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 教案

合集下载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学习过程一、复习预习上节课学习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了合力和分力是等效代替的关系.学习了共点力的特性和力的合成法则。

力的分解方法有哪些?合理的范围怎么计算?本节课我们将以上节课所学知识为基础探讨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思考:1.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那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2.当这些力中存在变力时,其他的力怎么改变?3.怎么通过其他的力来确定其中的某个力?我们将带着这几个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二、知识讲解考点1、受力分析1.概念把研究对象(指定物体)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先分析重力,然后按接触面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再分析其他力(电磁力、浮力、已知力等).3.受力分析的步骤①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的集合.②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物体有哪些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③画出受力示意图,标明各力的符号.④检查画出的每一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检查分析结果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的运动状态,防止发生漏力、添力或错力现象.受力分析时的注意事项:(1)养成按“一重力、二弹力、三摩擦、四其他”的顺序分析受力的习惯.(2)明确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点、一个物体或一个系统等).(3)分析弹力、摩擦力这些接触力时,按一定的绕向围绕研究对象一周,对接触面逐一分析,在弹力和摩擦力不确定时,可结合产生条件和受力分析的结果与题中物体状态是否相符来判断.(4)区分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考点2、共点力的平衡共点力: 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力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叫做共点力.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平衡条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即F合=0 或错误!平衡条件的推论(1)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2)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考点3、静态平衡问题的分析根据例题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不计摩擦,则球对挡板的压力是().A.mgcos αB.mgtan αC。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平衡状态是物体的一种运动状态。

(2)知道物体平衡的概念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

(3)应用平衡条件对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二、教学难点重点重点:对共点力平衡概念和条件的正确理解;难点:对平衡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3min)显示有关平衡的图片,提出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将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讨论有关平衡的问题上来。

同时使学生初步理解平衡状态。

设问1: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设问2:物体如何才能保持平衡状态?2.新课教学: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0min)A)共点力概念: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说明:研究物理问题时,对于平动的物体,可以当成一个质点,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都可以被看作是共点力。

(区分平动,转动)B)共点力平衡的理解设问3: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学生讨论物体平衡时体现的运动状态和特征,请学生举例:哪些物体属于在共点力作用下平衡状态,为理解共点力平衡状态的概念做准备。

结论: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对静止的理解:静止与速度v=0不是一回事,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说明v=0,a=0,两者同时成立。

若仅是v=0,a<>0 ,物体并非处于平衡状态。

强调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与物体加速度相关。

反馈练习:下列物体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静止在粗糙斜面上的物体b.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c.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刚开始下落的瞬间d.水平抛出去的小石块e.匀速降落的跳伞运动员f.蹦床运动员上升到最高点时g.宇航员乘坐神六进入轨道做圆周运动时C.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复习牛顿第二定律引导学生思考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与受力状态联系。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力的平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概念;2.理解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3.会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求解简单的共点力平衡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分析过程,感受等效、归纳推理等科学方法;2.能运用数学中建立直角坐标系和三角函数关系等方法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悟共点力平衡的实际应用价值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2、物体平衡状态的判断。

难点:分析和解决共点力平衡的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请同学们分析下列物体的受力情况:1.静止在水平面的物体2.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3.在拉力F作用下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作答!(如下图所示)2.静止在水平面的物体 2.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3.在拉力F作用下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新课的展开通过上面三个列子,回答下面问题。

1.三个物体各受到几个力?它们是共点力吗?2.三个物体各处于什么状态?3.三个物体所受的合力为多少?学生作答:1.分别为2个力、3个力、4个力;是共点力。

2.分别处于静止、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合力都为0。

教师总结:上述三个例子反映了三个问题:(板书)1.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3.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是F合=0.(三)例题讲解1.物体在与水平面成300的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求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利用力的分解)2.教材P91页的例题讲解。

(利用力的合成、力的分解两种方法来讲解)(四)平衡的种类和稳度1.平衡的分类:不稳定平衡:处于平衡状态,但很容易失去平衡状态,且不能自动回复到平衡位置。

稳定平衡:处于平衡状态,失去平衡后能自动回到平衡位置,继续保持平衡状态。

随遇平衡:处于平衡状态,偏离平衡位置后,始终保持平衡状态。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教案【重点知识梳理】一、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方法整体法隔离法假设法概念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相互关联的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的方法将所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的方法选用原则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或系统整体的加速度研究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根据力存在与否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不同来判断力是否存在注意问题受力分析时不考虑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一般情况下隔离受力较少的物体一般在分析弹力或静摩擦力时应用2.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基本步骤具体操作明确研究对象即确定分析受力的物体,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物体有哪些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画受力示意图边分析边将力一一画在受力示意图上,准确标出力的方向,标明各力的符号例1.用一轻绳将小球P系于光滑墙壁上的O点,在墙壁和球P之间夹有一矩形物块Q,如图2-3-1所示。

