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满族的风土人情
话说满族——青龙河见证满族的“龙文化”
[乡土文化进校园]话说满族——青龙河见证满族的“龙文化”隔河头小学王金秘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加敬佩、欣赏、珍惜先辈留下的文化遗产,增强崇尚知识、热爱家乡、传承文明、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读地图、调查访问、收集资料、游艺活动等活动,透过地名,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学会整理资料、提取信息、撰写调查报告,体会其中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课前师生充分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2、通过了解地名的来历及变化,懂得地名蕴含的文化,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地名的变化与历史、人们的风俗习惯,姓氏异同等。
2、掌握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会整理信息,提升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家乡地图。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青龙的历史渊源以及对龙图腾的膜拜宽城满族自治县自大字沟以东属于青龙河水系,青龙河是滦河的较大支流。
在宽城境内,源于都山经大字沟流出的叫都阴河,是宽城境内青龙河的主源。
在苇子沟有北边流来的小彭河汇入,在汤道河有先有南面源于都山从冰沟方向流来的冰沟河汇入,又有北面李家窝铺方向流来的连阴栈河汇入。
这样宽城境内的青龙河水的确不小了。
在大石柱子乡境入与源于平泉县台头山乡曹家梁子村、流经辽宁省凌源市的青龙河主源相汇。
然后流经青龙满族自治县、卢龙县,由卢龙县境内入滦河。
其中的青龙和宽城是满族自治县。
该河干流总长246公里,,流域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
青龙河虽然在全国不是一条很知名的河流,但它也沉积了厚重的流域文化和灿烂的历史文化。
《史记》中记载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的故事就是发生在青龙河,是青龙河孕育了商族和成就了商汤大业。
青龙河流域发现殷商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多处;这里的辽金历史文化更加厚重,出土的辽金时期的文物最多;明代,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戎边,打败了在青龙河流域的蒙古人,并下令,长城以北200华里为中立地区,不许有人居住,使这里荒芜300余年,山青水美的青龙河流域成了“野水无人渡,山花寂寞红”的人迹罕至的境地,成了野兽山禽的生存乐园;到了清代,朝廷为了减轻京城的经济压力,康熙敕谕:以奖励军功、赏赐皇亲、分丁拨户等形式令部分旗人(满族人)到长城古北口、喜峰口、冷口等口外的无主荒地进行“跑马占圈”,垦荒定居。
青龙县满族来源初考
。
曾给 居 住 在 这 里 的 旗 人 带 来 相 对 优 裕 的 生 活
“
清 代 临榆 县 知 县 肖德
,
云
,
:
一百 里外 是干沟
其 文是
,
:
“
正 蓝 旗满 洲 五
廷 所
,
世袭 一 等 男 爵
兼 优异 世 管 佐 领 事
系 太 宗 文 皇 帝 位 下 固 伦公 主后 裔
之子 德
,
为谕 永 平 府 属 迁 安 县 之 冷 口 外 草 碾庄 头 事 缘
,
,
:
自 国 初顺 治 年 间
,
、
蒙 世 祖 章 皇 帝恩 赏
,
公主 祭 田
地 亩 座 落 在 永平 府属迁 安 县 之 冷 口 外 草碾 等地 方
不准拖
,
倘不 遵 谕 决 不姑 宽
、
,
革除 另 派
、
自谕 之 后 西至山
。
,
各 佃 亦 遵 照 限 期交 租
、
勿 许延 抗
,
如敢 故 违
、
即行 惩
,
。
所 有 应 收租 之 房 间 地 亩
树株
,
统 归 庄头 管 理
,
并将 四 至 段 落 开 明
:
东至 公
、
瓦 圈沟
。
山 嘴子
,
亮 子沟
,
,
南 至 南 山 前 边 小 河内
青 龙 县 满 族 来 源 初考
刘玉 宗
青 龙 县 位于 渤海 之 北
,
金
鑫
,
燕 山之 南
。
,
盘点满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盘点满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满族的风俗习惯: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其后裔一直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中上游、乌苏里江流域。
1644年清军入关,统一了中国,形成满汉长期杂居的局面。
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满族有自已的语言、文字,满族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
17世纪四十年代,满族大量入关后,普遍开始习用汉语文。
1.禁忌:满族人也有禁忌。
主要有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如狗皮帽子等。
打猎时不打乌鸦、喜鹊等。
2. 宗教信仰:满族早期信奉萨满教。
入关后,又信奉佛教。
萨满教同佛教在满族中同祀供奉。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
“萨满”是通古斯语的音译,意为“疯狂的人”。
汉译为“巫”。
“萨满”有男有女,并分家萨满和跳神萨满。
祭祀时主持礼仪的家萨满早已不存在了。
跳神治病为业的神巫,在一些偏僻乡村还偶有活动。
早在清代就屡有禁令,但屡禁不止。
建国后,国家禁止一切封建迷信活动,但仍有少数人以此为业,骗取钱财。
满族还崇拜自然神,如天地神、山神、星神、树神。
崇拜以动物为图腾的鹊神、乌鸦神。
