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究
空巢老人的社会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_

空巢老人的社会调查报告“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下面有小编整理的空巢老人的,欢迎阅读!一、引言1、调查背景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其中“空巢老人”现象尤其引人关注。
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调查目的透析空巢老人问题以及解决方法4、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二、正文(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空巢老人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下面分析。
据市统计局城调队统计,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占到54.0%。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正成为一个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今年,天津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对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的抽样调查,昨天,调查报告正式发布。
老人们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健康医疗情况、住房情况、生活照料情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养老意愿和需求等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32.4%的空巢老人独自居住;87.1%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1.8%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以上的数据来自天津市老龄办最新发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涉及了有关空巢老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从具体的数字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1、居住方式独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占32.4%;老夫妇俩共同居住的有811人,占67.6%。
女性空巢老人中独居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2、婚姻状况已婚有配偶的有817位,占68.1%;未婚的有12位,占1.0%;丧偶的有356位,占29.7%;离婚的有15位,占1.3%。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背景分析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背景分析空巢老人是指年过六十五岁的老年人独自生活,没有子女或亲属陪伴的一种现象。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的背景分析旨在探究空巢老人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首先,空巢老人的增加与人口老龄化密不可分。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寿命也得到了延长。
然而,子女们在追求事业发展和个人自由的同时,往往无法长期陪伴身边的老人,使得空巢老人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此外,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空巢老人往往不愿意离开故土,选择独自生活,增加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其次,经济发展对空巢老人的影响也需要考虑。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农村地区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农村地区的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医疗保障不完善等问题也导致了空巢老人的现象加剧。
同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城市空巢老人成为一个新的群体。
他们往往是退休后独自生活的老年人,面对高房价、高医疗费用等问题,生活压力较大。
再次,社会变迁对空巢老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关系的紧密度减弱,亲子关系也逐渐淡漠。
同时,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也使得子女们缺乏陪伴和照顾老人的时间和精力,进一步促成了空巢老人的产生。
空巢老人的增加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生活物质供应不足、精神上孤独寂寞等问题,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空巢老人的增加也给社会的医疗和社会保障系统带来了压力,尤其是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社会资源的配置面临挑战。
此外,空巢老人的增加还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为独自生活的老人更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因此,针对空巢老人的现状和问题,社会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
首先,应加强家庭关系的培养和维护,鼓励子女们多与父母沟通、陪伴和照顾老人。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分析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空巢老人是指那些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农村老年人。
这一群体面临着诸多养老困境,如经济保障不足、生活照料缺失、精神慰藉匮乏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经济方面,农村空巢老人往往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
在农村,许多老年人依靠种地为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劳动能力逐渐下降,种地的收入微薄且不稳定。
子女外出打工,虽然能给家里寄一些钱,但往往不足以满足老人的生活需求。
此外,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养老金水平较低,难以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
一些老人甚至因为经济困难而无法支付医疗费用,导致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加重了生活的负担。
生活照料是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无人帮助解决。
比如,房屋维修、水电故障等问题,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在饮食方面,很多老人为了省事,常常凑合着吃,营养难以保证。
而且,一些老人身体不好,行动不便,自理能力较差,个人卫生和居住环境也难以得到良好的维护。
精神慰藉的缺失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子女长期不在身边,老人们感到孤独和寂寞,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和支持。
他们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失落、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相对较少,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单调乏味。
