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彤】灿烂的茶礼茶俗,深刻的文化意蕴
客来敬茶 中华民族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
客来敬茶中华民族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今天与诸位简单聊聊茶道,不知道诸位对于茶文化,有何理解。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又有着严格的敬茶礼节,还有着奇特的饮茶风俗。
中国饮茶,从神农时代开始,少说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
茶礼有缘,今天与诸位简单聊聊茶道,不知道诸位对于茶文化,有何理解。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又有着严格的敬茶礼节,还有着奇特的饮茶风俗。
中国饮茶,从神农时代开始,少说也有四千七百多年了。
茶礼有缘,古已有之。
“客来敬茶”,这是中国汉族同胞,最早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
直到现在,宾客至家,总要沏上一杯香茗。
喜庆活动,也喜用茶点招待。
开个茶话会,既简便经济,又典雅庄重。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是指清香宜人的茶水。
有一个“屈指带跪”,就是在别人给你倒茶时,把右手食指、中指并拢,自然弯曲,以两手指豆轻轻敲击桌面,人们形象地称其为“屈指代跪”。
这种茶俗相传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曾经七下江南,是个“爱玩”的皇帝,有一次在江南茶馆喝茶,他一时兴起,抓起茶壶给臣子们倒水,可把大家惊坏了,按彼时规矩,无论皇帝给的什么东西都属于赏赐,接受者要跪下谢恩,但在公共场合,又不想暴露身份,怎么办?情急之下,一个人想出了主意,就是如前所说那么做的,屈指代跪,大家也都跟着学。
不想之后竟成了一种茶俗。
实际上,屈指代跪的风俗,究竟是不是起源于乾隆朝,也说不太准。
但人家给你倒茶的时候,总要有点小动作,以示感激,这确应该。
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
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
在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
中国茶文化的礼仪介绍
中国茶文化的礼仪介绍中国茶文化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
那中国茶文化的礼仪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礼仪介绍,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的礼仪介绍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茶艺。
“茶艺”一词最早出现于七十年代的台湾。
通俗地说,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
其中又以泡茶的技艺为主体,因为只有泡好茶之后才谈得上品茶。
而泡茶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正如丁文先生所说,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成为一门艺术。
因此,我们不但要科学地泡好一壶茶,还要艺术地泡好一壶茶。
也就是说,不但要掌握茶叶鉴别、火候、水温、冲泡时间,动作规范等等技术问题,还要注意冲泡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的艺术美感问题,“欣赏茶艺的沏泡技艺,应该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艺美。
”“茶的沏泡艺术之美表现为仪表的美与心灵的美。
仪表的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心灵是指沏泡者的内心、精神、思想等,通过沏泡者的设计、动作和眼神表达出来。
”诚如蔡荣章先生所说,茶叶冲泡过程“本身也是一促发展表演艺术。
”如果茶艺馆的从业人员了解这一点,就不会将自己等同于一般饮食服务员,而是自觉在从事一项普及茶文化知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活动,是项很有意义的社会工作。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在汉代以后,因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加强了,这种饮茶风气慢慢向由巴蜀向东部及南部扩散,使得华中地区的饮茶变得如日常般正常。
在西晋时期的上流社会对于茶到了崇尚的地步,如此也加强了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茶的发展,并成为了新的待客之道。
在唐代盛世时期,茶文化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开始了人工种植茶树的技术,在饮茶方式上更是有了专门煮茶的方法;对于茶具也进行了系列化的分类。
同时唐代有大量的关于茶诗佳作面世,所以关于饮茶也有了茶规。
后来茶文化再经过了宋代、元代、明清代等发展和传播,在我国已经慢慢形成了精髓的茶叶文化,并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茶文化,也把茶带出了中国。
中国茶文化精神解读
中国茶文化精神解读
中国茶文化自古以来深深熏陶着中国人民的生活,贯穿着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
茶文化代表了中国人对自然、人文和精神追求的一种体现,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象征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智慧。
首先,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和谐。
中国人喜欢在自然环境中品味茶,这种与自
然的关联体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通过和茶树共同生活,我们学会了平衡的艺术,学会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其次,茶文化强调礼仪和人文关怀。
喝茶在中国是一种独特的社交活动,人们
喜欢邀请朋友、家人或同事品茶共叙。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会感受到一种亲切和温暖。
茶道礼仪则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另外,中国茶文化也强调精神追求。
茶艺表演和茶道修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通过学习和练习茶道,人们得以提升自身修养、培养内心平静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这种精神追求使茶文化成为了一种心灵修养的方式。
最后,中国茶文化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记忆。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茶一直是
重要的文化象征。
自古以来,茶被用来表达友谊、欢迎客人、庆祝节日等。
