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影子真有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影子真有趣》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影子真有趣》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
2.培养观察、探究、合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画笔。
2.环境布置:将教室光线调暗,便于观察影子。
四、教学过程1.引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影子吗?你们知道影子是什么吗?生:影子是我们身体的轮廓,有时候在太阳下面会出现。
师:对了,那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影子的奥秘。
2.探索(1)观察影子师:请小朋友们拿一个手电筒,照在自己的手上,观察手上的影子。
生:我发现手电筒的光照在手上,手上就会出现一个影子。
师:那你们再试试,把物体放在手电筒和墙之间,会发生什么现象?生:物体在墙上也会出现影子。
(2)讨论影子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生:物体在光源和墙之间,就会出现影子。
师:那你们觉得,影子的形状和什么有关呢?生:影子的形状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3)实验探究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你们的想法。
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每组选一个物体,用白纸记录下物体的影子。
生:我们小组选了一个三角形,发现三角形的影子也是三角形。
师:很好,那你们再试试,把三角形旋转一下,影子的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生:影子也会跟着旋转,形状不变。
3.拓展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影子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有时候我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变得很长,有时候又变得很短,这是为什么呢?生:因为太阳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影子的长度也不一样。
师:对了,太阳的位置会影响影子的长度。
那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影子的有趣现象呢?生:有时候我们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动,其实是我们自己在动。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影子真有趣》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影子真有趣》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2.培养学生发现和观察事物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影子模型(可以用简单的纸板做出来)。
2.手电筒。
3.白纸和黑色纸。
4.影子剪纸。
5.清真实验室。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回首往昔,如果有孩子提起过影子,老师可要鼓励他侃侃而谈。
2.介绍今天的主题:影子真有趣。
3.给学生呈现一张有影子的图片,让学生看看这是什么东西。
第二步: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1.利用手电筒照射到影子模型上,观察影子的形状和大小。
2.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影子的形成是由物体阻挡光线形成的。
–影子的颜色和物体的颜色一样,但比物体暗一些。
–影子的形状和物体的形状一样,但比物体略小一些。
3.通过将同一个物体放置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影子的特点。
第三步:让学生动手做影子剪纸1.给学生一张白纸和一张黑色纸,让学生先在白纸上画出物体的形状。
然后将黑色纸放在白纸上,照射手电筒,观察影子,再在黑色纸上画出这个影子的形状。
2.让学生在黑色纸上剪出影子的形状,并将剪下的影子和物体一起放在桌子上比较。
第四步:利用真实实验室观察影子的变化1.带领学生进入真实实验室。
2.在实验室中,利用灯光照射不同颜色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影子的颜色。
3.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影子的形状。
4.通过观察不同距离的物体,让学生认识影子的大小和位置的变化。
四、教学反思这节课采用了从知识讲解到实践操作再到真实实验室观察的方式,全方位地让学生领略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课上还让学生动手制作了影子剪纸,既体验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对影子的理解。
在真实实验室中观察影子的变化,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影子的形成和特点。
此外,课上的教材也引导了学生开展思考和探究,培养了学生发现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总之,这堂科学课让学生在既学习知识又锻炼能力的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影子》教案(精选8篇)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影子》教案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影子》教案(精选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影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影子》教案篇1活动目标1、萌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2、初步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
3、通过参与实践操作活动,感知影子的特征,了解影子变化的原因。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教学重点、难点1、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教学用具手影戏《小鸟归巢》活动过程一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
带领幼儿散步,找影子。
请幼儿观察什么地方有影子,什么地方没有影子,发现了什么东西的影子?1、室内谈话:幼儿说一说散步时的发现,(1)小结:太阳光下有影子,阴暗处没有影子。
(2)欣赏多媒体课件手影戏与表演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小实验:影子的产生。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带领幼儿从开着的幻灯机旁走过,出现自己的影子,让幼儿在前面做做不同的动作,感知影子的有趣,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
回到位置上,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影子)如果幼儿说不出就请再请一幼儿再次上来演示,其他幼儿观察。
向幼儿介绍这个黑黑的就是他的影子。
再次提问: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如果幼儿回答不出,就请一幼儿走到另外一边,让幼儿看看墙上有没有影子,让幼儿进行对比,有了对比幼儿很快就会明白:有了光,物体挡住光才会产生影子。
由开着的幻灯机的光引出生活中的手电筒也会发出亮亮的光,从而让幼儿进行探索操作。
由于手电筒在现在的孩子生活中很少用到,于是先让幼儿了解一下手电也能发光的功能。
