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

合集下载

医案分享:神经性头痛

医案分享:神经性头痛

医案分享:神经性头痛
医案分享:神经性头痛--疏肝化瘀止痛汤
处方:柴胡、川芎、桃仁、红花、香附、防风、羌活、白芷
水煎服,每日一剂
中医辨证:肝郁气滞、瘀阻脉络、上犯清空、脑失濡养
治法:疏肝解郁、化瘀通络、行气止痛
临床效果:刘某某,男,51岁,工人,患者自述头痛反复发作已达12年之久,近数月来发作加剧,伴心烦欲吐,两目胀痛,甚则需用棒击头顶方可缓解。

有时发作长时可持续2-3天。

曾在某医院多次诊治,经检查诊断为神经性头痛,服用多种药物而未收明显效果,余诊其脉弦细,左侧尺脉独浮,舌苔恢白,舌质青紫,脉症合参,此系肝郁气滞,瘀阻脉络,上犯清空,脑失濡养。

治当疏肝解郁,化瘀通络,行气止痛,投以“疏肝化瘀止痛汤”病人服药3剂,其症大减,方中再加半夏,黄芩,苍术以加强和解少阳,健脾理中之力,服3剂诸症基本已除。

此因感冒稍有低烧,前方中加石膏、生地,又进数剂,诸患皆除,病获痊愈,已追访数年,未再复发。

药方因人而异,用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200例疗效观察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200例疗效观察

证加减 : 肝郁 化 热 者 加菊 花 1 g 肝 胃蕴 5; 热加黄芩 1 g 肝气 郁 结加 薄荷 6 ; 。 0; g肝 肾 阴虚加生地 1g 气滞血 瘀加丹参 1g 桃 0; 0、
仁 1g 0 。水 煎 服 , 1剂 , 2次 , 晚 各 日 分 早 1次 。② 针 灸 治 疗 : 主 穴 : 阳 、 谷 、 选 太 率 风 池 、 谷 、 会 。辨 证 配 穴 : 明经 配 上 合 百 阳
0 5寸行 捻转 手 法 , 阳透角 孙 、 . 太 头维 透 曲鬓平刺 1~15寸 , . 百会 向右侧 平刺 1 寸 , 针得 气后 留针 。每 1 行 O分 钟 行针 1 次 ,0分 钟后 行 放松 疗 法 。 E 1次 。综 2 t 合治疗 3天后 头痛减 轻 , 项窜 痛缓 解 , 颈 心情 舒畅 , 睡眠 好转 , 口苦 消失 。连续 治
痛控制 通路 的节 段性 缺 陷, 内血 管 痉 颅
挛, 导致 血 流 障 碍 , 部 血 流 减 少 , 局 出现 脑
服 1次 , 先针 灸后 放松 治疗 的顺 序 , 治疗
0天柱 ; 阳经 厥 太 少 配 中渚 。患者取坐位 或平 卧位 , 心情及 全 身放松 ; 用一 次性 毫针 ( ~25寸 ) 穴 位 1 . , 消毒后 , 指切进 针法 , 直刺 风池 、 合谷 0 5 .
寸行 捻 转 手 法 , 阳 透 角 孙 、 维 透 曲 鬓 、 太 头 率 谷 透 角 孙 平 刺 1~15寸 , 会 向 患 侧 . 百 平 刺 1寸 , 补 平 泻 法 , 针 得 气 后 留 针 平 行
疗 1 头 痛 消 失 , 情 畅快 , 眠 佳 。 随 O天 心 睡 访 2年 未 复 发 。
讨 论
资料 与方 法

神经性头痛辨证施治及验方。方用川...

神经性头痛辨证施治及验方。方用川...

神经性头痛辨证施治及验方。

方用川...血管神经性头痛,是头颅部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的头痛。

临床以一侧阵发性剧烈头痛,伴视物模糊、恶心呕吐为特征。

诊治时分为偏头痛性和非偏头痛性两种。

典型的偏头痛以女性多见,约60%~80%患者有遗传史,多于青春期发病。

【中医辨证施治】:①中医辨证分型认为风邪入脑型头痛者,头一侧痛甚,或左或右,呈跳痛、掣痛,经年不愈,每因冒风受寒或情绪不畅而诱发;舌苔薄白,脉弦或紧。

治拟疏风活血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其中川芎30克,细辛3克,白芷12克,防风12克,荆芥12克,羌活10克,薄荷5克,全蝎 6克,僵蚕6克。

②瘀阻脑络型头痛多在一侧,头痛时作时止,痛有定处,或痛如针刺,或剧痛似裂,或青筋现露,本型多见于壮年妇女,经行滞涩量少,且挟瘀块,或经行头痛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细涩。

治拟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其中川芎30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牛膝15克,生地15克,桔梗3克,当归20克,枳壳6克,甘草3克。

③肝经风火型头痛多在一侧胀痛,额部尤甚,太阳穴筋脉隆起跳痛,甚则全头胀痛欲裂,或因火邪上冲则头痛,常因精神紧张而诱发,面红目赤,畏光羞明,烦躁易怒,恶心呕吐,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以清肝熄风,方用胆菊饮,其中龙胆草15克,菊花12克,天麻 12克,川芎20克,白芷12克,夏枯草30克,钩藤30克,地龙12克,全蝎10克,栀子12克,丹皮12克,珍珠母30克。

④肝阳上亢型头痛偏侧头部胀痛而眩,或全头闷痛,郁怒加重,心烦急躁,失眠多梦,面部烘热,耳鸣耳聋;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治以平肝潜阳,滋水涵木,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其中天麻12克,钩藤30克,石决明30克,生熟地各15克,茯神12克,夜交藤20克。

⑤痰浊上蒙型头痛为偏侧头痛,头重而昏蒙,恶心呕吐,胸脘满闷,纳呆食少;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以化痰降逆,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牵正散化裁,其中半夏20克,白术12克,茯苓30克,陈皮12克,天麻12克,白附子12克,白僵蚕10克,全蝎5克,地龙10克,炙牙皂5克,蔓荆子10克。