至今在一些满族聚居的乡村,每逢年节还烧香供奉,祈求保佑全家平安顺利。
现在有的满族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但人数不多。
3.丧葬: 旧时,满族人对丧事非常重视,家中亲属死后要隆重举行丧礼。
丧礼概略为:(一)“倒头”:亲人死后先请“吉祥板”,板下支矮凳。
待将死者全身洗净穿好“寿衣”后,由孝子抱头、子侄辈托全身抬上“吉祥板”,在死者头前放小桌,供“倒头饭”,插上“打狗棒”,点好“油灯碗”,子女及本家近支平晚辈依次立或跪于“吉祥板”前,“举哀”。
门前立“幡杆”,表示死人之家。
由于受汉族影响,建国前,满人也有挂“挑钱纸”的。
(二)“报丧”:死者停放完毕,即发“口报条”向亲友“报丧”。
用白纸条写清地址、人称、死亡年月日时和“接三”(表示丧事大典开始)日期。
亲友接条后即于当日和“接三”前前往吊唁。
满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满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满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满族是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博收外来文化并融汇创新的民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风俗文化。
那么,满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下面就让店铺为大家介绍满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满族的风俗习惯满族称姓氏为哈拉(hala),丰富而复杂,极富民族文化特色。
最初,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家族)。
后来随着人口繁衍、家族分支与随任驻防调往别处,原来的穆昆又分化出数个新穆昆。
一般一个穆昆只有一个哈拉,但也有数个穆昆属于同一哈拉的情况。
历史记载,满族姓氏有600多个,在我国各民族的姓氏中,仅次于汉族。
与历史悠久的民族一样,满族姓氏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的图腾崇拜,但就后来的发展看,主要有以居住地为氏和以部族为氏两种。
女真人往往一个穆昆聚居一处,宋元以后,又深受蒙古族的影响,所以称名而不称姓。
清入关后,民族关系不断发展,汉军旗人多有用满族称名不称姓的方式命名的,而满洲旗人深受汉族文化习俗的影响,有很多用汉字为姓氏,如瓜尔佳氏以音译改称为关姓,纽呼禄氏以意译改称郎(狼),伊尔根觉罗,又称民觉罗,改汉称为赵。
也有将满姓汉语音译的第一个字作为姓氏的,如佟佳氏简称佟,马佳氏简称马,还有图、德、大、暴、呼、阿、肇、西、布等姓氏,大多数是将原来的满姓,用汉字来进行简称。
对于这种情形,清统治者十分不满,乾隆以后,清政府多次严令禁止,但并没多大效果。
辛亥革命后,绝大多数的满族人,普遍用汉字姓,或捏改汉姓,使他人不知其为满族,以至于今天很多满族人已经不知道自己的老姓了。
满族及其先民长期居住在山林地区,精于骑射是他们的特技,也在他们的习俗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满族育儿所用的摇车,直到今天,很多农村仍然沿用。
儿童初生时,悬弓箭于门前,象征着他未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射手。
六、七岁时,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稍长,就骑马佩箭驰骋山林。
女人执鞭不亚于男子,姑娘出嫁,弓、箭、鹿皮服是必备之品,结婚时的天地桌上要插上弓和箭。
满族简介风俗
满族简介风俗满族可是一个超有魅力的民族呢!满族在咱们中国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满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他们在东北那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说到满族的风俗呀,那可太有趣了。
在服饰方面,满族的旗袍那可是相当有名。
满族的旗袍特别漂亮,它的剪裁很精致,能够很好地展现女性的身材曲线。
而且旗袍上常常会有各种精美的刺绣,像是花朵呀、吉祥图案之类的,穿上它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人儿一样。
满族男人的服饰也很有特色,他们穿的长袍马褂,透着一种潇洒和干练。
满族的饮食也别具风味。
满族人特别喜欢吃面食,像饽饽就有很多种类。
萨其马可是大家都熟知的满族传统糕点啦,香甜可口,咬一口满是幸福的味道。
还有粘豆包,软软糯糯的,蘸着白糖吃,那滋味简直绝了。
满族人也爱吃肉,他们的白肉血肠那可是一道特色菜,虽然看起来有点“重口味”,但尝过的人都会被它独特的味道所吸引。
满族的居住也有自己的讲究。
传统的满族民居是口袋房,万字炕。
口袋房的形状就像一个口袋一样,房门开在一侧,这种房子的设计很实用。
万字炕呢,它的炕面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一个“万”字。
炕在满族人家中可不仅仅是睡觉的地方,还是一家人吃饭、聊天、休闲的场所。
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其乐融融的,特别温馨。
在节日方面,满族也有很多独特的节日。
就说颁金节吧,这可是满族的族庆日。
在这一天,满族人会穿上传统的服饰,欢聚一堂,大家一起品尝美食,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自己民族的节日。
还有添仓节,这是满族人祈求丰收的节日,大家会在这一天祭祀仓神,希望新的一年里粮食满仓。
满族的婚俗也很有意思。
在结婚的时候,新娘要坐花轿,新郎要骑着马去迎接新娘。
而且在婚礼上还有很多传统的仪式,像跨火盆啦,寓意着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还有拜天地、拜祖宗等仪式,这些仪式都体现了满族人对家族和传统的尊重。
满族的文化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
