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简介_管仲助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简介_管仲助齐桓公称霸齐桓公简介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年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
齐桓公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的第三子、齐襄公之幼弟,其母为卫国人。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了平定宋国的动乱。
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
前679年,诸侯与齐桓公在鄄(juàn)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另外,齐桓公还灭了谭、遂、鄣等小国。
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病死齐桓公称霸的故事【1】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国君,他的崛起称霸也是中国历史上经典的一幕,受到了后来无数能臣的赞叹。
齐桓公的奋斗让齐国从混乱的内斗之中崛起,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他自己也被称为春秋五霸之首。
早在齐桓公还没有上位的时候,他的父亲齐襄公在位的时候,齐国内政混乱,齐桓公的师傅感觉到当时齐国可能会发生大乱,就带着他先逃到了一个小国里。
后来齐襄公被杀,齐国陷入到混乱之中,齐桓公受到了别人的邀请回国,他的哥哥同时也回到了国内,当时他哥哥公子纠让管仲带人堵截齐桓公,管仲一箭射去,齐桓公假装出事身亡,于是公子纠就放心了,慢慢回去。
在公子纠慢慢悠悠回国的时候,齐桓公装死骗过别人,匆匆忙忙的回国,在齐国内部的支持下,成为了国君,并且讨伐公子纠所在的鲁国,让鲁国人畏惧杀死了公子纠,之后不计前嫌的任用管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齐国的国力提到了巨大的提升。
齐桓公不计前嫌,故能成霸业作文
齐桓公不计前嫌,故能成霸业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历史故事。
从前有一位叫做桓公的国君,他统治着一个叫做齐国的地方。
齐国可不是一个很强大的国家,周围都是些强国,经常被欺负和侵犯。
桓公自己也曾经犯过一些错误,做过一些坏事。
可是,桓公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他决心改过自新,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
桓公首先做的就是聘请了一批能干的大臣,像管仲、乐毅等等。
他们都是很有智慧和才能的人。
管仲曾经被齐国的前朝囚禁在牢狱之中,乐毅也曾被流放出国。
可是桓公并没有怪罪他们,而是欣赏他们的才干,重新雇佣了他们。
管仲就成了桓公最得力的助手。
他首先整顿了齐国的军队,建立了一支精锐的军队。
然后他又加强了齐国的经济实力,修建了绵延几百里的温泉水道,让百姓生活得更加富裕。
齐国的国力越来越强大了。
有了强大的国力,桓公就率领军队打败了其他六个诸侯国,统一了整个华夏大地,成为当时最有权势的霸主。
周天子也只能尊重他,不敢轻易动他了。
桓公可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厉害的。
他曾经也是个刚愎自用的年轻人,做过不少错事。
但是他后来懂得了改正错误、聚集英才、发展实力的道理,所以才最终能成为一代霸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曾经犯过一些错误,只要有决心改正,不放弃努力,就一定能够走向成功。
我们做人也要像桓公那样,不计较前嫌,放下成见,虚心纳谏聚集能人,共同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篇2从前啊,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国家叫做齐国。
在那个国家里,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君主,他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有一个特别的本领,那就是不计前嫌。
什么叫不计前嫌呢?就是说,如果别人以前对自己做过一些不好的事情,齐桓公都不会去计较和记恨,而是能够原谅对方,重新与他们合作。
你们知道吗?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为当时最伟大的霸主,就是因为他有这个不计前嫌的好品质。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次齐国打了一场大仗。
可是齐国的军队输了,士兵们都逃跑了。
当时,有一个人叫管仲,他是齐国最厉害的将军和谋士。
管晏列传文言文翻译(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管晏列传文言文翻译(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史记·管晏列传》是齐国两位宰相管仲与晏婴的合传,一位是兴国之相,一位为承平之宰,晏婴晚管仲百余年。
司马迁借传主管仲之口讲述其与鲍叔牙“管鲍之交”的故事,提出“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的观点,对管仲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却着墨不多。