卢桂梅从肝论治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

卢桂梅从肝论治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

同时, 许多患者常伴有焦虑不安 、 睡眠障碍等情志不
舒 的症状 。这 些伴 随头 痛 而生 的不 良情志 变化 又加 剧 了肝 气拂郁 , 疾病 进一 步发 展加剧 。因此 , 师 使 卢 认 为血 管神 经性 头痛 的核 心是肝 气郁 结 、 肝火 内扰 。 在 中医辨证 论 治 时 , 师 注 意 到 肝 气 郁 结 、 火 上 卢 肝 炎 、 风 内动实 同 出一 源 , 由于 情 志郁 结 , 气 有 肝 是 肝
“ 久痛 人 络 ” 。盖 因病久 气 血 阴 阳亏 虚 , 力鼓 动 血 无
1 ・ 6
江西 中医药 2 1 年 8月第 8期 总 4 01 2卷第 34 4
运, 血瘀 于内; 或气机郁结 , 气滞 日久 , 血行不畅, 脉 络瘀滞 。
2 分 型 论治
后发作 , 呈胀痛感 , 伴恶 心呕吐, 心烦易躁 , 口干 口 苦, 眠差多梦 , 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 舌质红而干 、 舌苔 黄 而 糙 , 弦 数 有 力。 经 颅 多 普 勒 (r s ai 脉 t nc n l a r a dp l ,C ) op rT D 示轻度脑血管痉挛。诊断 : e 血管神经 性头痛。中医辨证 为肝郁 化火 , 上扰巅顶 , 脑络不 畅, 髓海 失荣。治宜清肝泻 火, 镇心安 神。方用菊 花、 藁本 、 蒺藜、 栀子、 黄芩 、 白芍 、 丹参各 1 , 2g 钩藤 1 、 5g蔓荆子 2 , 0g薄荷 ( 后下) 甘草各 5g 、 。每 日 1 剂, 水煎分服。1 月 1 复诊 , 1 6日 头痛及诸症明显减
虚证 以肝 阳为常 见 , 实证 以肝 火 为 常见 ” 明确 指 出 ,

余, 化火化风上冲所致 , 三者的关系紧密。故立“ 从 肝 论 治 ” 基 本 治 疗 原 则 , 以肝 为 先 , 疏 肝 理 为 治 以 气、 清肝泻火为法 。此外 , 头风之证乃久痛 、 顽痛之 属, 久病 者入血, 久痛者人络 , 头风必有血瘀气滞。 《 素问 ・ 调经论》 “ 日: 病久人深 , 营卫之行涩 , 经络 时疏 , 故不通” 。叶天士亦 明确指 出: 初 为气结在 “ 经, 久则血伤入络” 。血管神经性头痛久治不愈, 病 成痼 疾 , 有瘀 血 停 滞 于 内 。正 所 谓 “ 病 多 瘀 ” 必 久 、

血管性头痛及顽固性头痛的中医中药治疗

血管性头痛及顽固性头痛的中医中药治疗

血管性头痛及顽固性头痛的中医中药治疗血管性头痛属于中医学中的“头痛、偏头痛”的范畴。

头痛多呈胀痛或跳痛,重症时可出现剧烈疼痛,伴有头晕、视物模糊、畏光等症状。

疼痛多位于一侧的颞部,亦可出现头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的特点。

方药:
川芎30g、丹参40g、红花10g、皂角15g
细辛5g、天竺黄15g、白芍20g、桔梗12g
泽泻12g、全蝎5g、党参20g、白术15g
茯苓20g
每日一剂,水煎服。

临证加减:
1、血瘀头痛:疼痛经久不愈,痛处经久不移,痛如锥刺
或有头部外伤史。

舌质紫,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加三
七5g、血竭1g、赤芍12g。

2、痰浊头痛:头痛昏蒙,胸脘满闷,恶心,呕吐痰涎,
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加橘红10g、制南星5g。

头痛剧
烈者加蜈蚣2条。

3、肾虚头痛:头痛且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
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舌红苔少、脉细无力。


山萸肉15g、沙苑子15g、枸杞15g。

4、血虚头痛: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爪甲淡白,头晕眼花,
心悸失眠,手足麻木,舌质淡脉细无力。

加当归15g、
黄芪30g。

引经药:
1、前额眉棱骨之阳明经头痛加:白芷10g。

2、头两侧连于耳部之少阳经头痛加:柴胡15g、黄芩10g。

3、巅顶连于目系之厥阴经头痛加:吴茱萸6g。

4、头后部连于项背之太阳经头痛加:葛根15g。

5、
6、(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
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7、。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辩证治疗标签: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与遗传、内分泌和精神因素有关。

往往有家族史,以女性居多。

发作前常有一定诱因,如:情绪波动、疲劳、月经来潮等,头痛剧烈,常放射至眼眶、牙齿等处,并伴目眩,呕恶、心烦等症状,呈周期性发作。

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头风”、“脑风”、“偏头痛”等范畴,病因病机可分为内伤和外感两大类。

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治疗当以祛风为主,兼以散寒、清热、祛湿;内伤方面多属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而引起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血不足,引起肝风内动;气血不足,脉络失养;肾虚精亏,髓海不足,脑失所养以及脾失健运而生痰都是造成该病的内因。

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具有相当强的优势。

笔者自2008年5月至2014年6月采用中医辩证治疗血管性头痛3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21岁——30岁者6例,31——40岁者18例,41——50岁者10例,51岁以上者8例;病程:最短15天,最长7年。

药物组成川芎15克、白芷15克、当归15克、僵蚕10克、全蝎5克、菊花10克、白芍15克、藁本10克、蔓荆子10克、甘草6克。

辩证分型(一)风寒型(8例)偏侧头痛,畏寒喜暖,常喜裹头,舌质红,苔薄白,脉浮紧。

用基本方加羌活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

(二)风热型(6例)偏侧头痛且胀,甚则头痛如裂,口渴喜冷,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用基本方加牛蒡子10克、薄荷12克、黄芩12克。

(三)肝阳上亢(7例)偏侧头痛,伴眩晕,心烦,面红,或呕吐。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用基本方加石决明30克、柴胡12克、女贞子15克、天麻10克、钩藤12克。

(四)瘀血型(6例)偏侧头痛经久不愈,痛有定处,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紧。

用基本方加桃仁15克、红花10克、赤芍15克、蜈蚣3条。

(五)气血虚弱型(5例)偏侧头痛隐隐,时发时止,神疲乏力,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脉细弱无力。

血管神经性头痛(头风)的中医辨证论治

血管神经性头痛(头风)的中医辨证论治

血管神经性头痛(头风)的中医辨证论治导读:血管神经性头痛,亦称偏头痛。

其特点是反复发作,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痛。

【概述】血管神经性头痛,亦称偏头痛。

其特点是反复发作,多在青春期前后发痛。

女性多见,其发作病情复杂,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

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发作性头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生化改变。

