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案-2 综合消息两篇1-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精品教案:《新闻阅读与实践:综合消息两篇》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精品教案:《新闻阅读与实践:综合消息两篇》教案

《新闻阅读与实践:综合消息两篇》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综合消息的定义及其种类。

2、了解综合消息怎样组织材料的。

3、了解综合性消息的导语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综合消息的种类1、结合P25的“小链接”,了解综合消息的定义。

综合消息报道的是一个时期里,发生在某一地区、某一系统的带有全局性的新情况、新动向、新成就、新问题,是多个单位里发生的具有共同性质的多个新闻事实的综合。

它不像动态消息,一事一报,新闻涉及的范围多是一个局部、一个单位、一个点;更不像特写式消息,仅仅截取新闻事件的一两个片断。

它报道面宽,声势大,给人以总体性印象。

综合消息不像动态消息那样,记者的观点、报道的主题,常常隐藏在事实的叙述中,它虽然也是用事实说话,但必须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从众多新闻事实中,概括提炼出一个共同的主题,或点化于标题、导语中,或见之于主体文字。

2、综合消息按其不同的综合方法,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横向综合消息把一个地区、一个系统内发生的有共性的多个新闻事实综合起来,反映全局性的总体趋向。

所综合的新闻事实之间是并列关系。

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总分式,即总摄性导语后,并列若干具体的新闻事实,有的还有总括性结尾。

在写法上,可以按地区并列,被学者们视作开我国综合消息之先河的报道—《外国军队到处横行》,就属此类综合。

消息综合报道了上海虹口地带日本海军陆战队逾巡示威,海宁路及杨浦、闸北等地美国兵行凶,中国闸北保卫团拘捕美国兵等新闻事实。

《拉宾遇刺举世震惊》(人民日报》1995年11月6日)也属此类综合,在导语后并列了联合国、巴勒斯坦、约旦、埃及、阿曼、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领导人发表的声明或谈话。

还可以按构成新闻事实的几个侧面并列,《说说温州的衣食行》就是按各个侧面组织材料的。

(2)纵向综合消息这类消息不但反映事物在全局范围内发生发展的总体趋势,而且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

所综合的各个新闻事实既是构成新闻总体的几个侧面,又内含递进关系,每增加一重事实,就反映着事物发展的几个阶段,对于主题的揭示也就深一个层次。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案-第一章 新闻是什么?1-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案-第一章 新闻是什么?1-人教版

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知识与技巧(一)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加横线的为高考常考手法)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第五类: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题型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1《新闻是什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1《新闻是什么》教学设计

《新闻是什么》教学设计教材定位:《新闻是什么》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新闻阅读与实践》的第一章,主要介绍新闻的基础知识,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学生对本章知识的准确理解将有助于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报告文学的学习。

教材通俗易懂,用较多生动有趣的新闻来介绍知识,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相互交流获得对新闻知识初步把握。

学情分析:本人所教高二理科实验班学生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思维活跃,表现力强。

学生在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过新闻和报告文学,对新闻并不陌生,但由于学习时间相距较远,学生对新闻基础知识的记忆较为模糊,准确性差。

在本节课开始之前,学生通过学习《新闻是什么》微视频和完成导学案,预习教材,重新回顾了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一、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了解新闻的定义、要素、结构,了解新闻中消息与通讯的不同特点。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对新闻材料进行筛选、提炼,对不同新闻样式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筛选、提炼、评判的思维能力、语言概括表达能力和语文实际运用能力。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悟新闻语言的简练、精确之美,学会用“思维导图”分析展示新闻的构成。

四、文化理解与传承:激发学生阅读新闻的兴趣,培养阅读新闻的习惯和初步的传媒素养。

教学重点:一、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特点。

二、引导学生掌握新闻“六要素”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一、引导学生从新闻内容、发布时间、表达方式、语言风貌等四个方面对消息和通讯进行比较。

二、指导学生用准确、清晰的思维导图分析展示新闻的构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PPT演示法、问题探究法教学手段:微视频、PPT、投影仪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和李华同学一起解决一个问题。

李华是校文学社社员,接到了学校团委布置的任务——为学校的“中华诗韵—校园诗词朗诵会”写一篇新闻,用于发布在校园网上。

李华平时没有接受过这样的写作训练,一时感到无从下手。

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新闻阅读与实践(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新闻阅读与实践》全套教案编者:刘素华第一章新闻是什么?【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以及新闻的结构。

2、了解新闻的采写过程以及构成新闻价值的诸多要素。

3、初步了解客观报道的相对性,培养学生客观评判并分析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的能力。

4、了解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在报道新闻方面的不同特点,学会选择不同的策略来阅读不同媒介的新闻。

