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的阴虚气虚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探析 (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阴虚;阳虚;气虚;精虚;血虚;津液亏虚;阴阳两虚:气阴两虚;气阳两虚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识码:A
何谓阴虚?何谓气虚?阴虚与 气虚之间是何种关系?新版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对“阴虚”给出了如 下概念:“阴偏衰,即是阴虚,是指机 体阴气不足,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 对偏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 态。”【1】明确指出阴虚是机体的“阴 气不足”。但在以往的教科书和其 他中医著作中,常把阴虚当作“阴液不足”或精、血、津液 的不足[2】。确定气虚的概念,弄清气与阴气、阳气的关系 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论证阴虚指阴气不足,并弄清气虚 与阴虚、阳虚的关系,特对(内经>中有关阴虚和气虚的论 述作了检索和分析,并对阴虚、阳虚与气虚之间的关系提 出自己的看法。 1<内经)中的阴虚 对于阴虚,<内经>中主要有以下论述:<素问·评热病 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 热而汗出也。”(此气为正气,阴虚为正气中的阴气虚。阴 气是人体之气中的具有凉润等作用以抵御阳热邪气的部 分。阴气虚则阳热邪气乘虚侵入人体而发为热性病证。) <素问·疟论>:“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 (此处的阴虚指阴气不足。该篇以阴阳二气的对立制约 阐释疟疾的寒热病机,阴气虚而阳气盛故发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虚阳搏,谓之崩。”(此言 血崩的脉象是阴脉虚弱而阳脉搏急。) <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 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 目不瞑矣。”(此处的阴气虚,是指人体之气中具有凉润、 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的衰少及其功能减退。阴气虚
万方数据
《内经》的阴虚气虚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探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孙广仁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山东,济南,250014
中医药学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5,23(2) 5次
的虚性病机,除阴阳对等的皆虚外,一般表现为虚热或虚
寒性病变;狭义的气虚,是指阴阳二气对等的皆虚。既无
热象,也无寒象,但有少气乏力等表现。目前常用的气虚
概念,是指狭义的气虚。
3.4 气阴两虚与气阳两虚都是悖论 既然阴虚、阳虚、
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那么“气阴两虚”与“阳气两
虚”【3】都是悖论。道理很简单。人体之气不可能与它的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虚宜掣引之。”(气虚,是 人体之气的不足,宜用导引等法补之。)
<素问·刺志论>:“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 者热也,气虚者寒也。”(素问·针解>说:“刺虚则实之者, 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 也。”<灵枢·小针解):“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 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此3段,皆言针刺手法及 针下感觉。气实是以补法使气得聚,气虚是以泻法使气 得散。但已气盛者不可再补,已气虚者不可再泻。因而 此气虚与“一身之气不足及其功能减退”概念大有不同。) 3与阴虚、气虚相关的几个问题 3.1 阴虚是指阴气虚,非指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 阴 阳是相对待的一对事物以及一事物内部相对峙的两个方 面的属性概括,“所指无定在”,因此有人会问“阴虚”之 “阴”,是谁的属性?是精的,津液的,血的,还是气的?若 是指精、血、津液。自然与精虚、血虚、津液亏虚的概念相 重复,因而失去了作为独立概念而存在的意义。实际在 l|缶床上,阴虚与阳虚都是有独立内涵的病机和证候,不可 以精虚、血虚、津液亏虚或气虚来替代。因此,阴虚不可 能是指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那么“阴虚”到底是什么 不足?从临床上看,阴虚有虚热性症状,阳虚有虚寒性症 状,只可以<内经>中的阴气与阳气的对立制约来阐释:阴 气虚则不能制约阳气而阳气相对亢盛,故见虚热性症状: 阳气虚不能制约阴气而阴气相对亢盛,故见虚寒性症状。
参考文献(3条) 1.孙广仁 中医基础理论 2002 2.印会河 中医基础理论 1984 3.朱文锋 中医诊断学 199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孙广仁 "六虚"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考辨[期刊论文]-中医药学刊2004,22(10) 2. 孙广仁 《内经》中阳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4) 3. 颜德馨.YAN De-xin 从"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论治心脑病(二)[期刊论文]-天津中医药2009,26(6) 4. 孙广仁.SUN Guang-ren 《内经》中有关精气理论的几个核心概念的辨析[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30(4) 5. 孙广仁 试论"六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学报2004,19(8) 6. 陈钢.李平 IgA肾病的阴虚证和阳虚证的特点[会议论文]-2006 7. 王兴柱 浅论阴火[期刊论文]-江苏中医2001,22(7) 8. 周盛林 浅析阳虚盗汗[期刊论文]-江西中医药2002,33(3) 9. 严惠芳.张卫娜.马居里.马永强.Yan Huifang.Zhang Weina.Ma Juli.Ma Yongqiang 胃气解析[期刊论文]-陕西 中医学院学报2006,29(1) 10. 马建伟.刘占民.陈宝.孙晓丽.魏汉林.侯杰.董静 慢性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 的关系[期刊论文]-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4)