“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认识它吗?手电打开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在墙上演示一下,出现亮的光。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5篇)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教案主题:《有趣的影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原理和光的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影子的形成原理。
2. 光的传播和反射。
3. 影子的大小和形状。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灯、白纸、物体。
2. 教学辅助工具:PPT、投影仪、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影子图片,激发学生对影子的注意。
2. 提问:你们有没有看到过这样有趣的影子?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二、理论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介绍影子的形成原理:当物体遮挡光线时,光线不能通过,就形成了影子。
2. 介绍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基本原理。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让一名学生站在灯前,把手举起放在灯光前方的白纸上。
学生们观察到手在白纸上的影子。
2. 让学生们自行选取一件物体,放在灯光前方的白纸上,观察其影子。
之后,让学生们移动物体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四、实验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一张白纸和一根铅笔。
2. 让学生们互相合作,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物体的影子,并观察影子的大小和形状。
3. 让学生们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物体,观察其影子的变化。
让学生们思考,为什么不同形状的物体有不同的影子形状。
五、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们回顾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 提问: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物体的形状对影子有什么影响?六、拓展延伸(20分钟)1. 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光线条件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并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2. 鼓励学生们自行设计简单实验来探究其他影子相关的问题,如:不同颜色的光源对影子的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们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光的传播特性。
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了自己的实验和观察能力,并且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的实现。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影子真有趣》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影子真有趣》一、引言《影子真有趣》是一节针对大班学生的科学课,旨在通过观察和探索影子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索的能力。
本文将呈现一份优秀的教案,并通过教学反思的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和描述的能力;2.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索能力;3.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影子现象的基本原理;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以下教具和材料: - 投影仪和电脑; - 影子相关实物(如:手掌、球、卡片等); - 白纸、铅笔等书写工具;- 实验所需的灯光和投影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或几张包含影子的图片,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影子的产生原因。
引发学生对影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实验与观察•将教室调暗,让学生站在灯光前方,观察自己和身边物体的影子。
引导学生观察影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点,并鼓励他们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3. 小组合作实验•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分配一份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所需材料(如手掌、球等)。
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
4. 分享和总结•邀请学生们轮流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并分享观察到的规律和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总结,总结出影子产生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5. 达成目标•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复述和总结,确保学生对影子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索能力。
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 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实验步骤可能还不够清晰和具体。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指导和示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实验。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观察影子的产生和变化,了解影子的成因。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观察到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难点:让幼儿理解影子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手电筒、玩具、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室内光线充足,便于观察影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影子游戏,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观察影子: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照射下的玩具影子,引导幼儿发现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3. 讨论影子:教师提问,让幼儿思考影子为什么会产生和变化。
