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人那狗》人物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第二课 《那山那人那狗》中的浓浓人情味

第二课 《那山那人那狗》中的浓浓人情味

第二课 《那山那人那狗》中的浓浓人情味剧情介绍父亲是一位乡邮员,在茫茫大山中,送了一辈子信,由于腿疼走路困难,所以不得不退休了。

儿子接班当了乡邮员,还走父亲走的这条山路。

今天是上任的第一天,父亲把儿子整好的邮包又整了一遍,叮咛复叮咛,但儿子听得并不专心。

该上路了,常年跟着父亲送信的黄狗“老二”怎么也不肯跟儿子走,父亲决定陪儿子走一趟。

儿子心里有点嘀咕:遇到工作上的事,谁听谁的?山路弯弯,晨雾漫漫,老二熟门熟路地跑在前面,儿子渐渐感到肩上邮包的分量,更让他感到为难的是,不知道该和父亲说点什么,父亲常年不在家,长这么大,他“爸”都很少叫一声。

两人就这么别别扭扭走了一阵,休息的时候。

儿子让父亲回去,两人话不投机。

终于进村了,儿子有些兴奋,因为父亲说过,村里人可以几天不见县长,不见他可不行,于是儿子期待着乡民们的热烈接待和欢迎,然而这样的场面并没有出现,大家对他们的到来习以为常,走进空荡荡的村委会,儿子的情绪有一些低落,但离开的时候乡民们却伫立在村口久久不曾散去,儿子明白,那是乡民们在目送送了一辈子信的父亲,这使他受到了些意想不到的震动。

儿子边走边唱,父亲总是提醒他注意脚下。

快到另一个村子的时候,父亲拐下一条小路,来到独自生活的五婆家中给她送“信”。

五婆眼睛看不见,但每天都在等在外面工作的孙子的来信,父亲从邮包中拿出一封没有地址和署名的信封,五婆高兴地拆开了它,欣慰地从里面取出了十块钱和一张折好的白纸,并迫不及待地要求父亲念给她听,看着父亲煞有介事地“念”着信,儿子的眼神有点诧异:原来父亲一直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安慰五婆的,父亲要求儿子以后也要这么做,儿子却认为五婆的孙子应该尽他应尽的义务。

父亲觉得儿子和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大一样。

夜幕降临,父子二人来到一个侗族山寨,赶上了一场热闹的侗族婚礼,看着年轻的儿子与侗族姑娘俩人唱唱跳跳,陶醉于侗族姑娘响亮的笑声,喝醉了的父亲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一次次趟过冷水改道送信,都只为了看一眼心中喜爱的姑娘(年轻时的母亲)。

《那山那人那狗》——霍建起的大山情结

《那山那人那狗》——霍建起的大山情结

《那山那人那狗》——霍建起的大山情结因为听说是北电曾经连续考了三年的片子,所以很仔细地看了下来。

霍建起是我并不熟悉的导演,但这并不妨碍他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来传达给我一种绿意融融的温情。

山灵水秀,清新悠长。

可能是由于习惯罢,视听语言的要素中我最重视的一直是画面——构图,色彩,影调,场面调度。

霍建起没让我失望。

镜头所到之处,都是画般美景。

绵延的绿色,细密的绿色,辽阔的绿色。

是包容感恩的颜色,是平和安静的颜色。

雾蒙蒙的天光,整洁碧绿的麦田,缭乱的荧火虫……不同于国产电影独有的乡土气息,反而甚至有点诗的意境了。

色调的变化出现在每一个用温情涂抹的情节中。

黄昏的天光罩在他们身上,异常温暖的样子。

由绿色到金黄色的转变,像父亲一直以来隐忍深沉的爱,终于等到了收割的季节。

“我还是国家干部呢。

”开头儿子对母亲这样说,结尾父亲也在儿子面前不服气地嘟囔着这句话。

都知道,“国家干部”只是一个名号,充其量也就是个自我安慰。

父亲其实同儿子一样,都是需要被认同的人,需要乡亲对他们的需要,需要家人对他们的需要。

因为被需要,生活才有了“想头”,工作才有了“干头”。

实际上,小人物的最大特点,就是懂得自我安慰、自我娱乐呢。

安慰得久了,往往他们自己也会把这安慰当成了真的,于是更加欢喜。

这也是一种乐观的态度吧。

大山情结。

母亲有着大山情结,其实父亲也有,住在山里的人们更有。

习惯着住在山里,过着闭塞隔绝而又淳朴快乐的日子,这就是他们的大山情结。

大山里的生活是一种单纯的境界,一种不被打扰的纯粹心境。

山里的世界比起山外来,少了些世俗纷争,多了些清净悠远,少了些喧嚣繁杂,多了些安然简单。

大山情结多少包含了一些出世的意味在里面,也许那就是作者心里的乌托邦,作者没明说出来的小理想。

有趣的是,故事的主角是一老一小两个邮差。

邮差是山里与山外联系的纽带。

也许这就暗示着,没有彻彻底底脱离尘世而存在的桃花源。

大山情结也许更应该被理解为一种返璞归真的归属感。

在父亲和儿子之间,父亲代表着山里,儿子代表着山外。

“情”归乡土《那山那人那狗》中“传统父亲”形象解读

“情”归乡土《那山那人那狗》中“传统父亲”形象解读

2020/04上在现代文明迅猛发展之际,强叙事冲突、重视听冲击的商业电影充盈着大众的视线,传统意蕴的输出与表达成为大环境下不可多得的一抹绿意,拥有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独特价值。