P、Q均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P物体受4个力B.Q受到3个力C.若绳子变长,绳子的拉力将变小D.若绳子变短,Q受到的静摩擦力将增大二、共点力的平衡1.平衡的两种状态(1)静止状态。

(2)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F合=0;(2)F x=0且F y=0。

3.平衡条件的拓展(1)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这三个力的矢量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3)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在多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几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处理平衡问题常用的方法5.处理动态平衡、临界与极值问题的两种方法及步骤(1)解析法步骤:①列平衡方程求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表达式;②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未知量的变化情况。

高中物理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高中物理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高中物理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共点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 学会应用共点力的平衡理论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
1. 共点力的概念和特点;
2.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 共点力的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
1. 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 学会应用共点力的平衡理论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PPT、实验设备、教学实例;
2. 孱生准备:学习笔记、习题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引入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共点力概念的思考。

二、学习共点力概念和特点:讲解共点力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共点力的性质。

三、探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介绍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平衡力的作用和必要条件。

四、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来展示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来验证理论。

五、练习与巩固: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练习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总结与展示: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梳理共点力的特点和平衡条件,并展示一些实际应用实例。

七、课堂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困难,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通过参与更多实验来加深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2. 学生可通过研究更多应用实例来丰富对共点力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步骤清晰,实验演示充分,练习实例丰富,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共点力的概念和平衡条件。

但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性。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受力分析的概念,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共点力的概念,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 培养学生运用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方法2. 共点力的概念3.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4.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5.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受力分析的方法,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受力分析的准确性,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的原理和应用。

3. 结合实物模型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的概念。

4. 进行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方法2. 第二课时:共点力的概念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3. 第三课时: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4. 第四课时: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课堂导入】(引入受力分析的概念,通过展示实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受力分析的兴趣和思考。

)【新课内容】1. 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方法(1)受力分析的定义(2)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3)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2. 共点力的概念(1)共点力的定义(2)共点力的特点3.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共点力平衡的定义(2)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简单的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受力分析和共点力平衡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练习和思考。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受力分析实例展示:通过展示实例,让学生了解受力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共点力平衡条件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高中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高中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高中共点力的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2.理解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应用;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2.教学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共点力的平衡概念,例如:站在地面上的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块等。

2.基本概念讲解︰讲解共点力的定义、平衡条件及其意义等基本概念。

3.物体受力分析:讲解如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以及各种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的性质和作用。

4.平衡条件的应用: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衡条件的应用。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平衡条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2.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衡条件的应用;3.适时进行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例题讲解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及时掌握和应用平衡条件;2.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步巩固所学知识;3.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PPT:提供清晰简洁的幻灯片,展示关键知识点;2.物理模型:利用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受力情况;3.教学视频:提供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理解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应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将了解和掌握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等。

共点力平衡教案

共点力平衡教案

共点力平衡教案教案名称:共点力平衡教学目标:1. 理解共点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和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共点力的平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 共点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转换和应用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讲述与练习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 引入:请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当三个人同时在拖拉机上用力向后拉时,拖拉机为何仍然不动?(等师生讨论)2. 提出问题:为什么三个人的力合力可以平衡牵引力?二、概念与定义(5分钟)1. 定义:共点力是指作用力的合力作用在同一点上的力。

2. 解释:共点力的平衡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共点力合力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状态。

三、共点力的特点(5分钟)1. 共点力的方向:合力与力的方向相反。

2. 共点力的大小:合力等于共点力的代数和。

3.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共点力的合力为零。

四、计算共点力的平衡(10分钟)1. 分析问题:给定一物体,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共点力及其大小和方向。

2. 计算步骤:a. 将共点力的方向取为正方向。

b. 对每个力进行正负符号的规定,按合适的坐标系解析力。

c. 对每个力的大小进行正数或负数的数值代入。

d. 将各力的合力和合力的方向及性质计算出来,并检查合力是否为零。

3. 解决问题:对给定的实际问题,应用共点力的平衡原理进行计算。

五、探究共点力平衡的条件(15分钟)1. 设计实验:请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2. 实施实验: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提供实验器材和安全指导,并进行实验操作。