4. 动手操作:让幼儿用自己的手和卡片制造影子,观察影子的变化。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影子产生的原因和变化规律。
五、作业设计与拓展:1. 作业设计: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影子,并拍照记录。
2. 拓展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开展“影子创意绘画”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创作。
六、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幼儿积极参与,对影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观察和讨论环节,幼儿能够主动发现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在动手操作环节,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造出各种有趣的影子。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关于影子的科学知识,如影子的颜色、大小等,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和探索。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幼儿在观察影子环节,能否发现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2. 幼儿在讨论影子环节,能否理解影子的成因。
3. 幼儿在动手操作环节,能否创造出有趣的影子。
七、教学内容:1. 影子的定义:影子是光线照射下,物体遮挡光线形成的暗区。
2. 影子的成因:光线照射角度、物体形状和光线强度等因素影响影子的大小、方向和形状。
3. 影子的应用: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如日晷、手影游戏等。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因,知道光与影子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影子的产生原因2. 光与影子的关系3. 影子的变化三、教学准备:1. 教具:手电筒、玩具、卡片、绳子等。
2. 环境:室内光线充足,便于观察影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谜语“黑黑的,瘦瘦的,会跑的,是谁呢?”引发幼儿思考,引入课题。
2. 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照射下的玩具,发现影子的产生。
3. 实验操作:让幼儿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实验,探究光与影子的关系。
4. 观察影子变化:让幼儿观察卡片上的影子,了解影子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的变化。
5. 动手制作:让幼儿用绳子、剪刀等材料制作自己的影子。
6. 展示与交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幼儿对影子产生原因的理解程度。
2. 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参与程度。
3. 幼儿在观察影子变化时的认真程度。
4. 幼儿在制作影子时的创意和动手能力。
5. 幼儿在展示和交流中的表现。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实验操作和观察影子变化时,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认真观察?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在展示和交流中,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六、教学拓展:1. 影子的应用:让幼儿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影视、舞台灯光等。
2. 光影游戏:组织幼儿进行光影游戏,增强他们对光影变化的感知。
七、家园共育:1. 家长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影子,了解影子的变化。
2. 家长协助幼儿进行影子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八、教学难点:1. 幼儿对影子产生原因的理解。
2. 幼儿观察影子变化时的细心程度。
九、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幼儿的认知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有趣的影子大班教案(必备12篇)
有趣的影子大班教案(必备12篇)有趣的影子大班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获取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经验。
2、在探索欢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影子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影子的变化。
活动难点: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
活动准备:1只手电筒(做手影游戏用)、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1、玩手影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1)、老师用手玩一个游戏,你们来猜猜墙上会变出什么?然后再跟老师一起玩好吗?师生共同做手影游戏。
(2)、讨论:墙上可爱的小动物是从哪里来的?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手影吗?2、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
(1)、讨论:除了手影,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影子?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呢?(2)、用手电筒做试验,帮助幼儿理解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3、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及其变化。
(重点)(1)、户外活动:请你在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再找一找,看看还发现了哪些影子?它们是什么样的?这些影子会不会变?为什么?怎样使自己没有影子?(难点)(2)、改变光的位置,影子就会变,躲到阴暗处就没有影子了。
让幼儿改变光照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4、阅读幼儿用书。
(1)、观察影子图,猜一猜:这是什么影子?请你连线找到相应的实物。
(2)、看图说说:太阳在画面的什么地方?想一想,是什么时间呢?(3)、观察手指动作和手影,看看像什么动物。
活动反思:幼儿科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以及“做中学”的理念能较好地在本次活动得到体现。
1.选材内容的生活化。
教师抓住随时捕捉到的影子这一教育资源,和孩子们寻找不同的影子,一起和影子游戏,从而共同探索影子的变化与事物间的联系,继而了解影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教学活动的游戏化。
本活动教师很好地把握了幼儿的兴趣点,运用游戏这一幼儿特有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以丰富而又有趣的游戏情节贯穿整个活动,和影子跳舞、玩手影、找小动物影子、演皮影等游戏环节,让孩子在玩中观察、探究影子的产生、影子变戏法的秘密等问题,在多次的游戏体验中,获得关于影子现象产生和变化的丰富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影子真有趣