茶叶的品种和制作过程也因地域的不同而多样化,每一种茶都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背景。
总而言之,中国茶文化代表了中国人民对自然、人文和精神追求的具体体现。
它强调了与自然的和谐、人文关怀、精神追求以及历史和文化的传承。
茶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更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礼承人情,茶暖人心的意思
礼承人情,茶暖人心的意思礼承人情,茶暖人心“礼承人情,茶暖人心”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古谚,几千年来,它一直在提示着我们:礼仪要以人为本、以情谊为先,一杯茶可以融化心灵,让人共度美好时光。
走访中国的古村落,细活细致的农家礼仪洋溢了山野的温暖。
早出晚归的收割季节,老人们辛勤劳动,孩子们不但帮忙干活,更加游戏打闹,挥舞着快乐的青春。
收获的季节,老人们会把当家的一部分收成留给自己,剩余的则拿出来拜访邻里,互相祝贺有收获,共同度过一个宁静而祥和的喜庆时刻。
此外,家家户户的中国老人总能无所不用其极地传播着礼教。
比如,有些老人会给孩子们幽默劝导,甜言蜜语来引导孩子们的学习,不断给孩子提出各种有益的建议,让孩子们走更好的发展道路;有些老人更会在家庭里做好榜样,认真负责地工作,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做到“诚实做人,谦虚做事”,把最好的礼仪展现给孩子们,让他们怀有一种尊老敬师的感觉。
当有客人来家中,中国礼仪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主人先是按礼仪把客人介绍给他认识的人,然后按规矩准备一些小食,礼节上绝不拖延客人的离别时间,但又绝不让客人有任何的不适。
他们会用一句“南山有礼,来日有期”来传达他们欢迎客人的诚意,表明他们期待着客人的再次光临、来日的友好拜访。
最后,交往的重要部分要到了,家家户户拿出手中的茶来,用一壶一壶茶聚一屋,聊一壶,聊一场,把这屋子里每个人都置身于宾至如归、相融相和之中。
正所谓“茶能治愈着每一个心灵”,一壶茶一碗碗茶,它可以让人在寒冷夜晚温暖着身心,可以将一家三口聚集在一起,在空气中流动着令人动容的温柔情怀。
礼仪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芬芳,而茶又把温暖传递给每一个人。
我们经常忘记了传统的文化,但只要是身处其中,就会感受到茶的温暖,感受到礼仪的温馨。
中国传统茶礼仪的文化精髓及当代传承
中国传统茶礼仪的文化精髓及当代传承作者:齐宇航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12期【摘要】茶文化起源于我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在茶文化的发展中,有很多与喝茶有关的礼节。
这些礼节必定会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这就使得中国茶礼仪的内容更加复杂,文化内涵更加丰富。
本文以中国传统茶礼仪为切入点,对茶礼仪的文化精髓进行了论述和研究,并对中国茶礼仪的当代传承和发展进行思考。
【关键词】茶礼仪;文化精髓;传承【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12—123—03引言传统礼仪文化内容丰富,对当今国家的精神家园、思想道德建设、文化、政治、经济、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必须重视并强化其传承与发展。
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在我国日益兴盛。
茶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除了茶書文化、茶具文化等物质文化之外,民间茶艺仪式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通过对中国传统茶道的讨论,对中国茶道的本质进行了剖析,探究茶礼仪的文化精髓,以不断拓展优良的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空间。
一、中国传统茶礼仪中国是茶叶之乡。
茶叶在中国四五千年前就已经被发现并被饮用了。
现在,茶已遍布全球,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
茶既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一种饮品,又是一种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在茶文化这个平台上,我们既能陶冶情操,又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茶文化的传播。
另外,中国传统茶礼仪还涉及茶品的贮藏与收购方法、茶席布局与中国茶艺、茶礼与茶俗、茶器美学等。
中国茶礼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它的内涵和文化底蕴是非常丰富的。
(一)准备礼仪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就非常注重礼节。
茶艺讲究礼节,同时也是对客人的一种尊敬与关怀。
所以,饮茶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座次的礼节。
尽管在日常饮茶待客中也有“主随客便”的规定,但若喝茶的人多了,就必须遵守相应的礼节。
中国茶文化 品味茶香中的精神追求
中国茶文化品味茶香中的精神追求中国茶文化品味茶香中的精神追求茶,作为中国人民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国茶文化在品味茶香中传达了一种独特的精神追求,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第一章丰富的历史渊源茶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中国。
根据史书记载,中国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传说中的神农氏发现了茶树。
而在中国的茶叶栽培、加工和制作工艺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茶叶制成独特的花型和形状,形成了中国茶叶的特色。
第二章精神追求与禅境中国茶文化强调品味茶香中那种富有禅境的精神追求。
喝茶时,人们往往放慢节奏,抛开外界的喧嚣,将心灵沉浸在茶香中。
茶香的馥郁和柔和,能够帮助人们放松身心,静心入定,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这种清雅的静谧,与人们对于内心的回归和平和生活的向往之间形成了一种契合。
第三章茶道的独特魅力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体现在茶道上。
茶道是以茶为核心,通过一系列讲究礼仪和仪式的方式,展示茶的泡制和品饮过程。
茶道注重细节,包括选用合适的茶具、掌握正确的冲泡方法、制定高雅的桌礼、端庄的神态等等,都是茶道所强调的。
茶道不仅仅是一种饮茶方式,更是一种身心修养的方式。
它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内在的文化内涵,吸引了许多人积极参与其中。
第四章多元的茶文化形态中国茶文化以其多元的形态展示了茶与其他文化的融合。
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中,中国茶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
例如,祁门红茶独特的红褐色与其独特的花果香气相得益彰,被广泛用于宴请客人。
而普洱茶则因其独特的发酵工艺和陈年的品质,而成为了文人雅士追捧的对象。
