。按照这种思路而筛选出的知柏地黄汤、六味地黄汤、青蒿鳖甲汤、百合固金汤等方药,来治疗临床上的阴虚症,疗效并不尽人意。重新审视《黄帝内经》原文,感觉与我们的认识却不尽相同。
夜热一般都认为是阴虚是足太阴脾经。也就是说脾虚而生夜热。故:夜热而运脾而能解。这在临床中也得到证实。个人见解,谬之指正。
“阴虚则内热”,《黄帝内经》认为是中气郁滞而发热,与后世解释的不尽相同,同时又说:“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更说明阴阳的互根性,而且“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要想弄清楚其原意,而我们不仅要在临床实践中去认知,更重要的是要用以经解经的方法,找到精确的答案。D4
水云袖 发表于 2010-5-1 04:41
关于“阴虚则内热”的治疗上,如果我们参照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可以给我们启发,而郑钦安对“阴虚”证治疗经验,则对我们提高认识更胜一筹。如郑氏阴虚症问答中,第9条中说:“平人干咳无痰者,何故?答曰:此元阴不足,而肺火燥也。夫肺为金,生水之源也,元阴不足,由于肺燥不能生水,肺燥实由于元阴不足而邪火生,火旺克金,故肺燥。治宜苦甘化阴养血为主,方用甘草千姜汤合当归补血汤,加五味子治之。郑氏补肺阴之不易,方选补血汤加五味子,此不难理解,原因是虽补阴,又补气,气阴双补,气能生阴;而不可思议的是,甘草干姜汤,甘草用炙,干姜用炮,干姜辛温,炮黑即苦,辛甘化阳,而苦甘化阴,阳属气,能统血,能胜寒,能温中;阴属血,能胜热,能润燥,能养筋。同时,郑钦安认为“独参汤一方,乃补阴之第一方也……正当用参以扶立极之元阴,元阴盛而周身之阴血自盛”,故而阴虚症可愈也,这种症情,若用当今之思维方法,绝对不会首选独参汤或当归补血汤主之,可见。“善治阴者,于阳中求阴”,此难明之理也。
中医古籍文献中“阴虚”之内涵探析
摘要: “ 阴虚” 作为中医学基本概念之一,其内涵在中医文献中并不仅限于精血津液之亏虚。 为进一步加深对“ 阴虚” 的认识 与研究,本文通过对中医古籍中与“ 阴虚” 相关的文献进行探析,认为“ 阴虚” 在人体生命物质、脏腑、脉学、病位 4 个方面都有着不 同的内涵。 在人体生命物质方面,“ 阴虚”可指精血津液的亏虚、真阴虚( 包括阴虚、阳虚);在脏腑方面,“ 阴虚” 可指肝肾精血虚、 脾胃气虚、肺脾气虚、肾阳虚等脏腑功能的减退,同时也涉及与脏腑相关生命物质的不足;在脉学方面,“阴虚” 主要指脉按之无力, 或见于尺脉或六部中某一部脉,亦见于脉沉取时;在病位方面,“ 阴虚” 可指里虚、下虚,总之“ 阴虚”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内涵丰富, 是一个多义而非单一涵义的概念。 关键词: 阴虚;内涵;概念 中图分类号: R222. 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3250(2021)06-0888-03
Connotation of Yin Deficiency in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
QIN Kang1 , SHI Qing-wu1 , ZHAN Li-bin2 , ZHANG Hua-min3 , WU Cheng-yan1△ (1.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 China;2.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College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3, China;3.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 Yin deficiency" is one of the basic concept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connotation is not limited to the deficiency of essence, blood and body fluid in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In order to further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of Yin-deficienc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Yin-deficiency in ancient Chinese medical books, and holds that Yin-deficiency has different connotations in four aspects of human life material, zang-fu organs, pulse study and location of lesion. In terms of human life substances, " Yin-deficiency" can be the deficiency of essence, blood and body fluid, true Yin-deficiency ( including Yin-deficiency and Yang-deficiency ) ; in terms of zang-fu organs, " Yindeficiency" can be both the decline of liver and kidney essence and blood deficiency, spleen and stomach Qi deficiency, lung and spleen Qi deficiency, kidney Yang deficiency and other zang-fu organs functions hypofunction, but also the deficiency of