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选择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选择写作导引:在教师教育教学研究领域,课题选择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选择一个适合的课题,既能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又能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本文将从教师教育背景、现实需求、研究方法等方面切入,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一、教师教育背景教师教育是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因此,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应紧密结合教师教育背景。
我们可以从教师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来选择研究课题。
比如,可以选择探究如何提高教师培养模式的质量,或是研究如何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的设计。
二、现实需求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到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求。
教育教学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选择与教育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的课题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关于新课程标准的研究,或是对教师教育政策的分析等。
三、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息息相关。
一个好的教师是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因此,选择一个能够帮助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课题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研究关于教学方法的课题,或是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等。
四、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对于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至关重要。
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课题,因此,需要根据课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可以选择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以便得到准确的研究结果。
五、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教师教育教学研究领域有很多热点问题,可以从这些问题中选择适合的课题。
常见的热点领域包括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政策、教学方法研究、课程设计等。
可以选择其中一个热点领域,或是将多个热点领域进行融合研究。
六、相关理论依据选择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时,需要有相关的理论依据。
这些理论可以是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理论等方面的理论。
根据研究课题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合的理论框架来进行研究。
七、教师研究兴趣教师的研究兴趣是选择研究课题的重要因素。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
这是因为课题的选择引导着研究方向,并制约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以及研究的价值。
但在现实之中,确确实实存在着一些教师找不到研究课题,不知道如何选择研究课题,或者选择的研究课题本身是“伪问题”而是不是“真问题”等现象。
针对现存的种种问题,我们将从课题来源、课题选择的一般步骤、课题选择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做具体的分析与介绍。
一、课题的来源一线教师作为特殊的教育研究群体,不同于专业研究者,其研究工作应主要围绕自身的教学实践展开,课题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学中的问题是教师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的。
1.将教育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可以把那些重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例如,长期困扰教育界的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产生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怎样才能得到解决?再如学习困难学生是怎样形成的?学习困难学生有哪些特点?教育教学中怎样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学生厌学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这种状况是怎样形成的?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着怎样的关系?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这些问题几乎在每个教师教学过程中都会碰到,并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从这些突出的现实问题中提出课题进行研究最能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能直接的提高教学质量。
2. 从教学实践的疑难、矛盾和困境中发现研究课题教师可以从教学实践的疑难、矛盾和困境中发现研究课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矛盾与困境,并且没有现成的成功解决方法可供借鉴。
这种疑难或困境至少有以下几种类型:(1)教师的理想与实际存在着差距。
例如,教师希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此为基点进行新的教学设计,试图引发学生兴趣,唤起学习热情,但实施下来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目标之间存在着冲突。
一、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
(二)总结提炼,确立研究课题 总结提炼,
教师在进行有效的研究之前,必 教师在进行有效的研究之前, 须对所选定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提炼, 须对所选定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提炼, 具体策略有以下几点: 具体策略有以下几点:
1.缩小策略 1.缩小策略
即将宽泛的主题缩小到易于 即将宽泛的主题缩小到易于 把握的程度。 把握的程度。主题涉及范围的大 小应与研究的时间和地点、 小应与研究的时间和地点、研究 人员和对象的数量、 人员和对象的数量、研究事件的 多寡等相适应。 多寡等相适应。
3.类比思维策略 3.类比思维策略
类比思维策略主要通过两类事物 类比思维策略主要通过两类事物 相互比较,发现异同, 相互比较,发现异同,寻求有新意的研 究主题。 究主题。善于用这种策略来发现问题的 在思维品质上, 人,在思维品质上,往往表现为较强的 迁移性和概括性。 迁移性和概括性。
【案例:高老师如何确定研究问题】 案例:高老师如何确定研究问题】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 高琴老师能捕捉对自己有影 高琴老师能捕捉对自己有影 响力的关键交流, 响力的关键交流,以市专家 的评课诊断为信息资源, 的评课诊断为信息资源,迅 成功地找到了研究课题。 速、成功地找到了研究课题。
三、课题选遵循的基本要求, 当遵循的基本要求,其实质是为课 题选择活动提供某种行为准则和标 为了保证研究质量, 准。为了保证研究质量,选择课题 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价值性原则 1.价值性原则
选择的价值性原则, 选择的价值性原则,是指课题 要有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要有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 这主要表现为能满足教育工作实际 这主要表现为能满足教育工作实际 的需要和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的需要和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该原则充分反映了开展一项科研的 必要性和迫切性。 必要性和迫切性。
教师教育研究课题选题方法
教师教育研究课题选题方法引言教师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选题是研究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教师教育研究选题的方法,以帮助教育研究者在开展研究时做出更有价值和实用性的选题。