有些老人甚至因为长期的孤独和压抑,出现了心理疾病。
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也给空巢老人的养老带来了不便。
一些村庄没有正规的医疗机构,老人看病需要去较远的乡镇或县城,路途奔波,十分不便。
而且,农村的医疗资源有限,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对于一些疑难病症难以有效诊治。
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养老事业的投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金标准,减轻老人的经济负担。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空巢老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需求和困难,本次调研围绕空巢老人的家庭结构、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9份。
调查对象为居住在城市的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1.家庭结构:调查结果显示,62.9%的空巢老人是单身,24.2%为夫妻双方空巢,其余为其他家庭结构。
空巢老人单身的比例较高,这可能与子女们的留守和经济独立等因素有关。
2.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空巢老人中有41.4%的人表示生活困难,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仅有7.5%的人表示生活富裕,其余人表示生活一般。
这表明大部分空巢老人在经济上面临较大的困境。
3.社会支持:调查结果显示,43.2%的空巢老人表示缺乏社会支持,感到孤独和无依无靠。
只有21.5%的人获得过社会组织的帮助,其余人大部分没有获得过相关的支持。
这说明我们应该加强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和关爱。
4.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空巢老人中有35.3%的人身体状况一般,有21.7%的人因为生活困难而影响了日常的健康状况。
在健康状况较好的人中,仅有13.4%的人能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这说明空巢老人在健康上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加强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
四、研究结论和建议2.改善经济保障政策:针对空巢老人经济困难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力度,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提高退休金等福利待遇,确保老人基本生活需求。
3.加强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针对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应加强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4.增加亲情关爱和陪伴:子女们应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关心和陪伴,定期探望,传递关爱和温暖。
同时,社会各界应倡导关注空巢老人的问题,推动社会关爱行动。
五、调研不足之处本次调研由于受时间和资源限制,只针对城市的空巢老人进行了调查,没有涵盖农村地区的情况,因此对于农村居住的空巢老人的状况了解不深入。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空巢老人是指因子女外出务工、留学等原因,无人照顾或照顾能力有限,只能独自在家独自生活的老人。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表现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无人照料:子女外出工作后,空巢老人无人照料。
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卫生、医疗等方面都无法得到及时妥善的照顾。
2. 心理孤独:空巢老人独自一人生活,缺乏亲人陪伴和社交活动。
长期的孤独感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3. 养老资源缺乏:农村地区养老资源相对匮乏,养老院数量有限,服务质量也较为欠缺。
4. 经济困难:农村空巢老人多为退休工人,经济收入有限。
在子女外出工作后,经济来源更加困难,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二、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原因1. 子女外出就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
子女为了改善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选择外出就业,将空巢老人留在农村。
2. 教育资源不均: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子女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也选择外出留学。
老人们则留在农村无人照料。
3. 社会结构变迁:传统多子女家庭逐渐转变为单独子女家庭,子女们分散在不同地方工作生活,照顾老人变得困难。
三、政府应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措施1. 建设养老院: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院的投资建设,提供养老服务。
要确保养老院的数量充足且服务质量可靠,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更好的养老环境。
2. 加强社区服务:建设健全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志愿者等渠道,为空巢老人提供日常生活、医疗、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帮助。
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空巢老人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同时,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保证空巢老人的医疗费用得到覆盖。
空巢老人的社会问题及措施的提案

空巢老人的社会问题及措施的提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空巢老人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已经长大成人或者已经离开家庭,导致老年人独居或者夫妻两人相依为命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都十分普遍,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
本文将探讨空巢老人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一、空巢老人问题的成因。
1. 社会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子女会一直和父母同住,照顾他们直到他们离世。
但是现在,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子女们常常会迁往城市或者国外工作和生活,导致老人们独居或者夫妻二人相依为命。
2. 人口老龄化,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
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口的增加,而且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其他年龄段的人口增长速度。
3. 传统价值观的改变,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照顾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和事业,而忽视了对父母的照顾。
二、空巢老人问题的影响。
1. 心理影响,空巢老人常常会感到孤独和失落,因为他们没有了子女的陪伴和照顾。
这种孤独感会导致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导致抑郁症和其他心理疾病。