这些不同类型的茶叶展示了中国茶文化的多元性和魅力。
第五章茶文化与生活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品味和追求,也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中国,茶作为一种国粹,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家庭聚餐、朋友聚会还是商务会谈,都少不了各种茶叶的陪伴。
白茶文化的七种文化
白茶文化
白茶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七种文化:
1.茶道文化:白茶的茶道文化体现在品茶过程中,通过品鉴、欣赏、体验等方式,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2.茶艺文化:茶艺文化是指通过泡茶、品茶、赏茶等一系列的仪式和技艺,展示茶道精神和茶艺技巧,以达到审美和精神享受的目的。
3.茶礼文化:茶礼文化是指在品茶过程中,通过相互尊敬、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等方式,传承和弘扬茶道精神,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敬意。
4.茶俗文化:茶俗文化是指在茶道文化和茶艺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茶事活动和习俗,如茶会、茶宴、斗茶、茶歌、茶舞等。
5.茶诗文化:茶诗文化是指以茶为题材,通过诗歌、词赋等形式,表达人们对茶道精神和茶艺技巧的感悟和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6.茶器文化:茶器文化是指在茶道文化和茶艺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茶器具的制作、使用、收藏和鉴赏等文化现象,如茶壶、茶杯、茶盘、茶罐等。
7.茶食文化:茶食文化是指在品茶过程中,通过茶点、茶膳等方式,展示茶道精神和茶艺技巧,以达到审美和精神享受的目的。
中国茶道与中国茶礼仪
中国茶道与中国茶礼仪茶,是中国的国饮,也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道和茶礼仪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融汇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文将探讨中国茶道与茶礼仪的起源、特点以及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茶道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茶道起源于古代中国,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茶的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最早被人们用作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了茶叶的饮用价值,并开始研究如何最好地享受茶的味道和香气。
茶道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文化的影响。
茶道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陆羽的《茶经》成为了茶道学习的重要参考书。
陆羽强调了茶道中的净化身心、修身养性的意义,将茶道提升到了一种艺术和文化的高度。
此后,茶道逐渐成为了上层社会和文人墨客们追求精神境界的一种方式,并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
二、茶道的基本原则和流程茶道旨在通过一系列的仪式和流程展示茶的品质和精神内涵,同时提供了人们交流、沟通的场所。
茶道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平和、谦逊、清洁和匀和。
茶道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准备:茶道的第一步是准备工作,包括清洗茶具、净化自己的心灵和准备茶叶。
茶具的选择和净化过程都需要细致的操作和心思。
2. 烹茶:茶道的核心环节是烹茶,这需要熟练的技巧和经验。
烹茶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以确保茶叶的风味和香气得以最大限度地展现。
3. 品尝:在烹茶完成后,茶道的参与者会品尝茶叶,感受茶的味道和香气。
品尝茶叶需要细细品味,领略茶的不同层次和口感的变化。
4. 交流和分享:茶道过程中,人们可以交流彼此对茶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分享,人们可以增进友谊、促进思想交流,并且在茶道的氛围中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三、茶礼仪的意义和形式茶礼仪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仪式,不同于茶道,茶礼仪更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的层面。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礼仪是一种表达尊敬和感激之情的方式,它也被视为一种教化人心、提升修养的工具。
茶文化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庆祝
茶文化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庆祝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它不仅仅是饮品的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传统习俗和节日庆祝的重要元素。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茶被视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和生活方式,它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态度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茶文化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庆祝,并展示它们对中国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茶道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它追求和谐、平静和纯洁。
茶道强调泡茶的仪式和过程,讲究品茗的技巧和艺术。
当人们以一种专注和崇敬的态度泡茶、品茶时,他们能够体验到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融合。
茶道注重茶具的选择、泡茶的手法和品茶的礼仪,通过独特的仪式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
二、烹茶烹茶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烹饪茶叶的技巧和艺术。
在中国,烹茶是一种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的方式。
通过烹制茶叶,人们可以展示他们的心意和对客人的热情款待。
烹茶过程中,热水的温度、冲泡的时间以及茶叶的选择,都需要讲究和掌握。
而在品茗时,人们通过品味茶的香气、滋味和口感,领略茶的独特风味,感受到茶所传递的文化和情感。
