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更新要点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12、低温治疗
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 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 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选定在 32到36度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
8、加压素被除名
2015(更新)指出,联合使用加压素和 肾上腺素,相比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 素在治疗心脏骤停时没有优势。给与加 压素相对使用肾上腺素也没有优势,因 此,加压素已被新版指南除名。 2010(旧)指南认为一剂静脉 /骨内推 注的 40 单位加压素科替代第一或第二剂 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
7、除颤
先除颤?先按压?
2015(更新)指南提出:当施救者可以立 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 快使用除颤器。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 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 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2010(旧)的指南中,在 AED 就绪时,应 先进行 1.5 - 3 分钟的 CPR, 然后再除颤。
10、及早冠脉造影
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 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 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 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 脉血管造影。
11、及早PCI
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 (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 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
5、离开胸壁
2015(更新)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 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2010(旧)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 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 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 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
2015更新一
生存链「一分为二」
AHA 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一链为院内急救体系,另
一链为院外急救体系。
2010CPR生存链:早期识别、求救;早期CPR; 早期电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2015更新二
2015更新三
2015更新四
2015更新五 机械胸外按压装置
2015更新六 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 强调按压放松期间的胸壁充分回弹 • 强调AED到场后对可除颤心律立即进行除颤
2015更新七 心脏骤停后救治
BLS人员进行高质量CPR要点总结
更新小结
• 生命链由一变二
• 倡导快速反应体系的建立 • 确定为阿片类中毒时可使用纳洛酮
• 人工气道建立后每6秒1次呼吸
• 强调胸外按压的中断时间10秒内 • 胸外按压的频率次/分
• 胸外按压的深度5-6cm
2015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急诊科
10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官方网站及杂志
(Circulation)上公布了《2015心肺复苏指南(CPR)和 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更新》。本次更新共包括执行 摘要、证据评价与利益冲突管理、伦理学问题、急救系 统和持续质量改进、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 (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 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儿童高级生命支持等15部分文件。
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疾病指南更新要点
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疾病指南更新要点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疾病指南更新要点10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以下简称《指南更新》),2015《指南更新》是基于国际证据评估流程,由来自39个国家的250位证据审查专家共同参与完成。
指南更新要点如下:新AHA 建议级别和证据水平分级体系2015《指南更新》中使用的建议级别和证据水平,均依据AHA的最新定义。
最新版定义中的3级建议有所更改,3级:无益,当证据显示,有高质量或中等质量研究(证据水平LOE分别为A或B)表明某项策略的效果并不优于对照组时,不常使用。
证据水平也有所更改。
LOE B 现分为LOE B-R(随机研究)和LOE B-NR(非随机研究)。
LOE C 现分为LOE C-LD(有限数据)和C-EO(专家意见)。
总的来说,复苏学的证据水平和建议级别都较低,2015 版的所有建议中仅1%(315条建议中有3条)基于最高证据水平(LOE A),仅25%的建议(315条建议中78条)被认定为1级(强建议)。
2015《指南更新》中的大部分建议(69%)都只有最低证据水平的支持(LOE C-LD 或C-EO),将近一半(315条建议中有144条,45%)被定为2级(弱建议)。
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2015《指南更新》为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一个审视救治体系的新视角,区分了院内心脏骤停(IHCA)和院外心脏骤停(OHCA)。
