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茶俗
中国传统茶文化
中国传统茶文化神农有个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
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1、神农说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2、西周说道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述说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稀有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述,那时并且就存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说西汉·王褒《僮约》: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
此文撰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内容如下:舍中存有客。
提壶行及酤。
汲水并作哺。
涤杯整案。
园中忽蒜。
斫苏切脯。
筑城肉臛芋。
脍鱼炰鳌。
要烧尽具。
哺已砌藏。
舍后存有一棵。
当裁作船。
上至江州。
进到煎主。
为府椽谋一大笔钱。
推纺恶败。
蠢索绵亭。
四饮茶习俗
• 注重午后饮茶,其源始于18世纪中期。因英国 人重视早餐,轻视午餐,直到晚上8时以后才 进晚餐。由于早晚两餐之间时间长,使人有疲 惫饥饿之感。为此,英国公爵斐德福夫人安娜, 就在下午5时左右请大家品茗用点以提神充饥, 深得赞许。久面久之,午后茶逐渐成为一种风 习,一直延续至今。如今在英国的饮食场所, 公共娱乐场所等都有供应午后茶的。在英国的 火车上,还备有茶篮,内放茶、面包、饼干、 红糖、牛奶、柠檬等,供旅客饮午后茶用。午 后茶实质上是一餐简化了的茶点,一般只供应 一杯茶和一碟糕点,只有招待贵宾时,内容才 会丰富。
冲泡,属纯茶原汁味饮法,认为清饮能保持茶 的“纯粹”,体现茶的“本色”。而最有汉族 饮茶代表性的,则要数品龙井、啜乌龙、吃盖 碗茶、泡九道茶和喝大碗茶了。
2
品龙井茶
• 茶美,境融,水净,器精,艺巧 • 1:50-60,80 • 少量高冲湿润茶叶(浸润泡)10-15S 七分满,
三分空(七分茶,三分情) • 赏叶观色闻香品味 • “龙井真茶者,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
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 溺沦乎赤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真味也。”
3
茶与婚礼
• 茶与婚礼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在婚礼中应 用、吸收茶叶或茶叶文化作为礼仪的一部分。
• 茶性纯洁,茶树多籽 • 古代认为茶只能直播,移载不能成活(江南婚
俗: “三茶礼”——爱情不移) • 湖南浏阳“喝茶定终身” • 湖南元江“鸡蛋茶” • 浙江湖州:“吃茶”、“受茶”、“献茶”、
中国各民族饮茶习俗分类
• 1、清茶品饮,香真味实
• 2、大碗急饮,生津止渴
• 3、以茶点缀,意在示礼
• 4、借茶喻世,追求哲理
• 5、名茶名点,相辅相成
中国茶文化介绍
中国茶文化介绍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孕育了独特的中华文化。
茶是中国的文化代表之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喜欢品茶。
茶文化因国而异,各国各有千秋。
中国茶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一、茶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
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二、茶百科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
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广泛栽培。
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
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
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制作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珍品。
广泛流行于世界的保健饮品,起源于中国。
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汉人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的最早发现与利用,是从药用开始的。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三、茶道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
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大力宣扬“仁”即爱人的忠恕之道的同时,强调“仁”的实行要以“礼”为规范,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并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治国理念。
这些思想,造成儒家以中庸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体系,并形成影响人类文化数千年的东方文化圈,当今包括全世界华人、华裔、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诸国都从儒学中寻找真理。
沿袭至今的饮茶习俗
沿袭至今的饮茶习俗悠悠数千年的岁月,浩瀚无际的长江、黄河孕育出中华博大精深,瑰丽多姿的民风民俗,而中华茶俗即是浩瀚的中华民族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社会经济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饮茶习俗。
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些我国各地区仍在传播的茶俗:一、凉拌茶与煮茶基诺族,自称是“基诺”或“雅诺”,过去称为“攸乐”,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地,主事农业,善于种茶。
基诺山是西双版纳的“六大茶山”之一,以盛产“攸乐茶”而闻名。
清代攸乐茶被列为贡茶。
