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墓葬文化课件

合集下载

陵墓课件ppt

陵墓课件ppt
唐宋明清时期的陵墓在建筑风格和布 局上更加讲究,如唐太宗昭陵和明孝 陵等。这一时期的陵墓多采用地面建 筑群的形式,注重祭祀和纪念意义。
世界各地的陵墓文化
埃及的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也是世界著名的陵墓建 筑之一。金字塔不仅是死者的安息之地,还承载着埃及人对 来世的信仰和追求。
印度的泰姬陵
唐宋陵墓风格
以唐乾陵和宋陵为代表, 建筑布局严谨,注重山水 格局的融合,展现了盛唐 和北宋时期的繁荣昌盛。
明清陵墓风格
以明孝陵和清东陵为代表 ,建筑精致细腻,装饰华 丽,体现了封建社会后期 的文化特色。
陵墓雕塑艺术
石雕艺术
以石材为载体,通过雕刻 技法表现人物、动物、器 物等形象,具有质朴、粗 犷的艺术风格。
陵墓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陵墓的起源与历史 • 陵墓建筑与艺术 • 陵墓文化与信仰 • 著名陵墓介绍 • 陵墓的未来发展与思考
CHAPTER 01
陵墓的起源与历史
古代陵墓的起源
古代文明中的陵墓
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罗马、古印度等,都有其独特的陵墓形式和葬俗。这些 文明中,陵墓不仅是埋葬死者的场所,还承载着宗教、文化和历史的意义。
明孝陵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 ,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帝王陵墓之一。
清东陵
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家陵墓群, 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墓群之一。
世界著名陵墓
埃及金字塔
01
位于埃及开罗市附近,是古埃及法老和王后的陵墓,也是世界
中国的陵墓起源
中国最早的陵墓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多为土堆墓和木椁墓。随着时间的推移 ,逐渐演变为更加复杂和豪华的陵墓,如秦始皇陵和汉武帝茂陵。

中国文化之丧葬礼仪PPT课件

中国文化之丧葬礼仪PPT课件

19
2 送死者启程:沐浴更衣

民间旧俗,极讲究寿终正寝,凡正常死亡的老人,
尽量避免在病床上咽最后一口气。当病人生命垂危之际,
一般先要为其沐浴更衣,然后再将其移到正屋明间的灵
床上,在亲属的守护下,度过弥留的时刻,此谓之“挺
丧”,又叫“送终”。

据《仪礼•既夕礼》和《礼记•丧大记》记载:病人
将死时,要给他脱掉内衣,穿戴好内外新衣。为死者更
26
• 烧纸钱
将白纸剪成铜钱的形状,届时或抛撒于野外 墓地,或焚化给死者,民间一般将此称为撒纸、 烧纸等。纸钱之俗早在汉代就有了。魏晋以后, 南朝北齐时,人们普遍改为以纸寓钱祭灵。此俗 一直沿习至今。
27
4 报丧--丧事的公开化
报丧,在相当多的民族中可以说是人死后的 第一种仪式。它是以发信号的方式将有人辞世的 消息告知亲友和村人。即使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 家,也要照例不误的前往报丧。
中国丧葬礼仪
1
目录
一 中国丧葬礼仪的形成和发展 二 初丧礼仪 三 治丧礼仪 四 出丧礼仪 五 墓葬礼仪 六 葬后礼仪 七 丧葬与旅游的结合
2
一 中国丧葬礼仪的形成和发展
• 丧葬礼仪: 是指安葬、哀悼死者的一系列的礼仪活动。
• 人们采取丧葬的礼仪的最终目的: 使死者满意,活着安宁。
中国丧葬礼仪,是原始观念和封建观念的混合体。
16
二 初丧礼仪
——处置尸体与安顿亡魂的方法和途径
初丧礼仪,就是把尸体安放在一个特定的场 所,为死者整容、洗面浴身、换寿衣、报丧及送 魂招魂等。
17
1 “属纩以俟(si)绝气”
• 属纩是古人检测死者是否断气的做法。 属:放置。纩:新絮或新丝绵。属纩:指 用新絮或新丝绵置于弥留者口鼻上,验其 是否断气。若不动,说明病人已断气,家 人即可举丧。