大班科学教案:影子真有趣一、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的概念,知道影子是由光线和物体相互作用的产物。
2. 能够观察和描述影子的形状、大小、位置的变化。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概念,学会观察和描述影子的变化。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语言清晰地描述影子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手电筒、玩具、卡片、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室内光线充足,便于观察影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太阳下的影子,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讲解:教师向幼儿解释影子的概念,讲解光线和物体相互作用产生影子的原理。
3. 演示:教师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演示,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状、大小、位置的变化。
4.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卡片、画纸、彩笔等工具创作自己的影子作品。
5. 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影子的变化过程。
6.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强调影子的产生原理和观察方法。
五、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拍摄照片或绘制作品。
2. 家长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影子的变化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引导幼儿积极观察、思考和表达。
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实践活动环节,注意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通过本次教学,使幼儿了解影子的概念,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科学实验:组织幼儿进行“光的传播”实验,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光线传播和影子产生的关系。
2. 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进行“家庭影子秀”,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创作影子表演,培养亲子关系。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对影子的观察和描述是否准确。
2.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是否在家协助幼儿观察影子,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大班有趣的影子科学教案(热门8篇)
大班有趣的影子科学教案(热门8篇)大班有趣的影子科学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影子的回顾,丰富对影子的认识,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
1、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活动,有兴趣地探索影子产生的原因。
2、初步获得影子变化的经验。
[活动准备](1)活动前几天就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物体的影子。
(2)室内布置的暗一些,准备多媒体大屏幕、简单的背景图。
(3)部分小动物或蔬菜、水果等玩具(塑料的或绒布的)以及透明的玻璃片、饮料瓶等。
(4)手电筒、简单的背景图。
[活动过程]一、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影子1、师:我的手能变出各种小动物,请你看着它的影子,猜猜它是谁?2、(猜猜老师的手影,在强光下变化出不同的形象)让孩子们尽情地猜一下“它是谁”?你还能用自己的小手变出什么吗?来试试看?(给孩子机会,让他大胆尝试)3、扩散思维:(1)、师:“刚才你看到的是我们手的影子,除了这些你还见到过谁的影子呢”?(尽量调动每个幼儿的已有经验,大胆地讲出自己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影子)(2)、大树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怎么来表示?小狗的呢?小花的呢……?)”(这里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表现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二、引导孩子探索影子的产生原因。
1、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它们的影子的?(教师引导孩子多说)2、引导幼儿手拿手电筒照玩具或手:打开手电筒,让光照在墙上,用手挡在手电筒前面的光上,“手的影子”就会出现在墙上,关上手电筒“光”没有了,墙上就没有“手的影子”了。
总结:光被物体挡住就有影子,教案《大班科学教案:光和影》。
(引导孩子说一说)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光”能照出影子。
老师(小结):在太阳光下、月光下、路灯下、灯笼照着时、烛光下、房间开着灯的时候……都会有影子。
三、操作探索并交流影子的变化1、桌子上有一些手电筒和玩具(包括透明的一些物品透明薄膜、玻璃片等,你去玩玩,看看是不是能变出影子来,再玩玩看看能不能发现影子好玩的地方和特别有趣的地方,来告诉大家。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一、活动目标1.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2.培养观察、探索、合作的能力。
3.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水彩笔。
2.环境准备:室内活动场地,确保安全。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老师出示手电筒,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线。
2.邀请幼儿上台尝试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物品,观察产生的影子。
(二)基本部分1.影子产生的原因(1)老师讲解影子产生的原理,即光线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挡住的部分形成影子。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是怎么产生的?2.影子的变化规律(1)老师展示不同物品的影子,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形状和大小。
(2)邀请幼儿上台操作,改变物品与手电筒的距离,观察影子大小的变化。
3.影子游戏(1)老师组织幼儿进行“影子配对”游戏,即找出相同物品的影子。
(2)引导幼儿合作完成游戏,培养团队精神。
4.影子画(1)老师发放白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影子。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趣的影子画。