1.针对实际问题选题应关注实际问题,从教育实践中发现教师面临的挑战和需求。
例如,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效果,如何应对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等问题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实际问题。
通过选取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课题,研究成果将更具现实应用价值。
2.基于前人研究选题时要审视已有的研究成果,了解前人研究的进展和不足。
这样能够避免重复性研究,也能够更好地延伸前人研究的成果。
例如,如果前人研究已经探讨了学生参与度与课堂效果的关系,我们可以选择进一步研究不同教学策略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以推进该领域的研究。
3.关注教师个体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师,因此选题要关注教师个体。
例如,可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成就感和职业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深入研究教师个体,可以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提升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4.结合教育理论选题应基于教育理论,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选题时可以参考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经典理论,如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等,以促进融合发展的研究。
5.多方法综合运用为了全面地研究教师教育问题,应运用多种研究方法。
例如,可以结合问卷调查、观察、访谈和实验等方法,以获取不同角度的数据,从而增加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6.合理界定研究范围在选题时需要合理界定研究范围,否则研究过程可能变得模糊和混乱。
通过明确研究范围,可以有效控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确保研究目标的实现。
7.关注教育政策教育政策对教师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选题时要关注教育政策的导向。
可以选择与当前教育政策相关的研究课题,以推动教育政策的实施和改进。
8.考虑可操作性选题时要考虑可操作性,即研究结果是否能为实际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应选择对实际教育工作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研究课题,以增加研究的价值和影响力。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选取标准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选取标准1.引言: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对于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而如何选取合适的研究课题,则是开展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2.社会需求:考虑教育发展趋势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应当紧密结合社会需求,考虑教育发展的趋势。
例如,当前社会对21世纪教育的要求日益增多,因此可以选取课题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教师需求:关注教师的真实需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的需求应当成为选取课题的重要依据。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的真实需求,以此为基础选取研究课题。
4.课程目标:关注课程改革与创新课程是教育教学的核心,选取课题时应当关注课程改革与创新。
可以选取课题探究如何设计兼顾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课程,以提高教学效果。
5.学科发展:关注学科前沿与热点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应当关注学科前沿与热点,积极参与学科发展。
可以选取课题研究当前热点问题,如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科融合教学等。
6.学生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的目标是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因此选取研究课题时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选取课题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等。
7.教学方法: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应当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选取课题研究如何运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8.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选取课题时应当考虑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可以选取课题研究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等。
9.教育政策:关注教育政策的导向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应当关注教育政策的导向,与教育政策保持一致。
可以选取课题研究如何贯彻教育政策、如何提升教师培训的效果等。
10.国际视野:汲取国际教育经验教育是国际性的事务,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应当汲取国际教育经验。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学习了王教授的《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的讲座,让我对课题的研究有步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理解。
同时,对我的触动很大。
第一、让我知道了课题的来源就在身边作为一线教师,首先教学中的问题就是我们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比1.可将教育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转化为研究课题。
2.从教学践的疑难、矛盾和困境中发现研究课题。
3.从具体的教学场景中捕捉研究课其次,我们研究课题的另一个重要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并不是说教师可完全放弃对理论资料的占有,可以在“无阅读”的状态下做任何研究。
实际上占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研读、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献,对教师来说是很必要的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从与他人进行教育教学问题的讨论中得到启示,从而发现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并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深入思考,进一步将有关的问题发为教育研究的课题。
的确,只要是一位有事业心的教育工,就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
从中可以选择提炼出大量的研究课题, 而且提出来的课题往往针对性强,实用价值大。
第二、让我懂得了课题选择的一般步骤、原则和方法首先,课题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要经历一个从产生研究动机到选定研究方向,从研究问題朦胧到逐渐蔳晰,从有初步的研究构想到确立研究问题以及明确研究目标的过程。
选题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调查研究,选择研究方向(二)总结提炼,确立研究课题(三)分析梳理,明确研究目标其次,选题原则,选題原则就是逬行课题选择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其实质是为课题选择活动提供某种行为准则和标准。
为了保证研究质量,选择课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价值性原则,在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时,一定要考虑教育事业和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所选课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2.创新性原则,为了获得具有创新性成果,要从新问题、新事物、新理论、新思想、新经验中选题;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手段或技术,改进、完善某些已有的研究方法将一种已有的理论方法首次应用到教育领域。