3.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由学生归纳出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4. 总结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六、应用共点力平衡原理解决问题(15分钟)1. 练习题:提供具体问题,要求学生应用共点力平衡原理进行解答。

2. 分析解答思路: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专题复习教案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专题复习教案

专题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重点难点1.动态平衡:若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状态缓慢变化,其过程可近似认为是平衡过程,其中每一个状态均为平衡状态,这时都可用平衡来处理.2.弹力和摩擦力: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曲面的切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绳中弹力处处相等(轻绳);杆中产生的弹力不一定沿杆方向,因为杆不仅可以产生沿杆方向的拉、压形变,也可以产生微小的弯曲形变.分析摩擦力时,先应根据物体的状态分清其性质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它们的方向都是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由F f = μF N公式计算,F N为物体间相互挤压的弹力;静摩擦力等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外力,由平衡方程或动力学方程进行计算.3.图解法:图解法可以定性地分析物体受力的变化,适用于三力作用时物体的平衡.此时有一个力(如重力)大小和方向都恒定,另一个力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和方向都改变,用图解法即可判断两力大小变化的情况.4.分析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①合成法或分解法:当物体只受三力作用处于平衡时,此三力必共面共点,将其中的任意两个力合成,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或将其中某一个力(一般为已知力)沿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进行分解,两分力的大小与另两个力大小相等.②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三个或多个力作用平衡时,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进行计算.规律方法【例1】如图所示,轻绳的两端分别系在圆环A和小球B上,圆环A套在粗糙的水平直杆MN上现用水平力F拉着绳子上的一点O,使小球B从图示实线位置缓慢上升到虚线位置,但圆环A始终保持在原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 f和环对杆的压力F N的变化情况(B)A.F f不变,F N不变B.F f增大,F N不变C.F f增大,F N减小D.F f不变,F N减小训练题如图所示,轻杆BC一端用铰链固定于墙上,另一端有一小滑轮C,重物系一绳经C固定在墙上的A点,滑轮与绳的质量及摩擦均不计若将绳一端从A点沿墙稍向上移,系统再次平衡后,则(C)A .轻杆与竖直墙壁的夹角减小B .绳的拉力增大,轻杆受到的压力减小C .绳的拉力不变,轻杆受的压力减小D .绳的拉力不变,轻杆受的压力不变【例2】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 、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C 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 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 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 刚要离开C 时物块A 的加速度a 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 的位移d .(重力加速度为g )【解】系统静止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分析A 物体受力可知: F 1 = m A g sin θ,F 1为此时弹簧弹力,设此时弹簧压缩量为x 1,则 F 1 = kx 1,得x 1 =kg m Asin在恒力作用下,A 向上加速运动,弹簧由压缩状态逐渐变为伸长状态.当B 刚要离开C 时,弹簧的伸长量设为x 2,分析B 的受力有:kx 2 = m B g sin θ,得x 2 =m B g sin θk设此时A 的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m A g sin θ-kx 2 = m A a ,得a =F -(m A +m B )g sin θm AA 与弹簧是连在一起的,弹簧长度的改变量即A 上移的位移,故有d = x 1+x 2,即: d =(m A +m B )g sinθk训练题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为k 2的轻质弹簧竖直放在桌面上,其上端压一质量为m 的物块,另一劲度系数为k 1的轻质弹簧竖直地放在物块上面,其下端与物块上表面连接在一起要想使物块在静止时,下面簧产生的弹力为物体重力的23,应将上面弹簧的上端A 竖直向上提高多少距离?答案:d = 5(k 1+k 2) mg/3k 1k 2【例3】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 的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 的光滑圆环上,一个劲度系数为k ,自然长度为L (L <2R )的轻质弹簧,一端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大环的最高点,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φ.【解析】小球受力如图所示,有竖直向下的重力G ,弹簧的弹力F , 圆环的弹力N ,N 沿半径方向背离圆心O .利用合成法,将重力G 和弹力N 合成,合力F 合应与弹簧弹力F 平衡观察发 现,图中力的三角形△BCD 与△AOB 相似,设AB 长度为l 由三角形相似有:mg F = ABAO = R l ,即得F = mgl R另外由胡克定律有F = k (l -L ),而l = 2R cos φ联立上述各式可得:cos φ =kL 2(kR -G ),φ = arcoskL2(kR -G )训练题如图所示,A 、B 两球用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相连,B 球用长为L 的细绳悬于0点,A 球固定在0点正下方,且O 、A 间的距离恰为L ,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 1,现把A 、B 间的弹簧换成劲度系数为k 2的轻弹簧,仍使系统平衡,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 2,则F 1与F 2大小之间的关系为 ( C )A .F 1<F 2B . F 1>F 2C .F 1=F 2D .无法确定【例4】如图有一半径为r = 的圆柱体绕竖直轴OO ′以ω = 9rad/s 的角速度匀速转动.今用力F 将质量为1kg 的物体A 压在圆柱侧面,使其以v 0 = s 的速度匀速下降.若物体A 与圆柱面的摩擦因数μ = ,求力F 的大小.(已知物体A 在水平方向受光滑挡板的作用,不能随轴一起转动.)【解析】在水平方向圆柱体有垂直纸面向里的速度,A 相对圆柱体有纸垂直纸面向外的速度为υ′,υ′ = ωr = s ;在竖直方向有向下的速度υ0 = sA 相对于圆柱体的合速度为υ=υ20+υ′2= 3m/s合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cosθ =υ0υ = 45A 做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平衡,有F f cos θ = mg ,得F f =mgcos θ=另F f =μF N ,F N =F ,故F =fF= 50N训练题 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地放在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现给物体一个大小为F 的横向恒力,如图所示,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这时物体受的摩擦力大小是多少?答案: f={F 2+(mgsin θ)2}1/2能力训练1.如图所示,在用横截面为椭圆形的墨水瓶演示坚硬物体微小弹性形变的演示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B )A .沿椭圆长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上升; 沿椭圆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下降B .沿椭圆长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下降; 沿椭圆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上升C .沿椭圆长轴或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均上升D .沿椭圆长轴或短轴方向压瓶壁,管中水面均下降2.欲使在粗糙斜面上匀速下滑的物体静止,可采用的方法是( B ) A .在物体上叠放一重物B .对物体施一垂直于斜面的力C.对物体施一竖直向下的力D.增大斜面倾角3.弹性轻绳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个物体,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B点,并对水平地面有压力,O点的正下方A处有一垂直于纸面的光滑杆,如图所示,OA为弹性轻绳的自然长度现在用水平力使物体沿水平面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物体所受水平面的摩擦力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C )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保持不变D.条件不够充分,无法确定4.在水平天花板下用绳AC和BC悬挂着物体m,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 = 37°和β = 53°,且∠ACB为90°,如图1-1-13所示.绳A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绳B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80N.重物质量过大时会使绳子拉断.现悬挂物的质量m为14kg.(g = 10m/s2,sin37°= ,sin53° = )则有)(C )A.AC绳断,BC不断B.AC不断,BC绳断C.AC和BC绳都会断D.AC和BC绳都不会断5.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用沿斜面向上的5N的力拉着重3N的木块向上做匀速运动,则斜面对木块的总作用力的方向是( A )A.水平向左B.垂直斜面向上C.沿斜面向下D.竖直向上6.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所受阻力会随物体的速度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下落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收尾速度。

