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检疫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8食品检测技术 教学大纲

18食品检测技术 教学大纲

《食品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1330018课程名称:《食品检测技术》总学分:3.5 总学负荷:98 自主学习:46课内总学时数:52课内实验/实践/上机学时:24/0/0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食品生物化学》,后续课有《食品分析》、《综合大实验》等。

一. 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2、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食品检测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食品科学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构造、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实现产品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本课程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为生产环节提供了的分析测试技术,而且是生物科学领域重要的科学研究手段。

该门课程对于生物与食品相关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深化其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为今后从事生产实践和相关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本课程安排在学生完成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有关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之后。

内容上注意与以上课程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弄清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常用仪器的基本结构和测试原理,学会各类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定性定量测试技术,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对象、应用和检测范围,掌握数据的正确处理方法和各类谱图的初步解析方法。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听课的过程中随时复习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对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及时提问,以免影响对后面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在课程结束前要求每位学生在课余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写一篇专题报告。

同时该课程内容多,发展快,故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基础上,应广泛阅读相关参考资料和科研文献,随时更新讲稿或课件,使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态。

4、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色谱分析的基本理论、气相色谱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以及光分析中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吸收分光光度法;难点是仪器的基本结构与测试原理及谱图解析、数据处理等内容。

食品快速检测教学大纲

食品快速检测教学大纲

食品快速检测教学大纲食品快速检测教学大纲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为了提高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制定一份食品快速检测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引言食品安全问题牵动着人们的心,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成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二、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概述1.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定义和作用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快速、准确的方法,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以保障食品安全。

2.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分类(1)光谱技术: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2)生物传感技术:包括酶传感技术、免疫传感技术等。

(3)电化学技术:包括电化学传感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等。

(4)质谱技术:包括气相质谱、液相质谱等。

三、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实验方法1. 样品处理方法(1)样品的采集与保存(2)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提取、浓缩、净化等。

2. 检测方法(1)光谱技术的应用:通过光谱仪器对食品进行快速检测。

(2)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利用生物传感器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3)电化学技术的应用:通过电化学传感器对食品进行快速检测。

(4)质谱技术的应用:利用质谱仪器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四、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案例1.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通过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保障人们的健康。

2. 食品中的添加剂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及时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成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3. 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是引发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可以快速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五、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1. 自动化与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将越来越趋向于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食品检验教学大纲

食品检验教学大纲

食品检验教学大纲(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食品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检验技术课程代码:2330211课程类型: 专业核心课学分:4 总学时:80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32先修课程:有机、无机、分析化学、食品化学适用专业:食品工程、食品生物技术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食品检验技术是食品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课程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科学技术方法,研究食品的组成成分,评定食品的品质及变化,检测食品中污染物质的含量,检测辅料用量及对食品影响的一门技术型应用学科。

食品检验技术作为一门专门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通过它及时反映食品的质量,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并为改进生产工艺与技术、开发新型食品提供有利依据,也为控制食品污染,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食品检验技术作为进行食品科学研究的手段和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所学的理化方法和仪器分析技术应用于食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科学研究的技能。

二、教学基本要求1、教师在课堂上应对食品检验技术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实例进行分析、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2、课程实验安排与设计要与理论课程紧密联系,并保持同步进行。

实验开始前要详细讲解实验中的难点和重点,并进行必要的演示。

3、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要采用E-MAIL等形式)。

4、课程考核方法为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课程成绩20%;期中考试占课程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课程成绩50%。

教学大纲-食品卫生检验员

教学大纲-食品卫生检验员

教学大纲-食品卫生检验员一、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为学员提供食品卫生检验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胜任食品卫生检验员的工作。

通过该课程的研究,学员将掌握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卫生检验的方法与技巧,具备食品卫生检验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1.2 目标学员本课程适用于那些有意向从事食品卫生检验员工作的人群,包括职业初学者和已经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

二、课程内容2.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食品卫生法及其相关实施规定- 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食品标准法规及其适用范围2.2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与技巧- 食品取样技术与操作规范- 食品检验方法与步骤- 食品卫生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2.3 食品卫生检验实践- 食品卫生检验流程-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食品卫生检验结果的判定与分析2.4 专业知识与技能- 食品卫生基础知识-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三、教学方法3.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卫生检验方法与技巧等知识传授给学员,帮助学员理解相关概念与原理。

3.2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实验以及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员熟悉食品卫生检验的实际操作步骤和规范。

学员将亲自进行食品卫生检验实践,以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3.3 讨论与案例分析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激发学员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员可以对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4.1 作业与考核每个单元结束后,学员需要完成相应的作业,如论文撰写、实验报告等。