司马迁通过对比方式展示管晏的不同:管仲任相,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晏婴任相,君行正道,顺(君)命而为,(君)不行正道,则斟酌办理(君的指示)。
管仲富于公室,有三归、反坫,奢侈僭越,司马迁没有提及管仲的后代,却写了鲍叔牙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晏婴力行节俭,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三世显名于诸侯。
司马迁一边评价“管仲世所谓贤臣”,一边借“孔子小之”,说孔子认为管仲格局不够;对于晏婴,司马迁却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如果晏婴在世,我做他的车夫,也满心欢喜对他仰慕有加。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任鲁国大司寇审理的每一个案件,他都非常慎重,为避免差错,孔子将判词与别人共同讨论,对讨论结果他会择善而从,不独断专行。
而孔子在撰写《春秋》时,他认为该记入的事一定要写,该删削的内容则勿需保留,即使像子夏这样长于文辞以文学列于孔门十哲的弟子,也不容置喙。
后世称孔子写《春秋》,“一字之褒荣于黼衮,一字之贬严如斧钺”。
一字褒贬,微言大义,这种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被称做“春秋笔法”。
司马迁写《史记·管晏列传》,通过阅读两人的著作以察其言,通过两人的轶闻趣事以观其行,口无臧否,皮里春秋,令管晏之别立显。
苏轼的父亲苏洵在其《管仲论》中提出:“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关于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
关于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对于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呢?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富有哲理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春秋时期的管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但是管仲以前曾是齐桓公的政敌。
齐桓公名小白,其前任是他的兄长齐襄公。
齐襄公是一个丧失人伦的衣冠禽兽,把齐国搞得一塌糊涂,使齐国政治潜藏着极其管仲像深刻的危机。
诸公子纷纷逃亡,以避灾难。
公子小白与心腹鲍叔牙投奔莒国,弟弟公子纠则同心腹管仲投奔了鲁国。
不久,国内发生政变,齐襄公被杀。
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得知消息后,分别由他们所居的国家派遣军队,护送他们回国。
两兄弟谁先回到齐国,谁就能成为国君。
为了帮助公子纠夺得齐国君位,管仲单人匹马驰向通往莒国的大道,奋力追赶上了公子小白。
他假装恭顺,上前拜见小白,乘小白不注意,突然猛发一箭,直向小白心窝射去,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从车上栽了下来。
管仲大喜过望,急忙策马而逃。
管仲赶上公子纠的队伍后,把事情对公子纠讲了。
他们以为政敌已除,于是便从容不迫地向齐国进发。
但是当他们赶到齐国首都临淄时,却得知小白已经登基为国君了。
原来小白并没有死,那一箭正射在他腰带的铜钩上,便幸运地躲过了劫难。
小白知道管仲是有名的神射手,于是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栽下马去,瞒过了管仲。
然后他们抄小路疾驰回国,抢先登上了国君的宝座。
鲁国军队见小白捷足先登,便用武力攻打城门,哪知齐国早有防备,鲁军大败而回。
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以后,要封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极力推荐管仲,他对齐桓公说:“管仲之才,胜我百倍,君若欲大展宏图,非管仲莫属。
”齐桓公也知道管仲是旷世奇才,又见鲍叔牙竭诚推荐,于是决定捐弃前嫌,重用管仲。
为了能让管仲回国,齐桓公派人对鲁国国君说,杀掉公子纠,缚送管仲回国,以报一箭之仇。
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作文九篇
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作文九篇齐桓公多次会天下诸侯,没有动用武力就制止了战争,这就是管仲对齐桓公的报答,他协助齐桓公成就其霸业,达到极盛的顶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作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作文一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读罢这个故事,各位同学早已惊叹齐恒公胸怀天下,不计个人得失,举贤任能;鲍叔牙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宁愿隐退江湖,放弃位高权重,让贤于管仲。
然而,风物长宜放眼量,“管夷吾举于士”的管仲,少年多难,如自甘堕落,又如何助公子纠的未来;后侍二主,如果牢骚太盛,萎靡不振,又如何能走出生死场,领衔齐国春秋称霸。
仰视的同时,也深刻感知到,少年磨砺,放眼长远,心底无私,方可走出天地之宽。
且说管仲其人:于国,春秋时局,本为动荡。
生生死死,打打杀杀成为社会常态。
而于乱世之中管仲辅佐公子纠,如齐国一根的救命稻草。
起初,管仲辅佐的公子纠事败后逃到鲁地,齐军看似追敌,实则追管。
进入鲁国境内,鲍叔牙为救管仲,散布公子小白与之为仇之信息。
