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教学精品课件61张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敏:敏捷,勤快
而:表并列
就:靠近
于:对于(在)
焉:语气助词
正:修正
通“矣”,了
已: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状后=于事敏而于言慎
文白对译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基斯坦和古希腊开始奠基,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
2
传统国学深入人心,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组学科月正在筹备一场以“辨诸子驳杂之文,悟百家说理意趣”为主题的展览,现需要各班级制作一块宣传展板。本单元课文中的先秦诸子作品是重要的素材来源。请你和你的小组成员深入研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等篇目,提取先哲们的智慧思想,并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设计生成一个富有创意和教育意义的展板。
个性原因
历史背景
老子、庄子思想观念比较
对道的尊崇;顺应自然的自然观;追求内心的平静;超脱的处事态度
老子偏向于自然哲学与政治,庄子偏向于个人精神世界与人生态度;老子简洁隐晦,庄子富有想象力与文学性
个性原因
历史背景
对比一:
30
探究3:结合文本以及相关拓展资料,分析比较本单元各家立身处世的异同。
原因分析
孔子
孟子
曾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礼崩乐坏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君主行暴政
而:表并列
就:靠近
于:对于(在)
焉:语气助词
正:修正
通“矣”,了
已: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状后=于事敏而于言慎
文白对译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基斯坦和古希腊开始奠基,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
2
传统国学深入人心,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组学科月正在筹备一场以“辨诸子驳杂之文,悟百家说理意趣”为主题的展览,现需要各班级制作一块宣传展板。本单元课文中的先秦诸子作品是重要的素材来源。请你和你的小组成员深入研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等篇目,提取先哲们的智慧思想,并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设计生成一个富有创意和教育意义的展板。
个性原因
历史背景
老子、庄子思想观念比较
对道的尊崇;顺应自然的自然观;追求内心的平静;超脱的处事态度
老子偏向于自然哲学与政治,庄子偏向于个人精神世界与人生态度;老子简洁隐晦,庄子富有想象力与文学性
个性原因
历史背景
对比一:
30
探究3:结合文本以及相关拓展资料,分析比较本单元各家立身处世的异同。
原因分析
孔子
孟子
曾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礼崩乐坏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君主行暴政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0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检
• 5.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人不知而不愠(愠:怨恨) • B.温故而知新(新:这里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 C.思而不学则殆(殆:懈怠) • D.择其善者而从之(从:采纳,听从)
答案:C。殆:疑惑。
被改变,取决于他自己。所以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要捍 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做到“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
展
• 14.读准字音和句读,解释重点字词并翻译 • 子夏曰:“博学/ 而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博学:广泛地学习;笃:dǔ,坚定;切:恳切 • 近思:思考当前的事情;仁:仁德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 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有:同“又”;而:表承接,就;立:独立做事。
惑:迷惑;天命:上天的意旨;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逾矩:越过法度。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能不迷惑, 五十岁就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就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就可 以随心所欲,但不会超出规矩。
评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发,告诫弟子们要珍惜时间。
展
• 13.读准字音和句读,解释重点字词并翻译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 • 三军:军队;夺:改变; • 匹夫:平民百姓;志:志向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评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本章讲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一个人的志向能否
“修身做人”哪些是讲“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展
• 1.介绍《论语》,完成填空 •《论语》是( 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
《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0张PPT).ppt
背景
春秋末期,正值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周朝的礼制日渐崩坏,名存 实亡,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阶段。人们本性中最 原始的欲望如脱缰野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 念。
在生活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为了维护 社会稳定,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孔子建立 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
“四书”“五经”“十三经”
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五经是儒 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 子的编辑或修改。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 《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 十二经。
以具体的行为要求来说理,深刻而平实。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 (《八佾yì》)
➢ 而:如果 ➢ 如……何:固定句式,怎样对待……呢?/把……怎么样
呢?/对……怎么办呢? ➢ 礼:礼仪制度 ➢ 乐:音乐舞蹈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 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学而第一 (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 之门”) 为政第二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八佾第三 (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里仁第四 (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公冶长第五 (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雍也第六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述而第七 (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泰伯第八 (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子罕第九 (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 和不提倡做的事)
第12课《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8张PPT)
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文中
“
”字或句,我最受用。
它的含义是“
”,
给我“
”的感悟或
启发。
阅读经典,就像看汽车的后视镜,是为了更好 的前行。这些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是至圣先 师以博爱的胸怀,对后世学子的殷切期望;这 跨越2000多年的谆谆教诲,承载着中华民族为 师为学的优良传统,它提携我们后辈们踏着正 道的光,让我们成为“仁义礼智信”的践行者 与传播者。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感叹语气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 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 会有疑惑了。”
分析文义
代词,它,学问和事业
7.子曰:“知 之
者不如好之者,
……的人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喜欢、爱好 以……为快乐, 名词的意动用法
这一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知识链接 顶真,又称联珠、蝉联,是一种文 学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 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 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学过的知识
温习 形容词作名词 表承接
子曰:“温
故/
而知
它,指前面
可
以/
的内容
(之)为师矣。”
可以 凭借 成为
省略句
新的理解与体会 形容词作名词
新,
分析文义
迷惑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却,表转折 就 却,表转折 疑惑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研读文本
