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高考试题精编 - 中国历史课程网(精选)
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历史真题(含答案)
2024年高考新课标卷历史真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
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
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
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3.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禅让”反复出现()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4.下表所列史书皆涉及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研讨这一问题,首先应信重的是()A.《宋史》B.《三朝北盟会编》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D.《宋史纪事本末》5.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
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6.下表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
这可用于说明新军()A.抵制了列强入侵B.导致了军阀势力扩大C.引发了军阀混战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7.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被称之为国粹剧种,黄梅戏、越剧、豫剧、昆曲等百花齐放、斗艳舞台。
下列关于戏曲艺术表述正确的是()A. 黄梅戏《牛郎织女》的剧名体现了古代中国农耕社会经济的特征B. 杂剧《窦娥冤》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C. 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电影可以体会京剧唱腔艺术的魅力D. 京剧样板戏一度独霸舞台主要是因其国粹魅力吸引广大观众【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梅戏《牛郎织女》的剧名体现了古代中国农耕社会经济男耕女织的特征,故A正确。
元杂剧《窦娥冤》深刻地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集中书写了窦娥的反抗和悲剧,是对黑暗势力的血泪控诉,而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转型时期,排除B。
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黑白无声影片,是无法体会京剧唱腔艺术的魅力,排除C。
京剧样板戏出现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它一度独霸舞台是当时革命斗争与巩固政权的需要,“国粹魅力吸引广大观众”表述不合史实,排除D。
2.戏曲理论家张庚提出戏曲的“剧诗说”,认为“剧诗说”是其戏曲美学思想的核心。
所谓剧诗,既指戏剧文学,包括戏剧的结构、人物塑造、语言等各个方面,也指从剧作到演出、从作家到演员,乃至整个舞台艺术,都要按照诗歌的意蕴和韵律进行整体的创造。
从“剧诗”这一概念来审视昆曲,下列项中能说明“昆曲是典型剧诗”的有()①精致、细腻,旋律缓慢、悠扬婉转的腔调②与中国古典诗词一脉相承,古雅、华丽的曲词内容③脚色体制的演员分工和相对多变的剧本结构④程式化的表演手法与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3.2012年是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下列与杜甫相关的各项内容与史实相符的是()A. 杜甫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充满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B. 杜甫斗酒诗百篇,其诗歌热烈地追求光明和理想C. 李白赞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D. 郭沫若赞杜甫“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
2024年人教版高考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仿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朝确立了封建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础B、汉朝时期封建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实行了郡县制C、唐朝时期封建社会进入鼎盛,实行了科举制D、宋朝时期封建制度开始衰落,实行了行省制2、关于新文化运动,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C、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新文化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蒸汽机4、下列关于《南京条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京条约》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5个通商口岸C、《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完整得到维护D、《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5、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华民国国父”?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孙中山D. 袁世凯6、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发生在1919年B. 起源于北京C.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D. 主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7、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D.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8、以下关于《南京条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 《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C. 《南京条约》规定了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D. 《南京条约》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题目: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进入“一统天下”的局面?A.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D. 唐太宗开疆拓土 10、题目:以下哪位思想家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A. 孔子B. 荀子C. 墨子D. 韩非子11、题干: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 皇帝拥有最高权力,三公九卿辅佐B. 皇帝权力受限,三公九卿权力较大C. 实行郡县制,地方权力较大D. 中央与地方权力分离,各自为政12、题干:以下哪项不是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A. 分科考试,选拔官员B. 重视经学,轻视文学C. 建立了科举考试机构D. 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唯一途径13、【题目】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采取的军事战略是:A. 分散兵力,游击战B. 集中兵力,阵地战C. 固守阵地,消耗战D. 积极进攻,运动战14、【题目】下列关于辛亥革命说法错误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C. 辛亥革命实现了民主、自由D. 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15、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团结抗战,共赴国难”的口号,对于当时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考历史 真题试题汇编 第一单元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历史真题试题汇编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新人教版必修11.(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答案】B2.(2013·山东文综·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答案】B3.(2013·浙江文综·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答案】D4.(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C5.(2013·海南单科·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答案】B6.(2013·上海单科·5)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方国联盟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天子有天下谓之天下,诸侯有国谓之国。
