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波导
t型波导工作原理

t型波导工作原理T型波导是一种常见的传输线结构,广泛应用于微波和毫米波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在波导内的传播特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T 型波导的工作原理,从电磁波的传播、传输线的特性和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电磁波的传播特性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耦合形成的一种能量传播的波动现象。
在传输线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传输线中的介质特性有关。
对于T型波导而言,它采用金属导体作为传输线,内部填充着一种特殊的介质,通常为空气或真空。
由于金属导体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可以有效地屏蔽外界的电磁干扰,使得T型波导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二、传输线的特性T型波导由一个主导线和两个分支导线组成。
主导线和分支导线之间通过衰减器或耦合结构相连。
当电磁波从主导线传入时,根据波导的特性,电磁波会沿着主导线和分支导线传播,形成两个相位相反的波。
这种波动现象可以用相位差来描述,相位差的大小与波导的几何尺寸、工作频率等因素有关。
三、工作原理T型波导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传输线的特性。
当电磁波从主导线进入T 型波导时,会在主导线和分支导线之间形成驻波。
驻波是指电磁波在传输线上来回反射形成的干涉现象。
在T型波导中,主导线和分支导线长度的比例会影响驻波的形态和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通过调节主导线和分支导线的长度比例,可以实现T型波导的阻抗匹配和功分。
这种阻抗匹配可以有效地提高信号的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四、应用领域T型波导广泛应用于微波和毫米波领域的通信、雷达、无线电等系统中。
在通信系统中,T型波导可以用于信号的传输和分配。
在雷达系统中,T型波导可以用于天线的馈电和分配。
在无线电系统中,T型波导可以用于信号的传输和功分。
由于T型波导具有较好的频率选择性和抗干扰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总结:T型波导是一种基于传输线特性的传输线结构。
它通过调节主导线和分支导线的长度比例,实现阻抗匹配和功分,从而实现信号的传输和分配。
T型波导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频率选择性好等特点,在微波和毫米波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实验一:T型波导内部仿真场分析与优化

实验一:T型波导内部仿真场分析与优化实验目的:理解和分析T型波导分支内部电磁场分布及优化方法。
实验内容:1.建立一个T型波导模型,利用HSFF软件求解,分析,观察T型导波的场分布情况。
2.使用HFSS进行T型波导功分器的优化设计实现,进行参数分析扫描,利用HFSS的优化设计功能实现3端口输出功率为2端口输出功率的2倍、3倍。
然后用重新设计端口激励端,使端口端2为激励端,端口3的输出为端口1的2倍。
实验原理:T型波导功分器又叫T型波导分支器,它能将波导能量从主波导中分路接出,它是微波功率分配器件的一种。
此次设计H面T型分支,使得从1端口输入的功率可以平均的分配给端口2、3,使得2、3端口的TE10波为等幅同向。
同时,通过设置隔片改变各端口的功率分配。
进行扫频设置,观察S参数曲线和电场分布。
实验步骤及结果:一、新建工程设置1.运行HFSS并新建工程双击桌面上的HFSS快捷方式,启动HFSS软件。
HFSS启动后,会自动创建一个默认名称为Project1的新工程和名称为HFSSDesign1的新设计。
从主菜单栏选择命令【File】→【SaveAs】,把工程文件另存为Tee.hfss。
然后右键单击HFSSDesign1,从弹出菜单中选择【Rename】命令项,把设计文件HFSSDesign1重新命名为TeeModal。
2.选择求解类型从主菜单栏选择【HFSS】→【SolutionType】,打开SolutionType对话框,选中DrivenModal单选按钮,单击OK按钮。
3.设置长度单位从主菜单栏选择【Modeler】→【Units】,打开SetModelUnits对话框,选择英寸(in)单位,单击OK按钮。
此时,设置了建模时的默认长度单位,即英寸。
二:创建T形波导模型1.创建长方体(1)从主菜单栏选择【Tools】→【Options】→【ModelerOptions】,打开3DModelerOptions对话框,选择Drawing选项卡,确认选中EditPropertiesofnewprimitives复选框,然后单击确定按钮。
波导TE波,TM波传输系统

m
a
x)
x) cos(
cos( n
b
n
b
y)
y) e jt e jt z
z
Hy Hz
kc2 H0
n
(
b
)H0
m
cos(
a
cos(m x) sin( n
x) cosa(n
b y)e jt z
b
y) e jt z
kc2
( m
a
)2
( n
b
)2
2 (m )2 (n )2 2
a
b
2、横磁波----TM波 (Hz=0)
2Ex y2
2Ex
k2Ex