此外与遗传因素,以及内分泌因素亦有关系。

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激动等常可诱发本病。

本病虽然可以列人中医的头痛证辨证论治,但因其具有病情长,反复发作的特点,故应归属于中医的“脑风”、“头风”为宜。

本人在多年临床中将本病按“脑风”、“头风”辨治,取得较好疗效。

【病因病理】1.风邪客于巅顶: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皆循头面。

足厥阴肝经上会于巅顶,交于百会,故如感受风邪则循经上巅顶。

正如李东垣曰:“高巅之上,惟风可到”。

《素问·问太阳阳明论》“伤于风者,由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也,邪气凑于一边,痛连额角,久而不己,故谓之偏头痛。

”由上所述,风邪是本病的一个主要的致病原因2.脏腑功能失调:“头为清阳之府”,五脏六腑的气血都上会于头部,故如脏腑内伤,导致气血逆乱,淤阻经络,脑失所养,都可引起本病。

脑为髓之海,主要依赖肝肾精血及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输冇气血以濡养。

若肝气郁结,久郁化火或肝肾不足肝阳偏亢,上扰清窍而发本病。

或因肾精亏耗,髓海空虚或肾阴亏损,水不涵本,风阳上扰而作痛。

或因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或因脾虚生化无权,气血亏虚,而致本病。

3.淤血阻络:头部为肝胆二经所分布,胆经行头之侧,肝经行头之巅,二经均主疏泄,肝气郁结,可致气滞血淤而头痛。

此外,跌朴损伤,久病人络,亦可引起头部淤血而头痛,故淤血亦是本病的又一病理特点。

【辨证论治】本病的辨证分型及治疗,虽然各地的意见不一,但从病理上来说,总离不开风、火、痰、虚淤,具体从如下几型论治:1.肝气郁结型症状:头胀闷痛,游走不定时作时止,平素情绪易波动,常因情绪激动或用脑过度或月经期而诱发。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二则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二则

浙江中医杂志2021年3月第56卷第3期•17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二则陈卫庆三门县人民医院浙江三门317100关键词柴胡加龙骨牡妨汤血管神经性头痛医案笔者临床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辨治血管神经性 头痛,常获满意疗效,兹举典型病例二则如下。

陈某,男,61岁。

初诊日期:2018年10月5日。

主诉:反复头痛30余年。

自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胀痛为 主,头痛剧烈,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无头晕、恶寒发热、偏侧肢体乏力、恶心呕吐、胸闷心悸等不适。

患者四处求 医治疗,均疗效不佳,口服止痛药症状稍可缓解,但易反 复发作,遂至我院门诊寻求中药治疗。

经头颅MRI+MRA 检查,颅脑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5级。

刻下:头痛,多 梦,时有□干口苦,无胸肋胀满;无心慌、心棒,无气上 冲。

不恶风,汗出不多,头颈背部紧束感;无腹胀腹痛,纳 尚可,二便调;舌黯红、苔稍厚,脉滑。

六经辨证:太阳少 阳合病。

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葛根汤:葛根40g,煅磁 石20g,大黄(后下)、党参、炙麻黄、桂枝、白芍、黄芩、姜半夏各l〇g,龙骨、牡蛎各30g,柴胡、生姜、大枣各 15g,甘草6g。

7剂。

2018年12月5日二诊:诉头痛有所 好转,本次就诊患者自觉头颈背部紧束感明显改善,多 梦改善,余无不适,后守方服用20余剂,头痛十去其七,守方减炙麻黄为5g,大黄6g,续服调理而愈。

半年 后随访无复发,且未再有多梦情况,自觉精神状态较前 明显改善。

叶某,女,50岁。

初诊日期:2019年3月12日。

主诉:反复头痛头晕10余年。

有高血压20余年,服用络活喜治 疗,血压波动在140/90~ 170/105mmHg,有乳腺、甲状腺 多发结节,头痛以胀痛为主,晨起明显,伴有头晕,发作 时影响生活和工作,期间反复多次做头颅MRI+MRA检 查,未见明显异常。

多方求医,效果不佳,反复发作,遂至 我院门诊寻求中药治疗。

刻下:头痛伴头晕,时有口干口 苦,面黯,目暗,易急躁,睡眠可,纳尚可,二便调;舌紫 黯、苔黄腻,脉涩。

生活中治头痛(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验方秘方

生活中治头痛(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验方秘方

生活中治头痛(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验方秘方[通治方]临床加减运用,治疗神经性头痛效果甚好,而对于其它顽固性头痛亦有良效,博粹堂中医介绍。

辛夷9克川芎30克细辛3克当归30克蔓荆子6克,水煎服,每日l剂。

伴头胀目赤者,加双钩30克、龙胆草6克、石决明30克;气虚神疲者,加生芪15克、党参12克;失眠多梦者,加炒枣仁15克、夜交藤15克、生龙牡各15克;久痛不止,瘀阻脉络者,加水蛭3克、蜈蚣3条、全虫5克;寒呕者,加半夏10克、吴茱萸6克、生姜5片;热呕者,加代赭石15克、竹茹10克。

芍药牡丹汤治疗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临床观察证明,效果颇为理想。

生白芍30克牡丹皮10克甘草10克当归12克生地黄12克川芎6克桃仁l0克红花6克菊花10克钩藤12克,水煎服,每日l剂。

[辨证方]1、寒证截头风,治偏正头风,百药不效,一服便愈。

香白正75克(炒)川苔(炒)甘草(炒)川乌头(半生半熟)各30克,上药为末。

每服3克,细茶薄荷汤调下。

冒风或屡感风寒,客于脑腑,头痛屡发,病程较长,余常用川草乌各6克(病重者生用,轻者用制品),白芷18克,僵蚕18克,生甘草9克。

研细末,分6包,每日1包,饭后清茶调服。

曾治此类头痛10余人,诸药未效,投予上方l~2剂即愈。

硫黄丸,治头痛。

硫黄60克(研细)硝石30克,上水丸,如指头大。

每服3克,空心腊茶嚼下。

予中表兄病头风20余年,每发头痛如破,数日不食,百方不能疗,医田滋见之,曰老母病此数十年,得一药遂愈。

就求之,得l0丸,日服1枚。

10余日,滋复来,云头痛平日食何物即发,答云:最苦饮酒食鱼。

滋取鱼酒令您食,云服此药lO枚,岂复有头痛耶!如其言食之,竟不发,自此遂瘥。

2、热证防风芍药白正汤,余在临床已应用数十年,结合具体病人,若能适当辨证加减,效果甚为满意。

防风30克生白芍30克白芷15克细辛3克菊花15克川芎15克薄荷10克蔓荆子15克生石膏30克连翘15克红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0例临床分析