散是治疗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或阴气欲脱的有效方
子,而参附汤是治疗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或阳气将脱
的常用方剂。
对于阴阳二气对等不足的气虚,既可阴阳双补,如肾
气丸等,又可直用补气方药,如人参、黄芪等。
3.3气虚有广义、狭义之分 如上所述,气虚的概念范
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虚,包括阴虚、阳虚、阴
阳两虚以及阴阳二气对等的皆虚在内,归属于阴阳失调
<素问·疏五过论>:“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素问·方 盛衰论):“是以形弱气虚,死。”<灵枢·经脉>:“气虚则肩 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此3段言气虚的主要表现是: 形体赢弱,少气不足以息。)
(灵枢·终始>:“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 也。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 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此处的“少气”即 是气虚。气虚是指阴阳二气对等的皆虚,既无寒象,也无 热象。故既不可单独补阳,也不可单独泻阴,可甘药补 气。)
两虚、气津两亏,都是具有独立内涵的病机和证候,没有
必要再用阴阳两虚来阐释。
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的不同,表现为以
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或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若阴阳
二气出现对等的皆不足,则是“气虚”,临床表现既无寒
象,也无热象,只有少气乏力等症状。因此,阴阳两虚也
属于气虚的范畴,临床上一般都兼有气虚的表现。生脉
·
[2]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109
[3]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23
矗
药
21R
—=一 葙
(上接第198页)成(医门法律)。论证论方,悉本<金匮) 而有所阐发,是一部不名<金匮>的“金匮衍义”。次为徐 大椿<兰台轨范>,其书对<金匮>方的串解和临床运用,各 有要言不烦的指出,着墨不多,但都是传神之笔,其金针 度人之处,不能以其廖廖数语而忽视它。与此同调,王晋 三的<古方选注),对<伤寒)、<金匮)方的注释,都能阐幽 发微,不释则已,释则洞中窥见,既释方,又释证、释药,一 释而“三关”俱通,各家之注,自是不凡。再次为邹润庵的
目前临床上所用的“阴虚”,是指“阴气虚”。 2<内经>中的气虚
<内经)中对“气虚”论述主要有:<素问·通评虚实 论>:“气虚者,肺虚也。”(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故 言。’
<素问·刺志论):“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 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气 虚则形体赢弱,因子饮食营养不足,故言。与上段合看。 则指出气虚的生成,一在肺的呼吸,二在饮食营养不足。)
=
药
了,,E i
万方数据
中 医 药 学.刊
2005年第23卷
<素问·刺志论):“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署邪伤人, 高热汗多,气随汗泄,故气虚。)
<素问·调经论):“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 虚。”(此言气血失调的病机。该篇下言:“气并则无血,血 并则无气”,说明气并于血则血虚,血并于气则气虚。此 气虚是“气少”之义。)
收稿日期:2004—08—28 作者简介:孙广仁(1949一),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则宁静、抑制等作用减退,故目不瞑。) <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此阴
虚是指在内之气不足,即阴气不足。在内之气不足,不能 向四周布散精微,郁滞不通而发热。阳虚是在外之气不 足,即阳气不足。在外之气不足,易被寒邪所侵而见寒 栗。)
第23卷第2期 2 0 0 5年2月
中 医药 学 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9E MEDIClNE
文章编号:1009—5276{2005102—0215~02
V01.23 NO.2 Feb.,2005
《内经》的阴虚气虚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探析
利、广仁
部分构成“两虚”或“同病”,这违背一般的逻辑原则。即
便此“气虚”是指阴阳二气的对等皆虚。也不能再与阴气
虚或阳气虚并称,因这同样违背一般的逻辑原则。因此,
临床上不可再用“气阴两虚”或“阳气两虚”来阐释生脉
散、参附汤等方的适用证候。
参考文献:
[1]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261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主要讨论了<内经>中的阴虚、气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指出(内经>中阴虚的涵义有三: 一是与阳气虚相对。是指阴气虚亏及其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二是与在外或在上之气的不足相 对,是指在内或在下之气的不足;三是与气属阳相对而指精虚。(内经>中的气虚概念,主要有二:一是指人体 之气虚亏及其各种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二是指以针刺泻法使气得散的一种状 态。目前临床应用的阴虚概念,是指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阴虚与阳虚都是人体之气某一部分 的虚亏。阴阳两虚是阴气与阳气不对等的皆虚。它们都属于气虚的范畴。气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 虚包括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狭义的气虚是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气阴两虚与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 论,不可再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综上所述,<内经)中阴虚的涵义有三:一是与阳气虚 相对,是指阴气虚亏及其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而见虚热 内生的病理状态,与阳虚都属气虚范畴;二是与在外或在 上的气的不足相对,是指在内的气或在下的气的不足;三 是与气属阳相对而指精虚。
阴气与阳气主要表现为对立制约的关系,阴虚则阳 气相对亢盛而见虚热性病证;精与气之间主要表现为互 用互化的关系,精虚则致气虚,但见少气乏力,而无虚热 之象。
因此,阴虚是指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阳虚
是指阳气虚,而非气虚。阴虚与阳虚都是人体之气的某
一部分的亏虚,都属气虚的范畴。
3.2 阴阳两虚是指阴气与阳气的两虚 由于阴虚是指
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亏,阳虚是指阳气虚而非气
虚,故阴阳两虚是指人体阴气与阳气的两虚,不应再指代
精气两虚、气血两虚或气津两亏。再说,精气两虚、气血
<本经疏证),其书原以释药为主,参证<伤寒>、<金匮>、 <千金>、<外台>等方,说理精当,疏解详备,以药证方据证 论药;方与药相互印证,而经义愈明,颇可作为<金匮)方 注读。
笔者认为徐、沈、尤、魏四家之书,无妨看作清代注 <金匮>最佳之本,并以喻、徐、王、邹书中解释<金匮)方证 及方药部分,作为专注以外的散注,朝夕观摩,对读者的 深造有得,一定是有所帮助的。
(灵枢·本神):“是故五藏Fra Baidu bibliotek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 则失守面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此处阴虚与 气虚相对,是指精虚。因五脏藏精,精能化气,故脏伤则 精虚,精虚则无气以生,无气则死。以“精气分阴阳,则阴 阳不可离”,两者之间表现为互生互化的关系。)
<灵枢·终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 和之。”(此言阴虚当先补其阴气。)
何谓阴虚?何谓气虚?阴虚与 气虚之间是何种关系?新版教材 <中医基础理论>对“阴虚”给出了如 下概念:“阴偏衰,即是阴虚,是指机 体阴气不足,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 对偏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 态。”【1】明确指出阴虚是机体的“阴 气不足”。但在以往的教科书和其 他中医著作中,常把阴虚当作“阴液不足”或精、血、津液 的不足[2】。确定气虚的概念,弄清气与阴气、阳气的关系 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论证阴虚指阴气不足,并弄清气虚 与阴虚、阳虚的关系,特对(内经>中有关阴虚和气虚的论 述作了检索和分析,并对阴虚、阳虚与气虚之间的关系提 出自己的看法。 1<内经)中的阴虚 对于阴虚,<内经>中主要有以下论述:<素问·评热病 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 热而汗出也。”(此气为正气,阴虚为正气中的阴气虚。阴 气是人体之气中的具有凉润等作用以抵御阳热邪气的部 分。阴气虚则阳热邪气乘虚侵入人体而发为热性病证。) <素问·疟论>:“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 (此处的阴虚指阴气不足。该篇以阴阳二气的对立制约 阐释疟疾的寒热病机,阴气虚而阳气盛故发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虚阳搏,谓之崩。”(此言 血崩的脉象是阴脉虚弱而阳脉搏急。) <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 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 目不瞑矣。”(此处的阴气虚,是指人体之气中具有凉润、 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的衰少及其功能减退。阴气虚
万方数据
《内经》的阴虚气虚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探析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孙广仁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山东,济南,250014
中医药学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5,23(2) 5次
的虚性病机,除阴阳对等的皆虚外,一般表现为虚热或虚
寒性病变;狭义的气虚,是指阴阳二气对等的皆虚。既无
热象,也无寒象,但有少气乏力等表现。目前常用的气虚
概念,是指狭义的气虚。
3.4 气阴两虚与气阳两虚都是悖论 既然阴虚、阳虚、
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那么“气阴两虚”与“阳气两