0
令:
T2
2 x2
2 y 2
kc2 k 2 2
T2 Ex kc2Ex 0
同理: T2 Ey kc2Ey 0
T2 Ez kc2Ez 0
T2 E kc2E 0 T2 H kc2H 0
----波导中的波动方程
T2 ----横向拉普拉斯算子
纵向分量(z分量)的波动方程及其解
vg vp v2
波阻抗Zw(TM)、 Zw(TE)
横向电场与横向磁场的比值----波阻抗 对于TM波
j Ex H y
j Ey H x
ET ex Ex ey Ey j (ex H x ey H y )
ez ET
j
(ex H x ey H y )
j
HT
ZW (TM )
ET HT
第10章 波导----TE波、TM波传输系统
波导:能够引导电磁波的结构或装置,通常 指横截面具有一定形状的金属管
波导分类:
Waveguide
t型波导工作原理

t型波导工作原理T型波导是一种常见的传输介质,广泛应用于微波通信和雷达系统中。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在波导中的传播特性。
本文将介绍T 型波导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T型波导的结构T型波导由一个长方形的金属管和一个垂直于之的短方形金属管组成。
长方形金属管称为主波导,短方形金属管称为分支波导。
主波导和分支波导之间通过一条短直线段连接。
主波导和分支波导的截面形状决定了波导的特性阻抗。
二、T型波导的工作原理T型波导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在波导中的传播特性,主要包括电磁波的传输模式和传输特性。
1. 传输模式T型波导支持两种传输模式:横电磁波和横磁磁波。
横电磁波是指电场和磁场都垂直于波导传输方向的波动模式,而横磁磁波是指电场垂直于波导传输方向,磁场平行于波导传输方向的波动模式。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是横电磁波。
2. 传输特性T型波导具有以下传输特性:(1) 阻抗特性:T型波导的截面形状决定了其特性阻抗。
特性阻抗是指波导中传播的电磁波与波导之间的阻抗匹配程度。
在T型波导中,特性阻抗由主波导和分支波导的截面比例决定。
(2) 良好的屏蔽性能:T型波导的金属外壳能够有效地屏蔽外界电磁干扰,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3) 低损耗:T型波导由导电材料制成,能够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
(4) 宽带特性:T型波导的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支持宽带信号传输,满足高速通信和雷达系统的需求。
三、T型波导的应用T型波导广泛应用于微波通信和雷达系统中。
在微波通信系统中,T 型波导可用于传输高频信号,保证信号的稳定传输和高质量接收。
在雷达系统中,T型波导可用于传输和接收雷达信号,实现目标检测和跟踪。
总结:T型波导是一种常见的传输介质,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和宽带特性。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波的传输模式和传输特性。
T型波导在微波通信和雷达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为高速通信和目标检测提供了可靠的传输介质。
通过深入理解T型波导的工作原理,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提高通信和雷达系统的性能。
波导中微波的模式

波导中微波的模式(TE\TM\TEM)首先什么是模式,模式就是没有激励源条件下的Maxwell方程的解。
T是transverse 的缩写,本意为“横向”。
在模式中特指“与传输方向垂直的方向”。
举例,若波导中电磁波传输方向为z方向,则横向为直角坐标系中的x,y 方向;或柱坐标系的\rho,\phi方向。
TE模式表示“所有电场分量均与传输方向垂直”,即“传输方向上没有电场分量”;TM模式同理。
TEM模式意义为“电场、磁场分量均与传输方向垂直”。
TEM波就是横波,HxE与k三者相互垂直,其他方向都没有分量,但有的在波传播方向k上有H波或E波,这就产生了所谓的TE波或TM波沿一定途径(比如说波导)传播的电磁波为导行电磁波。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导行电磁波在传播方向上一般是有E和H分量的。
光的传播形态分类:根据传播方向上有无电场分量或磁场分量,可分为如下三类,任何光都可以这三种波的合成形式表示出来。
1、TEM波:在传播方向上没有电场和磁场分量,称为横电磁波。
若激光在谐振腔中的传播方向为z方向,那么激光的电场和磁场将没有z方向的分量!实际的激光模式是准TEM模,即允许Ez、Hz分量的存在,但它们必须<<横向分量,因为较大的Ez 意味着波矢方向偏离光轴较大,容易溢出腔外,所以损耗大,难于形成振荡。
2、TE波(即s波):在传播方向上有磁场分量但无电场分量,称为横电波。
在平面光波导(封闭腔结构)中,电磁场分量有Ey, Hx, Hz,传播方向为z方向。
3、TM波(即p波):在传播方向上有电场分量而无磁场分量,称为横磁波。
在平面光波导(封闭腔结构)中,电磁场分量有Hy, Ex, Ez,传播方向为z方向。
三者可以这样记忆:横电磁波就是电和磁都是横着的,横电波只有电场是横的,横磁波就只有磁场是横的而所谓横,就是与电磁波传播方向向量k是垂直的,可以想象一个单簇的光线就是一根直线的水管,在水管横截面上的就是与水流方向垂直的,所谓横,就是这个意思了。
常见的7种功能性T波倒置,你能正确判断吗?