教师教育研究课题选择原则
教师教育研究课题选择原则引言:教师教育研究的课题选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决定着研究的方向和结果。
本文将从实用性、创新性、需求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等多个角度来探讨教师教育研究课题选择的原则。
一、实用性教师教育研究的课题选择首先应具备实用性。
即课题应当关注实际问题、解决实际困难,并对教师的实际工作产生积极的指导和影响。
例如,课题可以围绕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展开研究,如课堂教学策略、学生学习动机等。
这样的课题更容易引起教育实际工作者的关注,有利于将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实践。
二、创新性教师教育研究的课题选择还应具备创新性。
即课题要有新颖独特的观点或方法,能够为教育领域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创新的课题能够推动教师教育领域的发展,促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进步。
因此,在选择教师教育研究课题时,应积极关注前沿理论与实践,并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三、需求性教师教育研究的课题选择还应具备需求性。
即课题应当紧密联系教育领域的实际需求,关注教师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这样的课题更有可能引起教育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从而更容易获得支持和资源。
因此,在选择教师教育研究课题时,需不断关注教改政策、教育改革、教育发展趋势等,把握教育发展的需求方向。
四、可行性教师教育研究的课题选择还应具备可行性。
即课题要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和资源条件下得到实施和完成。
在选择课题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研究能力、资源支持以及时间限制等因素,确保课题的可行性。
同时,还需评估数据的获取难度和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合理规划研究的路径和进程。
五、可持续性教师教育研究的课题选择还应具备可持续性。
即课题不应局限于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特定情境,而要具备一定的普遍性和可推广性。
这样,研究得出的结论和成果才能具备一定的普遍意义,有助于提升整个教育领域的水平。
因此,在选择教师教育研究课题时,要将个案研究与横向比较、纵向研究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一般性。
结论:教师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教育学研究生研究课题
教育学研究生研究课题
教育学研究生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研究课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选题方向:
1. 教育政策和管理: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政策和管理措施,探究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与学习:研究不同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有效性,探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机。
3. 教育技术与创新:研究教育技术的应用,如在线教育、移动学习和虚拟现实等,探究其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和应用情况。
4. 教育评估和质量保障:研究教育评估和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评估工具、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的应用等。
5. 特殊教育:研究特殊教育领域的问题,如残疾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殊教育的有效支持策略等。
6. 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研究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措施,探究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适应性。
7.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心理,探究如何促进学生的积极情绪和良好心理素质。
8. 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包括教师培训、教师素质评估和教师个体发展等。
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教育学研究课题方向,实际的研究选题还要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背景来确定。
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可以考虑与导师和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以获得更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选择规定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选择规定一、课题选择的重要性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选择是开展教研工作的基础,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创新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合理的课题选择能够使教师能够在研究中深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选择原则(一)实践性原则:课题选择应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创新性原则:课题选择应突出创新性,能够引领教学方向,挖掘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
(三)适应性原则:课题选择应符合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需求,能够真正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发展。
(四)指导性原则:课题选择应能够在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指导,为研究者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三、课题选择的步骤(一)确定研究领域:首先要确定自己研究的领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进行选择。
(二)搜集资料:通过查阅文献、参观学校、与教育专家交流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
(三)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进行课题选择之前,要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
(四)明确研究目标: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明确研究目标,并确立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五)制定研究计划:根据研究目标,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
四、常见研究课题类型(一)教学方法研究:研究不同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和效果,探讨创新教学方法。
(二)学生学习过程研究:研究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三)教育管理研究:研究学校的管理方式和效果,探索提高教育管理质量的途径。
(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和路径,探索促进教师发展的措施。
(五)学科教育研究:研究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问题,挖掘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五、课题选择的参考因素(一)学科发展需求:根据学科发展的需求,选择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
(二)教师个人需求: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和发展目标,选择符合个人需要的课题。
教师教育研究课题选取
教师教育研究课题选取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变革、教师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对教师教育的研究也愈发重要。
因此,在开展教师教育研究时,选取一个合适的课题至关重要。