中国文化之丧葬礼仪PPT课件

中国文化之丧葬礼仪PPT课件
奔丧之礼,自周代以来,历代沿袭。 在封建社会,不奔父母丧,是属于大不孝的行为。
43
战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吴起
西汉大将陈汤
44
吊丧
奔丧之后,随即便是吊丧。因吊丧通常要自带纸钱, 也称为吊纸;闻讯而至的亲友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叫做 唁;吊唁者携带来的赠送给死者的衣被,叫做致襚。
布置灵堂
吊丧一般从大殓之后开始,在这之前要把灵堂布置一 番。灵前安放一张桌子,悬挂白桌衣,桌上摆着供品、香 炉、蜡台和长明灯等。在没有收殓之前,这盏长明灯不管 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让它熄灭。
元代的统治阶级把丧葬礼制 更加牢固地建立 在忠孝观念之上,对汉族丧葬习俗,进行必要的改 革。但是,这对于整个中国丧葬礼仪史的影响而言, 是微不足道的。
明代丧葬礼仪,主要依据《仪礼•士 丧礼》,另外也参考唐《开元礼》和《朱 子家礼》。
满清建国之初,宫廷丧仪比较简陋。康熙时, 在学习汉族儒家传统丧礼,特别是明宫丧礼的基础 上,清宫丧制初步形成,后又经雍正、乾隆两朝的 补充才开始完备。
• 属纩礼俗,自周代开始,沿袭甚久。
18


遥清 想方 属文 纩《 时述 ,哀 光》 景诗 甚云 凄: 切

• “

则 书 之 。 属 纩 以 候 气 。
侍 者 四 人 , 坐 持 手 足 , 遗 言
乐 , 清 扫 内 外 , 分 祷 所 祀 。
疾 故 , 去 故 衣 , 加 新 衣 。 彻
唐 杜 佑 《 通 典 》 记 载 :
衣又叫小敛。

沐浴指对尸体进行清洗,包括洗头、洗身、剪指甲、
修胡须。
20
21
• 小敛更衣之衣忌用缎子,谐音“断子”;一般 都用绸子,谐音“稠子”。殓衣又忌用毛皮料 制作。

中国墓葬文化 PPT

中国墓葬文化 PPT

树葬
家在 划我 定国 范, 围土 作葬 为已 火被 葬火 区葬 ,逐 禁步 止取 土代 葬。 。国
土 文有 水 后 一 流 土葬
字或 葬 再 般 行 葬 。无 、 把 是 于 , 坟, 天 棺 把 世 人 前有 葬 材 人 界 类 或的 等 埋 的 各 死 有地 ) 于 遗 地 亡 祭方 , 土 体 , 后 奠只 墓 中 先 丧 台立 碑 ( 装 葬 供坟 ( 区 在 方 后头 墓 别 棺 式 人石 志 于 材 之 祭, 铭 ‘ 里 一 奠并 ) 火 , , 。无 或 葬 然 、
例 如 河 南 固 始 侯 古 堆 的 宋 墓
春 秋 、 战 国 墓 葬
而当 战 定时 国 。的 时 土期 丘, 墓土 高丘 低式 根墓 据葬 墓普 主遍 身流 份行 尊。 卑
例 如 河 南 新 郑 地 区 的 韩 国 王 陵
秦 汉 墓 葬
墓陪 陵 坑 陪 宫 秦 。葬 外 。 葬 墙 始 坑城北墓外皇 以东内,便陵 及,城西是的 马除以侧陵一 厩了内还园切 陪名,有的建 葬扬是一内筑 坑四皇处外都 外海帝地城以 ,的的下垣地 还秦寝建。宫 有始陵筑内为 一皇。,城中 些兵秦即附心 陪马始珍近, 葬俑皇禽有地
因 时 代 不 同 而 异 。
古 代 墓 葬 的 构 造 形 式
中 国 古 代 墓 葬 概 述
火 葬
佛舍( 这汉 行中 教利佛 或后 火国 徒子祖 与, 葬早 纷而释 佛火 。在 纷闻迦 教葬 春 效名牟 的流 秋 仿于尼 传行 战 死世, 入的 国 后,圆 流地 时 火此寂 行区 期 葬后后 有明 , 的世火 关显 氐 葬界葬 。扩 羌 式各留 大 人 。地下 , 就 ) “《 羌太 人平 死御 ,览 燔》 而卷 扬七 其引 灰《 。庄 ”子 》 佚 文 载 :