常见的7种功能性T波倒置,你能正确判断吗?通常情况下,心血管病患者在医院就诊的过程中,总是会进行心电图检查,部分患者看到心电图结果显示:T波倒置,心中总会有忐忑不安,怀疑自己患有严重的疾病。
T波倒置可见于病理情况,也可见于功能性状态,两者有时候难以鉴别。
小编汇总了几类功能性T波倒置的心电图特点,供大家参考鉴别。
1、持续性幼年型T波:属于一种幼儿少见的正常变异,心电图常误诊为心肌劳损致使临床诊断为心肌炎。
其心电图特点如下:①V1~V4导联的T波倒置,最深可达0.55mv以上。
②其余导联T波正常;③深吸气时倒置的T波变浅或消失;④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儿童;⑤常发生于儿童,并一直持续到成年(图1)。
图12、心尖现象或孤立性T波倒置:多见于瘦长型健康青年人。
此类现象属于心电图的正常变异,其心电图特点:患者仰卧位的情况下,V4和/或V5导联出现孤立的T波倒置,如果患者右侧卧位时,这些导联的T波又可转变为直立(图2)。
图2 3、心动过速后T波倒置:室速或室上速发作终止后可出现电张调整性T波倒置,常伴有ST段压低、QT间期通常延长。
这类心电图改变可持续数日或数月。
部分青年患者出现心动过速后T波倒置,而其心脏没有病理变化证据;老年患者出现类似情况,则反映了一定程度的心肌损害(图3)。
图34、过度呼吸T波异常:过度换气在健康人可诱发心前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
其发生原因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心室肌不协调复极及呼吸性碱中毒相关。
其心电图特点:T波倒置呈一过性变化,于过度呼吸数十秒后出现,并伴有QT间期延长,事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可预防此种情况的发生。
5、直立性T波倒置:多发生于神经衰弱的患者,患者直立时Ⅱ导联T波可倒置,平卧及深呼吸时加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预防此种现象发生。
6、情绪性T波倒置:恐惧、焦虑不安等情绪刺激可引起一过性T波倒置,在Ⅱ、Ⅲ导联尤为显著,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预防。
7、餐后T波倒置:在热量>5.02×109J(焦耳)情况下,患者在饱餐后30分钟监测心电图,可见T波倒置,通常在Ⅰ导联、Ⅱ导联、V2~V5导联多见。
H-T形波导接口设计

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1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HFSS的工作界面、操作步骤及工作流程。
掌握T型波导功分器的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使用HFSS进行T型波导功分器的设计实现,创建设计模型,进行求解设置,并运行仿真计算。
最后进行相关的数据后处理。
3实验原理T型波导功分器又叫T型波导分支器,它能将波导能量从主波导中分路接出,它是微波功率分配器件的一种。
此次设计H面T型分支,使得从1端口输入的功率不平均的分配给端口2、3,使得2端口的输出功率为3端口的一半。
同时,注意隔片尺寸的大小对于改变各端口的功率分配的作用。
改变波端口激励,实现2端口输入,1、3端口输出。
当隔膜位于中央1端口,它把信号分开并将其均匀地向端口2和端口3输出。
在输出端口的S参量大小约为0.7。
偶然反射预计发生在1端口。
移动隔膜在端口2附近为0.2英寸,通过端口2降至0.1英寸,通过端口3后增加至0.9。
比较研究的S参数在每个间隔位置的二维情形来确定实验值是否与理论值相同。
通过创建在电场空间的动态相位模型你还比较每个隔膜位置的电场模式。
这些比较将会表明具有隔膜的场模式的变化是否和预期的一样。
4实验步骤4.1新建项目4.1.1运行HFSS并新建工程双击桌面上的HFSS快捷方式,启动HFSS软件。
HFSS启动后,会自动创建一个默认名称为Project1的新工程和名称为HFSSDesign1的新设计。
从主菜单栏选择命令【File】→【SaveAs】,把工程文件另存为Tee.hfss。
然后右键单击HFSSDesign1,从弹出菜单中选择【Rename】命令项,把设计文件HFSSDesign1重新命名为Txingbodao。
图4-1新建工程4.1.2选择求解类型从主菜单栏选择【HFSS】→【SolutionType】,打开SolutionType对话框,选中DrivenModal 单选按钮,单击OK按钮。
H-T形波导接口设计

微波技术基础与天线报告H-T形波导接口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徐维成绩: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1 实验目的熟悉并掌握HFSS 的工作界面、操作步骤及工作流程。
掌握T 型波导功分器的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
