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课题结题汇报共27页文档
(完整word版)数学微课题结题报告
![(完整word版)数学微课题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4245d8a32d7375a5178057.png)
微课题《小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常出现的错误分析与矫正的研究》结题报告(该微课题获区级三等奖)课题名称:《小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常出现的错误分析与矫正的研究》课题立项号:qcwkt199课题承担人:李彩华李艳侠所在单位:黎明小学《小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常出现的错误分析与矫正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建设高效课堂是推进减负增效的有效手段。
基本原则是坚持以学定教,坚持减负增效,坚持全面育人。
其中重点工作之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法研究和指导,进一步优化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校有很多的外来民工子女,他们的数学思维活跃,但练习的质量不理想。
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练习的成效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课题立足于学生数学练习的错题的诊断和解决,以帮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摆脱困境,从而提高正确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具实用性。
二、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1)学生重视错题的修改,养成自觉纠错的良好学习习惯。
(2)学生对错题养成反思习惯,思维水平、辨析能力得到提高。
(3)学生的数学学习准确率得到提高。
(4)通过记录、反思、归纳、整理错题,“变废为宝",提高教师对学生在知识点的掌握过程中将出现的错误思维有预见能力,能有效改进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及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能.错题是小学生数学练习题中常见的问题。
在教学中,由于教师所用的策略、教学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各不相同。
另外,学生个体学习兴趣、能力、思维品质的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的错误。
在老师批改作业中通过对错题的反馈分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正如皮亚杰所说的:“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错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师的教,非常值得研究。
结合区教学会议上提出的指导意见,我们希望就学生数学错题进行深入探索,希望通过对错题一般性成因进行分析,寻找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指导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有效促进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汇报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6e2be55abb68a98270fefa2d.png)
xx 小学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xx 小学数学二年级课题组 负责人:xx《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二、课题的研究背景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肖川博士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
”作业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了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中。
所以有效的数学作业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性,实践性的数学作业,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活动,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目前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堂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却依然关注不够。
作业设计中依然存在很多现象,如模仿作业多,创造性作业少;封闭训练多,开放作业少;机械练习多,探究体验少;脱离实际练习多,联系生活实际少;限制思维作业多,解题策略多样化少;个体独立练习多,合作探索练习少;课内练习多,课外实践少;简单划一多,分层要求少。
这样的作业设计,背离了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难以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本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6fa2f412852458fb770b56d7.png)
《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校**年级组《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究》,是依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为了扭转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双主体互动”的有效课堂。
通过设置不同形式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轻松地“先做”、“先学”,带着思考与问题进入课堂,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目的。
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一)主要研究内容1、针对不同的年级如何把握好前置性作业设置的度。
数学学科的前置性作业的设置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本班的学生情况而定,老师在布置前置性作业前,先要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地备好课,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只要每次的前置性作业的设计能围绕教学目标就行了。
2、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3、教师养成逐渐树立问题及课题的研究思路,提高研究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探究指导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的方法和策略。
5、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及“双主体互动”的有效课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把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教师根据学生前置性作业的学习情况,把被动的教改成主动的教,真正有效的、双主体互动的课堂就形成了。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1、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贯穿于行动的过程中。
以研究促行动,用研究来提高行动的效率,使研究和行动融为一体。
落实到年级、班级,真正使每一节课都能先进行前置性作业的学习,后上课。
2、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来自于实践活动,努力通过对研究活动中的体会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较为系统的,有借鉴、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
3、文献研究法:文献法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二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5bf8c0e7c1cfad6185fa74a.png)
二年级数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关于年级学生撰写数学日记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提出的原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因此,新课标实验教材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我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发现50%学生缺乏学习信心,数学成绩不理想;70%的学生认为数学缺乏吸引力,甚至认为枯燥乏味,不易学好。
这与数学课外作业题型单调有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完成一些练习性作业之外,没有养成思考与数学相关的生活问题的习惯。
小学生有时候有些话不敢直接对老师讲;小学数学老师一般都带两个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每一个学生面对面的交流。
因此,要想让学生和老师得到及时的沟通,既有利于老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给数学课堂增添一些活力,我们在借鉴国内外许多学校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引入“writing to learn”(写作学习)的一项实验研究——记数学日记的研究,通过研究给学生架起一座生活与数学联系的桥梁。
2、研究的目的意义(1)通过研究,总结小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具体内容和方法;(2)通过研究,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本研究力图通过撰写数学日记这一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外作业、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网络,并掌握学习方法,力争为初中学校输送更优秀的人才。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取减少一些机械性练习作业,改变过去多做习题的方式,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多反思学习过程,通过记数学日记,质疑问难,让他们能用细致的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全面建构自己认知结构,使自身潜力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探索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探索和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8a05d4f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6.png)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探索和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一〕探究背景现行的数学教学,一般是以班级为根本的组织形式进展课堂活动。