三、茶文化节日中国有许多与茶相关的传统节日和庆祝活动,这些节日是人们为了纪念和庆祝茶文化,表达对茶的敬意和热爱而设立的。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清明节和立夏节。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被视为传承和弘扬茶文化的重要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到山上祭祖,同时也会将茶叶作为供品奉献给祖先。
他们相信通过泡茶并向祖先敬茶,可以表达尊重和感恩之情,同时也可以传承茶文化的智慧。
立夏节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茶叶生长的关键时期。
在立夏这一天,人们会举办茶会,品尝新茶,同时也会祈求丰收和平安。
这个节日不仅是茶的庆祝,也是人们团聚、交流和分享的时刻,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茶文化的传统习俗和节日庆祝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既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体现。
通过茶道、烹茶和茶文化节日的传承和弘扬,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茶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中国茶文化理念
中国茶文化理念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丰富的茶道、茶艺、茶礼等方面的内涵。
以下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些理念:
1.和谐共生:
中国茶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和饮用都融入了自然的元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尊重自然:
茶叶的生长需要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茶文化倡导对自然的尊重和感恩。
传统的茶园往往位于山间、溪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3.淡泊名利:
茶人追求淡泊名利的境界,茶道强调的是清静、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与物欲和功名利禄相对立。
4.礼仪文明:
茶文化注重礼仪,茶道中的茶艺表演、茶席准备都有严格的流程和规矩。
茶艺的过程不仅是品茶,更是一种表达敬意和友谊的方式。
5.心静自然凉:
喝茶是一种调整心态的方式,茶文化主张心静自然凉。
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平复心情,领略自然的宁静。
6.陶冶性情:
茶艺被视为一种陶冶性情的方式,通过沏茶、品茶的过程,培养个体的性格修养,使人更加沉稳、坚韧。
7.传承创新:
茶文化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传承着千年的茶道传统,同时也在不断创新。
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种不断演化的过程。
8.情感交流:
在中国茶文化中,茶叶常被视为一种情感的载体。
人们通过品茶、赏茶,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情感,增进感情交流。
总体而言,中国茶文化弘扬了一种清新淡雅、和谐自然的生活理念,追求精神层面的愉悦与满足。
这种文化理念超越了单纯的饮茶行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茶与传统民俗活动的结合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茶与传统民俗活动的结合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传统民俗活动,则是中国文化传承与展示的重要形式。
茶与传统民俗活动的结合,不仅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入体验传统文化魅力的方式。
一、茶道与传统民俗活动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注重礼仪、尊重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
它不仅是一种饮茶的方法,更是一种修养的方式和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在传统民俗活动中,茶道常常作为重要的环节出现。
举例来说,农历正月初一的迎春花市,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
在这个传统节日中,茶道表演往往成为市集的一部分。
茶艺师们在观众面前展示茶道的精妙独特,不仅通过泡茶的过程展示他们的技艺,还通过对茶的品评和文化故事的讲解,传递着传统文化的知识与情感。
此外,传统的婚礼仪式中也常常融入茶道环节。
新郎新娘在家长和亲友面前泡茶、献茶,以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祝福。
这样的茶道表演不仅让亲友们享受到美味的茶汤,更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茶艺表演与传统民俗活动茶艺表演,既是一项技艺,也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展示。
在传统民俗活动中,茶艺表演常常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例如,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烧纸钱以祭奠祖先。
而在一些地方,茶艺师会在祭祀场合展示他们的茶艺表演。
茶艺师们巧妙地将烟雾与茶的香气融为一体,通过茶具的运用和手势的展示,呈现出独特的茶艺风貌,让祭祀活动更加庄重而神秘。
在庆祝中秋节的时候,人们经常会举办传统的月饼赏月活动。
而茶艺表演也会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茶艺师们在夜晚的月光下,精心准备各式茶具和茶叶,以艺术化的手法进行茶艺表演,为赏月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茶会与传统民俗活动茶会,是一种集合了品茶、交流和传统民俗元素的社交活动。
它的举办不仅是茶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更是人们分享快乐、加深感情的方式。
举例来说,在春节期间,许多地方都会举办茶会。
礼仪文化解析:三茶六礼是什么
礼仪文化解析:三茶六礼是什么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人们对礼仪这方面要求极高,就拿那些民间习俗来说吧。
结婚的第二天,夫妻要起来给父母敬茶,敬茶这个礼仪可不简单。
那么古代的三茶六礼是什么呢?本期中国礼仪文化带你来看看。
茶礼是中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
原来出于古人对茶树习性的认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因此把茶树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
所以,民间以茶作为男女订婚的茶礼。
“三茶礼”旧时多流行于江南汉族地区,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
