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 第1课时 水的组成基础达标检测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4.3物质组成的表示(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4.3物质组成的表示(第1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水的固定组成
HH O
HO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每个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
比为 2∶1
2HO
H2O
新知探究
任务二:表示纯净物的固定组成 活动 1:表示水的组成
水的固定组成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每个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
H2O
比为 2∶1
课堂小结
化学式的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 作化学式。
Ne
Fe
C
O2
H2
物质名称 氯化钠 四氧化三铁 氧化铜 水 五氧化二磷 二氧化碳
化学式 NaCl
Fe3O4
CuO H2O
P2O5
CO2
单质
新知探究
任务三: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归纳常见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律。
物质名称 氦气
氖气


氧气
氢气
化学式 He
Ne
Fe
C
O2
H2
物质名称 氯化钠 四氧化三铁 氧化铜 水 五氧化二磷 二氧化碳
新知探究
在水中:
固定不变
氢元素的质量 = 1 个氢原子的质量 × 氢原子个数 氧元素的质量 = 1 个氧原子的质量 × 氧原子个数
新知探究
在水中:
固定不变
比值固定
氢元素的质量 = 1 个氢原子的质量 ×
2
氧元素的质量 = 1 个氧原子的质量 ×
1
新知探究
在水中:
比值固定
固定不变
比值固定
氢元素的质量 1 个氢原子的质量 ×
知识回顾
非洲的水 亚洲的水 欧洲的水 海水 湖水 河水
去除杂质 水
氢元素占 88.9% 氧元素占 11.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
C 3、下列反应的生成物,全部属于单质的是()
A过氧化氢受热分解B加热高锰酸钾 C电解水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下列气体在空气中能够燃烧,
D 且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
AN2BO2CCO2DH2
C 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汽化B水沸腾 C水分解D水结冰
6.(11.肇庆)右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
收集到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 2:1
结论: 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氢气
A.氢气物理性质 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最小 B.。H2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燃烧时,放热,产生淡蓝色火焰。 烧杯壁上有水珠。
C.不纯净的氢气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
D.氢气纯度的检验方法
氢气验纯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8.(泰安市)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实验 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氢组元成素的和,氧世元界素上形形 色色的物质都是由一百余种元素经过不同组合而
(2)从微粒角度看:水是由构成水的分,子构成物质的 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3)从变化角度看: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 且还伴随能量变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未来最理想
【现象3】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 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 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通电分解水的结论
结论:
(1)水通电生成了H2和O2 (2)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水 通电氢气+氧气
H2O
H2
O2
水的分解 (实验)
检验
氢气(阴极)
(体积大) 可燃,淡蓝色火焰
氧气(阳极) 检验 (体积小) 带火星木条复燃
氢分子
2H2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三水的组成20232024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知识必备典例解析课后作业(教用)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三水的组成20232024九年级上化学人教知识必备典例解析课后作业(教用)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用)课题三水的组成一、知识必备知识1 从氢气燃烧探究水的组成1.氢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

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水;混有一定质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2. 氢气的验纯方法(1)操作步骤: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并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2)结论: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说明氢气较纯。

3. 氢气的用途(1)充灌探空气球—对应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

(2)作高能燃料—对应性质:可燃性。

知识2 从水的电解探究水的组成1.水的电解实验(1)实验现象:通电后两极上开始产生气泡。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玻璃管内收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

(2)气体的检验①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处,打开活塞,发现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②负极: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打开活塞,发现该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证明是氢气。

(3)实验结论: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能重组。

2. 从微观角度解释水的电解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氧原子和氢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2.水的组成(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宏观)(2)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水的化学式为H2O。

(微观)知识3 单质和化合物首先看是不是纯净物,然后再看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

如氧气和臭氧,红磷和白磷,它们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2)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水的组成第一课时

水的组成第一课时

• 4.氢气点燃前一定要 检验气体纯度 , 点燃可燃性气体都要 检验气体纯度 • 5.水的沸腾过程与水的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
水的沸腾是物理变化,水的分解是化学变化。
电解水结论
结论:(1)
水通电生成了氢气(H2)和氧气(O2)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水通电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H2O
通电
【知识归纳】 一、电解水实验
①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 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是 氢气。②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1:2。③实验证明: 水是由氢(H)元素和氧(O)元素组成的。
①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 气;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是 氢气。
②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1:2。 ③实验证明:水是由氢(H)元素和氧(O)元 素组成的。 微观上,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 原子重新结合为新的分子。
电解水的前后,参与反应 的元素种类有无变化?
反应前后元素不变 说明:水(H2O)是 由 氢 元素和 氧 元素
第四单元 自 然界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 第一课时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各种生物体 内也都含有水。
不仅江河湖 海中含有水,
水—生命之源
某些蔬菜和水果含水达90%
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 沸点是100℃, 4℃时密度最大,为1克/mL。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 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
想更多的了解 我吗?知道我 的组成吗?
一、氢气的燃烧
①、氢气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加入氢氧化钠:增强水的电解现象:接通直流电源,两支试管中都出现气泡;负极和正极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2∶1,即V (正):V (负)=1:2检验:①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处,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②负极: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处,气体燃烧,说明该气体是氢气。