要点包括•救治体系通用分类•将AHA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一链为院内救治体系,另一链为院外救治体系•检视有关心脏骤停救治体系的最佳证据的评估,集中在心脏骤停、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卒中问题上。
非专业施救者心肺复苏2015《指南更新》建议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实施成人心肺复苏的关键问题和重大变更包括下列内容:•院外成人生存链的关键环节和2010年相同,继续强调简化后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流程。
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要点
基于国际证据评估流程,由来自39个国家 的250位证据审查专家共同参与完成。
新版指南的几个重要变化
生命链进一步完善 患者识别--评估从“3步”变成“2步” 不能“拼命”按压,按压设定了目标 通气设定了频率 进一步明确了先按压还是先电除颤 新指南推荐药物的更新 其它
生命链进一步完善(成人生存链 “一分为二”)
开放气道 (A)无更改
在新指南中延续了以往指南的推荐,目前临床有两种方法
一只手的手掌向下按患者前额, 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患者 下颏的骨性部位往上提。
救治者需要跪在或站在患者头部的顶端, 双手中指和食指并拢,分别固定在两侧 的下颌角,向上提使头部后仰 。
呼吸(B)---通气设定了频率
方法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球囊面罩通气以及一些高级气道的通气方法。 通气的要点: 每次人工呼吸超过1秒 足够的潮气量(500~600 ml) 避免过度通气 高级气道建立以后的通气,按压和通气可以不同步 每6秒一次呼吸,每分钟10次呼吸
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CPR? 可以立即取得AED时,应尽快使用 在安放AED电极片的同时应实施 CPR,直到AED可以分析患者心律
电击治疗(AED)
指南建议在很有可能有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公共场所,配备AED,实施公共场所实施除颤方案。
电击治疗(手动除颤仪)
院内主要使用手动除颤仪,其电极片放置位置一般为前-侧位。 电击能量新指南未做更改,双向波为120~200 J,第二次及后续能量应相当,可考虑提高剂量,单向波为360 J。
人员培训 设备齐全
操作规范 程序优良
组织到位 系统完善
抢救质量 患者安全
复苏成功
最终目标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四、气道管理 • 在使用高级气道后,每6S一次人 工呼吸,同时持续胸部按压 • 成人、儿童、婴儿都遵循这个单 一频率,方便学习、记忆与实施
五、团队协作 • 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 • 实施急救反应系统、胸外按压、进行通气或取得球囊面罩进 行人工呼吸、设置除颤器
药物使用
• 紧急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与存活率和良好的功能预后存在正相 关
成人高级生命支持
• 及早PCI • 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 STEMI,而医院不能PCI,应立即转移到 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 • 若SEMEI患者不能及时转诊至PCI中心,可先接受溶栓治疗, 在溶栓治疗后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小时内,对所有患 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造影
感谢聆听!
除了已知患者存在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和三环类抗抑郁 药中毒 3 种情况 外,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ACLS) 不建 议常规使用碳酸氢钠
九、喉罩气道(LMA) 能在心肺复苏中快速放置。在无血管通 路的情况下,可以像通过气管内导管那样. 通过 LMA 给药吗?
通过喉罩气道(LMA) 将药物送至肺上皮细胞是不可靠的,因 此不建议使用喉 罩气道给药
三、胸部按压 ---频率 • 100~120次/分 当按压速率超过120次/分, 按压深度会随之减少
三、胸部按压 ---胸廓回弹 • 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以免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 促进静脉回流和心肺血流
三、胸部按压 ---中断次数 • 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次数及时间 • 无高级气道者,胸外按压在整个 心肺复苏中的比例至少60%
二、先电击OR先按压 • 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AED就绪, 应尽快除颤 • 无目击者或不能立刻取得 AED, 先开始心肺复苏; AED就绪后 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2015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更新要点
《2015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与之前的《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有许多不同之处,而且这一版是一份“更新”,而非原指南的全面修订。
AHA呼吁,迅速采取行动,团队合作实施CPR,在这版中,重申了2010版的建议:复苏系统应对急救系统建立持续性评估和改进。
对于院外的非专业施救者及社区人员,指南强调和鼓励识别心脏骤停征象,及时打急救电话呼救并立即开始徒手CPR(心脏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对于专业医护人员,主要强调通过专门的监控系统,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及时进行早期心肺复苏和早期除颤,同时强调了给予高质量CPR的重要性:以足够的速率和深度(5~6cm)按压胸部,允许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避免过度通气。