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
该材料主要说明()A: 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B: 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等级森严C: 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在联系加强D: 宗法制下礼乐制度的直接影响【答案】B【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专制王权的高度集中是秦朝开始实行的,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
B.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然有国者不可以称天下,有天下者或可以称国,故诸侯谓之邦国,天子谓之王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强调天子与诸侯之间不可逾越的等级制度,B项正确。
C.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宗法制和分封之间的关系,排除。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是分封制、宗法制在社会生活上的体现,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
故选B。
第2题.西汉建平元年,太皇太后诏外家王氏田非冢茔,皆以赋(给)贫民;东汉永平九年,诏郡国以公田,赐贫民各有差。
上述措施说明当时()A: 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B: 赠予是农民获地的主要途径C: 小农生产遏止了土地兼并D: 国家扶持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答】材料表明,国家赐给贫苦农民土地,这有利于让贫民依靠土地稳定下来,体现了国家对自耕农经济的扶持,故选D项。
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排除A项。
材料看不出主要途径,故排除B项。
遏止说法太绝对,事实上小农经济很脆弱,土地容易被兼并,故排除C项。
故选D。
第3题.宋代之前,音乐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庄严、正经的宫廷音乐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到了宋代,以娱乐为目的市井音乐(类似于流行音乐)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宫廷音乐则逐渐衰落,让位于市井音乐。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市民社会的形成B: 民间教育的发达C: 宋代理学的兴起D: 频繁的对外交流【答案】A【解答】A宋朝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适应市民需要的文化艺术随之兴起,宫廷音乐让位于市井音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正确。
[考试复习题库精编合集]2021—202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编(必修一)(必修1_1
6、【单选题】
(2021•上海单科28)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3分]
A、体制改革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答案:B;
7、【单选题】
(2021•辽宁、湖南、宁夏文综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3分]
(2021•安徽文综22)202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3分]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答案:A;
12、【单选题】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答案:D;
14、【单选题】
(2021•上海单科•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3分]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A;
16、【简答题】
(2021•天津文综•12)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根据1953~2021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材料四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摘自202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4分)[10分]
全国统一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更的共同缘由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须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2.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全部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冲突3.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4.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峻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惊慌5.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独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激励民间投资设厂6.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由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7.1940年头中后期,中国很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这说明,当时A.商业的旺盛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斗争的成功推动生产复原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8.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
2022-2023学年全国高中高考专题历史部编版(2019)高考真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考试总分:97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卷I(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5 小题,每题 3 分,共计45分)1. 秦汉时女性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立户授田,为“女户”。
秦汉算赋,以十五岁为限征收,秦汉的典籍中有不少“赐女子百户酒”的记载。
这说明秦汉时期()A.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逐渐形成B.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土地兼并C.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不断形成D.女性经济活动是税收的来源之一2. 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写道:“魏晋南北朝文化结构呈现出多元激荡的态势,”魏晋南北朝的多元文化激荡,推动了( )A.科技成就的辉煌领先B.主流价值的悄然变化C.隋唐制度的大幅革新D.隋唐文化的气度恢弘3. 明初,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三司之间互不统属,分属六部。