(三)拓展部分1.老师组织幼儿讨论:在生活中,我们还见过哪些有趣的影子现象?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2.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五、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影子,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影子画作品,下节课展示。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操作和游戏,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影子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3.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不足之处: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对影子的大小变化规律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重难点补充:一、影子产生的原因难点:让幼儿理解光线的直线传播和物体遮挡光线形成影子的科学原理。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教案与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教案与反思前言影子是一个神奇的东西。
它似乎有生命一般地随着物体的运动而活动,有时还可以变得趣味十足。
因此,利用影子展开科学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充分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与好奇心。
本文将介绍一篇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教案,帮助指导老师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能够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影子的特征;2.能够通过角度、位置、光源等因素改变影子的大小、形状、方向;3.能够发现光线不直线传播的规律。
二、教学内容1. 影子是什么在引入影子概念之前,可以让孩子们进行实践活动。
首先,让孩子们排成一列,依次站在阳光下。
其他孩子观察其中一位的身体影子,记录下影子的特点。
然后,将影子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呈现在黑板上,引入影子是什么的讲解。
2. 影子的大小、形状、方向针对影子的三个特性,可以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进行观察和。
例如,可以在教室中放置一个光源,具体的,可以使用电筒或手机等手持光源。
让孩子们依次举起一些小物品,观察其身体影子的变化,然后让孩子记录下变化的情况。
让孩子发现,影子的大小、形状、方向受到角度、位置、光源等因素的影响,并引导孩子出规律。
3. 光线不直线传播在前面的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物体的影子不是一条笔直的线,而是有些曲线。
这是因为,光线不是直线传播的。
也就是说,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弯曲,这是影子出现曲线的原因。
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利用两个镜子,将它们倒置摆放,让孩子观察其中的变化。
可以发现,光线在进入其中一个镜子后,经过反射后再进入另一个镜子进行再次反射,最终投射在墙上形成影子。
三、教学反思在进行这一科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活动的场所:要求有充足的阳光或其他类型的光源,在室内进行时,应预先准备好可以反射光线的道具,例如镜子、反光板等。
2.活动的难易程度: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认知程度等因素,调整活动内容和难度。
建议将内容分为若干部分,逐步引入概念,逐渐加深难度。
3.培养孩子互动能力: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分组或成对参与,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幼儿大班体育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4篇
幼儿大班体育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幼儿大班体育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对影子的认识。
2. 提升幼儿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 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发展和灵敏性。
活动准备:1. 影子练习区:在室外选择一个空旷的地方,确保有阳光。
2. 准备多个小球。
3. 准备一个大型白纸和一支黑色画笔。
活动流程:1. 热身活动:a. 打卡拉跑步:老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例如:跑步、踢腿、摆动手臂等。
b. 身体摆动:老师带领幼儿摆动身体,放松身体肌肉。
2. 影子观察:a. 带领幼儿来到影子练习区,让他们坐在地上,瞪大眼睛观察自己的影子。
b. 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影子的特点,例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c. 让幼儿尝试各种动作,观察自己影子的变化。
d. 提示幼儿注意自己与伙伴的影子之间的差异。
3. 形状游戏:a. 教师给幼儿举例,例如:向前走、向后走、跳跃等,然后幼儿依照老师的动作模仿。
b. 在大型白纸上,让幼儿用黑色画笔画出自己的影子形状。
c. 鼓励幼儿团队合作,互相观察并帮助。
4. 影子灯光表演:a. 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准备一个小舞台。
b. 让幼儿分组,每组两人。
c. 一人站在舞台上,另一人用手在阳光下摆动玩具或身体的部分,创造出有趣的影子画面。
d. 每组表演完后,其他幼儿为他们鼓掌。
5. 游戏时间:a. 给每组幼儿准备一些小球。
b. 让幼儿分组站成一排。
c. 幼儿在阳光下用手或球形成影子的形状。
d. 鼓励幼儿用影子之间的互动创造一些有趣的场景,例如:传球、接球等。
e. 每组换成其他组观察和互动。
6. 结束活动:a. 整理活动场地,让每个幼儿站在自己的影子上,观察影子的变化。
b. 老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想法。
c. 老师表扬幼儿的表现,结束活动。
幼儿大班体育活动教案《有趣的影子》精选4篇(二)教案名称:有趣的报纸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并学会报纸的用途和价值。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三篇)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有趣的影子》教案:有趣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
2.观察影子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4.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准备:教学工具:投影仪、影子实验器材。
教学材料:有趣的影子图片、黑色纸张、灯光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仪或者手绘的方式展示有趣的影子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进入有趣的影子科学之旅。
2.导入故事(10分钟)导师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非常喜欢玩耍。
有一天,当他玩耍的时候,他发现地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黑影,他好奇地追着影子走,却发现影子总是跟随着他。
小男孩很兴奋,他开始做出各种动作,影子也照样跟随着他。
小男孩感到很神奇,并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在讲完故事后,启发学生对于故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观察影子实验(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影子的实验。