【教学重点】新闻的要素、特点和构成。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介绍新闻的知识教学过程一、新闻的“六位侍者”新闻的定义:经过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信息。

【定义的四层含义】1、要通过大众传媒报道2、是新近发生的事3、是真正发生过的事4、本来的“原料”是信息【新闻的要素】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新闻的“六位侍者”: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结果如何(How)。

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

教材把它们概括为“5W+H”,即:谁、何时、何地、何事、为何、结果如何,换一种说法就是人物、时间、地点、经过、原因、结果。

通过对这六要素的把握,我们面对一篇新闻,可以很迅速地把握其主要内容。

这对于每天接触大量信息的现代人,快速筛选有用信息,提高阅读效率,无疑是有帮助的。

【典型实例】经过多年艰苦训练,中国运动员刘翔终于在2004年8月27日,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10米栏冠军,被媒体称为“亚洲飞人”。

找出下面新闻的导语:新华网7月25日电,记者从青海省有关部门获悉,7月24日17时40分许,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塔尔镇一在建清真寺发生垮塌事故,截至25日记者发稿时,有8人死亡,3人重伤,20人轻伤。

事故发生后,青海省应急救援总队和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有关部门已经连夜展开救治和善后工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2 综合消息两篇》(一等奖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2 综合消息两篇》(一等奖课件)
标题:美俄航天专家点赞(盛赞、祝贺)嫦娥四号
导语: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1月3日成功在月球背面 软着陆,并传回第一张月背影像图。对此,美 国和俄罗斯航天专家纷纷表示祝贺并盛赞这 一人类壮举。
范围内发生发展的总体趋势,而且反映事物 发展变化的阶段性。各个新闻事实构成新闻 总体的几个侧面,又内含递进关系,每增加 一重事实,就反映着事物发展的一个阶段, 对于主题揭示也就深一个层次。
3、纵横结合综合消息:前两者的综合。
作者的态度是比较明确的。无论是事实 也好,研究结果和专家建议也好,都指出了 中小学生上课时间早造成的问题,倾向性是 明显的,作者选择这些“事实”“说话”, 其态度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最后咨询教育 管理部门,更表现出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和解决这一问题的积极性。
《上课能否晚一点儿》的导语从家长来电引 出新闻事实。《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稚鲁藏布江 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导语则一上来就确 定了新闻事实。
这是两篇消息报道的题材和主题不同所致。 前者报道的是社会问题,自然从生活中遇到此类 问题的人和事说起,易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 共鸣。同时,作者对“上课能否晚一点儿”这一 问题,不直接做出判断,而是强调“事实说话”, 这种一步步分析综合,由现象到理性思考的方式 显然更适合主题。
从横向信息来讲,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印度 洋暖湿水汽北进提供了一个大通道,使亚热带向 北延伸6个纬度左右,造成大峡谷内独特的自然风 貌,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从纵向信息来说,大峡谷形成于上新世,因 为青藏高原的强烈隆起,使雅鲁藏布江水流切割 地壳薄弱处,下切侵蚀出今天大峡谷的奇观。
试比较本课两篇消息的导语,说说 它们的异同。
美国航天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当天在社交 媒体推特上发文说:“祝贺中国嫦娥四号团队实 现在月球背面的成功着陆,这是人类的第一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案-1 动态消息两篇1-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教案-1 动态消息两篇1-人教版

《动态消息两篇》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阅读课本22页“小链接”,概括动态消息的概念和分类。

2.通过对两则消息的对比分析,能够归纳、概括消息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3.通过对关键词语、句子的分析,能够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和蕴含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比较分析两则动态消息,归纳、概括消息的结构特点及作用。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对新闻体裁并不陌生,在高一时,学生就通过学习《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等课文,对新闻报道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却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对不同新闻媒介及新闻体裁的特点、新闻要素、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的理解仍停留在较浅层面上,他们的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习方法:诵读法、启发法辅助工具:优教云平台、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结合课本18—19页、22页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消息是什么?消息与其它新闻体裁最显著的标志是什么?消息的结构有几部分?分别是什么?动态消息是什么?动态消息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二、初读文本、梳理文意(一)学习要求:1.自主阅读课文,分别勾划出两则消息的导语、主体、结尾。

2.分析两则消息主体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3.思考两则消息在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二)互联网助学利用优教云平台,学生自主阅读课件,梳理两则消息的层次结构。

三、品读文本、思考探究因该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对提炼、整合、概括信息和比较阅读、对比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要以教师引导、启发为主,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深入分析,完成文本解读、信息概括、要点整合、方法积累等学习任务。