二、选取原则针对教师教育研究课题选取,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紧密联系实际:选取与教师教育实际需求、发展趋势紧密相关的课题;2.有一定的研究空间:选取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课题,以确保研究的实质性;3.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需要确保课题在资源、时间和研究方法上可行,并且能够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三、研究课题的方向教师教育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1.教师专业发展:关注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教师发展的路径和策略等;2.教师教育政策:研究国内外教师教育政策的变革历程、政策对教师教育的影响等;3.教师教育课程:探讨教师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以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4.教师教育评估:研究教师教育评估的方法和标准,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选题建议基于以上方向,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选题建议:1.教师培训模式创新:探究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师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灵活性和有效性;2.教师专业发展对策: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策略,为教师的生涯发展提供指导;3.跨文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差异和共同点,为教师国际化培养提供参考;4.教师教育政策评估: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师教育政策,评估其实施效果。
五、研究方法对于教师教育研究,可以运用多种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和分发问卷,收集大量教师和教育相关人员的意见和观点;2.个案研究:深入分析个别教师或学校的教育实践,了解教育改革的具体情况;3.实验研究: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对教师教育的某一方面进行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4.文献综述: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和评估教师教育研究的现状。
六、研究意义教师教育研究的意义在于:1.促进教师素质提升:研究教师教育的有效路径,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2.推动教师教育改革:通过研究,发现和解决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教育改革进程;3.提供决策依据:为教育管理者、决策者提供研究成果,帮助他们制定更科学、更符合实际的教育政策。
教育研究课题选题指南
教育研究课题选题指南1. 引言教育研究是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个好的教育研究课题是开展教育研究的基础。
本文将给出一些选题指南,帮助研究者选择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教育研究课题。
2. 目标和意义选题应该从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出发。
一个好的教育研究课题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目标明确:选题应该明确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避免主题过于广泛或者过于狭窄。
•有研究价值:选题应该能够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证研究结果。
•探索新领域:选题应该有创新性,能够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并对教育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3. 选题方法在选题过程中,可以考虑以下方法:3.1 文献回顾通过回顾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了解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问题,寻找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
3.2 实践观察通过实地观察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反思和总结,提出研究课题。
3.3 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教育实践中的数据,探索其中的规律和影响因素,提出研究课题。
3.4 理论研究通过对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出其中的未解之谜,提出研究课题。
4. 选题范围在选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4.1 教育改革与政策研究现行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其效果和问题;探究教育改革的路径和策略,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方案。
4.2 教育评价与质量研究教育评价体系,探索有效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研究教育质量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案。
4.3 教师教育与教育师资研究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和素质;研究教师师资的培养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
4.4 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学生的发展过程和特点,探讨学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规律;研究教育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和问题。
4.5 创新教育与教育技术研究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和学生创新能力;研究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5. 结论本文给出了教育研究课题选题指南,希望能够帮助研究者选择一个具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教育研究课题。
教育研究课题选题指南
教育研究课题选题指南一、引言教育研究课题选题是进行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系统地选题,研究者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教育研究的重要性、选题的原则、选题的方法和研究方向等方面对教育研究课题选题进行探讨。
二、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手段。
通过深入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研究者能够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评估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能够开拓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新领域。
三、选题的原则在进行教育研究课题选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前瞻性原则:选题应关注当下和未来重要的教育问题,并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2. 实践性原则:选题应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能够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3. 创新性原则:选题应具有新颖的视角和深度的思考,能够为教育理论和实践开辟新方向。
4. 可行性原则:选题应具备较好的可行性,能够进行实证研究或理论探讨。
四、选题的方法针对教育研究课题的选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文献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找到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并提出新的研究方案。
2.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调查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需求,为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3. 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查、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验证研究假设和结论。