从孔子及其弟子的“修身之道”里,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进德修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修炼需要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反省能 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内化为对自己的自觉要求。当思想与言行统一,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时, 就达到了极高的道德境界。
【主旨归纳】 本文是语录体散文,通过师徒对话 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 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 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 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 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
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样认为的?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 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比自己多、才能比自己高的人, 即使是知识比自己少、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 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
孔子 儒家创始人
百家争鸣
孟子 儒家学派的发扬人
老子 道家创始人
韩非子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庄子 道家学派的发扬人
墨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文言现象
“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在古代中国,对于某些在某个领域有突出表现或学识渊博、有 所建树的男子,会被尊称为“某子”。例如,老子、孟子、庄子、 韩非子等,这里的“子”是对他们的尊称,而不是他们的名字。 这种称呼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这些男性的高度尊敬和认可。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朋”指的是什么样的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 乎”?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格?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交友
修身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说明修身和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对于学习和修身都 乐在其中这就是君子的品格。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 认为的?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 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 (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 忍受不了那贫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子张》)
重点注释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习,温习。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 愠:生气,恼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为,帮助。 忠:尽心竭力。
通假字 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吾十有五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
今义:事物之间距离远,
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
全 文 翻 译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 吗?”(孔子说:“学习之后又按时去复习、实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 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已,却不生气,不是很有修养吗?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格?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交友
修身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说明修身和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对于学习和修身都 乐在其中这就是君子的品格。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 认为的?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做老 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 (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 忍受不了那贫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子张》)
重点注释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习,温习。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 愠:生气,恼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为,帮助。 忠:尽心竭力。
通假字 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吾十有五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
今义:事物之间距离远,
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
全 文 翻 译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 吗?”(孔子说:“学习之后又按时去复习、实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 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已,却不生气,不是很有修养吗?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 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 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 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 吾知免夫,小子!”
•子日:“刚、毅、木、讷,近仁。 •刚:刚强。毅:果敢。木:质朴。讷:钝于言。
课文释义
•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 篑,进,吾往也。”(《子罕》)
为:堆积。
•子日:“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硁(kēng)硁然:浅薄固执的样子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中国儒生过于懒散,喜欢怀疑;而日本人教育出的学生则过于 勇武,恪守教条,无论是喜欢怀疑还是恪守教条,都不是教育应当造 就的品质。教育应当造就的是一种信念,他确信从一定意义上说来, 知识是可以获得的——尽管获取知识需要克服困难。
•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
铎”。更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修订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等。后来《乐》
亡佚了,便成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课堂检测
• 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的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感 谢 观 看
深入课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 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 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朗读课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深入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 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朗读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
论
十 二
语 》
章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是记 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课堂检测
• 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的句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感 谢 观 看
深入课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 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 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朗读课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深入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 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朗读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
论
十 二
语 》
章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是记 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50张PPT)
其不善者而改之
转折 顺承 并列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 不改其乐、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一则中的成语是 不亦乐乎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身:
我 每天 多次 反省
为人 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替 谋划, 竭尽自己的心力 办事
信乎?传 不 习乎?”