2 实验内容使用HFSS进行T型波导功分器的设计实现,创建设计模型,进行求解设置,并运行仿真计算。
最后进行相关的数据后处理。
3 实验原理T 型波导功分器又叫T 型波导分支器,它能将波导能量从主波导中分路接出,它是微波功率分配器件的一种。
此次设计H 面T 型分支,使得从1端口输入的功率不平均的分配给端口2、3,使得2 端口的输出功率为3 端口的一半。
同时,注意隔片尺寸的大小对于改变各端口的功率分配的作用。
改变波端口激励,实现 2 端口输入,1、3 端口输出。
当隔膜位于中央 1 端口,它把信号分开并将其均匀地向端口 2 和端口 3 输出。
在输出端口的S 参量大小约为0.7。
偶然反射预计发生在 1 端口。
移动隔膜在端口 2 附近为0.2英寸,通过端口2 降至0.1英寸,通过端口3后增加至0.9。
比较研究的S 参数在每个间隔位置的二维情形来确定实验值是否与理论值相同。
通过创建在电场空间的动态相位模型你还比较每个隔膜位置的电场模式。
这些比较将会表明具有隔膜的场模式的变化是否和预期的一样。
4 实验步骤4.1 新建项目4.1.1运行HFSS并新建工程双击桌面上的HFSS快捷方式,启动HFSS软件。
HFSS启动后,会自动创建一个默认名称为PrOjeCtI的新工程和名称为HFSSDeSign1的新设计。
从主菜单栏选择命令【FiIe】→【SaVeAS l ,把工程文件另存为Tee.hfss然后右键单击HFSSDeSign1,从弹出菜单中选择【Renam∈l命令项,把设计文件HFSSDeSign1重新命名为TxingbOdaO。
U Hfl Bdfc MlW 刖*π CIW M κbfw HW TnlG WTQIDtfH! T⅛, Vf ↑ Q C- C O ± ; ⅛1 i 栏⅛⅛14戸・⅛⅛0fr4.1.2选择求解类型从主菜单栏选择【HFSS ]→I SOlutiOnType 】,打开SOlutiOnType 对话框,选中DriVenMOdal 单选按钮,单击OK 按钮。
T型波导分支内部场分析

T型波导分支内部场分析一、实验目的理解和分析T型波导分支内部电磁场分布二、实验步骤1、创建一个工程创建一个工程命名为Ex11_Tee,然后插入HFSS设计,并将其重命名为TeeModel,选择求解类型为Driven Model,最后设置单位为in。
2、创建模型首先创建一个长方体,将其基坐标x,y,z设置为0,-0.45,0,长宽dx,dy,dz 设置为2,,0.9,0,设置高为0.4。
设置完集合尺寸后,会自动弹出此长方体的属性对话框,将name修改为Tee,Transparent设置为0.4,其他不变。
设置波形端口,按下F键转换到面选择状态,选中平行于yz面,x=2的平面,将点(2,0,0)作为端口起点,点(2,0,0.4)作为端口重点,其他属性使用默认设置。
复制长方体,设置复制参数,然后选择Te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Axis项选择Z,在Angel中输入90deg,在Total Number中输入2,点击OK则该长方体复制成功。
重复复制长方体的步骤,并在Angel中输入-90deg。
组合长方体,按下O 切换到物体选择状态,选中第二第三个长方体,将它们组合成一个T型接头。
创建间隔,在确认位置参数的command的对话框中,Position项输入-0.25in,offset-0.05in,0in,按下enter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value项输入0in。
调整长方体的尺寸,仍然在command页中,Xsize输入0.45,Ysize输入0.1,Ysize中输入0.4,最后在T型接头中去除间隔,效果如下图,T型波导模型3、建立并求解添加求解设置,选择Add SolutionSetup,在弹出对话框中的general标签页的solution项中输入10,在Adaptive Solution的Maximum Number of Passes 输入3,其他值默认,在Analysis项中添加一个求解设置项,默认名称为setup1。
波导匹配双t课程设计

波导匹配双t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波导匹配双T型线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波导匹配双T型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波导匹配双T型线的设计方法和步骤;了解波导匹配双T型线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波导匹配双T型线的设计方法,独立完成波导匹配双T型线的设计;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波导匹配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波导匹配双T型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步骤以及应用案例。
首先,介绍波导匹配双T型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其基本构成和功能。