根据作业质量和成果,进行个人评分。

4.2 实践操作与考核学员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实践操作,并经过相关人员的考核,以评估其实际操作能力。

4.3 课程评估通过学员问卷调查和课程反馈,对课程的整体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五、参考教材1.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解读》2. 《食品卫生检验手册》3. 《食品卫生检验操作规范》六、教学团队本课程由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团队组成,其中包括食品卫生检验领域的专家和相关从业人员。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 教学大纲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 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1)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概况;(2)现代食品检测的主要任务;(3)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分类;(4)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发展方向;(5)检测仪器的主要性能及其表征(6)检测分析的校正方法2、基本要求了解《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这门课主要包括那些内容,以及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主要任务;了解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分类和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方向;掌握检测仪器的主要性能及其表征;掌握检测分析的校正的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和内标法。

第二章食品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教学内容(1)光谱法的分类;(2)Beer-Lambert定律及吸光度加和性;(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类型;(4)紫外收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2、基本要求了解影响Beer-Lambert定律的因素;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和类型;了解紫外收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掌握光谱法的分类及光谱形成的机理,掌握Beer-Lambert定律;掌握吸光度的加和性和吸光系数;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第三章食品的红外分光光度法1、教学内容(1)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2)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构造;(3)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4)红外吸收光谱的解析。

2、基本要求了解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了解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构造;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掌握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吸收光谱的解析。

第四章食品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教学内容(1)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及类型;(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干扰因素和抑制方法;(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

2、基本要求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及类型;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干扰因素和抑制方法;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

食品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食品检验技术教学大纲
第八章 食品微生物快速测定技术
【基本要求】 一、了解各种快速法检验微生物的原理 二、掌握各种快速测定技术的方法,特别是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的快速检验方法。 三、实践教学要求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各种快速测定技术的方法
2.难点:快速法检验微生物的原理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菌总数的快速测定技术
一、纸片快速测定法 二、ATP 生物发光法 三、阻抗法 四、旋转平板法 五、疏水性栅格滤膜法(HGMF)或等格法 六、直接外荧光滤过技术(DEFT) 七、“即用胶”系统(SimPlate) 八、其他方法 第二节 大肠菌群的快速测定技术 一、国家标准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 二、LTSE 快速检验法 三、TTC(氯化三苯四氮唑)显色快速法 四、DC(去氧胆酸钠)半固体试管快速法 五、纸片快速检验法 第三节 致病性微生物的快速测定技术 一、沙门氏菌的快速筛检方法 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验方法
2.难点: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检测的操作技术,并能获得正确的
检验结果,写出规范的检验报告
【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节 食品卫生细菌学检验总则
一、样品采集 二、送检 三、样品处理 四、检验与报告 第二节 食品卫生微生物中常见检样的制备 一、肉与肉制品检样的制备 二、乳与乳制品检样的制备 三、蛋与蛋制品检样的制备 四、水产品检样的制备 五、饮料、冷冻饮品检样的制备 六、调味品检样的制备 七、冷食菜、豆制品检样的制备 八、糖果、糕点和蜜饯检样的制品 九、酒类检样的制备 十、方便面(速食米粉)检样的制备 十一、罐藏食品检样的制备与检验 第三节 食品卫生细菌学菌落总数的检验技术 一、菌落总数检测常用器材 二、检验程序 三、操作方法 四、细菌菌落总数测定的其他方法 五、非常见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 第四节 食品卫生大肠菌群检验技术 一、检验常用器材 二、检验程序 三、检验方法 四、注意事项

《食品检验》参考教学大纲

《食品检验》参考教学大纲

1《食品检验》参考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等职业教育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理化、食品感官、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学生毕业后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岗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前导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基础微生物学。

后续课程:食品检验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在理论知识和能力培养两方面,要求学生达到下列目标:(一)在理论知识方面,主要达到:1. 熟悉食品检验的内容、工作流程和食品检验标准;2. 掌握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方法;3. 掌握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中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的原理、基本设备、操作流程与方法特点;4. 掌握食品感官检验的基本原则、方法特点;5. 掌握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的原理、基本设备、操作流程与方法特点;6. 了解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并能应用标准合理判断产品的质量;7. 掌握实验方法评价与数据处理基本方法。