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氢气 + 氧气 H 2O −−→−通电H 2 + O 2 ↑ ↑ ↑氢、氧元素 氢元素 氧元素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注意:①纯净的水的导电性很弱,故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而硫酸或氢氧化钠本身却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②若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是因为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强。

2、水的物理性质A.在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B.在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为1000℃,水的凝固点为0℃C.能够溶解很多物质,是化学常用的溶剂D.在1大气压下,4℃时的水密度最大为1.0g/cm 3,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水的化学性质A.通电分解:水(H 2O )−−→−通电氧气(O 2) + 氢气(H 2) B.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水(H 2O ) + 二氧化碳(CO 2) → 碳酸(H 2CO 3) 水(H 2O ) + 二氧化硫(SO 2) → 亚硫酸(H 2SO 3) C.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 水(H 2O ) + 氧化钙(CaO ) → 氢氧化钙[Ca(OH)2] 4、单质和化合物单 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其他任何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二、分子和原子 1、分子及其特点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点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一滴水中就含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 ②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人教版教材化学《水的组成》PPT全文课件1

人教版教材化学《水的组成》PPT全文课件1


8.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 受外界 的压力 ,而且 会以足 够的清 醒来面 对形形 色色的 机会的 诱惑。 我们当 然没有 理由怀 疑,这 样的一 个人必 能获得 生活的 充实和 心灵的 宁静。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2.为了寻求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 目光投 向了宇 宙。科 学家托 维利提 出假说 :地球 上的水 是太阳 风的杰 作。太 阳风即 太阳刮 起的风 ,但它 不是流 动的空 气,而 是一种 微粒流 或带电 质子流 。

3.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 一个心 灵。在 理论上 ,人人 都有一 个心灵 ,但事 实上却 不尽然 。有一 些人, 他们永 远被外 界的力 量左右 着,永 远生活 在喧闹 的外部 世界里 ,未尝 有真正 的内心 生活。
氢气+氧气点燃 水
二、水的组成 观察
回答
两电极
正极端的玻 负极端的玻
璃管
璃管
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的 速度慢
产生气泡的 速度快
比较两玻璃管 中现象差异
产生的气体的体积负极是正极的2倍
切断电源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电解反应产生的气体
现象 解释
正极端玻璃管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
负极端玻璃管
能燃烧,发出淡蓝 色的火焰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
的是( B )
A.氮气 二氧化锰
B.二氧化碳 氧气
C.空气 硫
D.冰 水

1.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 有的。 在地球 形成之 初,地 球水就 以蒸气 的形式 存在于 炽热的 地心中 ,或者 以结构 水、结 晶水等 形式存 于地下 岩石中 。那时 ,地表 的温度 较高, 大气层 中以气 体形式 存在的 水分也 较多。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课题3 水的组成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了解氢气的性质。

3.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用化学符号表示为H2O。

4.了解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概念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氢气燃烧实验和水电解实验,初步了解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思维。

3.使学生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1.对化合物、氧化物和单质的概念的理解。

2.研究化合物组成的基本方法。

情境导入如图,水是生命的源泉,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

对于我们熟悉的水,你知道它的组成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氢气的性质提出问题氢气球可以升上天空,还可以燃烧爆炸,为什么呢?讨论交流阅读教材,结合生活实例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1)纯净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并生成水。

(2)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3)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点燃水。

3.验纯:收集一试管氢气,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倒立着移近火焰,如发生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探究点二水的组成提出问题氢气中含有氢元素,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可以推测水可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吗?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水的组成。

归纳总结1.实验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流、酒精灯。

2.实验药品:水、氢氧化钠(或稀硫酸)。

3.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在水电解器中加满水,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接通电源。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课件(新版)新人教版-课题3 水的组成课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3 水的组成课件(新版)新人教版-课题3 水的组成课件