虚”【3】都是悖论。道理很简单。人体之气不可能与它的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虚宜掣引之。”(气虚,是 人体之气的不足,宜用导引等法补之。)
<素问·刺志论>:“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 者热也,气虚者寒也。”(素问·针解>说:“刺虚则实之者, 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 也。”<灵枢·小针解):“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 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此3段,皆言针刺手法及 针下感觉。气实是以补法使气得聚,气虚是以泻法使气 得散。但已气盛者不可再补,已气虚者不可再泻。因而 此气虚与“一身之气不足及其功能减退”概念大有不同。) 3与阴虚、气虚相关的几个问题 3.1 阴虚是指阴气虚,非指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 阴 阳是相对待的一对事物以及一事物内部相对峙的两个方 面的属性概括,“所指无定在”,因此有人会问“阴虚”之 “阴”,是谁的属性?是精的,津液的,血的,还是气的?若 是指精、血、津液。自然与精虚、血虚、津液亏虚的概念相 重复,因而失去了作为独立概念而存在的意义。实际在 l|缶床上,阴虚与阳虚都是有独立内涵的病机和证候,不可 以精虚、血虚、津液亏虚或气虚来替代。因此,阴虚不可 能是指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那么“阴虚”到底是什么 不足?从临床上看,阴虚有虚热性症状,阳虚有虚寒性症 状,只可以<内经>中的阴气与阳气的对立制约来阐释:阴 气虚则不能制约阳气而阳气相对亢盛,故见虚热性症状: 阳气虚不能制约阴气而阴气相对亢盛,故见虚寒性症状。
参考文献(3条) 1.孙广仁 中医基础理论 2002 2.印会河 中医基础理论 1984 3.朱文锋 中医诊断学 199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孙广仁 "六虚"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考辨[期刊论文]-中医药学刊2004,22(10) 2. 孙广仁 《内经》中阳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4) 3. 颜德馨.YAN De-xin 从"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论治心脑病(二)[期刊论文]-天津中医药2009,26(6) 4. 孙广仁.SUN Guang-ren 《内经》中有关精气理论的几个核心概念的辨析[期刊论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30(4) 5. 孙广仁 试论"六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学报2004,19(8) 6. 陈钢.李平 IgA肾病的阴虚证和阳虚证的特点[会议论文]-2006 7. 王兴柱 浅论阴火[期刊论文]-江苏中医2001,22(7) 8. 周盛林 浅析阳虚盗汗[期刊论文]-江西中医药2002,33(3) 9. 严惠芳.张卫娜.马居里.马永强.Yan Huifang.Zhang Weina.Ma Juli.Ma Yongqiang 胃气解析[期刊论文]-陕西 中医学院学报2006,29(1) 10. 马建伟.刘占民.陈宝.孙晓丽.魏汉林.侯杰.董静 慢性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 的关系[期刊论文]-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4)
散是治疗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或阴气欲脱的有效方
子,而参附汤是治疗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或阳气将脱
的常用方剂。
对于阴阳二气对等不足的气虚,既可阴阳双补,如肾
气丸等,又可直用补气方药,如人参、黄芪等。
3.3气虚有广义、狭义之分 如上所述,气虚的概念范
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虚,包括阴虚、阳虚、阴
阳两虚以及阴阳二气对等的皆虚在内,归属于阴阳失调
<素问·疏五过论>:“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素问·方 盛衰论):“是以形弱气虚,死。”<灵枢·经脉>:“气虚则肩 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此3段言气虚的主要表现是: 形体赢弱,少气不足以息。)
(灵枢·终始>:“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 也。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 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此处的“少气”即 是气虚。气虚是指阴阳二气对等的皆虚,既无寒象,也无 热象。故既不可单独补阳,也不可单独泻阴,可甘药补 气。)
两虚、气津两亏,都是具有独立内涵的病机和证候,没有
必要再用阴阳两虚来阐释。
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的不同,表现为以
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或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若阴阳
二气出现对等的皆不足,则是“气虚”,临床表现既无寒
象,也无热象,只有少气乏力等症状。因此,阴阳两虚也
属于气虚的范畴,临床上一般都兼有气虚的表现。生脉
·
[2]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109
[3]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23
矗
药
21R
—=一 葙
(上接第198页)成(医门法律)。论证论方,悉本<金匮) 而有所阐发,是一部不名<金匮>的“金匮衍义”。次为徐 大椿<兰台轨范>,其书对<金匮>方的串解和临床运用,各 有要言不烦的指出,着墨不多,但都是传神之笔,其金针 度人之处,不能以其廖廖数语而忽视它。与此同调,王晋 三的<古方选注),对<伤寒)、<金匮)方的注释,都能阐幽 发微,不释则已,释则洞中窥见,既释方,又释证、释药,一 释而“三关”俱通,各家之注,自是不凡。再次为邹润庵的