指南也指出,应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那么,指南中具体做了哪些修改呢?修改1:及早识别、立即呼救新指南指出,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就近呼救,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应继续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此条建议变更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
修改2:胸部按压所有心脏骤停患者胸部按压的强调事项是医护人员应为所有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提供胸部按压和通气,无论这是否因心脏病导致。
而且,医护人员比较实际的做法应是根据最有可能导致停搏的原因,调整施救行动的顺序。
深度在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以至少2英寸(5cm)的深度对普通成人实施胸部按压,同时避免胸部按压深度过大(>2.4英寸),否则会造成损伤。
但在不使用反馈装置的时候,难以判断按压深度,往往是过浅而不是过深。
频率对于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施救者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研究表明,当按压速率超过120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会由于剂量依存的原因而减少。
2015AHA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修改要点2:胸外按压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次数 2015(重申2010版的建议):施救者应尽可能减少 胸外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时间,尽可能增加每分钟 胸外按压的次数。 2015(新):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接受心肺复苏的心 脏骤停成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目标应该是尽 量提高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比例,目标 比例为至少60%。 理由:胸外按压比例是指实施按压的时间在心肺复 苏所用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通过尽量可以 通过减少胸部按压时的暂停来增加胸外按压比例。
修改要点2:胸外按压
胸部按压深度:5 — 6 cm
2010(旧):成人胸骨应至少按压下5cm. 2015(更新):在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 以至少5cm的深度对普通成人实施胸部按压,同 时避免胸部按压深度超过6cm. 理由:相比于较浅的按压,5cm的按压深度更有可 能取得较好的结果,胸部按压深度超过6cm会造 成胸部损伤。
修改要点4: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 心脏骤停后的药物治疗:利多卡因 • 2015(新):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心脏 骤停后利多卡因的常规使用。但若是因室 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停,恢 复自主循环后,可以考虑立即或继续给予 利多卡因。 • 理由:近期一项针对心脏骤停中给予利多 卡因的存活者的研究显示,室颤/无脉性室 性心动过速的复发有所减少。
修改要点2:胸外按压
胸廓回弹: 2010(旧):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 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 2015(更新):施救者应避免在按压间隙依靠在患 者胸上,以便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 理由:胸廓回弹能够产生相对胸廓内负压,促进静 脉回流和心肺血流。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 会妨碍胸廓充分回弹。回弹不充分会增加胸廓内 压力,减少静脉回流、冠状动脉灌注压力和心肌 血流,影响复苏存活率。
2015心肺复苏新指南更新要点
16:建立高级气道的患者通气速率
对于正在进行持续心肺复苏且有高级气道的患者,对通气速率的建议简化为每6秒一次呼吸(每分钟10 次呼吸)。
4: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公共场所除颤 (PAD) 方案的实施要求4个基本要素: • 预先计划并经过演练的急救反应系统,理想情况下包括确认存在心脏骤停高风险的地点和社区,确
认该地区自动体外除颤器放置地点,并确保旁观者知晓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地点,且通常由医护人员 监督; • 对参与的施救者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培训; • 与当地急救系统整合; • 持续的质量改进方案。
尽管如此,现场CPR的成功率仍然有较大提升的空 间,例如,在本届AHA年会CPR科学研讨会上一个 报告指出,公共场所AED多放置于室内且并非24小 时开放,因此,接受CPR的院外SCD中有21%即使 附近有AED也无法接受除颤治疗。
美国夏威夷州的每个麦当劳店,都有AED。店 员都是经过CPR培训的。几乎每个成年人和学 生都知道这东西是用来干啥的。
15:按压分数至少60%
判断减少按压中断的标准是以胸外按压在整体心肺复苏中占的比例确定的,所占比例越高越好,按压 分数(Compression Fraction)应大于60%。
胸外按压深度、速度、回弹可以通过身体训练达到标准,但是在抢救过程,如何全程关注并始终贯彻减 少按压中断,需要极高的急救素养和团队配合。因为在人工呼吸、电除颤、气管插管、换人等诸多环节 ,都会出现按压中断。这需要仔细设计每一个急救环节,才能做到。需要强调的是,医护人员在工作中 不能实行100%胸外按压,也就是不推荐单纯胸外按压。在医院的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实施心肺复苏 必须包括人工通气。
每提前除颤1分钟SCD患者成活率增加7%-10%。 及时的CPR、PAD和畅通的后续生存链,可以挽救大量的个体SCD患者
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国际心肺复苏指南(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制定和推广心肺复苏基本技能和应急处理方案的权威指导。
它的主要目的是救助那些处于心跳骤停或呼吸困难状态的人,并提供了一套基于科学证据的操作步骤。
本文将介绍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一些重要内容。