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0例临床分析

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50例临床分析血管神经性头痛是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发病率达1%左右。

目前一致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不稳定的三叉神经血管反射,疼痛控制通路的节段性缺陷,导致大脑皮层血流量减少、血管更加扩张、水肿及神经原性炎症改变,血管神经性头痛在发作期出现明显的血小板聚集现象。

颅内血管痉挛,导致血流障碍,局部血流减少,出现脑供血不足性头痛。

其中顽固性者病程长,治疗棘手,往往单一性治疗疗效较差。

笔者近年来根据中医辨证和经络辨证采用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19~56岁,平均33岁,病程20天~26年,平均9年。

1.2辨证分型 (1)外感风邪:头痛时作,痛连项背,遇风尤剧,常喜裹头,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2)肝阳上亢:头胀痛而眩,夜寐不宁,心烦易怒,或兼胁痛,面赤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

(3)痰浊头痛:头痛昏蒙沉重,胸脘满闷,甚则呕恶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4)瘀血头痛: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5)肝血不足:头痛而晕,两目干涩,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或虚涩。

(6)肾虚头痛:头脑空痛,兼眩晕耳鸣,腰酸神疲,遗精带下,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1.3治疗方法1.3.1 循经取穴依据病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配的原则。

以颞部疼痛为主,多取少阳经穴位,局部选丝竹空、率谷、太阳、风池、悬颅,远端配外关、阳辅。

以额部疼痛为主,多取阳明经穴,局部选印堂、阳白、攒竹、头维,远端配曲池、合谷。

以枕部疼痛为主,多取太阳经穴,局部选风池、风府、玉枕、天柱,远端配后溪、腕骨、昆仑。

以巅顶疼痛为主,多取厥阴经穴,局部选百会、四神聪,远端配太冲、内关、涌泉。

1.3.2 辨证取穴外感风邪加列缺、合谷;肝阳上亢加太冲、行间、阳陵泉;风痰上扰加上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加血海、三阴交、膈俞;肝血不足加肝俞、脾俞、三阴交、足三里;肾虚头痛加肾俞、悬钟、太溪。

中医医案——血管神经性头痛

中医医案——血管神经性头痛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头痛舒煎治愈血管神经性头痛病案:袁某,女,25岁。

初诊:1987年4月10日。

主诉及病史:头痛历时5年左右,时有发作,痛在前额或后脑或巅顶不定。

痛时呈搏动性跳痛,甚则恶心、呕吐。

月经期间发作较多,且痛势又较平时为重。

痛时每用止痛片,稍能缓解。

继而复痛如故。

经CT、脑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改变。

诊查:头痛以左侧为甚,痛甚时两目发胀。

夜间不能安眠,白天不能安于工作,心中烦躁。

舌红苔黄,脉弦滑。

神经系统检查,无特殊可记。

辨证:头为诸阳之会,肝阳偏亢,风痰上扰,血脉瘀阻而致头痛。

治法:清热化痰,平肝潜阳,活络止痛。

处方:细辛4g 生石膏24g 全蝎3g 僵蚕9g 白附子6g 天麻8g 法半夏9g 红花8g 石决明15g二诊:前用祛风、清热、化痰、和络之剂,头痛有轻减之势,但仍不时泛恶欲吐。

再从前方加味继进。

1处方:前方加吴茱萸2g、黄连3g。

三诊:前方续服10剂,头痛已除,其他症状亦相继消失,但感头昏,有时作眩,乃从前方化裁继进,以善其后。

处方:天麻8g 泽泻9g 法半夏9g 细辛3g 白蒺藜15g 夏枯草9g 石决明15g上列方药,继服15剂,头痛头昏均愈,即使遇有烦劳,头痛虽小有发作,但痛势轻微,且短时即可平复。

按语血管神经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每遇劳累过度或情绪激动而诱发,发时,一侧或双侧头部剧烈搏动跳痛、胀痛或刺痛,或痛如鸡啄;常伴有恶心、呕吐、失眠、烦躁等,其特点为呈间歇性反复发作。

发病原因多为痰热壅阻、风阳上逆、血络不和。

“高巅之上,惟风可到”。

前贤亦多认为“久病多瘀”、“不通则痛”。

由此可见其病理可归纳为风、痰、热、瘀,故治疗宜用祛风清热、化痰和络之法,以达到止痛的目的。

头痛舒煎,用石膏配白附子清化痰热,石决明、天麻平肝熄风以潜阳,全蝎、僵蚕虫类之品以搜风镇痉,红花活血通络以止痛,更用细辛上走以助止痛之力。

血管神经性头顽固性偏头痛中医辩证治疗方

血管神经性头顽固性偏头痛中医辩证治疗方

血管神经性头顽固性偏头痛中医辩证治疗方一、神经性头痛效方1.白芍20g 防风6g 白芷6g 蔓荆子10g 苍耳子6g 当归15g 川芎6g 元胡10g 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

2.全蝎10g 天麻20g 钩藤30g 胎盘粉10g 用法:共为细面,每服5g,日2次早晚口服。

3. 临床治疗神经性头痛,我的用药经验是:浮小麦100g大枣10个郁金25g 川楝子25g 石决明25g 九节菖蒲10g 小茴香5g 附子5g 沉香5g 甘草50g 龟板50g 干姜5g 水煎服。

4. 神经性头痛特效疗法卡马西平0.1 3/日心得安 10mg 3/日镇脑宁4粒 3/日效果不错同道可以验证验证。

5. 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病例】患者男,45岁,农民,于2004年10月7日初诊。

头痛头昏反复发作5年余,加重2个月。

伴有恶心、呕吐痰涎、耳鸣、头重如裹,胃脘痞满不适,纳差、舌淡红、苔白、脉滑。

脑电图提示:椎动脉两侧波幅不对称。

县医院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

【辩证】痰阻中焦,清阳不宣。

【治则】治疗当温化痰湿。

拟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

【处方】茯苓15 g,白术15 g,桂枝5 g,炙甘草10 g,细辛5 g,白芷10 g,石菖蒲10 g。

【用法】水煎服【疗效】上方服用5剂后症状明显好转,继服15剂,头痛头昏消失。

随访至今未复发。

6. 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血管性头痛【处方】川芎30g,赤芍30g,白芍30g,炙甘草10g,细辛5g,代赭石15g【用法】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主治】血管性头痛【加减】肝火偏盛者加龙胆草9g;挟痰浊者加半夏9g;伴血虚者加熟地15g,当归9g。

