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接头处的施工样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题梁柱接头处的施工

工程结构梁柱节点为结构的关键部位, 主要节点的施工有: ①梁柱接头的钢筋绑扎②梁柱接头的模板支设③梁柱接头处的混凝土浇筑。综上主要编制依据以设计施工图纸, 国家验收规范, 如《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 ) ;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 );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 GB50214- ) ;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 )

一、梁柱接头钢筋绑扎

1. 施工准备

钢筋绑扎前, 首先对钢筋作业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应核对成品钢筋钢号、直径、形状, 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配料单相符。如有错漏, 应纠正增补; 为使钢筋绑扎位置准确,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 柱箍筋在四根对称竖向筋上划点; 梁箍筋在架立筋上划点。上部结构钢筋均在现场加工制作。搭设钢筋加工棚, 配备全套钢筋加工机械, 并安排专职人员进行钢筋加工验收、取样试验、制作加工、期焊接取样试验、成品挂牌、分类堆放、核查发货等整个钢筋制作加工过程的管理, 以确保钢筋制作加工的质量。现行工程梁柱钢筋一般设计都是采用直螺纹接头机械连接, 在工程中钢筋进场和直螺纹连接后必须经监理或甲方鉴证抽样试验, 合格后方可投入施工。钢筋加工时, 根据施工安排, 加工与绑扎密切配合, 先绑扎的先加工, 加工好的钢筋分类、编号堆放, 先用的钢筋堆在上面, 减少不必要的二次搬运。钢筋进场, 制作加工前, 先检查钢筋表面应洁净, 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 长短搭配, 先断长料后断短料, 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接头, 节约钢材。

2. 施工方法

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框架梁柱施工做法有两种: 一种是将每层柱包括柱身、加密区和

节点区的箍筋一次全部按要求绑扎好, 然后装柱模板、在梁底下5~10㎝处留施工缝浇灌柱砼, 柱侧模拆除后接着装柱头节点模板和梁底模( 或者包括梁一边侧模) , 然后绑扎框架梁钢筋。这种做法节点箍筋影响了柱砼的浇灌作业, 砼工往往不得不解开扎丝, 从侧面敲打已绑好的节点箍筋以打开一个大口子让砼比较顺利地流入柱内。这样一来, 节点区的箍筋就被打乱了, 要恢复原状很不容易, 而且要多费工时。在浇灌柱砼时部分钢筋还会被水泥浆污染, 影响与砼的粘结。另外, 节点区箍筋绑扎好后再穿梁底筋将会很麻烦, 特别是穿带弯钩( 如在边支座) 的底筋十分困难。这时是钢筋工不得不敲打已绑好的节点箍筋, 甚至会擅自烧断弯钩造成纵筋的锚固不够。

另一种是用所谓”沉梁法”绑扎框架梁钢筋, 即在绑扎柱箍时留下节点区箍筋不绑, 等木工将节点模板、梁模板和楼板底模都安装好后, 再在楼面上绑扎梁钢筋, 绑完后拆除临时支架将梁钢筋骨架落到梁模内。这种做法很容易漏掉节点区的柱箍筋, 就是放了也往往是无法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又难以调整。实践中, 也有些项目提出采取改进的办法在箍筋四个角设导筋, 将节点区箍筋按要求间距绑在导筋上固定成短钢筋笼, 然后再随梁骨架沉入模板内; 或者采用两个”U”形开口箍套叠, 再焊成封闭箍。实际上, 只要是先把模板都安装好了再沉梁, 无论是使用导筋还是”U”形开口箍, 都难以很好地解决问题, 特别是高层建筑当柱比较大采用的是比较复杂的复合箍筋时, 就根本不可能做到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实践中常见的情况是: 在验收梁、板钢筋时, 有关方面才发现和提出节点区箍筋问题要求施工班组整改。可是, 此时往往模板都已安装完毕, 如果不拆除节点区模板, 根本是不可能整改到符合规范要求的。遗憾的是: 实际上不少工程最后都是在”尽可能整改”中马虎过去。

