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功能分类新说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二、路网主要技术指标的建议 值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总结了国 内外道路规划和建设的经验,提出了不 同规模的大城市以及中、小城市对于路 网密度、机动车道数、道路宽度等技术 指标的建议值。
本体功能,是为各类交通主体的交通活动和行为提供空间的载体。
12.1.1.2、4派生功能:城市道路派生功能包括:地下管线埋设、
通风、日照等空间的提供,视觉观赏路径、场所的提供等。
12.1.1.3依托与引导功能:城市道路的依托与引导功能是道路作
为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骨架、建筑与各类活动空间的依托,对城市发展 起到引导作用。
1995年9月颁布并实施了《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改规范对 城市道路的等级与功能、路网密度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 支路四个等级。
1.快速路: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并与其他干路构 成系统,且与城市高速公路有便捷联系。一般情况下,规划人口超过 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和长度超过30km的带形城市应设置快速路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的重要节点,对于路 网的整体运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由于跨 河桥梁净空高或山城地形所形成的立体交叉口外,城 市道路交叉口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分流方向、公 交站点设置、交叉口周围用地的性质,确定交叉口的 形式及其用地范围。对于道路交叉口形式的选择这一 问题,要明确认识道路上的立体交叉不是现代化交通 的标志,更不是城市中的点缀品,不能按照城市的规 模来确定立体交叉口的数量。
12.1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城规0801 29 吴斐
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分类思考
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的思考【摘要】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下,我国城市机动车辆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突出,有效解决城市道路的交通堵塞问题已成人们最关心问题之一,加强城市道路功能定位成为道路规划建设重要前提,本文就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分类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功能;分类;思考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下,很多城市出现了交通紧张,网路效能不高问题,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道路功能分类不清,路网级配不是很合理造成的,加强道路功能的设计,并把道路功能定位当作城市道路功能重要建设基础,实施合理的功能分类,可有效解决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问题,缓解交通道路压力。
一、道路功能划分重要性在我国道路等级的划分,在相关《规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目的是通过设计与规划手段,向道路建设提供服务,但对城市道路建完之后的应用、管理与运行方面的考虑并不多,对于交通高效平稳运转有效实现的重要手段为灵活有效管理。
道路等级体系给予划分确定时,需要从道路应用角度,对道路的规划建设、应用管理等一体化要求进行全面考虑,在道路功能设计当中,要摆脱仅为汽车服务方面的观点,要从人与物的使用者方面,充分考虑道路被建成之后的运行及管理,这需要在规划建设环节充分留有空间。
城市道路在规划当中,应将结构完整、内外联系便捷、功能完善与多层次的交通需求满足等方式进行综合交通系统的构建,以支撑城市发展要求,有效实现规划目标,并对目前规范道路的分级体系给予深入研究,给出功能有别与层次清晰的分级体系是很重要的。
二、等级分类与功能定位1.等级分类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生产组织、生活安排、经济搞活、物资流通与车辆行人交往的路径,已成城市各用地组团及城外公路相联结的交通枢纽。
依照城市道路的作用、位置与交通功能等给予分类,通常可确定为交通量、交通性质与计算的行车速度等,从道路等级上,能分成主干路、快速路、次干路与支路等,依据生产生活服务方面的功能,可分成生活性、交通性、步行街与居住区等道路。
城市道路分类和分级
城市道路分类和分级
一、城市道路分类
(三)以道路的地位、交通功能为基础,兼顾服务功能,将城镇道路分为四类,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
二、城镇道路分级
除快速路外的各类道路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Ⅰ级,中等城市Ⅱ级,小城市Ⅲ级。
三、城镇道路路面分类
(一)按结构强度分类:1.高级路面用于快速路、主干路、公交专用路(水泥混凝土30年,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天然石材15年);2.次高级路面适用于次干路、支路(沥青贯入式碎(砾)石12年,沥青表面处治8年)。
(二)按力学特性分类:1.柔性路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包括各种沥青类路面;2.刚性路面,它的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主要是水泥混凝土路面。
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分级