4. 理论探讨:通过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从理论层面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新的理论框架。
五、研究方向教育研究的研究方向广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1. 教育制度和政策研究:关注教育制度和政策的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估,深入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2. 教育评估和质量研究:研究教育评估的方法和工具,探讨教育质量的内涵和评价体系,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科学支持。
3. 教育技术和信息化研究:关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研究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4. 教育管理和领导研究:研究教育组织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学校管理和领导水平。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课题的选题与研究三篇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课题的选题与研究三篇《篇一》我计划进行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课题的选题与研究。
以下是我详细的工作计划本文。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教师是教育的关键。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对于提升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计划旨在选取合适的研究课题,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以推动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
1.课题选取:根据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实际需求,选取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研究课题。
2.文献综述:收集和整理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分析现有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为研究理论依据。
3.研究设计:根据课题和文献综述的结果,设计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方式等。
4.实施研究:按照研究设计进行实际操作,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5.论文撰写: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6.第 1-2 周:进行课题选取,确定研究方向。
7.第 3-4 周:进行文献综述,梳理现有研究。
8.第 5-6 周:设计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
9.第 7-8 周:实施研究,收集数据。
10.第 9-10 周:进行数据分析,整理研究结果。
11.第 11-12 周:撰写论文,并进行修改和完善。
工作的设想:1.通过研究课题的选取和设计,能够解决实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通过文献综述,能够深入了解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为自己的研究有力支持。
3.通过实施研究,能够积累实际操作经验,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4.通过论文撰写,能够系统地总结研究成果,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5.每周定期进行文献阅读和整理,确保文献综述的进度。
6.按照研究设计,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和任务,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7.在研究过程中,及时记录研究数据和发现,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
8.定期与导师或同行进行交流和讨论,获取反馈和建议,不断完善研究。
9.课题选取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10.文献综述要全面、深入,能够反映现有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11.研究设计要科学、合理,能够有效收集和分析数据。
教师教育研究课题选择原则
教师教育研究课题选择原则引言教师教育研究是指对教师教育过程、教师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领域。
对于从事教师教育研究的学者和研究者来说,选择一个适合的课题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教师教育研究课题选择的原则,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确定研究兴趣领域在选择教师教育研究课题之前,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兴趣领域。
教师教育研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教师培训、教育政策、教师评价等等。
在确定研究兴趣领域时,可以参考自己的专业背景、熟悉程度以及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与之相关的课题。
二、研究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在选择教师教育研究课题时,需要考虑研究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教师教育是关乎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于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选择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的课题能够为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三、现有研究状况和空白领域选择教师教育研究课题时,需要了解和分析现有的研究状况。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了解到哪些领域已经有了深入研究,哪些领域是空白的。
在选择课题时,可以选择在空白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填补现有研究的空白,或者对已有研究进行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四、研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选择教师教育研究课题时,需要考虑研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研究者需要评估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研究资源,确保能够完成研究任务。
同时,还需要考虑课题的可操作性,即是否能够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和信息来支撑研究。
五、研究的创新性和前瞻性选择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教师教育研究课题,可以增加研究的学术价值。
创新性指的是能够提出新的观点、概念或方法,对于现有的研究有所突破。
前瞻性指的是对未来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的预测和研究。
选择这样的课题能够吸引学界的关注,并为学科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研究资源和合作机会在选择教师教育研究课题时,需要考虑研究资源和合作机会。
研究资源包括经费、实验室设备和数据等,研究者需要评估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研究工作。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
这是因为课题的选择引导着研究方向,并制约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以及研究的价值。
但在现实之中,确确实实存在着一些教师找不到研究课题,不知道如何选择研究课题,或者选择的研究课题本身是“伪问题”而是不是“真问题”等现象。
针对现存的种种问题,我们将从课题来源、课题选择的一般步骤、课题选择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做具体的分析与介绍。
一、课题的来源一线教师作为特殊的教育研究群体,不同于专业研究者,其研究工作应主要围绕自身的教学实践展开,课题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学中的问题是教师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的。