满族的剪纸艺术特别厉害,满族人用剪刀和纸就能剪出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图案,有动物、人物、花卉等等。
还有满族的八角鼓,这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乐器,满族人用它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在一些节日或者聚会的时候,八角鼓的声音就会飘荡在空中,让大家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之中。
青龙满族剪纸工艺品开发探析
青龙满族剪纸工艺品开发探析青龙满族自治县的满族文化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且缺少支柱型第三产业。
满族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手工技艺、图案等蕴含着丰富的满族传统文化,又可以结合旅游业成为有特色的旅游工艺品。
本文以青龙满族剪纸为出发点,探讨其与旅游业的结合以及开发和利用,进而达到发展青龙县的县域经济和传承满族文化的目的。
标签:青龙满族剪纸工艺品开发青龙满族自治县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坐落于燕山山脉东侧,县域面积约为3510平方千米。
据2009年统计,全县人口约54万,县内满族人口为387732人,占总人口数量的72.03%。
青龙满族的历史可追溯至康熙九年(1670),清朝廷为解决入关的满洲旗人生计和定居地问题,便开始在京畿地区附近的青龙区域进行跑马占圈,安排人口居住。
之后又因军功赏赐、皇亲封地、驻军屯田、分丁拔户等逐步令此地满族人口规模扩大。
根据《中国民族年鉴2011》所提供的数据来看,2010年,青龙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7.6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3万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6.85亿元、35.38亿元和25.39亿元。
一、青龙满族剪纸概况(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化历史上的青龙县是满族人的新领地,驻扎于此的满人也沿袭着一定的满族习俗作为日常生活的规范,但随着清政权的解体、民国的排满政策和“文化大革命”的接踵而来,原有的朝廷对“关外”满族“龙兴之地”保护政策无效了,青龙县的满族纷纷强改旧俗,甚至抛弃民族身份以求自保,满族文化更是荡然无存。
改革开放之后,新的文化在市场经济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下被带入此地,并成为新的地域文化。
在此过程中,满族文化经历了变异与衰退,最后几乎消失不见,这是它原本的功能已被替代。
但一个文化失去了某种功能,不意味着将被永远的抛弃,如果在某一时间产生了新的功能,那么它将重返历史舞台。
青龙满族剪纸正是承载着满族传统文化、迎接着新时代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者。
(二)青龙满族剪纸的特点1.历史悠久的“非纸剪纸”满族剪纸的传统早已有之,在纸张的制作方面,女真人就地取材,发明了自己的纸张,也颇具特色。
以特色休闲游促进少数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论文
以特色休闲游促进少数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摘要休闲旅游重在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少数民族山区发展特色休闲旅游的优势便在此。
本文以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分析少数民族山区发展特色休闲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探索打造品牌休闲游的可行路径,以促进少数民族山区新农村建设。
关键字青龙满族自治县特色休闲旅游新农村一、青龙满族自治县发展特色休闲旅游的现状(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青龙满族自治县地处燕山东麓古长城北侧,占地面积3309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61%,位居河北省第二曾荣获“亚洲金旅奖·最具发展潜力旅游县”称号。
目前其主导的旅游项目为清代“口外八景”的“冷口温泉”、“大象飞瀑”、祖山、都山观光等,其中祖山、黄金溶洞分别为国家4a级和3a级景区,南山生态观光园被列入市级首批旅游参观点。
(二)享誉海外的山区特产青龙板栗是“京东板栗”的代表产品,在日本单独注册商标为“青龙甘栗”;“龙富”牌红富士苹果在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所产”燕山黄芪”、”金丝黄芩”、”木头凳枸杞”等畅销东南亚各地。
(三)底蕴浓厚的满族风情青龙满族自治县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现有以满族为主的回、藏、壮、朝鲜等11个民族。
已有300多年历史的青龙满族寸子秧歌、满族民间舞蹈猴打棒和皮影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著作《青龙满族》、《走进满族青龙》等都详细介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独具满族风格的建筑的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宫、民族文化广场等给广大群众提供了展示、弘扬满乡风情的平台。
(四)有待深度挖掘的地域文化2010年7月,青龙满族自治县成立了金代烧锅历史文化研究会和中国奚族文化研究中心,其中金代烧锅酒的出土把中国蒸馏造酒的历史提前了一个朝代,相信这两大发现对丰富当地地域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阻碍发展特色休闲旅游的瓶颈(一)地理位置优越,但通行不便便利的交通一直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支撑。