明代中期,逐渐由中央派遣的巡抚节制三司;嘉靖时期,在重要地区大量派遣总督,总督节制五省乃至七省政务。
明朝的这种变化()A.导致权臣数量的急剧增加B.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有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D.进一步扩大了地方的权力4. 元世祖(忽必烈)尝言:“中书是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医朕两手的”。
此其重台之旨,B.三权分立政治体制影响后世C.皇权受到了更多制约D.监察权独立于行政权与军权5. 晚清时期,黄遵宪的诗不仅广泛展现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曾朴的《孽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章炳麟昀《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倡言民族、民主革命。
这反映了()A.民国政府推行言论自由政策B.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近代国人民主意识日益提升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不断深化6.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的数年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号称近世商人的“黄金时代”。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一位同学在研究先秦历史文化的时候发现了数典忘祖这个成语。
公元前527年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
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
周景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反映出周景王对祖先历史非常熟悉B: 反映出周景王时代诸侯争霸C: 反映出周景王时代天子权威下降D: 反映出晋国大夫的无能【答案】C【解答】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晋国大夫以未受过王室赏赐,不上周天子缴纳贡物,这实质上说明天子的权威下降,诸侯不再履行向周王缴纳贡赋的义务,故C正确;A不符合材料叙述的主旨,排除;材料信息为体现诸侯争霸的史实,排除B;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晋大夫的无能,排除D。
故选C。
第2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B: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C: 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D: 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提高了产量【答案】A【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故A项正确,排除其他三项。
故选A。
第3题.南宋时,相扑已经形成一套完整规则。
水平颇高的职业相扑高手大量涌现,甚至还出现了女性相扑。
比赛时,各方相扑高手云集临安,皇帝有时也去观看。
相扑运动盛极一时的主要原因是()A: 各地体育文化融合B: 市民生活丰富多彩C: 民间推崇尚武精神D: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答】第4题.明代法律规定: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
这反映了()A: 明代法律存在等级观念B: 小农经济滋生性别歧视C: 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D: 理学思想影响婚姻观念【答案】D【解答】题中体现了宋明理学中的尊卑等级观念和重男轻女等观念,故D项正确;A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排除;B材料未体现,排除;题中没有反映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的信息,故C项错误。
人教版高考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历史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特征,正确的是()A.农业发达,手工业处于从属地位B.国家政治稳定,科技文化繁荣C.儒家文化成为国家思想统治的工具D.宫廷机构不断完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制度化2、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初期外交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建立了外交关系正常化的良好开端B.为我国未来发展争取了较好的国际环境C.确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原则D.全方位参与国际事务,同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3、下列关于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A. 颁布《秦律》,实行法治B. 修建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C. 推行郡县制,加强地方行政管理D. 实行焚书坑儒,统一思想文化4、下列关于唐朝盛世“贞观之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重视农业,推行均田制B. 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C. 选拔贤能,提倡节俭D. 重视文化,提倡儒学,排斥佛教5、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性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B、封建主义的保守C、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D、洋务运动的失败6、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A、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7、以下关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的民族工业在洋务运动时期开始萌芽B.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工业遭到严重打击C. 1912年至1927年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D. “五四”运动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8、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A.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C.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D. 1947年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9、题干: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长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B. 长城是古代中国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军事设施C. 长城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大规模修建的D.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10、题干:以下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成就,说法不正确的是:A. 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B. 意大利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之一C.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学者D. 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恢复古罗马文化11、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历史课程网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山东文综卷(解析版)
