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纲要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目录一、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方针原则(三)发展目标二、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五)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七)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三、公共文化服务(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九)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十)普及文化知识(十一)建立健全文化援助机制(十二)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四、新闻事业(十三)推进新闻媒体建设(十四)加大对重点新闻媒体的扶持力度(十五)办好新闻网站(十六)发展新兴传播载体五、文化产业(十七)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十八)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十九)转变文化产业增长方式(二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二十一)健全各类文化市场(二十二)发展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和流通方式六、文化创新(二十三)繁荣发展文学艺术(二十四)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二十五)推动文化企业成为文化创新主体(二十六)加快科技创新(二十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七、民族文化保护(二十八)编纂出版文化典籍(二十九)发挥重要节庆和习俗的积极作用(三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三十一)规范和保护国家、民族语言文字(三十二)加强重要文化遗产保护(三十三)抢救濒危文化遗产八、对外文化交流(三十四)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渠道(三十五)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三十六)实施“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九、人才队伍(三十七)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建设(三十八)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三十九)做好培训工作(四十)加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四十一)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四十二)建立国家文化艺术领域授予荣誉称号的制度十、保障措施和重要政策(四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四十四)健全宏观调控(四十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四十六)完善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四十七)加强文化立法(四十八)实施步骤“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是指中国国家制定的在2006年到2010年期间推动科技领域发展的计划纲要。
这一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的规划纲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培育科技创新人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经济效益。
2.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重要领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
3. 推进产业升级: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
4. 加强科技体制改革:改革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优秀科技人才和先进技术,提高国际科技合作水平。
通过实施这些规划纲要,中国的科技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济南市历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济南市历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编制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抓住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全区现代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十五”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区位优势,融入省会经济,按照“一带两区”发展布局,实施“农业稳区、工业强区、三产旺区、开放兴区”发展战略,强化“四个突出”工作重点,全区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开创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91.7亿元,是2000年的2.14 倍,年均增长16.5 %。
其中第一产业18.3亿元,是2000年的1.32倍,年均增长5.6 %;第二产业269.9亿元,是2000年的2.19倍,年均增长16.9%;第三产业103.5亿元,是2000年的2.46倍,年均增长19.7%。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是2000年的2.41倍,年均增长19.2%。
“十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5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8倍。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8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80元,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1.2%,城乡居民吃穿用住行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
全区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7.8:68.8:23.4调整为4.7:68.9:26.4。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都市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全区经济作物面积达47.5万亩,粮经作物比例由“九五”末的6:4调整为5.5:4.5。
设施农业、花木、林果、奶牛四大产业规模膨胀,效益提高。
中共国资委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
中共国资委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6.07.17•【文号】国资党委干一[2006]79号•【施行日期】2006.07.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中共国资委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国资党委干一[2006]79号)各中央企业:现将《“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紧密结合本企业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国资委党委二00六年七月十七日“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为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设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中央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组发 [2006]11号)和《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资党委干一[2004]48号),制定本纲要。
一、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1.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中央企业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积极应对国内国际人才竞争的严峻挑战,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企之路。
五年来,中央企业人才市场化、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方式选拔各类人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才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人才评价结果更加趋于合理;人才薪酬激励力度逐步加大,各类高层次人才流失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不断深化,各类人才培养培训的计划性、针对性明显增强;人才成长环境稳步改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到2005年底,中央企业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党群工作者和技能人才总量713万人,其中各类高层次人才130万人。
2021年《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
2021年《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工作汇报】《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___年1月_日同志们:“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构建金三角,再造新__”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因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规划的编制工作。
按照区委规划建议,区政府开始抓紧编制《“十一五”规划纲要》。
在各部门形成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形成了《纲要》初稿;区政府召开了常务会议,对《规划纲要》进行了研究、充实和完善。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省有关“十一五”规划精神和《市十一五年规划》。
下面我就《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的编制作简要说明。
一、“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基础“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全面实施“构建金三角,再造新__”发展战略,超额完成了“十五”规划目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8亿元,年均增长31.8;财政收入达到_38.3万元,年均增长_.8。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主要表现为:一是主导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我区形成了煤炭生产经销、粮食加工、食品酿造、木材加工、陶粒等建筑材料五大产业。
区属煤矿从___年的几户发展到现在25户,相继新上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煤炭深加工企业——中煤中煤牡丹江鹤岗分公司选煤厂、均源型煤厂,双鹤冶金铸造厂,长起机械制造厂,北京现代建筑材料厂,鑫鑫高效环保节能油厂等诸多项目。
特别是中煤牡丹江鹤岗分公司选煤厂,是我区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年洗煤60万吨,创产值3亿元,创税1_0万元,是我区立区企业。
它的建成将为__区经济迅速崛起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二是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区容区貌显著改善。
住宅建设开工30万平方米,新建维修公厕45座,标准化水洗公厕一座。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3]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十三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二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发展理念第五章发展主线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十八章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第十九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二十章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五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十二章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十九章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一章强化水安全保障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七章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十章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第四十一章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十一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九章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第五十章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五十二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五十三章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十二篇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第五十四章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第五十五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第十三篇全力实施脱贫攻坚第五十六章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第五十七章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第五十八章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第十四篇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第五十九章推进教育现代化第六十章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第十五篇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第六十一章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第六十二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六十三章缩小收入差距第六十四章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六十五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六十六章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第十六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六十七章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第六十八章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第六十九章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第十七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第七十章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各 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普及、发展、提高”为主要任务。