同时,公子小白遣书给鲁庄公,叫鲁国杀公子纠,交出管仲,否则将以齐军全面进攻鲁国,鲁庄得知此信,深感无奈,交出管仲。
殊不知,交出一个管仲,实在拱手相送了一个逐鹿中原的春秋霸主地位。
于君,管仲与齐恒公一箭定乾坤,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一场殊斗。
戏剧性地改写了管仲的后半生,君臣同手,其力断金。
在助齐称霸的过程中,多次救主。
留下了老马识图、齐楚结盟、石破天惊等著名的成语故事,充分展示管仲的治国理政之才干。
古有齐恒公任人为贤,后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古往今来,良禽择木而栖,有名君者必有名臣。
难怪齐恒公称为“仲父”,为齐国构筑了一道“守则同固,战则同强”的铜墙铁壁。
于友,应该说没有管仲,鲍叔牙依然是留芳千古的名相,但没有鲍叔牙,不会有管仲一世英明。
大家都知道的一个故事,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
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为朋友向人们解释说,管仲非怕死,实则家有年迈母亲,全靠其一人供养,所以家国情怀跃然于视野之中。
关于齐桓公和管仲之间的故事
关于齐桓公和管仲之间的故事对于齐桓公被管仲追杀过,还愿意听从鲍叔的建议而对管仲进行重用,大家对此怎么看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齐桓公和管仲之间的故事,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春秋时期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一直被当做君主知人善任,不计前嫌与臣子誓死报恩,权利辅佐的典型,一直为后人所称赞。
齐桓公与管仲之间和谐的君臣关系也是极为难得的,不过这种关系的形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齐桓公的心里也未必毫无芥蒂的,只是管仲是真的有才,齐桓公为了图谋霸业必须要用上管仲,管仲能为他抵挡来自旧贵族的很大阻力,因为管仲出身平民,没有什么背景,也跟朝廷中各势力之间都没有交际,所以任用管仲所遇到的阻力要小一些,管仲改革的时候也不会顾及那些反对者的意见,所以齐桓公用着放心,这也是齐桓公能够善任的一种很重要的原因。
从后来齐桓公与管仲的相处情形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的,管仲一开始并不被重用,后来管仲借着齐国动荡的机会向齐桓公进谏,才有了展露头角的机会。
管仲趁机向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帮助齐桓公称霸,这真迎合了齐桓公想成就千秋霸业的梦想。
所以说下属有时候不光要能琢磨事,还要能琢磨人,摸透领导的心思,领导也不用为一点小过节而斤斤计较,因为太纠结于小事上,往往就会蒙蔽了双眼,就会埋没了真正的人才,领导与下属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哪一头出了问题都不行。
这便是我们从历史学到的经验。
齐桓公任用管仲的故事齐桓公与管仲之间有一段不可不说的往事。
当初齐国内乱,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与公子小白各自带着自己的心腹逃往别国避难,公子纠带的是管仲,而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带的是管仲的好友鲍叔牙,在逃难过程中,擅长射箭的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服上的带钩,差点要了公子小白的命……幸好公子小白吐血装死才逃过一劫,从此公子小白就与管仲结下一箭之仇,后来公子小白回国即位成为齐桓公,管仲不得已和公子纠一起逃往鲁国。
齐桓公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幸好在鲍叔牙的一再劝说之下,齐桓公这才答应放过管仲,把他从鲁国押解回国,也幸亏鲍叔牙这人有识人之明,他知道自己的才能远远不如管仲,只有管仲才能辅佐齐桓公称霸,所以主动让出相位,而管仲也对齐桓公的宽宏大量所感动,全心全意辅佐国君,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对内积极发展经济,使齐国一跃成为东方大国,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齐国走向了全盛时代,管仲提出的很多改革思想也为后世所借鉴,开创了春秋战国时期一系列改革的序幕,推动了中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型,可以说管仲是一位有作为的改革家,是可以彪炳千秋的大人物。
唐诗《筹笔驿》译文及注释赏析
唐诗《筹笔驿》译文及注释赏析《筹笔驿》是由李商隐所创作的,此诗同多数凭吊诸葛亮的作品一样,颂其威名,钦其才智;同时借以寄托遗恨,抒发感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筹笔驿》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筹笔驿》唐朝:李商隐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筹笔驿》古诗简介筹笔驿,在今四川广元市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
唐代诗人李商隐和罗隐均有以“筹笔驿”为题的咏怀古迹诗。
两首诗都有对诸葛亮表示崇敬,并为他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志愿而深感遗憾之意。
《筹笔驿》翻译/译文猿鸟犹疑是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风云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