1. 核心原则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强调以下几个核心原则:- 早期心肺复苏:对于任何可能出现心跳骤停的患者,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步骤,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
- 打电话求救:在开始心肺复苏之前,一定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以确保专业医疗人员的迅速到场。
- 高质量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是复苏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应保持至少5厘米的按压深度和至少100次/分钟的频率。
- 避免停顿:尽量减少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停顿时间,确保流畅的按压和通气。
2. 成人心肺复苏成人心跳骤停的处理步骤按照指南的要求应该为:确认患者无反应和无正常呼吸后,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并开始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应该以30:2的比例交替进行,每两分钟需要检查自主心律。
如果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用,应尽早使用。
3. 儿童心肺复苏儿童心肺复苏相较于成人有一些特殊要求。
当发生儿童心跳骤停时,首先需要保持先前确认的呼吸困难,并尽快呼叫急救电话。
心肺复苏步骤为: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通气,频率为至少100次/分钟。
儿童复苏时应使用深度足够压迫但不超过6厘米的胸外按压。
4. 呼吸困难处理除了心跳骤停之外,指南还提供了应急处理呼吸困难患者的指导。
如果患者仍有自主呼吸但存在呼吸困难,应将其放置在舒适姿势,鼓励患者进行缓慢的深呼吸。
如果患者意识模糊或伴有紫绀,则需要立即求助急救,并酌情给予人工通气。
5.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是一种用于恢复心脏正常节律的设备,可以在心跳骤停的情况下施行。
最新心肺复苏指南新变化
2015最新心肺复苏指南新变化10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官方网站及杂志(Circulation)上公布了《2015心肺复苏指南(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更新》。
指南针对医务人员的有何提醒呢?又与此前2010版指南有何变动呢?以下为“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和心肺复苏质量(医护人员BLS)”部分供大家学习。
及早识别患者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015(更新):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就近呼救,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应继续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2010(旧):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呼吸是否消失或呼吸是否正常时,也应检查反应。
理由:此条建议变更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
胸外按压的强调事项*2015(更新):医护人员应为所有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提供胸部按压和通气,无论这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
而且,医务人员比较实际的做法应是,根据最有可能导致停搏的原因,调整施救行动的顺序。
2010(旧):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脏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理由:建议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因为这种方式相对易于调度员通过电话进行指导。
医护人员理应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才能够有效实施按压和通气。
但是,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在单独行动时,仍应是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并给予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的顺序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改变,比如在医护人员可以快速取得并使用AED时。
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2015(更新):当可以立即取得AED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
若成人在未受监控的情况下发生心脏骤停,或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准备AED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而且视患者情况,应在设备可供使用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2010(旧):如果任何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脏骤停且现场立即可取得AED,施救者应从胸部按压开始心肺复苏,并尽快使用AED。
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防止压 伤患者的 胳膊!
仰卧便于施救
2015/11/02
同时检查脉搏和呼吸
在10秒内观察呼吸(主要是看)同时触摸颈动脉搏动 : 1、颈动脉位置: 气管与颈部胸锁乳突肌之间的沟内。 2、方法:一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置于患者气管正中部位,男 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一旁滑移约2-3cm,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凹 2015/11/02 陷处。
2015/11/02
八、先按还是先电?
