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主线,简要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原理。
一、物质辩证法物质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物质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而且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在的矛盾引起的。
在物质辩证法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物质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人们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实现社会的进步。
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实践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通过实践来验证和修正自己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来源是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同时,实践也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认识的真理性。
实践的重要性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实践导向。
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个重要原理,它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进行科学总结的理论体系。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推动的。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革的方向。
唯物史观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指导了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实践。
四、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阶级社会,存在着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这种阶级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通过阶级斗争,人们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阶级斗争的观点强调了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情怀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情怀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科学性的思想理论体系,它被誉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激发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核心。
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影响了世界,并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将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带您重新审视这一经典学说。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种观点,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运动的普遍性和矛盾规律的普遍性,主张从事物的各个侧面和相互关系中去理解事物。
通过科学实践和理论的反复证明,辩证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它认为社会发展是历史的进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将历史的发展视为一种必然性,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所共同决定的。
在实际应用中,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三、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
其中包括社会形态演进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致性规律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这些规律为指导,对社会历史的演进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四、阶级斗争的理论阶级斗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由各种矛盾和斗争推动前进的。
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原理和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变害为利。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一〕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成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展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局部附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局部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局部原有的功能,局部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局部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开展的观点4、开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开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开展着的物质世界;开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马哲,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
马哲的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原则。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来探讨马哲的基本原理。
一、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矛盾又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发展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辩证逻辑是认识和思维的基本规律。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三、实践论实践论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
实践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为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
实践论还强调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改造世界的关键。
四、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阶级斗争理论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五、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马哲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建设强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社会主义建设强调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以及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马哲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经济的学说,它从19世纪开始在欧洲兴起,经过百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哲学之一。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历史的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改变社会、消除压迫的社会主义理想。
在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历了独特的历史,不仅为中国的革命和发展提供了根本理论基础,而且在中国自身的解释和运用中也产生了自己的特色和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初期。
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中,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人民,民族危机与阶级矛盾交织并存。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为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革命和思想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社会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引入,离不开一批爱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比如胡适、陈独秀等人。
他们历经艰辛,经过多方面活动,相继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传入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则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
作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扮演了领导地位。
它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运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负责马克思主义的翻译、解说和扩散,另一方面组织和号召群众走向革命,通过武装斗争为实现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共产主义在中国取得了胜利。
其间,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逐渐成为新中国的领导性政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又开始全面推进改革开放新政策,开启了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进程的新篇章。
自此以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建设进入了工具理性和社会批判的重要阶段,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运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推崇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在中国的社会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不仅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反腐倡廉等方面均有深入的实践应用。
考研真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指导意义
考研真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即物质决定意识;以及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些基本原理对于解决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基本观点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这一原理使我们认识到,任何思想、价值观都是建立在社会存在基础之上的,它们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到物质条件和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的。
在当代中国,我们要正确认识社会变革的动力和目标,就必须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迁、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决策,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基本观点强调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些观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变化的本质。
在当代中国,我们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辩证思维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解决。
例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生产力的提高,也要关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社会管理中,我们既要保护个人权益,也要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应用辩证法的原理,我们可以找到平衡点,解决矛盾,推动社会进步。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毛泽东同志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紧密联系,不断开拓新的理论和实践路径,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原则,对于指导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选择适当的理论和实践路径时,我们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与时俱进地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关于客观世界和认识方法的理论体系。
它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基础,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矛盾发展的本质,并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探讨。
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感性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只有物质,物质是构成一切存在的基础,社会、意识和精神都是物质的表现形式。
唯物主义不仅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认识论。
唯物主义认为人们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没有从虚无中创造出思维和意识,人类意识和思维本身就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人们的思维和意识活动是物质发展的表现。
2、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贡献。
辩证法是一种方法论,它认为事物并不是单纯的、静态的存在,而是一种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是一种从否定到肯定、从局部到整体的统一发展过程。
辩证法通过分析矛盾的两个方面,阐明事物的本质。
在辩证法的思想体系中,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而矛盾是一切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在实践活动中,辩证法不仅要求人们客观地分析和处理矛盾,而且要求人们主动地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发展。
3、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个重要基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生产力是生产资料、劳动力、科学技术等的总和,它是物质文明的基础,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生产关系则指人们在生产中形成的关系,它是一种社会关系,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基础,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历史唯物主义要求人们关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深刻领会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和方法,正确把握和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原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论意义总结--必须掌握的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在相对静止的事物中包含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一面而忽视绝对运动,会陷入形而上学。
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贵辩论的泥潭。
✓相对静止是是衡量运动的尺度,是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割裂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把时间空间看成是感觉的产物,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把时间空间看作是独立存在的、凝固不变的东西,必然陷入形而上学。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它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任何物质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无一例外。
这就表明,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物质及其运动的绝对性决定了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的条件性和可变性。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随着物质形态的不同而不同。