基诺族饮茶常见的有两种,即凉拌茶和煮茶。
凉拌茶。
原始食法,通常先将从茶树上采下的鲜嫩新梢,双手稍用力搓揉,把嫩梢揉碎,放入清洁碗内,再将黄果叶揉碎,切碎辣椒,投入适量盐于碗中,其作料多少以人爱好而定。
最后,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待1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此种凉拌茶,用糯米饭佐餐,清香甘甜,余味悠长,满口甘醇,使人饭量倍增,浑身有劲,夏食消毒,冬食驱寒。
煮茶:先用茶壶将水煮沸,随即取出适量的成品茶叶,投入到正在沸腾的茶壶内,经3分钟左右,当茶叶的汁水已经溶解于水时,即将壶中的茶汤注入竹筒,供人饮用。
竹筒,是基诺族的盛具,也是饮具,劳动时可盛茶带到田间饮用。
二、柚茶在台湾地区,习惯泡饮一种用柚子和茶叶加工的独特“午时茶”(也叫柚茶)。
柚子是选用当地特产的大颗粒“文旦蜜柚”,先用水果刀环绕柚子1/4处切开一个盖,然后压进乌龙茶约100克,再用比较粗的针线缝合好,像挂灯笼似的一个个挂在雨淋不到的屋檐下通风处,让其自然风干,便成柚茶。
待到来年端午节中午取柚冲泡,具有健胃、消食、解油腻、祛荤腥等作用。
三、土家罐罐茶生活在山区的土家人,火炕里昼夜有火,三脚架挂着黑乎乎的煨茶土罐,其罐上部有带嘴的圆口,底部圆形,中间为罗汉肚形,有提耳。
制作罐罐茶,先是净罐体,拭干水汽,放到火上烘烤,初闻茗香,因罐久作其茶,而自然发出之味;第二步是“炕茶”(土家方言,是用器皿盛装后在火上烘烤的意思),即放足茶叶,边炕边摇,茶香顿时弥散满屋。
汉族的风俗习惯
汉族的风俗习惯饮茶:酒和茶是汉族主要的两大饮料。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也是世界上发明酿造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
酒文化和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数千年来,构成汉族饮食习俗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世界上也发生了广泛影响。
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多年了。
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汉族以粮食作物居多甲壳类,以各种动物食品、蔬菜做为副食的基本饮食结构。
这与西方诸民族和中国藏、塞等民族的饮食结构构成了独特的差别。
此外,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构成了一日三餐的饮食惯制。
一日三餐中主食、菜肴、饮料的配搭方式,既具备一定的共同性,又因相同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水平、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构成一系列的具体内容特点。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
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汉族人饮茶,著重一个「Fanjeaux」字。
凡去了客人,泡茶、敬茶的礼仪就是必不可少的'。
布季谢客到访,可以争求意见,采用同已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
以茶恭客时,对茶叶适度果蔬也就是必要的。
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必须特别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通常用茶杯泡茶,例如已喝回去一半,就要嵌入热水,随其喝随其迎,并使茶水浓度基本维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合。
在饮茶时也可以适度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至调节口味和小食之功效。
茶文化在汉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武王伐纣,茶叶已作为贡品。
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
战国,茶叶已有一定规模。
先秦《诗经》总集有茶的记载。
又如在汉朝,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
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
隋朝,全民普遍饮茶。
唐朝,茶业昌盛,茶叶成为“人家不可一日无”,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
汉代的茶文化
汉代的茶文化通过各种记载和考古发现,我们可以知道两汉间的茶事越来越趋于丰富。
茶叶正是在这个时代成为商品,茶叶种植的第一人也正是被后来的人记录在这个时代,而历史上有关茶叶的第一个文献,也正是在这个时期诞生。
植茶最早年代的记载南宋地理学家王象之在其地理名著《舆地纪胜》中曽说:“西汉有僧从岭表来,以茶实蒙山。
”只是后来典籍记载的中国最早的植茶年代,而当地一直就有西汉吴理真结庐四川蒙山,亲植茶树的传说,吴理真成为人类植茶史上最早被记载的种茶人。
《舆地纪胜》成书南宋,岭表即今天的岭南,关于西汉僧人从岭表传来种茶传统,有后人表示疑义,而吴理真其人的真实情况,在他生活的西汉时代史书亦无明确记载。
然而,被各类后世史志笔记记载的西汉蒙山产茶,依然还是推理为可信的。
晋代大学者常璩在《华阳国志》里写明武王伐纣时,蜀中小国贡献茶叶,并且周初时,园子里已经有茶叶了。
而且,在《晋书》和《唐国史补》当中,也都有本地茶叶的生长记录,后者还顺带着评价:“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扬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后世直到今天还流传着有关蒙山茶的各种传说,而根据传说,历代所留下的茶事盛迹,亦在蒙山成为重要的茶文化景观。
文献记录文人们在时代风气的形成与演进中,往往会起着记录者、参与者甚至引领者的作用。
西汉学者、辞赋家扬雄在其著作《方言》中记载说:“蜀西南人谓茶曰蔎。
”而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专门对茶进行了解释:茶,苦荼也。
在中国首部字典中收入了“茶”字,说明了茶在当时生活中的重要。
而茶的药用被权威地记录,则是在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
其中记录有二十几种药物,包括“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苓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硝,莞椒,茱萸”,其中的“荈诧”就是茶。