【思考与探究】两则消息在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等方面有何异同。

1.标题形式不同——多行标题/单行标题句式不同——被动句/陈述句作用不同——揭示意义、传递情感/陈述新闻事实2.导语要素不同——时间、事件/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结果、价值(意义)作用不同——引起阅读兴趣/介绍新闻事实、揭示意义3.主体结构形式相同——倒金字塔结构逻辑顺序不同——认知习惯与认知心理/时间顺序、认知习惯4.结尾作用不同——补充其他新闻/阐述影响四、再读文本、总结提升《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报道了第23届奥运会开赛第一天我国运动员夺得第一枚金牌等可喜成绩的事实,突显了这一事实的历史意义,流露了记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1 动态消息两篇》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1 动态消息两篇》

《动态消息两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根据消息特殊的结构形式,迅速抓住主要信息;通过消息本身,了解作者的态度倾向和情感取向。

2了解消息的标题的种类及其作用,并拟写标题。

3 学会用一句话概括新闻主要内容,并拟写导语。

4培养新闻意识和对社会生活的敏感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消息的标题的种类及其作用,并拟写标题。

2 学会用一句话概括新闻主要内容,并拟写导语。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闻时时都有,呈现各有不同。

我们看到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拼搏的身影,看到中国男团在瑞典世乒赛上实现九连冠;我们看到汶川十年来在废墟中站起来的建筑和始终屹立不倒的精神;我们看到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开始海试,我们也能感受到瞬息万变的国际风云……能够在第一时间把这些变化传达给我们的就是动态消息。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能够及时地、准确地解读动态消息,是十分必要的。

今天,我们学习《动态消息两篇》。

二、复习关于消息的知识点1消息是什么?消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以简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

2消息的标志----消息头3消息的结构特点及作用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

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展示幻灯片)三、探讨新知一、什么是动态消息?看教材22页小链接。

最重要的信息:最近发生、最具新闻价值、迅速及时(二)、阅读两则消息,迅速概括这两则消息的新闻事实。

1、这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中国队夺得,振奋人心。

2、政府帮助下岗工人的新思路,下岗工人群体新的观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动态消息两篇》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动态消息两篇》教学设计

《动态新闻两篇》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动态新闻的特点2.了解消息的标题的种类及其作用,并拟写标题。

3.概括两则消息的新闻事实。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当今社会变化大,新鲜事情真不少。

翻阅报纸看电视,浏览网络读新闻。

说到新闻,其中最主要的一种体裁就是消息。

人们说消息是带着露珠的新闻,吐露着清晨的芬芳。

现在时间,正是朝闻天下的时间,就让我们一起看下面的消息图片。

2.面对这些图片,同学们如何知道它的主要内容呢?对,看书先看皮,进店先看牌,读报先看题,要知消息内容看标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动态消息《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看看文中写些什么。

二、了解消息,明确分类1. 什么叫动态消息?请看“小链接”。

请一个学生朗读。

诠释:“小链接”给我们两点信息。

一是什么是动态消息,二是它的分类。

“最近发生”“迅速及时”,强调了动态消息的“动”,要及时,要快,最好就是第一个报道。

2.动态消息不一定要在一个事件结束之后才报道,完全可以在事件发生过程中,对其不同的阶段分别进行报道,由多篇报道连成一组。

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曾在一天里连续三次报道战局变化,分别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我军九个师继续渡江》《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三、阅读课文,探究问题1.同学们,刚才我们说了,了解一篇消息的主要内容,先看什么?2.读《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1)说说这篇消息的标题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标题:由引题、主题、副题构成,主题强调新闻事实,引题突出新闻事实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并流露出记者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副题以文学色彩浓厚的词语,报道具体的新闻事实,补充叙述主标题。

这三个题目主次分明,相辅相成,具体而醒目,可以有效地吸引读者的眼球。

引题(肩题、眉题):交代背景,烘托气氛,说明原因;暗示消息意义以此引出主标题主标题:概括新闻主要事实副标题:对主标题进行补充,进一步点明事实;信息更具体。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第一章 新闻是什么?》2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第一章 新闻是什么?》2

选修课<新闻是什么》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新闻是什么
二、课型:新授课
三、授课班级:高2021级5班
四、教材分析:
在高一必修一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新闻的一些常识,也研读了几篇经典新闻作品,初步了解了几种常见新闻体裁,分析了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分清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在此基础上,学生基本能把握新闻的有用信息。

本课堂将在此基础上,把课堂从经典作品的研读延伸到日常新闻阅读,特别是当今新闻漫天飞的时代,对学生的日常新闻阅读的指导具有重大意义。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成为我们了解新闻的最直接的途径,而网络新闻具有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碎片化倾向明显、真假难辨等特点,使我们在看新闻的时候,很难分清真假,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