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划算,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
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
关公张飞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澜?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武侯祠,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筹笔驿》注释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
《方舆胜览》:“筹笔驿在绵州绵谷县北九十九里,蜀诸葛武侯出师,尝驻军筹划于此。
”②猿鸟句:诸葛亮治军以严明称,这里意谓至今连鱼鸟还在惊畏他的简书。
疑:惊。
简书:指军令。
古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
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
④上将:犹主帅,指诸葛亮。
⑤降王:指后主刘禅。
走传车:公元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邓艾伐蜀,后主出降,全家东迁洛阳,出降时也经过筹笔驿。
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
后主是皇帝,这时却坐的是传车,也隐含讽喻意。
⑥管:管仲。
春秋时齐相,曾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乐:乐毅。
战国时人,燕国名将,曾大败强齐。
原不忝:真不愧。
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每自比管仲、乐毅。
⑦他年:作往年解。
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⑧梁父吟:两句意谓,往年曾谒锦里的武侯祠,想起他隐居时吟咏《梁父吟》的抱负,不曾得到舒展,实在令人遗憾。
《筹笔驿》赏析/鉴赏此诗同多数凭吊诸葛亮的作品一样,颂其威名,钦其才智;同时借以寄托遗恨,抒发感慨。
管仲的故事作文(精选19篇)
管仲的故事作文(精选19篇)管仲的故事作文篇1管仲,字夷吾,是春秋战国晚期人物。
管仲是一个拥有大才能的人,但是却因为家境贫寒,除了他的好友鲍叔牙对他赏识有加,不断帮助他之外,没有其他人对他认可,其才能也没有办法得以发挥。
在齐襄王统治期间,齐襄王十分的残暴,齐襄王的两个儿子,公子小白以及公子纠为了保命,纷纷外逃。
鲍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谋士,而管仲是公子纠的谋士。
在逃亡期间,公子纠与管仲在鲁国避难,受到鲁国的尊敬。
但是,不久后齐襄王被公孙无知杀死后,公子小白早先一步回到齐国,继承了王位,并追杀一直与他争夺王位的公子纠。
鲁国得知消息后,派出军队将公子纠以及公子纠的护卫召忽给杀了,将管仲囚禁起来。
鲍叔牙知道了管仲还没有被杀,只是被囚禁起来之后,赶紧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说齐桓公要想成就霸业,就必须要以管仲为宰相。
齐桓公听信了鲍叔牙的谏言,告知鲁国将管仲送回齐国。
在管仲回齐国的前几天,齐桓公斋戒沐浴三天,并且亲自到城门前迎接,与管仲共坐一辆马车,请教治国之道。
管仲到齐国后,管仲被封为齐桓公的宰相,为齐国献治国之策,为齐国百姓安定富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保障了齐国国泰民安。
并且也为齐桓公的霸业出谋划策,让其他的诸侯国屈服于齐国,使得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名垂千古。
管仲的故事作文篇2齐桓公即位后,派兵打败了护送公子纠的鲁国军队,并写信告诉鲁国:“公子纠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亲手杀他,你们鲁国看着处置吧。
管仲、召忽是我的仇人,你们一定要把他们送给我,我要把他们剁成肉酱,才能解我心头之恨。
不然的话,我就和你们刀兵相见。
”鲁国害怕了,杀死了公子纠,召忽见主子死了,也跟着自杀了。
而管仲呢,请求鲁国把他作为囚犯送回了齐国。
管仲曾经截杀姜小白,并差点一箭射死他,这是多么大的仇恨啊,估计姜小白恨管仲恨得牙根要发痒了。
这管仲怎么这么傻,竟然要自投罗网到齐国去呢?原来,这是齐桓公的又一计。
一开始,他的确恨死了管仲,想抓到管仲报一箭之仇。
患难见知交的文言文翻译
古之良友,如金之在沙,非经磨砺,难以显其纯。
人生在世,遇事无数,而患难之际,方显知交之真。
是以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非以其味也,以其心也。
夫患难,人生之大敌也。
当此之时,人心惶惶,世态炎凉。
然正所谓“患难见真情”,真金不怕火炼,真友不畏艰险。
是以君子之友,虽在患难之中,亦能相濡以沫,共度时艰。
昔者,孔明卧龙,隐居隆中,世人皆以为其不出山,不知其心怀抱负。
后刘备三顾茅庐,孔明出山,辅佐刘备,共创蜀汉。
及至蜀汉败亡,孔明病重,刘备托孤于诸葛亮。
孔明临终之际,仍心系国家,遗命后事,可谓患难见知交之典范。
又有管鲍之交,管仲与鲍叔牙,二人同乡,共事齐国。
管仲初为鲍叔牙家臣,后因罪逃亡,鲍叔牙倾家荡产,资助管仲。
管仲得鲍叔牙之助,重回齐国,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管仲尝言:“吾所以贵者,以鲍叔牙之知我也。
”此乃患难见知交之真谛。
至于世间小人之交,则往往在顺境中,形影不离,一旦遭遇困境,则各奔东西,甚至落井下石。
此类交情,犹如酒肉朋友,表面亲热,实则虚情假意。