以中西部农村地区为重点,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以中等职 业教育为重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培养 和造就一批杰出人才。
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律地位,完善学校法人制度,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积极推进学校 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办法改革。依法规范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开拓创新,办出风格和特色。继续推 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建立健全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2.建立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办学规范、管理有序、监督有效、保障安全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学校管理,推进科学民主办 学和依法办学。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安全预警机制,健全师生意外保险和医疗卫生保险制度及 健康体检制度,努力建设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谢谢观看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 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政策方针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统筹城乡、区域教育, 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 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对比
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3]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发展理念第五章发展主线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六章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第七章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八章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九章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第十章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第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二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第十三章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十五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十六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十七章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第四篇推进农业现代化第十八章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第十九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第二十章提高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一章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五篇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第二十二章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二十三章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第六篇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第二十五章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第二十六章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第二十七章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第二十八章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第七篇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第二十九章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三十章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第三十一章强化水安全保障第八篇推进新型城镇化第三十二章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三十三章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三十四章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第三十六章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第九篇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十七章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三十八章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第四十章扶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第四十一章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第四十三章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四十四章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第四十五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四十六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第四十八章发展绿色环保产业第十一篇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第四十九章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第五十章健全对外开放新体制第五十一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五十二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第五十三章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第十二篇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第五十四章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第五十五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在线阅读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下载(PDF)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说明中表示,根据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审查和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讨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纲要(草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一、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的“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大型灌区,完善中小型水利设施”修改为“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改造大型灌区”。
二、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的“加强物种资源保护”修改为“加强物种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三、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引导农民合理建设住宅”后增加了“保护有特色的农村建筑风貌”。
四、将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中的“实行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交流制度”修改为“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
五、将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中的“发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修改为“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
六、在深化农村改革中的“发挥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作用”后增加了“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七、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增加了“稳步推进集体林权改革”。
八、在植保工程中将“建设部分生态和生物治蝗示范基地”修改为“建设一批生态和生物控灾示范基地”。
九、在壮大船舶工业实力中增加了“优化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
十、在大型乙烯成套设备中的“推进百万吨级大型乙烯成套设备和对二甲苯、对苯二甲酸、聚酯成套设备的国产化”中删除了“聚酯”。
十一、将积极发展电力中的“建设金沙江、雅砻江等水电基地”修改为“建设金沙江、雅砻江、澜沧江、黄河上游等水电基地”。
十二、将调整化学工业布局中的“关停小型低效炼油装置”修改为“关停并转小型低效炼油装置”。
十三、将鼓励纺织工业增加附加值中的“推进纺织工业梯度转移,提高自主品牌比重”修改为“提高纺织工业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比重”;在“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后增加了“丝绸”;将“推进纺织工业梯度转移”移至该段的最后一句。
重庆市十一五规划纲要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述规划期内政府的战略意图及政策取向,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我市“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深刻分析重庆特殊市情,客观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未来潜力,准确把握国内外、市内外发展形势,着眼于依靠人民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实现可持续发展,让人民不断分享发展和改革成果的基本点,确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十五”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十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是我市发展快、人民得实惠多、发生显著变化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设立直辖市、三峡工程移民等历史机遇,围绕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全面深化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克服煤电油运紧张、重大疫情和灾害等不利因素,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局良好,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取得重要进展,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进基本小康门槛,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完成,胜利实现重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目标。