【验证】治疗血管性头痛40例,均连续服药两个疗程判定疗效。

结果:服药3日后头痛消失,1疗程后其它伴随症状消失,服药2个疗程后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者为治愈,共19例;服药3日后头痛显著减轻,1个疗程后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服完2个疗程后随访半年内无复发者为显效,共13例;服药1疗程头痛及伴随症状减轻,2个疗程后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但3个月内头痛又复发者为好转,共7例;服药2个疗程后头痛减轻不明显或无减轻者为无效,共1例;总有效率为97.5%。

经验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236例的效果观察

经验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236例的效果观察
吴 芬 兰
[ 要】 目的 对祖 称 “ 摘 头风 ” 类脑风 ”实施 中医 临床 治疗 。方法 中医经验方 ,化瘀 通络为 主 ,停 用一切西 药。结果 收治 2 ,“ 6 3 例 ;痊愈 1 例 占 6 % 。显效 6 4} } 占 2 % 。 总有 效率 9 % 。结 论 该经验方化瘀 通络 ,升降相济 ,疗 效满意 。 2例 6 4
属 病 久 必瘀 ,阻塞 经 络 。治 则 :养 血 平 肝 ,祛 风化 痰 ,化瘀 通 络 。
2 6年 ,观察表明,患者以女性居多。 2 治疗方法 :化瘀通络为主 处方:川芎 1 克 ,制僵蚕 1 克 ,制地龙 l 克,升麻 l 克 , 5 2 2 5 黄芪 l 克 ,蔓荆子 l 克 ,细 辛6克,水蛭 l ,全蝎 6 ,生 5 2 O克 克 地 l 克 ,柴胡 1 克 ,人 中黄 5 ,摇竹 肖l 克,羌活 l 克,白 5 5 克 5 2 芍 4 克。加减法 ,偏风寒者加藁本 ,偏风热者加菊花,桑叶。痰 0 甚者加胆星。用法水煎服 ,一般一 日一剂 ,7 天为一疗程。停用
血流图好转 。停药后近期复发者)0 ,占8 2例 %。无效( 服药 2 个疗 程病情无好转者)3 ,占 5 1例 %。总有效率 9 %。 4
附 :典 型 病 例
王X X,女 ,4 岁 ,职业教师 ,19 年 3 8日初诊。 自诉 l 98 月
l 年 前开 始 发生 头痛 , 2 主诉 因患 者 两侧 头 痛及 头 顶 痛 反复 发 作 1 2

以上方服药 3 , 剂 痛势大减。二诊 : 诊见诸证 减轻 , 已对症 , 药 原 方去生地 ,加菊花继服 7 剂。三诊 :诸症 已得到缓解 ,脑血流 图 好转 , 继服 5 , 剂 巩固疗效 。 因患者患病时间长 ,以防复发 , 但 嘱 其遇下次再有复发依原方继服 。3个月后又感头顶部有微痛感继

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

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
至, 唯血量 偏少 , 减 去 理 气 的 枳 壳 , 丹 参 以 加强 故 加 养血 活血 之效 。之 后 根 据 肾为水 滋补 肾阴 的同时加 用菟 丝 子 、 在 杜
[ ] 新彦 , 宽 玉 . 3高 马 古今 名 医 皮 肤 性 病 科 医案 赏 析 [ . M] 北
辨证 准确 , 抓住 各 证 型 的精 髓 。 由 于 临床 上 肝 郁 气
滞、 脾失 健运 和肝 肾 阴 虚 3型 常 可相 互 转 化 或 有 并 见 的症状 , 需抓 住 主 要 矛 盾 , 症 治 疗 , 疗 中要 故 对 治

肝 肾 同源 , 阴又称元 阴 , 肾 是机 体 阴液 的根
火上 炎 , 灼 面部 , 热 滞 结 , 发 生 黄褐 斑 。故 治 熏 血 则 疗 时应 以滋阴补 肾 为主 , 以养血 活血 , 辅 以达到 精血 充盛 、 阴平 阳秘 、 冲任 条 畅 、 瘀 消 斑 的 目的。本 例 化
[ ] 萍 , 苋. 容性 皮 肤病 中西 医特 色疗 法 [ . 京 : 1王 张 损 M] 北

6 0・
中 医研 究
21 0 1年 l 第 2 O月 4卷 第 1 0期
T M R sO tbr 0 1V 12 o 1 C e. c e 2 1 o.4N .0 o
枣 仁 1 , 兰 1 , 0g 泽 5 g 益母 草 1 , 杞子 1 , 5g 枸 5g 黄精 1 , 5g 女贞 子 1 , 莲 草 1 , 李 仁 1 , 胡 5g 旱 5g 郁 0g柴 1 , 0 g 枳壳 1 。服药 2 0g 1剂 , 面部 黄 褐斑 颜 色 变淡 , 范 围 同前 , 烦 、 眠 均 减 轻 , 多 梦 , 经 如期 而 心 失 仍 月 至, 但仍 量少 , 经前 乳房 胀痛 , 质红 , 少 、 裂纹 , 舌 苔 有 脉 沉细 。 上方 去 枳壳 , 加丹 参 2 。继服 2 0g 1剂 , 斑 色 变浅 , 围明显 缩 小 , 身 症 状 均 有 所 改善 , 经 范 全 月 量有 所增 加 , 大便 不干 , 口干减 轻 , 有腰 膝酸 软 , 仍 舌

中医医案——血管性头痛

中医医案——血管性头痛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梅花针治疗血管性头痛病案:关某,女,42岁,2013年10月12日。

主诉:头痛近5年余反复发作。

初诊:该患头痛五年,在某院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曾服中西药物及针灸治疗,头痛反复发作,近一周头痛加重,今日来我院就诊,症状双侧太阳穴疼痛明显,血管有时呈跳动样疼痛,疼痛剧烈难忍,痛如针刺,有时眩晕,心烦易怒,生气加重,面赤口苦。

查体:面部表情痛苦,呻吟叹气,坐立不安,查血压130/90mmHg,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临床资料:该患曾做过脑电图,描记为呈平顶波,提示有血管紧张程度增强,眼底检查正常,脑CT检查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血管性头痛中医诊断:肝阳上亢型头痛辨证审机:内伤七情,气火上扰,肝郁气滞,郁而化火,木火伤阴,导致肝阳上亢。