青龙满族自治县山多地少,群山环绕的地形使此地的道路呈现“弯多、坡陡、路险”的特点,这无疑成为山区发展旅游产业的最大阻碍。
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
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满族风俗习惯,希望对你有帮助。
满族风俗习惯有哪些及基本介绍1满族进入辽、沈以前,具有精于骑射的特长。
7岁左右的儿童即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女子执鞭不亚于男子。
满族的服饰,男子剃去周围头发,束辫和垂于脑后,穿马蹄袖袍褂,两侧开叉,腰中束带,便于骑射。
女子在头顶盘髻,佩戴耳环,穿宽大的直统旗袍,足着高底花鞋。
入关以后,满、汉服装逐渐趋于一致。
曾有一个时期各地妇女穿旗袍甚为流行。
满族的住房,过去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
住房一般有两间正房,门向南开,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3面有炕。
满族的饮食,过去喜吃小米、黄米干饭与黄米饽饽(豆包);逢年过节吃饺子,农历除夕必吃手扒肉。
满族的具有独特风味的“萨其玛”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爱吃的点心。
满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十六、七岁即可订婚,由父母包办。
结婚时,新娘要在南炕上坐帐一日,称为“坐福”。
满族居民过去忌在西炕或北炕上死人;人死入棺后由窗户抬出;一般行土葬。
满族重视礼节。
过去,平时见长辈行“打干”礼,男子曲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妇女双手扶膝下蹲。
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
满族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便坐人和堆放杂物。
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用狗皮制品;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据说主是因为狗在满族先人的长期渔猎生活中起到了帮手作用,人们不忍食其肉、用其皮,于是逐渐形成这个习俗。
清代以来的300多年间,满、汉长期杂居共处,关内的满族已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与汉族无差异;居于关外各地的满族人民,只是在满族聚居的偏僻乡村中,仍有一部分满族居民使用满语,保持满族的一些固有习俗。
同时,从汉族习俗(包括汉语词汇)中也可找出一些满族习俗的成份,但满族群众模仿汉俗,比汉族群众模仿满俗的更多。
满族是一个既善于学习又善于创造的民族,为发扬祖国文化作出了贡献。
青龙满族自治县
主题:满族文化馆区位: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展示形式:展览馆(家具馆、生活用品馆、服饰馆、兵器馆、清玉玺馆和清性文化馆等)、文化街区(纪念品、饮食区等)展示内容:历代皇帝简述,兵器,满族服饰,等历史分析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 2 0 0 0 多年前的肃慎人。
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辽、宋、元、明几个朝代则称“女真”。
1115年,由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国。
1583年,建州努尔哈赤叛乱,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并妄称金代后裔,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
1635年10月13日,皇太极自称皇帝,改国号清,改族名为满洲。
1644年,清军入侵中国,逐步领有中国全境。
中华民国成立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满族自古好歌舞,古代舞蹈多由狩猎、战斗的活动演化而来。
满族喜爱的娱乐活动还有跳马、跳骆驼及滑冰等。
18世纪中期,“八旗子弟”创作了一种新的鼓词,配合鼓板、三弦演唱,名为“清音子弟书”。
满语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满文是16世纪末参照蒙古文字母创制的。
后又在借用的蒙文字母上加"圈"加“点”,称之为“有圈点的满文”或“新满文”;以前的被称为“无圈点的老满文”。
由于清代以来大量满族迁入中原地区和大量汉族移居山海关外,在经济、文化、生活上交往密切,满族人民逐渐习用汉语文。
现在,只有黑龙江市爱珲镇和富裕县,还有少数老年人会说满语,其他地方绝大多数满族人民已通用汉语文。
宗教早期满族人信奉萨满教,后在努尔哈赤时期,为了拉拢蒙古势力,不少人改信仰佛教,顺治皇帝是虔诚的佛教徒,民间甚至有他舍位出家的传言。
雍正皇帝则对佛教亦深有研究,尤其是金刚经一书。
虽然萨满教依然存在,但今日大多数的满族人也无明确宗教倾向,部分人则信奉佛教(包括喇嘛教,即藏传佛教),基督教。
滿族名人古代清朝皇帝皇太極:清建立者,廟號清太宗。
愛新覺羅·福臨:清世祖順治皇帝。
愛新覺羅·玄燁:清聖祖康熙皇帝。
青龙文化——刘英杰
青龙文化
峰峦叠嶂,地水蜿蜒-----青龙满族自治县龙翼天行,俯仰纵横,宛如一颗古朴而又散发光芒的明珠,镶嵌在塞外。
我们来了解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山脉、河流及气候特征深刻体会到家乡的美丽,富饶相信你会深深的爱上这片热土。
让我们来了解青龙的风景区,都山公园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城西北22公里宽城满族自治县县城东偏南28公里,总面积4600公顷。
具有典型的原始景观,极具体闲旅游和观赏价值。