历史课程网2008年全国普通高考山东文综卷(解析版)解析人山东胡希历史课程网——山东胡希123的博客/userlog25/176169/index.shtml一、选择题:(2008·山东文综历史·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解析:考查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在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既提高了行政效率,又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A不对,因为唐朝唐太宗时虽设政事堂,但不是独立施政,C唐朝在官吏设置方面只是分化事权,但如果单纯地相互牵制,会造成人浮于事,效率降低;D不符合唐朝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因为唐朝并没有简化机构。
所以答案只能选B。
(2008·山东文综历史·9).图3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解析:本题主要借图片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状况。
图片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不可能有彩瓷,因为元代才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所以①不对;徽商晋商等商帮出现于明清时期,所以③不对,答案为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商业与城市,以及手工业发展情况。
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
(2008·山东文综历史·10)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通常都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中西文化交流使两国的绘画风格相互交融B.相似的社会环境使两国绘画主题趋于一致C.明清山水画是商品经济发展在艺术上的反映D.英国风景画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解析:本题可以用逐个分析选项作出正确判断:题干强调的是明清时期中国的山水画和19世纪中期的英国风景画主要描绘内容都以自然风景,但二者因为所处的时间段不一样,所以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A不对;B也不对,因为明清时期中国是封建社会,而英国已经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C更不对,因为中国的商品经济不发达,而且即使商品经济发达,表现在艺术上也不会是风景画,只有D正确,因为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影响了英国人的生存环境,而体现在艺术上人们渴求一种自然风光。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中国近现代史(选择)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中国近现代史(选择)一、单选题1.(2024全国高考真题)下表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
这可用于说明新军()C.引发了军阀混战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2.(2024全国高考真题)19世纪50年代之前,江苏镇江府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
而到了六七十年代,镇江府“大地主不复存在”,十之八九的土地为耕者所有,1888年后基本集中在小农户手上。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西方列强入侵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太平天国运动D.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3.(2024全国高考真题)下图表(表)为1943年陕甘宁边区佳县城关区各阶层公粮负担情况。
A.社会阶级间的差距的扩大B.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满足C.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扩大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4.(2023全国高考真题)如表是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5.(2023全国高考真题)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
这一决定的实施()A.促进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6.(2023全国高考真题)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
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
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7.(2023全国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
本单元高考试题精编 - 中国历史课程网
1929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军国 主义分子加决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中国 人民奋起抗战,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 的抗日斗争。日寇在中国不断挑起事变, 进而发动全面九且侵华战争。下列事变 发生在上海的是(02上海文综)A“一二 八”事变和“七 七”事变B 一二八事变 和“八一三”事变C . “七 七”事变和 “九一八”事变D “八一三”事变和“九 一八”事变 B
材料三 日本政充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 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 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平识的人 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秋序而迈进。… 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 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 帝国的真意。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 新袄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 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1935 年12 月22 日《声明》
回答:① 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 国民政府的方针。②据材料二, 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有何变化? 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③ 与材料 二相比,材料三增添了什么新花 样?联系史实说明它对国民政府 产生的影响。
答案 ① 日本采取了不承认国民政府(“不以国民政府 为对手”) ,图谋另立亲日的伪政权的方针。 ② 日本改变了不承认国民政府的方针,在对国民 政府实行军事打击的同时.伸出诱降之手。从当时 中日战争的实际看,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由于 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资源紧张.又由于中共领导 的敌后游击战争猛烈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日 本被迫改变原来的方针。 ③ 日本提出所谓“普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 作”三项原则,作为诱降的条件。在日本的诱降下, 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敌,成立了伪 国民政府。
C
位于中国西部的抗日根据地(00 上海) A 晋察冀B 陕甘宁 C 冀鲁豫D 晋冀豫
人教版全国全部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全国全部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韩非子提出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的思想。
