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究

作者:杨瑞

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5期

中国传统社会家庭结构相对稳定,一个家庭有五六个孩子,养老对于他们来说基本不成问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土中国》中所描述差序格局、家族、礼治等观念与行为与现代社会渐行渐远,三代同堂、四世同堂的生活场景已然难以看到。现在的年轻人处在一个文化断裂阶段,虽说自幼接受传统道德的熏陶与洗礼,但在其身上的烙印并不明显,同时由于社会、文化、经济制度等原因,使得“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趋明显。

一、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标准

人口老龄化既是一个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的静态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生存压力加大及养育成本的提高,传宗接代的观念已逐渐淡化,年轻人的生育欲望越来越低,进而导致人口生育率下降,使得能够为国家经济做贡献的年轻人数量越来越少。在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老龄人口群体范围逐渐扩大的背景下,导致其在人口总量中的比例不断增长。

国际组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划分基于两个标准:一个是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这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另一个是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这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

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概况

人口老龄化是众多不可回避的难题之一,其对人类社会的文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虽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比较靠后,但是因其老年人口数量之多和老龄化速度之快,毫无疑问地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的国家。因此,我们需要抱着啃硬骨头的态度与气魄,稳妥处理好老龄化这个社会顽疾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满足老年群众多层次的需求。这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现实需求,更关系到国家与社会全局的稳定与发展。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在1982年将其列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它好比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于扼制人口过多、过快的增长,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客观上使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提高,加快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像法国、美国、英国这些发达国家用了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们国家只用了18年的时间,就飞速般地完成了这一过程。1999年,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达到社会总人口的10%,按照相关国际组织的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

2009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社会总人口的8.5%;2018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社会总人口的11.9%。

根据2020年10月-12月进行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中国人口已达2.6亿,占总人口的18.70%;65岁以上的中国人口已达1.9亿人,占总人口的13.50%。

“十四五”(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期间,全国将有超过3亿的老年人口,届时针对多层次养老需求将会呈现井喷式的增长。中国将从初级老龄化阶段进入中级老龄化阶段。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达到4.83亿。

以上结果充分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国家应该投入多少经费以及这些经费应该如何分配,才能让这些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就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养老”不但但是国家的问题,它需要社会、家庭、组织、NGO、慈善组织等共同努力。

三、“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镇化建设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现代社会逐渐形成了“421”的新型家庭结构,三代同堂、四世同堂的生活场景已经很难看到。“上有老,下有小”是这些年轻人的真实写照,他们需要夯实经济基础才能够承担起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义务。他们通过外出打工、留学、进修等方式来提升自己,为自己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于老年人与年轻人的认知经验及思想觀念不同,为了避免彼此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那些身体硬朗且能够经济独立的老年人会主动选择与子女分开住。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对几十年的居住环境产生严重的感情依赖,不舍离开;另一方面,老年人体恤、理解子女工作忙,不愿给孩子们增添负担,宁愿选择独自生活来减轻子女负担。

以上因素促使空巢老人的逐渐形成。

四、“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

父母陪我们慢慢长大,但是我们却不能陪伴父母变老。子女对于这个社会来说,犹如羽翼逐渐丰满的鸟儿,或因工作学习、或因结婚等原因,终将有一天会离巢远去。留下独守“空巢”的老年夫妇,剩下些许的无奈,内心留下莫名的惆怅,缺乏精神上的慰藉。有的老人因为自己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而自责,同时常常伴随着长吁短叹、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有的老人埋怨子女只顾自己的小家庭而忽略了父母的感受,从而产生伤心、沮丧等症状。我们将这种行为称作“空巢老人”综合症。

据不完全统计调查,有高达60%的空巢老人存在心理问题;10%-20%的空巢老人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或治疗。虽然经济规模和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针对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社会活动、电视节目、健身娱乐设施、书籍报刊等严重不足;再加上子女关怀不够,导致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极度匮乏。近年来,空巢老人屡屡成为受害者,或因得不到赡养而将子女告上法庭,或因缺乏社会常识而被不法分子骗财骗物、亦或是老人去世多日才被人发现。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人口流动加剧,社会竞争愈发严重,传统孝道观念逐渐解体,试图让子女在物质和精神上承担起赡养老人责任的做法,显然很不现实。因此,我国“空巢老人”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亟需得到有效的解决。

五、“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日趋衰退,“空巢老人”的心理随之而来变得愈发脆弱,对社会、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因此对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

(一)健全社保体系,推进养老市场建设,多举措关爱空巢老人。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需求,也国家责任之所在,社会责任之所在。“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政府有责任救助生活拮据的空巢老人。在政府建立老年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提倡购买商业保险来防止因病或者意外而导致的贫困发生,从而实现对“空巢老人”全方位的关爱与呵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