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整理

合集下载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梳理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梳理

课文朝代作者出处主旨备注1、橘逾淮为枳春秋晏子《晏子春秋》本文记述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

作者在论辩中提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用意:以此为比喻,表明齐人在楚国的行为是由其所在环境决定的,将问题的重点由楚王所说的“齐人固善盗”转至齐人为什么“入楚则盗”,引出对楚国的讽刺,晏子凭着机智善辩维护了个人和国家的尊严。

环境能改变人文中晏子是一个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人。

楚王是一个平庸愚昧的人。

2、孔孟论学春秋孔子《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学习思考紧密结合,要虚心请教、自强不息成语:不耻下问、功亏一篑3、曹刿论战春秋左丘明《左传》本文写了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阐明了取信于民及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文中花大量笔墨写鲁庄公的“鄙”目的是与曹刿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曹刿的“远谋”。

曹刿深谋远虑取信于民善于把握战机《左传》是我国一部有名的编年体史书一鼓作气4、愚公移山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文章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道理。

5、公输战国墨子《墨子》课文记载了墨子以实际行动阻止楚国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出他的艰苦实践的精神和反对不以战争的“非攻”思想。

墨家的创始人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战国孟子《孟子》文章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的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然要经过许多磨炼,其目的,用作者的话就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本文的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一曝十寒、专心致志)7、孔孟论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论断告诉我们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学习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8、王顾左右而言他从作者三个角度设问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设问,敢于批评时政的人。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整理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整理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重点句子整理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翻译重点句子整理《为学》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译: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西部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译:多年来我想雇一条船顺流而下,尚且(还)没能做到。

3、子何恃而往?译:你凭什么去呢?4、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译: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富有的和尚。

《橘逾淮为枳》1、齐人固善盗乎?译: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2、吏二缚一人诣王。

译: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

3、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它们)仅仅是叶子相似,(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一样。

4、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译: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淮南淮北的)水土不一样啊。

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译: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变得善于偷盗吧!6、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伤仲永》1、稍稍宾客其父。

译:(同乡人)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那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周处》1、为乡里所患。

译:(他)被同乡人认为是祸害。

2、古人贵朝闻夕死。

译:古人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就是晚上死去也甘心”(的精神最为)珍贵。

3、并皆暴犯于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译:(二者)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4、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译: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

5、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译:(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才知道自己也被世情当作了一大祸害,(因此,)就有了自我悔改的想法。

2024上海中考文言文

2024上海中考文言文

1. 中考二十四篇文言文有哪些伤仲永王安石孙权劝学司马光湖心亭看雪张岱满井游记袁宏道公输墨子口技林嗣环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与朱元思书吴均小石潭记柳宗元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送东阳马生序宋濂马说韩愈愚公移山《列子·汤问》论语19则桃花源记陶渊明三峡郦道元出师表诸葛亮2. 中考必背文言文24首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则》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4.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则》5.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6.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论语十则》7.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则》8.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9. 鱼,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10.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11.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2.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整理归纳(30篇)正规版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整理归纳(30篇)正规版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整理归纳(30篇)(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总结)六上1.《为学》彭端淑,清代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集》中心:本文以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之间的辩证关系,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六下2.《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被称为“亚圣”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和他弟子所著。

中心: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重要性,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3.《橘逾淮为枳》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选自《晏子春秋》中心:文章叙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的尊严,表现了一个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晏子和平庸愚昧的楚王形象。

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别人的同时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七上4.《伤仲永》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心:通过描写方仲永的事迹,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

提示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5.《周处》选自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世说新语》周处,字子隐,晋朝义兴(今江苏宜兴)人中心: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6.《小石潭记》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选自《柳河东集》中心:作者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7.《卖油翁》欧阳修,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中心:卖油翁以高超的酌油技艺表演征服对方,用事实证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8.《核舟记》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选自清朝人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中心: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默写

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默写

卷二十一(A)1. 今年元夜时,。

(《生查子·元夕》)2. ,决眦入归鸟。

(《望岳》)3. 会挽雕弓如满月,,。

(《江城子·密州出猎》)4. ,往来翕忽。

(《小石潭记》)5. 顾野有麦场。

,苫蔽成丘。

(《狼》)6.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醉翁亭记》)卷二十一(B)1. ,月与灯依旧。