《那山那人那狗》是1999年由霍建起导演执导的一部文艺电影,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邮政题材电影。

影片主要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一位即将退休的乡村邮递员带着第一天接班乡村邮递员工作的儿子,一起走那条走了几十年的邮路。

影片以“父亲”和“儿子”的邮路之行为叙事主线,在行走过程中充分表现了“父亲”这一人物形象所蕴含的融于乡土的深情、融化矛盾的亲情及融入思念的温情,为观众呈现了水墨一般的乡土画卷。

乡土之下熠熠生辉的坚守之情一条乡间邮路是感情的连接线,同时也是影片中父亲作为一名老邮递员职业精神的坚守之路。

“为了村里人那点想头”,父亲用了自己一生的时间去行走,这无疑是一种伟大的坚守。

影片通过一系列镜头和意象的设置凸显父亲在走最后一趟邮路时,对这条邮路的熟悉和不舍、对邮包里所承载的责任的重视与保护、对邮路上乡里乡亲的放心不下等。

与此同时,人们也能从镜头语言和特殊意象的使用中找到重情重义、尽职尽责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影子。

特写镜头中的朴实呈现。

特写镜头是表现人或物某一细节的画面,在刻画人物和表现细节时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特写将事物最有价值的细部放大给人看,强化观众对被摄物体的认识和感受,并达到透视事物深层内涵,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在影片中,父亲为儿子整理邮包时使用到了特写镜头,映入眼帘的是虽然破旧、但却完好的邮包和父亲装信件时无比熟练的双手。

在此之后,父亲拿出自己刚画好的邮路地图指给儿子,简易又清晰的邮路地图通过特写呈现在观众眼前。

这两个镜头表达出了父亲对自己工作的尊重和对邮路的深刻记忆。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特写镜头是在上山的石板路上,儿子崭新的布鞋刚走过,紧跟着镜头中就出现了父亲同样款式的破旧布鞋。

通过儿子的新反衬父亲的破旧,这样的景别使用和内容安排塑造了一位传统乡村邮递员朴实无华的形象和一股脚踏实地的力量。

《那山那人那狗》赏析

《那山那人那狗》赏析

《暖》

一部关于 承诺与等 待、伤害 与被伤害 的故事, 导演霍建 起再次展 现了他电 影诗人的 气质。
《暖》
影片《暖》由霍建起的夫 人秋实根据莫言的小说《白 狗秋千架》改编。故事讲述 的是中国农村几个青年间的 爱情纠葛。男主人公井河在 阔别了家乡十年后专程回去 探望初恋情人暖,以表达内 心的忏悔和对往日恋情的缅 怀。

《暖》
《暖》
我的承诺就是我的忏悔,人都会做错事,但不是 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如此说来,我是 幸运的;我的忘却就是我的怀念,一个人即便永不 还乡,也逃不出自己的初恋,如此说来,哑巴是幸 运的;我的忧虑就是我的安慰,哑巴给予暖的,我 并不具备,如此说来,暖是幸运的! ——井河

《暖》

影片的拍摄地点:江西婺源
《情人结》
译名:A Time to Love 导演:霍建起 主演:赵薇/陆毅 上映年度:2005 主要奖项: 2005年第8届上海国 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

《情人结》
中国现 代版的 “罗密欧 与朱丽 叶”的故 事。

《情人结》
影片讲述了一段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故事。 青梅竹马的屈然和候嘉,在少年时代就彼此暗恋, 但家庭间的仇恨却成为阻碍。直到他们看到莎士比 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才使彼此坚定了这份感 情。然而戏剧里面的爱情以悲剧落幕,屈然同候嘉 的爱情也难以逃离外界的扼杀。候嘉选择出国留学 的方式来搁置这段感情,屈然却执着地守侯着它。 时光荏苒,七年之后的邂逅,当二人年华渐逝,往 事的凄苦与未来措手不及的幸福让两人心中涌起百 般的滋味。
沉醉于对往日生活的 回忆中……

白:①白的是水,绿的是风。对父子情主题的表达,在儿子背着父亲 过河的场景里尤为浓烈。摇下,山涧小溪边一硕大树干直直延伸到水里。 父亲传授儿子,“从这里过呀,可以少走八里路”,接着就提及“水 冷”、“邮包要顶在头上才能保证安全、保持平衡”、“让老二走前面 挡水”,最后告诫,“能游江又不一定能渡得了溪!”当父亲挽起裤管 的时候,儿子则不让他下水要让他“享受这一回”。就在过河这一段互 爱的旅程之时,儿子对父亲的态度已经深入到亲情孝敬的意味上了。