目前临床上所用的“阴虚”,是指“阴气虚”。 2<内经>中的气虚
<内经)中对“气虚”论述主要有:<素问·通评虚实 论>:“气虚者,肺虚也。”(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故 言。’
<素问·刺志论):“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 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气 虚则形体赢弱,因子饮食营养不足,故言。与上段合看。 则指出气虚的生成,一在肺的呼吸,二在饮食营养不足。)
=
药
了,,E i
万方数据
中 医 药 学.刊
2005年第23卷
<素问·刺志论):“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署邪伤人, 高热汗多,气随汗泄,故气虚。)
<素问·调经论):“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 虚。”(此言气血失调的病机。该篇下言:“气并则无血,血 并则无气”,说明气并于血则血虚,血并于气则气虚。此 气虚是“气少”之义。)
收稿日期:2004—08—28 作者简介:孙广仁(1949一),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则宁静、抑制等作用减退,故目不瞑。) <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此阴
虚是指在内之气不足,即阴气不足。在内之气不足,不能 向四周布散精微,郁滞不通而发热。阳虚是在外之气不 足,即阳气不足。在外之气不足,易被寒邪所侵而见寒 栗。)
第23卷第2期 2 0 0 5年2月
中 医药 学 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9E MEDIClNE
文章编号:1009—5276{2005102—0215~02
V01.23 NO.2 Feb.,2005
《内经》的阴虚气虚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探析
利、广仁
部分构成“两虚”或“同病”,这违背一般的逻辑原则。即
便此“气虚”是指阴阳二气的对等皆虚。也不能再与阴气
虚或阳气虚并称,因这同样违背一般的逻辑原则。因此,
临床上不可再用“气阴两虚”或“阳气两虚”来阐释生脉
散、参附汤等方的适用证候。
参考文献:
[1]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261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主要讨论了<内经>中的阴虚、气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指出(内经>中阴虚的涵义有三: 一是与阳气虚相对。是指阴气虚亏及其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二是与在外或在上之气的不足相 对,是指在内或在下之气的不足;三是与气属阳相对而指精虚。(内经>中的气虚概念,主要有二:一是指人体 之气虚亏及其各种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二是指以针刺泻法使气得散的一种状 态。目前临床应用的阴虚概念,是指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阴虚与阳虚都是人体之气某一部分 的虚亏。阴阳两虚是阴气与阳气不对等的皆虚。它们都属于气虚的范畴。气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 虚包括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狭义的气虚是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气阴两虚与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 论,不可再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综上所述,<内经)中阴虚的涵义有三:一是与阳气虚 相对,是指阴气虚亏及其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而见虚热 内生的病理状态,与阳虚都属气虚范畴;二是与在外或在 上的气的不足相对,是指在内的气或在下的气的不足;三 是与气属阳相对而指精虚。
阴气与阳气主要表现为对立制约的关系,阴虚则阳 气相对亢盛而见虚热性病证;精与气之间主要表现为互 用互化的关系,精虚则致气虚,但见少气乏力,而无虚热 之象。
因此,阴虚是指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阳虚
是指阳气虚,而非气虚。阴虚与阳虚都是人体之气的某
一部分的亏虚,都属气虚的范畴。
3.2 阴阳两虚是指阴气与阳气的两虚 由于阴虚是指
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亏,阳虚是指阳气虚而非气
虚,故阴阳两虚是指人体阴气与阳气的两虚,不应再指代
精气两虚、气血两虚或气津两亏。再说,精气两虚、气血
<本经疏证),其书原以释药为主,参证<伤寒>、<金匮>、 <千金>、<外台>等方,说理精当,疏解详备,以药证方据证 论药;方与药相互印证,而经义愈明,颇可作为<金匮)方 注读。
笔者认为徐、沈、尤、魏四家之书,无妨看作清代注 <金匮>最佳之本,并以喻、徐、王、邹书中解释<金匮)方证 及方药部分,作为专注以外的散注,朝夕观摩,对读者的 深造有得,一定是有所帮助的。
(灵枢·本神):“是故五藏Fra Baidu bibliotek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 则失守面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此处阴虚与 气虚相对,是指精虚。因五脏藏精,精能化气,故脏伤则 精虚,精虚则无气以生,无气则死。以“精气分阴阳,则阴 阳不可离”,两者之间表现为互生互化的关系。)
<灵枢·终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 和之。”(此言阴虚当先补其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