life substances related to the zang-fu organs; in terms of pulse study, " Yin-deficiency" mainly refers to the weakness of pulse, it can be the weakness of chi-pulse, and weakness of heavy pressing of pulse; in terms of location of lesion, " Yin-deficiency" can refer to the inner deficiency and the deficiency of low energizer. " Yin deficiency" is rich in connotation in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and it is a concept with multiple meanings rather than a single meaning. Key words: Yin Deficiency; Connot念之一,《 中 医基础理论》 多将其定义为精血津液的物质亏耗[1] 或阴液不足[2] ,但不少学者认为教材中“ 阴虚” 的概 念 不 够 确 切, 并 撰 文 进 行 探 讨。 如 孙 广 仁[3] 、 林 浩[4] 提出,“ 阴虚” 当指阴气虚、精虚、血虚、津液虚 并非“ 阴虚” ;蒲晓东[5] 、于东林等[6] 从不同角度分 析得出,“阴虚” 是阴气与精血津液两者的不足;任
一张图解释气虚、阴虚和阳虚
一张图解释气虚、阴虚和阳虚
导语中医中的阴阳是一对相对概念,就像是黑白。
往往热的、动的、亮的、向上的、嗨起来的,是阳;相反,冷的,暗的、静止的、往下的、沉的住气的叫阴。
比如热水和冷水比,热水是阳,冷水是阴;然而热水和火比,火是阳,热水是阴。
应用在人体上,气有阴阳,血也有阴阳,而且中医中还有阳虚、阴虚、气虚、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等。
那怎么分辨理解他们的区别和联系呢?
只需要一张图,图中哪的部分模糊了,就是哪气血阴阳哪部分虚了。
1
气虚:1、2格虚了,这叫气虚,大概是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
2
精亏、血少、津液不足:3、4格虚了,症状比较复杂,以后介绍。
3
阳虚:1、3格虚了,就是阳虚,主证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4
阴虚:2、4格虚了,就是阴虚,可见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
5
气阴两虚:就是1、2、4格虚了,这叫气阴两虚,比较复杂,多见咳嗽痰少,或痰稀,咳声低弱,气短喘促,神疲乏力,面色晄白,形瘦恶风,自汗或盗汗,口干少饮,舌质红或淡,脉细弱。
6
阴阳两虚:就是1、2、3、4都虚了,叫阴阳两虚,比较个性的症型,很经典的一例是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
其实中医并非传闻中的那么玄乎,对号入座,多多练习,在脑中熟悉熟悉,你就能给别人解释清楚了。
不知大家还满意么?。
(12)读经浅解之阴虚
(12)读经浅解之阴虚1·阴虚阳搏,谓之崩。
2·阴虚者,阳必凑之3·阴虚则内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4·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5·是故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6·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
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7·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
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桥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8·阴虚而阳实,故先热而渴。
以上是内经中关于阴虚的条文,虽然写的很少,但是可以看出其大致规律。
但是有些内容与现在的理解有出入,鄙人不才,作以简述。
我们都知道,阴虚则内热,是因为人体中,阴阳是相互保持平衡状态的,阴虚会出现阳偏盛的状态,阳盛则会出现发热,但是这里的发热时内热,不是外热,这里的内热是有一定道理的。
阴虚----失润-----口干而渴,欲饮冷阴虚-----阳盛----发热(内)阴虚----血燥-----崩漏或喘阴虚-----气虚------乏力阴虚-----扰神------失眠以上这些似乎都很明白,唯有不容易明白的是阴虚为什么会出现气虚,阴虚形成的五心烦热是如何形成的?由于阴阳气血相互制约,相互吸附的道理,只是人们在理解时有些事不容易理解的。
这就是阴虚为什么会气虚的,我曾说过,阳附着于血中,气附着于阴中,神明附着于阴液之中(阴中之精华的部分),所以,阴虚的病人容易出现乏力,在这里的气虚有两点,一是位于脉内的营气虚,二是位于脉外的卫气虚,我说的阴虚则气虚,是针对脉内的营气而言,不是针对卫气,但是阴虚血燥甚了,也会加重卫气的运行,出现运行减弱。
因为卫气虚则会出现阴阳气血运行减弱的表现。
而营气虚则会出现肾气失固的乏力汗出等表现。
所以在这里首先要明白的阴阳气血,脉内脉外的而不同机理。
《内经》中营气、卫气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内经》中营气、卫气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营气和卫气是《内经》中重要的概念,在《内经》中,营气和卫气指
的是人体内贯流运行的两种能量性质,分别是热性和湿性,它们是人体相
互作用的能量流动,能够维持正常的体内环境,以保护人体的健康。
下面介绍几个关于营气、卫气的问题:
1、营气和卫气有什么作用?