古代陵墓PPT课件

古代陵墓PPT课件

古代陵墓的历史背景
起源
古代陵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 前3000多年的埃及金字塔,而中 国最早的陵墓则可以追溯到商周 时期。
发展历程
古代陵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 域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随着 时间的推移,陵墓的规模、建筑 和装饰也越来越豪华和复杂。
古代陵墓的种类与分布
种类
古代陵墓有多种类型,如土堆式、石 棺式、崖墓式等,不同的类型有着不 同的特点和分布区域。
分布
古代陵墓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华 东、华南等地区,其中以陕西的秦始 皇陵、江苏的明孝陵、北京的十三陵 等最为著名。
02
古代陵墓的建筑风格
建筑结构
地面建筑
古代陵墓通常包括地面上的建筑,如陵墓前的石碑、石兽、 石人等,这些建筑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体现了封建社会的 等级制度。
地下建筑
陵墓的主体部分通常位于地下,包括墓道、墓室等,这些建 筑结构不仅具有保护墓主遗体的作用,还体现了古代建筑技 术的精湛。
建筑材料
石材
古代陵墓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是石材,如石碑、石人、石兽等,这些石材不仅坚 固耐用,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土与木材
除了石材外,土和木材也是古代陵墓常用的建筑材料,如土堆、土墙、木柱等, 这些材料在当时具有易得性和实用性。
建筑装饰与艺术
雕刻艺术
古代陵墓的装饰艺术主要体现在雕刻 上,如石碑、石人、石兽等雕刻精美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乾陵是唐朝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 天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乾县西北部的梁山 南麓。
乾陵的建筑布局十分独特,包括地宫、神道、石 刻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 化内涵。
பைடு நூலகம்
武则天陵
01

单元9(秦汉考古秦汉墓葬3)PPT课件

单元9(秦汉考古秦汉墓葬3)PPT课件
11
二桃杀三士: -《晏子春秋》记载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的故事 。
2020年9月28日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12
2020年9月28日
(5)神话故事,有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 蜗和羽人、神兽等。
(6)祥瑞:黄羊、白鹤、白兔、凤凰、灵龟、 麒麟、神鼎等。
(7)四神:或称“四灵”、“四象” 等。 通常指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四神灵兽。
-壁画墓:主要分布于东汉时的北方地区。 包括反映生前现实生活、死后神怪世界, 以及教化的内容。
-画像砖墓:将模印的画像砖镶嵌于墓壁, 主要流行于东汉四川境内。多见各种生产 生活场景。
-画像石墓:西汉后期出现,盛行于东汉一 代,集中于山东苏北、豫南鄂北、陕北晋 西、四川中部。
2
沂南画像石墓透视图
2020年9月28日
2020年9月28日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18
幕府(东汉宁城)
2020年9月28日
19
洛阳卜千秋墓
-1976年洛阳烧沟发现, 出土铜印“卜千秋 印”。
-西汉晚期元帝至成帝 时期墓,大约公元前 1世纪。
-壁画内容为升天与避 邪。
-右图脊顶绘伏羲女娲。
伏羲、女娲
2020年9月28日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2020年9月28日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24
2020年9月28日
前 导 - 轺 车
缇骑(警卫)
后从
25
成都羊子山画像砖墓
收 获
庭 院
盐 场
2020年9月28日
出 行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系
26
武梁祠画像石
2020年9月28日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ppt课件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ppt课件