所以本节课我将选取一个新闻事实,指导学生如何辨别新闻的真假,并通过学习再次复习高考的考点:一句话新闻的概括。

五、学期分析
上课的本级为文科重点班,平时思维活跃,基础还算可以。

课前初步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很喜欢看新闻,主要困惑主要是新闻的真假难辨、新闻信息的整合、考题中的一句话新闻的概括
六、教学任务
1、新闻真假的辨别、新闻事件全貌的把握以及如何做一句话新闻的题
2、树立有责任感、传递正能量的读者意识
七、教学重难点
1、新闻真假难辨
2、如何整合新闻
3、如何做一句话新闻的题
八、教学过程
九、教学流程图。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一章《新闻是什么》表格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一章《新闻是什么》表格教案
《北爱》情侣昨日完婚,大溪地浪漫相许“真爱此生”
——引题
黑白配一路嘻哈走进婚姻
——主标题范范范与黑人十年真爱成正果被公认为娱乐圈模范爱侣
——副标题
新闻开头部分,消息头之后,对新闻内容进行概括
——导语
导语的类型:晒衣绳式导语,倒金字塔式导语。
(2)概括新闻的结构:到金字塔结构
五、语段压缩的类型:
一句话新闻、拟标题、拟导语、提取关键词。
句式:谁干了什么?
什么怎么样?
师:提问
生:解答
师:引导点拨
生:分析
板书设计
新闻是什么
新闻的定义狭义
广义
新闻六要素: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果
新闻的构成:标题
导语
正文
结语
语段压缩的类型:一句话新闻、标题、导语、关键词
句式:谁干了什么?
什么怎么样?
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为何、结构如何。
四、新闻的特征:
水门事件——新闻的真实性。
美伊战争
——真实的相对性
《马特罗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
911事件——新闻的时效性
汶川地震——新闻的重要性
猪坚强——新闻的异常性
师:导入、板书
生:诵读
师:设置问题
生:思考解答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教学过程
五、新闻的构成:
(1)根据课件上的新闻内容概括总结新闻的构成:
教学难点
新闻类语段压缩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我们每天都在看新闻,读新闻,可是如果我问大家新闻是什么,谁能给我一个明确的解释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熟悉的陌生人看一看他的庐山真面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外国消息两篇》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外国消息两篇》教学设计

《外国消息两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两篇外国消息,进一步熟悉新闻消息的要素和结构特点2.训练快速提炼、筛选主要信息等实践运用能力3.了解新闻报道的立场、观点、角度(外国消息的特点)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两篇外国消息,进一步熟悉新闻消息的要素和结构特点教学难点训练快速提炼、筛选主要信息等实践运用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 新闻(消息)的要素是什么?2新闻(消息)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第一准则)?绝对真实吗?3 新闻(消息)的结构特征是什么?二、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回答了新闻消息的要素,特征和结构,那么外国的新闻消息的特征是否和我国的新闻消息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两篇外国消息三多媒体大屏幕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同学齐读学习目标)四学生齐读《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思考下列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当年在密苏里号甲板上日本签署投降书仪式的照片,真实再现当时的情景。

1、分析本消息的构成要素?2、本消息属于什么结构方式?五师生共同赏析1 要素。

看多媒体大屏幕展示的消息要素表格,请同学思考后填表格2,本消息的结构特征: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1)最重要的信息:(导语)(2)次重要的信息:(主体)A、谁宣布的?B、什么时间宣布的?C、日本投降的后果是什么?(3)次要消息:日本投降的原因(3点)(4)再次要消息:日本投降后的安排(3点)六、记者的立场、观点和角度不同,同一则新闻报道效果不同。

无论他们怎么标榜自己的客观、真实,实际上都不能做到绝对真实,分析讨论本篇消息的感情倾向问题本文是美国记者撰写的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其立场、观点和角度基本上是“美国式”的,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本文是如果体现“美国式”的?思考后请一名学生回答小结:全文重点突出美国:美国总统宣布消息、美国人主导战争进程、美国人担任总司令、美国人主办受降仪式,至于日本战败是美国投了原子弹,俄国宣战一笔带过,更没有提中国人的抗战。

作为一名美国的职业记者,他必然如此,也不好苛求。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二章《综合消息两篇》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二章《综合消息两篇》教案

用温度书写零度——《带着露珠的新闻·综合消息两篇》教学设计【课题设计解读】“零度写作”由法国文学理论家罗兰·巴特在1953年发表的《写作的零度》中提出,“零度”强调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客观性,综合性消息的全面深刻更是新闻真实客观性的体现。