第4讲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

第4讲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

第4讲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学习目标 1.从具体的情境中选择研究对象,会分析其弹力、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

2.会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对多物体受力分析。

3.会运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分析解决平衡问题。

1.2.1.思考判断(1)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只能画该物体受到的力,其他物体受到的力不能画在该物体上。

(√)(2)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受到重力、支持力和下滑力的作用。

(×)(3)物体的速度为零即处于平衡状态。

(×)(4)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5)物体受两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等大反向。

(√)(6)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其所受的作用力必定为共点力。

(×)(7)物体受三个力F1、F2、F3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若将F2转动90°,则三个力的合力大小为2F2。

(√)2.如图1,三米跳板跳水运动员在跳板的外端静止站立时,受到力的个数是()图1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考点一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四种方法假设法在未知某力是否存在时,先对其做出不存在的假设,然后根据该力不存在对物体运动和受力状态的影响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整体法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相互关联的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隔离法将所研究的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动力学分析法对加速运动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分析求解的方法例1(多选)(2023·贵州安顺市质量检测)如图2所示,固定在地面上的带凹槽的长直杆与水平面成α=30°角,轻质环a套在杆上,置于凹槽内质量为m的小球b 通过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与环a连接。

a、b静止时,拉b的细绳与杆间的夹角为30°,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一切摩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a受到3个力的作用B.b受到3个力的作用C.细杆对b的作用力大小为12mg D.细绳对a的拉力大小为33mg答案BD解析轻质环a套在杆上,不计摩擦,则a静止时细绳的拉力与杆对a的弹力平衡,故拉a的细绳与杆垂直,a受到两个力作用,故A错误;对b球受力分析可知,b受到重力、绳子的拉力和杆对b球的弹力,3个力的作用,故B正确;以b 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得β=θ=30°,则细杆对b的作用力大小N等于细绳对b的拉力大小T,则2N cos 30°=mg,可得N=33mg,故C错误;细绳对b的拉力T=N=33mg,则细绳对a的拉力大小为T′=33mg,故D正确。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教案标题:共点力的平衡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共点力的概念,并能够解释其在平衡物体上的应用。