它是把同学个体学习组织成群体学习的一种活动形式。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数学学习与生活紧要脱离,同学处于被动承受学问的状况,依和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得不到有效的造就。
随着社会的开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开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新的教育观念逐步形成,造就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使同学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通过视察,操作、猜测等方式,造就同学的探究意识,使同学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学问和方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已成为新的课程标准之重要内容。
如今的数学并非只是算术与几何,而是由很多局部组成的一门学科。
它要求处置各种数据、数量和科学视察,进展推理、演绎和证明,形成关于各种自然现象、人类行为和社会体系的数学模型。
因此,改革保守的数学教学模式和同学的学习方式,突出数学应用价值,造就同学数学意识,提高同学的实践实力,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与开展的须要。
〔二〕探究意义1.有利于造就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
针对保守数学教学为考试而教数学、学数学,数学教学紧要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强调同学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得干脆经历,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强调数学与其它学科、数学与社会的联系,造就同学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强化数学意识,强化实践意识,进而造就同学的实践实力。
2.有利于全面开展同学的潜能。
好动、新奇是小同学的天性。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生长符合儿童身心开展的规律。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所涉和的问题绝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生活,甚至是来自于同学所熟识的身边,这样的问题简单引起同学的学习爱好,唤起同学主动探究新学问的欲望,在老师的参加指导下,通过视察、操作、探讨、沟通、合作等方式,发觉数学问题,并独创性加以解决。
3.有利于同学心理和谐开展。
小学数学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微型课题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94f70e4caaedd3382c4d355.png)
小学数学微型课题结题报告ok3w_ads(“s004”);ok3w_ads(“s005”);篇一: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小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能力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龙门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一、问题的提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并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得到充分发展。
”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任何年龄的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
龙门中心小学是灵台县一所最偏远的农村学校,五、六年级学生来自七村六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使得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知识的能力差距很大。
因而,我校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必然显得死板、机械、沉闷,阻碍了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脚踏西瓜皮,练到哪里算哪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得不到主动的发展;也没有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能力的研究”这一小课题的研究,正是探索如何通过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形成必要技能技巧的要求并给予切实指导的研究,也是为好落实和实施《数学课程标准》,推动我校小学数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汇报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6e2be55abb68a98270fefa2d.png)
xx 小学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xx 小学数学二年级课题组 负责人:xx《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二、课题的研究背景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肖川博士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
”作业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了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中。
所以有效的数学作业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性,实践性的数学作业,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活动,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目前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堂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却依然关注不够。
作业设计中依然存在很多现象,如模仿作业多,创造性作业少;封闭训练多,开放作业少;机械练习多,探究体验少;脱离实际练习多,联系生活实际少;限制思维作业多,解题策略多样化少;个体独立练习多,合作探索练习少;课内练习多,课外实践少;简单划一多,分层要求少。
这样的作业设计,背离了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难以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基本理念。
“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e0bb1b083d049649b66584a.png)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研究》结题报告2013年9月我申报了关于“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课题研究。
于2014年6月结题。
通过一年的努力和实验时间,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新课程指出数学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还要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要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体验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必要的数学素养。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数学课堂的密度就是以练习量来衡量的,其实不然。
新课改以来,衡量一节优秀的课是看重学生在练习中思维是否得到发展,数学素养是否得到提高,可见数学素养的培养才是衡量数学课质量的标准。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研究内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
数学素养一种个人能力,学生能确定并理解数学在社会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据的数学判断和能够有效的运用数学,这是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关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适应当前及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数学能力。
有关统计数字表明:人们毕业后从事数学研究或者教育的只占1%,经常使用数学的人占29%,很少用数学的人占70%。
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却用了13%-18%的时间在学习数学,而且还是在升学或抽测压力下的重复、机械学习,数学学科应有的价值却被摒弃和忽视。
因此,小学阶段扎实开展教学研究、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回归,要通过不懈的努力给我们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实践法、对比法、实验法三、课题的研究对象及周期研究对象:小学一年级全体学生研究周期:一年四、研究计划与实施:2013年9月立题;2013年10月——2014年5月课题研究;2014年6月结题。
五、研究成果1、提高教学能力: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汇报[借鉴]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汇报[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4e5e0d3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5.png)
xx小学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xx小学数学二年级课题组负责人:xx《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二、课题的研究背景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肖川博士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