其次,讲解波导匹配双T型线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掌握设计的整个过程。
最后,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波导匹配双T型线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传授波导匹配双T型线的相关知识。
其次,通过讨论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次,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波导匹配双T型线的设计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通过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通信原理》、参考书籍《波导理论与应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如波导器件、测试仪器等)。
通过这些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波导匹配双T型线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作业方面,将布置与波导匹配双T型线相关的设计实践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考试则采用闭卷形式,涵盖本节课的全部知识点,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T波导的内场分析与优化

– 自动添加优化设置到工程树Optimetrics,默认 名称OptimizationSetup1
• 运行优化分析
– OptimizationSeLeabharlann up1——Analyze,运行优化分析
优化分析
查看优化结果
查看每次迭代计算的变量值和目标函数值的 步骤如下:
• 右键单击工程树OptimizationSetup1。
– 复制第三个长方体创建T形波导的第三个臂。
• 合并长方体
– 主菜单 Tools——Options——Modeler Options确认Clonetool objects before unite没有选中。
– 模型窗口右键选择体操作,单击选择第一个长方体,Ctrl键选中第二、 三个长方体——主菜单3DModeler ——Boolean——Unite
内场分析步骤
• 查看表面电场分布
– 双击工程树下的设计名称TeeModal,返回三维模型窗 口——三维窗口右键选择Select Faces,进入面选择 状态——选中T形波导模型上表面
– 右键单击工程树下Field Overlays——Plot Fields— —E——Mag_E,打开CreateFiledPlot对话框,默认设 置不变——Done显示出场分布情况,同时在工程树的 Field Overlays节点下会自动添加该场分布图。
优化分析
优化设计
要求:添加优化设计项,找出隔片位置,满足P3=2P2。
• 添加优化变量
– 主菜单HFSS——Design Properties——Optimization按钮选中— —Offset栏勾选Include项——确定。
• 打开优化设置对话框
– 右键工程树Optimetrics节点——Add——Optimization打开优化 设置对话框——Goals选项卡界面——优化器Optimizer选择Quasi Newton,Max.No.偶发Interations栏默认1000不变。
T形波导的内场分析和优化设计

优化范围:0--0.3
优化结果:
当变量Offset=0.095英寸时,目标函数(Cost)小于设定的目标值0.0001,达 到优化目标,即当变量Offset=0.095英寸时,T形波导端口3的输出功率是端口2 的两倍
双T分支表面分布图
优化之后电场分布"动态图":
T形波导端口3的 输出功率是端口 2 的两倍
参数扫描结果:
Power 21
Power 31
Power 11
当变量Offset值逐渐变大,即隔片位置向端口2移动时,端口2 的输出功率逐渐 减小,端口3 的输出功率逐渐变大;当隔片位置变量Offset超过0.3英寸时,端 口1的反射明显增加,端口3 的输出功率开始减小。因此在后面的优化设计中, 可以设置变量Offset优化范围的最大值为0.3英寸。同时在变量Offset=0.1英寸 时,端口3的输出功率约为0.65,端口2 的输出功率略大于0.3,此处端口3 的输 出功率约为端口2输出功率的2倍。
Hale Waihona Puke 端口2、3等幅同相输入信号
双T分支规律总结:
1、信号从E臂输入时,H臂无输出,端口2、3输出等幅 反相位波 2、信号从H臂输入时,E臂无输出,端口2、3输出等幅 同相位波 3、从端口2、3输入等幅同相信号时,H臂有输出,E臂 无输出
优化设计:
一、利用参数扫描分析功能,分析在工作频率为 10GHz时,T形波导3个端口的信号能量大小随隔片位置变 量Offset的变化关系 二、利用HFSS的优化设计功能,找出隔片的准确位置, 使得在10GHZ工作频点,T形波导端口3的输出功率是端口2 输出功率的2倍.