2.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来解决与共点力相关的问题。

3. 掌握通过图示和计算来确定共点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投影仪、计算器。

2. 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铅笔、直尺。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共点力的概念,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共点力的概念和作用。

- 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共点力吗?”2. 知识讲解(15分钟):- 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共点力的相关公式和平衡条件。

- 解释牛顿第一定律在共点力平衡中的应用。

- 介绍如何通过图示和计算来确定共点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实例分析(20分钟):- 提供几个实际问题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画出力的示意图,并列出已知和未知量。

- 指导学生使用力的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一定律来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解决一个共点力平衡问题。

-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互相讨论和交流解题思路。

- 教师巡视各小组,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拓展活动(10分钟):- 提供更复杂的共点力平衡问题,让学生挑战自己的解题能力。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 教师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引导。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解答他们可能存在的疑问。

-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解题经验。

7.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

- 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并在下节课前复习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在这个教案中,我通过引入共点力的概念、讲解相关知识、分析实例和进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全面理解共点力的平衡原理和应用。

共点力平衡教学教案

共点力平衡教学教案

共点力平衡教学教案教案标题:共点力平衡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能够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与共点力平衡相关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与共点力平衡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范实验设备、力的平衡条件的相关问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共点力平衡的概念,与学生一起回顾力的平衡条件的知识。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共点力平衡吗?它有哪些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示范实验或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共点力平衡的原理和特点。

2. 解释力的平衡条件在共点力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三、例题练习(2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与共点力平衡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解答问题,并向其他同学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些更复杂的共点力平衡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和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2. 学生进行笔记整理,复习课堂所学内容。

六、课堂作业(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共点力平衡相关的问题。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和要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探究,如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共点力平衡的原理。

2. 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共点力平衡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在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时的思考和解答能力。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共点力的平衡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能分析和计算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

2.力求掌握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会正确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二、教学重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特点及一般解法。

三、教学难点三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教学过程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延长线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就叫做共点力.共点力作用下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是物体平衡的条件。

物体的平衡条件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因此对解决平衡问题一般方法的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合理选择研究对象是解决平衡问题的关键,它关系到能否作出解答或能否顺利地解答。

研究对象的选取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结点,或一个系统(相互作用物体的全体)。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时,用隔离法。

2. 对研究对象正确受力分析,并作出受力图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是正确分析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的前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能力要求,受力分析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物体),然后按已知力、场力(引力场、电场、磁场)、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摩擦力的顺序来分析。

3. 判定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如果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保持着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例:根据概念来判断下面的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1)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箱(2)平直马路上在牵引力作用下匀速前进的卡车(3)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的静止小球(4)刹车后停下来了的汽车(5)用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的静止小球,在剪断细线的瞬间(6)竖直上抛达到了最高点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总结:(1) 平衡状态的运动学特征:加速度为零(2) “保持”某状态和“瞬时”某状态有区别4. 运用平衡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平衡方程解题。

高三总复习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导学案

高三总复习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导学案

年级:高三 学科:物理 班级: 学生姓名: 制作人: 不知名 编号:2023-052.3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学习目标:1. 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平衡问题。

预学案1. 平衡状态(1) 定义:若物体处于 或 状态,那么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 运动学特征: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不但速度为零而且 也为零;处于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的物体,速度不为零,但 为零。

2.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是合外力为(1) 若物体受三个不共线的共点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三力的图示首尾相连必然构成一个 三角形。

(2) 若采用正交分解法处理平衡问题,则有F 合=0⇔{F x =0F y=0 3. 整体法与隔离法的运用项目整体法 隔离法 概念选用原则4. 解决静态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1) 力的合成法;(2) 力的正交分解法;(3) 正弦定理法;(4) 矢量三角形图解法。