”作业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了机会,使教学的影响延续到全部的生活中。
所以有效的数学作业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性,实践性的数学作业,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活动,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目前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堂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作业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促进学生主动地探究,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却依然关注不够。
作业设计中依然存在很多现象,如模仿作业多,创造性作业少;封闭训练多,开放作业少;机械练习多,探究体验少;脱离实际练习多,联系生活实际少;限制思维作业多,解题策略多样化少;个体独立练习多,合作探索练习少;课内练习多,课外实践少;简单划一多,分层要求少。
这样的作业设计,背离了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难以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基本理念。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结题汇报[修改版]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结题汇报[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23dcc2a32d7375a41780f3.png)
第一篇:《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结题汇报《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实验报告——商南县清油河希望小学数学课题组一、课题的确立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的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式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产生的过程,重视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
为此,我们数学教研组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情况,确立以《小学数学生活化》为题,进行教学研究实验。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模式,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的教学改革打好基础。
二、课题的实施方法步骤。
(一)、实验对象: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二)、实验方法:以文献资料、教学反思、数学日记积累、问卷调查、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
(三)、实验步骤:1、形成阶段:(1)、建立和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机构,确立人员分工。
(2)、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3)、进行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
(4)、制订实验方案,申报课题。
2、实施阶段:(1)、继续进行理论学习和师资培训。
(2)、构建“(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生活经验”的课堂教学模式。
(3)、积累实验的相关资料:①优秀教学设计方案;②教学课件集锦;③学生数学日记汇编;④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及专题发言材料;⑤实验优秀论文集;⑥教学反思汇编。
3、总结阶段:实验分阶段进行总结,采用的形式有:①经验交流会。
②观摩研讨课和示范课。
③总结实验研究成果。
三、具体实验做法(一)创设生活情境,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
小学数学微课题结题汇报
![小学数学微课题结题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992ccd8fdd3383c4bb4cd26a.png)
四、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2.探索不同的批语对不同学生产生的效果。
(3)奖励性评语,量化学生的发展性目标,实现教育性目标。 克服对全体学生实施“一把尺子测量”的评价方式 , 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得到成功的体验。评 价结果的呈现要把定量与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评价要尽量发 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一方面 付出努力就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 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过程性评价 阶段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4)通过评价的反馈,实现家校共育。
现老师都看在眼里,记录其中,让他们认真对待每一次数学课和数 学作业。同时利用假期对于书写,作业质量不好的孩子也起到查漏 补缺的作用。 (4)在本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我积累了两个班里每个孩子数学学 习表现的过程性资料,及时做好记录与分析,收集了一定的有价值 的资料,撰写了相关论文。
三、本课题研究的历程
一、课题概括
2.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教师发展目标:通过本研究,在批语方面做到分门别类, 针对不同学生和作业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使教师乐于给出孩子 不同的评价,转变作业的评价观,提高教学水平,实现课堂教学 高效。 2.学生发展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 面的潜能,引导学生养成关注自己表现的习惯,养成学习数学的 良好习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在数学素养上得到充 分发展。学习能力等方面得到同步发展。
感谢您的聆听! 我会用心倾听您的意见!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2015年7月——2016年4月 )
期 末 学 习 情 况 总 表
三、本课题研究的历程
2、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2015年7月——2016年4月 )
学 生 过 程 性 评 价 资 料
小学数学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课题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03696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3.png)
小学数学小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数学小课题结题报告人篇一: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篇一: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是县级一般课题,在县教研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2013年5月启动,已进行了一年多时间的实验,我们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特点。
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课题的提出国家《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
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
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013年,在县教研室指导下,我校申报了“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这一课题,并批准为县级一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目的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5、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符合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446098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b.png)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过程•研究结果与结论•研究反思与展望•参考文献•附录目录01研究背景与意义1 2 3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数学素养等方面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传统的数学教育往往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传统数学教育的不足通过开发和应用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意义03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01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可以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02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资源开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策略通过研究和分析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现状,提出相应的开发与应用策略和方法。
探讨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效果通过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今后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结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总结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02文献综述近年来,我国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见解。
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外,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