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分级【各位读友,本文仅供参考,望各位读者知悉,如若喜欢或者需要本文,可点击下载下载本文,谢谢!】祝大家工作顺利】城市道路等级城市道路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
各级红线宽度控制: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
主干道承载着市区交通的交通运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城市主干道是一个城市中贯穿城市较长或最长,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道路,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并且全天禁行中型重型客车。
对于主干道的设施应达到以下标准:道路名称规范、公共图形标志规范,设置合理,符合国家标准;机动车道无被侵占、毁坏现象,路面无明显坑洼积水;人行道平整畅通,道板、护栏等设施完好,无损坏占用现象。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对于人口超过200 万的大城市而言,各级道路宽度如下:快速路40-45 米,主干道45-55 米,次干道40-50 米,支路15-30 米。
对于人口低于200 万的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各级道路的宽度均有所差异,请参看相关规范。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干路的说明:支干道:又叫支路、街坊道路,通常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次干道:又叫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
次干道是城市的交通干路,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与主干路组成路网,广泛连接城市各区与集散主干路交通。
主干道路图片(10 张)主干道: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城市道路等级分类方法
城市道路等级分类方法说实话城市道路等级分类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最开始就只知道有一些大路小车流量多,一些小路车流量少,就想着简单按照车流量分类呗。
后来发现这可大错特错了。
我把一些连接小区内部和外面的路也算错了。
像我们小区有条路虽然车流量小,但它其实不是那种对外的城市道路等级范畴。
后来我就想那按照道路的宽窄分吧。
我去在我们城市逛了好多地方量道路宽度。
我发现这方法也不靠谱。
比如说有些老城区的主路看起来不是很宽,但人家级别其实挺高的。
就像我们这儿的一条老街,虽然窄,但一直承担着主要的商业运输任务等,是重要的城市道路。
然后我就学聪明点了。
我从功能这个角度去考虑。
像那种能连接城市里不同大片区域的,像从这个城区到那个城区的路,一般就是主干道了。
这些主干道上公交线路啊,交通设施啊都特别完备。
打个比方,主干道就像是人的大动脉,把血液运往各个器官,也就是城市里各个小区域。
次干道的话像是辅助干线的血管。
它往往是从主干道分支出来,通向一些不是特别大型的区域,比如一些比较集中的居民区或者小的商业区等。
这时候我就得仔细看卫星地图,实地走访,看看这条路到底是从哪分出来,又通向哪里。
还有支路这些,这个更难区分了。
我经常搞混支路和小区内道路或者小巷子。
支路更多是为了服务局部区域,像是具体地块之间的联系道路。
我发现看它两侧的建筑功能,周边的交通管理方式都能帮助判断。
我到现在还不确定自己的这套方法是不是很完备。
但是多做实地考察,从功能定位、区域连接情况这些方面综合考虑,对于城市道路等级分类还是挺有用的。
这中间啊,就得不怕犯错多实践,实地多走走多看看,把自己当作一个小探险家,一点一点搞清楚城市道路的这个小秘密。
有时候看一些官方的交通规划资料也能给自己启发,虽然部分还看不懂,但慢慢地经验多了就能和那些资料相互印证理解更多东西。
再说说我之前的失败感受。
单纯以一种简单的标准来判定道路等级真的特别容易错。
而且不同城市的特殊情况也要考虑进来。
现代城市道路系统的分类与功能
现代城市道路系统的分类与功能交通在城市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催生了对道路交通专业化的需求。
20世纪30年代之前,道路工程师中很少有人能够区分道路建设技术和交通规划的基础知识。
年,耶鲁大学开设运输工程专业课程,直到1942年,第一本《交通工程学手册》在美国吐版,成为交通专业实践的基础。
1922年,勒·柯布西耶出版的《城市主义》一书中,用图示描述了他的现代主义道路的分级结构和未来城市道路的图景。
他提出应该建立起等级化的道路系统来加速交通的流动。
在这7个级的道路系统中,交通流从最高级的城际高速公路V1向下分流至本地道路,最终导入最低等级的路径类型V7,即环绕建筑的步行道。
1950年,他把自己对道路分级的方法应用在印度昌迪加尔的规划中。
图1 勒·柯布西耶的道路系统示意图1942年,艾伯克龙比首次系统的贯彻功能分类的思想应用在大伦敦规划中。
1963年,柯林·布坎南在其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城市道路网分级和组成,后被英、美《道路规划手册》所采纳。
美国的城市道路分类方法具有代表性,根据道路特征和条件分为高速路(freeway and expressway)、主干道(Primary Arterial)、次干道(secondary Arterial)、集散道路(Collector)、地方道路(Local)5个等级。
从快速路到地方道路,可达性要求逐渐提高,通过性要求逐渐降低,道路两侧的开口限制逐渐降低。
干线道路主要提供机动交通功能,而地方性道路主要满足可达性要求,集散道路的功能介于机动性和可达性之间。
可见,里程较少的干线道路承担了更多的交通运输流量,而里程最多的地方性道路承担较少的交通运输流量.日本城市道路兼顾交通、防灾、空间、构造四种功能,依据道路的交通功能将城市道路分为高速路、基干道路(包括主干道和干道线路)、辅助路(次干道)、支路和特殊道路5大类。
表1 美国的城市道路详细分类及功能要求我国受前苏联的分类方法影响较大,第一代分类方法就是借鉴前苏联的经验。
城市道路分类的方法
城市道路分类的方法
以下是 7 条关于城市道路分类的方法:
1. 按功能来分呀,这就像把人分成不同职业一样!比如说,有主干道,那就像是城市的“大动脉”,承担着主要的交通流量,就像北京的长安街那样车水马龙呀!还有次干道,这可以看作是“小血管”,辅助主干道呢。
2. 从车道数量来划分如何?想象一下,多车道的道路是不是像张开的大怀抱,能容纳好多车辆,比如上海的一些宽阔大道,而少车道的道路则更像是羊肠小道,比较窄小,但也有它的作用呀!