营气和卫气主要起到温热和湿润的作用,卫气可以使身体的脉搏和血
液循环稳定,同时可以加快新陈代谢、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气可以滋
养肌肤,促进汗液的分泌,从而维持体温的稳定及调节体内液体平衡,保
护人体免受寒冷、暑热的影响。
2、营气和卫气有关的病变有哪些?
营气和卫气在失衡的情况下,会出现各种病变,包括肺热、烦渴、失眠、心悸、恶心、呕吐等。
此外,还有经痛、月经不调、头痛、发热、腰痛、肩痛等。
3、营气和卫气失衡如何治疗?
通过采用中药调理,可以调整营气和卫气的平衡。
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治疗时可采用单味药煎、散剂、补剂或冲剂等多种疗法,以增强体质,祛
除病症,恢复健康。
什么是阳虚、阴虚?《黄帝内经》五分钟让你成为老中医(一)
什么是阳虚、阴虚?《黄帝内经》五分钟让你成为老中医(一)中医博大精深,但是今日中医行业,乱象横生,典型有二:其一,概念不清,和实际生活体验脱节。
阴阳、五行、五脏、六腑等这些中医理论的基石,很多中医行业的人都搞不清楚,所以就将其神秘化、玄学化,导致中医这一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和实际生活体验脱节,也就难以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
其二,舍本逐末,谬种流传。
本号探讨中医理论的帖子里,不少网友对《景岳全书》推崇备至,甚至大有用书中概念代替《黄帝内经》概念之势。
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啊!我们翻开《景岳全书》,会发现其中概念解释繁杂,使用混乱,有很多对《黄帝内经》的理解是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如果中医理论概念以此为准,岂不是谬种流传、遗害众生?比如我们常说的:阳虚、阴虚。
------------------------阳虚、阴虚的概念,最早见于《黄帝内经调经论》,原文是这样说的: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余已闻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
”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
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慄。
”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岐伯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这段对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要正确理解上面这段对话的意思,我们必须要首先了解中医理论基础之一——五脏六腑系统。
本号前面文章指出,《黄帝内经》中所言“五脏”,实际上是指由骨骼、肌肉、筋腱、血管、皮毛所组成的支撑系统;所言“六腑”,实际上是指由肠胃等组成的腹腔系统。
(详见《五脏、六腑这么解释,你就知道中医高明在哪里了》)五脏系统的特点:是一个封闭系统,里面充满了精气,满而不实。
《内经》“阴虚”概念的含义初探
《内经》“阴虚”概念的含义初探
薛红;黄英志
【期刊名称】《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9(22)3
【摘要】针对《黄帝内经》中“阴虚”一词有着不同涵义的状况,对散见于《内经》多个篇章中的“阴虚”概念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该词在《内经》中共出现11处,其涵义有6种,即内伤致病、脏阴不足、五脏精亏、尺脉无力、气口脉虚及阴分气虚。
这对正确揭示“阴虚”在《内经》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真实内涵与外延,推动“阴虚”概念的规范化研究,从而正确运用与之有关的理论去指导中医科技实践,提高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3页(P2-4)
【关键词】阴虚;黄帝内经;术语;规范化
【作者】薛红;黄英志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1
【相关文献】
1.《内经》和法的含义及其分类初探 [J], 叶庆莲
2.《内经》阴阳理论钩玄(Ⅰ)——阴阳的概念及含义 [J], 黎敬波;区永欣;吴弥漫
3.《内经》理论体系纲要(二)——《内经》的沿革及书名含义 [J], 程士德
4.《内经》的阴虚气虚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探析 [J], 孙广仁
5.《内经》中阴虚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J], 孙广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帝内经》何为阴虚、何为阳虚?阴虚与阳虚如何调理
《黄帝内经》何为阴虚、何为阳虚?阴虚与阳虚如何调理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阴虚和阳虚有大不同,如果不辨识到底是哪种虚而盲目施灸的话,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伤身!何为阴、阳?《黄帝内经》:“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人体机能的下降和衰老都是阴阳失去平衡的表现,再复杂的疾病都可以用“阴阳失调”和“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的理论来概括。
阴阳任何一方的虚损和亢盛都会引起相对的生理反应,导致疾病的发生。
我们的生命活动除了要以自己身体内的阴阳作为依据之外,还必须和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
阴:是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是物质的,比如器官,骨头、血液、水液。
阳: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感觉到,是能量、功能、精神,是气化。
比如一杯开水,这杯开水是由看得见的水和看不见、但能感觉到的热组成的;那么水就是阴,热就是阳。