另一种特指婚礼时的三道茶仪式,即第一道百果;第二道莲子、枣子;第三道才是茶。
吃的方式也有讲究:第一道、第二道是接杯之后,双手捧着,深深作揖,然后将杯子与嘴唇触碰一下,即由家人收去,第三道茶作揖后才可以饮。
“六礼”始于周代,据传周文王卜得吉兆,亲迎太姒于渭滨,整个过程有六道仪式,即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后即将此仪式定为“六礼”。
“纳采”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若女方同亲议婚,男家才再去女家求婚,携带的礼物通常是活雁;“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周代以前,因地位不同纳采的礼物各不相同,后来一律改用雁。
用雁的原因一是认为雁“木落南翔,冰沣北组”,顺乎阴阳往来;二是认为雁失配偶,终身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问名”是男家托媒人到女方去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时,准备合婚的仪式。
问名后,男方将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排阴阳,以定婚姻吉凶,若八字合,即可成婚。
“纳吉”是男方将头号名后占卜得到的吉兆可以合婚的消息告诉女方,备上礼物到女方去决定婚约。
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礼仪。
以前是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礼物,进入“小聘”阶段,俗称送定、过定、定聘等。
后来礼品由雁逐渐演变成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烛等。
“纳徵”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十分繁琐。
女家受礼后要。
红楼梦中关于茶俗的描写
红楼梦中关于茶俗的描写在四大名著中,不乏对茶的描写,特别是以《红楼梦》为最,甚至可以说是“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其中包括茶的分类、茶礼茶俗、茶诗茶具等,细节精微,意蕴深远。
《红楼梦》中所体现出来的茶俗,首先一个就是放定茶,古时候结亲以茶为聘礼,故把女子受聘叫做“吃茶”。
自宋朝以来,就有用茶作定婚礼的礼俗,故后人将聘礼称为茶礼。
在第二十五回中,王熙凤就借着吃茶打趣宝玉和黛玉,书中记载如下:林黛玉听了听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要使唤人了。
”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
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
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
凤姐口中的“吃了我们家的茶”就是暗指放定茶,而凤姐早就看出两人情比金坚,再凭着老太太对两人的宠爱,所以有意撮合宝玉和黛玉。
第二个茶俗便是漱口茶了,第三回中黛玉丧母,林如海便委托贾雨村带入京都投靠外祖母,吃完饭后发现贾府中许多规矩和自己家中不同,其中就有漱口茶,书中记载如下: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
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
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和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
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
从中可以看出,林家和贾府同为贵族,但是饮茶习惯却大有区别,这应该是是和南北观念有关。
林黛玉是南方人士,南方一般都是饭后等消化完再喝茶,这样不会伤及脾胃;贾府在北方,他们的习惯是吃完饭后用浓茶漱口,这样既可以清洁口腔,还能起到保护牙齿的作用,漱完口后再喝茶助消化。
第三个茶俗是待客茶,中国是茶文化的起源地,“客来敬茶”是我们招待客人的一项基本礼仪。
《红楼梦》中客人来了要先上一盏茶来表示主人对客人的欢迎和重视。
比如,林黛玉初到贾府时,王熙凤首先捧茶献客;贾母八十岁寿宴的时候先请客人入大观园用茶,用完茶后才开始宴席。
学习茶文化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茶文化心得体会三篇篇一:学习茶文化心得体会上完茶文化课后,我感触良多,从中学到了许多做人处事的道理,老师的和蔼可亲让我对茶文化的课更是兴趣极高,很高兴也很幸运可以选到一门可以从中学到许多茶道知识并能了解人生道理的课。
就快毕业了,以后的路不知道怎么样,心中的理想是那么的广大,但是有抱负没有行动是不行的,在茶文化中我了解了一种叫三味茶的少数民族的茶,先苦后甜,就像人生一样,必须经过拼搏才能得到成果,懒懒散散,毫无上进,没有吃苦能力的人生是没有作为的,作为我们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不要有大学生的优越感,凡是要从低做起,要能吃苦才能感到苦后的甘甜。
茶道是一门学问,在古代,古人一对茶道的礼仪就有很严格的要求,就像做人处事一样,严谨得体,高贵典雅,学习茶道后我了解了一些古人的引茶心得,掌握了一些对自己文学方面很有帮助的古文知识,从中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在我看来茶道不仅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艺术一种人生道理。
茶的一生也同样像人的一生,必须经过很多的荆棘与曲折才能达到人生的顶峰,才能把茶最浓郁的清香散发出来,用平和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事、物,提升自己的修养是靠自己的努力。
即使面对困苦与艰难,也要用一种淡定,宁和的心态对待,用修养的力量让自己更加美丽动人。
茶文化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
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这个学期的茶文化课上完了,以后我相信还是有机会接触有关茶道的,现在学到得知识将为我以后奠定基础,我会紧跟老师教导及茶道人生道理去迎接我接下来面对的社会,好好生活,坚强做人!篇二:学习茶文化心得体会因为假期正好要备三年级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相约茶礼感受中华文化),之前我对茶文化的认知少的可怜,所以我大量的查阅了有关茶艺方面的资料,静下心来细细品读。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和意义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和意义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其历史非常悠久。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和意义,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栽培茶树,使用茶叶的国家。
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的利用最初是在原始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