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 复习 识(动作名)
固定句式:“不……乎?”译作“是不是……呢?”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 别人办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同朋友交往 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 过呢?” 1、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8.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 肱 而枕之,
吃
粗糙
名词作动词
冷水 弯着 胳膊 以……为枕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乐趣
正当手段
对,对于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 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 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一样。”
课文探究
1、这句话说了哪个方面的问题?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 秋》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 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 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 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转折 顺承 并列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 不改其乐、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一则中的成语是 不亦乐乎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 吾身:
我 每天 多次 反省
为人 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替 谋划, 竭尽自己的心力 办事
信乎?传 不 习乎?”
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 复习 识(动作名)
固定句式:“不……乎?”译作“是不是……呢?”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 别人办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同朋友交往 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 过呢?” 1、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8.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 肱 而枕之,
吃
粗糙
名词作动词
冷水 弯着 胳膊 以……为枕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乐趣
正当手段
对,对于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 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 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一样。”
课文探究
1、这句话说了哪个方面的问题?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 秋》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 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 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 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¹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²切问而近思:恳切地 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³仁: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 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 了。”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堪: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 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修 身应当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第七章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 似的毛病。
第十章
原 文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¹川上:河边。²逝:往,离去。³斯:代词,这,指河 水。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 一样,日夜不停。”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 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朋友)从远处来,不是很快 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 个有才德的人吗?”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 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注释: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 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注释:¹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²切问而近思:恳切地 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³仁: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 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 了。”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堪: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 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修 身应当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第七章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 似的毛病。
第十章
原 文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¹川上:河边。²逝:往,离去。³斯:代词,这,指河 水。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 一样,日夜不停。”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 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朋友)从远处来,不是很快 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 个有才德的人吗?”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 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注释: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 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2)古今异义词 可以为师矣 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表示许可或能够。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3)研讨下列字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①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传不习乎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 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啊。”
重点研讨 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道理?
①学习态度;②学习方法;③品德修养。
重点研讨 2.《论语》语言精炼简洁,有很强的表现力。找出本课本中出现的成语。
①温故知新 ③择善而从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饭疏饮水
课堂小结
课文有的内容谈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的内容谈了道德修 养和为人处世之道,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学过本文后我们要反 省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应怎样改进。这样 我们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当堂检测
主观题
按要求默写。
①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⑤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是世界十 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 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古今异义词 可以为师矣 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表示许可或能够。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3)研讨下列字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①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传不习乎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 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啊。”
重点研讨 1.这十二章《论语》分别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道理?