2. 生活质量下降,空巢老人通常会面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问题,而且由于没有人照顾,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大下降。
3. 社会问题,空巢老人问题也会给社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老年人犯罪率的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问题等等。
三、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措施。
1. 加强社会支持,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关爱和支持,比如提供更多的社区养老服务,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组织社会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服务等等。
2. 倡导家庭关爱,家庭成员应该加强对老人的关爱和照顾,尤其是子女们应该多花时间和精力陪伴父母,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结构日益呈现老龄化趋势。
其中,空巢老人作为老年群体中的一部分,面临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和困境。
本文将围绕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分析。
二、问题一:孤独感与情感支持缺失空巢老人长期以来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孤独感与情感支持缺失。
由于子女外出工作或家庭结构变动等原因,导致空巢老人经常处于独居状态,缺乏亲密关系和社交伙伴。
长期的孤独感不仅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加重其患上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的风险。
(1)建立家庭支持网络:政府应鼓励并促进亲子关系和家庭纽带的强化。
通过媒体宣传或政策措施引导年轻人回归家庭、关注父母、给予更多关爱和支持。
同时,鼓励空巢老人主动寻求社交活动和参与养老院或居民委员会组织的集体活动,以减轻孤独感。
(2)社区邻里关系建设:加强公共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营造健康、友好、包容的社区环境。
倡导邻里之间相互照顾、关心与帮助的理念,促进自愿者组织和邻里联席会议等形式的活动,为空巢老人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三、问题二:生活无保障与医疗困难除孤独感外,空巢老人还面临着生活无保障以及医疗困难这两个重要问题。
(1)解决生活无保障:政府应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补贴或福利保障措施。
建立完善的居民养老金制度,并扩大其覆盖范围,确保空巢老人有基本经济来源来满足日常开销。
此外,鼓励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向空巢老人提供物质援助,包括食品、药品等。
(2)改善医疗困难:针对空巢老人的医疗困难问题,政府可以引入互联网+医疗模式,实现线上预约、送药上门等便利服务。
同时,建立健全的医保制度和免费或减免老年人常见疾病的诊治政策,以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优质、平价的医疗服务。
四、问题三:安全与自理能力下降空巢老人相比有子女陪伴的老年群体面临着更高的安全风险和自理能力下降的挑战。
常见情况包括跌倒事故、火灾风险、日常起居困扰等。
(1)加强生活安全宣传:通过媒体宣传及社区广播、电视栏目等方式向空巢老人普及生活安全知识。
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问题研究_社会工作专业

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问题研究_社会工作专业一、问题背景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城市空巢老人问题日益凸显。
空巢老人指的是孩子已经成家独立,空闲下来的老人。
城市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社交孤立和经济困难,他们面临的家庭照料、医疗保障和精神寄托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如何建设一个以其特殊性质为核心的社区养老模式,使空巢老人能够过上更加美满、便捷并且幸福的晚年生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二、问题分析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问题,涉及很多方面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一)家庭照料问题大部分空巢老人的子女因各种原因无法在身边照料他们,加之人口流动性大,空巢老人在日常起居、饮食和安全保障等方面存在难题。
如何为他们提供日常的照料服务是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关键。
(二)医疗保障问题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多为较弱,如何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是社区养老的重要任务之一。
社区需要提供健康体检、疾病预防及治疗等服务,医护人员需要定期拜访老人,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并及时处理老人的健康问题。
(三)精神寄托问题空巢老人由于长期孤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情感失落、孤独绝望等。
社区需要为其提供心理疏导和陪伴活动,让空巢老人重获生活的信心和快乐。
(四)经济困难问题很多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有限,缺乏经济保障,社区需要为这些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如基本生活物资和爱心捐赠、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
社区还应该帮助老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增加老人的经济来源。
三、解决方案为解决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养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家庭照料服务社区需要建立专业的家庭照料服务机构,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家庭照料服务,帮助老人解决各种日常和安全问题。
(二)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社区应该建立综合性的医疗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的健康管理服务,给予空巢老人专业的医疗保障和健康指导。
(三)建立社交餐厅和社交活动场所社区应该建立社交餐厅和社交活动场所,鼓励老人们走出家门,参与到社交活动中,增加社交互动,增加社交支持。
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空巢老人群体逐渐增多。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已经独立或者移居他处,老年人独自居住的群体。
他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同时也需要我们给予关心和关爱。
本文将从身体健康、心理需求、经济困难以及社交交往四个方面来分析空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身体健康问题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增长,面临着各种慢性病和疾病的风险。
然而,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常常缺乏照料和监护,容易忽视健康问题。
此外,老人独自居住也增加了受伤的风险。
他们可能因为摔倒或突发疾病而无法及时得到帮助。
针对这一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 社区医疗服务:社区应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提供定期健康体检、健康指导和健康咨询等服务,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机制。
