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成为朋友,其实很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苹果》儿童舞蹈 超清版.flv和孩子成为朋友,其实很简单
仪征市马集中心小学张玲玲
内容摘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以来讨论的重点之一,本文以师生的日常生活为土壤,就如何建立师生之间平等的、如朋友般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合教育教学中的经验,以交流心得的形式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剖析。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句朴素的话语,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重视;成为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正是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朋友关系的建立,应当是双方用自己的真诚、关心、宽容等等良好品质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老师和学生,因其关系的特殊性以及由来已久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的话必需听从的古训,在一般人看来,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但是,作为老师,作为长者,作为孩子眼中的楷模,只要主动敞开自己的心扉,和孩子们成为朋友很容易,因为,孩子的要求其实很简单。
有时候,感动就是在那一瞬间产生的。当你失误了,向孩子真诚地说上一句“对不起”,他就会激动地对别人说:“老师真好,还跟我说对不起呢!”孩子的宽容让你感动不已。
有时候,信任就是在不经意中建立起来的。当你给孩子以温暖的微笑和鼓励的话语,真正地理解他,他就把你当成了知心的人,什么话都愿意跟你说。孩子的信任让你觉得幸福。
……
是的,孩子的要求真的很简单。
孩子希望你是一个倾听者——
卡内基训练大中华区负责人黑幼龙说:“我们天生以为自己有耳朵会听,但用心听、用脑子听,和只用耳朵听差别很大。”经常地,我们劝戒孩子,上课认真听,功课才能有进步,师长的话好好听,做人才能有长进。但是,我们对于孩子的想法和问题,是不是经常以他们太小、长大了就会明白而搪塞过去?当他们想跟我们交流时,我们是不是也会以“忙”为理由敷衍了事?
一个孩子的烦恼让人警醒。她说,放学回家,我最想跟爸爸妈妈说说学校里的事,可爸爸总是一边看报纸一边答应“嗯……嗯……”,我知道他根本就没听进去;妈妈呢,总说自己忙死了,哪有时间听呀。
这是一个孩子的无奈,这是长者的悲哀,这更是教育的危险境地。
孩子虽小,他也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的快乐想与人共享,他的烦恼想找人倾诉,他的忧伤想得到抚慰。可能,他与你交流,是想获得你的帮助,想从生活经验丰富的你那儿得到一点启示;可能,他与你谈心,只是想让他的情绪找一个宣泄的出口;可能,他和你聊天,也只是想让你多了解他一些;可能……在这众多可能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孩子们小小的希望,那就是等着你,放下手中的活儿,耐心地听他说说心里的话。
孩子还小,他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他的判断可能还很片面,他与人沟通合作也许还欠缺方法,成长中的他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仅仅是生活上的,还有与人相处、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方面。他们需要倾诉他们的困惑,甚至用倾诉来缓解成长过程中的紧张。身体上的不适,我们还能看出来;但心灵的孤单和创伤我们却难以看透。
走进孩子的世界,首先得学会倾听。别让孩子觉得,站在人群中,他还是那样孤独无助吧,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
孩子期待你与他有心灵上的对话——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每一个孩子都用他们稚嫩的目光观察着,用他们纯洁的心灵感受着,用他们的思维逻辑建构着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与认识。他们不停地在思索,不停地在调整,这时候,他们需要你的解释和说明,需要你的引导和帮助。
可能,我们觉得和孩子说的话挺多,但往往触及心灵的很少;可能,我们觉得为孩子想得很多,设身处地的却常常很少。我们误以为交谈了就是对话了,因为我们往往忽略了平等与真诚的价值。
阿莫纳什维利在《孩子们,你们好!》一书中写道:“(教师)在这里应当精雕细刻地去塑造儿童心灵的每一个最微小的部位,使他们心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溢热爱人的激情。”让孩子学会爱人,老师要首先能抵达孩子的灵魂深处,用理解交换理解,用爱唤醒爱。所以,了解孩子,从了解孩子的心理入手吧;理解孩子,从每一次真诚的、触及灵魂的对话开始吧。
这是一个发生在9岁男孩身上的真实故事。这个内向、沉默、情绪很少外露的小男孩,学期结束看到班主任老师送给他的评语时,痛哭了一场,让他的父母大吃一惊,
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似乎已经忘记了他哭的样子。原来,他从老师朋友般的话语中看到了老师对他的了解和理解,体会到了老师赋予他的平等,他为老师对他的真切期望而感动。心灵上的对话,不拘泥于形式,不局限于言语的多寡,惟其平等与真诚,才是首要。
对话的形式确实很多。一个小女孩,在老师对包括她在内的几个人的座位做了微调后,始终不能理解老师的做法,一直闷闷不乐。老师得知她的心理困惑之后,朋友般地与她交换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晚上回到家,她给老师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表达了她对老师做法的释然,表达了自己在很多方面对老师的理解和支持。一次长谈、一封信,沟通了师生对同一问题的意见。值得一提的是,她在信的开头并没有称呼“老师”,而是用上了她觉得最亲切、最俏皮的称呼。
没有人可以忽视真诚的力量,没有人能够抵挡心灵的冲击。敞开心扉,走进孩子的心灵,那里是一个更美、更感人的世界。
孩子渴望你发自内心的信任——
我衷心地被《窗边的小豆豆》一书里小林宗作校长“润物细无声”的高超的教育艺术折服。还记得,当小豆豆为了找到自己心爱的钱包,把厕所的东西都掏出来放在一边时,小林校长没有因为小豆豆破坏了校园的环境而恼怒,他相信了小豆豆的解释,只是要求她“找完后把东西放回原处(包括掏出来的东西)”便走开了。他相信小豆豆能够把一切收拾好,而作为二年级学生的小豆豆也真的做到了。小豆豆也曾感慨:校长见到她,总要对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让有过被学校开除遭遇的小豆豆慢慢相信自己就是一个好孩子,变得更加善良、更加勇敢起来。
小林校长没有因小豆豆掏厕所而生气,因为他相信小豆豆的初衷是好的,相信小豆豆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理解孩子的心理,循着孩子的成长的脚步,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信任是治病的良方,它能减轻孩子心灵上的负疚感。当你看到地面上散落的作业本,你是否看到了孩子想帮你捧本子的热情?当你看到一个孩子不顾你的提醒而狼吞虎咽,你是否感受到了他想迅速吃完、把凳子让给你坐的善良?当你看到教室里的积水,你是否体会到了他想为班级服务、而自己的能力有限时的焦急?如果你看到了这些,并且表示相信他们的初衷都是好的,孩子们的紧张以及做错事的内疚就会荡然无存,热情、善良的种子便会在他们的心头生根发芽。
信任是一种催化剂,它能无限量地激发孩子的潜能。民间有句俗语说得好,能干妈妈拙女儿。说的是,妈妈太能干,什么事情都包办的话,女儿得不到锻炼,能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