就因为这两个字,陆羽将司马相如和他的《凡将篇》一起选入《茶经》,由此可证明,茶在汉时的药理作用,意义有多么重要。
中国茶文化的饮茶习俗
中国茶文化的饮茶习俗饮茶风俗在我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饮茶习俗,你对于这些习俗了解多少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国茶文化的饮茶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的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
在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
不过把饮茶看作是健身的饮料、纯洁的化身、友谊的桥梁、团结的纽带,在这一点上又是共同的。
下面,将一些兄弟民族中有代表性的饮茶习俗,介绍如下。
昆明九道茶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一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
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
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一是赏茶:将珍品普洱茶置于小盘,请宾客观形、察色、闻香,并简述普洱茶的文化特点,激发宾客的饮茶情趣。
二是洁具:迎客茶以选用紫砂茶具为上,通常茶壶、茶杯、茶盘一色配套。
多用开水冲洗,这样既可提高茶具温度,以利茶汁浸出;又可清洁茶具。
三是置茶:一般视壶大小,按1克茶泡50-60毫升开水比例将普洱茶投入壶中待泡。
四是泡茶:用刚沸的开水迅速冲入壶内,至3-4分满。
五是浸茶:冲泡后,立即加盖,稍加摇动,再静置5分钟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于水。
六是匀茶:启盖后,再向壶内冲入开水,待茶汤浓淡相宜为止。
七是斟茶:将壶中茶汤,分别斟入半圆形排列的茶杯中,从左到右,来回斟茶,使各杯茶汤浓淡一致,至八分满为止。
八是敬茶:由主人手捧茶盘,按长幼辈份,依次敬茶示礼。
九是品茶:一般是先闻茶香清心,继而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细细品味,以享饮茶之乐。
藏族酥油茶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在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也在居住。
这里地势高亢,有“世界屋脊”之称,空气稀薄,气候高寒干早,他们以放牧或种早地作物为生,当地蔬菜瓜果很少,常年以奶肉、糌耙为主食。
汉族的分布
汉族的茶文化
• 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 代,少说也有 • 4700 • 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 • 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 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 • 有太湖的熏豆茶、 • 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 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 杭州的龙井茶、 • 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 •
• 商之后,就是周朝,周人来自西方,周人的始祖是姜嫄,即是西 戎的一部份羌人,最初活动在渭水上游,臣属于商朝,商朝封称 它为周。它继承了商,统治天下,羌人又融合到华夏族中来,羌 人又成为华夏人,成为华夏族,又扩大了华夏族的核心。又把势 力扩大到长江中游。《诗经。北山》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周的统治,是松散性质的联盟统一体, 统治了约三百年。当时的华夏族人,包括,周王朝畿内所有的居 民都是华夏族人,包括周王朝分封的国家:如齐,鲁,晋,宋, 陈,蔡,许,曹邢虢,虞,郑,芮,梁,申,杞,魏,秦,随, 邓等诸候国的人,都是华夏人华夏族。后来,列国诸候割据兼并, 进入东周时期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个时代的统一体,各地区的内 部,保持着独立的政权,文化,但其国内,仍然是以华夏族人为 核心,仍然是中原文化。战国的时候,不管你是什么族人,居住 在华夏族心的人都是华夏族,华夏人。就是楚国,越国,春秋七 国的人,都是华夏人,就是夏族。夏是指中原一带的一个核心, 不论那个地方的人,凡进入中原核心所管辖的地方居住,入乡随 族,就是夏人,夏族族。
汉族的民族风情
• 汉民族有自己悠久华美的服饰,即汉服。 汉服是世界 上历史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延 续到甲申之难(1644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建立 了以满族为核心的高度集权政府。满清统治者下令全国 剃发易服,引起全国性的愤怒、不满及武装抵抗,随后 满清王朝进行武力血腥镇压与屠杀,汉服逐渐消 亡。 1683年,清军入台湾,灭郑成功余部,从此汉服 从华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彻底消亡。在经历满清两百多 年的统治后,今日的汉族逐渐忘记了自己曾经拥有的华 美衣裳,成了世界上惟一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古老民族。 今天人们看到的“唐装”和旗袍、长衫马褂都不是汉族 的民族服饰,而是满族的民族服饰或改良。值得欣慰的 是,今天,越来越多的汉族人民又自豪的穿起了自己的 美丽服饰,这场民间自发兴起的复兴汉民族服饰的运动, 通常被称为“汉服运动”。
茶风与茶俗
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 ¥ 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
感觉。
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 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茶风与茶俗
吕珊珊
吕珊珊
茶俗与礼仪 茶俗与民族 茶俗与重大场合 特殊茶俗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