“温度”是新闻人的职业责任、职业人文情怀,是新闻人对现实、对新闻事件当事人的人文关怀。

新闻人用正确的三观,以有温度的笔触书写零度的新闻事实,再现新闻事件,体现新闻主题,实现新闻价值。

本课旨在通过情景式教学法模拟场景梳理文本,让学生自主落实文本内容及新闻(消息)客观真实、综合性消息全面深刻的特点;进而通过比较一般动态消息,由综合性消息组材的全面、深刻体悟记者的职业温度,树立正确价值观与新闻观。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模拟记者填写报题单,通过小组探究研讨,让学生梳理、熟悉文本内容,了解新闻及综合消息的文体特点。

2、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了解综合消息组织材料的方法和目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还原报题单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新闻文本的一般特点及综合性消息选材、组材的方式。

2、通过小组探究,分工合作,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挖掘文本,理解新闻的写作意图。

3、通过学生代表展示,模拟记者报题答辩环节,让学生初步实践新闻产生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由两篇新闻尤其是《上课能否晚一点儿》组织材料的方式,引出学生对记者职业责任、职业人文情怀的体悟。

2、初步培养学生关注身边事、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通过梳理文本知识,了解新闻(消息)、综合消息的特点及组织材料的方法。

2、感知记者的职业责任及职业关怀,初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掌握综合性材料组织材料的方式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启发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五、教学准备1、《新闻基本知识》篇子2、11月热点新闻文字报道及图片3、真实版《报题单》,课上用报题单4、遥控笔、投影仪、实物投影仪5、认真预习两篇消息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有在学校新闻社做记者的吗?作为记者写新闻应该注意什么?(板书学生可能说到的“真实”“客观”“及时”“准确”“简短”“全面”“深刻”等)(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带着露珠的新闻·综合消息两篇》。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2 综合消息两篇1-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课件-2 综合消息两篇1-人教版

学以致用,有你陪我闯天峡谷;这一重大成果的推出者以及他们的权威性和严谨 性;科学可靠的研究方法;拓展材料中的雅鲁藏布江大
峡谷的生态环境及其成因。
温度:运用对比的手法,更加激发了人们对祖国
壮美山河的热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语言的间接引用, 具体数字的运用强化了读者对勇于冒险、不怕牺牲、矢
围绕这一问题作了连续的追踪报道,引发了社会的 广泛议论。北京市教委最终下发通知,对中小学生
早晨到校时间作了硬性规定。
归纳总结,让我看看你的脸
零度
新闻 温度
客观性
真实性
语言的 感染力
社会责任感、 人文情怀
归纳总结,让我看看你的脸
不同点:
综合消息
基 采访学生 由事实到理论
础 采访家长
调 查
采访教师
由感性选材到广泛理,性 有理有据 组材严密,
2 综合消息两篇
教学目标
品读文本,理清行文思路,体会综合消息 的特点。 理解新闻写作中“用温度书写零度”的深 刻含义。 提高语文素养,探究新闻的写作思路,培 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比较阅读,掀起你的盖头来
比较《上课 应该晚一点》 和《上课能否 晚一点儿》内 容上的异同。
比较阅读,掀起你的盖头来
康。
同时,国际上一项研究报告称青少年的身体机能每天 要比成年人晚两个小时。有关的研究也表示,开课延迟 一点能让学生有更多休息时间,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美国的专家也建议将高中生的到学时间推迟一些。
比较阅读,掀起你的盖头来
5个特写镜头,简笔 勾勒场景,远比简单 的一句话“五六点起 床,七点半到学校”
的叙述,更……
疑问引导 委婉吸引 有时有地 详尽直观 有名有姓 强烈可感
有言有态

人教版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讲义:第2章 2 综合消息两篇

人教版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讲义:第2章 2 综合消息两篇

2 综合消息两篇[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峭.壁( ) 田畴.( ) 踏勘.( ) 剖.面( ) 栖.息( )侵蚀.( ) (2)多音字埋⎩⎨⎧( )埋怨( )埋藏 秘⎩⎨⎧( )秘鲁( )秘密 曲⎩⎨⎧( )弯曲( )歌曲 溜⎩⎨⎧( )溜达( )水溜薄⎩⎨⎧( )薄纸( )薄弱藏⎩⎨⎧( )矿藏( )宝藏【答案】 (1)qiào chóu kān pōu qī shí (2)mán mái Bì mì qū qǔ liū liù báo bó cán ɡ zàn ɡ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海diàn ( )破zhàn ( )金dìn ɡ( )⎩⎨⎧咨xún ()嶙xún ( )xùn ( )职 ⎩⎨⎧kān ( )探难kān ( )kān ()乱⎩⎨⎧范chóu ( )chóu ( )划chóu ()躇⎩⎨⎧岩石峭bì( )金bì( )辉煌完bì( )归赵 ⎩⎨⎧qì( )今为止现金付qì( )yì( )立不动【答案】 淀 绽 锭 询 峋 殉 勘 堪 戡 畴 筹 踌 壁 碧 璧 迄 讫 屹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抱怨 报怨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面对郁郁葱葱....的山林,他欣喜地告诉记者:“真没想到,这片林地的使用权让我们创业更有了奔头!”(√)请说明理由:【答案】该句是用“郁郁葱葱”形容山林,意指山林茂盛。