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A: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B: 主妾无等,必危嫡子C: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答案】A【解答】材料反映的是韩非子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思想,一家二贵,事乃无功意为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地位尊贵的当家人,则什么事都不会成功,即强调权力要集中,符合中央集权的思想,故A项正确;主妾无等,必危嫡子意在强调宗法等级秩序,与中央集权无关,故B项错误;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意在强调法律不偏袒权贵,以法治国,与中央集权无关,故C项错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强调的是社会变革,与中央集权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A。
第2题.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中大夫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主父偃之计是()A: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D: 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答案】A【解答】从材料馀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
可以看出主父偃是建议汉武帝通过广仁孝的名义广封列侯,进而削减诸侯国的势力,故选A;选项B是董仲舒的建议,排除;选项C是建议汉初实行分封制,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D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法治,排除。
故选A。
第3题.衣冠南渡语出刘知几《史通》,原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少数士族为避战乱相继南进。
南京出土的唐琅琊王氏墓志载:周武王少子唐叔虞封于唐,有晋水,命曰晋侯,因官锡氏。
汉司徒昭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两个历史材料都证实了唐代金陵经济的繁荣局面B: 《史通》和琅邪王氏墓志都详细记载了多个家族的历史C: 琅邪王氏墓志证实了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D: 衣冠南渡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答案】C【解答】材料中南京出土的唐琅琊王氏墓志属于实物史料,是第一手史料,最具有说服力,其中记载汉司徒昭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说明西晋末天下乱,琅邪王氏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举家迁至建业,可以与刘知几《史通》中衣冠南渡文字史料相互印证,证实了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故C项正确;两则材料均没有提到唐代金陵经济繁荣的局面,故A项错误;材料中《史通》和琅琊王氏墓志并没有详细记载多个家族的历史,故B项错误;实物史料已经验证了刘知几说法的正确性,并不是他片面观察所得出的结论,故D项错误。
专题四 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部分-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专题四中国古代史:选择性必修(贯通部分)考试范围:第10—13讲;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北魏墓志数量少且比较简短,有的墓志只有一句话。
但迁都洛阳后,北魏墓志大量增加,且大多形制统一,内容规范,可分为志题、讳、字、乡邑、族出、世次、行治、履历、卒日、寿年、葬日、葬地、铭辞等几部分。
该变化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A.冲击了鲜卑贵族的统治B.顺应了三教合一的趋势C.加速了民族交融的进程D.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
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迁都洛阳后,北魏墓志数量增加、形制统一、内容规范,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速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进程,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北魏孝文帝改革削弱鲜卑贵族统治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与三教合一的趋势无关,排除B项;北魏墓志的汉化不能说明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排除D项。
故选C项。
2.“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
下列变法举措,按开始实施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②“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③“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④“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①②③D.④②①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反映的是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规定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反映的是唐前期实行的租庸调制中的“庸”的内容,规定成年男子如不赋役,则以纳绢或布代替,每天折合绢三尺;“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反映的是明朝一条鞭法的内容,规定赋役合并、一概征银;“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反映的是北魏均田制的内容,意思是农民凡是到达缴纳税粮的年龄,都给予田地耕种,年老或死亡不再交税则将分得的部分土地归还政府。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考专题历史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第14题.【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十月革命虽然取得胜利,但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在进行,苏维埃政权处境十分危急。
当时前线的旧俄军队已经瓦解,苏俄没有一支可以作战的军队进行自卫战争;同时,经过三年多战争的破坏,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反革命破坏活动又十分猖獗,危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另外,广大人民群众深受战争之害,渴望早日结束战争。
苏俄希望同交战国进行和平谈判,签订平等公正的和约。
但是,协约国想要将俄国继续绑在战车上,借德奥同盟集团之手消灭或削弱苏俄。
苏俄只能同愿意谈判的德奥等国谈判缔约。
和约内容包括割地赔款,条件十分苛刻,导致当时全国人民极度痛苦,以及一部分人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
列宁教育全党,树立必胜的信心。
最终,苏俄于1918年3月3日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摘编自高光瑜《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布列斯特和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苏俄与德奥缔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布列斯特和约》对苏俄的影响。
【答案】(1)背景:军队匮乏;经济崩溃;新政权受到威胁;人民厌战;协约国拒绝和谈。
(2)影响:苏俄付出巨大的代价;一度造成国内思想动荡;苏俄退出了战争,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解答】(1)背景方面,根据材料当时前线的旧俄军队已经瓦解,苏俄没有一支可以作战的军队进行自卫战争可得出军队匮乏;根据材料同时,经过三年多战争的破坏,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可得出经济崩溃;根据材料反革命破坏活动又十分猖獗,危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可得出新政权受到威胁;根据材料另外,广大人民群众深受战争之害,渴望早日结束战争可得出人民厌战;根据材料苏俄希望同交战国进行和平谈判,签订平等公正的和约。
但是,协约国想要将俄国继续绑在战车上,借德奥同盟集团之手消灭或削弱苏俄可得出协约国拒绝和谈。
(2)影响方面,根据材料和约内容包括割地赔款,条件十分苛刻可得出苏俄付出巨大的代价;根据材料导致当时全国人民极度痛苦,以及一部分人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可得出一度造成国内思想动荡;结合所学可知,苏俄退出了战争,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