故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然则,如何识破小人之交,而结交真知友呢?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者三友者,友直、友谅、友多闻也。
损者三友者,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也。
故欲结交真知友,须先明辨益损之友。
夫患难见知交,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时之遇。
须在日常相处中,观察其言行举止,是否真诚相待,患难之际,是否伸出援手。
如此,方能识得真知交,共度风雨,共创辉煌。
总之,人生在世,知交难得。
患难之际,更需珍惜。
愿吾辈皆能结交真知交,共度人生,共创美好未来。
如此,方不负此生,不负友情。
管理故事管仲助齐桓公称霸管理资料
管理故事:管仲助齐桓公称霸 -管理资料管仲认为,国家富强、社稷安定首先在于得民心,管理故事:管仲助齐桓公称霸。
而要得民心,应当先从爱惜百姓做起;而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
故事管仲的祖先曾经是名门望族,其父管庄曾作过齐国集团的高管,后来家道中落,到管仲这一代时已经很贫穷。
为了谋生,管仲到过许多地方,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他几次想进入齐国的管理层,但都没有成功。
管仲有位好朋友鲍叔牙,两人友情很深。
他俩一起经商,赚了钱管仲总是多分给自己,少分给鲍叔牙。
而鲍叔牙对此从不和管仲计较。
对此,人们背地议论说,管仲贪财,不讲友谊。
鲍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释,说管仲不是不讲友谊,只贪图金钱。
他这样做,是由于他家贫困。
多分给他钱,是我情愿的。
管仲三次参加战斗,但三次都从阵上逃跑回来。
因此,人们讥笑他,说管仲贪生怕死,没有勇敢牺牲的精神。
鲍叔牙听到这讥笑后,就向人们解释说,管仲不怕死,因为他家有年迈的母亲,全靠他一人供养,所以,他不得不那样做。
管仲也多次想为鲍叔牙办些好事,不过都没有办成;不但没有办成,反给鲍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难,还不如不办好。
因此,人们都认为管仲没有办事本领,鲍叔牙却不这样看。
他认为事情之所以没有办成,只是由于机会没有成熟罢了。
在长期交往中,两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管仲多次对人讲过: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鲍叔牙。
公元前674年,齐国CEO齐僖公驾崩,留下三个儿子,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小白。
按照长子继位的传统,太子诸儿成为齐国集团新CEO,是为齐襄公。
太子诸儿虽然居长即位,但质量卑劣,齐国前途令国中老臣深为忧虑。
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
一双好友,给两个公子当师傅,实为美谈。
几年后,齐国集团内乱终于爆发,齐襄公被杀死。
经过激烈的斗争,鲍叔牙说服了齐国高管同意护立公子小白为新CEO,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急于扩大齐国集团的实力,因此准备请鲍叔牙出任总经理(齐相)。
有关管仲的故事议论文
管仲的故事议论文有关管仲的故事议论文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特别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这种类型的作文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管仲的故事议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管仲,名夷吾,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史称管子,因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而闻名。
管仲辅佐齐桓公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后人称他为“华夏第一相”。
管仲少年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
为维持生计,管仲先是与好朋友鲍叔牙合伙经商,来后从军,来到了齐国。
管仲做了齐国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师傅。
管仲的第一件重要功绩,就是成功护送公子纠回到鲁国。
当时襄公时期,齐国政局动荡,为保护两位公子,管仲和鲍叔牙分别带着公子到国外避难。
公元前686年,齐国爆发了内乱,齐襄公的叔伯兄弟——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自己登基继位。
但是不该他得到的,到手了也会失去。
不久后,公孙无知被齐国的贵族们杀死,齐国又陷入了没有国军君的混乱局面。
两位公子得知情况,都想尽快回国继承王位。
公子小白先行一步,登上了国君的宝座。
公子纠被杀害于鲁国,管仲与另一位大臣被发送回齐国。
管仲的最大功绩,就是受齐桓公重用,君臣携手,同心共创霸业。
管仲的才干是非凡的,经知己鲍叔牙力荐,齐桓公,就是曾经被管仲射过一箭的公子小白,终于听了鲍叔牙的建议,任用管仲。
正是小白的帝王胸襟容纳了管仲,才成就了后来的齐国的霸业。
管仲是来源于生活的底层,经历了生活的各种艰辛,又格外聪慧好学,所以他对历史和现实都有极为深刻的观察与体味。
管仲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他打造了齐国万众一心的精神,凝聚人心和力量,并推行了适合战争的国家体制。