五年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总量、质量、效益同步提高。
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69.1亿元,比2000年接近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94.96亿元,比2000年接近翻两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060元,比2000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2006.3亿元和1215.8亿元,进出口总值接近43亿美元,非公有制经济比重51%,城镇化率45.2%,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84.9%,非农产业就业比重50.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超过138%。
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为2006~2010年。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纲要全文约55000字,共分为14篇:1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3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4加快发展服务业;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8深化体制改革;9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10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1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2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3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14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面临矛盾社会环境经过“十五”规划头四年的努力奋斗,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稳定地进入新一轮上升期,预计“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速将超过“九五”时期8.3%的水平,2005年人均GDP可能达到1400美元。
新的物质基础已经奠定。
经济结构变动空前活跃,发展空间急剧扩大。
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新的体制条件逐步完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新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新的发展理念正在树立,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科学指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有了良好开端。
未来5-15年,我们面临的挑战仍然相当严峻,能否妥善应对,将决定国内发展的基本走势。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剧。
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一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经济总量显著扩大,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这些都带来发展空间扩大的新机遇,也势必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强度。
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经济运行成本上升,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本质上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技术含量低和经济效率差的问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摘要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制约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耕地、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结构不合理。
“十五”时期在快速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慢,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
指导原则: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策导向: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作为着力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6000万人。
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保障水平提高。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约束性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约束性指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2005年55.8%,2010年60%,年均增长4.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2005年18.2%,2010年20%,年均增长1.8%(约束性指标)。
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凝聚人民意愿的国家战略意图,其中的量化指标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序言进入新世纪,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十五”计划圆满完成。
“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我区将进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发展阶段。
“十五”期间,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和多种突发性灾害,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十五”主要发展目标全面超额完成。
全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是自治区历史上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呈现增长加快、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预计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2600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五年平均增长9.6%,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28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4亿元(年初预算数),五年平均增长1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7.2%。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具有区域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发展迅速,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建设继续加强,优质商品粮、特色林果和畜产品基地建设成交显著;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列全国第3位和第2位,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钾盐等优势资源开发力度加大;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精—伊—霍铁路、西气东输等一大批水利、交通、能源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增强。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实效,天然林保护、水土保持、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工程进展顺利。
地区经济布局实现了重大突破,乌昌经济一体化开始启动,天山北坡经济带快速发展,对全疆经济增长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核心区域之一。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纲要全文约55000字,共分为14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
新乡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
附件二: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到2010年是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时期。
“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又是在中央确立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同时也是我市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上升期、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这一重要关口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紧紧抓住战略机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章“十五”计划的回顾“十五”以来,全市上下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胜利完成“十五”计划。
第一节“十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连续五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43亿元,增长14.1%,“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2%,高于“九五”时期6.1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850元(按100:811折算为1214美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5.4亿元,比“九五”末翻一番,年均增长21.6%,高于“九五”时期14.4个百分点。
经济和社会发展已步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经济结构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竞争力增强。
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3.6%,比“九五”末提高7.5个百分点。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2005年优质粮食面积比重达到84%,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3%,比“九五”末提高13.1个百分点。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高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领域,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五年累计实施工业结构调整项目75个,申请省以上科技计划立项357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2%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五规划纲要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1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纲要全文约55000字,共分为14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
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
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
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
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
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
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
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
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
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
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
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
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
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
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
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
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
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
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
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
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
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
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
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
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