步骤:(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代表来进行观察实验,其他成员配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教师将黑色纸张悬挂在光源的下方,调整光源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光源所产生的影子。
(3)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包括影子的大小、形状、位置等。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子形成的原因。
4.实验探究(20分钟)学生利用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步骤:(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用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2)学生调整灯光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实验装置产生的影子。
(3)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灯光位置和角度对影子的影响。
(4)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找出影子形成的规律。
5.分享交流(2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享和交流。
步骤:(1)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准备分享。
(2)学生进行小组间交流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自己的观察体会。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6.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影子》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影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描述影子的产生、变化和消失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描述影子的产生、变化和消失的过程。
2.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游戏,理解影子的成因。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手电筒、玩具、卡片、绳子等。
2. 环境:室内光线充足,有利于观察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谜语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晴天里,雨天里,跟着人来回跑,没有脚,没有手,家家户户都有它。
是什么?"(影子)2. 探究活动:a) 教师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b)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影子形状和大小。
c)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影子产生的原因。
3. 总结: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理解影子的成因。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影子,拍照或绘画,下节课分享。
2.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影子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
2. 评价方法: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幼儿表现为主要评价方法。
七、教学内容拓展1. 影子的艺术创作:让幼儿利用影子进行艺术创作,如剪纸、绘画等。
2. 影子与光的相对关系:引导幼儿探索影子与光的方向、强度等关系。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用手电筒照射眼睛。
2. 教师应密切关注每个孩子的实验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九、教学延伸活动1. 户外观察: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不间、不同天气下的影子。
2.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影子主题的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有趣的影子》通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有趣影子》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中《有趣影子》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形成原理、生活中影子现象、探索影子变化规律以及动手制作简单影子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影子形成原理,认识到影子与光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他们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影子形成原理,观察影子与光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影子基本特征,培养他们观察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胶带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手电筒照射一个玩具,让幼儿观察墙上影子,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
2. 例题讲解:(1)影子形成原理。
(2)生活中影子现象。
(3)影子与光相互关系。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物体,观察影子。
(2)让幼儿尝试用画纸、剪刀、胶棒等材料制作影子戏。
4. 小结:(1)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形成。
(2)影子与光线方向有关,光线照射角度不同,影子也会发生变化。
(3)通过动手操作,解影子戏制作过程。
5. 巩固拓展:(1)让幼儿分享自己制作影子戏。
(2)讨论影子在生活中应用,如电影、皮影戏等。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原理2. 影子与光相互关系3. 制作影子戏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不同物品影子,并与家人分享。
(2)用画纸、彩笔等材料,创作一幅以“影子”为主题画。
2. 答案:(1)观察到影子现象。
(2)影子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们对影子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实践操作。
但在讲解影子形成原理时,部分幼儿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我在今后教学中进一步关注。
2. 拓展延伸:(1)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影子变化。
(2)开展家庭作业分享会,让幼儿互相交流观察到影子现象。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精品教案通用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影子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