阴阳是一个硬币的2面,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何为虚?就是减少。
如何分辨:阴虚阳虚明代大医家张景岳认为:“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
”这里阳和阴是指物质的动与静、气化与成形、分化与合成等相对运动的。
我们可以从下面4个方面来分辨:1、寒热:阳虚怕冷,阴虚怕热。
阳虚的人怕冷,出凉汗,怕吃生冷,冬天盖厚被子;阴虚的人怕热上火,出热汗,喜食冷饮,冬天盖薄被子。
2、形体:阳虚多胖人,阴虚多瘦子。
阳虚的人,阴气就多,阴代表有形,人有型的东西就多出来,变得肥胖。
阴虚的人,阳气就多,有形的物质都变成能量、力量、精神这些看不见的,有形的就少,所以人就瘦。
人体讲究的是阴阳平衡。
3、舌象:阳虚舌胖苔厚,阴虚舌瘦苔少。
阳虚舌质淡,舌胖,齿痕、水滑、苔白,苔厚;阴虚舌质红,舌瘦,舌红、舌干、苔少,苔薄。
4、神情:阳主动,阴主静。
阳虚能量不足,懒言少语,精神不振,气短、忧郁;阴虚能量透支,燥热不安,睡眠差,亢奋多动。
阳是能量,是动能,是功能。
阳虚代表动能不足,精力不够,阳虚就是一片功能低下的表现。
《内经》中营气、卫气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内经》中营气、卫气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内经》是一部研究和介绍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思想和方法的重要著作,至今仍被认为是中医学术的根本性参考书籍。
这本著作提出了营气、卫气这两个重要理论概念,它们分别表示着“营养”和“保护”两个功能,因此被称为“营气卫气学”。
关于营气、卫气的概念,《内经》明确指出:“气者,一脉也;营者,一脉之主也;卫者,一脉之营也。
”因此,营气指的是有能力滋养和维持人体健康的气体,而卫气指的是能够保护人体免受外界攻击者损害的气体。
营气、卫气是中国传统医学中至关重要的理论,关于它们仍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首先,营气、卫气的本质是什么?《内经》指出,营气、卫气本质上属于“气”,但它们又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
其次,营气、卫气的给予和维持的方式是什么?《内经》认为,营气、卫气的维护需要“调养”,但是调养的方式又有哪些?最后,营气、卫气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多大?营气、卫气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是怎样的?营气、卫气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关于它们有很多仍未解决的问题。
从临床研究的角度出发,这些问题都需要被深入探讨,并得到具体的解答,以帮助中医学从学术上更好地理解营气、卫气的理论意义及其在中医实践中的具体作用。
在广义上讲,营气和卫气具有相似的特点,但也有其不同之处。
首先,营气的作用是滋养和维持生命,而卫气的作用则是防护和保护,它可以帮助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其次,营气主要来自于饮食中的营养物质,而卫气则多来自于外界环境因素,如气候、地理环境等。
最后,营气、卫气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可以相互补充,维持人体健康状态。
因此,营气、卫气有助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保持健康,同时也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营气、卫气的平衡也是身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们不仅是维持生命和保护身体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准则。
综上所述,《内经》中营气、卫气概念对于中医学理论以及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营气、卫气的本质、维持方式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提出更多实践性的结论,以更好地帮助中医学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内经》阴气与经气、脏气概念辨析
《内经》阴气与经气、脏气概念辨析作者:李中正, LI Zhong-zheng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刊名:上海中医药杂志英文刊名:SHANGHA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年,卷(期):2008,42(7)引用次数:0次1.李中正《内经》气虚及其相关概念辨析[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4(11)1.学位论文李中正《内经》阴气与阴阳交感理论的系统整理2006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阴虚”是有争议的,导师在多年研究《内经》基础上,提出阴气,阳气同属气的范畴,二者共同奉养人体。
本课题以《内经》为正朔,梳理“阴气”这一基本概念,以期完善中医生理学相关内容。
课题正文部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是梳理《内经》中的“阴气”概念,五篇论文组成,主要是《内经》中有关“阴气”的概念、运动、生成、生理特性等方面的梳理工作,提出阴气的产生有三要素:以精为本,真气(先天之气)激发为要,以阴阳调和平秘为条件。
另外,论文中指出,“气分阴阳”以往只停留在理论表层,尚未与经气流注联系在一起。
中医学的“精气分阴阳”理论应为“先天之气分阴阳”。
阴阳二气通过经络贯输到五脏中构建五脏气。
第二部分有关阴气概念的运用,四篇论文组成,文章通过载有经方的相关文献,从经方组方中找到“阴气”概念的实际应用。
而且论证了先天精气存在的时限性,先天精气与后天精气的构成比问题。
第三部分整理了阴阳交感理论,阐发了阴阳交感的生理学意义,三篇论文组成,指出阴阳概念是古医者引入中医学中构成自身独有的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要素。
人体阴阳交感运动与经络生理病理学表现有相关性。
阴阳交感的运动状态,不是静止的稳态,呈现虚实态。