尽快除颤一直是CPR中保证患者存活率的关键一环。在旧指南 中,在自动体外除颤仪或除颤器准备就绪时,先进行1.5—3分钟 的CPR,然后再除颤。新指南则表示,一旦除颤仪准备就绪,就 直接除颤。当然在AED和除颤器的获取和准备过程中,还是需要 CPR的。
2015/11/02
危重症专科小组 业务培训 秦云霞
2015心肺复苏及心血管 急救指南更新要点
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
1960 1966 1985 2000 2005 2010
1950
美国的Peter Safar和 James Elam 医生开始采 用人工呼吸 来复苏病人
封闭式胸部 心脏按压与 人工呼吸相 结合,心肺 复苏术诞生
2015/11/02
开放气下颌法
2015/11/02
2015/11/02
注意:
不要压迫病 人的颈前颌 下软组织,
以免压迫气
道。
2015/11/02
打开气道
疑似颈椎有损 伤的病人不适 合仰头举颏法, 要用拉颌法。
2015/11/02
看胸是否 起伏!
2015/11/02
2015/11/02
最初紧急处置:—BLS阶段 第一个ABCD最为重要
• A Assessment + Airway
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总带教培训)
机械胸外按压装置
机械设备CPR
相对人工按压更有优势
指南建议
无证据表明,使用活塞式机械CPR设备进行胸外按压,
人工胸外按压仍然是治疗心搏骤停的救治标准 在进行高质量人工胸外按压比较困难或危险时,机械
CPR设备可作为传统心肺复苏的替代品
2015CPR更新8:通气时间的改变
气道管理
2015
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回弹。
2015CPR更新6:胸部按压时的胸廓回弹
理由:基于3项研究胸廓回弹不足与灌注压降低相关
胸廓回弹能够产生相对胸廓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和心肺 血流; 按压间隙依靠在患者胸上会妨碍胸廓充分回弹,回弹不充
分会增加胸廓内压力,减少静脉回流、冠状动脉灌注压力
和心肌血流,影响复苏存活率。
2015
AHA
《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护理实训室
张洋妹
CONTENTS
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点 2015心肺复苏的相关注意点
十大更新要点
生命链“一分为二” 强调快速反应 强调尽早电击 胸外按压胸廓回弹 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 通气时间的改变
胸外按压的速率
胸外按压深度
强调团队协作
给予患者足够的通气(30次按压后2次 给予过量通气(即呼吸次数太多或 人工呼吸,每次呼吸超过1秒,每次须 呼吸用力过度) 使胸部隆起)
2015CPR更新9:强调快速反应,团队协作
合力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 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 包括:启动急救反应系统、胸外按压、通气或取球囊面罩 进行人工呼吸、取除颤器等。
药物管理
2015CPR更新1:生存链“一分为二”
2010版指南:一条生存链
早期 识别与 呼叫
2015年版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解读
童为胸部前后径的1/3(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 米,儿童5厘米 ) 3.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 隙,双手离开胸壁,以免妨碍胸壁回弹 4.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胸外按压在整 体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至少为 60%
马拉松赛道 AED 移动急救员日益成为标配
2015版生存链(院内)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预警系统、 快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
病人入选的时间点
旁观者目击
EMS目击
院内骤停
社区
院外
院内
PDCA循环
1.发现问题 2.观察 3.分析根本原因
实验性对策
高质量心肺复苏要求
临床实际中,医护人员大多无法确定自己的按 压深度
建议在胸廓能承受的压力范围内,进行最大深 度的按压或胸廓前后径的1/3
高级心血管及生命支持
吸氧浓度、超声、气道、除颤和药物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EtCO2)可以辅助评估患者复
苏预后,确定复苏时间 体外膜肺心肺复苏技术(ECPR)如能快速实施且针
对可逆病症的心脏骤停,可以考虑实施 利多卡因对可除颤心律所致心脏骤停可在自助循环
恢复后使用,而β -受体阻滞剂在复苏中使用证 据不足
CPR中的吸氧浓度及监测
如果有条件,在心肺复苏过程中给予最高浓度的 吸氧浓度是合理的
CPR过程中生理参数的监测
尽管没有临床研究证实通过监测复苏时的生理参 数能够改善预后,但可以通过监测生理参数 (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图、舒张期动脉血压、 动脉血压监测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来优化心 肺复苏质量并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不建议公众去听心跳、摸脉搏、看瞳孔、掐人中
CPR'2015年国际指南的主要精神与修改要点
主要精神与修改要点
深圳市急救中心 培训科 赵 伟 医生 二○一六年四月
2015版AHA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目录
中文摘要
English version can be downloaded free of charge at: /cpr
2
解读概括为三个方面:
“CABD”渐进式地重复三次:
5
最初紧急处置:第一个CABD
(基础生命支持BLS,最为重要) Circulation 徒手胸外按压30次 A Airway 然后才徒手开放气道 B Breathing 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 D Defibrillation 体外电击除颤(AED)
C
注意:在开始心脏按压之前仍然是先判断—— Assessment, 即首先检查他的神志、呼吸和 心跳,必须在10秒钟左右快速完成!