为模式或规范。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 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 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 “俗”。 “茶风”包含以下三方面:茶叶、茶与生活、茶器。 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积淀,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 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 一部分。
成都盖碗茶
饮盖碗茶一般说来,有五道程序: 一是净具:用温水将茶碗、碗盖、碗托清洗干净。 二是置茶:用盖碗茶饮茶,摄取的都是珍品茶,常 见的有花茶、沱茶,以及上等红、绿茶等。 三是沏茶:一般用初沸开水冲茶冲水至茶碗口沿时, 盖好碗盖,以待品饮。 四是闻香:待冲泡5分钟左右,茶汁浸润茶汤时, 则用右手提起茶托,左手掀盖,随即闻香舒腑。 五是品饮:用左手握住碗托,右手提碗抵盖,倾碗 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润喉,提神消烦,真是 别有一番风情。
雨巷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 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 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 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江南水乡”吃讲茶”
江南水乡历来流传一种古老的茶俗—“吃讲 茶”。吃讲茶是在平民百姓间因日常生活中发 生的纠纷或矛盾,在双方争持不下时,既不愿 私了,又不愿打官司解决时,为争吵双方举行 的和解茶会。
我国的传统茶文化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
我国的传统茶文化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里面包含了中华名族各个时期各个名族的不同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缩影。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我国的传统茶文化介绍,一起来看看。
我国的传统茶文化介绍一、序在世界上,茶最早被发现利用的是中国,大约三千年以前已留有茶被种植的记录。
从称之为茶园的中国,拥有悠久茶历史开始拉开了舞台的序幕。
在中国的古老传说中,有一位神农在野外烧水的时候,有一片叶子悠然落进水中淀放着芳香,神农见此景深感喜悦,据说从此神农把它称之为“茶”广泛流传人间。
在八世纪的唐代,被受尊称的茶仙“陆羽著作了《茶经》。
在舞台上陆羽从古时的《茶经》中登场,利用手中羽毛扇唤醒了百年茶树里的茶精们和茶园里各时代的茶仙。
序以茶和中国各时代服饰作为主题,穿着华丽服饰的茶仙们洋溢出具有丰富魅力的茶世界。
二、快乐茶山尤如淡彩的水墨画般,在烟雨朦胧的江南美景中茶园的一对男女撑着小船到来。
随着欢乐的音乐,茶园的姑娘和少年们众多涌现。
手拿笸箩跳着优雅的采茶舞,小伙子扔着草帽来回翻跃。
通过舞蹈充分体现收茶的过程。
另外,大跳绳的小伙子们有节奏的弹跳着,像是在茶叶的前端如音符般滚动的朝露。
春季到来,娇嫩的茶叶,万物萌生,茶山光明的景色都洋溢着无比喜悦!三、超然茶禅在中国佛教与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在禅寺中茶被深受喜爱!在深山中的禅寺里也盛行种植茶。
以禅与茶的共同性作为主题构造出的“茶禅”。
禅与茶的共同点是指拂去世间尘土,平息心中欲望,从而达到静谧专心的境界。
“茶禅一味”所意味的是茶中有禅、禅中有茶。
舞台中央巨大的茶壶上僧侣们进行着艰苦的修行。
由数名男子组合而成的高难度技巧,在人体组合的基础上变换着各种姿势,为了展示均衡的力度美,每个技巧都以缓慢的速度进行着。
另外还有一群群体为了达到身心修行的极限,挑战着高难动作的“抖杠”,将集中力升至极限,以高处为目标向空中飞舞。
四、优雅茶具精巧而美丽的茶具不仅仅是沏茶的工具,而且是艺术品。
用茶待客的礼仪
用茶待客的礼仪用茶待客的礼仪茶礼,既可以指茶的礼仪,还可以指茶的礼品,是古代汉族的传统婚姻习俗。
以下是我整理的用茶待客的礼仪,欢迎参考阅读!一.茶七酒八,倒茶要倒七分满。
倒茶倒七分满,不易烫着客人,也不易于洒在桌子上或地上。
茶是须要渐渐品的,应当是多次少量。
倒茶七分满,可以让客人渐渐品鉴。
历来有云,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
茶倒七分满,才不会溢出烫手。
为人处世也是如此, 饭要七分饱,话留三分好,都是留有余地的意思。
二.先老后少,倒茶时留意尊卑依次。
1.在人多的场合第一遍斟茶时须要留意尊卑依次,先给长辈斟茶;如人多不便利在其次遍边斟茶时可以按依次来。
2.客人喝完了,要刚好帮忙添上,不要客人的杯子始终空着;有时候客人想喝茶又不好意思倒,会造成尴尬。
先老后少,先尊后卑,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待客接物时我们更要敬重这一点。
三.新客换茶,倒茶时要让新客先饮。
1.当来了一位新的客人,不管茶水如何,我们都要换掉之前的茶泡一壶新茶,以示对客人的敬重。
2.再换茶后,我们得把二冲茶递给客人,不能把让客人喝头冲茶,头冲茶又苦又涩,会被视为是在欺侮客人。
这些都是用茶待客的基本礼仪,驾驭了这些,一方面能充分呈现自己的良好修养,另一方面也不至于无形中就得罪了小人。
中国的茶文化、茶习俗有许多,都值得我们学习。
最全面的茶礼仪一、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到,而茶是热的,满了接手时茶杯很热,这就会让客人之手被烫,有时还会因受烫致茶杯掉下地打破了,给客人造成尴尬,所以一般茶只倒八分满。
二、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到人家跟前说声请喝茶,对方回以莫拘礼、莫客气、感谢。
假如是较多人的场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
在第一次斟茶时,要先尊老后卑幼,其次遍时就可按序斟上去。
在接受斟茶时,要有回敬反应:喝茶是长辈的,用中指在桌上轻弹两下,表示感谢;小辈平辈的用食、中指在桌面轻弹二次表示感谢。
三、先客后主,司炉最末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还得先敬客人来宾然后自家人。
中国饮茶风俗
2. 藏族酥油茶
酥油: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经搅拌冷却 后凝结在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极富营 养。 茶叶:紧压茶中的普洱茶或金尖
作料:食盐、鸡蛋、事先已炒熟、捣碎的 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粉、松子仁等
2. 藏族酥油茶
制作:
1. 将紧压茶打碎加水在壶中煎煮20-30分钟 2. 滤去茶渣,把茶汤注入长圆形的打茶筒内 3. 加入适量酥油、食盐、鸡蛋及核桃仁、花
1. 2. 3. 4. 5. 6.