本论文通过梳理《内经》“阴气”概念,旨在构建中医学理论“真气—阴阳气—阴气、阳气、中气—营卫气血(脏腑气血)”新的理论架构;旨在完善中医生理学体系;旨在强调逻辑推理在中医基础理论发展中的应有地位。
《内经》的阴虚气虚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探析(1)
《内经》的阴虚气虚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探析(1)第23卷第2期2005年2月中CHINESEARCHIVES医药学OFTRADITIONAL刊CHINE9EMEDIClNEV01.23NO.2Feb.,2005文章编号:1009—5276{2005102—0215~02《内经》的阴虚气虚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探析利、广仁(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山东济南250014)摘要:主要讨论了<内经>中的阴虚、气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指出(内经>中阴虚的涵义有三:一是与阳气虚相对。
是指阴气虚亏及其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二是与在外或在上之气的不足相对,是指在内或在下之气的不足;三是与气属阳相对而指精虚。
(内经>中的气虚概念,主要有二:一是指人体之气虚亏及其各种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二是指以针刺泻法使气得散的一种状态。
目前临床应用的阴虚概念,是指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
阴虚与阳虚都是人体之气某一部分的虚亏。
阴阳两虚是阴气与阳气不对等的皆虚。
它们都属于气虚的范畴。
气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虚包括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狭义的气虚是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
气阴两虚与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再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关键词:阴虚;阳虚;气虚;精虚;血虚;津液亏虚;阴阳两虚:气阴两虚;气阳两虚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识码:A何谓阴虚?何谓气虚?阴虚与气虚之间是何种关系?新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对“阴虚”给出了如下概念:“阴偏衰,即是阴虚,是指机体阴气不足,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
”【1】明确指出阴虚是机体的“阴气不足”。
但在以往的教科书和其他中医著作中,常把阴虚当作“阴液不足”或精、血、津液的不足[2】。
确定气虚的概念,弄清气与阴气、阳气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论证阴虚指阴气不足,并弄清气虚与阴虚、阳虚的关系,特对(内经>中有关阴虚和气虚的论述作了检索和分析,并对阴虚、阳虚与气虚之间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中医气虚血虚阴虚等证型有何特点
中医气虚血虚阴虚等证型有何特点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气虚、血虚、阴虚等证型是常见的病理状态,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表现。
了解这些证型的特点,对于我们认识自身的健康状况以及进行有效的调理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先来说说气虚。
气虚就好像是身体里的“气”不足了,气是推动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当出现气虚时,人会感到特别容易疲倦,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四肢无力。
平日里总觉得没精神,不爱说话,说话声音也比较低弱。
从面色上看,往往面色苍白或者萎黄。
另外,还容易出汗,哪怕没怎么活动,也可能自汗不止。
食欲也不太好,吃东西没什么胃口,消化能力也较弱,容易出现腹胀等问题。
比如有些人工作压力大,长期劳累,又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养,就可能出现气虚的情况。
血虚呢,则是体内的血液不足了。
血虚的人面色和嘴唇、指甲的颜色都比较淡白,没有血色。
常常会感到头晕眼花,尤其是蹲下后突然站起来时,眼前会发黑。
女性如果血虚,月经的量通常会比较少,颜色也比较淡,还可能出现月经推迟甚至闭经的情况。
睡眠也不好,容易失眠多梦。
记忆力也会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
比如说产后的女性,如果没有调养好,失血过多,就容易出现血虚的症状。
再讲讲阴虚。
阴虚可以理解为体内的“阴液”亏损了。
阴液不足,身体就容易出现虚热的表现。
这类人往往手脚心发热,心里也觉得烦热,晚上睡觉时还可能会盗汗。
皮肤比较干燥,口干咽燥,总想喝水。
舌头比较红,舌苔少或者没有舌苔。
眼睛也会觉得干涩。
情绪上容易烦躁,性子比较急。
比如长期熬夜、爱吃辛辣食物的人,就容易损伤阴液,导致阴虚。
气虚、血虚、阴虚这几种证型,有时可能单独出现,有时也会相互影响、相互夹杂。
比如,气能生血,如果长期气虚,推动血液生成的动力不足,就可能会导致血虚,这就是所谓的“气不生血”。
而血虚时间长了,气无所依,也会导致气虚,这叫“血不载气”。
阴虚和血虚也常常同时存在,因为阴液是化生血液的重要物质基础。
在诊断和调理这些证型时,中医会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来综合判断。
阴虚和气虚的区别,可从表现上简单辨别
阴虚和气虚的区别,可从表现上简单
辨别
关于《阴虚和气虚的区别,可从表现上简单辨别》,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肾阴虚和气虚全是在大家的身上普遍的情况,一般而言,肾阴虚和气虚实际上是存有差别性的,那麼,肾阴虚和气虚的差别有什么呢?
