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验报告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创新实验报告书
2015年1月
一、实验背景
最近,宿舍阳台的晾衣杆突然脱落,大家洗好的衣服都没地方晾了,只好到其他宿舍晾衣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一些不便,正好需要做材料力学创新实验,我们小组就打算利用脱落的晾衣杆或以它为原型来构思我们的实验。开始我们打算利用晾衣杆做薄壁圆筒的组合实验,来验证材料力学的一些理论公式,但是像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等都是之前力学实验做过的,之后想通过实验测量杆端转角,进而得到剪切模量,来验证弹性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的关系,即
算以简化的晾衣干模型即钢管,检验在载荷下的弯矩,剪力,最大正应力与理论值的误差。
同时,工程实际中的构件往往是几种基本变形的组合,处于复杂应力状态下。要确定这些构件上某点的主应力大小和方向,也就比较复杂,甚至有些复杂的工程结构尚无准确的理论公式可供计算,在这种情况下,常常要借助实验的方法解决。工程中只有两端支撑在柱子上的梁,主要承受正弯矩,一般为静定结构。体系温变、混凝土收缩徐变、张拉预应力、支座移动等都不会在梁中产生附加内力,受力简单,简支梁为力学简化模型。
二、实验理论分析
2.1材料属性及模型简化
当晾衣杆上挂满衣服时,我们将这种情形下的受力状态简化成均布载荷,由于支座的外侧不受力,也将其简化掉了,然后进行理论分析计算,首先得到其弯矩图和剪力图,显而易见,中心的弯矩最大。
薄壁圆筒用不锈钢1Cr18Ni9Ti制造,材料弹性模量E = 202GPa ,泊松比
M x
x
F F
图2-1 模型受力图及均布荷载弯矩剪力图
2.2最大正应力的计算
m N M M pl c ⋅=⨯⨯==
=06.545.02008
1
28
max 2 MPa I D
M y
c 83.22max
max 0==
=σσ
2.3最大剪应力的计算
N pl F F SA s 4545.020021
21max =⨯⨯==
=
Pa b I S F Z Z
S 885)
2(max 0=⋅⋅=
τ
2.4最大挠度的计算
由材料力学中简支梁的挠度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得到:
m EI pl y
c 44
max 01050.13845-⨯===ωω
三、实验过程
由于试验中加载均布载荷不容易加载,为了适应万能试验机的加载,我们便简化为
两个集中力作用2
pl
F =
,如图所示: F
l /4
l /4l /4l /4
F
图3-1 材料加载图
3.3最大正应力
由图可知梁在荷载F 作用下,梁的最大正应力就发生在该段梁的中点处。考虑到在加载过程中,荷载F 可能不是作用在梁的中线上,导致试件可能会发生扭转。
考虑到上述因素,我们确定的贴片方案是,在梁的跨中下表面均匀地粘贴三
个应变片,编号为2、3、4,测得相应的应变234,,εεε,并取其平均值234
++=3εεε
ε作为跨中下表面的应变。由于该点处于单轴应力状态,所以由胡克定律1max =E σε可以求得最大正应力。这样贴片的好处是,在测得该处的正应变的同时消除了可能发生扭转而导致的误差。
图3-2-底面投影贴片图
3.3最大剪应力
由剪力图3-2可见,除梁在荷载 F 作用之间的其他部分,剪力s F 均匀分布,由于中性轴上的正应力为零,因此这部分的中性轴上处于纯剪切状态。 我们的贴片方案是,将一个应变片贴在中性轴处的位置,并与中性轴成45︒。
应变贴片位置处于纯剪切45-45=-σσ︒︒,所以只需要贴一个应变片就可以得到该点的剪应力。由广义虎克定律4545451
=
()E
εσνσ︒︒-︒-,得到最大剪应力
451max 451E
︒︒==
+ετσν
τ
σ
45︒
σ
图3-3应力状态分析图 图3-4应力圆
图3-5侧面贴片图
四、实验步骤
1:对所选构件进行打磨:首先,将分发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处理,进行一系列的打磨和擦拭;
2: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应变片粘贴位置:通过理论分析,只需在梁中的下端处贴三个应变片,测量相应位置的应变量,然后在荷载与支点中点的中轴线处与水平线成45度方向贴一个应变片即可;
3:在确定的位置正确粘贴应变片:对贴片的位置进行进一步的打磨,是表面光滑平整,便于贴片,然后用酒精擦去表面的灰尘,把502胶水先滴一小滴在贴片位置,然后将应变片轻轻地准确地贴在上边,压匀;用电烙铁将应变片的两个线头与电线焊接在一起;
4:检测应变片是否有效:打开万用表并调制欧姆档,将万用表的两个表头分别接在应变片的两个线端,观察是否有示数,从而确认应变片是否有效;
5:在万能实验机上安装试件:将试件准确地放在万能实验机上,支撑两端的距离为450mm ,在试件上侧将两个小圆棒分别放在离试件中点112.5mm 的两侧,上面放上用来传递荷载的工字钢,并将连接应变片的彩线正确地连接在数字电阻应变仪上;
6:在实验机上进行分级加载实验:匀速缓慢加载,荷载从0开始以200为
一个增量步加载至850N,即加载到200N 、400N 、600N 、800N 时记录对应的应变和位移。
五、实验数据处理
表5-1实验数据整理
5.1最大正应力的计算
利用数字应变仪测得梁中点处底面处的应变为234,,εεε,为了消除梁在加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扭转,取其平均值234
++=
3
εεεε。
得到最大正应力:
MPa Pa E l 04.310202101896max =⨯⨯⨯==--
εσ
(6-1)
5.2最大剪应力的计算
根据第三部分力学原理分析,由广义虎克定律4545451
=()E
εσνσ︒︒-︒-,45︒方向应变贴片位置处于纯剪切45-45=-σσ︒︒。
得到最大剪应力:
a 947.028
.01102021061964545
max 1MP E =+⨯⨯⨯-=+==-μτστ。
。
(6-2)
5.3最大挠度的测试
加载到控制荷载800N 时,在万能试验机的参数显示屏上读得梁中点的挠度为mm 101.0max 1=ω。几个荷载对应的跨中挠度见表6-1。
5.4实验结果与设计值的对比分析
() ε2() 2 4 11 15 16 ε3() 1 5 13 17 18 ε4() 2 6 14 18 20 平均值234++=3
εεεε
1.7 5 1
2.7 16.7 18 挠度f (mm ) 0
0.046
0.073
0.091
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