邮路悠长诗更长--浅析《那山,那人,那狗》

邮路悠长诗更长--浅析《那山,那人,那狗》

酒,老 乡邮员醉 了,醉 了就梦 回和妻 子相遇 的场 景,无论是载着 新 娘骑车 穿越 田野还是分离 良久后的重逢 ,明显带有喜悦之情 的情节搭 配的却是现实 中老乡邮员的略带悲戚 的神色 。他对妻子的爱是显而易 见的,却从未尽到为人夫的职责,于他 自己来说 ,是愧疚 万分 的。因 此,影 片中出现一个小插曲,小乡邮员被侗族姑娘的泼辣与美丽深深 吸引,但 当父亲 问及时他是犹豫与矛盾 的,他说:我怕她 也像我妈 , 离开了这里,一辈子都想家。 而与之相对 应的是村民们对待老乡邮员的态度 。出村 时,被乡亲 们簇拥 ;爬坡时 ,有牧童迎接:进 山时 ,侗族人的婚礼刻 意安排在 了 那一天。就如 同老乡邮员 自己说的,山里人几天不见县长没关系 ,几 天不见 自己可不行 。闭塞的湘西山村 ,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渠道就是这 个背着邮包三天 一个往返的邮递员。最典型的例子是五婆的信赖 ,那 个失明的老人 ,唯一 的盼望就是从乡邮员手 中得到的十元钱和一封被 老乡邮员 “ 编造 ”出的 “ 无字天书”。他们对他的信任与依 的 朦 胧
故事发生在2 O 世纪8 O 年代初 的湘话 ,无可避免的会以湘 西的山水 作为最主要的景深 。翠绿连绵的山在镜头 中依次摇过来,在 拉长 的镜
头 ,让 人物的侧影 或背影从美 妙的景致 中悄 悄地划过 。 《 那山 ,那 人 ,那狗 》 曾获得 十九届 中国电影金鸡奖 的最佳故事片奖 ,但 我 以 为,其画面语 言更为唯美 ,如 同散文诗一般 ,为观众创造 出最美妙 的 构图、影调与色彩感 ,完美 的诠释出湘西最淳朴 的民风与最精致 的山 水 在 光 线控 制 上 , 导演 让 开 放 空 间 的 自然 光 与 闭塞 空 间 的 戏剧 光 相 结合,安静时,梯 田渐次 ,朦胧的阳光穿过 叶片 的罅隙斜斜打在主角 的斗笠上,没有阳光 的地方则充斥着满屏 的绿 ,光滑的石板路和从旁 趟过的小溪水给画面创造 出湿漉漉的清凉之 意,这是一种舒适感极强 的色泽 。热闹时,麦地风起 ,情绪包裹在温 暖的橘黄中,小乡邮员初 遇侗族姑娘时三 人说笑着走远 ,镜头慢慢拉长 ,田间的小路线条感十 足的蜿蜒在画面里,悠远而辽阔,似乎这样 的美好能够无尽头地延伸 下去 。入夜之时,吊脚楼掩映在一片幽暗中,远远 的有红色的灯笼晃 过 ,给暗夜平添了一股 暖意 。星星点点的火光映在年轻男女喜悦 的面 庞上,洋溢出无限的生机 ,也让人真实感触到 了偏远的湘西的平实感 人的民风 。 《 那 山,那人 ,那狗》运用山水 ,人物与 自然的生灵三者之 间的 默契组合,给观众带来了如沈从文的 《 边城 》般意境悠远如诗如画的 审美享受 堪称传统的东方电影代表作中优秀的一作品。

《那山那人那狗》的艺术辩证性

《那山那人那狗》的艺术辩证性

《那山那人那狗》的艺术辩证性《那山那人那狗》是1998年创作生产的影片,该片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没有生死离别的情节,仅有一座山、一条狗、父子俩,单调得不能再单调的一次翻山送信……。

但是在第中国电影金鸡奖的评选中,这部投资仅210万元的“小题材”影片,却与由张艺谋、陈凯歌、吴子牛、滕文骥等多位名家执导的影片的角逐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最佳故事片奖,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还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影片”。

这部电影有何独特的艺术魅力呢?我认为这部影片充分显示了东方的情调与文化内涵,显示出了中国电影艺术的辩证性思维特色。

一、从主题思想上看,该片具有“简单蕴含复杂,复杂归于简单”的艺术特质《那山、那人、那狗》整个故事情节是:在山区工作了数十年的老邮员要退休了,在儿子跑邮的第一天,他不放心,于是陪儿子最后走一趟自己跑了一辈子的223里的邮路……。

故事真是简单极了,但是细细品味,《那山、那人、那狗》却深得“简单蕴含复杂,复杂归于简单”艺术辩证思维之妙。

首先从人物形象方面看,表面上看男主角是个简单的人物,导演甚至连姓名也不交代,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223里的山路中传递邮件,过着简单的生活。

但他却是影片中最令人感动人物。

他的内心蕴含着极其丰富情感:为乡亲们服务的真情;对那山难舍难分的深情;以及和“老二”(那狗)真挚的友情;与妻子深挚而愧疚的恋情;与儿子的感情更是特别丰富而复杂:父子俩既有亲情,又陌生;既理解,又隔阂;既有共同的理想与人格,又有代沟与个性。