2. 健康监护:子女可以监测老人的健康状况,定期与医生沟通,保证老人的药物和医疗用品供应,并确保老人按时就医。
3. 定期家庭访问:子女应该经常回家看望和关心老人,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如果有必要,可以请专业的护理人员提供帮助。
三、心理需求问题空巢老人由于独居的环境,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失落。
他们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常常感到心理上的空虚和无聊。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如下:1. 心理支持:社区可以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为空巢老人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他们处理情绪,缓解孤独和焦虑的感受。
2. 社区活动:组织各类活动,如健康讲座、户外运动、兴趣小组等,为空巢老人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增加他们的社交圈子。
3. 互助组织:鼓励空巢老人参与互助组织,通过志愿者活动或社区服务,找到参与感和归属感,提高生活质量。
四、经济困难问题对于大部分空巢老人来说,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退休金或者养老金。
由于退休金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老人日常生活的需要,尤其是医疗费用和吃穿住行等开支。
此外,空巢老人普遍缺乏劳动能力,无法靠自己的劳动增加收入。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调查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调查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随着中国城乡经济差距扩大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而逐渐凸显的社会问题。
这些老人通常是由于子女外出务工或定居城市而独自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
下面是一些关于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调查要点:生活状况经济条件:很多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微薄的养老金或者自己耕种土地所得,生活条件较为艰苦。
健康状况:由于年龄增长,空巢老人常常面临健康问题,而他们的子女不在身边,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照顾和治疗。
医疗保障医疗资源: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空巢老人就医不便,且医疗费用对他们来说可能是沉重的负担。
医疗保险:尽管有新农合等医疗保险制度,但对于一些重大疾病来说,保险报销比例和上限可能不足以覆盖所有开支。
精神文化生活孤独感:子女长期不在身边,加上社交圈子缩小,空巢老人容易感到孤独寂寞。
娱乐活动:农村地区文化娱乐设施不健全,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较为贫乏。
养老现状养老模式: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而社会化养老服务设施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政策支持: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都在探索适合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模式,如居家养老、互助养老等。
对策思考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养老金标准,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条件等措施来改善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社会参与:鼓励社区、志愿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农村空巢老人的服务中来,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支持。
家庭责任:增强子女的家庭责任感,通过法律和道德教育促使子女关心留守在家的老人,尽可能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
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数据或特定地区的调查报告,可以参考官方发布的数据或相关学术研究。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一、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家庭逐渐成为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现象,而“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日益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不仅能够缩小城乡差距,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在社会养老的范畴内显得尤为严峻。
解决这类人的养老问题,对于保障农村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进行概述,包括“空巢”家庭的定义以及养老保障的主要内容。
我们将探讨农村“空巢”老人在养老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1. 简要介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的背景和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一人口流动趋势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数量急剧增加。
空巢老人,指的是那些因子女长期外出工作、学习或定居,而独自留守在农村的老人。
他们面临着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障等多方面的养老问题。
针对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关爱、推动家庭支持等措施,为农村空巢老人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温馨的养老环境。
2. 阐述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意义和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
从现实意义来看,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有助于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
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外流,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他们面临着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障等多方面的困难。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调研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调研报告
一、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问题日益严重。
空巢老人养
老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社会难题。
为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及问题,本调研报告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覆盖了多个农村地区,
共计访谈了100位农村空巢老人。
三、调研结果