3. 可以根据使用对象啊。
比如有些道路是专门给机动车走的“高速赛道”,而有些则是留给行人的舒适“步行街”,就像成都的锦里,那可全是悠闲漫步的人呐!
4. 按道路的重要性分嘛。
那些重要的道路就像是舞台上的主角,备受瞩目,而普通道路就像配角一样,也在默默贡献着。
像深圳的深南大道对于城市来说可太重要啦!
5. 从景观角度分呀。
有些道路两旁全是美丽的风景,那简直是城市的“颜值担当”,像杭州西湖边的路,而有些就普普通通啦。
6. 依据车速限制来分好不好?高速路那就是风驰电掣的存在,汽车在上面“唰”地就过去了,而有些小路限速很低,你得慢悠悠地开,多有意思!
7. 还可以按区域来分呢!比如商业区的道路热闹非凡,充满活力,像广州的北京路,而住宅区的道路则相对安静些。
我觉得城市道路分类真的很有意思,不同的分类方法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城市道路的多样性啊!。
对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的研究
道 路 与 交 通 工 程 器
Ro ad敬 Tr fi g n rn a fcEn i ee ig
用 功 能将道 路分 为 3类 : 交通 性道 路 、 双重 性道 路和 生 活性道路 , 其各 自对应 的服务 内容 、 求和等 级见表 1 要 。
表 1 城 市 道 路 功 能 分 类
Re e r h o n to a a sf a i n o b n Ro d s a c n Fu c i n l Cl s i c to f i Ur a a s
LnTa o
1 城 市 路 沿线 两 侧布 设有 大 量 的商业 设 施 , 必 导 势 致 机动 车 行 驶 速 度缓 慢 , 人 随 意 穿 越 ; 主干 路 的 行 但
由以上 分析 可 知 , 国现行 城 市道 路 分 类方 法 存 我
19 ( 9 5 城市 道路 交通 规划 设 计规 范 ) _ 城市 道路 分 为 在 较多 不 足之 处 , 次 理 清道 路 功能 是一 项 十 分重 要 )将 【 2 再
快 速路 、 主干路 、 次干路 和 支路 4大 类 。 分类方 法 主 的基 础性 工作 。 该
图 1 各 类 道 路 服 务对 象 的优 先 级
功 能分 类 的重 要依 据 是道 路 交 通流 特性 、 路沿 道
路 究道 路功 能与道路 两侧用 地性 质是否 匹配 。 如 , 例 一些 线用地性 质 、 网格 局 以及 主要 交通方式 等 。这里 按使
2 啼荭故 ∈ 2 1N .(e.V 19 8 求一 . 01 o S p o2 r 5 ) .
1 1 道 路分 类现 状 .
城市 道路设 计 时 , 一般 先根 据道路 分类 情况 , 确定 “ 交通性 ” 能义要 求 限制 非机 动车 、 功 行人 穿越 , 减少 干 横断 面的组成 , 再进行 平面和纵断 面设计 。目前 , 国主 扰 , 障机 动车 快速 、 我 保 通畅 行驶 。 要根据 C J 7 1 9 ( J 3 — 0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 G 2 0 9 )和 B5 2 — 『 1 0
城市道路系统和分类
缺陷:放射环形式道路 网轻易把车流导向市中 心,造成市中心交通压 力过重。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自由式道路网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自由式道路网
根据经典城 市分析特点
支路
支路用于居住区内部旳主要道路, 为次干路和街坊路旳连接线
16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城市道路旳分类
思索 1
在我们所居住旳城市里采用旳是 何种城市道路网吗?
思索 2
在我们所居住旳城市,你了解熟 悉哪些迅速路?主干路?