只要细细品味,我们就会体味出“父亲”那种简单中包含着的丰富复杂的情感、那平凡中闪烁着的伟大的光辉。

其次,故事的矛盾冲突也是简单中蕴含着深刻与复杂。

从浅层次看,片中主要的矛盾冲突是父子之间的隔阂,但是这种隔阂又不是简单的父子间的“代沟”,它含有复杂多元的内容。

如当“我”临行前与母亲的一声亲切告别,则让父亲心生嫉妒:“妈、妈的,叫得亲!”这样的言语很不正常,这让人感到很怪异,这为故事设置了悬念。

《那山那人那狗》赏析

《那山那人那狗》赏析

一.导演霍建起和他的作品
霍建起,1958年出生,北京人。他从小喜欢绘 画,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以后, 他为很多部电影担任过美术设计。1995年,他导演 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赢家》,影片上映后在社会 上反响很热烈,还获得了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电影 奖。 霍建起的审美趣味带有比较浓厚的审美趣味,他 认为在电影里面最好要有漂亮的演员,美丽的画 面,还有动人的音乐。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即将退休的乡邮递员,在深山中送了一辈子信, 马上要由唯一的儿子接下送信的工作,面对儿子第 一次出发,老邮递员千叮万嘱,实在放心不下,于 是带着长年跟随的忠狗陪着儿子走一趟送信之旅。 徒步在壮阔的山林,清翠的田野间,父子之间展开 前所未有的认识和了解,年轻气盛的儿子终于理解 了父亲邮差工作的辛苦与意义,父亲也体会了多年 来妻子终日等待的无奈和儿子长大成人的骄傲。于 是那山、那水、那狗构筑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二.《那山那人那狗》的人物与情节
父子之间感情 的发展
⑤ 最后,走过风 雨桥头的时候, 信件飞起飞落, 父亲、儿子和狗 一起收集信件。
三.《那山那人那狗》的鉴赏分析
影片故事情节简单,然而在一个个小细节串连起 来的平淡叙事背后,却是导演精心构置的风土人 情,美丽的湘西景色并没有削弱叙事进程,反而在 导演高超的电影手法下和叙事融为一体,展现出动 人的视听语言。
1.色彩
试读《那山那人那狗》的五色影像
蓝: 电影第一个场景,内屋一片灯黄,
父亲在跟儿子交代送信路途,背 景有一块蓝,是母亲在厨房里忙 活。画面色彩对比构成的层次感 统一在乡村黎明前的暗淡基调里, 同时折射出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 问题。还有蓝色本身的冷质,可 想而知那位母亲每天都处于冷冷 的气氛当中,平常无论是丈夫出 远门而今儿子也跟他爹一样,然 后只剩下她守家守院。淡淡的蓝, 淡淡的冷清,淡淡的宁静,除此 之外是一片无法形容的茂绿。

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

繁华落尽见真淳——评《那山那人那狗》在现代这样一个纷繁喧嚣的社会里,我们似乎都喜欢寻找感官刺激,所以我们早已习惯了倪虹灯,习惯了闪烁,习惯了绚丽。

《那山那人那狗》的出现让我看到比起飞檐走壁的动作、歇斯底里的爱情、起伏跌宕的情结更能打动人心的是真淳,是美。

意境美。

《那山那人那狗》讲述的是一个即将退休的老乡邮员父亲送新上任的乡邮员儿子的故事。

影片在一种很安静、祥和的早晨开头。

儿子醒来,看到年老瘦弱的父亲在整理邮件,母亲在厨房做饭,随后父亲开始了对儿子走乡邮员这条路的种种叮咛。

这是一个普通的人家,这是一个平淡的早晨,小路蜿蜒着,鸟儿们脆声鸣着,儿子背上昔日父亲背上笨重的邮包上路了。

这时,片中的另一个主角“老二”在这种清且静的意境中捣起了一点涟漪:它看见走的只有年轻的乡邮员而老乡邮员不走,于是它也不肯走了。

他回到老乡邮员身边,老乡邮员难过而又感动,叮嘱儿子似的教了老二一番。

接着,父亲、儿子、狗一起踏上了征程。

人与狗在这里第一次相融。

路上大多数时候是没有话语的,两个人,一条狗在曲折漫长的邮路上走着,有时是泥土路,有时是青石阶,从这个湾走向那个坳。

小桥、流水、连绵的山、盘旋的路、清脆的鸟鸣和这两个人一条狗交融在一起,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诗意。

色彩美。

《那山那人那狗》里面也有色彩,但不是那种耀眼华丽的色彩。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最多的是绿色。

绿色的草,绿色的树,绿色的山,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近及远,满目望去,好一片阔大的绿!这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绿,宁静、祥和的绿,给人希望。

除了贯穿全程的绿,还有穿插在中间的一段红色。

山里面一对新人举行婚礼的那个夜晚,全村的少男少女穿着红衣裳敲着鼓跳着舞。

灯笼是红色的,灯光是红色的,这里的红色也热烈,但并不炫目。

红色的动映衬着绿色的静,人与山在这两种色彩中融洽了。

人物美。

《那山那人那狗》里面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导演似乎有意让山水来淡化情节。

影片里的主人公甚至没有名字,以父亲、儿子、侗族姑娘相称。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