根据对空巢老人的调研,本报告总结了以下几点结果: 1. 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
面临着养老服务不足的问题,缺乏合适的养老机构和服务资源。
2. 许多农村空巢
老人在精神和情感上感到孤独,缺乏陪伴和社交,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3. 养
老金问题也是农村空巢老人关注的焦点,许多人担心养老金不足以维持其日常生活。
四、建议
针对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完善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2. 建立更多的老年活动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点,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精神和社交支持。
3. 完善农村养老金制度,保障农村空巢老
人的养老金待遇,提高其生活质量。
五、结论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一个长期性的社会难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多方
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调研结果和建议,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并为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状况提供参考和支持。
以上便是本次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调研报告的内容,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
续关注这一问题,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
老龄化背景下如何破解空巢老人的生活困境

老龄化背景下如何破解空巢老人的生活困境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空巢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些老人独自生活,面临着诸多生活困境,如何破解这些困境,让他们安享晚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空巢老人面临的生活困境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经济上的压力。
许多空巢老人退休金微薄,或者仅依靠子女的赡养费生活。
一旦遇到突发疾病或其他紧急情况,经济上往往捉襟见肘。
其次是健康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各种疾病接踵而至。
由于身边无人照料,他们可能无法及时就医,或者在就医过程中面临诸多不便。
再者,心理上的孤独感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子女不在身边,缺乏交流和陪伴,长期的孤独容易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此外,生活照料方面也是个问题,比如日常的购物、做饭、打扫卫生等,对于年迈体弱的老人来说都可能变得十分困难。
要破解空巢老人的生活困境,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
加大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投入,提高养老金水平,确保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同时,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为老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上门体检,提供医疗咨询和指导。
社区在关爱空巢老人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可以组织志愿者队伍,定期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如购物、打扫卫生、维修家电等。
建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人提供餐饮、娱乐等服务,让他们有一个交流和活动的场所。
此外,社区还可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舞蹈等,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子女作为老人最亲近的人,应当承担起赡养和关爱老人的责任。
尽管工作繁忙,也应尽量抽出时间回家看望老人,或者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保持经常联系,让老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在经济上,要给予老人必要的支持,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
社会力量的参与也不可或缺。
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的公益活动,如捐赠生活用品、提供免费服务等。
可以建立专门的关爱空巢老人基金会,筹集资金用于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和提供帮助。
优势视角下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

优势视角下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日益突出。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已经独立,夫妻双方又同时生活在空巢状态下的老人。
相对于有子女照顾的老人,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更为复杂,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本文从优势视角出发,探讨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
一、空巢老人养老困境1. 缺乏经济支持子女是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空巢老人由于失去了子女的经济支持,经济条件较为脆弱。
如果退休金或养老金不足够,空巢老人的养老生活将面临严重的困境。
2. 社交孤立空巢老人生活单调,缺少社会交往。
孤独感会让身体和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比如失眠、抑郁等。
3. 健康状况不稳定空巢老人缺少儿女照顾,疾病发生后的护理和照顾往往存在困难。
同时,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4. 安全问题老年人身体不如年轻人健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侵害。
空巢老人由于日常生活照顾的不到位,比如疏忽关门窗,饮食起居不规律,容易发生意外。
1. 提高经济保障社会应该加大对空巢老人的经济支持力度,同时政策应该调整,提高空巢老人的退休金和养老金。
2. 加强社会关怀社区应该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关怀力度,为他们提供适宜的社交活动和娱乐活动,增加空巢老人的社交圈。
3. 加强健康管理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健康管理,提供健康检测、预防措施等服务,同时为有病的空巢老人提供良好的治疗和照顾。
社区应该加强安全保障,为空巢老人提供出行、购物等方面的安全保障,并向他们传递相关安全知识。
三、结论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需要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
本文提出了从优势视角出发的对策研究,希望能对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思路。
人口社会学论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探析

人口社会学论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探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空巢老人精神赡养问题探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个背景下,空巢老人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已经独立生活,或者因各种原因无法照顾父母的老年人。