25.壮族甜茶
26.广西侗家的十五茶
制作:打油茶
饮茶礼仪
第一次献茶 第二次献茶 第三次献茶 第四次献茶
27.湖南苗族虫茶
28.甘肃裕固族摆头茶
又称酥油炒面茶
制作: 在熬得很浓得砖茶茶汁中,加入炒面、酥油、
牛奶、盐、奶酪皮等,用筷子搅成糊状后饮 用
是一种与烤茶相似,而又独具一格的
饮茶方法。
与烤茶的区别:抖烤
用薄铁板,盛放适量茶叶置于火塘上 烧烤
6. 傣族三味茶
(1)傣族竹筒茶 制作和烤煮方法一般可分为五道程序: 1.装茶 2.烤茶 3.取茶 4.泡茶 5.喝茶
6. 傣族三味茶
(2)傣族花茶
桂花:
老人喝 茉莉花:年轻人喝,尤其是结过婚的女 人喝 玫瑰: 谈恋爱的人喝
盐茶、油茶、糖茶冲泡方法与龙虎
斗相似,不同的是在预先准备好的 茶盅内,放的不是白酒而是食盐、 食油或糖,分别取名为盐茶、油茶 或糖茶。
14. 德昂族的砂罐茶
与拉祜族烤茶相似
区别:
小陶罐改为小砂罐
15. 怒族的盐巴茶
怒族的饮茶谚语: 早茶一盅,一天威风;
午茶一盅,劳动轻松;
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近年来探索茶文化的人越是越来越多,茶文化的知识众多,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文化的概念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茶文化起源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
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
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民族茶俗—汉族茶俗.pptx
京津人喝大碗茶和花茶
• 元朝开始北京人就饮茉莉花茶,北京水质不好,又苦 又涩,茶引花香、相得益障。
• 北京城里旧时有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碗茶的茶摊,喝大碗茶是老北 京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北方最为流行。
• 摆设很粗犷,茶具是几只粗瓷大碗,加上一张桌子, 几个小凳,就成了常见的茶摊或茶亭。
• 北京老舍茶馆的“老二分”就是传承这一习俗。
■ 江浙人上休闲茶馆喜品龙井茶绿茶 ■ 京津人喜饮花茶品大碗茶 ■ 闽粤人玩潮汕功夫啜乌龙茶 ■ 香港人爱喝普洱茶 ■ 成都人喝盖碗茶 ■ 广州早茶市 ■ 随身携带大杯茶
杭州人品龙井茶 龙井,既是茶名,又是种名、地名、寺名、井名。 西湖龙井茶特点:“色绿、形美、香郁、味醇” 。 品饮:注重幽雅的环境、品饮技艺。 茶具:白瓷杯或玻璃杯; 水:以山泉水为最、85℃左右为宜,“龙井茶,虎跑水” 。 每杯用茶3—4克,加水7—8分满。
榴莲酥 酥皮鸡蛋挞
薄皮虾饺 鱼翅烧麦
随身携带大杯茶 今天,在中国城乡,随处可见人们出行带一个盛满各式茶
水的透明茶杯,容量在500-1000ml,这在过去是没有的,这 始于长途运输的司机,后来各地干部、商人开会出行也习惯带 上一杯茶水。现在干部作报告、老师上课等都会带上一杯茶。 这说明国饮在人民生活中已十分普及。
潮汕啜乌龙 流行于闽南及广东的潮州、汕头一带。 啜乌龙茶很有讲究,与之配套的茶具谓之“烹茶四 宝”:潮汕炉,玉书碨、孟臣罐、若琛瓯。泡茶用水 应选择甘冽的山泉水,而且沸水现冲。经温壶、置茶、 冲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饮。 啜茶的方式:先闻香,只觉浓香透鼻。再品味,用拇 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入口, 汤在口中回旋品味,口中“啧!啧!”回味。这种饮 茶方式,目的并不在于解渴,而在于鉴赏乌龙茶的香 味,重在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潮汕工夫茶的介绍_礼仪知识_
潮汕工夫茶的介绍潮汕工夫茶即潮汕茶道,是中国古老的汉族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据考,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已经十分完善,沿海一带人们都十分喜欢饮茶,在潮汕当地更是把茶做为了待客的最佳礼仪并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因为茶在许多方面有着养生的作用更因为自古以来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潮汕工夫茶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潮汕工夫茶的介绍1.历史说法一在工夫茶形成的年代(明朝中期至清初),“潮州”是大潮汕地区的代表地和经济、文化及行政中心,所以,“潮州工夫茶”中的“潮州”不是指现时行政区域中的潮州市,而是指包含揭阳、潮州、汕头以及丰顺县中的一部分组成的潮汕地区。
在现代汉语词典(普通话)中,“工夫”与“功夫”音相同、意相近,但在闽语潮汕话中发音不同、意也不同。
“工夫”二字在潮语意中乃喻做事考究、细致而用心之意。
以前,在潮汕地区,称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之人叫“做工夫人”,称做事考究、细心得有点过分的,叫做“过工夫”。
可见,加上“工夫”二字的“潮州工夫茶”是一件很讲究的茶事活动,是潮州人对精制的茶叶、考究的茶具、优雅的冲沏过程,以及品评水平、礼仪习俗、闲情逸致等方面的整体总结及称谓。
潮州工夫茶不仅是潮汕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潮州工夫茶已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潮州先人留下的一份财富,也是中国茶文化一绝,乃中国古代工夫茶的“活化石”,既明伦序、尽礼仪,又有优美的茶器及茶艺方式的高雅格调,具小中见大、外巧中拙、虚实盈亏之哲理。
潮州工夫茶做为中国茶艺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乃大俗大雅的完美体现,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沉积。
“壶小乾坤大,茶薄人情厚”,今日,工夫茶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遍及海内外,默默地起着沟通情谊的纽带作用,浓浓的茶香滋润和安抚着人们的心灵。
工夫茶推崇“和、敬、精、乐”的精神,它必将超越局限,与更多的人们共享。
说法二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近年来探索茶文化的人越是越来越多,茶文化的知识众多,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研究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国茶文化知识大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文化的概念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