青龙境内官场乡和原小马平乡的隶属种类繁多,覆盖面积广泛,有“梨花之乡”的美称。
春日如雪勇起的花潮,驿路梨花,缕缕幽香,时时唤起人们不尽的思念和向往。
我县境内的绿化观赏林主要有锦鸡儿、山刺玫、山桃、山杏、六道木、锦州花,太女木兰、卫茅、南蛇藤、黄栌、五角枫、云杉、银杏、雪松、桧柏、月季、榆叶梅、荷花、紫薇、冬青等。
珍惜花卉一天花女木兰。
祖山又名老岭,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东南部与抚宁交界处,面积300多平方公里珠峰黑尖顶海拔1428米,为祖山境内第一高峰,山体由粗粒碱性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构成,形成于中生代燕山运动,该山层恋叠嶂,幽谷险峻,尤其是花岗岩地貌,怪石林立,妙趣横生,植被覆盖率高,为针阔叶混交林,并有国家一类保护植物----天女木兰,是旅游胜境。
1984年河北省副秘书长陈忠宝游祖山时发生了‘‘华夏多奇峰,神州数景观。
青龙识老岭,何必拜黄山’’的感叹。
这就是我们青龙旅游景点。
满族的民风民俗
满族的民风民俗满族是中国的一支民族,分布在中国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满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他们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习俗。
本文将介绍满族的一些典型民风民俗,包括传统节日、婚礼习俗、传统服饰、饮食文化等。
一、传统节日1. 清明节:满族人在清明节期间会祭扫祖先墓地,烧纸、供品,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
此外,还有踏青、赏花等活动,用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2. 端午节:满族人在端午节会包粽子、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端午节,满族人会欢聚一堂,品尝美食、参与民间传统竞技活动,弘扬民族传统。
3. 重阳节:满族人在重阳节会登高、饮菊花酒、佩花杏叶,以求健康长寿和祈福。
此外,也会载歌载舞,展示传统技艺。
二、婚礼习俗满族的婚礼习俗独具特色,以下为一些典型的习俗:1. 婚庆活动:满族人通常会邀请亲友参与婚礼庆典,举办盛大的婚礼宴会。
2. 婚车队伍:新郎的家族会派遣庞大的车队接新娘,车队由一辆鸣锣开道的花轿引领。
3. 迎亲仪式:新娘到达新郎的家时,新郎会放鞭炮、敬茶,以示欢迎。
4. 喜宴:新婚夫妇会主持一场盛大的喜宴,邀请亲友分享他们的幸福。
三、传统服饰满族的传统服饰以马褂、袍子、长裙为主,色彩鲜艳、图案独特。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满族传统服饰:1. 女士服饰:传统的满族女士服饰通常包括上衣、裙子和披肩。
上衣常为交领长袖的短装,裙子则为长裙,常用鲜艳的红色为主色调。
2. 男士服饰:满族男士常穿马褂,马褂通常是长袖、立领的,可使用丝绸等材料。
四、饮食文化满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满族食品:1. 豆瓣酱炒兔肉:满族传统美食之一,以酱香味浓,肉质鲜嫩而闻名。
2. 锅包肉:锅包肉是满族的传统名菜,以糖醋味道独特,口感酥脆为特点。
3. 包子:满族包子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特色小吃,口感软糯,馅料种类丰富。
总结:满族的民风民俗丰富多彩,反映着他们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通过了解满族的传统节日、婚礼习俗、传统服饰和饮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民族的独特魅力。
青龙满族地方名称的由来
青龙满族地方名称的由来一、满族与青龙满族可是个很有魅力的民族呢。
青龙这个地方啊,和满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满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
青龙这个地方,说不定就是满族祖先们经过深思熟虑或者机缘巧合之下命名的呢。
二、地理环境因素青龙这个地方的地理环境或许是名称由来的一个关键哦。
也许是因为这里有一座形状像青龙的山脉。
想象一下,那山脉蜿蜒盘旋,就像一条腾飞的青龙,所以当地的满族先辈们就根据这个壮观的景象,给这个地方取名为青龙啦。
又或者这里有一条河流,河水的流动轨迹像青龙游动的样子,也有可能哦。
三、历史文化传说在满族的历史文化传说里,青龙可能有着特殊的意义。
说不定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关于青龙的神奇传说在满族部落里流传。
这个传说里的青龙可能是一个守护神,保护着这片土地和满族人民。
为了纪念这个传说中的青龙,就把这个地方叫做青龙啦。
也可能是满族的某个英雄人物和青龙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这个地方为了纪念英雄,就以青龙为名。
四、满族语言的影响满族有自己的语言,也许“青龙”这个名称在满族语言里有着独特的含义。
可能是和当地的物产、部落的发展或者是满族人民的信仰有关的词汇,经过岁月的变迁,慢慢演变成了现在我们听到的“青龙”这个汉语名称。
五、民族融合的体现青龙这个名称的由来,也可能是民族融合的一个体现。
满族在和其他民族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或者是为了方便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取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并且容易记住的名字。
这个名字既有满族文化的底蕴,又能被其他民族所理解。
概括性来讲呢,青龙满族地方名称的由来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这个富有魅力的地方名称背后的故事。
青龙满族自治县习俗作文
青龙满族自治县习俗作文