“定民之居,成民之事”。
齐国当时四民杂处,士农工商杂居,不利于专业的发展。
管仲提出按职业归属居住,士和士居住在一起,商和商居住在一起,以此类推,同一个领域的人生活在一起,以“定民之居”。
史记《齐桓公用管仲称霸天下》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齐桓公用管仲称霸天下》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齐桓公用管仲称霸天下》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节自《齐太公世家》) 桓公元年春,齐君无知游于雍林①。
孟子读后感(6篇)
孟子读后感(6篇)孟子读后感(6篇)孟子读后感1关于霸道,关于齐桓晋文,孟子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不说,他要给齐宣王讲王道。
对齐桓公,对管仲,孔子的评价是很高的,他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披头散发,衣襟向左了。
披发左衽,是夷人的习俗,汉人是束发右衽的。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维护中原秩序,保卫中华文明,如果没有他们富国强兵,北方的夷人可能已经把我们征服了。
但是,孔子也说过:“管仲之器小也哉!”管仲的器局啊,还是太小!他只知道搞经济,给国库捞钱,富国强兵,称霸天下,还会打贸易战,但是他的霸业一世而息,没有建立制度文明,不能“为万世开太平”!孟子要谈的,不是一生一世的霸道,是为万世开太平的王道。
孟子读后感2一翻开《孟子》这本书,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因为在看书时,历史知识就像永不干枯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涌入我的大脑。
看着看着,我好像进入了古老的春秋时代,仿佛看见孟子儿时逃学孟母脸上生气的表情;又犹如听见两军交战时人喊马嘶的声音,看见一个个青年将领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甚至为不能帮上忙而感到遗憾。
那个时代的诸侯国的.成败兴衰仍然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重现,令我感叹不已。
我还对春秋时代的礼仪制度加深了一层了解,也更清楚地了解了孟子的为人。
《孔子》和《孙子》我也看过,但对我来说,却没有《孟子》给我的震撼力那么大。
我要好好保存这本书,并把孟子列入我最敬佩的人当中去,予以纪念。
孟子读后感3前几天,我们学完了《孟子》中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篇文章,主要讲的就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打仗时,好天气不如地形,好地形不如人民团结。
所以攻心为上,招揽民心。
孟子是儒家学派大师,名轲,字子舆,人称“亚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主张施仁政,讲王道。
三国时期的刘备就做到了这一点,打仗时,所到之处毫发无伤,民心所向,最后也是入主西川称帝,就连临死时还念念不忘“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说明刘备是个仁政的好主公。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译文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译文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出自《管仲与鲍叔牙》文言文中,讲述了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
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
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原文内容: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也。
全文翻译: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时,经常与鲍叔牙交游,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
管仲生活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对他很好,没有怨言。
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后,管仲也被囚禁起来。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为齐国的相国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九次会集各国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全都仰赖管仲的计谋和策划。
《管晏列传》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管晏列传》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管晏列传》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管晏列传》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简介《管晏列传》选自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卷六十二、列传第二,是春秋中后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