陆羽最先在他的《茶经》中探讨茶的起源,他认为据《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及“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茶事应当开始于神农,而这种说法目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学界比较认同的是茶叶生产始于四川。
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了巴蜀地区在汉时就大量种植茶树,甚至把茶作为贡品向西汉都长安进贡,秦汉以后茶叶开始向外传播。
对于茶文化的起源问题,各家说法不一。
陆羽有关茶起源问题的这种说法虽然存在着争议,但其中一丝微弱的信息却表明:在原始社会,人们在“茶”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注重的是它的某些治愈疾病的“药”用之性,而没有产生文化。
有学者认为把茶作为一种文化而不是单纯的饮用真正有历史记载的应该从西汉算起。
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充分证明了西汉时茶叶市场的存在和饮茶风俗的形成。
《集古录》则提出茶文化起于魏晋,魏晋名仕以饮茶于山水来怡情养性,,形成了一种茶的名仕文化。
同时随着文人饮红茶的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关于茶字的由来,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载,在史前期,“荼”是泛指各种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独立的“茶”字则是在发现了荼的药用价值及饮用价值之后才产生的。
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人们很容易就发现了茶类植物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药用功效。
然而,由药用汤剂发展为日常的饮料,还必须存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
巴蜀地区深处内陆,地势低凹、山岭环绕,一直是疾病和瘟疫多发的地区。
正是这种特殊的地域自然条件决定了人们的饮食**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
中国茶文化意义
中国茶文化意义在与客人共同品茶时,由茶海向客人的闻香杯中斟茶通常只斟七分满,留下的三分是情谊,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茶文化意义,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茶文化意义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
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
中国茶道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
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
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
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
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
艺能使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十一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
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含义壶与茶的关系壶质影响泡茶的效果,这里所指的壶质主要是指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清扬,密度低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低沉。
茶礼仪课件PPT(54张)全文
茶不要太满,以八分满为宜。 再冲洗掉残留在盖口的泡沫。
文
孟臣三沐——水开(茶汤煮好)
茶盘(大小视平时喝茶人数及摆放空间决定。
后,用茶漏盛开水轻轻淋洗于茶壶
化 人都员应一 合般手为而一鞠茶躬师。,两陪侍者,侍者站屏风左右斜向捧案而立,无案时应合手上而(立(谓合之手,温手壶搭于)腹;前掩再于打袖中开)茶茶师炉与,侍者用行礼时
对主客要求:做到安静,有 礼有序,正装出席,不说话私 语,主人礼让客人。
对茶师要求:动作有序不紧 不慢,庄重,行动优雅(注重) 有礼。人员一般为一茶师,两陪 侍者,侍者站屏风左右斜向捧案 而立,无案时应合手而立(合手 ,手搭于腹前掩于袖中)茶师与 侍者行礼时都应合手而鞠躬。
茶 文 化 礼 仪
展示茶具——然后茶师将 茶具放于案上,侍女捧案将 茶具(主要是茶杯)分发给 客人供其观赏点评。
净手焚香——先客后主,主客 也需净手。然后茶师点燃香炉, 一放于自己桌上,一让侍女放于 客人坐中间的矮案上。静气之香 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 增添意境外,还利于调节气氛, 增添平和的气息,更利于在座人 们心灵之间的联系交流。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
茶 如果来宾人数比较多,那么就采取以进入客厅之门为起点,按从左到右顺时针方向依次上茶最为妥当。
茶 饮
茶
的是 的
进茶 养 茶茶
灵茶 一
友、 性 为的
道
魂文 种
谊赏 的 媒艺
。化 和 的美
,茶 美、
一 种
的 生
术
核仪
心闻 方 活
心式
修茶 式 礼
德
仪
茶文化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茶文化的文化内涵是什么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文化内涵,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文化内涵心态文化--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
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谓茶德、茶道等等。
这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行为文化--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通是以茶礼、茶俗以及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
如宋代诗人杜来"寒夜客来茶当酒"的名句,说明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礼节;千里寄茶表示对亲人的怀念;民间旧时行聘以茶为礼,称"茶礼",送"茶礼"叫"下茶",古时谚语曰"一女不吃两家茶",即女家受了"茶礼"便不再接受别家聘礼;还有以茶敬佛,以茶祭祀等等。
至于各地、各民族的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饮茶习俗更是异彩纷呈,各种饮茶方法和茶艺程式也如百花齐放,美不胜收。
制度文化--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
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等。
据《华阳国志。
巴志》记载,早在周武王伐纣之时,巴蜀地区的"茶、蜜、灵龟……皆纳贡。
"至唐以后贡茶的份额越来越大,名目繁多。
从唐代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对茶叶征收赋税:"税天下茶、漆、竹、木,十取一。