(二)在能力方面,主要达到:1.具备食品检验标准方法的查询、解读与实验方法选择、设计基本能力;2.能独立完成检验前准备工作,包括设备选取、溶液准备等;3.能独立操作使用化学分析操作、食品检验小型设备(如电热干燥箱、分析天平、密度瓶、密度计、阿贝折光仪、旋光仪、索氏抽提装置、凯氏定氮装置、酸度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显微镜、灭菌锅、培养箱、粉碎机、捣碎机等);4.能根据样品特点和分析任务,独立进行食品(固态、液态)的采集、制备与处理操作;5.能借助食品检验小型设备、滴定分析、重量分析,独立操作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中一般成分分析;6.能独立进行器皿的包扎与灭菌,无菌操作接种、分离与纯化以及革兰氏染色操作;7.能独立开展食品感官检验操作,具备食品感官评价的能力;8.能独立完成食品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测定操作与结果判断;9.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使用大型分析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微波消解仪等),完成分析检测任务;10.具备数据处理、分析报告书写、结果评价的能力;11.具备与生产人员、客户交流沟通能力。

教学大纲-食品品质检测员

教学大纲-食品品质检测员

教学大纲-食品品质检测员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具备食品品质检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能够正确、准确地进行食品质量检测和分析。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学生将掌握食品检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提高对食品品质的判断和评价能力,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食品品质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掌握食品检测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3. 学会正确使用食品检测仪器和设备。

4. 培养对食品品质的判断和评价能力。

5. 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食品品质检测概述- 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的概念- 食品品质检测的意义和任务- 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第二章食品检测的基本原理- 食品组成成分分析- 食品理化性质的检测- 食品微生物学检测- 食品添加剂检测第三章食品检测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化学分析方法- 物理分析方法- 微生物学分析方法- 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第四章食品检测仪器与设备- 常用食品检测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食品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使用规范第五章食品品质的评价与判断- 食品感官评价方法- 食品品质指标和标准- 食品品质改良的方法和技术第六章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 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相关理论知识。

2. 实验操作:实验室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食品检测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和实验室操作规范等。

2. 课堂作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3. 实验报告:对所进行的实验进行记录和分析。

4. 学期末考试:对学生对食品品质检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掌握程度进行考核。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食品品质检测与分析》2. 参考资料:《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实践指南》、《食品检验学》等。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课程性质及类别:岗位拓展提升领域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讲课16学时,实验、上机或课外实践16学时)先修课程:化学分析基础、食品化学、微生物学、食品营养与检测等适用专业: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上述各部分排版格式为黑体五号;宋体五号)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黑体五号)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食品工程专业的职业基础课之一。

依据依据高职高专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本课程打破学科性束缚,精选教学内容,增添适应现实和未来需要的新技术,删除陈旧过时内容,精简、重组并整合课程,以“理论够用、强化实践、突出训练、注重实效”为原则,以案例教学为特色,以提高学生岗位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并采用现代化CAI 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

内容上以食品污染、食物中毒、食品卫生监督、食品安全管理等知识为理论依据,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掺假成份的检测技术为手段,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现场实践、行政法律和法规阐述食品企业基层生产、管理人员工作实践和食品卫生监督、检测人员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入手,并采用了大量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

(宋体五号)二、课程内容(黑体五号)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说明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及其深度,既要保证达到一定的培养规格,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负担。

视专业特点和教学实际需要,按照课程主要的知识结构,说明课程重难点,并分章、节写明基本教学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宋体加黑五号)本课程的重点:*******(宋体五号)本课程的难点:*******(宋体五号)(二)课程内容(宋体加黑五号)概述(1)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2)影响食品安全卫生的因素(3)保障食品安全卫生的措施第一章食品的安全性(宋体加黑五号)[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明确保证各类食品安全卫生的措施,防止食品被污染,严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要求学生掌握食品污染的过程和食物中毒相关知识及预防和处置对策。

食品检验检疫教学大纲

食品检验检疫教学大纲

《食品检验检疫》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检验检疫英文名称:Food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食品检验检疫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部分,是食品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工作。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该课程的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卫生检验的流程与操作,食品检验的取样原则与方法,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建设,食品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的操作,为将来独立独立进行食品卫生检验,生产、销售、质量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适应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4.学时与学分: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8学时,总学分3分。

5.先修课程:微生物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分析6.推荐教材:王叔淳主编,食品卫生检验手册(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王肇慈主编,粮油食品卫生检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具有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8.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总成绩为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与平时表现(作业、考勤等)之和。

成绩评定办法为: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考试成绩×70%。

二、教学内容及能力要求绪论第一章食品工厂的卫生管理第一节食品工厂卫生管理第二节食品工厂卫生检验任务和意义第二章食品卫生检验室的建设第一节选址与布局的建设要求第二节主要仪器设备第三章食品质量管理室的任务第四章食品检验的取样原则与方法第一节取样的原则与程序第二节取样技术。