(《生查子·元夕》)2. 荡胸生层云,。

(《望》)3. ,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4. 俶尔远逝,。

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5. 。

场主积薪其中,。

(《狼》)6. 山行六七里,,酿泉也。

(《醉翁亭记》)卷二十二(A)1. 忽过新丰市,。

(《观猎》)2. ?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翁》)3. 衣带渐宽终不悔,。

(《蝶恋花》)4. ,七十而从心所欲,。

(《孔孟论学》)5. 黄发垂髫,。

(《桃花源记》)6. 而或,,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 (《岳阳楼记》)卷二十二(B)1. ,还归细柳营。

(《观猎》)2. 卖炭得钱何所营? 。

(《卖炭翁》)3. ,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4. 六十而耳顺,,不逾矩。

(《孔孟论学》)5. ,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6.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岳阳楼记》)卷二十三(A)1. 去年今日此门中,。

(《题都城南庄》)2. ,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3. 关河梦断何处,。

(《诉衷情》)4. ,叫嚣乎东西,。

(《捕蛇者说》)5.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6. 他日,驴一鸣,,;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黔之驴》)卷二十三(B)1. ,人面桃花相映红。

(《题都城南庄》)2. 浮云游子意,。

(《送友人》)3. ,尘暗旧貂裘。

(《诉衷情》)4. 悍吏之来吾乡,,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5.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醉翁亭记》)6. ,,虎大骇,远遁;,甚恐。

上海初一、初二中考范围内文言文梳理

上海初一、初二中考范围内文言文梳理

初一、初二中考范围内文言文梳理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止.有剩骨止:通“只”2、顾.野有麦场。

顾:回头看。

3、苫蔽..成丘苫蔽:遮盖。

4、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坐:像犬一样坐着5、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企图、打算。

隧:钻洞。

7乃悟前狼假寐..假寐:假装睡觉。

8、意.暇甚意:神情。

9、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10、止.增笑耳.止:通“只”。

耳:罢了。

二、译句1、投以骨。

1、把骨头投向(狼)。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3、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3、场主人把柴草堆在那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4、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4、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又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添点笑料罢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本文主旨。

1、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2、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文中表现狼狡猾的语句有:“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而两之并驱如故。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等。

3、结尾一段是什么表现手法?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它又告诉“人”什么呢?是议论。

上海中考文言文原文整理

上海中考文言文原文整理

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一、《天时不如地利》《孟子》(六下背诵篇目)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六下)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三、《伤仲永》宋·王安石(七上)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四、《周处》《世说新语》(七上)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上海初中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上海初中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

上海初中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出师表》。

对于这两个文言文的重点内容,用1500字来回答如下:
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 “所以”一词可以理解为“……的原因(或这样做的结果)”,因为经受磨难,所以造就了主持国政的贤能之士。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出来。

3. “入则与(yǔ)四无人”中的“则”和“而”两个虚词的表达作用是:上句中的“则”可以翻译成“只”,下句中的“而”是转折连词,可以翻译成“但是”。

4.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益”的“曾”字的解释是增加。

关于《出师表》的回答内容较多,您可参考以下内容:
1.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采用了“用对话形式表达观点、抒发感情”和“以情动人”的写法。

2. 表文从各个方面赞扬了刘备父子的功业,表达了作者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3.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说明作者广开言路。

4. “临表涕零”表达了作者深受感动,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在出师以前,诸葛亮“三顾茅庐”“火烧博望坡”“长坂坡”和“六出祁山”等情节与本表所论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

同时,《三国志》中并没有这篇表文。

文章开头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引出下文,在中间部分以“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承上启下,都突出了文章中心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您咨询相关教育机构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

上海初三中考文言文背诵知识点整理

上海初三中考文言文背诵知识点整理

上海初三中考文言文背诵知识点整理文题文学常识主旨翻译赏析天时不如地利《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孟子被人们称为“亚圣”,在儒家仅次于孔子,孟子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提倡“仁政”,他主张"施仁政于民“,并宣称"民为贵,君为轻”。

他提出的“富贵不能淫,平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至今是人们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有关成语孟母三迁孟母断织本文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作用,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主张施“仁政”以统一天下。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得到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施行暴政,失去民心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得道的君子有不战之时,若进行战争,则必定胜利。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不能凭借武器的锐利和盔甲的坚固来来建立威信。

1.本文在论证思路结构上,是层进关系。

“天时”“地利”“人和”逐层论述,不可颠倒。

2.本文突出特点是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并用。

不仅在“天时”、“地利”、“人和”之间比较,在“多助”、“寡助”之间也进行了比较。

3.大量运用排比句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由于大量运用排比句,文章在气势上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摄人心魄。

橘逾淮为枳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本文记叙了晏子凭机智善辩,维护了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爱国,机智和善于辞令.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2.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1.课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2节),写晏子使楚前夕,楚王与其左右策划侮辱晏子的办法。