探究案探究案1:总复习大25角度1角度2探究案2:总复习大本26页典例1.2检测案1.两相同的楔形木块A、B叠放后分别以图甲、乙两种方式在水平外力F1和竖直外力F2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则在这两种方式中,木块B受力个数分别为()A.4;4B.4;3C.5;3D.5;42.(2020·山东等级考)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倾斜木板上,质量分别为m和2m 的物块A、B,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B间的接触面和轻绳均与木板平行。

A与B间、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当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时,物块A、B刚好要滑动,则μ的值为() 1A.31B.41C.51D.63.(2019·全国卷I·T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

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直至悬挂N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一、课程标题:探索共点力的平衡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共点力的概念;2. 理解共点力如何影响平衡;3. 运用共点力法改善平衡。

三、教学重难点:1. 让学生理解平衡和共点力之间的关系;2. 掌握使用共点力调整平衡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共点力保持平衡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1. 认识共点力(1)定义共点力:共点力是指任何两个物体间存在的一种感知作用,它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人们的思维和情感的反应。

(2)了解共点力的影响:共点力的影响可以通过鼓励,压制,支持,影响等给他人带来很大的改变,同时也通过使对象感到安全,信任,宽恕和自我发现等影响方式,使和谐凝聚和力量正面化。

2. 理解共点力如何影响平衡(1)共点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平衡和失衡:当外部物体发生变化时,共点力会作用在内部物体处,从而影响其稳定性,造成近似平衡或偏离平衡状态。

(2)分析平衡的变化:人们可以利用共点力来分析外部原因对平衡的影响,从而从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考虑其他物体与其本身的相互作用,客观地分析其施加于自身的影响,以更好地控制平衡性。

3. 运用共点力调整平衡(1)了解共点力对平衡的影响:当外部物体的变化会影响平衡时,共点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相互作用,分析其影响,从而更好地控制平衡性。

(2)运用共点力调整正确的平衡状态: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实践和分析,利用挤压以及悬空,移动,紧绷或放松平衡物体等来改变平衡状态,也可以运用共点力调整平衡。

五、教学方法:1. 辅导式法:通过讲解,提示和引导进行讲解,深入浅出地把握教学重点;2. 情境设计:形成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模拟实际情景中探索学习;3.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互相鼓励和支持,促进对共点力的理解。

六、教学步骤:1. 引导性学习:让学生理解共点力的定义和影响;2.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外部情境变化与共点力的关系;3. 合作实践:学生利用共点力进行相关探究;4. 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统一认识;5. 情境应用:活动完成后,布置练习,让学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

共点力的平衡教学设计

有固定倾斜角θ,若此人所受重力为G,则椅子各部分对他
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 A)
A.G
B.Gsinθ
C.Gcosθ D.Gtanθ
2.如图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B两点等高,O为 结受点到,的轻重绳力为AOG、。B下O列长表度述相正等确,的拉是力(分B别为) FA、FB,灯笼
A.FA一定小于G B.FA与FB大小相等 C.FA与FB大小不相等 D.FA与FB大小之和等于G 3.如图所示,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
绳OA和绳OB上的 拉力的都逐渐变小
变式训练:上题中若悬点A固定不动,将悬点 B从所示位置逐渐移动到C点的过程中,分 析绳OA和绳OB上的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
绳OA的拉力逐渐减小 绳OB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
三力动态平衡问题
观察这类问题的特点:
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 一个力方向不变
解决方法:合成图解法 抓住力的平行四边形中的不变量 观察变化量对平行四边形的影响
共点力的平衡(二)
复习巩固:
1.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0。
关于平衡状态的常见等效说法
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状态
速度不变(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
平衡状态
没有加速度 (a=0)
平衡状态
从图地中转可到以水看平出位,置,FNθ2逐=渐增大,,s从inθ图逐示渐位增置大开,始故缓F慢 FN2始终减小.选项B正确. 方法二:图解法
小球持力受力与重FGN等力2而大G处、反于墙向平面,衡对θ增状球大态的时.压由,力平画F衡出N条1 多、件个木知平板F行对N1四小、边球F形的N2的,支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知道共点力,理解物体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能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求解实际问题。

4.掌握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方法。

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

2、在二力平衡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共点力平衡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为0。