①学习态度;②学习方法;③品德修养。
重点研讨 2.《论语》语言精炼简洁,有很强的表现力。找出本课本中出现的成语。
①温故知新 ③择善而从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 ④饭疏饮水
课堂小结
课文有的内容谈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的内容谈了道德修 养和为人处世之道,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学过本文后我们要反 省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应怎样改进。这样 我们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当堂检测
主观题
按要求默写。
①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⑤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万世师表”、“千古圣人”。是世界十 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 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9
10
第十章
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 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二级
课 堂 检 测 三级 四级 五级
第叁部分
2024/10/11
18
总结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第二章
强调随时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第六章
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 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1
6
2 赏析1 5 第五章 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 合,才能有所得。
3
第三章
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
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
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
第四章
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 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原文2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8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9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子罕》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 夺志也。"《子罕》
第七章
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
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 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 的观念。
第九章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见贤思齐,见到强于自己的人,要向他学习,努 力向他看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已哪 些地方还有欠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已。
经常反省自已,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 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 的道德境界。
第六章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bin⑤, 然后君子 (《雍也》) 质①:质朴、朴实。 译文: 文②:华美、文采。
• 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 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 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若使有中学程度的中国人,每人到六十 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 可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 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 《论语》。
求舒适,做事勤勉,有道④: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说话谨慎, 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他)是好学的了。”
请你诵读本章,简要概括本章主题。
•①本章提出了“好学”的具体要求。 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 面说要做什么,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 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②孔子认为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 贫乐道,克制物质享受的欲望,不断 向有道之人学习,说话要谨慎,做事 要勤勉,强调道德实践重于知识。
“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 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 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 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 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
•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 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 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 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 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 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 的“文胜质则史”。
经常反省自已,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 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 的道德境界。
第六章 子曰:“质①胜文②则野③,文胜质则史④。文质彬彬bin⑤, 然后君子 (《雍也》) 质①:质朴、朴实。 译文: 文②:华美、文采。
• 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 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 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若使有中学程度的中国人,每人到六十 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 可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因此,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 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 《论语》。
求舒适,做事勤勉,有道④: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说话谨慎, 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他)是好学的了。”
请你诵读本章,简要概括本章主题。
•①本章提出了“好学”的具体要求。 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 面说要做什么,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 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②孔子认为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 贫乐道,克制物质享受的欲望,不断 向有道之人学习,说话要谨慎,做事 要勤勉,强调道德实践重于知识。
“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 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 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 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 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
•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 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 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 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 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 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 的“文胜质则史”。
第11课《〈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共28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家___不__了__解__我__,__我__却__并__不__因__此__恼__怒__,__不__也__是__有__才__德__的__人__吗__?__”___
曾子曰:“吾日(
<zd>
</zd>
每天
)三省(
<zd>
</zd>
自我检查、反省
)吾身:为人谋(
<zd>
</zd>
谋划事情
)而不忠
<zd>
</zd>
子曰:“三军( 军队 )可夺( 改变 )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zd>
</zd>
<zd>
</zd>
_孔__子__说__:__“_一__国__军__队__,__可__以__改__变__其__主__帅__;__一__个__人__的__志__向__却__是__不__能__改__变__的__。__”____
( 竭尽自己的心力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诚信 )乎?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 )不习乎?”
<zd>
</zd>
<zd>
</zd>
(《学而》)
曾___子__说__:__“_我__每__天__多__次__进__行__自__我__检__查__:__替__人__谋__划__事__情__是__不__是__竭__尽__自__己__的__心__力__呢__?__跟__朋__友__交__往__是__不__是___
子夏曰:“博学而笃(
<zd>
</zd>
坚定
)志,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共49页ppt)
作者信息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 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被后人称为“至圣先 师”,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并称“孔孟”。相传孔子有 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著作信息
lún
本文选自《论语译注》。《论语》,
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由孔子
深度解析
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 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阶段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阶段 七十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 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十而立 不舍昼夜 逝者如斯 择善而从 箪食瓢饮 匹夫不可夺志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与孔子或其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不耻下问、温故知新、 诲人不倦、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见贤思齐、 韦编三绝、曾子杀猪、 颜回好学、巧言令色
与孔子或其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chuán《学而》
自我检查,反省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 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跟朋 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 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连词,表转折
深度解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与朋友交往、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信(诚信)、习(温习)
第11课 《论语》十二章-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朗读课文
➢ 自由朗读全文:
1.结合注释、字典,读准 字音。
2.根据理解,揣摩并划分 朗读节奏。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
其乐。贤哉,回也!”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ɡōnɡ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结合6、8章,谈谈颜回与孔子在志趣和心境上有什么共同点?