那山那人那狗影评

父与子,一次心灵的旅程—那山那人那狗影评这是一部能触动人心灵的电影,看完之后发人深省,很适合安静的观看,细细的的品味鉴赏。

影片拍摄于1998年,影片一出现便在电影界引起了轰动,1999年获得第19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演员奖;同年获得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受观众喜爱影片奖;第31届印度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银孔雀奖;2001年在正式在日本岩波影片影院上映,立刻引起轰动,成为日本境内票房最高的中国电影。

日本“电影旬报”奖;日本“每日电影”奖;日本电影笔会奖。

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当时它的票房却不高,即使是现在它的名字也还并不为众人所知。

当我看完之后,有一点遗憾没能早一点看到这么优秀的电影,要是没有看过这部电影那该是多么的可惜啊!影片讲诉的是一位老邮递员和他儿子的故事,一条漫长、崎岖、孤寂的邮路上,承载了老邮员的一生,老邮递员几十年如一日跋山涉水,把一纷纷邮件送到千家万户,给他们送去了温暖和希望。

老邮递员因为常年跑邮路落下病,只好让他儿子接了班,当了乡邮递员,继续走那条路。

父亲常年外出送信,很少有时间和儿子沟通,儿子和父亲之间产生了隔阂。

在儿子第一天送邮件时,父亲坚持要陪同儿子一起去。

父亲、儿子和狗一起走一趟三天两夜的山区邮路,在经历了一路上的发生的事后,儿子才知道父亲一生的吃尽了苦头,对父亲作为普通乡村邮递员默默无闻的人生充满了理解和敬佩。

父亲也渐渐明白儿子的等待和发现对妻子的亏欠。

父与子之间的关系慢慢拉近。

影片一开始是儿子当乡邮递员第一天清晨,父亲对儿子充满了担忧,影片用父亲将儿子装好的邮件又掏了这个细节体现出来。

儿子在镜子面前与父亲还有母亲的对话时说,“咱家一定得有一个国家干部”体现了他对于即将到来的乡邮员生活是充满期待和自豪感的。

当儿子收拾好邮包准备上路时,那条叫老二的狗仿佛是知道父亲的心意,不肯跟着儿子走了,这给了父亲一个很好的借口陪儿子去送邮件。

父亲陪儿子送邮件,一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对那种父子间不语的感情,这两部作品都表达了是父亲对于儿子深深地爱。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分析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分析

背负一生的行囊——浅析邮包的意义看罢霍建起执导的《那人那山那狗》,不仅为导演不落俗套的执导风格拍案叫绝。

依然记得那条山山峦峦、沟沟坎坎的深山邮路,依然记得那只忠实可靠、精通人性的勇敢老二,当然更不曾忘记老邮差顶破风雨、踏破季节的坚实足迹。

透视全片,邮包似乎永远都是一个不起眼的道具,然而却是因为有了这沉甸甸的行囊,全片变得有形可靠,有物可依,在一连串感人至深的故事中荡漾着人间美好的情怀。

邮包里装着父亲和母亲陈年朴实的爱情。

“雨中邂逅”、“桥头相知”、“迎嫁出山”,一组组闪回式的追忆镜头,简短而连续地组接将我们带回到二十年前,让我们刻骨铭心地体味到那段掩埋在岁月深处久久不曾提及的古老爱情。

在父亲微笑的表情特写中,我们似乎又寻到了那份属于中年人的浪漫。

父亲因进山送信认识了母亲,临走时带走了山中偶得的爱情,以邮包为媒实不为过。

多少年来,父亲常因邮路繁忙而久久不能回家探亲,母亲也常因思念山中的亲人而暗自流涕,这种难熬的感情考验和舍小顾大的奉献精神,又为父亲和母亲原本朴实的爱情添加了些美丽的色彩。

邮包里埋藏着儿子的爱情。

“田间的一见钟情”、“舞中的爱意释放”、“分别后的暗自牵挂”,这是一份畅通无阻顺其自然的感情历程。

然而最后,儿子依然忍痛割爱,舍弃了这份艳丽的爱情。

儿子和父亲站在山头,张望着山中的一切,“我不想让她像我妈一样,走了一辈子都想家”,与其说这是对父亲的谴责,倒不如看作是父亲舍小顾大的侧面反映,更不如说是儿子对邮路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爱情的果断让步。

这是一种对父亲工作的坚守和继承,以及对待感情的正确抉择。

影片采用一组运动镜头拍摄展现了一只自由滑翔的纸飞机,峰回路转地将观众的视角引入大山深处,那该是一种对爱情的美丽释放。

镜头回升,画面中呈现儿子、父亲、老二、邮包、山峦,影片主题淋漓尽致地通过画面直白地表现出来。

邮包里装着父子两人步步升温的父子感情。

从对父亲邮路的不解和非议到对父亲工作的敬仰和继承,这是一段怎样的情感历程?影片巧妙地设置冲突,譬如因“是否该骑坐车上邮路”以及“给五婆读信”产生的语言冲突,将影片中的父子矛盾升至高潮,然而此时影片又巧妙地衔入亲情,“背父过溪”以及父亲的脸部特写并上闪回式镜头的运用,将至纯至真的父子情还原,“你还不如个邮包重”,那份曾经有过冲突的父子情感已经蜕变成一种关爱体贴,一种敬仰。