马原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马原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是一种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解决实践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实际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并进行列举和解释。
马原理论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价值规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价值规律是指商品交换中的价值决定生产和分配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面对商品交换的情况,通过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规律,能够正确判断物品的价值,实现合理的消费和生产决策。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剩余价值创造和分配问题的理论。
在实际生活中,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剩余价值如何合理分配是一个重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例如通过工会的组织和劳动法的制定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实际生活中,了解和掌握经济基础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经济基础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变革的规律,并在实践中推动经济发展。
马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的社会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社会的本质和存在形态。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和认识教育的社会本质,进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教育实践。
•社会主义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领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来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
•办学的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关于办学方针政策的原则和要求。
马克思哲学原理在生活的应用
马克思哲学原理在生活的应用1. 介绍马克思哲学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的一套思想体系,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原理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决定论等等。
这些原理不仅仅适用于社会和政治领域,也有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生活应用2.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所推动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应用唯物史观来理解社会问题的发展和变化,例如:•经济发展: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我们可以应用这一原理来分析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
•科技进步:科技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运用唯物史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脉络,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
2.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社会中存在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这些都与阶级斗争有关。
例如:•劳动权益:工人阶级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是阶级斗争的一个方面。
我们可以运用这个原理,在工作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社会不公平:阶级斗争的另一方面是社会不公平问题。
我们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和解释社会不公平现象,并为公正与平等的社会积极发声。
2.3 生产力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生产力决定论这一原理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例如:•环保问题:生产方式的变革对环境影响巨大。
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思考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超越个人主义:生产力决定论告诉我们,个人的价值和发展是依托于社会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摒弃个人主义思维,更多地考虑社会和集体的利益。
3. 结论马克思哲学原理不仅仅适用于社会和政治领域,它们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思想汇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与现实运用
思想汇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与现实运用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作为我们思想理论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工作实践、推动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我们不仅深入学习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还通过实际工作加深了对其现实运用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充分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性思想,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的特点。
我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如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等。
只有通过理论武装,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形势和问题,推动工作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其次,我们要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不仅是一种理论武器,更是指导我们工作实践的智慧。
通过实践运用,我们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具体化、具体运用到具体事物的实践中去。
例如,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入研究经济的发展规律,找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趋势;在社会管理中,我们要运用辩证法的思想方法,把握社会矛盾的运动和变化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结合时代特点,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变革。
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当代社会的发展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启示和引导,创新运用其基本原理,找到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学习和运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深化和提高。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研究和学习,不仅要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重实践创新,进一步发挥其指导作用,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总之,思想汇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与现实运用,是我们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评估自身能力和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体系,秉持着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基本原理。
本文将从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等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
一、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之一是唯物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实体,精神和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唯物论主张人类通过实践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坚信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
马克思主义深入剖析社会历史现象,揭示了阶级斗争对社会变革的驱动作用,坚定了唯物史观的立场。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工人阶级的觉醒和解放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辩证法关注事物的全面性和相互联系,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对立面的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深入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社会变革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本思想方法。
四、实践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在认识和变革中的重要地位。
实践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验证和纠正认识。
实践观点承认人类能够通过改变现实来改变自己,实践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五、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解放。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追求,通过彻底消除剥削和压迫,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制度,实现人类的自由发展和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人权等理念相契合,成为世界上广泛影响力的政治理论。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本原理涵盖了唯物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实践观点和人的解放。
这些原理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指南。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仍然是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指导思想。
在经历了多年改革发展和实践探索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也逐渐形成了更加科学、先进和具有时代特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体系。
一、基本原理总结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强调事物的矛盾着、统一着和发展着的本质。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系统。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质,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强调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揭示了社会变革的动力和方向,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3. 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个基本原理,强调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来产生和发展的,真理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
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实践是认识真理和实现真理的具体行动,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和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方法论总结1. 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论,是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和思考的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强调从整体和矛盾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时,必须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做到全面、具体、专门、相互联系和分析矛盾的思考。
2.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方法论,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和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实证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无始无终的运动和变化的整体。
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2.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因果联系的过程,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基础。
社会形态的演进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发展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关键。
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关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包括技术、劳动力等)的发展和进步,会不可避免地引起与现存社会制度和经济关系的冲突与矛盾。
5. 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主义追求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是一个无阶级社会,人们按需分配资源,劳动不再受剥削,人与人之间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6.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和验证。
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指导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
•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但是由于种种原 因,人们始终没有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尤其是斯大林经 济模式的束缚。错误地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是资本主义。我们以往的哲 学基础是计划经济,是为计划经济 服务的。
相继解体,社会主义实践纷纷失败的例证,根据中国的具体 实际,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努 力去探索去实践去创造,中国的社会主义才有前途,才可能 发展。
二、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用于实践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主要内容
研究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的科学。
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内容用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 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 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适用于市场经济
我国的价格改革
• 理论基础 运用《资本论》中的货币与商品流通理论来解决这一问题
结论 我国在流通中的货币量和商品流通的需求量 相等时,物
价就会保持稳定。
我国的价格改革 一个简例
