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基本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促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基本内涵

促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就是基于语文学科特点,运用“深度学习”理念和策略,在教师深度教学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一系列教与学方式。就是通过创建积极的学习共同体,培育“倾听关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深度表达的欲望和能力,在问题引领下,以丰富的、结构化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在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的过程中,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二)语文深度学习与肤浅学习的区别

基于对内涵的理解,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问题类型等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具体见下表。

深度学习肤浅学习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明确、集中学习目标不清晰、不集

学习内容学生不理解,或者理解不深的学生已经理解,或者初

步理解

提问类型主要是应用、分析;

发散的开放的,允许回答有创新主要是回忆事实和细节;

集中的封闭的,导向预定答案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听老师讲解,独立思考

参与深度主动参与,能积极倾听同伴和老

师的表达,能够注意倾听不同观

点的区别和联系;能够用一段话

完整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

和理解被动参与,以别人的观念或集体讨论代替自己的阅读;不会倾听,表达不主动或者只能用一个词、一个简单句表达

学习活动丰富的、结构化语言活动单一的,零碎的,有时

甚至游离文本的

反思状态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批判性机械训练,学习过程缺

思维、学习策略的反思少反思

学习结果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初始

体验的基础上,对文本有了更深

刻理解模式化的解读;基本停留在原初体验上

(三)语文课堂深度学习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内涵的分析,以及语文课堂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几个维度的

比较,我们可概括促进学生语文深度学习的课堂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有丰富的、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深度学习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关注教师的教学活动,但是以学习活动作为基点来研究教的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

导向,要求教师通过丰富的、有意义的语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素养。作

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习活动从本然意义上来讲就

应该是丰富的,听、说、读、写都是活动,诵读活动、思维活动、讨论活动等等也是活

动,但这些活动都应指向语文的活动,而所谓有意义的语文活动应该“更有结构一点,更

完整一点”,这样的活动可以突破文本理解的障碍,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可以突破学

生思维的障碍,将课堂教学不断推向深入。

二是有高质量问题驱动的学习。所谓高质量的问题,意味着能够引发丰富的、结构化的语文学习活动的问题,而不是几乎不要思维活动、不要深入文本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

甚至一问“齐答”的问题。它还意味着是能够引发高阶思维的问题。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

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在教育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较高认知水平层次的能力。就是《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视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作为一种高阶学

习,深度学习的实现与高水平思维的运用及发展密切相关。课标所说的“利用阅读期待、

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就是体现了这种关系。可以

说,高阶思维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实现和促进深度学习;同

时高阶思维又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深度学习的实现又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思维品质和

学习效能。

三是有深度参与的学习。深度学习者通常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能积极地与同学及教师产生互动和交

流,因此深度参与是深度学习的前提和保障。每一个学生都会带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入教学过程的,以学为基点的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在倾听的基础上,他人的观念如同火花能点燃更精彩的观念,这便是参与的价值。因此,深度参与“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的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倾听的教室’”。在这样的教室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得到承认。

四是有深度表达的学习。大胆、自信地在课堂表达既是激励学生深度参与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度学习显性的表现方式。所谓深度,在语言的形式不是一个词,或者简单句,而是一段话,一个相对完整的句群;在表达的内容上,不是只有观点,而应该是有观点,有分析,有理有据,逻辑严密。这种深度还表现在它是“基于倾听的表达”,这种表达,不是不顾同伴发言的自说自话,而是在深度参与后,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并学习,或展示自己对问题、对文本的理解,或解释同伴的困惑,或提出探究的问题,呈现的是合作学习成果。

五是有对文本深度理解的学习。语文深度学习的目的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突破课堂教学“在文本表面滑行”的困局,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甚至可以说其他

的目的,如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思维能力、迁移能力等等,都是在对文本深度理解的过

程中实现的,深度思维训练优先于应试技巧的训练。当然深度学习不是难度学习,不是

一味追求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深度是适切的,适切学生认知特点,适切文本特点,因此

深度是有差异性要求的;深度还是发展的、渐进的,因此深度学习的能力有个发展的过程。

(四)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基于内涵和特点的认识,结合语文教学名家的有关论述和课例,从教的角度,就促进语文课堂深度学习提出“三二一一”的基本策略。

1.三个“简约”,即在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目标简约、环节简约、手段简约的基本策略。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虽然学习能力影响学习速度的快慢,但如果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掌握水平,因此决定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要素是学习的时间量。有研究提出当以下情况发生时,学生通常会陷入浅度学习中:教师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