哎呀呀,满族的风俗习惯可真有趣!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吧。
嘿,你知道吗?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
他们的鞋子上都绣着漂亮的花饰,鞋底还有高高的木跟呢,走起来路来可好看啦。
还有他们的旗袍,那才叫一个美呢!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穿着可精神啦。
满族的饮食也很有特点哦。
他们喜欢吃面食,比如饺子、馒头啥的。
还有他们的传统美食“满汉全席”,那可是一大桌丰盛的菜肴,让人看
了就流口水。
满族还有很多有趣的民俗活动呢。
比如说,他们喜欢跳猴打棒,这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舞蹈。
还有皮影戏,那可是他们的传统艺术,表演
起来可精彩啦。
满族的人民都很热情好客,嘿嘿,如果有机会去他们家里做客,他们一定会拿出最好的食物来招待你。
怎么样,满族的风俗习惯是不是很有趣呢?。
满族风情习俗简介及清朝至近代实物展示丨参观辽宁博物馆记
满族风情习俗简介及清朝至近代实物展示丨参观辽宁博物馆记满族是今日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河北等地。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一脉相承。
满族人驰骋于白山黑水间的崇山峻岭之中,遵循着渔猎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
四时迭起,万物循生。
满族人的观念中人与自然息息相通。
时节、物候、人情、世事都伴随着同一个节奏,在同样的空间里延展,使得满族人的日常生活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传承着衣食住行和人生四礼等方面的古老习俗。
在辉煌与黯淡交替的沧桑历程中,满族不仅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传奇,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忆和绚烂的文化遗产。
戎马生涯满族又称“旗人”,曾是一个全民皆兵的民族,每一个满族人从出生开始就在家族的庇佑下成长,通过上一代的言传身教下,开启戎马一生。
数千年来,大自然的陶冶,生产生活的磨炼,造就了满族人乐观豪放崇尚竞争的民族性格。
他们学习骑射、礼仪,用歌舞、曲艺表达思想和情感;他们撰写家谱,传承从古老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历史记忆。
万物有灵旧时满族崇尚萨满信仰,各家族住宅设有神板和索罗竿,多于每年春秋举行大祭,分为朝祭、夕祭、还愿等主要程序,崇拜对象为天神、部落神、祖先神等多种神祇。
信仰习俗也融入满族日常生活中,对礼节、居住、饮食、婚嫁等产生重要影响,成为体现满族民族特征的重要元素之一。
从古至今,满族人重视父母与子女之间剪不断的根系,在进行丧葬过程中强调“孝”与祖先崇拜思想。
满族丧葬礼大致分为停尸、哭丧、报丧、入殓、祭奠、出殡、服丧等形式,尤以用旗棺、执红幡和插佛托独具民族特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不断进步,殡葬制度的改革,长期形成的丧葬形式也在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成家立业满族婚嫁习俗既保留传统特色,又吸收汉文化元素,自成一格。
旧时多在八旗范围内择偶,嫁娶仪式分为议婚、定婚和成婚三个阶段。
具体仪式中,多带有骑射民族朴素的时代特征,并与本民族信仰、服饰等礼俗相互结合,十分注重诹吉纳福的祥和气氛,颇具朴实淳厚的民族风格。
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的方言
青龙方言中的满语词汇考译满语,源自满族先人女真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
在有清一代,满语满文曾做为“国语”和官方文字广泛应用。
但自清中叶以后,随着满族入关时间的延深,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不断交往,满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满汉语言并存和满汉文合壁的现象。
及至清末,满文只是象征性的在一些官方文件和教科书中应用,而会讲满语者确是少之又少。
然而,一种语言的消失过程是非常缓慢的,现今居住在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的满族人,自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开始,就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
虽然他们早已普习汉文说汉语,但在日常会话所使用的方言中,还保留着许多满语词汇:满语词:ama(阿玛),汉译为父亲。
青龙满族人称父亲为“玛玛(汉语拼音ma ma)”。
叫白了也有叫“慢慢(man man)”的,有的干脆图省事称一个字“梦(meng)”。
但不管音节上如何取舍和变化,其发音都来源于满语。
满语词:hada(哈搭),汉译为“以钉钉物”。
青龙人对用钉子钉物件不牢固,钉后仍然晃动叫“哈搭”。
例句:“这板凳你没钉结实啊?还哈搭呢”。
可见在青龙方言中,这以钉钉物与满语词意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说同出一词。
满语词:lala(拉喇),汉译“末尾、最后”的意思。
现在青龙人用这个词的时侯,后面加了一个“儿”音,称“拉喇儿”。
还有称“末拉”的,也是最后、末尾的意思。
例句:“我想买点好大蒜,结果没有了,没办法挑点拉喇儿”。
满语词: lata(拉它),汉译为“迟盹、慢”的意思。
青龙人对办事不利索,不痛快,慢慢腾腾的叫“拉它”,其意与满语相同。
例句:“那个人办事推拉它,告诉多少天了,还没给办”。
满语词:cahu(察呼),汉译为“乱暴、喋舌、泼妇”之意。
青龙人在沿用此词时,后边发生一些音变,形容妇女说话、办事利索、痛快、明了为“察拉”。
例句:“那个媳妇说话可察拉了,一般人斗不过她”!这里的会话用词与满语词在音节上虽然有些变化,但都是形容女人厉害,大意上仍有相同之处。
青龙县的满族的来历!!