第五章食品卫生检验的方法与原理第一节卫生检验的样品制备与保存第二节细菌总数的测定第三节大肠菌群的测定第四节沙门氏菌属的检验第五节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第六节其它检验第六章出口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标准与要求。

食品卫生检验与质量控制-实验教学大纲

食品卫生检验与质量控制-实验教学大纲

附件2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食品卫生检验与质量控制实验课》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卫生检验与质量控制Food Hygiene Inspection and Quality Control课程编号:02121005-0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16/1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一、前言《食品卫生检验与质量控制》是高等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影响食品安全的6个主要因素,包括动植物的天然有毒物质、生物因素、化学与物理因素、环境污染、转基因技术以及食品生产过程,同时讲述了这6大因素的控制措施。

除此之外,还针对食品质量控制,讲述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评价、GMP、SSOP、HACCP、食品法规的知识。

《食品卫生检验与质量控制》的实验中,通过油脂过氧化值、碘价的测定学习油脂质量的测定方法,通过白酒甲醇测定及感官评价学习白酒质量的检验方法;通过牛乳感官评价、比重及酸度的测定学习牛乳质量的检验方法;通过酸奶中乳酸菌总活菌数的检验学习酸乳中活性乳酸菌数量的测定方法。

(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掌握油脂质量、白酒质量的牛乳质量的检验方法以及酸乳中活性乳酸菌数量。

(三)学时分配表:(四)实验方法与要求建议:无(五)考核方式及要求:考核方式为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操作无明显错误,实验报告真实可信。

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油脂碘价的测定(一)实验性质(四号黑体)实验类别:操作型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计划学时:2实验分组:共4 组、每组15 人(二)实验目的1、学习实际样品的分析方法,通过对食用油脂主要特性的分析,包括试样的制备(包括分离提纯),分析方法及方法的选择,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标准曲线的制作以及数据的处理等内容,综合训练食品分析的基本技能。

2、掌握油脂碘价的测定方法。

3、掌握鉴别油脂品质好坏的基本检验方法。

(三)实验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实验基本内容(一)试剂的配置1.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的配制:量取40ml三氯甲烷,加60ml冰乙酸,混匀。

《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卫生检验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食品卫生检验是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它包括食品卫生检验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与检验、食品中有害污染物的检验、包装材料和食品容器中有害物质的检验、掺伪食品检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和检测等内容。

食品卫生检验的目的是为食品行业把好质量关,为改进生产工艺、加工技术和包装技术、开发新的食品资源提供依据。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掌握食品卫生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食品中有害因素的检验方法。

三、先修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详见第六部分各章节。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结合视频的观看以及主要参考书目的阅读,掌握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概述;(2)食品卫生发展历史;(3)食品卫生现状(4)食品检验方法的现状与进展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食品卫生、食品污染等概念以及食品污染的类型;(2)难点是GMP、SSOP及HACCP的内涵及三者的关系。

第二章检验技术基础知识(4 学时)1.教学内容(1)良好的实验室操作规范(GLP)(2)检验技术基本原则和要求(3)样品的采集、制备与保存(4)样品的前处理方法(5)样品前处理技术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GLP的含义及GLP内容中的软件管理和硬件管理;检验技术的基本原则以及采样要求、样品的制备方法;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2)难点是前处理方法的正确选择。

第三章食品卫生检验的分析方法(4 学时)1.教学内容(1)感官检测法(2)物理化学分析法(3)酶联免疫分析法在食品卫生分析中的应用2.重、难点提示(1)重点是感官检测、物理化学分析法、酶联免疫分析法;(2)难点是酶联免疫分析法。

《食品卫生检验》教学大纲

《食品卫生检验》教学大纲

《食品卫生检验》教学大纲学时:48 学分:3理论学时:8 实验学时:40面向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本、专科等相关专业课程代码:4100110先开课程:食品安全学、食品微生物学、免疫学等课程性质:必修执笔人:李凤梅审定人: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食品卫生检验》是以介绍食品卫生检验技术为目的,主要学习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本、专科等相关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作为监控食品卫生质量与安全的工具,《食品卫生检验》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通过试验操作和仔细观察来掌握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的一门学科。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熟悉食品卫生检验的要求,熟练掌握食品中常规微生物和比较常见的致病微生物的分离、检验方法及其相关生理和生化性状的测定方法,具备独立完成食品卫生检验的能力。