他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精神赡养问题。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首先,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子女与父母同住并负责照顾他们是一种常见的家庭模式。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工作和生活。
这导致了空巢老人的出现,他们在精神上面临着孤独、无助和失落等问题。
其次,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传统的观念中,子女有义务照顾父母,而这种责任也被视为一种道德准则。
然而,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价值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将个人发展和事业成就放在首位,而对于父母的照顾则相对较少。
这使得空巢老人面临着心理上的压力和孤独感。
第三,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需要多方合作解决。
在当前社会中,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都应该共同承担起精神赡养的责任。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提供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例如建立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和社交活动等。
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走访空巢老人,为他们提供陪伴和帮助。
而家庭则需要加强沟通和关爱,尽量与空巢老人保持联系,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
第四,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也需要个人自身的努力。
虽然子女的照顾是一种社会责任,但空巢老人也应该学会独立和自主,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支持。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社区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习新的技能等方式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此外,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维持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
最后,解决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政府、社会组织、家庭和个人共同合作,才能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好的精神关怀和支持。
《吉林省辽源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

《吉林省辽源市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凸显。
吉林省辽源市作为典型的农村地区,其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吉林省辽源市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吉林省辽源市农村“空巢老人”现状吉林省辽源市地处东北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许多老年人的子女因工作、生活等原因离开家乡,导致“空巢老人”现象普遍。
这些老人往往面临着生活无人照顾、精神孤独、医疗保障不足等问题。
三、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1. 物质生活保障不足:部分“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必要的生活设施。
2. 精神慰藉缺失: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往往感到孤独、无助,缺乏精神慰藉。
3. 医疗保障不完善: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部分“空巢老人”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4. 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现有的养老服务机构数量有限,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四、解决策略1. 完善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补贴标准,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2. 加强社区服务:通过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日间照料、健康检查、心理关爱等服务,使老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
3. 促进医养结合:加强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建设,推动医养结合模式,为“空巢老人”提供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服务。
4.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农村养老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5. 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尊老爱老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空巢老人”问题的关注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农村养老服务的良好氛围。
五、案例分析以吉林省辽源市某农村为例,通过实施五、案例分析以吉林省辽源市某农村为例,针对“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问题,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共3篇

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共3篇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1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加剧,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既要兼顾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又要考虑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和精神寄托,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已经或者将近成为孤寡老人或空巢老人的农村老人。
他们大多数是在80-90年代出生的老人,当时我国农村人口占主导地位,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外出务工带来的人口流失,许多老人只能留在农村。
这批老人的养老问题十分突出,他们无儿无女,孤苦无依,相对于市区的老人来说,他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条件都较为贫困。
如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改善医疗健康保障,提高基本医保覆盖率。
受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空巢老人并没有能够得到良好的医疗卫生保障,导致许多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覆盖面,建设完善的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卫生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有关部门可以考虑给予税收、财政和土地政策支持,降低农村医生缺口,提高大学医学生往农村就业的吸引力,推广“远程医疗”等措施。