具体内容为第四章“光与影”中的第二节“有趣的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的变化及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影子的形成,观察、思考、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画有动物图案的卡片、积木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动物卡片,在白布上形成影子,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影子的形成。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讲解影子的形成,让幼儿了解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b. 教师演示影子的变化,让幼儿观察、思考、表达。
3. 随堂练习(5分钟)a. 教师指导幼儿用积木搭建不同形状的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
b.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影子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分享品质。
4. 影子创作(10分钟)a. 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引导幼儿创作自己的影子画。
b. 教师鼓励幼儿展示、分享自己的作品,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b. 教师提出课后观察任务,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影子,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影子2. 内容:a. 影子的形成b. 影子与光源的关系c. 影子的变化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观察记录a. 观察生活中的影子,记录下来,并与同伴分享。
b. 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影子的形成和变化。
2. 答案:a. 影子的形成:当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物体背后的区域就会形成影子。
b. 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的大小、方向与光源的位置、强度有关。
c. 影子的变化规律:影子的形状、大小、方向会随着光源和物体的移动而变化。
大班科学有趣的影子教案
大班科学有趣的影子教案在大班教学中,科学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重要一环。
而影子则是一个很有趣且易观察的科学现象,它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光的传播以及物体的形状。
本文将围绕着大班科学课堂中有趣的影子教案,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如何设计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
初步引入:什么是影子?为了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我们可以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影子吗?”让学生们展开讨论。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或图示的方式展示不同的影子,让学生们观察影子的特点,如形状、颜色等,引导他们对影子产生好奇心并积极思考。
探索实验: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
首先,准备好一个光源(如手电筒)、一个透明物体(如纸板)以及几个有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卡片、水杯等)。
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以下实验:1. 将光源打开并对准一面墙壁,让一名学生将透明物体挡在光线和墙壁之间,其他学生观察墙壁上的影子。
2. 让学生们尝试用不同形状的物体挡住光线,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形成的影子的形状。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挡住光线后会产生影子?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解释影子的形成原理。
通过实验,学生们有机会亲身参与,观察和实践,从而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进一步探究:影子可以移动吗?在学生们熟悉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后,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影子能否移动?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并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影子的特性,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活动:1. 将一个小玩具放在光源的前方,让学生们观察光源所在位置的影子。
2. 引导学生们思考:如果我将物体向下移动,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们猜测,然后逐渐向下移动物体,让他们观察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3. 再次引导学生们思考:如果我将物体向上移动,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样,让学生们猜测并进行实践观察。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发现物体位置的变化会对影子产生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影子的特性和光的传播。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影子》(通用7篇)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影子》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影子》(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影子》,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影子》篇1活动目标:1、乐于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2、对身体的影子及其变化感兴趣,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喜欢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游戏快乐。
活动难点: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投影仪、音乐《雨中旋律》、幼儿具备"影子"相关经验(事先准备好的寻找影子视频)、人站在太阳下影子图片一张、教师幼儿具备做各种手影的经验、画有每位幼儿影子造型的长轴纸卷一个、蜡笔。
活动过程:开始部分:(音乐律动)小朋友们,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大家认真听,比比是谁第一个猜出谜底。
我的谜面是:有个好朋友,天天跟我走,有时走在前,有时走在后,我和他说话,就是不开口。
