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人士谈中国大口径火炮发展内幕 – 铁血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深人士谈中国大口径火炮发展内幕–铁血网

大口径压制火炮通常是指130毫米以上的榴弹炮、加农炮、加榴炮,它们是各国炮兵部队的主要装备。建国50多年来,我国大口径压制火炮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购买到自研,时至今日已经成为火炮研制强国。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大口径压制火炮技术逐渐在世界普及,我国过去取得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因此,我们在为过去取得成绩自豪的同时,应该继续努力开创我国大口径压制火炮辉煌的明天。

装备现状

1956年我国以苏联D1型榴弹炮为原型仿制了56式152毫米榴弹炮,1959年以苏联M46型130毫米加农炮和M47型152毫米加农炮为原型仿制了59式130毫米加农炮和59式152毫米加农炮。至此,我国拥有了第一代大口径压制火炮。

D1型152毫米榴弹炮是苏联在二战前期研制的,带有浓厚的时代技术特点,身管外有被筒,采用冲击式炮口制退器。制退机在身管下方,复进机在身管上方。采用箱形开脚大架,防盾从中部开始向后倾斜,防盾中央载面可以向上滑动。高低机在炮架右侧,方向机在左侧。必要时火炮可幷架射击,

每个大架上有两个驻锄,一个用于硬地面,一个用于软地面。结构与M30型122毫米榴弹炮基本相同,两者除身管外的零件均可以互换。

M46型130毫米加农炮是苏联上世纪5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加农炮,以M1937型130毫米舰炮为基础,用于取代A19型122毫米加农炮,于1954年正式装备苏联陆军。后来苏联又根据M46型加农炮研制了M47型152毫米加农炮。这两者的炮架基本相同,除身管外,只要调整反后坐装置的阻力和更换炮口制退器就可以实现互换(这是当时火炮设计的一种常用方法,两门不同口径的火炮,只要采用不同制退效率的制退器保证火炮后坐质量相同就可以安装在相同的炮

架上,一般把这两种火炬叫做姊妹炮)。M46型130毫米加农炮采用活动身管炮身,炮身由身管和被筒组成。炮口制退器为单室多侧孔冲击式制退器。具有变后坐长的沟槽式液压制退机装在炮身下方的摇架槽内,液气式复进机固定在炮身上方。摇架为槽型,方向机和高低机均为齿弧式。平衡机为气压式。上架和下架均为铸钢件,采用箱形开脚大架。右大架上安装有炮身推拉器,用于炮身战斗状态和行军状态的转换。另外,在左右大架外侧各有一个千斤顶,用于在行军和战斗状态转换中与前车连接。

第一代大口径压制火炮基本满足了当时我国对大口径压制

火炮的需要,但多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56式152毫米

榴弹炮的口径虽然比54式122毫米榴弹炮大,但是射程却幷不占优。59式130毫米加农炮的全重达到7.7吨,必须配用专用的履带牵引车,行军速度缓慢。59式152毫米加农

炮的初速和射程均不如59式130毫米加农炮,全重更是达到了8.47吨。

第一代大口径压制火炮的成功仿制,使我们基本掌握了苏式火炮的技术特点,随后展开了第二代压制火炮的研制。1959年底我们分别展开了第二代152毫米加榴炮和加农炮的研制,其目的就是用第二代152毫米加榴炮来替代56式152毫米榴弹炮、用第二代152毫米加农炮来替代59式130毫米/152毫米加农炮。第二代152毫米加榴炮的研制相对容易,我国以D20式152毫米加榴炮为原型仿制了新的152毫米

加榴炮炮身,然后将其装到60式122毫米加农炮的炮架上,命名为66式152毫米加榴炮。

第二代152毫米加农炮的研制相对比较困难,既然要替代

59式130毫米加农炮和59式152毫米加农炮就必须在性能上超过前两者。当时我国的技术能力比较薄弱,要研制出适用的152毫米加农炮幷非易事,事实上苏联第二代152毫米加农炮也是在1976年才研制成功。第二代152毫米加农炮的研制在遇到困难后,研制人员决定将主要精力放在59式130毫米加农炮的改进上,将59式130毫米加农炮的炮身

安装在60式122毫米加农炮的炮架上,炮重从原来的7.7

吨减到6.3吨。改进型火炮于1970年设计定型,命名为59—1式130毫米加农炮。第二代152毫米加农炮的研制进度在66式152毫米加榴炮和59—1式130毫米加农炮取得成功后幷没有多少起色,在耗费了十多年之后,直到1986年才通过设计定型。详究其技术渊源,也只是解决了30.57升药室和53.7倍身管的匹配问题,其他部件基本与66式152毫米加榴炮相同。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在考察了西方155毫米加榴炮之后,决定将其引进作为我国第三代大口径压制火炮,幷以加榴炮来取代加农炮和榴弹炮达到简化炮种的目的。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在引进45倍155毫米加榴炮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155毫米加榴炮,到M前为止已经研制成功了45倍155毫米牵引、自走、自行火炮及52倍卡155毫米车载炮。155毫米与152毫米的口径之争

在讨论我国大口径压制火炮的同时,很多人都有个疑问:既然我们已经有了152毫米加农炮和加榴炮,为什么还要发展155毫米的加榴炮?

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都是将加农炮和榴弹炮搭配起来使用。例如,美国当时装备有M59式155毫米加农炮和M1 14式155毫米榴弹炮,苏联及东方国家主要装备M46型130毫米加农炮/47型152毫

米加农炮和D1型152毫米榴弹炮。60年代后,西方国家开始研制新的加榴炮来替代加农炮和榴弹炮,这样做不但简化炮种,而且方便后勤。苏联则继续研制性能更加优秀的加农炮和榴弹炮。

最初,苏联压制火炮在射程和威力上都占优势,但是到了60年代后期,西方开始研制39倍155毫米榴弹炮,发射普通弹的射程达到22公里,发射火箭增程榴弹的射程更是达到30公里,而且其弹丸重比苏式152毫米炮的39.9公斤多了5公斤左右,对苏联M46型130毫米加农炮和D20型152毫米加榴炮的搭配形成了性能优势。待到苏联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研制第二代152毫米火炮——2A36型152毫米加农炮和2A65型152毫米榴炮的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则开始研制性能更好的52/54倍口径155毫米加榴炮。

我国当时的情况与苏联类似:待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寻求新一代大口径压制火炮的时候,在性能上对59—1式130毫米加农炮和66式152毫米加榴炮形成优势的只有西方39倍口径155毫米加榴炮。当时,西方在技术上比较成熟的39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只有美国M198和瑞典FH 一77B。虽然我们当时同西方关系已经转暖,但是要完整引进39倍155毫米榴弹炮技术也幷非易事。

1977年,加拿大魁北克空间公司开创性地推出了45倍口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