8
第二阶段处置:第二个CABD
(高级生命支持ACLS,持续人工循环 人工正压通气
A
B
Airway
Breathing
建立人工气道 给予复苏药物
D
Druggery
(D还有Defibrillation、Debasing temperature 与Differential diagnosis 等四层含义)
6
及早电击除颤 Defibrillation
人工通气之前,首先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只要AED一到达,即应第一优先开机并连接 如果是可电击的心律,必须在3分钟内完成除颤
7
注
意
在开始做胸外按压之前仍然是先判 断——A 即 Assessment:当发现有人 突然倒地或/和意识丧失,必须首先检查 他的神志(无反应)、呼吸(观察是否 正常)和心跳(触摸颈动脉搏动),在 10秒钟左右快速完成、做出正确判断! 只有尽量少地检查项目、并且只能用徒 手检查的方法,才有可能做到。
2015年最新心肺复苏指南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次数
2015( 重申 2010 版的建议): 施救者应尽可能减少胸 外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时间,尽可能增加每分钟胸外按压的 次数。 2015( 更新): 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 骤停成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目标应该是尽量提高胸部 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比例,目标比例为至少 60%。 理由: 胸外按压中断可能因急救需求(如心律分析和通气 等)而有意造成,也可能是无意造成(如施救者受到打扰 )。胸外按压比例是指实施按压的时间在心肺复苏所用总 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通过尽量减少胸部按压时的暂停 来增加胸外按压比例。胸外按压比例的理想目标尚未确定 。设定胸外按压比例,旨在限制按压中断,在心肺复苏时 尽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和血流。
• 如果紧急医疗系统采用包括持续胸部 按压的综合救治干预,对于院外心脏 骤停患者可以考虑在综合救治干预中 使用被动通气技术。 • 对于正在进行持续心肺复苏且有高级 气道的患者,对通气速率的建议简化 为每 6 秒一次呼吸(每分钟 10次呼吸 )。
与2010年版的心肺复苏指南对比
及早识别患者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2015( 更新): 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 人员必须立即就近呼救,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 人员应继续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 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2010( 旧): 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呼吸是否消 失或呼吸是否正常时,也应检查反应。 理由: 此条建议变更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 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 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
在 2015《指南更新》中,针对医务 人员的关键问题及重大变更如下:
一、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
1• 这些建议使得应急反应系统的启动更加灵 活,更加符合医护人员的临床环境。鼓励 经过培训的施救者同时进行几个步骤(即 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以缩短开始首次 胸部按压的时间。
2015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
胸外 按压 联合 人工 呼吸
直流 电波 除颤 法
美国心脏病 学会(AHA) 编写了第一 个心肺复苏 (CPR)指 南
2015心 肺复苏 和心血 管急救 指南更 新
定义
• 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是针对循环和/或呼吸骤停的一系列紧急抢救评估 的措施。
医护专业人员
• 判断有无意识、简单判断有无呼吸 • 检查颈动脉脉搏无循环体征—立即胸外 按压
第一阶段:基础生命支持(BLS)
基础生命支持(BLS)
胸外 清理 人工 电除
按压
气道
呼吸
颤
BLS阶段CPR基本技术
胸外按压(Compression) 开放气道(Airway)