17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乌鲁木齐有两条迅速 环路,放射状旳迅速 路有12条。从迅速 路旳整体来看,乌鲁 木齐旳道路网形式为 放射环式道路网。
优点
便利,系统明
络,道路分工明
地形节省道路建 设投资,形式自
确,易于辨认 确,路线曲直都 然活泼。
方向。
有,较易适应自
有前述几种
然地形
形式道路网
旳优点,也
缺陷
对角线两点间 旳交通旅程长 ,增长市内两 点间旳行程, 非直线系数大 。
放射环形式道路 网轻易把车流导 向市中心,造成 市中心交通压力 过重。
(二)主干路
全市性干道, 构成道路网旳骨架。
(三)次干路
地域性或分区 干道,与主干路组 合成道路网。
(四)支路
居住区道路与 连通路。
14
文档仅供参考,如有不当之 人和非机动车进入迅速车道。 2.全部控制出入且控制出入口间距 及形式,以实现交通连续通行。 3.与高速公路、迅速路、主干道相交采用立体 交叉;与交通量较小旳次干路相交可采用平面交 叉;过路行人集中设置过街人行天桥或地道; 4.设计车速为60km/h~100km/h
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城市道路分类分级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以下四类:1、快速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前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中、小城市不设快速道)。
2、主干路(全市性干道):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以交通功能为主。
自行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的进出口。
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3、次干路(区级干道):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性交通路线,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
4、支路(街坊道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一般红线宽度为12~25m左右。
城市道路的分级:除上列快速路外,每类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市应采用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Ⅲ级标准。
有特殊情况需变更级别时,应做技术经济论证,报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居住区道路分级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
居住区道路是解决居住区的内外联系。
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米,红线宽度一般为20~30米;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7米,红线宽度12~14米;居住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4~6米;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为3米。
此外,在居住区内还可能有专供步行的林荫步道。
北京目前车道宽度为3.75米,这个宽度是按照当时大挂车的宽度设计的,现在一般小汽车的宽度都在两米之内,而国外一般的车道只有2.5米宽。
城市道路的功能分类方法
T 道 路 纵 横 RAFFIC & TRANSPORTATION
城市道路的功能分类方法
□ 秦 健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摘 要:按照城市道路的服务对象和所承担的城市活动的特征,可将其分为通过性道路、集散性 道路和地方性道路三类。优化现行规范城市道路分级体系,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交通性干路、集 散性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快速路和交通性干路主要服务于长距离通过性快速机动交通,集散性干路 和支路分别服务于中等距离集散性慢速机动交通和短距离地方性慢速机动交通。同时,根据不同等级 道路功能定位、道路沿线用地性质和道路空间资源,合理和适度的满足多样化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需 求和各种重要市政基础设施敷设需求。
美国是机动化交通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联邦公路 局(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FHWA)出版的《道 路功能分类:理念、标准和过程》(Highway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Concept,Criteria and Procedures) 将 美 国 的道路分为干线道路和非干线道路两大类;对于干线道 路,又细分为主要干线道路和次要干线道路两类,再将 主要干线道路分为州际公路、其他高速公路和快速路、 其他主要干线道路三类;对于非干线道路,又细分为集 散道路和地方道路两类,再将集散道路分为主要集散道 路和次要集散道路两类。干线道路、集散道路和地方道 路分别承担通过、集散和到达功能,服务于通过性、集 散性和地方性交通 [2-3](见图 1)。
城市道路系统与分类课件
交通工程设计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环节,它包括道路的线型设计、交叉口设计、交通讯 号灯设置等。交通工程设计的公道与否直接影响到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市民的出行体验。
道路施工与维护
城市道路的施工与维护是保证道路安全、顺畅的重要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工程质 量,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在维护过程中,要及时修复破坏的路面和设施,确保道路的安全 通行。
城市道路的功能
城市道路主要承担着城市交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重要 功能。它为市民提供安全、便利、高效的出行环境,同时也 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城市建设和计划提供基础保 证。
城市道路系统的构成
城市道路的分类
城市道路系统主要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快速路主要承担长距离、大流量的交通出行,主干路 是城市交通的主干道,次干路承担区域性交通,支路则主要服务于短距离出行。
02 城市道路分类方 法
按交通性质分类
交通性道路
主要承担城市内部和城际间的交 通运输,通常车流量较大,是城 市交通系统的主动脉。
生活性道路
主要承担城市居民生活和日常活 动的交通需求,通常车流量较小 ,以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为 主。
按道路断面情势分类
单幅路
断面情势为单向行驶,车道之间 没有分隔带,适用于车流量较小
02
如城市间交通计划协同、公共交通联运、智能交通系统互联互
通等。
区域交通合作的成功案例
03
如长三角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
THANKS
感谢观看
建设绿色生态道路
绿色生态道路的概念
绿色生态道路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勤俭 ,将道路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融会的一种新型道路。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一、城市道路的功能道路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按其所处位置、交通性质、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它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和各种自然因素的长期影响。
根据道路的不同组成和功能特点,道路分为两大类:公路与城市道路。
位于城市郊区及城市以外、连接城市与乡村,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称为公路。
而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称为城市道路。
作为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城市,是在与它周围地区(空间)进行密切不断的联系中存在的。
因此,一个城市对外交通的运输是促使这个城市产生、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要素。