青龙县的满族的来历!!⼀、建⽴王庄选派庄头青龙,在元代以前曾是东胡、⼭戎、乌桓、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居住地。
明代令蒙古⼈沿长城北迁⼆百华⾥驻牧,这⾥成为中⽴地区和“边外空地”,致使林⽊丛⽣,⼈烟稀少,到处坡坨荒芜,鸟兽腾跃。
满族⼊关以后,为了解决旗⼈的⽣计问题,在畿辅各州县开展⼤规模的圈地活动。
后来畿辅⼟地不敷圈占,便开始考虑于⼝外圈地。
清康熙⼋年(公元1669年)六⽉,康熙皇帝谕户部:“东来满州旗⼈⽆地,亦难资⽣,应否以古北等⼝外空地,拨给耕种,著令议政王贝勒⼤⾂确议以闻。
”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正⽉,户部遵旨议复:“查今以古北⼝外地,拨与镶黄旗、正黄旗;罗⽂峪⼝外地,拨与正⽩旗:冷⼝外地与镶⽩旗、正蓝旗;张家⼝外地拨与镶红旗、镶蓝旗。
”出⼝圈地,这是满族定居青龙之始。
⾸先出各⼝来青龙的是⼀些满族皇亲、王公派来的⼋旗庄头。
他们为满族贵族在青龙各地建⽴皇庄、王庄、圈占了⼤量⼟地。
招募庄丁耕作,征收租⾕银两,佥派各种差役。
他们中多数是王庄庄头,也有个别是皇粮庄头。
现今居住在青龙河以东的⼤于杖⼦正蓝旗于⽒、⼤巫岚⼤院的正蓝旗翟⽒、⽊头凳乡⼤于杖⼦正蓝旗周⽒、樊⽒,⽜⾓沟村正蓝旗丁⽒等的先祖,就是豫王府派来的王庄庄头。
仅⽊头凳⼀带,康熙九年就先后来了周、林、匡、李’樊、丁等六个正蓝旗庄头。
他们分别出义院⼝、冷⼝、界岭⼝沿边圈地,统辖范围之⼤。
⼤巫岚东⼲河⼦村正蓝旗于⽒,原有弟兄⼋⼈,于康熙九年由⼭东省⼤⽔坡出冷⼝跑马占圈,分别在⼤于杖⼦、东⼲河⼦、⼤狮⼦沟、温家河⼦、马圈⼦西庄、⼩汇河等地落户。
于⽒始祖于德辉就是庄头,⽴号“德润堂”。
⽊头凳镇⽜⾓沟村正蓝旗丁⽒,康熙九年从⼭东登州黄县经义院⼝来青龙跑马占圈,为⽊头凳、邱杖⼦、三星⼝⼀带庄头,⽴号“谒然堂”。
⼤巫岚⼤院正蓝旗翟⽒祖先于⼭东⼤⽔坡迁此,为豫王府管理⽥庄,是个较⼤的庄头。
当时设有“古义堂”、“善德堂”、“九思堂”。
每个堂院占地⼗亩。
统辖的范围在今青龙中部的隔河头、⼤巫岚、⼟门⼦、双⼭⼦、⼤于杖⼦⼀带。
介绍河北省青龙家乡的作文300字
介绍河北省青龙家乡的作文300字
青龙满族自治县,隶属河北省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东麓,古长城脚下,总面积3510平方公里,总人口54.1万,有满、汉、苗、回等11个民族,满族人口占68.6%。
2018年常住人口50.66万。
截至2018年,青龙满族自治县下辖1个街道、11个镇、14个乡,县政府驻燕山路267号。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始建青龙县。
1983年5月6日,青龙县划归秦皇岛市管辖。
1987年5月10日,实行民族自治制度后,撤销青龙县,建立青龙满族自治县。
青龙属北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青龙河、沙河、都源河、星干河、起河五大河系蜿蜒曲折,穿绕全境。
青龙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东麓,古长城脚下,隶属于秦皇岛市。
1986年成立满族自治县,2001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县城距秦皇岛港120公里,距京沈高速公路70公里,距北京市250公里,距天津市265公里,处在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圈和冀东经济区内。
全县总面积3510平方公里,总人口54.1万,辖25个乡镇,396个行政村。
有满、汉、苗、回等11个民族,满族人口占68.6%。
青龙县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中国苹果之乡”,青龙县是“中国奚族文化之乡”、
“百佳深呼吸小城”、“河北杂粮之乡”和“河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龙满族的风土人情
满族入关以来,开始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杂居共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历经三百多年的演变,许多习俗已趋于一致,以致有些人已分不清哪些风俗习惯是满族的,哪些是汉族的,所以有一部分人认为“满族汉化了”。
我们说从民国至今也只不过百年,就是再向前推几十年,满族特点也不会消失的如此之快。