"(《旧唐书?食货志》)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开始实行榷茶制,即实行茶叶专卖制(《旧唐书。
文宗本纪》)宋代蔡京立茶引制,商人领引时交税,然后才能到指定地点取茶。
茶文化的感悟(5篇)
茶文化的感悟(5篇)茶文化的感悟(5篇)茶文化的感悟1学习《茶文化》这门课程,首先让我学到的不是茶,而是礼。
老师课前课后那真诚的鞠躬礼,让我深感讶异和震憾,这礼仿佛弥合了老师与学生之间鸿沟,表明了我们不是单方面的传授知识,而是在做思想上的交流。
老师的这份恭敬之心,使我学会了恭敬与谦卑。
在此,我深深地感谢我的老师,能作为您的其中一名学生,和您做思想上交流,我倍感荣幸!在选修这门课之前,我对茶及茶文化的认识是浅薄的,是零碎的,而且我并也不认为这门课可以给我带来什么改变,我只是在修学分。
但它却给了我一份意外的惊喜,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茶方面的知识,还满足并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陶冶了我的道德情操。
下面是我在学习之后对茶文化的认识,及体会。
中国是茶的故乡。
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若能杯酒比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
当我们吟诵这样优美的诗句是,不禁也感叹茶在中国文化中的悠久历史。
茶叶在我们中国按原料和采摘季节可以分为春茶、夏茶、秋茶与冬茶;按成品茶叶的聚合状态可以分为散茶、砖茶、末茶等;按成品干茶具体形状可以分为扁形茶、针形茶、片形茶、圆形茶、雀舌形茶、眉茶等;按茶树自然生态环境可以分为高山茶、平地茶、有机茶等;按产地可以分为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等;按茶树品种可以分为如青茶中的仙、乌龙、肉桂、大红袍、奇兰、铁观音;按销路可以分为内销、边销、外销茶、出口茶、侨销茶;按包装形式可以分为袋泡茶、小包装茶罐装茶;按加工程度可以分为初加工茶、精加工茶、再加工茶及深加工茶等;按初加工时茶树鲜叶是否经过酶性氧化以及酶性氧化的程度可以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青茶)、红茶。
不同类型的茶叶的加工方式又不尽相同。
如我们最熟悉的绿茶,是经过先让鲜叶处理(摊放),水分散失,叶色由翠绿变暗绿色,叶质变软,叶片体积变小等物理性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彤】灿烂的茶礼茶俗,深刻的文化意蕴灿烂的茶礼茶俗,深刻的文化意蕴刘彤(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长沙.410128)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茶俗的文化意蕴阐述以及对中国茶俗的探源和国外饮茶风俗的简述,表明在中国茶叶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支柱产业,经过精品化深度发展的茶俗必将在繁荣茶文化、振兴茶产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文化;茶俗;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社会经济所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构成要素,少数民族茶文化又是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研究和发展少数民族茶文化既丰富了少数民族茶文化的内容,又是民族文化强省的需要,意义深远。
一、中国茶俗的文化意蕴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华民族在茶的发现、栽培、加工、利用,以及茶文化的形成、传播与发展方面,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书写了灿烂的篇章。
在日常生活里,茶以其自身的魅力和难以抗拒的亲和力渗透到各民族、各阶层的日常生活,形成了相关的种种习俗和审美情趣。
茶俗,在中国民间更是无处不在,种茶、制茶、烹茶、品茶、用茶、赏茶,茶在民间用于婚俗、丧俗、节俗等场合,无一不融注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有其较深的象征意蕴。
茶利交际具有亲和、质朴和友谊的象征。
客来敬茶,是中国人的礼数,以茶待客,以茶交友,表达敬意,增进情谊,营造祥和融洽的气氛。
民间茶礼,突出反映了劳动者重友情的优秀品德。
“茶”代表送祝福,具有纯洁、坚定和吉祥的象征。
中国古人向来认为茶只能直播,移栽则不能成活,所以茶又称“不迁”,表示爱情的坚贞不移。
茶多籽,又成为祈求子孙繁盛,家庭幸福的象征。
撒拉族“订婚茶”:回族提亲称“说茶”,订婚称“吃喜茶”,满族“下茶礼”都说明了这一点。
茶可以祭鬼神,具有节制、清醒和理智的象征。
中国民间许多地方都有人死后会被阴间鬼役“灌迷魂汤” 的传说。
有的说让新死的人喝迷魂汤,是为了让他忘却人间的旧事;有的说是为把鬼魂导入迷津免被恶鬼去欺辱或服役。
茶能使人清醒而有理智,所以许多产茶地把茶作为丧俗葬礼、祭祀鬼神的重要内容。
茶代表明秩序,具有尊老爱幼、和睦勤俭的象征。
中国礼仪之邦,子孙要孝敬长辈,兄弟要亲如手足,夫妻要相敬如宾,“以茶表敬意”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奉茶明礼敬尊长”,是中国家庭茶礼的主要精神。
中国家庭茶礼提倡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和敬亲睦,勤俭持家,以清茶淡饭而倡导简朴的治家之风。
茶可以清身心,象征廉洁、自然和清净的养生之道。
茶以清心,得天性怡然之趣。
明代朱权明确指出:茶是契合自然之物,茶是养生的媒介。
他认为饮茶主要是为了“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
道家修炼,主张内省。
清茶一盏融合世间万物,在饮茶中得到一种自然的感受,达到清净悠远的境界。
茶具有励志和谐、平静向上的中庸思想象征。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强调,饮茶者须是精行,俭德之人,把茶看作养廉和励志、雅节的手段。
后来,刘贞亮,总结茶的“十德”,又明确“以茶可养廉”,“以茶可雅志”,正式把儒家中庸、仁礼,思想纳入茶道之中。
现代民间饮茶习俗以质朴、简洁明确地表现出来、民间茶道精神不像上层茶文化那样深沉、优雅,但更多地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优秀品德。
二、中国茶俗资源(一)茶与礼仪“凤凰三点头的故事”:茶师或是服务生,以及宾客之间倒茶的时候,不可以将茶一次性倒满,需要分三次倒完,这在茶礼仪中,称为“凤凰三点头”,这里面有一个典故:据说清乾隆皇帝游江南,来到松江,带了两个太监,便衣打扮,到一片茶馆店里去私巡察访。
茶店老板拎了一只长嘴茶吊来冲茶,端起茶杯,一连三洒,茶杯里正好浅浅一杯,茶杯外没有滴水溅出。
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忙问:“掌柜的,你倒茶为啥不多洒一洒,少洒一洒,不多不少齐巧洒三下,”老板笑着回答:“客官,这是我们茶馆的行规,这叫凤凰三点头。
”乾隆皇帝一听,夺过老板的水吊,端起一只茶杯,也要来学学这“凤凰三点头”的新鲜玩艺。
“以手代叩谢礼的由来”:喝茶有一种礼数,就是当别人给你倒茶时,为了表示敬意,用手指轻叩桌面数下。
扣手礼是从古代的叩头礼演变简化而来的。
方法是将一只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略微弯曲,指尖捏合在一起,轻轻叩打桌面几下,即代表古代最隆重的“三跪九扣首”之礼。