课堂教学展示 新课导入 水的净化
硬水和 软水
丰富且 短缺
爱护水 资源
爱护水资源
水的净化
自然界 的水
化学式与化合价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探究
知识点1 氢气的性质
(1)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标准状 况下密度是 0.09克/升(最轻的气体),难溶于水。在 -252 ℃,变成无色液体,-259 ℃ 时变为雪花状固 体。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 氧元素的化合物。
【归纳】物质的简单分类
物质 根据组成物质 种类的多少
混合物(多种物质组成)
金属单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
(一种元 纯净物 根据组成元素 素组成) 稀有气体
种类的多少
(一种物质组成) 化合物
氧化物
(多种元 素组成)
……
【注意】
①单质和化合物都必须是纯净物。由同 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而由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 也可能是混合物。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 生的气体是 氢气 ,它们的体积比为1∶2,此实验证明 了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 氢气 和氧气,说明水是 由 氢 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由 不同种元素组成 的纯净物叫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 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 氧元素 的叫氧化物;由
同种元素组成 的纯净物叫单质。
水的物 理性质 (101kPa)
颜色、气 味、状态 (常温)
无色、无 味、透明 的液体
沸点/℃
100
熔点/℃
密度(4℃) /(g·cm-3)
0
1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两电极相连的玻 璃管上方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和 氧气 。 二者的体积比约为 2∶1 ,这个实验证明 了水 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该反应 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通电 氢气+氧气 。

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第1课时化学式【学生活动】分析下图中各物质的化学式,试着总结化学式的概念。

(学生可分组归纳说出化学式的概念)【教师总结】经研究表明,纯净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可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化学上将这些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统称为化学式。

【教师讲解】1.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化学式也是唯一的、确定的。

如水、氧气、高锰酸钾的化学式有且只有一个,分别为H2O、O2、KMnO4,而这三个化学式也只能表示这三种物质。

(师生互动:你还能说出一些其他物质的化学式吗?)2.在生活中,或实验室里,我们经常能见到化学式的身影。

化学式同元素符号一样,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用语,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也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师生互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那些物质的化学式?)3.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又叫分子式。

本书统一使用化学式,如水的分子式为H2O;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中不存在一个个的分子,其化学式表示了该物质中各元素原子数的最简比,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NaCl,表示在氯化钠中氯元素和钠元素的原子数的最简比为1:1。

个水分子;4.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其中前两种属于宏观层面,后两种属于微观层面。

【学生思考】2H2O也可以表示以上意义吗?【总结】当化学符号前面有数字时,只能表示微观含义,不能表示宏观含义,2H2O表示2个水分子。

【教师讲解】物质由不同种微观粒子构成时,其化学式的意义也略有不同。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以“Cu”为例)3.由不同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的意义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微观、定性方面,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表示一个分子,如水,其化学式为H2O,表示一个水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表示一个原子,如金属铜,其化学式是Cu,表示一个铜原子,而不是铜分子;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氯化钠,其化学式是NaCl,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3.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上述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同时,小组合作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丰富了学习过程。
4.反思与评价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反思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我学习和改进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究水的组成,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组成,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等基本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水的组成,理解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概念,以及掌握水的电解实验操作和电解水实验现象的解释。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分子、原子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水的电解实验和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原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的组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3水的组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引导学生从水的组成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培养其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的组成。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水分子的概念。
2.实验教学设计要注重操作性和直观性。在电解实验中,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部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足,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通过生动的教学实例、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水资源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4.设计与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环境的态度,让他们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通过学习水的组成,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目标明确: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掌握水的组成、电解实验原理和水的化学性质。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水的化学组成,介绍水分子由氢、氧元素构成,用化学式H2O表示。
教师通过生动的比喻,如“水分子就像一个有两个臂膀的舞蹈家,每个臂膀上都抱着一个氢原子,中间则是一个氧原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水分子的结构。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的组成及化学性质。
6.课后作业: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实践活动:布置与生活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3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3水的组成