明清墓葬
黄泉下的艺术
明朝皇帝都建有规模宏大的陵墓,他们生前就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 为他们建造死后的殿堂。皇室成员的墓葬也颇具规模,遍布全国的藩王、 郡王墓葬以及皇亲国戚、功臣勋贵的墓葬同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随着地区间社会经济差距的扩大,加上个地区传统丧葬习俗的影响,各 地区的墓葬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清代的墓葬制度基本上继承了明代的旧制,尤其是入关以后的清帝诸 陵,基本上都是仿明代帝陵而建。清代晚期,国家虽已积贫积弱,西 方文化也逐步影响到各个领域,但作为中华帝国的皇陵,在丧葬理念 和墓葬形式上看不到任何变化。而品官和士庶墓葬,较之明代,在规 模和形制上都趋于简化。
黄泉下的艺术
陵墓的起源——春秋、战国
辽宋元时期
黄泉下的艺术
五代混战时期军阀墓葬,两宋时期的富民墓葬,文人墓葬,僧道墓葬等等, 均可以按照自己的势力、财力或意愿进行营建。在新儒学影响下的文人士 大夫也在思考适合于自身价值理念的墓葬形式,在朱熹等人的倡导下,在 南方地区开始流行三合土浇浆墓。
除了民族成分、文化传统、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所造成的多样性之 外,影响辽夏金元墓葬的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因素是佛教。辽夏金元时期是 佛教盛行的时期,佛教对辽夏金元社会的影响远较隋唐时期及同时代的两 宋王朝深刻。因此,各种形式的火葬墓、模仿佛塔营建的八角形墓室,以 及独具魅力的西夏王陵陵台等,都成为这一时期墓葬有别于前后时代的重 要特征。
夏商周墓葬
黄泉下的艺术
周王朝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形成了严格的身份等级,与不同的身份等级相对应, 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格的礼仪制度。表现在墓葬上,聚族而葬、墓地制度、棺 椁制度、列鼎列簋以及其他物品的随葬制度等等,无一不反映死者生前在宗法 制上的身份地位。有严格的棺椁制度。即“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 重,士两重”。

最新中国古代墓葬概论教学讲义ppt

最新中国古代墓葬概论教学讲义ppt
有严格的棺椁制度。即“天子棺椁七重, 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两重”。
殉人在西周中期以后稍减,但直到春秋战 国时代,有些大墓依然使用人殉。也多在 墓底设腰坑。贵族墓附近设有“车马坑”

西周已经有了合葬制度,其方式为夫妻分 别葬在两个互相紧靠的墓坑中,即所谓 “异穴合葬”。
随葬品仍以各种青铜礼器为主,但和商代 相比,酒器减少,食器增多。在各种食器 之中,鼎和簋最重要的。周代的礼制规定, 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 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或一鼎。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彗星图帛书
曾侯乙墓
曾侯乙,姓姬名乙,是战国时期南方小国曾国 的国君。曾侯乙墓是他的墓葬,整体呈“卜” 字形,墓室呈多边形竖穴墓。
内置木椁,椁外填充木炭及青膏泥,其上为夯 土。整个墓葬分作东、中、北、西四个室。东 室置曾侯乙木棺,双重,外棺有青铜框架,内 棺外面彩绘门窗及守卫的神兽武士。中室放置 随葬的礼乐器。北室放置兵器及车马器等。西 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墓主45岁左右;殉葬 者为13~26岁的女性。
江汉文化区:竖穴土坑墓,单人仰身屈肢葬(跪屈, 蹲屈),无棺椁,有用鱼随葬。
燕山文化区:以石头筑幕墙,封墓顶,墓室结构宏 达,多为单室,有些还有围墙。单人仰身直肢葬为 主。
奴隶制社会
社会等级性显著:
贵族大规模墓葬出现,后期出现地上建筑。墓 葬有棺有椁,随葬品丰富,殉葬现象突出。
贫民墓葬仍以单人长方形竖穴式土坑为主,有 棺无椁。
中国古代墓葬概论
中国古代墓葬发展演变
最初的人类和动物一样死后是抛尸荒野的,大 概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才出现了“墓葬”。但这 一时期的墓葬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墓葬,而只 是简单地埋葬死者的意识。但就是这一点点对 自己的尊重,犹如星星之火,点燃了人类文明 的脚步,它从一方面标志着人类的成熟。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ppt课件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ppt课件