微波技术与天线三级项目
----- T形波导的内场分析和优化设计
T形波导内场分析

微波技术与天线实验报告5.创建隔片(1)创建一个长方体。
从主菜单栏选择【Draw】→【Box】,进入新建长方体工作状态。
移动鼠标光标在三维模型窗口任选一个基准点,在xy面展开成长方形,单击确定;再沿着z轴移动鼠标光标展开成长方体,单击确定,完成后弹出属性对话框。
(2)设置长方体的位置和尺寸。
在“属性”对话框的Command选项卡界面,Position栏输入"0.45in,Offset-0.05in,0in",设置长方体的起始点位置,按回车键确定,此时会弹出AddVariable对话框,要求设置变量Offset的初始值,在Value 栏处输入“0in”,然后单击OK,返回属性对话框。
在Xsize、Ysize和Zsize栏处分别输入0.45、0.1和0.4,设置长方体的长宽高尺寸。
然后,选择属性对话框的Attribute选项卡,在Name栏处输入长方体的名称Septum,单击完成。
此时,在T形波导内部添加了一个小长方体。
(3)相减操作。
展开操作历史树,首先选中Tee,按下Ctrl键的同时再选中Septum,确认Tee和Septum都被选中;之后,从主菜单栏选择【3DModeler】→【Boolean】→【Subtract】命令或者单击工具栏的按钮,打开相减操作对话框。
确认对话框中Tee在BlankParts栏,Septum在ToolParts栏,表明是从模型Tee中去掉模型Septum。
单击OK按钮执行相减操作。
相减操作完成后,创建出完整的T 形波导。
三:分析求解设置1.添加求解设置在工作界面左侧的工程管理窗口(ProjectManager)中,展开TeeModal设计,选中Analysis节点,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AddSolutionSetup…】,打开求解设置对话框。
在该对话框中,SolutionFrequency项输入10,默认单位为GHz,其他项都保持默认设置不变,单确定按钮击结束。
T型波导的内场分析和优化设计

T型波导的内场分析和优化设计目录摘要 (3)一、前言 (3)二、报告正文 (3)2.1模型整体设计流程 (4)2.2求解方式的选择 (4)2.3模型的建立 (5)2.4分析求解设置 (6)2.4.1添加求解设置 (6)2.4.2添加扫频设置 (6)2.4.3图形化显示 (6)2.4.4表面电场分布 (7)2.4.5结果显示 (8)2.5模型优化的设计 (8)三、结论 (10)四、主要参考文献 (10)摘要本次三级项目的主要内容是T形波导的内场分析和优化设计。
主要分析了HT分支波导和双T分支波导。
利用HFSS软件设计出T形波导,观察在8~10GHZ的工作频段内,波导三个端口的S参数随频率变化的关系曲线,同时观察在10GHZ时波导表面的电场分布。
之后利用HFSS的参数扫描分析功能和优化设计功能,分析在10GHZ处波导三个端口随着隔片位置变量Offset 变化的关系曲线;,分析找出端口3的输出功率是端口2的输出功率的2倍时隔片所在位置。
一、前言在信息高速公路和知识经济出现的情况下,研究各种形状的电磁波导是必要的,根据波导管截面形状的不同,可以将波导分为矩形波导、圆形波导等。
而在微波系统尤其是波导系统中,元件的接入必须由分支元件来实现。
普通波导分支是三端口微波元件,形如字母‘T’,因此又称T形接头。
而矩形截面波导的分支主要有ET分支、HT分支和匹配双T分支。
本次三级项目再此基础上进行对T形波导的内场分析和优化设计,加深对T形波导认识与了解。
二、报告正文T形波导是形如字母“T”的矩形截面金属波导的分支,可以将微波能量从主波导中分路接出的波导分支器,分为E—T形分支、H—T形分支和匹配双T。
E—T形分支H—T形分支E—T形分支波导延伸方向与主波导中TE10模的电场平面平行。
为了使用方便,E—T分支的结构总是作成对称的,主波导的两臂长相等。
主波导两臂端口为①和②,分支臂端口为③。
当TE10模从端口③输入时,①和②两端口输出等幅反相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三级项目
项目研究内容
• 内场分析 • 优化设计
内场分析步骤
新建工程设置