机智巧妙 凝炼隽永——评彭见明的《那山那人那狗》

机智巧妙 凝炼隽永——评彭见明的《那山那人那狗》

机智巧妙凝炼隽永——评彭见明的《那山那人那狗》
若平
【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年(卷),期】1984(000)002
【摘要】<正> 《那山那人那狗》获一九八三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评论界有
人说一九五三年出生的作者彭见明,“善于渲染气氛,烘托意境”,“长于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瞬麦情表现人物内心的情致、思绪的流动和感情世界的细微变化。

”有人说他善于从普通人身上发掘“博大的感情,博大的灵魂和博大的性格”,“长于
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
【总页数】6页(P49-54)
【作者】若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那山那人那狗冈仁波齐转山记 [J], 莫琳
2.评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的多重主题 [J], 孔繁侠
3.《那山那人那狗》中狗意象的儒家文化表达 [J], 刘美萍
4.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叙事特色探析 [J], 姚雪梅
5."情"归乡土:《那山那人那狗》中"传统父亲"形象解读 [J], 郭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那人那山那狗电影

那人那山那狗电影

那人那山那狗电影近年来,电影作为一种受众喜爱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关注。

其中,诸如《那人那山那狗》这样的电影作品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成为影迷们热议的话题。

本文将对这部电影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那人那山那狗》是一部以人性为题材的电影作品。

影片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的故事,以一个山里的小村庄为背景。

电影主要围绕着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展开,通过描写他在崇山峻岭中与一只特殊的狗结下不解之缘的故事,展现了人与自然和动物之间微妙而又深刻的情感纽带。

这部电影的首要亮点是其对人性的深入剖析。

影片通过主人公和狗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人性的本质和善良。

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亲近无疑是对人性最高度的赞颂,而主人公对狗的爱护和保护也直接暗示了他的人性之美。

观众在此过程中不禁会被主人公的情感所触动,对于人性的感悟和思考会逐渐产生。

这种对于人性探讨的深入,让这部电影与众不同。

其次,本片对于自然的描绘和对于环境的关注也是一大亮点。

电影通过对山岭的描绘和对村庄生活的刻画,反映了现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和谐。

主人公在山林中追逐狗的画面不仅令观众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宏伟,更让观众们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这种对于自然环境的重视,使得这部电影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另外,电影的视听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

影片的摄影和化妆对于电影的气氛营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于山林景色的拍摄和对于人物形象的打造,电影给人以逼真的体验感和情感冲击力。

而背景音乐的运用更是令整个电影更富有情感色彩,让观众们在电影中获得更多的内在感受。

当然,对于一部成功的电影来说,优秀的演员阵容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那人那山那狗》中,主演们表现出色,将角色塑造得十分完美。

演员们的精彩演绎再次让人们对于电影的魅力产生了更多的深度思考,更加认可了这部电影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那人那山那狗》是一部对人性、自然和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这部电影通过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加以完美的拍摄和音乐配合,给观众带来了难以忘怀的影视体验。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引言《那山那人那狗》是一部以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为主题的电影。

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与一只野狗在大山深处的生活和互动,影片向观众呈现了自然美与人性的冲突和和谐。

本文将就影片的情节、主题和意义进行观后感分析。

影片情节影片以男主角李明为视角,讲述了他在失意的生活中与一只野狗相识、相互依存的故事。

一开始,李明在大山深处的老宅遭遇到困境,正当他意志消沉之际,一只狗意外出现并挽救了他的生活。

从此,一个特殊的友谊在两者之间诞生并逐渐成长。

他们一起在山野中寻找食物、共同面对危险,也相互温暖和支持。

然而,命运的安排并不完美,故事的结局并不幸福。

无论是男主角还是狗,都在大山的剧变和人性的冲突中遭遇着不同的挫折与痛苦。

最终,男主角选择了解脱,同他的朋友一起回归大自然。

主题分析1. 人与自然的关系影片通过男主角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大山的壮丽景色、丰富的植被以及野狗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故事的背景,也暗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忽视自然,与大自然的联系越来越少。

而本片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合作关系,即使是在险境之中,人类也要尊重自然和动物。

影片通过男主角与大自然的融为一体,告诉观众要珍惜自然,保护环境。

2. 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友谊与信任影片中男主角与野狗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友谊。

他们经历了风雨、共同学习、相互扶持。

无论是在吃的问题上,还是在遭遇危险时,他们都一起面对。

他们之间的信任与依赖展示了动物与人类之间潜在的情感纽带,进一步强调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这种友谊和信任的建立不仅给男主角带来了力量和温暖,也使观众思考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并对动物保护和尊重产生共鸣。