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XXX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茶文化起源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XXX,闻于XXX,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
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
中国素有礼节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经由过程泡茶、赏茶、闻茶、吃茶品茗、品茶等气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节相结合构成的一种具有明显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怀疑,别同异,明是非。
在长期的汗青开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跟着社会的变革和开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气与形式相融合,构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
中国不但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并且,在中国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吃茶品茗气微风俗。
我国各民族茶俗文化 PPT
闽台婚俗中的“茶礼”
• 闽台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天礼”。
即订婚时的“下茶”, 结婚时的 “定茶”, 入洞房的“合茶”。
茶树是缔结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征。
在闽台茶树是缔结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征。 据郎英的《七修类稿》和陈跃文的《天中记》载: “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旧聘妇必 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
大碗茶由于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自然受到人们的称道。即便是
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今天,大碗茶仍然不失为一种重要的饮茶方式。
闽台婚俗中的“茶礼”
• 在我国,茶与婚姻有着密切联系,早在明 朝时就有“订亲茶”的记载。清代人福格 在《听雨丛谈》卷八中说:“今婚礼行聘, 以茶叶为币,清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 用。”与茶有关的婚俗,最有趣的当推闽 南和台湾。
土家族的擂茶
苗族的八宝油茶汤
回族的盖碗茶(刮碗子茶)
蒙古族的奶茶
基诺族的凉拌茶和煮茶
纳西族的"龙虎斗"和盐茶
拉祜族的烤茶
佤族的烧茶
布依族“姑娘茶”
滇西凤庆的离婚茶
人生如茶 全靠细品
白族的三道茶
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 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 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汤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 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 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这杯茶, 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 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一)、汉族的清饮
• 汉族饮茶,虽然方式有别,目的不同,但 大多推崇清饮,其方法就是将茶直接用滚 开水冲泡,无须在茶汤中加入姜、椒、盐、 糖之类佐料,属纯茶原汁本味饮法,认为 清饮能保持茶的"纯粹",体现茶的"本色"。品龙井Biblioteka 啜乌龙北京的大碗茶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1中国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
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道、佛哲学思想交融,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
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还创作了很多茶诗,仅在《全唐诗》中,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从而奠定汉族茶文化的基础。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2茶文化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
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
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
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
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
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用木头做亭子、凳子,搭设茶室,给人一种诗情画意。
第六章-中华茶俗复习用
2014年6月14日
4
为何茶与婚俗的关系如此密切?
“茶不移本,植子必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 移植子之意也。”----许次纾《茶疏》
– 古人认为,茶树只能以种子萌芽成株,而不能移植,
Tea Culture
可以用来表示爱情忠贞不渝;
– 因“茶性最洁”,可用来表示爱情冰清玉洁; – 因茶树多籽,可用来象征子息繁盛;
• 明朝有“订亲茶”的记载。
• 清朝