第二部分(3-6 节),写晏子智挫楚王,使其自取其辱。

2024上海中考古文考试篇目

2024上海中考古文考试篇目

2024上海中考古文考试篇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上海中考古文考试篇目如下:第一篇《荀子·劝学》第四篇《孟子·公孙丑下》第五篇《诗经·周南》第六篇《史记·左丘明列传》第七篇《春秋左传·僖公十三年》第八篇《论衡·测说》第九篇《战国策·魏策一》第十篇《尚书·禹贡》第十五篇《庄子·齐物论》以上为2024年上海中考古文考试的篇目,考生们可以提前做好准备,熟悉这些古文,以便在考试中做到游刃有余,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各位考生取得好成绩,顺利升学!第二篇示例:2024年上海中考古文考试将会是一场挑战,也是一次展示学生汉语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机会。

古文阅读是中考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查学生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这次考试中,学生将会面对多篇经典古文,要求他们能够读懂古文原意,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思想,同时在考卷上写出清晰、准确的解读和评价。

在2024年的上海中考古文考试中,可能会包含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考查:1. 古文词汇的理解。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文言文里使用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古代汉语的特点,能够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推断词义,确保对古文原意的准确理解。

2. 古文语法结构的分析。

古文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截然不同,学生需要熟悉各种古文语法结构,包括偏正结构、倒装句、并列句等,正确分析句子成分,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

3. 古文作者的用意和思想。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古文,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时代背景,分析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思想内涵,能够准确地理解古文的主题和观点。

4. 古文的评析和赏析。

学生需要能够透过古文表面的文字,深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进行客观、准确的评析和赏析,发表自己对古文的见解和理解。

在2024年的古文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著名的古文作品,比如《论语》、《庄子》、《史记》等,这些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查和测试,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文化素养和文学修养。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必背篇目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必背篇目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净其肉,乃去。

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孔孟论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醉翁亭记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上海中考文言文整理

上海中考文言文整理

河东集
学家
蛇者
说宗元



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

上海市中考考纲文言文背诵篇目

上海市中考考纲文言文背诵篇目

背诵古诗篇目加粗为重点语句六年级上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迢迢牵牛星(每周一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六年级(下)5.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8.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9.雨晴(每周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七年级(上)10.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2.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沪教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

沪教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

沪教版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1、陋室铭《全唐文》刘禹锡唐文学家、哲学家中心思想:全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文体知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戒备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进展成一种文体。

写作特点:借物抒情,托物言志2、爱莲说《周元公集》周敦颐宋哲学家中心思想: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颂扬,歌颂了君子“出污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行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文体知识:说,一种文体,能够叙述情况,能够说明事物,也能够发表议论,目的差不多上为了说明道理,说明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

写作特点:托物言志,以莲喻人3、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政治家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靠着机智善辩,挫败楚王的阴谋,爱护个人和祖国威严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善于辞令的才能和热爱祖国、不辱使命、爱护国家威严的精神。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比喻说理,类比说理4、伤仲永《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宋号半山政治家、文学家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时期,以反面的事例来证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对比,反面事例唐宋八大伙儿: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苏洵。

5、周处《世说新语》刘义庆南北朝文学家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周处同意批判、勇于改过自新,终于成为国家有用之材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是能够转变的,犯了错误的人,只要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体知识:志人小说写作特点:对比6、生于担忧,死于安乐《孟子》孟子战国思想家、政治家亚圣中心思想:文章采纳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担忧,死于安乐”的观点。

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30篇

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30篇

20XX年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30篇及文言文中的成语20XX年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总结)六上1.《为学》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集》中心:本文以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之间的辩证关系,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六下2.《天时不如地利》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被称为“亚圣”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和他弟子所著。

中心: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重要性,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

3.《橘逾淮为枳》作者: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选自《晏子春秋》中心:文章叙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的尊严,表现了一个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晏子和平庸愚昧的楚王形象。

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别人的同时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七上4.《伤仲永》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心:通过描写方仲永的事迹,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

提示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5.《周处》选自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世说新语》周处,字子隐,晋朝义兴(今江苏宜兴)人中心: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6.《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选自《柳河东集》中心:作者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7.《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中心:卖油翁以高超的酌油技艺表演征服对方,用事实证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8.《核舟记》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选自清朝人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中心: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历年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docx

历年上海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docx

年上海中考文内文言文2年核舟()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能以径寸之木,室、器皿、人物,以至、木石,罔不因象形,各具情。