3、会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知识点01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1、平衡状态:物体 或做 .2、平衡条件:F 合= 或F x = ,F y = .3、常用推论①若物体受n 个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 -1)个力的合力 .②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 三角形. 4.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巧选研究对象(整体法或隔离法)→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或作讨论.5、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1).合成法:一个力与其余所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常用于非共线三力平衡. 2).正交分解法:F x 合=0,F y 合=0,常用于多力平衡.3).矢量三角形法,把表示三个力的有向线段构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常用于非特殊角的一般三角形.知识点02 三力静态平衡知识精讲目标导航【即学即练1】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 为球心.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静止于P 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 N ,OP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关系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 )( )A.F =mg tan θB.F =mg tan θC.F N =mgtan θD.F N =mg tan θ知识点03 三力以上静态平衡【即学即练2】(多选)如图所示,轻质光滑滑轮两侧用轻绳连着两个物体A 与B ,物体B 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均静止.已知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θ<90°),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物体B 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零B.物体B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m A g cos θC.物体B 对地面的压力可能为零D.物体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 B g -m A g sin θ知识点04 三力动态平衡1.动态平衡是指物体的受力状态缓慢发生变化,但在变化过程中,每一个状态均可视为平衡状态.2.常用方法 (1)解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列方程,得到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函数表达式(通常为三角函数关系),最后根据自变量的变化确定因变量的变化. (2)图解法此法常用于求解三力平衡问题中,已知一个力是恒力、另一个力方向不变的情况.一般按照以下流程分析:受力分析―――――――→化“动”为“静”画不同状态下的平衡图――――――→“静”中求“动”确定力的变化 (3)相似三角形法在三力平衡问题中,如果有一个力是恒力,另外两个力方向都变化,且题目给出了空间几何关系,多数情况下力的矢量三角形与空间几何三角形相似,可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求解(构建三角形时可能需要画辅助线).【即学即练3】如图所示,用甲、乙两根筷子夹住一个小球,甲倾斜,乙始终竖直.在竖直平面内,甲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筷子与小球间的摩擦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小球质量一定,随着θ缓慢增大,小球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筷子甲对小球的弹力不变B.筷子乙对小球的弹力变小C.两根筷子对小球的弹力都增大D.两根筷子对小球的合力将增大知识点05 三力以上动态平衡【即学即练4】质量为M的木楔倾角为θ(θ<45°),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当将一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木楔斜面上时,它正好匀速下滑。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概念。

2.掌握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3.知道如何用实验验证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4.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1.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鉴别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物体受力的能力。

3.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周围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出力的平衡条件,再用这个理论来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观.3.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图的绘画,使学生了解到物理学中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熟练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状态下有关力的计算。

3.进一步熟练受力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1.物体的受力分析。

2.物体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认为是受到共点力作用?3.物体受到三个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

甲乙丙丁甲、丁中所受的力就是共点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受共点力平衡的情况。

二、讲授新课(一)共点力平衡的条件1.定义: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出示图片:桌上的书、苹果能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随传送带匀速运送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注意:缓慢的直线移动可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思考讨论:v=0时物体一定能保持静止吗?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v=0时物体不一定能保持静止。