• 运行HFSS新建工程
– 创建新工程命名为Design1
• 选择求解类型
– 主菜单选择HFSS——Solution Type——Driven Modal
• 设置长度单位
– 主菜单选择Modeler——Units——Set Model Units——Select units下选英寸(in)为单位
– Box画长方体 – 属性对话框的Command选项卡界面Position输入-0.45in,Offset0.05in,0in——回车后弹出Offset初始值,Value输入0in – Xsize、Ysize和Zsize输入0.45、0.1、0.4
内场分析步骤
分析求解设置
• 添加求解设置.
– Project Manager中展开建立的设计,选中Analysis右键打开求解 设置对话框中SolutionFrequency输入10GHz,其他默认,确定结 束。
• 运行优化分析
– OptimizationSetup1——Analyze,运行优化分析
优化分析
查看优化结果
查看每次迭代计算的变量值和目标函数值的 步骤如下: • 右键单击工程树OptimizationSetup1。 • 弹出菜单选View Analysis Result。 • 打开Post Analysis Display单击Table— —列表形式显示优化计算的迭代次数、变 量值和目标函数值。 • 优化分析完成后列表列出变量Offset优化 后最佳值,本例Offset=0.96英寸。
优化分析
参数扫描分析设置和仿真分析
• 添加参数扫描分析项
– 右键工程树Optimetrics——Add—— Parametric打开Setup Sweep Analysis对话 框——Add按钮——Add/Edit Sweep对话框; – Variable选择Offset;扫描方式选择 LinearStep;Start、Stop和Step项分别输入0、 1、0.1(in)——单击Add按钮; – 单击OK按钮,关闭Add/Edit Sweep对话框。
• 动态演示场分布图
– 工程树的Mag_E1右键选择Animate,各项设置默认—— 确认
• 保存设计完成内场分析工作
优化分析
1、建立优化设计工程
• 主菜单选择File——Open,打开工程文件 Tee.hfss; • File——Save As,另存为OptimTee.hfss。 • (下面要在10GHz频点上进行参数扫描分析 和优化设计,需要删除原添加扫频设置项) 展开工程树下的Analysis——Setup1—— Sweep1,单击工具栏删除按钮,删除了扫 频设置。
• 设置波端口激励
– 右键Select Faces选择面操作,单击选中长方体x=2处平行于yz表 面的面——右键选择Assign Excitation——Wave Port打开波端 口对话框,Name项命名——下一步——Integration Line下方 None选择下拉列表 New Line选项设置积分校准线——模型窗口鼠 标置于选中表面下边中间,光标变为三角形,单击左键确定积分 线起点,再次移动鼠标到上边中间变三角形,单击鼠标确定积分 线终点——Integration Line下拉变为Defined。
– 主菜单 Tools——Options——Modeler Options确认Clonetool objects before unite没有选中 – 模型窗口右键选择体操作,单击选择第一个长方体,Ctrl键选中 第二、三个长方体——主菜单3DModeler ——Boolean——Unite
• 创建隔片
– 右键单击工程管理窗口工程树下Results——Creat Modal Solution Data Report——Rectangular Plot,打开结果报告设 置对话框。 – 对话框左侧Solution选Setup1:Sweep1,Domain选Sweep – 对话框右侧,X选Freq,Category选S Parameter,Quantity栏按 下Ctrl键同时选择S(Port1,Port1)、S(Port1,Port2)、 S(Port1,Port3);Function栏选mag,其他设置不变。 – 单击New Report——Close – 绘制生成的结果显示报告名称会自动添加到工程树的Results节点 下,默认名称为XYPlot1.