人工呼吸(Breathing)
更新11:机械胸外按压装置
• 无证据表明,使用机械活塞装置对心脏 骤停患者 进行胸外按压,相对人工胸外按压更有优势。 • 人工胸外按压仍然是治疗心脏骤停的救治标准。
体外心肺复苏 (ECPR)
• 大动/静脉(如股动静脉)中紧急置管,建立体外 循环。 • ARDS,心肌梗死后心衰。 • ECPR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训练有素的团队、 专业的设备,跨学科支持。
阿托品
• 2010年指南已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心 搏停止时常规使用阿托品,并已经将其从高级生 命支持的心脏骤停的流程中去掉。
更新14:利多卡因/β 受体阻滞剂
• 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心脏骤停后利多卡因/β 受 体阻滞剂的常规使用。 • 但若是因室颤 /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导致心脏骤 停,恢复自主循环后,可以考虑利多卡因/β 受体 阻滞剂。
第三阶段:脑保护
延续生命,脑保护
2015.12最新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3
时间就是生命
• • • • 心跳停止3秒 心跳停止10-20秒 心跳停止60秒 心跳停止4-6分钟 病人感到头晕 发生昏厥或抽搐 瞳孔散大,呼吸停止 大脑细胞可发生不可逆损害
• 所以必须在心跳停止后立即进行有效 的心肺复苏
4
黄金4分钟
• • • • 4分钟内复苏者 4-6分钟复苏者 超过6分钟复苏者 超过10分钟复苏者 有一半人被救活 10%的人被救活 存活率仅4% 存活率更低
3、无呼吸——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停止或濒死叹息样呼 吸。 注:对初学者来说,第一条最重要!
7
三、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 种心律类型
1、心室颤动:心电图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 、ST段与波。 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注: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电除颤治疗! 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但是没有 有效的机械收缩。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 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的室性节律)。 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电除颤无效!
强调了院前与院内
14
一、早期识别与呼叫
一)心脏骤停的识别——三无 1、无意识 判断方法:轻轻摇动患者双肩 ,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如 认识,可直呼其姓名,如无反应, 说明意识丧失。 ,(注意做到轻拍 重唤!)
15
一、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无脉搏
判断方法:用食指及中指指尖 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然后向旁滑 移2-3cm,在胸锁乳 突肌内侧触 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注:检查时间不要超过10s, 如10s内不能明确感觉到脉搏,则 应开始胸外按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与之前的《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有许多不同之处,而且这一版是一份“更新”,而非原指南的全面修订。
AHA呼吁,迅速采取行动,团队合作实施CPR,在这版中,重申了2010版的建议:复苏系统应对急救系统建立持续性评估和改进。
对于院外的非专业施救者及社区人员,指南强调和鼓励识别心脏骤停征象,及时打急救电话呼救并立即开始徒手CPR(心脏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对于专业医护人员,主要强调通过专门的监控系统,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及时进行早期心肺复苏和早期除颤,同时强调了给予高质量CPR的重要性:以足够的速率和深度(5~6cm)按压胸部,允许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避免过度通气。
指南也指出,应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那么,指南中具体做了哪些修改呢?