城市对外交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航空、水运、铁路、道路等交通运输。
而道路是“面”的交通运输,它比“点”和“线”的交通运输方式具有更大的机动灵活性,能够深入各个领域。
在城市里,道路交通的运输功能更加明显。
以汽车为主要工具的道路运输,无论在时间上或地区上都能随意运行。
一方面,道路运输在货物品种、运输地段、运距以及包装形式等方面有较高的机动性,迅速、准确、直接到位;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道路运输有快捷、舒适、直达家门、机动评价高、尊重私人生活等优点。
道路按空间论有四种功能:一是把城市各个不同功能的组成部分,如市中心区、工业区、居住区、机场、码头、车站、货物、公园、体育场(馆)等,通过城市道路连接起来,具有联系功能;二是把不同的区域,按用地分区,使其形成具有不同使用要求区域的区划功能:三是敷设各种设施的容纳功能;四是由城市道路网构成的城市美化功能。
把这些功能有机地组成,道路空间便有种种作用。
道路空间按作用可分为四种空间:交通空间、环境空间、服务设施的容纳空间和防灾空间。
城市的各个功能组成部分,通过道路的连接,形成城市道路网(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构成统一的有机体,并表现城市建筑各个方位的立面,以及建筑群体之间组合的艺术。
城镇道路功能分类思考及启示
城镇道路功能分类思考及启示武贤慧;童景盛【摘要】该文回顾了国内外城镇道路分类方法,将其归结为三种,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评价.结合当前我国城镇道路分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时期我国城镇道路分类应综合考虑路网体系、街道功能交通模式、土地利用等要素.【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年(卷),期】2010(000)012【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城镇道路;功能;分类方法【作者】武贤慧;童景盛【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4;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1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12.370 引言城镇道路功能分类是道路设计的基本依据,是设计之前非常重要的环节。
从上世纪3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注重道路功能设计,并将道路功能定位作为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道路设计中我们习惯在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分类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技术指标,结果造成了很多街道面貌千篇一律、毫无特色。
人们自然会问,道路设计的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是人们的设计不够细致和人性化,还是理念有问题,在引入城市设计的概念和元素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改善,但问题的本质并不在此。
通过审视道路设计的诸环节,人们发现,忽略设计之前的道路功能和分类的把握,是造成城镇街道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镇规划理念的变化,城镇道路分类方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方法对于我国道路分类有极高的借鉴意义,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道路功能分类方法及其优缺点,结合我国城镇发展的特点,提出新时期城镇道路分类方法的思路和观点。
1 国内外城镇道路分类方法述评1933年国际建筑学会通过的《雅典宪章》明确指出,“交通是城市四大功能之一,城市道路功能不分是城市交通面临的重要问题,街道需要进行功能分类”。
1978年通过的《马丘比丘宣言》中认为“把交通看作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道路应按功能性质进行分类”。
1942年~1944年,艾伯克龙比(Abercrombie)在主持制订大伦敦规划中首次系统贯彻城市道路功能分类思想。
道路功能分类
道路功能分类
如下是有关道路功能的分类:
1.交通性道路
交通性道路是以服务通过性和跨区机动车交通为主的城市道路,强调贯通性和机动性,设计时应以提升机动车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为主,其中快速路都为交通性道路,交通性道路可进一步细分为快速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性次干路。
2.生活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是以提供交通可达和生活功能为主的城市道路,强调人的可达性和活动的舒适性,设计时应优先保证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功能,并满足周边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需要,以提升街道环境和地区活力为主,不应追求机动车通行能力和通行速度为优先目标,具体包括生活性主干路、生活性次干路和支路。
其中,滨水道路、步行街、公交步行街、自行车专用道和城市“绿道”均属于生活性道路。
生活性道路根据沿街设施与道路空间的活动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商业、生活服务、景观休闲等三种类型:
(1)商业道路,一般位于商业区内,沿街以大中型零售和餐饮设施为主。
(2)生活服务道路,一般位于居住区,沿街以中小型零售、餐饮和生活服务设施为主。
(3)景观休闲道路,一般位于滨水区、毗邻大型绿地等城市特定区域。
第1页共1页。
我国城市道路分类标准及各自的特征参数
我国城市道路分类标准及各自的特征参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城市规划与交通管理中,道路分类是一项关键性工作。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它的功能和分类对城市的交通运输、商业发展、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功能和需求,合理划分和分类道路,以便实现城市交通的高效、安全和便利。
下面将探讨城市道路的功能与分类。
一、城市道路的功能1.交通功能:城市道路作为交通运输的载体,具有交通功能,提供车辆行驶和行人通行的通道。
道路的设计和规划应充分考虑到车辆和行人的需求,设有适当的车道、人行道、停车区等设施,保障交通运输的顺畅和安全。
2.经济功能:城市道路是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它连接了商业区、工业区和居民区等不同的经济活动区域。
良好的道路交通网络可以促进货物和人员的流动,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3.社会功能:城市道路是居民进行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人们通过道路去上班、上学、购物和娱乐等,道路的通达性和便利性对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4.环境功能:城市道路的布局和设计应兼顾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合适的绿化和景观布置,增加道路的美观和宜居性。
道路的污染控制和噪声减少也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城市道路的分类1.主干道:主干道是城市道路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城市交通主要流量的运输任务。
主干道一般沿着城市中心线或者贯穿城市的重要交通走廊设置,宽度较大,车流量和交通速度较快。
2.支干道:支干道是连接主干道和次干道的中等道路,分布在城市的次要交通流量区域。
支干道连接了城市的各个行政区域和不同的功能区域,起到了缓解主干道交通压力的作用。
3.次干道:次干道连接了支干道和居民区的道路,通常是一些住宅区的主要道路。
它们的交通流量相对较小,车辆速度较慢,主要服务于周边的居民和商业设施。
4.居民区道路:居民区道路是连接住宅区内部的道路网络,主要服务于居民生活和居住环境。
它们宽度较小,车流量较少,行人通行设施完善。
5.步行街和人行道:步行街是为了方便行人而设立的专用道路,通常限制车辆通行。
关于我国城市道路功能分类的思考
中等城市
】S~20
道路面积率 人均道路面积
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8%一1 s%。 对于规划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s%一20%.