司马迁略去了二人的主要事迹,而“论其轶事”。
文章着重选取了管鲍之交、晏婴推荐越石父和作者的故事,娓娓动人,天然成趣,于细微处见精神,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的爱憎。
作者惨遭李陵之祸身受腐刑,平生所交不为一言,故写管鲍之交,写晏婴赎越石父,无不是借题发挥。
来抒发自己的胸怀。
作品原文管晏列传管仲(1)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2)游,鲍叔牙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3)鲍叔牙,鲍叔牙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4),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5),管仲囚焉。
鲍叔牙遂进(6)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7),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牙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牙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牙谋事而更穷困,鲍叔牙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牙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8),鲍叔牙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牙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牙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9)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10)鲍叔牙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11)。
四维(12)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13)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什么关系齐桓公和管仲有哪些故事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什么关系齐桓公和管仲有哪些故事齐桓公作为春秋五霸之首,在管仲的帮助下成就了霸业,无疑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最夺目的那个君王。
周天子看在齐国强盛的面上,都要听其号令,而这位英雄在其光辉的表面之下,齐桓公又是什么样的人,他和管仲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运气和时机帮助齐桓公即位起了很大的作用,权力的争斗是必不可少,有时候即使是手足,也难免落得个自相残杀,历史就是这样冷酷无情,他亲眼看着一出出悲剧上演,却不阻止。
而是躲在在一场场政变和惨剧后,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冷静地观察着这个世界的人们。
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85—前643),姜姓,名小白。
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
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
在齐襄公死于宫廷内乱之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两人争夺王位。
公子纠,春秋时齐国人,他是齐襄公的弟弟,而公子小白是齐襄公的次弟。
因此,公子小白就是公子纠的弟弟,两人逃亡在外,齐襄公一死都想回国即位。
有趣的是齐桓公公子小白由鲍叔牙辅佐,而公子纠又是管仲辅佐的,管仲和鲍叔牙是生死之交,二人各事其主,却在日后共事一君。
在逃亡的途中,二人都想趁着国内内乱,趁机回国即位,这时候公子纠的师傅管仲为了确保公子纠能够即位,便想在途中谋杀公子小白,一箭射中小白,但是小白命大没有死,反而马不停蹄赶回了齐国顺利地登上国君之位。
齐桓公后来也并没有追究这一箭,反而重用管仲,成就了自己的霸业。
公子纠发现管仲是个人才,便留在了自己身边辅佐自己,而鲍说牙呢也被齐小白看重,拜其为军师。
两位至交,各自辅佐一个君王,都很卖力。
可是这王位始终是攥在哥哥齐襄公手里,齐襄公也总是怀疑,两个弟弟要和自己争夺王位,便想设计把二人除掉。
听闻消息的二人,赶忙带着各自的师傅出逃,公子纠到了鲁国,而公子小白回到了莒国。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死于内乱,他的一个弟弟公孙无知成为齐国新一任君王,很快公孙无知又成为了宫廷内乱的牺牲者,也被手下大臣给杀掉了,齐国又陷入了一片混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仲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争夺霸权。
齐国是当时东方一个大国,齐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相,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提起管仲和齐桓公,这里面还有个“一箭之仇”的故事呢!