1、阴虚体质的人经常出现虚热
别称阴虚火旺,别名虚热,肾阴虚之体的具体表现为怕冷,爱生气,脸颊生火,口干舌燥咽喉痛,便秘,小便赤黄或黄,舌少体液,五心(头上心、二只手掌心、二只脚底)躁热,盗汗,腰酸背疼,梦遗滑精,舌色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2、阳虚者的人火力点不够
说白了阳虚,就是指机体阳气虚,即别名“火力点不够”,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趋势,机能减退或衰落,反应能力不高,新陈代谢发热量不够的一种身体素质情况。
阳气虚,一般以脾肾阳气虚主导,临床症状为平常怕寒喜暖,手脚不温,口淡口不干,喜热饮食搭配,饮食搭配生冷食物则易腹痛腹泻,或胃腕冷痛,腰膝冷
痛,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体胖嫩,舌苔白滑,脉诊沉迷于等。
3、气虚体质主要表现为疲劳乏力
气虚体质就是指力气不够,精力和活力都觉得欠缺,略微辛勤劳动便有疲惫之感。
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性工作能力不高。
常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语声低下,疲惫困乏,常盗汗出,动不动更为常见,舌淡苔白,脉孱弱等。
《内经》阴气、阴虚与六虚的关系共69页文档共71页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中医气虚和阴虚有哪些不同象数配方支持
中医气虚和阴虚有哪些不同象数配方支持中医文化博大精深,经历了中华文化千年的积累和祖先们的积累形成的传统医学,它的科学性也在一步步的被现在科学医学所证明,中医讲究辨证论治。
不是一个方子就能针对所有人,也不是一个疾病治疗方法相同,要结合个人的特点,根据人的体质的情况进行治疗。
对于中医健康,大众也应该清楚:保持阴阳平衡,正确看待生命,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
生活中有很多人信奉中医,运用中医知识养生调理身体,可是又很少人能对中医的知识有足够的了解,比如对于气虚和阴虚就有很多人分不清,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它们各自的特征,一起来看看吧!气虚气虚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从病发原因、症状和脉象来对照现代医学,气虚同现代医学概念“亚健康”极为相似。
亚健康的根本原因是阴阳气血不足,五脏功能低下,也与元气不足、气虚相符。
气虚病涉五脏。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属于人体精气的范畴。
人体精气分别藏于五脏,故《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因而,从气的来源看,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主要有先天之精气与后天之精气两方面。
而从气的生成与脏腑之关系来看,则五脏皆藏精气,尤以肺脾肾为重要。
气虚与五脏气虚。
气虚是指脏腑机能衰退,抗病能力低下的病理状态,由此会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但由于气藏于五脏,通常情况下,气虚必然与该脏的功能相互联系,《素问·方盛衰论》描述了肺气虚、肾气虚、脾气虚、心气虚、肝气虚所致梦境不同的情形。
因此,气虚这一病理学概念应当包括五脏气虚。
气虚是由身体元气不足造成的病变,气在中医看来,是构成人体的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它由于肾脏中的精气、脾胃吸收的水谷之气、肺吸入的清气共同构成,因此气虚也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和症状表现。
肾气虚:当肾脏精气亏空时,人会出现精神疲惫、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苔淡白、小便增多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问·刺志论>:“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 者热也,气虚者寒也。”(素问·针解>说:“刺虚则实之者, 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 也。”<灵枢·小针解):“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 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此3段,皆言针刺手法及 针下感觉。气实是以补法使气得聚,气虚是以泻法使气 得散。但已气盛者不可再补,已气虚者不可再泻。因而 此气虚与“一身之气不足及其功能减退”概念大有不同。) 3与阴虚、气虚相关的几个问题 3.1 阴虚是指阴气虚,非指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 阴 阳是相对待的一对事物以及一事物内部相对峙的两个方 面的属性概括,“所指无定在”,因此有人会问“阴虚”之 “阴”,是谁的属性?是精的,津液的,血的,还是气的?若 是指精、血、津液。自然与精虚、血虚、津液亏虚的概念相 重复,因而失去了作为独立概念而存在的意义。实际在 l|缶床上,阴虚与阳虚都是有独立内涵的病机和证候,不可 以精虚、血虚、津液亏虚或气虚来替代。因此,阴虚不可 能是指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那么“阴虚”到底是什么 不足?从临床上看,阴虚有虚热性症状,阳虚有虚寒性症 状,只可以<内经>中的阴气与阳气的对立制约来阐释:阴 气虚则不能制约阳气而阳气相对亢盛,故见虚热性症状: 阳气虚不能制约阴气而阴气相对亢盛,故见虚寒性症状。