事实也是如此,经详细考察,目前在青龙满族自治县,许多满族传统的风俗习惯仍然保持着,这些民族特点不但表现在语言上,还表现在吃、穿、住、行、礼仪,以及婚、丧、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并世代传承。
在饮食方面,满族人喜欢吃粘食。
除了人们常吃的凉糕、炸糕、切糕外,在青龙县东部一些乡村,还保持着入冬淘黄米做粘馍馍的习惯。
这时候做的粘馍馍,大小与鸡蛋相差无几,多为白豆馇馅。
做时多个家庭女眷互相帮忙,蒸熟后冻上,一次装几大缸封好,放在冷房屋内随吃可取。
青龙满族人至今还习惯吃“白菜叶馍馍”、“苏叶馍馍”、“豆角叶馍馍”。
喜欢吃粘米面做的“桲落叶饼”、“椴树叶饼”。
用这些菜叶、树叶垫底或当皮儿,一是不沾平底,二是馍馍蒸出来后吃时带有绿叶的青香。
除此,满族人还经常吃窝窝头、粘米饭等等。
在满族喜欢吃的副食品方面,品种多样,风味独特。
在青龙县,秋后用白菜腌酸菜。
几乎家家如此。
这酸菜就是满族人主要的素食菜类之一。
酸菜,满语称:“布缩结”。
居住东北地区的满族,由于气候寒冷,一年四季有近半年的时间没有新鲜蔬菜,因此,酸菜就成了主要菜食。
满族喜欢肉食,肉食中以猪肉为大宗。
至今青龙县农村满族家庭也喜欢养猪,逢年节杀猪,并宴请宾客。
在服饰方面,主要是旗袍,满语称“衣介”。
是满族最具代表性的服装之一。
在清代,满州、蒙古、汉军八旗男女都喜欢穿旗袍,旗袍的样式以“箭袖、盘领、开衩”为多,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箭袖袍(马蹄袖)是金代女真时开始出现的,那个时候的男式袍就是“窄袖、盘领”,其长至小腿。
而女士则多穿黑紫色围裙,上身喜欢穿“团衫”。
清代沿袭女真服制,因衣袍多为旗人穿用,所以定名为“旗袍”。
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等曾先后厘定冠制,对男女穿旗袍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品位等级分明。
但一般旗袍的式样仍为“盘领、箭袖、四开衩、束腰”,以便于骑射。
所区别的是官员的旗袍佩以箭袖、披肩领和各种图案,名为朝服。
但民间百姓衣冠无明显级差,只有衣料质地之分。
到三、四十年代,满族旗袍箭袖变宽袖,又变窄袖,开衩变直筒。
后女性旗袍又变成无袖,紧身贴腰,以充分展示女性之美。
新中国成立以后,男性长袍逐渐被取缔,而女性旗袍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甚至成为国家重大庆典活动女性礼服。
女性旗鞋早已废弃,代替的是现代的高跟鞋,佩以改进的旗袍,更显出女性阿娜多姿。
“尊老敬上”是满族人礼仪的中心内容。
平日,同居的晚辈人每天早、晚都要给老人请安。
长辈的教诲要洗耳恭听,不能顶撞。
与长辈同行,要随从其后。
进出门时,要先行几步为长辈开门,并请长辈先行。
在屋中,要长辈先坐。
长辈说话,非得允许,不得插言。
长辈外出远行,要送出大门外,归来要迎至大门。
年轻人外出归来,要先向父母请安,然后再回到自己房里。
路途相遇,小辈须垂立路旁,让长辈先走。
吃饭时,要长辈先坐、先吃,自己才能坐,才能动筷子。
食毕,长者先放下筷子,晚辈才能够离席。
过去满族是“父子不同席”,现已改变。
媳妇对公、婆礼节最多,也最恭谨。
如每天要早起做饭,还要装烟、打洗漱用水、问安等。
一日三餐要站立侍奉,不能与公婆同席。
而未出嫁的姑娘则有特殊地位,“可就食于翁姑之侧”。
满族人非常“重客守信”。
满族人好宾客,信朋友,重感情。
入关后的满族仍沿此习。
家里来了宾客,必设炕桌,置酒款待。
宴客的菜肴均是双数,饮酒必以大盅,尽欢而止。
满族人守信用,答应朋友的事情,一定会千方百计去做。
山区里的满族人家,难得有客人来到,更为好客。
主人外出或下地干活,房门也不锁,路人或来客可随意入门、喝水、吃饭。
青龙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是祖山。
祖山位于秦皇岛市西北部,距秦皇岛市仅40公里,是一处以奇险的山景和明秀的水景为主体特色的山岳型自然风景名胜区。
祖山,山势跌宕,峰峦陡峻,因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她的分支盘拨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
臧克家老先生以“画境诗天”言赞之,堪称精致;钱其琛副总理视察祖山后,欣然留下了“祖山老岭,山清水秀,石奇林密,气清云飞”的题辞。
景区内山势陡峻,溪水跌宕,可谓立峭岩作脊梁、注瀑布为血脉、披茂林作秀发,裁白云作霓裳,集雄奇妩媚于一体。
峰奇水异,洞幽石美,林丰草茂,历史渊源,是观光旅游、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绝好场所。
14汉本周运 201440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