1.将教育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可以把那些重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例如,长期困扰教育界的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产生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怎样才能得到解决?再如学习困难学生是怎样形成的?学习困难学生有哪些特点?教育教学中怎样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学生厌学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这种状况是怎样形成的?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着怎样的关系?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这些问题几乎在每个教师教学过程中都会碰到,并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从这些突出的现实问题中提出课题进行研究最能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能直接的提高教学质量。
2. 从教学实践的疑难、矛盾和困境中发现研究课题教师可以从教学实践的疑难、矛盾和困境中发现研究课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矛盾与困境,并且没有现成的成功解决方法可供借鉴。
这种疑难或困境至少有以下几种类型:(1)教师的理想与实际存在着差距。
例如,教师希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此为基点进行新的教学设计,试图引发学生兴趣,唤起学习热情,但实施下来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目标之间存在着冲突。
教育研究课题选择
教育研究课题选择引言:教育研究是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系统观察、调查和分析的过程,旨在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选择一个合适的教育研究课题至关重要,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选择一个有深度和广度的教育研究课题。
1. 当前教育问题的分析在教育研究课题选择之前,首先需要对当前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可以从教育政策、教育实践和教育效果等多个维度入手,了解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挑战和瓶颈。
只有准确把握教育问题的核心,才能选择出切实有效的研究课题。
2. 市场需求和社会关注度教育研究不仅仅是学术界的追求,还需要回应社会的需求和关注点。
选择一个具有市场需求和社会关注度的研究课题,不仅能够更好地回应社会需求,还能够提高研究课题的影响力和实践价值。
3. 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在选择教育研究课题时,需要考虑研究课题的可行性。
可行性包括数据的获取难度、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及研究的成本效益等因素。
选择一个可行的研究课题,能够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资源浪费。
4. 学术前沿和知识空白教育研究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学术前沿和知识空白。
选择一个有深度和广度的研究课题,能够填补学术空白、推动学科发展,并为教育改革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5. 研究课题的个人兴趣和背景一个具有个人兴趣和背景的研究课题能够激发研究人员的热情和动力,并能够持续推动研究的进展。
选择一个符合个人兴趣和背景的研究课题,能够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深度,更好地发挥研究人员的优势。
6. 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教育研究往往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
选择一个具有跨学科研究可能性的研究课题,能够拓宽研究思路和方法论,提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7. 可采用的研究方法选择一个适当的研究方法对于教育研究的质量和深度至关重要。
根据研究课题的特点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8. 参考前人研究成果教育研究是一个积累性的过程,前人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选择研究课题提供重要参考。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选择
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选择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研究的深度、广度以及实际应用的成效。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选择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指导原则。
1. 合乎社会需求的课题选择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该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
以当前教育改革、政策的方向和热点问题为参考,例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
选择这样的课题不仅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能对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科前沿和研究空白的课题选择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既要紧跟学科前沿的发展,也要填补研究空白。
通过对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和实践的深入研究,可以选择一些有价值的课题,以探究未知的领域并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
3. 符合个人兴趣和专业背景的课题选择研究课题的选择不仅应与社会需求和学科水平相匹配,还要考虑自身的兴趣和专业背景。
选择一个能够发挥自己专业优势的课题,既能提升研究的深度,也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科研成果的质量。
4. 体系化和梯度化的课题选择教师教育教学研究需要有一个体系化和梯度化的研究路径。
研究课题的选择应按照系统性的思路,从整体到细节,形成有机连接的研究体系。
同时,还需根据自身的研究经验和能力,选择一个适当的起始点。
5. 研究参与者的角度和需求教育教学研究的参与者包括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生等不同群体。
在选择课题时,应该保持敏锐的观察力,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挑战。
以他们的角度出发,选择一个有针对性的课题,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6. 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课题选择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可以分为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注重实践问题的解决,理论研究则侧重于教育现象的解释和理论构建。
选择一个相互交融的研究课题,能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并以实证结果推动理论的发展。
7. 团队合作和专家指导的课题选择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借助团队合作和专家指导。
教师教育研究课题选择
教师教育研究课题选择引言教师教育研究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旨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在进行教育研究之前,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教师教育研究课题选择的几个关键因素,以及如何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课题。
一、理解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教师是教育系统的核心,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教育研究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性,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考虑教育实践与教师需求在选择教师教育研究课题时,需要考虑教育实践的需求和教师的需求。
与教师和学校合作,了解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可以帮助我们选择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并推动研究成果的实施。