因此,阴虚是指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阳虚
是指阳气虚,而非气虚。阴虚与阳虚都是人体之气的某
一部分的亏虚,都属气虚的范畴。
3.2 阴阳两虚是指阴气与阳气的两虚 由于阴虚是指
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亏,阳虚是指阳气虚而非气
虚,故阴阳两虚是指人体阴气与阳气的两虚,不应再指代
精气两虚、气血两虚或气津两亏。再说,精气两虚、气血
万方数据
《内经》的阴虚气虚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探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孙广仁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山东,济南,250014
中医药学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5,23(2) 5次
散是治疗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或阴气欲脱的有效方
子,而参附汤是治疗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或阳气将脱
的常用方剂。
对于阴阳二气对等不足的气虚,既可阴阳双补,如肾
气丸等,又可直用补气方药,如人参、黄芪等。
3.3气虚有广义、狭义之分 如上所述,气虚的概念范
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虚,包括阴虚、阳虚、阴
阳两虚以及阴阳二气对等的皆虚在内,归属于阴阳失调
=
药
了,,E i
万方数据
中 医 药 学.刊
2005年第23卷
<素问·刺志论):“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署邪伤人, 高热汗多,气随汗泄,故气虚。)
<素问·调经论):“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 虚。”(此言气血失调的病机。该篇下言:“气并则无血,血 并则无气”,说明气并于血则血虚,血并于气则气虚。此 气虚是“气少”之义。)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主要讨论了<内经>中的阴虚、气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指出(内经>中阴虚的涵义有三: 一是与阳气虚相对。是指阴气虚亏及其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二是与在外或在上之气的不足相 对,是指在内或在下之气的不足;三是与气属阳相对而指精虚。(内经>中的气虚概念,主要有二:一是指人体 之气虚亏及其各种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二是指以针刺泻法使气得散的一种状 态。目前临床应用的阴虚概念,是指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阴虚与阳虚都是人体之气某一部分 的虚亏。阴阳两虚是阴气与阳气不对等的皆虚。它们都属于气虚的范畴。气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 虚包括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狭义的气虚是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气阴两虚与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 论,不可再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
[2]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109
[3]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23
矗
药
21R
—=一 葙
(上接第198页)成(医门法律)。论证论方,悉本<金匮) 而有所阐发,是一部不名<金匮>的“金匮衍义”。次为徐 大椿<兰台轨范>,其书对<金匮>方的串解和临床运用,各 有要言不烦的指出,着墨不多,但都是传神之笔,其金针 度人之处,不能以其廖廖数语而忽视它。与此同调,王晋 三的<古方选注),对<伤寒)、<金匮)方的注释,都能阐幽 发微,不释则已,释则洞中窥见,既释方,又释证、释药,一 释而“三关”俱通,各家之注,自是不凡。再次为邹润庵的
综上所述,<内经)中阴虚的涵义有三:一是与阳气虚 相对,是指阴气虚亏及其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而见虚热 内生的病理状态,与阳虚都属气虚范畴;二是与在外或在 上的气的不足相对,是指在内的气或在下的气的不足;三 是与气属阳相对而指精虚。
阴气与阳气主要表现为对立制约的关系,阴虚则阳 气相对亢盛而见虚热性病证;精与气之间主要表现为互 用互化的关系,精虚则致气虚,但见少气乏力,而无虚热 之象。
目前临床上所用的“阴虚”,是指“阴气虚”。 2<内经>中的气虚
<内经)中对“气虚”论述主要有:<素问·通评虚实 论>:“气虚者,肺虚也。”(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故 言。’