符合语境。

(2)在任何困难面前,他总是表现得从容不迫....,所以他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请说明理由:【答案】“从容不迫”,指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实践》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 实践》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材料新闻之筛选与整合信息教学目标:掌握解答材料新闻方面筛选与整合信息题目的方法重难点:概括与整合信息教学过程:一、考点透视往年:文学类阅读和实用类阅读,选材基本上以小说和人物传记为主。

而且是选考。

今年:今年的文学类和实用类阅读考查,出现两个变化,一是,由往年的选考变为必考。

二四,由原来对小说和人物传记的考查,极有可能变为散文和新闻的考查。

新闻考查的形式,材料新闻的考查是重点与难点。

一是平时针对性训练较少。

二是字数较多且内容零散,阅读量较大,考生在散乱的材料中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薄弱。

二、题目类型●1浅层、直观性的信息筛选—选择题部分选项。

●2归纳、概括类的信息筛选—简答题第一题或第二题。

●那如何才能提高做题准确度呢。

三、归纳方法●1严审—让要求从题干中显现出来。

●通过严审题干,抓关键字词,明确答题要求以及答案范围。

锁定答案区间,全面筛选信息。

●2精读—精确的概括每则材料的意思。

通过精读(抓住关键词),了解几则材料新闻围绕的主题是什么以及每一则材料的大意。

(结合2021全国卷题型示例)●3整合—让答案从文字中呈现出来。

●四、课堂练习●材料一:●1国民阅读量上升●2纸质图书和电子阅读量上升,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下降。

●3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

●4四是九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

●5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首要原因及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不断加强。

●6国民认为阅读重要。

●7国家将采取措施推动全民阅读←←材料二←1国民阅读率稳步上升。

←报纸和期刊阅读率下降。

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上升。

←2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增加。

报纸和期刊下降,阅读电子书增加。

←3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多数倾向纸质。

40-17周岁未成年人多数倾向纸质图书,是绝对主力。

←5国家采取措施推动全民阅读。

五、答卷展示六、小结材料新闻筛选整合信息四个步骤:泛读——定位——严审——定位两个要求:定位——精炼六、随堂测验《锁定高考》A篇专题八(第50页)。

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配人教版)第二章第2课综合消息两篇课件

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配人教版)第二章第2课综合消息两篇课件
返回
◆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配人教版)◆
趣和共鸣。同时,作者对“上课能否晚一点儿”这一问题, 不直接作出判断,而是强调“用事实说话”,这样一步步分 析综合,由现象到理性思考的方式显然更合适主题。后者报 道的是科技新闻,事实本身具有一定的显著性,能引人注意, 所以开门见山交代事实。
返回
◆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配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小灶(zào)
大跃进(yuè)
迫击炮 (pò)
被褥 (rù)
B.酬报(chóu )
呻吟(shēn yín)
吴淞口(sōnɡ )
戛然而止( ɡá)
返回
◆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配人教版)◆
C.轩敞(xuān chǎnɡ)
接洽(qià)
返回
◆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配人教版)◆
②于丹在百家讲坛讲授《论语》时说:“孔夫子不赞成 以怨_报__怨_____。如果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去面对另外 的不道德,那么这个世界将是恶性循环,无止无休。我们失 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幸福,还有子孙的幸福。”
(2)考察 考查
[辨析] “考察”是指实地视察调查或细致深刻的视察。
海破dzhiàànn
淀 绽
金dìnɡ 锭
q现ì金迄付q今ì 讫为止 yì 屹 立不动
咨xún 询 嶙xún 峋 xùn 殉 职
金岩b石ì峭碧bì辉壁煌 完bì 璧 归赵
难踏kkāānn
勘 堪
kān 戡 乱
c范hócuhó u筹 畴划 chóu 踌 躇
返回
◆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配人教版)◆
◆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配人教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二章2《综合消息两篇》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二章2《综合消息两篇》教学设计

《综合消息两篇》教学设计杨华当教学目的1、了解综合消息的定义及其种类。

2、了解综合消息怎样组织材料的。

3、了解综合性消息的导语的特点。

教学重点:1、了解综合消息怎样组织材料的。

2、了解综合性消息的导语的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综合消息的种类综合消息按其不同的综合方法,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横向综合消息把一个地区、一个系统内发生的有共性的多个新闻事实综合起来,反映全局性的总体趋向。