(是一种现象,有阳光的时候就会出现)(影子)基本部分:嗯,小朋友们很棒,都猜对啦!我们的影子这么的神奇,那它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我这有一段小朋友们寻找影子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那我们要带着几个任务去看,第一个:你找到了那些影子?(在什么情况下找到的)第二个:我们去了什么地方影子就突然消失了,为什么?(幼儿观看视频资料)(引导幼儿思考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小朋友们回答得真棒,我们表扬下自己。
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一张图片更进一步的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懂得在有光的情况下才会有影子,当光线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就变黑了,这就是影子)(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好,下面张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来玩影子游戏好不好?第一个游戏:手影游戏(老师先做出几个造型示范,幼儿猜并模仿,再请7--8名幼儿分别在投影仪前做不同造型的手影,边做造型边学小动物叫声,其他小朋友来猜并模仿)第二个游戏:给影子涂色(教师将每位幼儿做的影子造型提前画在长轴纸上,请每位幼儿找到自己影子造型给影子穿上漂亮的衣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图案)结束部分:教师与幼儿一起分享欣赏影子作品并和自己影子拍照留念。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影子》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知道光和影子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知道光和影子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表达影子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手电筒、玩具、纸偶、PPT等。
2. 环境:光线充足,便于观察影子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影子游戏,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基本环节:a. 教师通过PPT讲解影子的形成原因,让幼儿初步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
b. 幼儿分组进行影子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影子形状和大小变化。
c. 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影子实验的发现。
3. 拓展环节: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纸偶戏表演,让幼儿亲身体验影子的变化。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参与度较高,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幼儿基本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因和光与影子的关系。
在拓展环节,纸偶戏表演让幼儿更深入地体验了影子的变化。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影子的观察和表达仍存在困难,今后教学中需针对这部分幼儿进行更多引导和帮助。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科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幼儿对影子形成原因的理解程度。
2. 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合作、探究的精神。
七、教学内容:1. 影子的形成原因:光的照射和物体的阻挡。
2. 影子的大小和形状:光线角度和物体形状的影响。
3. 影子的变化:光线强弱、物体移动等因素的影响。
八、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影子游戏让幼儿初步了解影子。
2. 直观演示法:通过PPT和实验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影子的形成原因和变化。
3. 亲身体验法:通过纸偶戏让幼儿亲身体验影子的变化。
九、教学步骤:1. 导入: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影子游戏,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教案:影子真有趣
作者:张雪燕来源:寿光市文家街道新世纪幼儿园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影子的回顾,丰富对影子的认识。
1、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活动,有兴趣地探索影子产生的原因。
2、初步获得影子变化的经验。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几天就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物体的影子。
(2)室内布置的暗一些,准备多媒体大屏幕、简单的背景图。
(3)部分小动物或蔬菜、水果等玩具(塑料的或绒布的)以及透明的玻璃片、饮料瓶等。
(4)手电筒、简单的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影子
1、师:我的手能变出各种小动物,请你看着它的影子,猜猜它是谁?
2、(猜猜老师的手影,在强光下变化出不同的形象)让孩子们尽情地猜一下“它是谁”?你还能用自己的小手变出什么吗?来试试看?(给孩子机会,让他大胆尝试)
3、扩散思维:
(1)、师:“刚才你看到的是我们手的影子,除了这些你还见到过谁的影子呢”?(尽量调动每个幼儿的已有经验,大胆地讲出自己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影子)
(2)、大树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怎么来表示?小狗的呢?小花的呢……?)”(这里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表现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引导孩子探索影子的产生原因。
1、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它们的影子的?(教师引导孩子多说)
2、引导幼儿手拿手电筒照玩具或手:打开手电筒,让光照在墙上,用手挡在手电筒前面的光上,“手的影子”就会出现在墙上,关上手电筒“光”没有了,墙上就没有“手的影子”了。
总结:光被物体挡住就有影子。
(引导孩子说一说)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光”能照出影子。
老师(小结):在太阳光下、月光下、路灯下、灯笼照着时、烛光下、房间开着灯的时候……都会有影子。
三、操作探索并交流影子的变化
1、桌子上有一些手电筒和玩具(包括透明的一些物品透明薄膜、玻璃片等,你去玩玩,看看是不是能变出影子来,再玩玩看看能不能发现影子好玩的地方和特别有趣的地方,来告诉大家。
(幼儿探索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你们发现影子哪些特别的地方?(教师可引导:怎么会有影子的变化的?)
老师小结:我们发现,光离玩具近,影子就(大);光离玩具远,影子就(小)光在玩具的这边,影子就在另一边,其实,光和玩具的距离位置会使影子发生变化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人们利用光和影子的关系制造出了什么产品?我们可以利用影子进行哪些活动?(手影和皮影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丰富对此的认识。
)
五、尝试验证新的假设:影子会消失吗?
1、我们已经知道,只要有光,任何东西都有影子,影子还有许多变化,你能让这些小动物的影子变没吗?(交流讨论:你是怎么让这些小动物的影子躲起来的?)
2、延伸体验:
你能让自己的影子躲起来吗?走到阳光下面试一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