治法:平肝潜阳,泻火止痛。

治疗方法:采用梅花针扣刺方法。

取穴:太阳、百会、印堂、鱼腰、合谷、太溪、风池、阿是穴。

操作方法:令患者坐卧姿,持梅花针,运用灵活的腕力,均匀垂直反复扣刺局部上述穴位,先用梅花针在血管跳动样疼痛处选用阿是穴扣刺,约1-2分钟,出血约1ml,然后叩刺其他穴位,出血约5-10滴。

选太阳,阳白,风池,扣刺出血拔罐15分钟,约出血量1-2ml。

每天一次。

初诊疗效:针刺后五分钟病人主诉,头痛明显减轻,十五分钟后病人人睡。

两小时后病人自觉头痛消失。

第二次:病人针刺后,头部当即不痛,自觉比以前清爽,痛感消失。

第三次:病人主诉头部再未出现痛感,感觉头部特别清醒。

隔日针灸一次。

10天后病人主诉头痛症状全部消失,无发作,停止针刺。

三个月后随访,病情未见复发。

按语梅花针放血疗法,其作用是:①通经止痛:因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之海,凡五脏六能之气血皆能上注于头。

六淫之邪外袭上犯于巅,邪阻清阳,瘀阻经络。

通过针刺放血疗法,能调和气血,使瘀血随之而出,邪去经络通,可消除缓解疼痛,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治疗神经性头痛的偏方

治疗神经性头痛的偏方

治疗神经性头痛的偏方偏方一处方:川芎6克,白芷6克,细辛3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苍术10克,黄芩10克,菊花10克,当归10克,麦冬10克,藁本10克,蔓荆子10克,蜈蚣2条。

水煎服,一日一剂。

7剂1疗程,服用2~3个疗程即可治愈。

功效:散风清热,通络止痛,平肝熄风,用于风热上扰清窍,清阳被遏之各种头痛,不论头痛新旧部位均可用此方加减治疗可获良效。

偏方二、芹菜根汤组成:芹菜根60g用法:芹菜根加水煎煮,早晚各一次。

主治:适用与高血压头痛,高血脂。

偏方三、白菊花汤组成:取白菊花200g用法:加水2000ml,煎沸后,倒入脸盆内,趁热熏蒸头部。

将头部置于离水面适宜的高度,蒙盖毛巾以防盆内热气外泄,至药汁温度降至体温以下为宜。

薰蒸后防止受凉,一般1次就可见效。

主治:此方可治神经性头痛。

偏方四、远志大枣汤组成:远志15g用法:每天煎1次,每次需加大枣7个,像煎中药一样早晚煎服,晚上服药时把7个大枣吃掉。

主治:此方可治神经性头痛。

偏方五、枣仁煎百合组成:鲜百合500克酸枣仁 15克用法:将百合用清水浸泡24小时,取出洗干净,枣仁炒后水煎去渣再加入百合煮熟,随意饮服。

主治:对失眠头痛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偏方六、丹地粥组成:丹皮10g 丹参5g 山茱萸肉5g 熟地黄10g 大米50g用法:先将上述所有材料清洗干净,锅内加水取汁,去渣备用,大米放入锅内,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药汁,可以分次食用。

主治:对各类头痛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1、神经性头痛的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感。

大部分病人为两侧头痛,多为两颞侧、后枕部及头顶部或全头部。

2、病人多伴有头晕、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心慌、气短、恐惧、耳鸣、失眠多梦、腰酸背痛、颈部僵硬等症状,部分病人在颈枕两侧或两颞侧有明显的压痛。

3、头痛的强度为轻度至中度,很少因头痛而卧床不起或影响日常生活。

4、有的病人可有长年累月的持续性头痛,有的病人的症状甚至可回溯10-20年。

中医治疗头痛心得体会

中医治疗头痛心得体会

中医治疗头痛心得体会我是一个长期患有头痛的人,经过多次中医治疗,终于体会到了中医治疗头痛的独特优势和感受。

我要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中医治疗头痛强调整体调理,强调整个身体的平衡,而不仅仅是针对头痛症状进行治疗。

中医治疗头痛的第一步就是辨证施治,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分析头痛的病因病机,确定辨证施治的方向。

在我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发现我的头痛与气虚、血虚、肾虚等有关,于是针对我的虚证进行调理,包括调整作息,合理饮食,使用中药调理等。

这种整体调理的方式,不仅可以缓解头痛,还可以改善其他身体不适,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其次,中医治疗头痛注重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中医认为头痛多由气滞、血瘀引起,所以治疗头痛必须要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在我的治疗中,医生使用了针灸疗法。

针灸有利于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通过刺激穴位,调理身体,缓解头痛症状。

我每次接受针灸治疗后,头痛明显减轻,并且睡眠质量也有所提升。

可以说,针灸是我中医治疗头痛的重要治疗手段,也是我最喜欢的治疗方式。

最后,中医治疗头痛强调个体化治疗,因地制宜。

中医注重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对于头痛的治疗也是如此。

每个人的病情不同,病因病机也不同,所以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在我的治疗中,医生根据我的病情特点,选择了适合我的中药和针灸方案,而不是一概而论。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式,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和持久。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头痛强调整体调理,疏通经络,个体化治疗。

通过多次中医治疗,我的头痛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生活也变得更加舒适和健康。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中医治疗,尤其是头痛等慢性病的治疗,体会到中医的独特优势和魅力。

李可细说头痛的诊治 李可老中医经验节选

李可细说头痛的诊治  李可老中医经验节选

李可细说头痛的诊治+ 李可老中医经验节选李可细说头痛的诊治头痛为常见疾病,但是有些头痛病情复杂,经年不愈,痛苦异常。

现将治疗头痛的经验结合病例说明之。

一、血管神经性头痛女工李某某,38岁,住院病人,患者因剧烈右偏头痛7日,于1984年3月24日入院。

经某医院神经内科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经用安络痛、当归注射液穴位封闭不能控制,邀余会诊。