3. 人性的挣扎与解脱影片中通过男主角的遭遇,展示了人性在极端环境和压力下的挣扎与解脱。

男主角之所以来到山野老宅,是因为他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压力和生活的失意。

在与野狗的相处中,他逐渐摆脱了内心的困惑和恐惧,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影片分析:《那山那人那狗》拉片

影片分析:《那山那人那狗》拉片

,让父亲陷入对母亲深深的自责,整个画面都在夕阳下呈现出昏黄的 色调,烘托凄凉,煽情的基调。
摄影机跟拍放飞山中的纸飞机飞行的过程,那在风中摇曳的纸飞机仿佛承载 着母亲回归山里的心愿,对父亲面部表情的特写说明了他心中对母亲的愧欠 ,在与儿子的沟通中明白了妻子的苦衷。
不留名的乡亲自发盛在驿站的水 ,体现了浓浓的乡里情。
霍建起的审美趣味带有比较浓厚的审美趣味,他 认为在电影里面最好要有漂亮的演员,美丽的画 面,还有动人的音乐。
文章开篇现以三个空镜头来展示主人公的居住生活: 山间田园风光,朴实而又温馨
通过旁白,以及特写的信件镜头,让我们了解到主人公的职业
片中同过一系列快速连续的 整理动作表现出父亲对信件安 放的熟悉,和崭新的信件体现 出父亲对信件的精心呵护以及 破旧的包裹布承托出父亲的敬 业精神,
离开的时候他却受到了意想不到的震动。
通过乡亲们对父亲的送别,儿子第一次理解了父亲,他们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 村民与他们早就成了朋友,早就有了默契。乡亲们知道这是父亲最后一次送信, 将他送到村头还依依不舍,在这里导演运用了景深镜头来传达这种感情
父子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山对山里人的重要,山里人对山的理解“山里人是神仙的后 山的朴实,平凡,宁静,正如父子俩走上的这条邮路,
这幅画面温馨,想一个温暖的小家
以侗族姑娘在收音机上盖了个小盖儿,改变了音乐的音质,来体现侗族姑娘的 聪明
父亲在这里和儿子含蓄地谈论起爱情,两人间的感情得 到进一步交流。之间的距离也拉进一步。
这组镜头父亲再一次向儿子说明自己的工作经验,体现了父亲的敬业精神
在这个画面里,儿子问父亲在这漫长而曲折的邮路上为什么不搭便车,父亲也 含蓄的向儿子解释了这邮路就如人生路,要踏踏实实的走了,不要想着走捷径

评《那山,那人,那狗》

评《那山,那人,那狗》

永恒不变的爱——评影片《那山,那人,那狗》的主题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而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则是反复呈现的主题。

电影《那山,那人,那狗》主要讲述了乡邮递员父亲儿子两人及他们所带的一条狗在一条曲折的送邮件的路上发生的故事。

这是一部主旋律影片。

一条条曲折的上山路,一个个为爱不断奋斗的前行人,一声声悦耳的呼唤,导演霍建起为观众构画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用独特精湛的技艺将永恒的爱着一主题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一双双含泪的眼睛,是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的真实写照。

影片中的那一座座山,一个个人甚至是一条狗,再加上反复出现的路都成为导演手中不可或缺的棋子,用最朴实的人展现最朴实的生活,从而深刻别致的为观众展现这种永恒不变的爱。

影片中大量细节的运用生动传神的凸显了永恒不变的爱这一主题。

父亲给盲人老太太念‘无字信’时,镜头直指向老太太的面部,虽然眼睛是瞎的,但里面充满了渴望,充满了感激。

渴望得到孙子的消息,哪怕是一丁点,这是最伟大的亲情。

感激乡邮递员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紧紧握住乡邮递员的手,这是最淳朴的爱。

当儿子只身一人背着邮包过河时,父亲深情的望着已经长大了的儿子,导演在此时为观众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父亲形象,让观众从父亲的眼中看到一丝担忧,又有一丝欣慰,从而达到了展现主题这一效果。

当儿子背着年老的父亲过河这一细节出现时,影片又将这种父子深情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直到影片即将结束时,父母两人望着正式接替父亲的乡邮递员的工作的儿子又依次远行,作为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不易言表,作为一个父亲将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爱寄予儿子,希望他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这同样也是一种深沉的爱。

导演用一个个充满深意的画面定格了一对父子,将永恒不变的爱烙在了观众心中。

导演巧妙的设置故事情节,使影片的主题永恒不变的爱一次又一次的得到了见证。

父子两人到达第一个目的地时,父亲深情的告诉儿子:人不兴自己喊苦。

走出村庄,他们得到了几乎全村人的欢送,儿子想得到的父亲又何尝不想得到呢,只是父亲得到了什么呢?至少这些村民会想念他的。

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观后感综述《那山那人那狗》就像 一篇唯美、含蓄、温馨、 隽永的散文,弥漫在光 影音乐之间的是浓得化 不开的情愫,父子之情, 邮递员与山民之情,人 与动物之情,人与自然 之情。