所综合的新闻事实之间是并列关系。

结构的基本形式是总分式,即总摄性导语后,并列若干具体的新闻事实,有的还有总括性结尾。

在写法上,可以按地区并列,被学者们视做开我国综合消息之先河的报道—《外国军队到处横行》,就属此类综合。

消息综合报道了上海虹口地带日本海军陆战队逾巡示威,海宁路及杨浦、闸北等地美国兵行凶,中国闸北保卫团拘捕美国兵等新闻事实。

《拉宾遇刺举世震惊》(人民日报》1995年11月6日)也属此类综合,在导语后并列了联合国、巴勒斯坦、约旦、埃及、阿曼、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领导人发表的声明或谈话。

还可以按构成新闻事实的几个侧面并列,《说说温州的衣食行》就是按各个侧面组织材料的。

2、纵向综合消息这类消息不但反映事物在全局范围内发生发展的总体趋势,而且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

所综合的各个新闻事实既是构成新闻总体的几个侧面,又内含递进关系,每增加一重事实,就反映着事物发展的几个阶段,对于主题的揭示也就深一个层次。

这类消息的结构犹如彩线穿珍珠,彩线就是新闻事实的内在逻辑和内在意义,珍珠就是一个个新闻事实。

《太行山老区土地改革后经济生活迅速上升》就是纵向的综合消息。

表面看来,食、畜、住、衣是说明经济生活上升的几个并列侧面,实际上它们反映着经济生活上升的递进性、阶段性。

首先是吃饱饭,在吃饱饭的前提下,对翻身农民来说最要紧的是增加耕畜,扩大生产。

耕畜和土地是翻身农民的命根子。

必须在经济生活上升到一定程度,才能够盖新房子,进而买洋布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消息两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学习,品读文本,理清行文思路,体会综合消息的特点。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新闻写作中“用温度书写零度”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语文素养,探究文章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教师点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比较学习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高一必修一《新闻两篇》中初步接触过新闻,并且《综合消息两篇》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基本了解了新闻的基本特征没为进一步学习新闻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除了复习巩固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外,重点感受综合消息选材的广泛性,组材的严谨性,并且体会新闻客观叙述背后的情感。

新课导入:
每天发生的新闻都会铺天盖地的向我们席卷而来,我们每一天都被各种各样的新闻包裹着簇拥着,那么什么样的新闻才会引起我们的阅读兴趣?什么样的新闻才算是新闻界的翘楚呢?我们又该如何提升新闻写作水平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综合消息两篇》。

一、比较阅读,掀起你的盖头来
《上课能否晚一点儿》这篇文章荣获2002年度北京新闻一等奖,中国新闻二等奖。

没有比较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比较就难以揭开他神秘的面纱,难以深入窥探其中的奥秘。

比较《上课应该晚一点》和《上课能否晚一点儿》内容上的异同?
要求:后发言的同学可以补充,可以纠正,但不可以重复。

解题:要解决内容上的异同,先要明了内容,理清思路。

1.家长建议学校早晨上学晚一点;导语提出建议上
学晚一点
2.记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学生早晨上学确实有点早;早晨上学确实早3.采访家长和老师得知早晨上学早带来的诸多不便;上学早的弊端4.教师的观点;
5.国际组织的研究报告;
6.大学专家的看法;晚点上学的好处
7.教育部门的反馈。

教育部门的现状
文章思路:1段导语提出早晨上学晚一点,2段学生上学确实有点早,3、4段上学早的弊端,5、6段上学晚一点好处,7段教育部门学校的现状。

上课应该晚一点
近日,记者接到家长来电,说现在的孩子每,天上学的时间太早了,这与不少年轻家长的工作生活时间发生了“冲突”,希望早晨能够晚一点上学。

五六点起床,七点半到学校,中小学这样的上学时间遭到不少学生和家长的质疑和吐槽,他们认为这样的上学时间导致学生上学路上不安全,并且和自己的工作时间不对称,没有时间和孩子交流,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同时,国际上一项研究报告称青少年的身体机能每天要比成年人晚两个小时。

有关的研究也表示,开课延迟一点能让学生有更多休息时间,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美国的专家也建议将高中生的到学时间推迟一些。

相同点:都认为学生上学有点早,都涉及到学生的艰辛,家长的抱怨,国际组织的结论。

不同点:①标题不同,上课应该晚一点语气有些强硬;上课能否晚一点儿,带有商量的语气,更易引人深思,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更易于教育主管部门和校方接受。