见患者面赤如醉,自觉近1个月以来,每到太阳出山便觉有热流上攻头面,轰热难忍。

至3月19日拂晓,突觉热流攻冲不止,右下颌角突然如电击、火灼,阵阵剧痛,约3~5分钟发作1次。

每次发病,皆从下颌角颊车穴下方呈弧形向后经风池穴窜至右太阳、下关复入颊车穴。

如此反复发作10余次,戛然而止,移时又发作如前。

每日5时痛起,日中痛剧,下午5时渐松,太阳落山痛止,入夜则如常人。

每日如此循环不已,已17日。

便燥口干,双膝独冷,夜难成寐。

脉洪大而虚,舌光红无苔。

脉证合参,当属肾阴亏损,阴不抱阳,水浅不养龙,故龙雷之火上奔无制。

阴虚之患,寅末日将出而病,日中阳气大盛,故病重。

日落阳气衰,得天时之助而暂愈。

入夜阴气渐充,故如常人。

法宜大剂滋水,导龙归海,引火归原,佐入酸甘柔肝缓急:引火汤(九地90g,盐巴戟肉、天冬、麦冬各30g,云苓15g,五味子6g),白芍100g,炙草30g,枣仁30g,葛根60g。

4月6日再诊,药进3剂,药后当天热流攻冲之势大缓,次日轰热止而痛亦止。

偶于下午2~3时有短暂发作,一闪即过。

脉敛,面色转淡,舌上生出薄白苔,带原方3剂出院。

追访3年未复发。

二、三叉神经痛某女,55岁。

1984年3月26日初诊,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年,屡用酒精封闭、针灸,服中药百剂皆无效。

近年来发作频繁,外受风寒、大喜大怒、过度劳累、高声讲话、咀嚼食物、洗脸刷牙、打呵欠皆能触发。

8年前仅下颌枝患病,2年之后累及上颌枝,1983年冬,眼枝亦病。

以为龋齿作痛,牙已拔光。

病势日见严重,以致不敢进食咀嚼,以流质食物维持不饿,致消瘦脱形,弱不禁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仁10g,泽兰15g,益母草15g,枸杞子15g,黄精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郁李仁10g,柴胡10g,枳壳10g。

服药21剂,面部黄褐斑颜色变淡,范围同前,心烦、失眠均减轻,仍多梦,月经如期而至,但仍量少,经前乳房胀痛,舌质红,苔少、有裂纹,脉沉细。

上方去枳壳,加丹参20g。

继服21剂,斑色变浅,范围明显缩小,全身症状均有所改善,月经量有所增加,大便不干,口干减轻,仍有腰膝酸软,舌脉同前。

上方加菟丝子15g、杜仲10g。

再服21剂,面部色斑明显消退,皮肤有光泽,双颧部尚可见残留的绿豆大小的数块浅黑色斑,月经后期3耀5d,经量增加,但经期仍感乳房胀痛,睡眠转安,情绪稳定,大便正常,舌红,苔少、有裂纹,脉沉细。

上方去酸枣仁,加郁金10g。

14剂。

嘱患者服药后如见效,可再服14剂。

服药2个月后,面部黄褐斑基本消退。

按 肝肾同源,肾阴又称元阴,是机体阴液的根本,是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

肾的阴阳既要充盛,又要相对平衡、协调。

若肾阴亏损,精不化血,精不化气,精血、肾气均会不足,则月经的异常就会随之而来[5];精血亏虚,头面失荣,或阴不制阳,虚火上炎,熏灼面部,血热滞结,则发生黄褐斑。

故治疗时应以滋阴补肾为主,辅以养血活血,以达到精血充盛、阴平阳秘、冲任条畅、化瘀消斑的目的。

本例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与黄精配合,可平补肾、脾、肝3脏之阴;女贞子、旱莲草滋肝肾,养阴血;枸杞子益肾填精;当归、川芎、白芍、桃仁、红花养血活血,化瘀消斑;柴胡、枳壳理气解郁;益母草、泽兰活血通经,协同使用可使气机条畅,冲任调和;炒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元阴不足,阴液亏少,无以行舟,故以郁李仁润肠通下。

服药后月经基本如期而至,唯血量偏少,故减去理气的枳壳,加丹参以加强养血活血之效。

之后根据肾为水火之脏、肾之阴阳互根互生的理论,在滋补肾阴的同时加用菟丝子、杜仲等填精益肾、温补肾阳,以阳中求阴。

4 小 结黄褐斑作为一种色素沉着性病变,虽属皮肤病范畴,但以女性患者为多,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皮肤病,发病原因较为复杂。

中医学认为,该病病机根本在于机体脏腑、气血、冲任的失调,并与肝、脾、肾3脏关系最为密切,3脏均会导致气血运行障碍,气血瘀滞,颜面失与荣养,故发为黄褐斑。

现代医学治疗该病多采用西药,然而由于西药的作用单一,难以达到综合调节的作用,因此疗效欠佳。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优势十分明显,通过辨证分型论治,可达到调节脏腑阴阳使气血运行条畅、经络平衡的目的,从而使面部荣华有光、黧黑尽去,具有较稳定的远期疗效。

而治疗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辨证准确,抓住各证型的精髓。

由于临床上肝郁气滞、脾失健运和肝肾阴虚3型常可相互转化或有并见的症状,故需抓住主要矛盾,对症治疗,治疗中要处理好虚与瘀的关系,注意补阴药的运用及顾护脾胃,方可获得良效。

另外,该病患者常伴有内分泌功能紊乱,因此,调节好女性内分泌环境,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防晒及化妆品的使用,积极预防妇科疾病及治疗慢性病,是预防黄褐斑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1]王萍,张芃.损容性皮肤病中西医特色疗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朱仁康.中医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1.[3]高新彦,马宽玉.古今名医皮肤性病科医案赏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0.[4]王萍,张苍.中医皮肤科主治医生748问[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9.[5]黄尧洲.皮肤病中医特色诊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1.收稿日期:2011-07-12(编辑 颜 冬)文章编号:1001-6910(2011)10-0060-03·临床经验·中医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经验马帮义,吴锦萍,韩 丽(米易县中医医院,四川米易617200)关键词:头痛,血管神经性/中医药疗法;柴葛解肌汤/治疗应用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志码:B 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头·06· 中医研究 2011年10月 第24卷 第10期 TCM Res.October2011Vol.24No.10 万方数据痛反复发作,病情顽固,迁延难愈,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

笔者临证三十余载,对该病的治疗略积心得,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血管神经性头痛为现代医学病名,其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阵发性头痛,开始则游走不定,可遍及满头部,日久则多固定某一部位,疼痛多为跳痛、钝痛、锥刺样痛,疼痛多伴头昏、闷胀、烘热、眼眶胀等症状。

现代医学借助脑电图或脑血流图、颅脑CT等仪器检查,排除脑占位性病变及眼、耳、鼻等局部病变而引起的头痛,即可作出诊断。

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紊乱、血管的异常痉挛而引起血流障碍,或血管的扩张压迫周围组织造成血流的阻滞,累及痛觉纤维神经,因而发生头痛。