同时,了解新技术和新方法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情况,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实际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适宜安排学生在修完《食品安全》、《食品微生物学》、《免疫学》等有关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之后学习,内容上注意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并避免重复,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能运用已学过的课程知识,使其理论进一步深化与提高。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食品卫生检验的基本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实验教学中应使学生牢固树立无菌概念、纯培养概念和安全意识,严格依照相关标准方法进行试验,并充分理解实验设计的相关原理,以解决食品卫生检验中的具体问题。

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态度严谨、科学,尊重事实与实验结果,要善于发现新现象;具有团队精神,班、组、组员之间的一定要协调互助合作。

由于《食品卫生检验》内容繁多,所以授课老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应广泛阅读相关参考资料,紧跟本学科的发展,随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3、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教学内容上应结合本学科的最新理论,注重与实践衔接,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实验技能,理论教学上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内容生动形象,以利于教学效果提高。

食品检验教学大纲

食品检验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食品样的采样原理、采集方法、样品的保存,掌握食品检验的前处理方法(湿消化法、干灰化法);我国常用的法定计量单位。

2、了解常用的检验方法(掌握其中的感官检查、比重测定的方法和意义);食品检验的重要性、主要方法、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

食品检验的进展。

3、自学干扰成分的分离除去,高压液相色谱法。

第二章食品营养成分的测定【目的要求】1、掌握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水)的主要测定方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法、还原糖测定、维生素A 、B1、B2、C、钙、铁、锌)和测定的意义。

2、熟悉各种营养成分主要测定方法(蔗糖、碘、硒)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

3、了解各种营养素的其他测定方法。

4、自学灰分、粗纤维、膳食纤维、淀粉的测定方法,实验原理,注意事项。

第三章食品添加剂的测定【目的要求】1、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基本要求。

掌握食品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二氧化硫)、甜味剂(糖精)、抗氧化剂(BHA、BHT)、着色剂(天然色素、人工色素)、增稠剂(海藻酸钠等)、乳化剂、食品中抗生素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检测意义。

2、熟悉食品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二氧化硫)、甜味剂(糖精)、抗氧化剂(BHA、BHT)、着色剂(天然色素、人工色素)、增稠剂(海藻酸钠等)、乳化剂、食品中抗生素检测意义。

3、自学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其他测定方法。

第四章食品有害物质的测定【目的要求】1、掌握食品样品的提取、净化和浓缩方法;食品中残留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方法;黄曲霉毒素的TLC测定法,和测定的注意事项;食品中有害元素(铅、砷、汞、亚硝胺、苯并芘)的常用测定方法。

2、熟悉食品中残留有机氯农药和西维因的测定方法;黄曲霉毒素的来源,结构,理化特性,免疫分析法;食品有害物质的其他测定方法。

3、了解测定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意义,来源。

4、自学农药残留量实验准则。

第五章几类食品的卫生检验【目的要求】1、掌握粮食蒸熏剂(马拉硫磷、磷化物、氯化苦)残留量的测定原理、操作、注意事项;食用植物油(酸价、过氧化值、游离棉酚)的常用检测方法的测定原理、操作、注意事项;调味品(酱油、食醋)的卫生检测的测定原理、操作、注意事项;水产品(鱼中的组胺,有机汞,无机砷)的检验原理、操作、注意事项;肉,鱼,蛋制品中的挥发性盐基氮的常用检验方法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酒(氰化物、甲杂醇油)的卫生检验原理、操作、注意事项;食品(牛奶、奶粉、木耳)掺伪的检验原理、操作、注意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检验检疫》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检验检疫
英文名称:Food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食品检验检疫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部分,是食品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工作。

2.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该课程的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卫生检验的流程与操作,食品检验的取样原则与方法,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建设,食品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的操作,为将来独立独立进行食品卫生检验,生产、销售、质量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适应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4.学时与学分:总学时54学时,
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8学时,总学分3分。

5.先修课程:微生物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分析
6.推荐教材:王叔淳主编,食品卫生检验手册(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参考书目:王肇慈主编,粮油食品卫生检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具有设计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8.考核方式:该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总成绩为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与平时表现(作业、考勤等)之和。

成绩评定办法为: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20%+考试成绩×70%。

二、教学内容及能力要求
绪论
第一章食品工厂的卫生管理
第一节食品工厂卫生管理
第二节食品工厂卫生检验任务和意义
第二章食品卫生检验室的建设
第一节选址与布局的建设要求
第二节主要仪器设备
第三章食品质量管理室的任务
第四章食品检验的取样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取样的原则与程序
第二节取样技术。

第五章食品卫生检验的方法与原理
第一节卫生检验的样品制备与保存
第二节细菌总数的测定
第三节大肠菌群的测定
第四节沙门氏菌属的检验
第五节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
第六节其它检验
第六章出口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标准与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