建设老年社区。
建设老年社区是为了让老人们有一个互相关爱、共同生活的公共场所。
如建设独立的老年公寓、乡村老年中心等,构建起公益性老年服务体系,满足农村空巢老人对于精神寄托的需求,增加他们的社交活动,使得老人们感到温馨、舒适。
在社区建设方面也可以考虑增设文化教育、娱乐等多种活动,增加社区内的档次和活力,让年迈的老人们度过快乐、健康、有价值的晚年。
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加强护理服务。
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照顾服务,为他们解决因生理等原因产生的困难,例如洗澡、脱衣服等需要照顾的问题。
同时,应该完善家庭医生的培训机制,促进其业务技能的提升,让他们成为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守护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究作者:杨瑞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25期中国传统社会家庭结构相对稳定,一个家庭有五六个孩子,养老对于他们来说基本不成问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土中国》中所描述差序格局、家族、礼治等观念与行为与现代社会渐行渐远,三代同堂、四世同堂的生活场景已然难以看到。
现在的年轻人处在一个文化断裂阶段,虽说自幼接受传统道德的熏陶与洗礼,但在其身上的烙印并不明显,同时由于社会、文化、经济制度等原因,使得“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趋明显。
一、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标准人口老龄化既是一个社会学、经济学等方面的静态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随着社会生存压力加大及养育成本的提高,传宗接代的观念已逐渐淡化,年轻人的生育欲望越来越低,进而导致人口生育率下降,使得能够为国家经济做贡献的年轻人数量越来越少。
在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老龄人口群体范围逐渐扩大的背景下,导致其在人口总量中的比例不断增长。
国际组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划分基于两个标准:一个是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这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另一个是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这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7%。
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概况人口老龄化是众多不可回避的难题之一,其对人类社会的文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虽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比较靠后,但是因其老年人口数量之多和老龄化速度之快,毫无疑问地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的国家。
因此,我们需要抱着啃硬骨头的态度与气魄,稳妥处理好老龄化这个社会顽疾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满足老年群众多层次的需求。
这不仅关系到老百姓的现实需求,更关系到国家与社会全局的稳定与发展。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在1982年将其列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
它好比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于扼制人口过多、过快的增长,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客观上使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提高,加快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
像法国、美国、英国这些发达国家用了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进入老龄化社会。
而我们国家只用了18年的时间,就飞速般地完成了这一过程。
1999年,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达到社会总人口的10%,按照相关国际组织的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
2009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社会总人口的8.5%;2018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社会总人口的11.9%。
根据2020年10月-12月进行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中国人口已达2.6亿,占总人口的18.70%;65岁以上的中国人口已达1.9亿人,占总人口的13.50%。
“十四五”(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期间,全国将有超过3亿的老年人口,届时针对多层次养老需求将会呈现井喷式的增长。
中国将从初级老龄化阶段进入中级老龄化阶段。
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达到4.83亿。
以上结果充分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
国家应该投入多少经费以及这些经费应该如何分配,才能让这些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就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养老”不但但是国家的问题,它需要社会、家庭、组织、NGO、慈善组织等共同努力。
三、“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镇化建设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现代社会逐渐形成了“421”的新型家庭结构,三代同堂、四世同堂的生活场景已经很难看到。
“上有老,下有小”是这些年轻人的真实写照,他们需要夯实经济基础才能够承担起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的义务。
他们通过外出打工、留学、进修等方式来提升自己,为自己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于老年人与年轻人的认知经验及思想觀念不同,为了避免彼此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那些身体硬朗且能够经济独立的老年人会主动选择与子女分开住。
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对几十年的居住环境产生严重的感情依赖,不舍离开;另一方面,老年人体恤、理解子女工作忙,不愿给孩子们增添负担,宁愿选择独自生活来减轻子女负担。
以上因素促使空巢老人的逐渐形成。
四、“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父母陪我们慢慢长大,但是我们却不能陪伴父母变老。
子女对于这个社会来说,犹如羽翼逐渐丰满的鸟儿,或因工作学习、或因结婚等原因,终将有一天会离巢远去。
留下独守“空巢”的老年夫妇,剩下些许的无奈,内心留下莫名的惆怅,缺乏精神上的慰藉。
有的老人因为自己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而自责,同时常常伴随着长吁短叹、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有的老人埋怨子女只顾自己的小家庭而忽略了父母的感受,从而产生伤心、沮丧等症状。
我们将这种行为称作“空巢老人”综合症。
据不完全统计调查,有高达60%的空巢老人存在心理问题;10%-20%的空巢老人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或治疗。