本病属中医学“头风”、“内伤头痛”、“血瘀头痛”范畴。

中医学则认为,头为清阳之府,乃髓海之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

其病理因素主要有三:一是,头位于机体最高处位置,有巅顶之称,故有“巅顶之上,唯风可到”之说,因“风为阳邪,其性走上”、“风者善行而数变”和“风为百病之长”的特性。

风有外风和内风,内外相搏,故头痛多有发止迅速的特点,因而头痛的发生多与风邪密切相关。

二是,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络皆循行于头面部而汇聚,阳为热,其性炎上,而遇风邪煽动,尤如烈火遇狂风,风热相扰,则头痛发作更速。

三是,本病多病程较长,而且顽固,有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之特点。

故有“久病入络”、“久病必瘀”、“不通则痛”之说。

头痛之因虽众,然“瘀”为主要因素,因此,风热上乘,扰乱经络,气血逆乱,阻滞经络,不通则痛是发生头痛的主要病机关键。

2 临证经验发生头痛的主要病理因素为风、热、瘀,故临证治疗多采用疏风清热、熄风止痉、化瘀通络为其基本治疗原则。

笔者在临证中常选用《伤寒六书》中的柴葛解肌汤作为基础方,方由柴胡、葛根、羌活、白芷、黄芩、白芍、桔梗、甘草组成。

方中葛根、羌活入太阳经,治疗后枕部、颈项头痛;白芷入阳明经,治疗前额头痛;柴胡、黄芩入少阳经,治疗两侧头痛;白芍、甘草,前者酸,后者甘,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桔梗引药上行直达病所。

所以,本方三经药物均具备,组方合理、恰到好处,颇为适宜,故选本方作为基础方。

但由于该方药味较少,显得势单力薄,唯恐力不足,收效甚微。

因头痛顽疾如坚固堡垒,不用足量则难以摧塌。

应根据风、热、瘀之特点,在基础方中加入相应药物方能制胜。

加入桑叶、蔓荆子、刺蒺藜疏散外风、清利头目;加入全蝎、蜈蚣、白僵蚕、蝉蜕搜风通络、熄风止痉,因虫类之物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滞之处皆能开之;加入川芎活血化瘀而止痛,此药辛温味薄而气雄,性善走窜,上行头目、下行血海,能行血中之气,为治疗头痛之要药,且用量宜重,一般用20耀30g之间。

加用滋阴凉血之玄参,助白芍制约川芎、白芷之辛燥,以柔制刚,刚柔相济,而且还有缓痛之功效。

经过上述精心配伍组合,达到群雄合作,量大力专,取效迅速,疗效满意。

3 病案举例患者,男,37岁,2007年3月5日初诊。

主诉:反复头痛十余年,复发加重2个月。

现病史:患者10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头痛,经口服药物治愈,1年后则每遇外感、劳累及情绪不稳而诱发,发则满头游走性疼痛,呈跳痛、钝痛,每次复发时,服自备头痛粉、止痛片后可缓解。

患者近2个月头痛复发频繁,病情日趋加重,加倍服头痛粉、止痛片均无效,遂到某市医院经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后经经颅多普勒检查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给予尼莫地平、天麻头风灵胶囊等药物治疗,病情时好时坏,一直未愈,遂来中医诊治。

症见两侧头部疼痛,痛如针刺,有时跳痛伴头昏、烘热,前额及眼眶酸胀,口苦、苔黄,脉弦数。

西医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

中医诊断:头痛,证属风热上乘,扰乱经络,气血逆乱,阻滞经络,不通则痛。

治宜疏风清热,熄风止痉,化瘀通络。

给予柴葛解肌汤加味,药物组成:柴胡12g,葛根30g,黄芩15g,白芍30g,桔梗12g,羌活15g,白芷20g,桑叶20g,僵蚕15g,川芎20g,蔓荆子15g,刺蒺藜20g,全蝎9g(冲服),蜈蚣2条(冲服),蝉蜕12g,玄参20g,甘草6g。

水煎服,2d1剂。

服药5剂后,头痛明显减轻,前额及眼眶酸胀消失,其他诸症亦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继守原方服完10剂,头痛顽疾告愈。

随访2年,未复发。

按 本例患者属青壮年,不明原因反复头痛达十年之久,根据临床表现,脉症合参,符合风、热、瘀的病机特点,故采用柴葛解肌汤为基础方,再根据风、热、瘀的病机特点加味而治之。

由于辨证准确,治法合理,方药对证,服药15剂后,10年之久的头痛顽疾得以治愈。

4 小 结随着现代人们生活、环境、学习、工作等压力的因素,血管神经性头痛的发病率也不断增多,病情反复、顽固难愈。

现代医学治疗虽见效快,但停药后病情易·16· 中医研究 2011年10月 第24卷 第10期 TCM Res.October2011Vol.24No.10 万方数据反复发作,而传统医学通过精心辨证,找准病机,分清标本虚实,对不同的个体给予相应的治疗,从根本上改善病情,达到减少复发或治愈的目的。

故中医治疗本病有着较大的优势。

收稿日期:2011-06-23;修回日期:2011-07-20(编辑 马 虹)文章编号:1001-6910(2011)10-0062-02·名师高徒·袁海波教授辨治胸痹心水用药经验黄合义1,袁智宇2(1.河南中医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450008;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袁海波教授传承工作室,河南郑州450000)关键词:袁海波教授;胸痹/中医药疗法;心水/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56.22 文献标志码:B 袁海波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带徒指导老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现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袁老行医近五十年,在辨治胸痹心水方面具有丰富的临证经验。

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良多,现将袁老辨治胸痹心水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1 辨证遣药,有的放矢胸痹心水是以心脏为主的脏腑机能不全引起血运、水运障碍,以胸闷、喘促、心慌、水肿为主症的病证。

该病多由气血亏虚、运行失调导致血瘀阻滞经脉、水湿泛滥。

气虚血瘀,瘀阻水聚,水聚而血瘀,互为因果。

袁老认为该病是以心气亏虚为本、血瘀水停为标的本虚标实证,故以益气化瘀、理气行水为基本治法,常用太子参、人参、西洋参、党参、红参、黄精、黄芪、白术、仙鹤草等补益脏腑之气,取鸡血藤、川芎、郁金、姜黄、丹参、当归等活化经脉之血瘀,派檀香、枳壳、香附、生麦芽、木香、炙杏仁等调理脏腑之气机,遣车前草、白茅根、炒葶苈子、赤小豆等驱除泛滥之水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