余核舟一,盖大泛赤壁云。

舟首尾八分有奇,高可二黍。

中敝者,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雕相望焉。

之,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刻”清徐来,水波不”,石青糝之。

⋯⋯通一舟,人五;窗八;篛篷,楫,炉,,手卷,念珠各一;、名并篆文,字共三十有四。

而其曾不盈寸。

盖桃核修狭者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1.用代解文中画的句子( 4 分) i 圄(1)余核舟一,盖大泛赤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启窗而,雕相望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上文通列数字的明方法明了核舟的___________________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分)答案:( 1)曾送我一个核舟,刻的是赤壁(的情景)。

( 2)开窗望,雕花的相而望。

9.精美、精致,核舟雕刻者技之精湛。

3年水草木之花,可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牡丹。

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益清,亭亭植,可,而不可玩焉。

于菊,花之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者也;,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陶后有。

之,同予者何人牡丹之,宜乎众矣!1.用代解文中画的句子。

(4分)(1)予独之出淤泥而不染⋯⋯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菊之,陶后有。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将与壮丹作比,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品行的追求,__________________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整理1、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①《陋室铭》选自《全唐文》2、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字茂叔,号濂溪①《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3、晏婴—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字平仲;善于辞令①《橘逾淮为枳》选自《晏子春秋》4、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①《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②《答司马谏议书》选自《临川先生文集》5、刘义庆—南朝文学家,字季伯①《周处》选自《世说新语》(编撰)6、孟轲—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字子舆;被誉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儒家学派)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儒家学说之经典——仁政※②《王顾左右而言他》选自《孟子》③《孔孟论学》后两则选自《孟子》7、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①《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②《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8、魏学洢—明朝散文作家,字子敬①《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清张潮(编辑)※二、三段9、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①《黔之驴》选自《柳河东集》※②《小石潭记》(《永州八记》之一)选自《柳河东集》※③《捕蛇者说》选自《柳河东集》※第四段10、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①《黠鼠赋》选自《东坡全集》②《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11、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号柳泉①《狼》选自《聊斋志异》—短篇文言小说集※12、墨翟—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①《公输》选自《墨子》—墨家学派之经典——非攻、兼爱13、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①《庄子钓于濮水》选自《庄子》—道家之经典14、左丘明—春秋时期史学家①《曹刿论战》选自《左传》—我国著名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可与其相提并论(司马光,宋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第三段15、刘向—西汉史学家(编订),字子政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我国著名国别体史书16、孔丘—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字仲尼;儒家学说创始人,被誉为“圣人”①《孔孟论学》前四则选自《论语》—儒家学说之经典※17、郑燮—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①《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选自《板桥家书》18、袁枚—清代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著有诗歌评论集《随园诗话》等①《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房文集》19、刘开—清代散文家,字明东(方来),号孟涂;桐城派古文的重要作家①《问说》选自《孟涂文集》20、刘基—明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①《卖柑者言》选自《诚意伯文集》21、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号文正①《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22、司马迁—汉朝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①《陈涉世家》选自《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3、陶渊明—晋朝诗人,字元亮,名潜,号五柳先生;田园风格①《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24、姚鼐—清代古文家,字姬传;桐城派古文家①《登泰山集》选自《惜抱轩诗文集》课内文言文—中心思想1、《陋室铭》作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爱莲说》本文托物言志,用莲花比喻君子,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3、《伤仲永》作者在为方仲永惋惜的同时,也提醒人们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4、《周处》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什么时候改都来得及。

5、《卖油翁》通过两件事的记叙,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6、《核舟记》通过文章,抒发了作者由衷地赞美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的情感。

7、《黔之驴》文章旨在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

后演化为成语——黔驴技穷,黔驴之技。

从老虎上得到的启示:要看清事物的实质,要善于观察、分析,做出正确判断,最终取得胜利。

8、《黠鼠赋》作者认为被老鼠欺骗的真正原因是:不能看清事物本质,被假象所迷惑。

(自己不能专心致志,反而受外物左右——未出现的后文)9、《狼》揭示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赞扬了屠夫的机智勇敢,也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10、《曹刿论战》本文阐述了要取信于民及善于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11、《小石潭记》作者借景抒情,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12、《孔孟论学》①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

②强调了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③要敢于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浅的人请教。

④劝人自强不息,成功与否关键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意志是否坚定。

⑤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

⑥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精神13、《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批驳“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表明:①只有深入研读才能真正读懂书中真谛。

②读书应该有所选择,取其精华。

14、《卖柑者言》托物言志,揭露了统治者的腐败弊政,抒发了愤世嫉俗之情。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徒有其表,内无实际。