– “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满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福格《听雨丛 谈》 – “湓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 ---郑板桥《竹枝词》 – “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做我家的媳妇?”----《红楼梦》 茶叶科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版本V1.0
提亲
求婚
(生辰八字) 姓名
明媒正娶
下聘礼
与女方家商定婚期
– 三茶
• 下茶 • 受茶 • 合茶
2014年6月14日
茶叶科学研究所版权所有版本V1 Nhomakorabea06
– 因茶树四季常青,可表示爱情永世常青。
茶礼成为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
2014年6月14日
茶叶科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版本V1.0
5
各地婚俗与茶礼
三茶六礼
–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事也,故君 子重之。 – 六礼(《礼记 昏义》)
Tea Culture
• • • • • •
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征 请期 迎亲
Tea Culture
茶文化学
2014年6月14日
茶叶科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版本V1.0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汉族茶俗出于茶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干白年来条使成为贴近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以茶为主题或以茶为媒介的风俗、习惯、礼仪,即条俗。
茶伤是关于条的Jfj史文化传承,茶俗是人们在农耕劳动、生产:生活、文化活动、体闲交往的礼俗小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常言说“千里不问风,百甲不同俗”,反映了茶俗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的变化而纷繁多姿。
因此,茶俗具有地域性、社会性、传承性、播布性和白发性.涉及仕会的经济、政治、信仰、TDK电容文化学各个层面。
出于小国地大人多。
受到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族风情的影响的饮茶风俗不“研足,以沏茶方法而论、省烹茶、点茶和泡菜之别;以饮茶方式r6论,有品茶、喝茶和吃茶之别;以用条门的而论,又村生理需要、传恬联谊和稍神追求之说。
若将沏茶方法、饮条方式和蝴条目的结合起来,就形成丁多种多样的饮茶刁俗。
名目繁多的茶俗.从民族划分.每个氏族大都有各自民族持色的茶俗,汉族也个例外。
汉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在其发展过程中,其他民族长期混合而成,分布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主要荣居在中国的松辽平原以及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巨川中下游流域农业发达地区;在边疆地K则多与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另行数千万人门散居世界各地。
汉族人民把客来敬荣看成是不可动摇的待客之道,是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唐代陆士修的“泛花邀座客,代饮引情言”,宋代杜末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消代郑之消的“一杯香露笛留客.两腋清风几遏仙”等诗句,都表达了汉族人民重情好客,以茶会友,以条示礼的美德。
还有姑于唐,盛于末.经历明清,绵延至今的斗茶和茶宴。
茶会和条话,虽然经历千年,仍经世未绝。
简朴的茶话会如今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以茶传情的社交集会形式。
唐代已见雏形的条馆,至今仍然长盛不衰,作为中国人专门饮茶的场所,它迎合丁中国人在劳作之余,聊天议事的习惯。
本世纪80年代在大陆和台湾涌现出的茶艺馆是古代茶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的产物。
如今茶已渗透到中国的各个角落,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中国各族人民的生活紧密结合的举回之饮。
汉族茶俗沿起与变革汉族人民饮茶的历史源远流庆,可以上溯到年代久远的神农时期,最早利用是茶的药用功效。
从药用、食用、饮用慢慢形成多姿多彩的汉族茶俗。
殷商时期(公元前)人们就升始利用荣作为贡品;春秋战国时期,《县于春秋》载:“曼子相齐。
衣十升之布,脱栗之食,五卵、若菜而已。
”公元前5g年,西汉王褒的《幢约》中出现厂“烹茶尽具”的约定。
在汉族茶份中,无论喜庆节日、婚丧嫁娶、迎来送往等无不浸满以茶为礼的风俗。
直到现在,宾客拜访,节庆活动,沏上一杯香若,端—亡几盘茶点是最平常的礼节。
开个茶话会,既简便经济,又典雅庄重。
(一)婚借击代的婚俗小,茶多用于聘礼,名口茶礼。
茶礼.是婚俗中必不可少的彩礼,又称为“茶银”,明代汤显祖《牡丹亭‘硬拷》中便有记载:“我女已亡故二年,不LA到纳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
”清代扎尚任《桃花扇·媚座》小也唱道:“花花彩轿门前挤,不少欠分毫茶礼。
”而今,中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中仍然很流行这种以茶为媒的习俗。
例如云南的婚俗中,男女双方确定成婚H朗后,男方要送的聘礼有茶、盐、酒、陶、大米、木柴,其小菜是不能少的必需品。
当地的习俗是“没有茶就不能算结婚”。
当然,以茶待客也是婚礼的一部分。
明代许次抒在《茶疏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子生”。
历史上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否则就会枯死,因此把茶看做是一种至死不渝的象征。
KEMET代理商古人结婚以茶为媒,大抵由此而来。
另外,订婚要以茶为礼,“下茶”或“茶定”即为女方接受男方聘礼,有的叫“受茶”,因此有“一家不吃两家茶”的说法。
“三茶六礼”便是整个婚姻的礼仪的总称。
“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
“下茶”又有“男茶女酒”之称,即订婚时,男家送上如意压帖,然后回送几缸绍兴酒。
婚礼时,举行三道茶仪式。
所谓“三道茶”,第一环百果,第二杯莲子、枣儿,第三杯方是茶。
吃第一道茶和第二道茶时,接杯而后双手捧之,深深作揖,嘴唇轻轻一触,即由家人收去。