②《上课应该晚一点》只是简单地概括出了上学早给学生和家长造成的困扰,而《上课能否晚一点儿》则是作者把5:30到7:30两个小时的实地观察,用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特写镜头,简笔勾勒出来,形成一幅幅动态的画面,详实直观地说明了学生上学早的事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通过再现家长的神态和语言等描写手法,让客观的叙述带有感情,使家长的语气、态度、情感跃然纸上,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上课应该晚一点》没有涉及到老师的意见,中国大学专家的看法和教育部门的反馈意见,《上课能否晚一点儿》涉及到的材料更加广泛,组材更加严谨,由感性到理性,由事实到理论,更加有理有据,全面深刻。

二、归纳总结,让我看看你的脸
相同点:零度
都认为学生上学确实有点早,都涉及到学生的艰辛,家长的抱怨,国际组织的结论。

法国作家罗兰•巴特在《写作的零度》中提出了零度写作的概念,在新闻中便是一定要用事实说话,一定要忠于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真实的,客观的新闻事实——新闻的零度。

不同点:温度
1.温度——看得见的,作品中语言的感染力
引题正题疑问引导委婉吸引
采访学生有时有地详尽直观
采访家长有名有姓强烈可感
有言有态
作者通过实地考察,把这一幕幕有时有地有人的,可视可听可感的场景描写化为一幅幅色彩浓烈的油画,给人种直观、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语言的感染力,既指的是语言自身的感染力;更指的是各种手法的运用赋予语言的感染力。

2.温度——看不见的,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背景链接: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的学生存在负担过重的问题,起床早,睡觉晚,书包重,作业多,出于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北京青年报》在2002年12月刊发了记者邓兴军、张颖、张桂函采编的新闻《上课能否晚一点儿》。

为促使问题的解决,该报又先后派出7名记者,围绕这一问题作了连续的追踪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议论。

北京市教委最终下发通知,对中小学生早晨到校时间作了硬性规定。

《上课能否晚一点儿》作者不仅敏锐的发现并提出了学生、家长、老师最为关切的早晨上学早的问题,还有理有据的分析了问题,最后咨询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地促进问题的解决。

这便是一位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的最佳体现了。

可以说,真实性和客观性零度的两翼,两者相辅相成;语言的感染力是温度的外衣,是方法,是手段;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零和人文情怀则是温度的灵魂,是目的,是归途。

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零度是新闻的前提,是基础,温度是新闻的深化,是升华。

没有零度的新闻不是新闻,没有温度的新闻不是一篇好新闻。

3.“综合”消息
采访学生由事实到理论
基础调查采访家长由感性到理性
采访教师有理有据
采访国际组织全面深刻
拓展材料采访国内教授
采访教育部门
选材广泛,组材严密,总览全局,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区别于带露珠的新闻的显著特点。

学生小结:《上课能否晚一点儿》采用实地调查,勾勒场景,运用神态语言的描写手法,既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又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作者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有理有据地分析问题,最后积极的促进问题的解决,凸显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作者选材广泛,组材严密,总览全局,使读者对“学生上学早”这一现象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这些都是这篇文章获得大家认可的主要原因。

三、学以致用,有你陪我闯天涯
1.分析探究《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中的“零度”和“温度”的具体体现?
零度: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首次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重大成果的推出者以及他们的权威性和严谨性;科学可靠的研究方法;拓展材料中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生态环境及其成因。

温度:运用对比的手法,更加激发了人们对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语言的间接引用,具体数字的运用强化了读者对勇于冒险、不怕牺牲、矢志不渝的科学家的尊重和赞美。

2.文章中5、6段的叙述是否与综合消息的主题相关?能否删去?
解题:有关内容的考察,先要理清文章的思路,注意综合消息的体裁特点。

第5段主要是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生态环境,第6段主要是讲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成因看似与“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主题无关,但符合综合消息选材广泛,组材严密的特点,使读者对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有一个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了解。

四、反复吟咏,把你放在我心上
新闻工作者用他们敏锐的双眼,专业的素养,洞察社会,选好角度,巧用语言,反映民意,吸引感染读者,并竭尽所能的达到改良社会的目的。

他们是让我们足不出户,看尽世界的信息传播者,他们是穿透繁复的感性渗透理性思维的思考者,他们亦是在纷乱社会中,点燃心灯,正能量的传播者。

他们更是有社会责任感,有家国情怀的新闻工作者。

虽然我们长大后不是每一个人都会从事新闻工作,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怀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们相关。

”习主席曾说:“不要只考虑一点钱的事,而是心中应有一个中国梦,一种民族情怀,家国情怀,天下情怀。

这样,当我们面对“零度”的现实生活时,才会有力量,有“温度”,才能温暖自己,亦能温暖他人。

五、课后作业
选择身边发生的事,写一篇能够体现温度,忠实零度的综合消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