15、《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即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16、《醉翁亭记》全文以“乐”字贯穿,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17、《记承天寺夜游》在描写月色美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压抑、无奈的苦闷心情。

文末借“闲人”自嘲、自解、自矜。

18、《陈涉世家》本文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原因和过程,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不畏强暴),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杰出的组织领导才能,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雄伟力量和浩大声势。

19、《桃花源记》以虚构世外桃源表现出他理想中和平、宁静、恬然,没有战争的美好社会。

通过故事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20、《捕蛇者说》文章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当时苛捐杂税政治制度的不满和批判。

21、《登泰山记》记叙了自己与友人在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一起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在泰山顶上所见的壮丽雄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诗词赏析(不包括每周一诗)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表达了作者积极入世的思想和希望在政治上得到引荐的心情。

颔联—夸张、对偶2、《望岳》唐杜甫※描写了诗人眼中泰山的巍峨壮丽,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

首联、颔联、颈联—对偶3、《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首联和颔联表现出西湖晴雨多变的特征;颈联和尾联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西湖无时不美的绰约丰姿。

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联、颔联—对偶4、《黄鹤楼》唐崔颢※首联和颔联中,诗人发出世事茫茫,思乡恋故的感叹。

颈联—对偶5、《山居秋暝》唐王维※在描绘山水的诗情画意之中寄托了作者追求淡泊、恬静生活的情怀。

颔联写作者高洁的追求与心志。

颔联前半部分—静,后半部分—动;颈联以动致静。

6、《送友人》唐李白※首联以山水的一动一静凸显出送别之时的依依不舍的心情,情景交融。

颈联—对偶、比喻,抒发作者离别的感伤,对友人的依恋不舍及关切之情。

7、《登高》唐杜甫※前四句写深秋之景,透出秋天的肃杀、空寂、凄凉,烘托了诗人愁苦悲凉的心境。

后四句融入了诗人对病困潦倒生活的慨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悲愤,有暗含了忧国伤时(报国无门)的情绪。

颔联、颈联—对偶8、《卖炭翁》唐白居易※叙述了卖炭翁辛勤劳动所得终被掠夺一空的经过,揭示了封建“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颔联—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感慨万分。

颈联—对偶,一反前四句的低沉郁结,表现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情怀。

10、《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描写禅院静穆的环境气氛和美好的自然山水,表达了诗人对出世生活的喜爱和追求清静隐逸的情感。

颈联—情景交融11、《江城子》宋苏轼※上片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片表现了作者志在杀敌卫国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

12、《如梦令》宋李清照(宋代女词人)※作者以与侍女对话的形式表达了爱春惜花的真情。

13、《一剪梅》宋李清照※全词移情入景,通过各种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词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4、《诉衷情》宋陆游(南宋爱国诗人)※上片再现了作者当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流露出对前线的关切,对脱离军队的遗憾。

下片转入悲愤感情的直接抒发,最后一句是作者内心矛盾的自白,也表现出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15、《破阵子》宋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全词首尾写实,中间写梦境,现实与梦境形成了鲜明对比,表现了词人报国壮志难酬,只有无限感慨和悲愤的情怀。

16、《青玉案》宋辛弃疾※词人借“那人”形象抒发了自己自甘寂寞、不慕繁华的孤高情怀,表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迹,以及不愿贪图安逸和世俗安乐、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

17、《四块玉·别情》元关汉卿后三小句情景交融,表现了想见而不可得。

后四句,景中含情,表达了多情的女主人公真切、深切的离愁。

这首小令主要表现了恋人分离、依依不舍的情绪。

18、《天净沙·秋》元白朴※结尾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有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19、《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首句展现了一派秋天毫无生气的萧索景象,恰与游子悲凉的心景相吻合。

第二句生意安然、充满人间温情的“家”的景象,激起了游子向往的情感。

第三句,悲凉的画面—游子凄苦的神情。

这首小令表现了流浪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充满凄苦、悲凉情感。

20、《水仙子·咏江南》元张养浩前两句—对偶。

这首小令动静结合,把远近的景物交错来写,富有变化;着重描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象,表达了对江南真切的喜爱。

常识积累1、韩柳——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2、元白——元稹、白居易3、李杜——李白、杜甫4、小李杜——李商隐、杜牧5、三苏——苏洵、苏辙、苏轼6、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7、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唐);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辙、苏轼(宋)8、文体:①说——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为了说明道理。

②记——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③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④赋——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更接近散文的性质;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