• 到了西汉的中晚期,墓室结构发生了重大 变化。“凿山为陵”的墓室大多数是横穴 式,并且分为耳室、前室和后室等很多部 分。而竖穴式的坟则改用砖和石料构建墓 室。形制和结构完全模仿了现实生活中的 房屋、宫殿和院落。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厚葬之制
• 西汉时期从高祖开始,出于政治 目的,各陵都安置了很多陪葬墓 ,被称为“陪陵”,形成规模宏 大的陪葬墓地。陪葬者大都是当 时的朝廷重臣和皇亲国戚。
⒉西汉皇陵平面布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帝后合 用陵园,如:高祖长陵、惠帝安陵。一种是帝后 各各筑一方的陵园,从阳陵以下,终西汉之世, 皆遵此制。西汉皇陵平面呈方形,四面有围墙。
春秋战国时代奴隶使用减少,但奴隶墓仍 有存 在,大都无一定墓坑无随葬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四、发展过程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山顶洞人对待逝者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仰韶文化中出现公共墓地
西 安
• 公共墓地中无葬具

,只有一些陪葬品




平 面 示
• 居民区中有幼儿以 及“凶”死者的翁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平民墓
商代
如以墓地面积为标准分2类:
1类墓室面积在1-3平方米之间 。一般都有棺,有的墓有腰 坑和椁。随葬品无铜礼器, 有陶器、盆、生产工具等。
2类墓室 面积不到1平方米。 有的有棺,有的无棺,或以 席裹尸。少数有棺和腰坑, 但全无椁室。全无随葬品, 墓主大都贫民。
西周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
二、陵墓的组成与构成方式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中国墓葬文化 PPT课件

中国墓葬文化 PPT课件
The art of Netherworld
Tombs
1、Some forms of ancient Chinese tombs
2、The necessary parts of ancient Chinese tombs
3、An example
2020/11/22
Forms of burial
Celestial burial Cremation Tree burial Water burial
When the workers was bombing the mountain to dig a tunnel, they found a hole and there was a big tomb in this hole. Then, the archaeologists came. It was the tomb of Liu Sheng (Prince Zhongshan),a son of Emperor Jing of Han, the fourth emperor of the West Han Dynasty.
Water Burial 水葬
People tie the limb and bolt a big stone in the chest of the body. Someone carry the body on the back and put it into the water. This form was used by some Zang Nationality befor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20/11/22
Epigrap 碑刻
2020/11/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周已经有了合葬制度,其方式为夫妻分别葬在两个互相紧靠的墓坑中, 即所谓“异穴合葬”。
春秋时期列国诸侯在丧葬上还基本遵循着西周王室制定的礼仪制度,到了战国 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周代礼仪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和变化,反映在丧 葬制度上,则表现为对周礼明目张胆的僭越。同时,随着各区域地方经济、文 化的发展,各地的墓葬呈现出了突出的地方特色。

随葬品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23
中国古代墓葬演变历程大观
黄泉下的艺术
史前墓葬 等级深严的礼制:夏商周墓葬 九州归一:秦汉墓葬
鼎盛大国的缩影:隋唐墓葬 气象万千风格迥异:魏晋南北朝墓葬
日趋精简的丧葬:宋辽元明清墓葬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24
史前墓葬
黄泉下的艺术
旧石器时代
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尸体周围撒有赤铁矿粉象 征血以便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存,证明山 顶洞人已经有意识的埋葬死者,并且产生灵魂 不灭的观点。
新石器时代
裴李岗文化新时期早期: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穴无规律 ,多单人仰身直肢葬,少量合葬,无棺椁,有陪葬品 。男性多陪镰刀,斧头;女性多陪石墨盘,石墨棒。反映男 女分工。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25
黄泉下的艺术
仰韶文化新石器中期。墓穴排列整齐,墓 地投向基本一致,流行多人合葬和幼儿瓮 棺葬
龙山文化新石器晚期,墓葬分化严重化, 90%以上墓穴狭小,没有葬具和随葬品;少 数墓穴长3M宽2M,随葬品100~200~件,及 其精致。出现成年男女合葬墓,有妻妾殉葬 痕迹(父系氏族,有比较固定的婚姻关系).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30
辽宋元时期
黄泉下的艺术
五代混战时期军阀墓葬,两宋时期的富民墓葬,文人墓葬,僧道墓葬等等, 均可以按照自己的势力、财力或意愿进行营建。在新儒学影响下的文人士 大夫也在思考适合于自身价值理念的墓葬形式,在朱熹等人的倡导下,在 南方地区开始流行三合土浇浆墓。
除了民族成分、文化传统、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所造成的多样性之 外,影响辽夏金元墓葬的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因素是佛教。辽夏金元时期是 佛教盛行的时期,佛教对辽夏金元社会的影响远较隋唐时期及同时代的两 宋王朝深刻。因此,各种形式的火葬墓、模仿佛塔营建的八角形墓室,以 及独具魅力的西夏王陵陵台等,都成为这一时期墓葬有别于前后时代的重 要特征。
曹休墓
孔门弟子守孝图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11
秦始皇陵
明十三陵之长陵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12