7~1Sm2/人
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
220—95)对该法进一步深
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造成交叉口节点不畅,路 网总体容量远未发挥。 3.3.3分类方法各类道路定义模糊⑨
制订大伦敦规划中首次系统贯彻城市道路功能分类思
苏联的经验.前苏联城市道路分为高速道路、干道及地 方性道路三大类,其中干道又细分为市干道、区干道及 大交通量干道三类;地方性道路又细分为居住区道路、 工业仓库区道路、步行街、村镇道路、村镇街道、支路 六类。此外,该法还对道路设计时速、道路主要功能、 车辆管制、道路车道条数标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④。
等方面提出理清道路功能的具体措施,并且赋之以法律
效力。如:高速路和快速路通过性交通极强,禁止两侧 用地直接开口;主干路以通过性交通为主,原则上禁止 两侧用地直接开口;地方道路以进出性交通为主,允许
其后,在80年代,我国城市道路按主干道(全市性
干道)、次干道(区干道)、支路三级进行划分,该方法
两侧用地直接开口;集散道路两侧用地开口要求界于主
1
1)、集散道路(Collector)与地方道路(Local)五个等级 ∽。其中,美国各类城市道路的可达性及通过性要求对 我国极具参考意义(图1),从快速路到地方道路,道路
的可达性要求越来越高,但其通过性功能却愈来愈低, 简而言之,即道路两侧用地的开口限制要求越来越低。
1.2前苏联方法 前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对我国城市道路规划方法具有
快速路
为,道路功能不分、路网级配不合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 直接原因之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本世纪30年代起 就开始注重道路功能设计,并将道路功能定位作为城市 道路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但我国至今仍未对该项 工作做深入系统的研究,“理清道路功能”往往流于口
城市道路的分类-PPT精品文档16页
1. 过境公路:交通功能 2. 主要交通性干道:以交通为主 3. 次要交通性干道:兼顾商业服务 4. 主要生活性干道:联系小区 5. 次要生活性干道 6. 专用道路
道路类别 快速道 主干路 次干道 支路
设计时速(km/h)红线宽度 (m)
60-80
40-60
>35
30-50
15-30
⑤ 分车绿带:分车带上的绿地。
⑥ 人行道绿化带: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 的绿化带。行道树是最简单的形式。
⑦ 防护绿地:将人行道与建筑分隔开的 绿带,宽一般在5米以上:减少噪音、 烟尘、日晒、有害气体等。
眩光
• 在视野内由于远大于眼睛可适应的照明而引 起的烦恼、不适或丧失视觉表现的感觉。
• 眩光的光源分为直接的,如太阳光、太强的 灯光等,和间接的,如来自光滑物体表面 (高速公路路面或水面等)的反光。
道路专业术语
① 红线:在城市规划图纸上,划分出的建筑用 地和道路用地的界限。常以红色线条表示, 是街面或建筑范围的法定界限,是道路划分 的重要依据。
② 道路总宽度(路幅宽):规划建筑红线之间 的距离。
③ 交通岛:中心岛、方向岛、安全岛。便于交 通而设于路面上的一种岛状的设施。
④ 分车带:车行岛上纵向分割行驶车辆 ② 分隔带; ③ 人行道
道路类型(断面)
① 一板二带; ② 二板三带;上下行,车速提高
③ 三板四带;分快慢车道,红线在36米以上 ④ 四板五带:红线45米以上
Thank yo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丘银英 李乐园 路启 朱海明
摘要:对城市道路进行功能分类规划是道路设施优化使用的客观要求,但在对道路功能分类手法和内容 的定义上,国内尚缺乏统一沿用并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标准。文章以国内外城市道路功能定位的差异分析切 入,对于道路功能规划的内涵、分类方法和所应当包含的主要内容,从用地布局、交通规划与设计、城市 设计、城市人文、社会心理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论述,提出通过道路功能规划实现交通性与生活性兼顾、街 道空间人车共享等探讨性观点。
双重基本特性,并能与沿线用地控制条件良好衔接,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道路
但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尚停留在交通工程的单一领域 里。以天津市为例,其道路交通发展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经历了比较曲折的发展 路线,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非机动车和行人甚至被当成交通拥堵的罪魁祸 首,缺乏完整、独立的通行空间,一块板、窄便道的简单断面形式成为城市各条 道路规划的固定格式从中心城区一直原样复制到各郊县,甚至对今天的道路交通 规划也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当前随着我市经济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大和城市化水 平的不断提高,道路两侧尤其骨架道路两侧用地开发建设和更新改造的速度明显 加快,而长期以来基于四级路网技术分级体系的两侧用地项目选址审批也逐渐暴 露出一定的盲目性,导致了地块集散与道路通过功能相互牵制等诸多方面的不良 后果,从源头上造成了难于解决的交通问题,为日后的交通管理造成极大难度; 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城市道路的使用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通行需求,道路空间应 当具有的通畅性、识别性、舒适性和信息流通等高级功能因素越来越受到广大民 众的关注。