• 设计检查
– 主菜单HFSS——Validation Check——Close结束
内场分析步骤
运行仿真分析
• 主菜单HFSS——Analyze All——单击工具 栏!按钮,运行仿真分析 • 仿真分析过程中,工作界面右下方的进度 窗口会显示仿真分析完成信息。
内场分析步骤
查看分析计算结果
• 图形化显示S参数计算结果
创建功率分配随变量Offset变化的关系图 • 右键工程树中Results——Create Modal Solution Data Report——Rectangular Plot, 打开报告设置对话框。 • 对话框中,X选Offset;Category选 OutputVariables,Quantity栏通过按住Ctrl键同 时选择Power11、Power21和Power31三项; Function选择none。 • NewReport按钮给出输出变量Power11、Power21和 Power31与变量Offset的关系曲线报告。
• 添加扫频设置
– Project Manager窗口——Analysis右键添加Setup1求解设置项— —Add Frequency Sweep… ——Edit Sweep对话框Sweep Name输入Sweep1;Sweep Type选择 Interpolating;Frequency Setup项中Type 设置LinearSetup, Start设置8GHz,Stop设置10GHz,Step Size设置0.01GHz——其 他设置不变,OK
优化分析
保存退出HFSS
• 单击工具栏存储按钮保存设计 • 主菜单选File——Exit,退出HFSS
• 复制长方体
– 主菜单 Tools——Options—HFSS Options选择General选项卡, 选中Duplicate boundaries with geometry——确定 – 操作历史树单击选择长方体名称节点——主菜单Edit—— Duplicate——Around Axis
• 合并长方体
优化分析
• 设置优化变量的取值范围
– Variables选项卡——Override列勾选对应Offset 对应复选框——Starting Value输入0.1——勾选 Include复选框,Min和Max输入0和0.3。
• 添加优化设置
– 自动添加优化设置到工程树Optimetrics,默认 名称OptimizationSetup1
• 添加目标函数Cost Function
– 设置目标函数为Power31-2*Power21=0。 – Goals——Setup Calculations——Add Calculation——Done, 添加了新栏 – Calculation列输入目标函数表达式,回车确认 – Condition选择“=”;Goal输入0,Weight输入1;Acceptable输 入0.001,表示目标函数小于或等于设定的0.0001,达到优化目标, 停止优化。Noise保持默认0.0001不变。
优化分析
• 定义输出变量
– Power11、Power21和Power31代表端口1、2、3的输入/输 出功率。 – Setup Sweep Analysis对话框——Calculations ——Setup Calculations——打开Add/Edit Calculation, 保持默认设置——打开OutputVariables定义和添加输出 变量 – Output Variables——Name文本框中输入Power11, Category栏下拉列表中选择SParameter——Quantity选择 S(Port1,Port1)——Functgion选择mag——单击 InsetInto Expression – Expression文本框中添加了mag(S(Port1,Port1))表 达式,末尾输入乘号“*”,单击InsetInto Expression – 单击Add,添加了输出变量Power11。
内场分析步骤
创建T形波导模型
• 创建长方体模型
– Tools——Options——Modeler Options打开3D对话框,选择 Drawing,选中Edit properties of new primitives复选框—— 确定。 – 主菜单Draw——Box,移动鼠标到工资界面右下角状态栏输入坐 标起点为(0,-0.45,0)回车确认——dx,dy,dz分别为2,0.9,0.4 回车确认——弹出属性对话框——Attribute选项卡,对长方体命 名,Material为Vacuum真空,Transparent数值条滑动设置值。
• 运行参数扫描分析
– 单击工具栏“设计检查”按钮,无误后运行仿 真计算; – 右键Optimetrics——ParametricSetup1—— Analyze命令运行参数扫描分析——工作界面右 下角的进程窗口显示分析速度,完成分析后会 消失,在信息管理窗口显示完成提示信息。
优化分析
查看参数扫描分析结果
优化分析
优化设计
要求:添加优化设计项,找出隔片位置,满足P3=2P2。 • 添加优化变量
– 主菜单HFSS——Design Properties——Optimization按钮选中— —Offset栏勾选Include项——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