例如:单摆摆动时,当摆球摆动到最高点时v=0,但物体不能保持静止状态还会继续摆动。

2.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思考讨论1: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保持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出示图片:水平方向两个受平衡力图片教师总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考点一| 受力分析
1.定义
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画出受力示意图的过程.
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1)首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2)其次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
(3)最后分析其他力.
3.整体法与隔离法
(1)对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理解
①整体法是指将相互关联的各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方法.
②隔离法是指将某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单独分析该物体的方法.
(2)整体法和隔离法的使用技巧
当分析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整体的受力情况及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宜用整体法;而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宜用隔离法.
(2016·10月浙江学考)中国女排在2016年奥运会比赛中再度夺冠.图2-3-1为比赛中精彩瞬间的照片,此时排球受到的力有()
图2-3-1
A.推力
B.重力、推力
C.重力、空气对球的作用力
D.重力、推力、空气对球的作用力
C[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图中排球已经离开手,球已经跟手不接触了,没有力的作用点了,因此不受手对球的推力了.]
1.(2017·桐乡学考模拟)如图2-3-2所示,物体A在光滑的斜面上沿斜面下滑,则A 受到的作用力有() 【导学号:81370066】
图2-3-2
A.重力、弹力和下滑力
B.重力和弹力
C.重力和下滑力
D.重力、压力和下滑力
B[物体A受到重力以及斜面对它的支持力作用.选项B正确.]
2.如图2-3-3中,一个质量均匀的球放在夹角为120°的两块光滑平面上,保持静止,OA是水平的.关于球的受力分析,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3-3
A.球受重力、平面OA和OB的弹力
B.球除了受重力外,只受到平面OA的弹力
C.平面OA对球的弹力,方向向上偏左
D.平面OB对球的弹力,方向向上偏右
B[小球受力平衡,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OA对它的向上的弹力,因平面光滑没有摩擦力,所以不可能再受到垂直OB方向的弹力作用,所以小球除了受重力外,只受到平面OA的弹力,选项B正确.]
3.如图2-3-4所示,一物体放在水平传带上,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关于物体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3-4
A.物体受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D.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物体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向上的弹力(支持力)作用,假设水平方向受向左(或向右)的摩擦力作用,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矛盾,假设错误,所以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选项B正确.]
4.如图2-3-5所示,A、B两物体紧靠着放在粗糙水平面上,A、B间接触面光滑.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两物体一起加速运动,物体A恰好不离开地面,则物体A的受力个数为()
图2-3-5
A.3B.4
C.5 D.6
A[由于物体A恰好不离开地面,因此A不受地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而只受重力、F和B对A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故正确答案为A. ]
5.如图2-3-6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木块A、B保持静止.若木块A与B 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关于木块B的受力个数,可能是()
图2-3-6
A.3个或4个B.3个或5个
C.4个或5个D.4个或6个
C[木块B一定受重力和A对它的压力;将A、B看作整体,因整体保持静止,所以B一定受斜面的支持力;隔离木块A并对其受力分析,因A静止,故A一定受B的静摩擦力,从而B也一定受A的静摩擦力;斜面对木块B可能有静摩擦力的作用.综上所述,选C.]
考点二| 共点力的平衡及应用
1.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F 合=0或者⎩⎨⎧
F x =0F y =0
3.平衡条件的推论
(1)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这三个力的矢量可以形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3)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在多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几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014·浙江7月学考)如图2-3-7所
示,有一只重为G的蜻蜓在空中沿虚线方向匀速直线飞行,在此过程中,蜻蜓受到空气对它作用力的方向是
()
图2-3-7
A.a方向B.b方向
C.c方向D.d方向
A[蜻蜓做匀速直线运动,蜻蜓受重力和空气的作用力而平衡,故空气对蜻蜓的作用力竖直向上,即沿a方向;故选A.]
1.在如图2-3-8所示的A 、B 、C 、D 四幅图中,滑轮本身的重力忽略不计,滑轮
的轴O 安装在一根轻木杆P 上,一根轻绳ab 绕过滑轮,a 端固定在墙上,b 端下面都挂一个质量为m 的重物,当滑轮和重物都静止不动时,图A 、C 、D 中杆P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θ,图B 中杆P 在竖直方向上,假设A 、B 、C 、D 四幅图中滑轮受到木杆弹力的大小依次为F A 、F B 、F C 、F D ,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图2-3-8 A .F A =F B =F C =F D
B .F D >F A =F B >F C
C .F A =F C =F
D >F B
D .F C >F A =F B >F D
B [设滑轮两边细绳的夹角为φ,对重物进行受力分析,可得绳子拉力等于重物的
重力mg ,滑轮受到木杆弹力F 等于细绳拉力的合力,即F =2mg cos φ2,由夹角关系可得
F D >F A =F B >F C ,选项B 正确.]
2.如图2-3-9所示,质量为M 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 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楔
形物块的支持力的大小为()
图2-3-9
A.(M+m)g B.(M+m)g-F
C.(M+m)g+F sin θD.(M+m)g-F sin θ
D[匀速沿斜面上滑的小物块和楔形物块都处于平衡状态,可将二者看作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整体,由竖直方向受力平衡可得:(M+m)g=F N+F sin θ,解得F N=(M+m)g -F sin θ.故选D.]
3.如图2-3-10所示,一只重为G的蜗牛沿着一段直葡萄枝缓慢匀速向上爬行.若葡萄枝的倾角为α,则葡萄枝对蜗牛的作用力大小为()
图2-3-10
A.G B.大于G
C.G sin αD.G cos α
A[蜗牛受重力G与葡萄枝的作用而平衡,故此两力等大反向.选项A正确.] 4.(2017·嵊州调研)如图2-3-11所示,重物挂在弹性很好的橡皮筋的中点,在橡皮筋的两点S、P相互缓慢靠近的过程中,其长度()
图2-3-11
A.先增加后缩短B.逐渐增加
C.逐渐缩短D.保持不变
C[两条橡皮筋拉力的合力与重物的重力平衡,设它们的夹角为2θ,则橡皮筋的拉力F满足2F cos θ=mg,当θ减小时,cos θ增大,F减小,橡皮筋的长度减小,C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