实践证明: 只有细分工艺流程, 合理安排工作顺序, 木工和钢筋工紧密配合, 才可能保证节点区钢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做法是将柱的箍筋分段绑扎: 首先先将柱箍绑至梁底下; 其次在穿好框架梁底筋后绑扎节点区箍筋; 最后在绑完框架梁钢筋后再在梁面上加一道节点( 定位) 箍筋。具体的施工流程能够是: 绑扎框架梁以下柱箍安装柱模浇灌柱砼( 顶层边柱要注意留够梁筋的锚固位置) 拆除柱模安装框架梁底模安放框架梁底筋绑扎节点箍筋绑扎框架梁钢筋梁面处加节点( 定位) 箍筋一道安装节点区模板安装框架梁侧模及楼板底模。这样的安排可能要增加绑扎框架梁钢筋使用的操作架, 这时能够用工具式脚手架来解决。如果楼板底模是用钢管做顶撑, 也能够先搭顶撑架, 利用它来做绑扎梁钢筋的操作架。

3.施工控制

控制钢筋偏位的措施: 钢筋绑完后, 由于固定措施不到位, 在浇完砼后往往容易出现钢筋偏位、保护层厚度不够等现象, 必须采取相应的办法。

( 1) 柱筋: 为保证柱纵筋断面和相互间距准确, 将柱上、下二排箍筋与柱纵筋点焊好, 为控制保护层厚度, 把原砂浆保护垫块( 易掉) 改为塑料卡保护垫块, 由于是工厂加工生产, 卡在柱主筋上, 既准确又牢固。

( 2) 梁筋: 主要是负筋二排筋易坠落和梁侧保护层厚度不均, 负筋二排筋绑完后用

20#铁丝与梁上层面筋绑牢, 保护层控制应处理好梁、柱节点主筋交叉摆放问题。

4、易出现哪些问题? 如何处理? 如何保证?

( 1) 梁柱节点柱主筋移位: 钢筋组装时位置不准确,或连接点绑扎不牢,绑扣松脱,钢筋固定不牢等,造成主筋移位。

处理方法: 测量工放线完毕后, 绑扎墙柱钢筋前, 先根据墙柱边线及控制线将主筋按1: 6打弯, 调整到位后再进行箍筋的安装和绑扎, 若先安装箍筋并绑扎, 而后进行位置调整, 难度加大; 在柱内设置定位卡或定位箍, 保证调整后不再变形。

( 2) 梁柱节点处主筋打架引起梁端截面偏差, 箍筋位置偏差

处理方法: 梁柱节点处因为钢筋密集, 常引起墙柱主筋位置重叠, 此时应保证柱筋位置, 调整梁筋, 调整后截面一般偏小, 从柱边开始逐步调整梁截面, 梁筋可按1: 6打弯, 弯曲段在箍筋角部插 14或 12钢筋, 绑扎牢固, 保证箍筋位置正确。

( 3) 梁柱节点处箍筋缺少或有梁箍筋保护层偏小或无保护层

处理方法: 梁柱节点处钢筋密集, 绑扎梁筋时先插底筋, 然后绑扎柱箍筋, 再插梁上铁。梁绑扎完毕后, 及时垫底部保护层垫块, 垫块垫在箍筋与主筋交点处, 采用大理石垫块, 主筋、腰筋与箍筋交点处均绑扎牢固, 上下排丝扣方向相反, 保证梁骨架不变形。

设计上一般是按照规范要求取节点区箍筋与箍筋加密区相同, 包括箍筋的规格、直径和间距等; 纵筋锚固也要求满足规范规定, 包括伸入支座的直段及弯钩长度。实际施工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 节点区箍筋缺少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 或者几个箍筋全堆在一起, 或者空空的一长段没有箍筋; 而纵筋则可能会因弯钩被烧短烧断导致锚固长度不够。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部分施工管理、监理人员素质较低, 对节点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质量意识比较淡薄; 另一方面则是施工所采取的工艺流程限制, 使得要做到节点区钢筋( 特别是箍筋) 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十分困难, 甚至是根本不可能。

二、梁柱接头处的模板支设

1. 施工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