6. 下列物质中,不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 B )
①单质 ②氧化物 ③化合物 ④混合物 ⑤含氧化合物
A. ①④
B. 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②③
课堂练习
课题3 水的组成
7. 形象的微观示意图有助于我们认识化学物质和理解化学反应。 (1)若用 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氢原子。 则 表示 H2 ; 表示 2H ;
水位下降较慢些
负极端的玻璃管 水位下降
水位下降较快些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正极产生气体体积的 2 倍
新知学习
课题3 水的组成
二、【探究】水的组成
现象 解释
正极端玻璃管 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
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负极端玻璃管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正氧负氢,体积比为氢 2 氧 1,质量比为氢 1 氧 8 。
新知学习
课题3 水的组成
二、【探究】水的组成
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分解
结合
水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水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 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 1 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所氧气。
新知学习
课题3 水的组成
二、【探究】水的组成
由电解水分解实验得出结论
相同条件下,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收集氢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收集满氢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倒放在桌面上
新知学习
一、氢气
课题3 水的组成
氢气具有可燃性,纯净在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新知学习
课题3 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水的组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堂练习 (3)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C_D___(填字母)。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
原子构成 D.水通电的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
氢原子和氧原子
谢谢观看
一.最轻的气体——氢气 1.氢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溶解性
无色 无味 难溶于水
状态 气态
密度 比空气小
氢气气球
氢能源汽车
新课讲授 一.最轻的气体——氢气 2.氢气的化学性质:氢气具有可燃性
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 火焰的颜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 干燥的小烧杯,过一会儿,观察烧杯内壁 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
①通电后,两电极均有气泡产生; ②正极气泡产生的速度慢,负极快; ③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1:2。
新课讲授
探究实验 水的组成
水 通电 (H2O)
氢气 + 氧气
(H2)
( O2)
操作 现象 结论
2.切断上述装置中的电源,分别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 木条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观 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课堂练习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B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B.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是2:1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氢气验纯时,若没有听到声音,不能证明氢气纯净
课堂练习 3.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
息不正确的是 ( C )
结论:水是由__氢__元__素___和__氧__元__素___组成的。
在该化学变化过程中,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被分解,分别变为氢原 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1个水分子。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4单元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知识归纳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4单元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知识归纳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 2O )氢气(H 2) + 氧气(O 2) 化学方程式:2H 2O 通电 2H 2↑+ O 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质量比 1 : 8E.检验:O 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 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0C 时密度最大,为1g/cm3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水(H 2O )氢气(H 2) + 氧气(O 2) 化学方程式: 2H 2O 通电 2H 2↑+O 2↑ 3、氢气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2、化学性质: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焊接和切割金属)文字表达式:氢气(H 2) + 氧气(O 2)水(H 2O ) 化学方程式:2H 2 + O 2 点燃2H 2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二、物质的分类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氢气、氧气、红磷等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水、高锰酸钾等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之一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例:二氧化硫、水等 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通电通电 点燃 电解水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4.3《水的组成》(共2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4.3《水的组成》(共24张PPT)
1、氢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 气体,密 度比谁小。 2、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注: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验纯 5
幻灯片6 5
氢气的验纯:
➢按图4-23所示点燃气体时,发 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 如果有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 纯.
CO2 O2 N2 空气 S SO2 P P2O5
C Fe Fe3O4 过氧化氢溶液 MnO2
KClO3 KMnO4 KCl H2O H2 在这些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与众不同,你能找出 来吗?它有什么特点? 如果把剩下的物质分成两大类,你准备怎么分? 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17
物质分类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无固定组成
练习
1.下面关于水的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C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
2.关于水的电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的表现
(D)产生的氧气体积较大
3.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B )
22
气体的检验
气体
操作
现象
结论
氧气 氢气

用火星木条 靠近气体
用燃着的火 柴靠近气体
木条复燃
气体燃烧, 火焰呈淡蓝 色
说明该气 体是氧气
说明该气 体是氢气
二氧化 将气体通入澄 澄清的石灰 说明该气体 碳 清的石灰水 水变浑浊 是二氧化碳
23
注意整理笔记哟!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题3 水的组成》精品教学课件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D.每个水分子是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2.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
合物的是( C )
A.食盐、食醋
B.铅笔芯、空气
C.氧气、二氧化碳
D.水、铜丝
课堂小结
电 解
电解现象 氢气
电解产物
氧气
单 质
实验结论
同种元素组 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
不同元素组成 的纯净物
【回顾总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课后作业
01 完成课后练习题 02 课时练习题(选取)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关于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D)
A.产生黄色火焰 B.无需检验纯度,氢气可以直接点燃 C.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产物无污染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2. 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
➢ 特征: 不同种元素,纯净物。
➢ 举例: 二氧化碳(CO2)、 氧化铁(Fe2O3)
探究新知
氧化物 ➢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
是氧元素。 ➢特征:两种元素,一种是氧元素
的物质分类之间的关系。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非氧化物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课时练
第1课时——水的组成
基础达标
一、水的组成
1.当电解水的电解器通电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两个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有氢气和氧气生成,而且体积比约为2︰1
C.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xx•焦作二模)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间隔变大
B.明矾净水是因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悬浮的杂质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生活中常采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下列有关水蒸发和电解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蒸发时分子的种类不变
B.电解水属于化合反应
C.电解水的过程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不变
D.水蒸发是物理变化
4.用如图装置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图所示。

对该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B.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能增强水的导电性
D.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
5.由电解水的实验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②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③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
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④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6.水是我们很熟悉的物质,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新的认识。

⑴在左图中标出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用“+”、“-”表示)。

⑵左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检验a处气体的方法是。

右图是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正确的顺序是(填编号)。

⑶已知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氢气,那么在实验中甲、乙两管气体的体积比的测得结果比理论值会偏(填“小”或“大”)。

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电解水时发生改变的粒子是,电解水时没有改变的粒子是。

参考答案及提示
基础达标
一、水的组成
1.A
2.C
3.B
提示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4.B
5.B
6.⑴图中标出:左端玻璃管的下端标注“+”, 右端玻璃管的下端标注“-” ⑵水−−→−通电氢气+氧气 打开活塞,将带火星木条放在管口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cab ⑶大
⑷水−−→−通电氢气+氧气 水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