第三道茶,作揖后才可饮。
这些繁俗,现在已经取消了,但婚礼的敬茶之礼,仍沿用至今。
(二)祭招茶作为祭品与宗教关系密切,在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用荣祭把的故事不胜枚举,最早的要追溯到两晋南北朗时期,据粱萧子显《南齐书》记载:南朝时齐世祖武皇帝萧颐,在他的遗沼里说:“我灵座上,慎勿以牲为条,难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并希望用茶祭祖无论贵贱,咸同此制。
元独有偶,南朝宋刘敬叔著的《异苑》也有这类记载;剑县(今浙江项州市)人陈务的妻子,很喜欢喝茶。
因为,她每次在喝茶之前,总是住宅里的一个古墓前用茶祭祖,对此她的两个儿子抱怨说:“古系何知?徒以劳?”当即要掘掉古墓,母亲及时阻止,苦苫劝说,才算作罢。
当夜,她梦见有人对她说:“吾止此家三百余年,卿二子恒欲见毁,赖相保护,又享吾佳若,虽泉壤朽骨,岂忘埔桑之报。
”第二天,她在院子里发现有铜钱十万,崭新的线穿串着锈旧的铜钱,好像是很久以前埋在地下的。
当她的两个儿子知道这件事后都感到惭愧。
于是用茶祭祖的做法就此传承下来。
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我国的饮茶风俗,在民间已有用茶枢祖的做法,至于根据故人生前遗嘱作为随葬物的,更是不乏其例。
故茶作为随葬物的风习也一直沿袭,表达对己故的亲人的思念,再者以“洁净”的茶作随葬物,能吸收异味,净化空气,有利于死者的遗体保存和减少环境污染。
用“清茶四果”或“三条六洒”祭天谢地古已有之,《神异记》中就流传着此类故事,说浙江余姚人虞洪采茶的时候偶遇一位道士,虞洪铁道士领到了瀑布山,道士对他说:“予丹丘子也。
闻于善具饮,常思见惠。
山中有大若,可以相给,祈子他日有匝牺之余,乞相遗也。
”以后,虞洪以茶祭把,后来上山果然采到了大茶。
道家的真人与仙人,同样嗜茶,这就是用茶敬神的表现也是用茶祭大的延伸。
在我国—A刹禅院小。
用菜敬神是神圣的行为,据《皮吸志)1己载:觉林院的僧侣,“待客以惊雷(小等茶),白奉以营带革(下等茶),仪佛以紫茸香(上等茶)。
盖最上以供佛,而最下以白奉也”。
寺庙中常备有“寺院茶”,是按佛教规制将最好的茶叶用来供佛,而在佛前、祖前、灵前供奉茶场是每日必不可少的。
“条掸一味”这种习惯,一直流传至今。
(三)宗教憎人为何嗜茶?佛家认为“荣有二德”:“坐掸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可抑制性欲。
”这二条是与茶的物质功能有关的经验之谈。
得宗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的产物,掸宗讲究顿悟,坐禅要求静心,其姿势“不动个要,不委不情”,坐禅时闭目静恩,饮条汇可提神清心,生律化食,转移注意力、抑制性欲,所以坐惮中“唯许饮茶”。
人称“赵州古佛”的唐代禅师,认为吃茶能“悟道”,因此,每次讲话之前总要说一声“吃茶去:”自此以后,“吃茶去”一词就成了禅林法语。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僧道尚茶就已蔚然成风。
“荣有三德”,有助佛规,于是出现丁庙庙种茶,元僧不茶的尚茶风习,寺必有茶,教必有茶,掸必有茶。
小国“茶道”就是首先内商代校然和尚提出的,把饮荼从技艺提高到精神的高度,在茶中溶进“清静”思想,钽电容饮茶中美好的韵律、精神开释使僧道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将佛经与茶道,人生观念都融为一体,开辟了茶文化的新途径。
(四)节气汉族人民继承了种种以茶代礼的传统风俗。
南宋繁华之都杭州、每逢立夏、家家烹新茶.配以细果,馈赠亲友毗邻,叫做“七家茶”。
这种风俗,就是在茶杯内放两颗檄榄或余懦之类的“青果”,寓意新春吉祥如意。
汉族在不同季节对茶的配制也很讲究,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市的姜盐茶等。
品若和喝茶是汉民族主要的两种饮茶方式,品茶即重在意境,以鉴别香气、滋味,欣赏茶姿、菜场,观察茶色、茶形为目的,白娱自乐。
凡品茶者.得以细暇缓咽,注重精神享受。
喝茶即在劳动之际,汗流殃背,或炎夏暑热,以清凉、消暑、解渴满足生理需求为目的.于捧大碗急饮者;或不断冲泡,连饮带nN。
不过,汉族饮茶,虽然方式有别,目的不同,但大多推祟直接用7r水冲池的清饮,无须在茶汤中加入姜、椒、盐、糖之类作料,属纯茶原汁本味饮法,因此清饮更注重泡茶的水质、水温和茶炉、茶具.在观色、闻香、品饮中享受无拘无柬.潇洒RAn的品茶境界。
汉族人民认为情饮能保持茶的“纯粹”,体现菜的“本色”。
W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则要数坐茶馆、嚼功夫、吃大碗荣、泡汉族特色饮茶习俗(一)体闻坐茶馆古往今来,中国茶馆是一个产业,一道风景,也是一种文化。
茶馆业者在经营中用心者有之,玩完者也不在少数。
他们认为:“茶是一碗水,茶馆是一缸水。
”是说经营茶馆风险很高。
的确,茶馆是“一缸水”。
经营得法,这一缸水可以变成黄金,给你带来滚滚财源。
因为在中国,地无论南北,人不论工商,性别不论男女都有“坐茶馆”的习俗,他们把茶馆作为接收信息、了解社会、人际交往、亲友团聚、商贸往来、休闻娱乐的重要场所。
例如四川省成都市附近场镇,无论大街小巷,茅店荒村,随处都有茶馆。
根据统计,成都市的大小茶馆不下3000余家。
抗日战争时,随着“下江人”涌入大后方,成都人口激增,茶馆的需要也相应增加,成都茶馆业者顺应各种人群的需要,开设了各具特色并有多种功能的茶馆。
著名的华华茶厅,有茶座一千左右。
这样大的规模,当时可称西南各省最大的茶馆了。
当时成都的茶馆,好多都是当地的哥老会组织或工商业帮会聚会之地。
例如,安乐寺的茶馆是油粮业的;下东大街的闭居茶馆是纱布业的;公园内的绿阴阁是教书老师聚会之所;商业场的品香是枪支鸦片的交易市场。
总之,成都的茶馆,几乎是人们公私交往、生活和休息不可缺少的场合。
我国地域广阔,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差异也十分明显,13亿人口都饮茹。
但人们的需求不完全—致。
因此,茶馆在形态上百花齐放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即使在大中城市.茶馆价格并不很贵,如杭州、西安、广州的茶馆,其形式和服务内容与高档茶艺馆大致相同。
在装饰上有高档的,也有朴实的,但价格适合大众。
据调查,去茶馆者不纯粹是消闲,也不见得都有明确目的。
在现阶段,去茶艺馆也并不完全是中、青年人。
茶馆之所以有吸引力,因为它不仅是人们身心调养及解渴之处,也是民间知识交流的客观载体,是在紧张生活之余放松身心的地方。
人们能在茶馆里得到文化的熏陶和享受。
《杭州日报》有《茶艺馆》一文,称杭州出现的茶艺佰是一小片城市里的绿洲。
我国巴蜀地区、京津重地、江南水乡、商埠上海以及南粤广州都是传统茶馆的大本营,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淀积。
但时代在变化,饮茶习俗也发生了变化。
因此.我们对中国茶馆从传统定向现代应该有一个全面认识。
(二)潮汕功夫茶在闽南及广东的潮州、汕头一带,老百姓生活悠闲,无论是抽啦叭烟,听南音乐曲,还是泡功夫茶,都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