• 都志趣高洁:颜回贫困却不改求学的乐趣,孔子不得温饱也安贫乐道。 • 都心境豁达:颜回贫困却内心恬淡、追求简单,孔子清贫却也坚守道义,
富贵不能淫,不屑取得不义之财。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南宋 时,朱熹把它与《孟子》《大学》 《中庸》称为“四书” 。
作品简介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与做人的道理。 请任选一章,谈谈对你的启示。 示例:“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三省 ”说了两个方面,一是对人,一是修己。对人要诚 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 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 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只是一时一事,要贯穿整 个人生,要时时温习学过的知识,求取新知识。在 生活中要做到“三省”,我们才能不断进步。
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
肱(ɡōnɡ):这
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里泛指胳膊。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 于:介词,对,
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对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子罕》)
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选择他人长处学习, (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结合文中语句谈谈孔子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上的 主张是什么。 学习方法上的主张:学习新知识后要经常温习,边读 书边思考,学习上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要谦虚,经 常向别人学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夺志也。”(《子罕》)
三军:军队的通称。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
文中泛指平民百姓。
(《子张》)
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被
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 笃(dǔ):志向坚定
气。”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 切问:恳切地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 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否 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呢?”
(谈修身做人:要经常自省,防范于未 然,要诚实守信)
第二课时
yòu,通“又”,用 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表顺承
❖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立身,这里指能有 迷惑,
上天的意旨,指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誉 为“万世师表”、“千古圣 人”,被后人尊为“至圣先 师”,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 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 响。其教育代表思想主要有 “因材施教” 、“有教无 类”、“启发诱导”、 “温 故知新”等等。
(谈学习方法:要经常复习旧知,深入领 悟,融会贯通,理解新知)
迷惑,即感
到迷茫而无
表转折
所适从
❖ 子曰:“学而不思则 罔,思
表转折
而 不学则
疑惑(或:危险、有害)
殆。”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便会迷 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或有 害) 。”
(谈修身做人: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旧的知识,
知道、
温习 形容词作名词 表顺承 懂得
❖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新的知识(新的领
悟)形容词作名词
可以 凭借 成为
可 以 为师矣。”
之 这一点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
❖ 孔子说:在温习旧的(学习过的)知识时, 能有新体会、新发现,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 点做老师了。
温习
❖ 子曰:“ 学 而 时 习之,不亦
不亦……乎,表委婉的反问 也是 同“悦”,愉快 志同道合的人
说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
生气, 有才德
了解 表转折 恼怒
的人
亦乐乎?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lún
《论语》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
一部书,属语录体散文,共20篇,儒家经 典著作之一 。
内容涉及很广,包括哲学、政治、教 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它是 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 成 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 天下”。
wú,我
❖ 曾子曰:“吾
每天
xǐng,
名词作状语 多次 反省
日 三 省吾身:为人
替
谋划 事情
表转折
竭尽心力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诚实, chuán,老师传授的 诚信 知识,动词作名词
温习
传
不习乎?”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 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 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 我,却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吗?”
学而时习之(谈学习方法:要经常复习练习) 有朋自远方来(谈修身做人:要乐于交友) 人不知而不愠(谈道德修养:要有君子风度)
❖ 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 (jǔ)。”
❖ 子曰:“温故/而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 学/则殆(dài)。”
❖ 子曰:“ 贤哉(zāi),回也!一箪(dān) 食,一瓢(piáo)饮,在陋(lòu)巷(xiàng) ,人/不堪(kān)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
所成就
疑惑
自然规律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
能听得进
yú,越过, 规矩、
不同意见 顺从意愿 超过
法度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 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 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 解而加以容纳;到了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 欲,而又不会逾越规矩。”
❖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呀!一篮 子饭食,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苦忧愁,颜回却不改 变他自有的快乐(依然乐在其中)。多么 高尚呀,颜回!”