“端茶送客”的习俗:在我国清代,官场上敬茶喝茶习俗有特殊的程序和含义,有别于贵族茶道、雅士茶道、禅宗茶道。
在隆重场合,如拜谒上司或长者,仆人献上的盖碗茶照例不能取饮,主客同然。
若贸然取饮,便视为无礼。
主人若端茶,一意即下了“逐客令”,客人得马上告辞,这叫“端茶送客”。
主人令仆人“换茶”,表示留客,这叫“留茶”。
(二)茶与婚俗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
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
古人结婚“以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意。
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
故历代都将茶视为“至性不移的象征”。
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
“茶不移本”可示爱情坚贞不移。
茶树多籽可象征“子孙绵延繁盛”。
茶树又四季常青以茶行聘寓意爱情“坚贞不移”,又寓意爱情“永世常青”,祝福新人“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
茶礼成为了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
茶成了男子向女子求婚的聘礼称下定茶,而女方受聘茶礼则称“受茶,吃茶”即成为合法婚姻。
如女子再受聘他人会被世人斥为吃两家茶为世俗所不齿。
民间向有“好女不吃两家茶”之说。
旧时在江浙一带将整个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
其中“三茶”,即为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也有将其提亲相亲入洞房的三次沏茶合称“三茶”。
举行婚礼时还有行“三道茶”的仪式,第一道为“百果”,第二道为“莲子或枣子”,第三道才是“茶叶”,都取其“至性不移”之意。
吃三道茶时,接第一道茶时,要双手捧之,并深深作揖,尔后将茶杯向嘴唇轻轻一触,即由家人收去,第二道依旧如此,至第三道茶时,方可接杯作揖后饮之。
(三)茶与祭祀在我国五彩缤纷的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
“无茶不在丧”的观念,在中华祭祀礼仪中根深蒂固。
祭祀用茶早在南北朝时梁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中就有记载:齐武帝萧颐永明十一年在遗诏中称:“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以茶为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鬼魂,这就与丧葬习俗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上到皇宫贵族,下至庶民百姓,在祭祀中都离不开清香芬芳的茶叶。
茶叶不是达官贵人才能独享用,茶叶祭扫也不是皇室的专利。
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着以茶祭祀祖宗神灵,用茶陪丧的古老风俗。
(四)茶与宗教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相当密切,最早将茶引入宗教的是道教。
早在唐代时,道士喜饮茶者已比比皆是。
由于茶能轻身延年,故茶成了想得道成仙的道家修炼的重要辅助手段,而将茶作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
道教在打醮、即祭祀时祈祷作法等场合的献茶也成为做道场的程式之一。
道士们品茶,也种茶。
凡在道教宫观林立地,也往往是茶叶盛产之地。
道士们都于山谷岭坡处,栽种茶树,采制茶叶,以饮茶为乐,提倡以茶待客,以茶为祈祷、祭献、斋戒、甚而驱鬼妖的供品之一。
随后,饮茶也进入了佛教的修行。
佛教修行之法为“戒、定、慧”。
“戒”,即不饮酒,戒荤吃素戒;“定、慧”,即坐禅修行,要求坐禅时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而进入专注忘我的境界。
此种耗费精神、损伤体力的坐禅,正好以饮茶来调整精气,故饮茶历古以来受到僧人们的推崇。
坐禅是佛教的重要修行内容之一,而坐禅与饮茶是密不可分的。
僧人坐禅,又称“禅定”。
唯有镇定精神、排除杂念、清心静境,方可自悟禅机。
而饮茶不但能“破睡”,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
故历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体、茶禅一味”之说。
意指禅与茶叶同为一味,品茶成为参禅的前奏,参禅成了品茶之目的,二位一体,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在佛教昌盛的唐代,饮茶尤为僧家所好。
僧众坐禅修行,均以茶为饮。
其中除提神外,也以茶饮为长寿之方。
那时僧众们非但饮茶,且广栽茶树,采制茶叶。
在我国南方,几乎每个寺庙都有自己的茶园,而众寺僧都善采制、品饮。
所谓“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名山名茶相得益彰。
因佛教与茶叶有缘,故寺院与产茶有关,著名佛教寺院多出产名茶。
院内住持往往招集大批僧尼开垦山区,广植茶树。
而一般寺院的四周都环境优异,因而适宜茶树的栽种,故历代寺院都名茶辈出,像南京栖霞寺、苏州虎丘寺、福州鼓山寺、泉州清源寺、武夷天心观、衡山南岳寺、庐山招贤寺等,历史上都出产名茶,名噪一时。
如安徽名茶“黄山毛峰”,即产于黄山松谷庵、吊桥庵、去谷寺一带;名茶六安瓜片,即产于安徽齐云山蝙蝠洞附近的水井庵。
而庐山以云雾著称,茶树长年生长于云雾弥漫的山腰,庐山招贤寺的寺僧们亦于白云深处劈岩削峪,广栽茶树,采制茶叶,成为著名的“庐山云雾茶”。
另外杭州龙井寺产的龙井茶、余杭径山寺的径山茶、宁波无童寺的天童红茶等都为名寺名茶。
茶与佛教的紧密程度是空前的。
饮茶成了禅寺的日常制度,成了僧众们的主要生活内容,并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庄重肃穆的饮茶礼仪。
在我国的各寺院中,都专设“茶堂”,供寺僧或饮茶辨说佛理,或招施主佛友,品饮清茶。
一般在寺院法堂的左上角设“茶鼓”,按时敲击,以召集僧众饮茶。
寺僧们坐禅时,每焚完一枝香就要饮茶,以提神集思。
有的寺院还设有“茶头”,专司烧水煮茶、献茶待客,有的寺院则在寺门前站立有“施茶僧”,为游人们惠施茶水,行善举。
寺院还根据不同的功用,分别冠以各种“茶名”。
如以茶供奉佛祖、菩萨时,称“奠茶”;在寺院一年一度挂单时,要按照“戒腊”(即受戒)的年限先后饮茶,称“戒腊茶”;平日寺院住持请全寺僧众吃茶,称“普茶”;逢佛教节庆大典,或朝廷钦赐丈衣、锡杖时,还要举行庄严、盛大的“茶仪”。
(五)茶与民族风俗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除赫哲族人很少喝茶外,其余各民族都有饮荼的习俗。
少数民族地区的饮茶风俗,从烹饮方法来看,主要有烤茶、奶茶、酥油荼、油茶、擂茶、罐罐茶等,饮法也各有特殊的含义和风味。
土家族擂茶,一种古老的吃茶法,干百年来在土家族流传至今。
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
这就是古老的擂茶了。
擂茶,又名三生汤,是用生叶(指从茶树采下新鲜茶叶)、生姜和生米仁等三种生原料经混和研碎加水后烹煮而成的汤,故而得名。
相传三国时,张飞带兵进攻武陵壶头山(今湖南省常德境内),途径乌头村(今湖南桃花源)时,正值炎夏,当地正好瘟疫蔓延,张飞部下数百将士病转,连张飞本人也不能幸免。
正在危难之际,村中一位草医郎中有感于张飞部属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便献出祖传除瘟秘方擂茶,结果茶(药)到病除。
从此桃花源的擂茶远近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