影片开始于一个雾气迷漫的清晨。即将退休的 乡村邮递员,最后一次陪接班的儿子走一趟去 往大山的邮路。从一开始,影片就抓住了我: 飘渺优美的背景音乐,整洁碧绿的乡村风光, 古典风格的湘西民居,奠定了整部影片唯美清 新、温情脉脉的基调。
主题的升华

父亲和儿子之间是有矛 盾的,但是这种矛盾在 最后得到了化解。父子 之间的感情经过了四个 层次的。
第一次的升华

他们进了一个村子,给五婆送 定期要送但是却根本不存在的 信。这里是第一个层次的升 华。
第二次的升华

在进了侗族的村落 以后,他们遇到了侗 族姑娘并参加了一场 侗族婚礼。父亲在这 里含蓄的和儿子谈论 起爱情。这里为止可 以视做第二个层次。
第三次的升华

最后在河边儿子执意 要背父亲过河,父亲发 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儿子已经很强壮高大了, 父亲趴在儿子的身上开 始哽咽起来。这里是第 三个层次。
第四次的升华

最后则是走过风雨桥头的 时候,信件飞起飞落,父亲, 儿子和狗一起收集信件,这里 是最后一个层次。

整部影片就是一次父子之间的亲情之旅,在这 条风云变幻的山路上,一路感受来自对方的心 灵慰藉。父亲的形象也从棱角鲜明的严父形象 慢慢向体贴入微的慈父转化。这种转化就好像 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他们往后的日子一定 也不会有多么大的变化和改善,但心灵上的鸿 沟却因此而填平。

浅谈《那山·那人·那狗》中的性格单纯美

浅谈《那山·那人·那狗》中的性格单纯美

作者: 兰胜军
作者机构: 岳阳师专中文科八二级
出版物刊名: 云梦学刊
页码: 66-67页
主题词: 彭见明;艺术形象;人物形象;艺术价值;心灵美;抒情散文;父子之间;立体性;最后一次;
热爱人民
摘要:<正> 现在还来说《那山·那人·那狗》(获八三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似乎过时了。

其实不然,彭见明的这篇小说是不会过时的,因为它是作者自己独特的创造,具有短篇小说所需要的单纯与单纯后面的底蕴,把一个单纯的人物性格写得很丰厚、饱满,从而显示出了一种性格单纯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山那人那狗》-生命的赞歌
简易而不简单,平凡而丰富生动,本片就是讲诉了一个包邮员的故事。

儿子承接起父亲的工作,扛起父亲的责任。

在第一次送邮件时,父亲陪伴着儿子,带领儿子走上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老路。

在路上,父亲不断的提醒和引导儿子,父亲在儿子的印象中也越伟大。

父亲是个很负责人的父亲同时又是一个很负责任的国家干部。

在五婆那一片段里,真实深刻的刻画了父亲这个身子不高大却有着威猛精神伟岸的男人,五婆看不见,也不能写。

父亲就担当起了她的眼和手,并尽自己最大的可能让这个孤独的老太太感到幸福,这已是他工作以外的事情了,父亲的热心深深的打动我,这也使得父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好心人,人们也都十分欢迎他。

由于工作的缘故,父亲与儿子的距离一直拉的很远。

父亲很少回家,儿子也很少得到父爱的温暖。

“我和我爸很生”。

这是刘烨所扮演的儿子所陈述的一句话,这句话诠释了父亲与儿子的距离。

父亲与儿子很努力的想拉近这个距离,因为父亲爱儿子,儿子也爱父亲。

在之后的送邮件的路上,父亲与儿子的距离也逐渐缩小。

在儿子被父亲过河的时候,父亲落泪了,这让父亲想起了还是娃娃的儿子倚在父亲的肩膀上,而如今的儿子却背起了父亲。

儿子长大了,父亲的泪在我看来诠释了很多东西,首先来说父亲是感慨儿子长大了,我觉得更多的方面是父亲对儿子的愧疚,这在后
面的剧情中也呈现出来。

父亲愧疚自己没有给孩子一个温暖的童年,没有让他向其他孩子一样时时刻刻的有父母的呵护与疼爱,而能让父亲的回忆的就只有那些他珍藏的回忆。

但在父亲的陈述中,我们不难可以看到,即使父亲愧疚但他仍不后悔自己以及让儿子走上这条辛苦的路。

这也是父亲这个形象的突出,也是能与一般父亲形成差异的地方,对于送邮件这条路,影片从始至终都没有显示出父亲的后悔,这也看出了父亲的那份负责,那份执着。

对于父亲的这个形象,最让我感动的是父亲站在夕阳下的伟岸场面,衬托着夕阳,父亲的背影显得那么脆弱而坚强。

到了影片结束的时候,父亲望着儿子渐渐远去的背影,猛的推起老二,然后老二奔跑过去找儿子,在父亲苍老的脸上刻满了责任,儿子的责任,丈夫的责任,父老相信的责任,都毫无疑问的落在了父亲的身上,父亲从不抱怨,不管怎样都要脚踏实地,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看完这部影片,确实让我有不少感动,儿子的这个形象也与我产生不少共鸣,作为孩子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多理解一下自己的父母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