公元前685年,齐襄公被杀。
他有两个兄弟,公子纠(当时在鲁国,今山东曲阜)和公子小白(当时在莒国,今山东莒县)。
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
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
管仲一箭射中小白铜制衣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就不慌不忙护送公子纠回到齐国去。
怎知公子小白是诈死,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小白和鲍叔牙早已抄小道抢先回到了国都临淄,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继位后,便想“发兵攻鲁,心欲杀管仲”,以报一箭之仇。
他准备请鲍叔牙出任齐相。
鲍叔牙却向他推荐管仲:“欲霸业,非管夷吾不可”,“管仲有五点比我强:宽以从政,惠以爱民;治理江山,权术安稳;取信于民,深得民心;制订礼仪,风化天下;整治军队,勇敢善战。
”齐桓公听从了鲍叔牙的建议,毅然摒弃前嫌,拜管仲为相。
齐桓公问管仲,“我想使国家富强、社稷安定,要从什么地方做起呢?”
管仲回答说:“必须先得民心。
”
“怎样才能得民心呢?”齐桓公接着问。
管仲回答说:“要得民心,应当先从爱惜百姓做起;国君能够爱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意为国家出力。
而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而后国家得到治理,那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通常讲安定的国家常富,混乱的国家常贫,就是这个道理。
”
这时齐桓公又问:“百姓已经富足安乐,兵甲不足又该怎么办呢?”
管仲说:“兵在精不在多,兵的战斗力要强,士气必须旺盛。
士气旺盛,这样的军队还怕训练不好吗?
齐桓公又问:“士兵训练好了,如果财力不足,又怎么办呢?”
管仲回答说:“要开发山林、开发盐业、铁业、发展渔业,以此增加财源。
发展商业,取天下物产,互相交易,从中收税。
这样财力自然就增多了。
军队的开支难道不就可以解决了吗?”
经过这番讨论,齐桓公十分兴奋,就问:“兵强、民足、国富,就可以争霸天下了吧?”
但管仲严肃地回答说:“不要急,还不可以。
争霸天下是件大事,切不可轻举妄动。
当前迫切的任务是百姓休养生息,让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不然很难实现称霸目的。
”
管仲为相后果真不同凡响,对内,他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之策,使齐国国力骤增;对外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组织齐、鲁等八国,讨伐不向周王进贡的蔡、楚两国,另一方面又帮助燕、卫等国反击少数民族的进攻,终于使齐国成为众诸侯国的领袖。
故《史记》云:“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
齐桓公弃一箭之私仇,任用管仲为相,管仲报知遇之恩,辅佐齐桓公图霸,真乃贤相遇明君,明君逢贤相,君臣知遇,相得益彰!齐桓公重用管仲,的确是惟才是举的千古师表。
人与人相处,难免有冲撞、过节、恩怨,最重要的是忘记过去,不计前嫌。
如果你与别人闹了点别扭,就寻机报仇,给他小鞋穿,想怎么收拾他,其实,你不是在给别人难堪,而是在给自己制造麻烦。
你打击了别人,别人如果同样怀恨在心的话,到最后受伤的还是你自己。
做人要宽容大度,宰相肚里能撑船,惟有宽容的人才能成就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