• 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商品生产者 就是商品出卖者和商品购买者的统一体,当某个商品 生产者出售商品时,提高了价格,获得了较多的货币, 但是,当这个购买他们生产所必须的生产资料时,他 们又会花费更多的货币,所以从商品的价格来说,并 没有提高。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极为 复杂和困难的历史性课题。它不能不经历种种艰难曲 折,并仍将可能经历新的艰难曲折。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运用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内容: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物质性原理);②同时,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又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能动性原理)(2)方法论:①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运用:①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制定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②青少年要学习历史,了解我国的现实,把立足点放在中国国情上;③我国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我国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⑤反对封建迷信和各种形式的邪教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1)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2)方法论:我们在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3)运用: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②兴建四大工程(西气东输、西电动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加强地区之间经济联系;③开通政府网站,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⑤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原因和结果的联系原理(1)内容:①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②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必定由一定原因引起.③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核心观点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形成了一系列核心观点。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方法是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对事物发展的全面、系统的观察和研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形态的演变和社会制度的变革,通过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
四、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基础。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客观的、现实的,是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唯物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阶级斗争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社会的进步是通过阶级斗争来推动的。
阶级斗争学说指出了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强调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
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七、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替代品,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新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八、结语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阶级斗争学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核心观点。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和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首先,“基本原理”是指什么? 1.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它本身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部分之间有一以贯之的立场、观点、方法和逻辑,同时每个部分也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应用发展和具体结论等若干层次,等等。
2.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基本”是指哪个层面?按道理说,这里应该是指“三个组成部分”之间一以贯之的理论和逻辑。
但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理解和回答这个问题的尝试都远未达到这个层次。
3.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能集中于那么哲学的基础理论,着眼于那些作为基本立场、出发点、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的观点和方法,选择最具马克思主义最具普遍性的一般结论来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的运用。
二.首先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在几十年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所必须坚持的一个好的学风,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偏向,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怎样才能在学习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呢?必须要联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面分析和实认识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个目标展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壮丽前景,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三.结合哲学常识,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
1、用马克思理论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依据和意义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运用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内容: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世界物质性原理);②同时,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又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能动性原理)(2)方法论:①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运用:①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制定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②青少年要学习历史,了解我国的现实,把立足点放在中国国情上;③我国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我国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⑤反对封建迷信和各种形式的邪教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1)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2)方法论:我们在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3)运用: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②兴建四大工程(西气东输、西电动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加强地区之间经济联系;③开通政府网站,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⑤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原因和结果的联系原理(1)内容:①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②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必定由一定原因引起。
③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运用:①生产的发展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科学的发现和发明促进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是一种因果关系;农业和工业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②三峡工程的建设充分考虑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必然出现的问题。
③吸取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4、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1)内容:①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
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②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
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2)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在强调局部要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运用: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个人利益主体的功能,又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强大功能。
②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个大局”的战略决策和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③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在服从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让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权,增强企业的活力。
5、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1)内容:①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②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2)方法论: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变化、发展的观点,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3)运用:①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显著内容。
②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但是有生命力的新事物。
③正确认识中国现实的国情,必须认真学习祖国的历史。
④可持续发展既是今天对以往行为反思的结果,也是对人类未来发展前途的探索。
⑤知识经济时代,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6、规律客观性原理(1)内容: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抗拒性。
②规律只能随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③规律的客观性并不等于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2)方法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按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达到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的统一(3)运用: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②搞好学习,必须按照学习规律学习。
③忽视生态平衡规律,造成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
④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结合历史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党的正确思想路线的意义)7、矛盾普遍性原理(1)内容:①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
②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是矛盾的普遍性。
③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方法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3)运用: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并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②认真学习和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法治建设,一手抓道德建设。
③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市场与宏观调控、速度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产与消费、经济与教育、经济与人口、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等矛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要正确处理民主与法制、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矛盾;在社会生活中,要正确处理谦虚与骄傲、先进与落后、成绩与问题、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批判与自我批判等矛盾8、矛盾特殊性原理(1)内容:①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③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2)方法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反对“一刀切”(3)运用: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②企业的发展必须既面向市场,立足市场,又加强科学管理,抓紧技术改造。
③我国社会生活中,处理各种矛盾要特别注意区分矛盾的性质,坚决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9、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1)内容: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
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③二者又是可以变化的。
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
(2)方法论:①正确认识事物,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顺序。
②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要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
(3)运用: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经验,党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用来指导全国。
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诞生了20世纪中国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③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④三个代表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0、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1)内容: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的,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但次要矛盾也影响主要矛盾。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3)运用:①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必须高度重视在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1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1)内容:①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3)运用:①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所以我国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②“一国两制”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制度性质。
③正确认识形势和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好人际关系。
对缺点和错误要防微杜渐,对成绩和胜利不要骄傲自满。
12、事物发展的原因原理(1)内容: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②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方法论: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反对把内因和外因割裂开来(3)运用:①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内部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的结果。
②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这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
③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