<素问·刺志论):“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 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气 虚则形体赢弱,因子饮食营养不足,故言。与上段合看。 则指出气虚的生成,一在肺的呼吸,二在饮食营养不足。)
的虚性病机,除阴阳对等的皆虚外,一般表现为虚热或虚
寒性病变;狭义的气虚,是指阴阳二气对等的皆虚。既无
热象,也无寒象,但有少气乏力等表现。目前常用的气虚
概念,是指狭义的气虚。
3.4 气阴两虚与气阳两虚都是悖论 既然阴虚、阳虚、
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那么“气阴两虚”与“阳气两
虚”【3】都是悖论。道理很简单。人体之气不可能与它的一
参考文献(3条) 1.孙广仁 中医基础理论 2002 2.印会河 中医基础理论 1984 3.朱文锋 中医诊断学 199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孙广仁 "六虚"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考辨[期刊论文]-中医药学刊2004,22(10) 2. 孙广仁 《内经》中阳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4) 3. 颜德馨.YAN De-xin 从"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论治心脑病(二)[期刊论文]-天津中医药2009,26(6) 4. 孙广仁.SUN Guang-ren 《内经》中有关精气理论的几个核心概念的辨析[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30(4) 5. 孙广仁 试论"六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学报2004,19(8) 6. 陈钢.李平 IgA肾病的 浅论阴火[期刊论文]-江苏中医2001,22(7) 8. 周盛林 浅析阳虚盗汗[期刊论文]-江西中医药2002,33(3) 9. 严惠芳.张卫娜.马居里.马永强.Yan Huifang.Zhang Weina.Ma Juli.Ma Yongqiang 胃气解析[期刊论文]-陕西 中医学院学报2006,29(1) 10. 马建伟.刘占民.陈宝.孙晓丽.魏汉林.侯杰.董静 慢性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 的关系[期刊论文]-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4)
两虚、气津两亏,都是具有独立内涵的病机和证候,没有
必要再用阴阳两虚来阐释。
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的不同,表现为以
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或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若阴阳
二气出现对等的皆不足,则是“气虚”,临床表现既无寒
象,也无热象,只有少气乏力等症状。因此,阴阳两虚也
属于气虚的范畴,临床上一般都兼有气虚的表现。生脉
<本经疏证),其书原以释药为主,参证<伤寒>、<金匮>、 <千金>、<外台>等方,说理精当,疏解详备,以药证方据证 论药;方与药相互印证,而经义愈明,颇可作为<金匮)方 注读。
笔者认为徐、沈、尤、魏四家之书,无妨看作清代注 <金匮>最佳之本,并以喻、徐、王、邹书中解释<金匮)方证 及方药部分,作为专注以外的散注,朝夕观摩,对读者的 深造有得,一定是有所帮助的。
第23卷第2期 2 0 0 5年2月
中 医药 学 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9E MEDIClNE
文章编号:1009—5276{2005102—0215~02
V01.23 NO.2 Feb.,2005
《内经》的阴虚气虚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探析
利、广仁
部分构成“两虚”或“同病”,这违背一般的逻辑原则。即
便此“气虚”是指阴阳二气的对等皆虚。也不能再与阴气
虚或阳气虚并称,因这同样违背一般的逻辑原则。因此,
临床上不可再用“气阴两虚”或“阳气两虚”来阐释生脉
散、参附汤等方的适用证候。
参考文献:
[1]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261
(灵枢·本神):“是故五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 则失守面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此处阴虚与 气虚相对,是指精虚。因五脏藏精,精能化气,故脏伤则 精虚,精虚则无气以生,无气则死。以“精气分阴阳,则阴 阳不可离”,两者之间表现为互生互化的关系。)
<灵枢·终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 和之。”(此言阴虚当先补其阴气。)
收稿日期:2004—08—28 作者简介:孙广仁(1949一),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则宁静、抑制等作用减退,故目不瞑。) <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此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