三、回顾前人研究在进行教师教育研究之前,应该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了解当前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研究空白。
这有助于我们找到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同时避免重复前人工作。
四、关注教育政策与社会需求教学是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到教育政策和社会需求的影响。
因此,在选择教师教育研究课题时,要关注当前的教育政策和社会需求,选择与之紧密相关的研究方向,以充分发挥研究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五、选择具体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教师教育研究领域广泛,可选择的研究对象也多样化。
在选择研究课题时,需要明确研究的具体对象和范围,以便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六、确定研究方法和设计教师教育研究需要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和设计,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设计,确保研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七、解决现实问题与理论探索的结合教师教育研究既要解决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又要进行理论探索。
在选择课题时,可以考虑将现实问题与理论研究有机结合,以推动教师教育领域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发展。
八、协同合作与跨学科研究教师教育研究需要协同合作,促进不同学科领域的交流与融合。
教育研究课题选择的标准
教育研究课题选择的标准
选择教育研究课题时,可以考虑以下标准:
1. 具有研究价值:选择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能够填补现有知识的空白、解决实际问题或推动教育发展。
2. 相关性与实用性:选择与教育领域相关的课题,能够对教育实践或政策制定产生积极影响,并且有一定的实用性。
3. 具有可行性:选择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研究的课题,考虑到时间、资源、参与者等方面的可行性。
4. 研究方法可操作性:选择能够使用已有的研究方法或开展新的方法的课题,确保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并获取有效的数据。
5. 研究对象的多样性:选择研究对象多样的课题,能够涉及不同年龄、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地区等因素,以增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6. 将来发展潜力:选择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课题,能够拓展研究领域,产生更多的研究成果,并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7. 具有个人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能够激发研究的热情和动力,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效果。
综合考虑以上标准,能够选择出一个具有研究价值、实用性和可行性的教育研究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的一步。
这是因为课题的选择引导着研究方向,并制约整个研究工作的进行以及研究的价值。
但在现实之中,确确实实存在着一些教师找不到研究课题,不知道如何选择研究课题,或者选择的研究课题本身是“伪问题”而是不是“真问题”等现象。
针对现存的种种问题,我们将从课题来源、课题选择的一般步骤、课题选择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做具体的分析与介绍。
一、课题的来源一线教师作为特殊的教育研究群体,不同于专业研究者,其研究工作应主要围绕自身的教学实践展开,课题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学中的问题是教师教育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
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的。
1.将教育实践活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可以把那些重要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
例如,长期困扰教育界的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产生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怎样才能得到解决?再如学习困难学生是怎样形成的?学习困难学生有哪些特点?教育教学中怎样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学生厌学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这种状况是怎样形成的?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着怎样的关系?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这些问题几乎在每个教师教学过程中都会碰到,并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从这些突出的现实问题中提出课题进行研究最能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能直接的提高教学质量。
2.从教学实践的疑难、矛盾和困境中发现研究课题教师可以从教学实践的疑难、矛盾和困境中发现研究课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矛盾与困境,并且没有现成的成功解决方法可供借鉴。
这种疑难或困境至少有以下几种类型:(1)教师的理想与实际存在着差距。
例如,教师希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此为基点进行新的教学设计,试图引发学生兴趣,唤起学习热情,但实施下来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目标之间存在着冲突。
如教师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指导思想出发,在教学中布置较有挑战性的作业,但这种做法却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功课,产生挫败感,最终厌学。
(3)教师与领导、同事、或家长对教育教学存在的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
如有的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以改变原来的“填鸭式”教学,但周围同事或学生家长却不认同,认为他在出风头,会影响学生学习。
(4)教学中存在着比比皆是的“两难困境”。
例如顾及到了单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有可能妨碍了学生集体;关注到了学生的兴趣,规范性就很可能被削弱;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角色就可能无法实现了。
上述的疑难、矛盾和困境都可成为教师的研究课题,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出化解问题的方法,从而走出困境,提升教学效果。
3.从具体的教学场景中捕捉研究课题教师可以从具体的教学场景中捕捉研究课题。
中小学教师与专业研究者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教师一直生活在教育教学实际的现场,是在现场中感受教育事实,生发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的。
而教育现场是教育问题的源发地,是问题产生的土壤,进入教育现场的教师对教育现场所做的任何真切而深入的分析,都可能滋生大量的有待研究的课题。
例如,教师遇到一位学生,很随意的问道:“作业完成的怎么样了?”这是一个“小”得算不上“真问题”的问题,但只要学生给出回答,然后教师顺着这个问题深入下去,继续与学生交谈,也许就能发现与之关联的教学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学生“完成的不好”的原因中可能存在着学习情感、动机、能力等等问题,也可能是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漏洞,教师完全可以就此展开研究。
因此,教师一定要学会关注自己的教育实践现场,善于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要认识到,研究课题实际上大多并不是来源于理论材料的占有和分析,而是教育实践场景。
可以这样说,真实的教育实践场景既是研究得以进行的主要依托,又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所在。
教育场景蕴涵了大量的甚至是无穷无尽的待研究的问题。
而要在教育场景中发现这些问题,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高度的敏感性。
要能够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甚至在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不放过任何可以提出问题的细节和现象。