关键词:道路功能分类、道路-用地协调、人车共享
1 引言
城市道路等级体系对于引导城市空间生长、形成路网系统的合理分工和营造 宜居、宜行的城市环境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道路交通系统规 划尚停留在交通工程的单一领域里,目前普遍沿用的 95 年部颁《城市道路交通 规划设计规范》虽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路网的功能分工有 所界定,但其对道路与两侧土地利用的协调、通行空间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则语焉 不详,在 14 年后的今天已经不尽适用;另一方面,在许多城市,“车本位”思想 仍然在交通设施空间资源分配过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公共交通、慢性交通的通 行空间被大幅压缩,道路通行环境较差,道路网络是功能单一、环境受可 言,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道路交通粗砺无序的发展态势。
4667
2.2 小结与启示
对于国外为业内广泛认可的道路分类方法,其特征突出表现在对道路的功能 定位的认识、分类体系和使用效果三个方面。道路被当作组织城市总体意象的主 导元素,每一类型道路都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和配套规划控制条件与之相应,包括 两侧适建用地性质及规模、出入口控制条件、道路主要服务对象、实现道路功能 的具体控制措施等。路网系统大体被分为道路和街道两类,前者以交通功能为主, 两侧地块抑制开发,集散交通均通过相交道路实现;而街道系统则在组织交通功 能的同时,构成城市生活的会客厅和激发活力的场所,承载着城市大部分的户外 活动,成为人们流连徜徉的公共空间和展示城市品质的窗口。
(2) 规划范畴的转变——从线形规划到面域规划
土地是交通生成之源,道路交通问题不能脱离用地单独存在。道路功能分类 规划应当避免成为道路红线内空间的线形规划,而应当将道路两侧土地利用的整 合纳入其中,使每类型道路沿线业态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更加有的放矢,道路空 间的使用设计亦因沿线用地不同的交通特性而有所不同。即要通过道路功能分 类,使沿线用地与道路的相容性大大提高,实现道路与沿线用地的协调发展。
4666
路,其沿街业态选择及搭配、临街面使用、街道平立面景观等各方面均有严格的 规定与精心的设计与之相应,正如参与和影响了英、美 50 多个城市规划设计的 华盛顿特区商务改良区城市设计咨询师、国家级理事西里尔·鲍米尔所言——一 座伟大城市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街道、林荫大道等公共区域的品质,设计高 超且管理良好的公共区域会唤起社区集体荣誉感并产生强烈的积极形象——那 些城市里具有合理的功能分工并经过精心设计的道路系统,不仅成为引导形成良 好的交通秩序的有效工具、使城市居民的道路交通出行成为一种美好的享受,而 且成为组织城市公共空间和人文生态环境的物质框架,为构建宜居、宜行的城市 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道路功能分类内涵认知 3.1 基本内涵解读
道路功能分类手法因规划范围用地发展特点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 新建和未建区内由于规划可调控度大,道路分类标准的制定相对简单易行;而老 城区的道路因为带着历史积淀的痕迹且改造难度较大,其分类方法则更加注重因 势利导和对既有规划行政管理体系的继承,分类标准应当更加细致、全面和严格。
(4) 使用主体的转变——从“汽车导向”到“人车共享”
道路功能分类必须使当前“车本位”的道路空间资源分配方式有根本性的改 观,使行人、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的通行空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通行环境的舒 适性、安全性均得到极大提升。同时应当看到,我国现阶段正处于机动车保有量 快速增长时期,汽车产业的驱动和小汽车所能给使用者带来的舒适、快速、便捷
在全球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发展背景下,制订和施行行之有效的道路功能 分类体系,实现城市道路的精细分工,是规划重心由大规模的设施建设转向设施 运营效率管理的重要标志,也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使用 效率的客观需要。
2 国内外既有道路功能分类手法对比 2.1 国内外沿用体系对比
在国外,包括美、英、日、新等发达国家在内,其道路体系的规划往往是涵 盖了道路通行空间(红线)、两侧用地、街道景观等多领域的综合规划,道路网 络在交通出行载体这一基本功能基础上,逐步被赋予了更多的作为城市公共空间 的功能,如游憩、观赏、交往和信息流通等,对于不同交通特性和功能类型的道
4670
离,提高骨架路网的整体运营效率。
3.3 主要规划内容
鉴于道路功能的多样性及其与沿线用地的互动关系,笔者认为一个行之有效 的道路功能分类规划应当在实现道路分类的同时,拟订与各类型道路相应的沿线 用地协调规划原则和道路空间规划设计导则:
(1) 道路功能分类规划
如前所述,道路分类方法很多,视角与目的不同,所得出的分类体系也大相
以老城区为例,其道路功能分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四个转变:
(1) 规划理念的转变——从道路建设规划到道路使用规划
功能不分、组织混乱的道路是低效、粗放式的道路设施使用方式,也是造成 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一度致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陷入了“水多加面, 面多加水”式的误区。实践证明,以大规模、高成本的设施投入手法并不能从根
4669
和身份象征感使无论地方政府和个人都难以在短时间内自觉自愿地减少或放弃 小汽车方式出行,因而当前阶段在各类型道路上均推行公交主导和慢行优先显然 有些矫枉过正和不合时宜。更现实的做法是提倡“人车共享”,即在快、慢交通 在每类型道路的共享权利得到尊重的前提下,使道路共享主体因道路功能,地段 交通特性、业态特点不同而各有侧重,街道空间的分配原则相应有所变化,实现 城市内部每一条道路都能够被当作具有明确的功能空间划分和承载了多类型活 动的场所(而不仅仅是通行空间)进行精心设计,促进以慢行交通为代表的“活 力”元素和以机动化交通为代表的“效率”元素的和谐共处。
径庭。从促进交通与土地利用和谐和实现道路资源优化使用的角度,国内常见的
分类方法为按交通方式分类,如机动车走廊、公交走廊、慢行通道等;而国外的
则多按交通流 OD 特征进行分类,如以通过性交通为主的道路和以到达性交通为
主的道路等。笔者认为,后者比较切合且有利于分离交通干道集聚公共设施(意
味着吸引大量到达性交通)和组织中长距离交通(意味着大量的通过性交通)的
上述影响因子中,道路交通特性是基本因子,即除自然条件因子外其他因子 皆可由其派生,因而可作为道路功能分类的主要参考因子;此外,道路沿线现状 布局与规划定位由于与道路交通特性关系密切,可作为派生因子,对道路功能分 类标准发挥完善和校验作用。
基于道路交通特性这一基本因子,笔者认为,对城市中所有道路进行功能分 类的重点和前提是要对城市骨架路网有正确的认知。在城市四级路网体系中,快 速路、主干路系统所承担机动车交通周转量占全路网周转量的 60%以上,对于 组织城市或某地区的对外出行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交通功能极强,往往同时 具有重要的生活服务功能,对于大型公共设施尤其经营性公建的布局影响巨大, 沿线商服设施集聚度高,因而往往其所承载的中长距离通过性交通和沿线集散交 通需求均比较大。对四级路网进行功能分类,重点是要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系 统进行梳理,使其通过性交通和沿途集散交通能够因为道路功能不同而合理分
应该看到,道路功能分类规划是涉及用地布局、交通规划与设计、城市设计、 城市人文、社会心理等多专业、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尤其在老城区内,建成道路 已经形成城市肌理并各有历史积淀,绝非将道路划分为交通性和生活性两种截然 分开的功能特性那么简单,换言之,道路功能分类是提高道路设施运营效率的有 效手段,但对道路网络进行功能划分这一单一动作并不能达到优化网络使用的效 果,城市道路空间的多重功能,以及道路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要求我们跳出唯 交通工程论思想,以系统论的观点剖析道路功能规划命题,惟其如此,我们的分 类体系才能真正对症下药,提高路网整体运营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既有分类体系,我国的许多学者结合道路与城市用地的关系、道路两旁 用地交通流的性质先后提出了不同的分类体系,中山、广州、上海、南京等许多 城市在道路功能划分方面也各有不同实践。尽管对每类道路的阐述各有不同,但 这些学说和实践大致将道路功能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两种,其交通工程 色彩较浓,缺乏对道路条件、交通特性、沿线业态、景观环境等因素及其相互关 系的综合分析,尤其对于道路交通特性与两侧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缺乏深入研 究,因而都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实施效果也往往差强人意。
(3) 功能定位的转变——从交通性“或”生活性到交通性“和” 生活性
顾名思义,交通性即道路所具有的提供各类型交通流通行的能力,体现了道 路承载必要性活动的基本功能和特点;生活性则是受道路沿线店面、街道景观环 境等因素吸引所催生的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包括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闲逛和 坐下来晒太阳等①。受城市土地开发模式的影响,我国大城市内除只设快车道的 快速路和机动车高架桥外,同一类城市道路往往既具有组织交通流通过和沿途集 散的交通性功能,又具有组织沿街生活区各类型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的生活性功 能,两种功能交叉伴生、相融交汇而使大多数的城市道路处于一种多功能混合状 态,正如车行道和人行道很难从同一个断面剥离一样难以截然分开,因而这种分 类方法只能用于道路系统的笼统分类,用于指导道路及其两侧用地的规划建设则 显得边界粗糙和不清晰,操作意义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