修改1:及早识别、立即呼救
新指南指出,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就近呼救,但在现实情况中,医护人员应继续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此条建议变更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
修改2:胸部按压
所有心脏骤停患者
胸部按压的强调事项是医护人员应为所有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提供胸部按压和通气,无论这是否因心脏病导致。
而且,医护人员比较实际的做法应是根据最有可能导致停搏的原因,调整施救行动的顺序。
深度
在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以至少2英寸(5cm)的深度对普通成人实施胸部按压,同时避免胸部按压深度过大(>2.4英寸),否则会造成损伤。
但在不使用反馈装置的时候,难以判断按压深度,往往是过浅而不是过深。
频率
对于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施救者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研究表明,当按压速率超过120次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会由于剂量依存的原因而减少。
胸廓充分回弹
施救者应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以便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
原因是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会妨碍胸廓回弹,导致胸廓内压力增大,减少静脉回流、冠状动脉灌注压力和心肌血流,影响复苏存活率。
尽量不间断
施救者应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时间,尽可能增加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停顿越频繁、时间越长,达到的实际效果越小。
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接受复苏的患者,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比例目标为至少60%。
修改3:人工通气
医护人员可以每6秒进行1次人工呼吸,同时进行持续胸部按压(即在心肺复苏中使用高级气道)。
将成人、儿童和婴儿都遵循这个单一的频率可以更方便学习、记忆和实施。
修改4:先电击还是先心肺复苏?
当可以立即取得AED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反之,先进行心肺复苏,而且视患者情况,应在设备可供使用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但对于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不应超过3分钟,并且应在等待除颤器准备就绪的同时进行心肺复苏。
新指南还强调心肺复苏的多人配合,当有多名训练有素的施救者时,可以同时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而不是依次完成。
修改5:加压药物
用于复苏的血管加压药
因不可电击心律引发心脏骤停后,应尽早给予用于复苏的血管加压药——肾上腺素。
研究发现,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ROSC、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
联合使用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替代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停时没有优势,为了简单起见,已从成人心脏骤停流程中去除了加压素。
抗心律失常药物
目前的证据不足以支持心脏骤停后利多卡因的常规使用,但若是因室颤/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复发有所减少,但没有显示长期有利或有害。
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如果无反应且无正常呼吸但有脉搏,可以给予患者肌注或鼻内给予纳洛酮。
修改6:心电图预读
对于可能发生了ACS的患者,应在入院前尽早获取12导联心电图;
经过培训的非医生可以解毒心电图以确定是否有STEMI的证据;
计算机辅助ECG解读可以和医师或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解读联合使用,识别STE MI;
对于所有通过入院前ECG确诊STEMI的患者,应在入院前通知接诊医院,和/或在入院前启动导管室。
理由是12导联心电图价格便宜,易于实施,并能迅速提供急性ST段抬高的证据。
有经验不足的医护人员需要时间锻炼解读12导联心电图的技巧,故应在经过培训的非医师解读的同时,辅以计算机解读,以提高准确性。
修改7:急性冠状动脉造影
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性冠状动脉造影。
STEMI患者若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若条件还是不允许,可先接受溶栓治疗,并在3到6小时内至多24小时内转诊。
修改8:温度管理
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选定在32到36度之内,并至少维持24小时。
总结:
“1”——1个越早越好:
尽早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尽快呼救,并今早同时获取AED;
“2”——2步评估:
评估一:患者是否有反应(轻拍双肩大声呼喊,以判断患者反应有无,而不是有无“意识”)
评估二:呼吸和脉搏同时评估,并不要超过10秒钟
“3”——30:2药牢记
复苏早期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30:2。
建立高级气道以后则以每分钟100~12 0次的速率按压、深度5~6cm、每6秒钟一次的比例进行通气
“4”——4步2离开(自动除颤器使用要素)
第一步,打开开关;
第二步,连接导线,粘贴电极片;
第三步,自动分析心律(所有人第一次都离开);
第四步,除颤或无需除颤(若除颤,所有人第二次都离开)
“5”——5个核心高质量复苏要素
(一)按压部位:胸骨下半部
(二)按压深度:至少5cm,但不超过6cm
(三)按压速率:至少100次但不超过120次/分
(四)充分回弹:每次按压以后不要倚靠在患者胸壁上
(五)中断小于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