(谈学习方法: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不 能不理解死记硬背,也不 能只凭空想象不踏实学习 )
品质高尚(有修养)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能忍受
却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
贤哉,回也!”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饭疏(shū)食/饮水,曲肱(gōng) /而枕(zhěn)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shǔ) 昼(zhòu)夜。”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pǐ)夫/不可 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 碍 2、学生听读课文,认准字音,掌 握长句的停顿,注意语气
3、自读翻译,初步感知,朗读背 诵
按时,按一定
古代对男子的尊
的时间(名词
称,这里指孔子 学习 表顺承 作状语)
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 碍 2、学生听读课文,认准字音,掌 握停顿,注意语气
《论语》十二章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 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chuán)/不习乎?”
(谈修身做人:要经常自省,防范于未 然,要诚实守信)
第二课时
yòu,通“又”,用 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表顺承
❖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立身,这里指能有 迷惑,
上天的意旨,指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誉 为“万世师表”、“千古圣 人”,被后人尊为“至圣先 师”,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 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 响。其教育代表思想主要有 “因材施教” 、“有教无 类”、“启发诱导”、 “温 故知新”等等。
(谈学习方法:要经常复习旧知,深入领 悟,融会贯通,理解新知)
迷惑,即感
到迷茫而无
表转折
所适从
❖ 子曰:“学而不思则 罔,思
表转折
而 不学则
疑惑(或:危险、有害)
殆。”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便会迷 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或有 害) 。”
(谈修身做人: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旧的知识,
知道、
温习 形容词作名词 表顺承 懂得
❖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新的知识(新的领
悟)形容词作名词
可以 凭借 成为
可 以 为师矣。”
之 这一点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
❖ 孔子说:在温习旧的(学习过的)知识时, 能有新体会、新发现,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 点做老师了。
温习
❖ 子曰:“ 学 而 时 习之,不亦
不亦……乎,表委婉的反问 也是 同“悦”,愉快 志同道合的人
说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
生气, 有才德
了解 表转折 恼怒
的人
亦乐乎?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lún
《论语》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
一部书,属语录体散文,共20篇,儒家经 典著作之一 。
内容涉及很广,包括哲学、政治、教 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它是 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 成 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 天下”。
wú,我
❖ 曾子曰:“吾
每天
xǐng,
名词作状语 多次 反省
日 三 省吾身:为人
替
谋划 事情
表转折
竭尽心力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诚实, chuán,老师传授的 诚信 知识,动词作名词
温习
传
不习乎?”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 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 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 我,却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吗?”
学而时习之(谈学习方法:要经常复习练习) 有朋自远方来(谈修身做人:要乐于交友) 人不知而不愠(谈道德修养:要有君子风度)
❖ 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 (jǔ)。”
❖ 子曰:“温故/而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 学/则殆(dài)。”
❖ 子曰:“ 贤哉(zāi),回也!一箪(dān) 食,一瓢(piáo)饮,在陋(lòu)巷(xiàng) ,人/不堪(kān)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哉,回也!”
所成就
疑惑
自然规律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
能听得进
yú,越过, 规矩、
不同意见 顺从意愿 超过
法度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 十岁时有所成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 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 解而加以容纳;到了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 欲,而又不会逾越规矩。”
❖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呀!一篮 子饭食,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苦忧愁,颜回却不改 变他自有的快乐(依然乐在其中)。多么 高尚呀,颜回!”
(谈学习方法: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不 能不理解死记硬背,也不 能只凭空想象不踏实学习 )
品质高尚(有修养)
❖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能忍受
却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
贤哉,回也!”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饭疏(shū)食/饮水,曲肱(gōng) /而枕(zhěn)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shǔ) 昼(zhòu)夜。”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pǐ)夫/不可 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 碍 2、学生听读课文,认准字音,掌 握长句的停顿,注意语气
3、自读翻译,初步感知,朗读背 诵
按时,按一定
古代对男子的尊
的时间(名词
称,这里指孔子 学习 表顺承 作状语)
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 碍 2、学生听读课文,认准字音,掌 握停顿,注意语气
《论语》十二章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 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chuán)/不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