古代宫室大门前对称的建筑,也叫“观”或“象魏”
唐 懿德太子墓 《阙楼图》 三出阙
楚 阙
隋 唐






西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13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四 川 雅 安 高 颐 阙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14
表 ——诽谤之木
尧帝时全国的大路和交通要道上都竖 立着一根木柱,称为“诽谤之木”,目 的是表示君王纳谏的诚意。
同时也作为一种路牌性质的指示物。 这就是最初的华表。它的形状像桔槔, 在靠近柱顶的地方,有短的横木或木板 交叉成花样的十字。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15

无字碑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16
古代墓葬——棺、墓志、明器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31
明清墓葬
黄泉下的艺术
明朝皇帝都建有规模宏大的陵墓,他们生前就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 为他们建造死后的殿堂。皇室成员的墓葬也颇具规模,遍布全国的藩王、 郡王墓葬以及皇亲国戚、功臣勋贵的墓葬同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随着地区间社会经济差距的扩大,加上个地区传统丧葬习俗的影响,各 地区的墓葬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的特征外,魏晋以后一改秦汉时期的厚葬之风,普遍认同或采用薄葬的做法。 东汉末年动乱的岁月里,充斥财物的坟墓往往被盗劫一空,墓主尸骨也曝诸
荒野,甚至充作柴薪。这一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人们开始思考厚葬的弊端,薄葬 的呼声渐趋强烈。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29
隋唐墓葬
黄泉下的艺术
隋朝为第一期,这一期的物质文化还沿袭着不少北朝的风格。唐朝建立到唐高 宗时为第二期,这一时期的文化面貌既沿袭了隋朝的风格,又有所创新。盛唐 时期多出现大型墓葬、制作精美的器物。安史之乱后至唐朝灭亡为第四期,这 一期的墓葬规模大不如前,反映了唐王朝逐渐趋于保守、衰落的景象。以上这 四期的划分,大致勾勒出隋唐政治、社会历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27
秦汉墓葬——厚葬之风
黄泉下的艺术
始皇帝因追求长生不老而闻名,营建陵墓成为心中的大事。《史 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即位成为秦国国君后, 马上就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始皇初即位,即穿治骊山”,“穿三 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臧满之”。
西汉初年,民生凋敝,百废待兴。西汉皇帝尊奉黄老之学,推行修养 生息的利民政策,但在生死观念上却丝毫没有什么改变。上自帝王将 相,下至富裕百姓,认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异,“事死如事生”的 厚葬之风一以贯之。
黄泉下的艺术 墓葬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1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2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3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4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5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6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7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8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9
一、中国古代墓葬的必备
二、中国古代的墓葬起源及 其演变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10
一、古代墓葬—之墓、陵、阙、表、碑
翁 棺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17
棺椁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18
墓志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19
明器:指的是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物, 即冥器。同时
还是指古代诸侯受封时帝王所赐的礼器宝物。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20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21
冥钱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22
二:
黄泉下的艺术

中国古代墓葬演变历程

中国古代陵寝变化过程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26
夏商周墓葬
黄泉下的艺术
周王朝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形成了严格的身份等级,与不同的身份等级相对应, 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格的礼仪制度。表现在墓葬上,聚族而葬、墓地制度、棺 椁制度、列鼎列簋以及其他物品的随葬制度等等,无一不反映死者生前在宗法 制上的身份地位。有严格的棺椁制度。即“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 重,士两重”。
帝王陵墓外,两汉时期的墓葬在孝道盛行的风气下大多遵循“以厚葬 为德,薄终为鄙”,为此,“富者奢僭,贫者殚财”,厚葬成为炫耀 社会地位和自身财力的一种象征,也成为社会各阶层自觉追求的一种 风尚。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28
魏晋南北朝墓葬 ——薄葬之风
黄泉下的艺术
处于混乱分裂时期的墓葬,也呈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征。除地域性、民族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