虽然经济规模和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针对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社会活动、电视节目、健身娱乐设施、书籍报刊等严重不足;再加上子女关怀不够,导致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极度匮乏。
近年来,空巢老人屡屡成为受害者,或因得不到赡养而将子女告上法庭,或因缺乏社会常识而被不法分子骗财骗物、亦或是老人去世多日才被人发现。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人口流动加剧,社会竞争愈发严重,传统孝道观念逐渐解体,试图让子女在物质和精神上承担起赡养老人责任的做法,显然很不现实。
因此,我国“空巢老人”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亟需得到有效的解决。
五、“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日趋衰退,“空巢老人”的心理随之而来变得愈发脆弱,对社会、对子女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高,因此对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
(一)健全社保体系,推进养老市场建设,多举措关爱空巢老人。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需求,也国家责任之所在,社会责任之所在。
“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政府有责任救助生活拮据的空巢老人。
在政府建立老年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提倡购买商业保险来防止因病或者意外而导致的贫困发生,从而实现对“空巢老人”全方位的关爱与呵护。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国家层面积极推进养老机构与设施建设。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市场化运作,培育和发展养老护理服务市场,吸引更多人参与养老服务。
通过提供法律援助、健康保健、建立应急求助信息系统等实实在在的方式,为“空巢老人”搭建一个可靠、值得托付的“安全网”,塑造一个全社会关注“空巢老人”的良好氛围。
根据“空巢老人”的特殊需求,积极开拓消费市场,从而形成一个从商品生产、销售再到服务的一个全新产业链。
不仅充分满足了“空巢老人”的需求,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活力,更为减轻老龄化社会负担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二)“空巢老人”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自我,找准新的角色定位。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作为“空巢老人”,要清醒地认识到,每个阶段都有它的任务与使命。
子女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大家彼此都有各自的生活。
一方面,老年人要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来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要逐渐减少对子女的感情投入和心理依赖。
同时,与时俱进地学习一些生活必备的医疗常识和社会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作为子女,我们有义务帮助父母适时调整心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自我,在家庭与社会中找准新的角色定位,实现自我价值。
(三)陪着父母一起慢慢变老,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新不待”。
与其在去世时用嚎啕大哭来表达对父母的留恋与不舍,不如趁老人健在时多一些体贴与陪伴。
作为“空巢老人”,他们这个阶段对于钱财看得很淡,子女除了给予老人必要的物质保障、定期的健康体检外,更要多一些家庭的温暖与关怀。
子女应该经常通过现代通讯方式,如电话或视频等增加与父母在情感和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老人情绪上的不悦。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常回家看看,尽量满足老人儿孙绕膝的心愿,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家庭氛围。
因为它不仅仅是法律上对我们的要求,更是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与本分,毕竟我们终将有老去的一天。
如果时间和经济条件允许,带着老人出去旅游与远足,也不失为一个舒缓“空巢老人”不适感的方法。
(四)顺应人口发展规律积极应对少子老龄化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生育政策调整与完善关系千家万户。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自此中国决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从最初20世纪50年代马寅初教授提出的“人口控制论”到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写入宪法、确定为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极大提高了人口素质,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步向前推进。
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先后作出单独两孩、全面两孩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了积极成效。
实践充分证明,在人口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只有尊重科学发展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回应社会所求,才能做出正确、合理、科学的决策。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积极应对生育水平持续走低的风险,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六、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为年轻人留下更多陪伴父母的时间。
(一)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做到少加班或者不加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减少或取消不必要的环节与流程,在工作量的分配上要充分考虑到“人机料法环”各个环节,利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科技手段,减少重复劳动,节省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
企业要对员工的工作方式、方法进行积极探索,增强其对时间的管理能力。
方法对了,方向对了,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既不占用员工的休息时间,又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二)工会要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协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维护员工的正当权益是工会的职责所在。
工会应及时了解民情民意,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对预防工作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将矛盾或可能存在的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工会可以通过宣传栏张贴报纸摘要、定期举办劳动法规知识讲座、以案说法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增强职工的维权意识。
在遵守《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实际情况的提下,通过集体协商与谈判,切实有效的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