【案例】吴春花老师一年前在该班学生一年级时就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得以丰富,课堂教学气氛得到很好营造,尝试初见成效。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吴老师发现了一些令人不满的现象:合作学习中遇到意见分歧时,小组成员你说你的思路,我说我的见解,缺乏必要的倾听、讨论等合作技能,没有实际效果;部分学生依赖他人,坐享其成,或趁机偷懒,“游离”在课堂之外;很多学生易被他人同化,合作时“人云亦云”,等等。
吴老师认为其本质问题是小组合作学习仍停留在初步尝试运用阶段,因没有采取更细致的富有针对性的措施依然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那么,应该如何加强指导,提高低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是摆在吴老师面前的一个教改理念向实践深度转化的现实问题。
为了有的放矢开展研究,吴老师在教师和学生层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讨论、反馈、评价方面缺乏有效指导的具体问题,厘清了研究思路。
至此,吴老师顺利地就将课题确定为《小学低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吴春花老师能敏锐抓住理念向课堂转化过程中的本质问题展开跟进式研究,找准了具有普适意义的课题。
(资料来源:《面对新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问题,教师怎样选择课题》/jxxx/cmjydzb/dzb/more4.asp?id=912)(二)在阅读中萌生问题我们讲教师的研究课题应主要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并不是说教师可以完全放弃对理论资料的占有,可以在“无阅读”的状态下做任何研究。
实际上,占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研读、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献,对教师来说是很必要的。
与此同时,这也是研究课题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1.他人研究可以为教师发现研究课题提供启示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在了解他人的研究基础上,教师可以发现自己要研究的课题。
这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第一,研究与他人相同的问题,但是阐发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的结论。
例如,看到别人研究“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对策”,自己在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自己能得出不同的主张、不同的研究结论,于是选择同样的问题进行研究。
第二,选择一个与他人的问题类似、接近的问题进行研究。
例如,了解了别人研究的“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对策”这一问题,自己选择“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的对策”这一问题。
第三,选择一个比他人的问题更具体或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研究。
因为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总会留下他们所没有解决的问题;同时教育在发展,一个问题解决了往往又会引出另一个新问题。
例如,素质教育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
但是当阅读了若干有关素质教育的研究文章之后,就会发现目前素质教育的研究还侧重于理论研究,且较为笼统和粗糙,与实践联系不足,尚未把有关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工作融会贯通在一起。
教师在阅读研究成果时,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将自己已有的经验与阅读材料中的分析相联系。
2.教育信息可为教师选择研究课题提供线索教育类的报纸杂志以及有关的课题指南之中,都有教育科研与动态成果的反映,透露出各种各样的教育信息。
教育报刊上有很多信息,经常阅读教育类报纸和杂志,可以从其提供的教育信息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课题。
孙云晓在《你的孩子快乐吗?》一文中写道,“雪化了变成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又多么富有艺术性,可居然被判为零分,因为标准答案是“雪化了变成水”。
“树上有五只鸟,被人用枪打死一只后,树上还剩几只鸟?”一个孩子回答:“还有三只。
”老师愕然:“怎么可能?”孩子解释:“爸爸被打死了,妈妈吓跑了,剩下三个孩子不会飞。
”这是一个充满情感的回答,又是一个现实的回答。
可是这也不符合标准答案。
上述这两条信息就给我们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以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
课题指南也是为教师提供教育信息最为直接的一个渠道。
为了提高教育研究的水平,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国家、省、市教育领导机构在认真分析全国和各省市的政治、经济和教育发展状况基础上,分别制定出一定时期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和规划,为进行教育科研选题提供依据。
例如,各级教育科研领导部门往往会以年度教育研究课题指南、五年规划课题指南、委托课题等形式提供一系列的教育研究课题;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领导部门提供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中,也往往包含一部分教育研究课题。
教师可以密切关注课题指南,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研究课题,进行申报。
从教育信息中选题,与教师平时做一个有心人,眼光敏锐,阅读广泛,善于积累,经常进行信息资料分析是分不开的。
因此教师应及时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动态,做好情报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工作,提高从教育信息中发现科研课题的能力。
(三)在交流中激发问题教师可以从与他人进行教育教学问题的讨论中得到启示,从而发现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并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深入思考,进一步将有关的问题发展为教育研究的课题。
事实上,有不少教育研究课题正是通过这种途径而提出来的。
首先,可以从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中总结出研究课题。
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因为每一位教师都会在教育实践中积累不少的经验与教训。
如有的教师对学生态度和蔼可亲,从不训斥学生,师生关系一直很好,所教班级纪律好,学习成绩好,与之相反,另一为教师管理十分严格,但班级纪律却时好时坏,学习成绩平平;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跑题”,却深受学生喜爱,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十分浓厚,相比之下,另一位在教学中“一板一眼”的老师,在课堂中常常遭受“冷遇”,学生也总是无精打采。
这些经验与教训,或是在一定范围内收到了好的成效,或是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负向影响。
那么,这些教育经验与教训之中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规律?某些措施和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什么?怎样从教育经验与教训中提炼、揭示出一般的教育规律?这些都可供教师提出课题并进行研究。
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与他人交流,从别人的心得中吸取智慧,从别人的成果中吸取营养。
其次,教师与持有不同理论观点的教师进行交流,可以为其提供一个相互冲突的对立面,为提出研究课题提供参照。
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交锋有利于扩展研究视角和视野,在进行争论的同时,只要选准角度,突出个性,就能选择很好的研究课题。
例如,关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这个问题,有人持“教育主导作用论”,有人持“环境制约论”,两种理论都有较强的解释力,且都能“自圆其说”。
但这两种观点之间却存在者明显的矛盾与不一致。
有人专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学校德育与社会道德环境关系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对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做了条件限定,对社会道德环境的性质与发挥效能的规律进行了探讨,明确了二者的性质、特点和相互关系,从而为改善学校德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