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轼词创作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合集下载

苏轼词的价值与意义

苏轼词的价值与意义

苏轼词的风格姓名:***学号:B苏轼词的风格作者:郝星霞摘要:苏轼对词的贡献很突出。

苏轼出现前,词的内容受传统念束缚,局限于旖旎温柔的艳情腻语的范围之内;苏轼则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都进入了词中,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与意境,为宋词的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

在风格上,苏轼开创了豪放一派。

关于苏轼词的艺术特色,历来争论较多,大致有四类。

一曰“豪放”,二曰“韵秀”,三曰“清雄”,四曰“情深、思深、真率”。

就“豪放”而言,苏轼一生作词约三百余首,其中早期约六十二首,由于受张子野的影响就很典雅,中、后期也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并不豪放。

关键字:豪放派;婉约风格;苏轼词;苏轼;诗语入词。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它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

他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其风格豪放旷达婉约兼而有之。

苏轼是宋代词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词数量巨大。

苏轼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成果。

无论在词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诸多方面,他都有很大的开拓,提高了词的意境和表现力。

词风可分为以下几类一、豪放风格苏轼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提高了词的地位,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词派。

南宋胡寅《酒边词序》说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远望,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

于是《花间》为皂隶,而耆卿为舆台矣。

”这段话对苏词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概括得十分准确。

南宋末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把诗文可写的内容,也写进了词里,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而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既可以抒情、写景,也可以叙事、说理,的确“如天地奇观。

”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研究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

研究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

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坛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从多个方面探究其价值和影响。

一、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苏轼的诗词风格独特,既有豪放奔放的特点,又有婉约细腻的一面。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题西林壁》一诗中,苏轼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这种以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成为了苏轼诗词的一大特色。

二、苏轼诗词的思想内涵苏轼的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感悟,表达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例如《赤壁赋》一文中,苏轼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种思考不仅具有哲学性,也具有人文性,对于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苏轼诗词的美学价值苏轼的诗词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自然美、艺术美,还表现了人性美、道德美等方面。

他的诗词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诗中,苏轼通过描绘明月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苏轼诗词的社会影响苏轼的诗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诗中,苏轼通过描绘密州的景色和狩猎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这种批判精神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十分罕见的,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苏轼诗词的文化传承苏轼的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扬大古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

扬大古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

扬大古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2019年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天问2.永明体3.公安派4.敦煌曲子词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曹植诗歌的艺术特色。

2.简要分析桐城派的散文理论。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试分析《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结合作家作品,分析李白和王昌龄绝句的异同。

3.谈一谈《红楼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文学阅读与评论毕飞宇的短篇小说《哭泣生涯》2018年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梅村体2.俗文学3.红学4.太康诗风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三国演义》对“义、勇”人格的赞颂。

2.简析莺莺形象。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试比较屈原《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手法与《诗经》中的比兴有何异同。

2.结合作家作品,分析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历史及演变特征。

3.为什么说《红楼梦》取得了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文学阅读与评论1.阅读刘鹏艳短篇小说《月城春》写一篇文学评论,评论角度不限。

2.评论文章要有正题和副题,题目自拟,字数2000左右。

3.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进行评论,论点鲜明,论述充分,语言规范,言之成理。

2017年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诗六义2.“韩孟诗派”3.太平广记4.七体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发展历程。

2.简述《楚辞》的艺术特色与成就。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90分。

)1.鲁迅先生认为《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请对此做出解释并加以分析评价。

2.结合作品论述谢灵运与谢眺山水诗创作的区别。

3.结合作品试论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文学阅读与评论胡也频《子敏先生的功课》2016年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四家诗2.“郊寒岛瘦”3.玉茗堂四梦4.桐城派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金瓶梅》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创新意义。

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苏轼词在宋词的发展变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贡献使宋词得以发展成为它至今的形态。

从宋词的演变中不难发现,苏轼的贡献是宋词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点。

苏轼是宋朝的大文人,他与任何朝代的文人相比都十分非凡。

他的诗文高度充分地体现了宋词的精髓,也深刻影响了宋词的发展。

宋词时期是宋朝文学发展的最鼎盛时期,也启动了古典诗词的新潮流,苏轼被誉为“诗仙”,他的词兼具文采和抒情,使宋词的魅力得以完美的体现,特别是“玉台新筝”和“定风波”等作品,更突显了他在宋词发展中的重要性。

苏轼也在宋词技巧和构思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继承了前朝诗词式样,又在抒情上有所创新,推崇“超尘”及“清新”,追求自然、自由、优美之意,增添了宋词的品位。

另外,他也有很多古朴而又自然的词句,并运用它们贴切地表达了不同的情思,它们对宋词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此外,苏轼还倡导了一种新的诗歌理论,批判了当时流行的“王维诗学”,他强调诗作要简洁,主题要淡,理念要清新,不做过分装饰,反对过分浮华和修辞之词。

这些理论对宋词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苏轼的贡献不仅体现在词牌、技巧和理论上,更体现在他的词的审美价值之上。

他的词经常穿插自然界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大自
然的无限憧憬,他把不同的文化、历史和景色综合到诗中,从而把宋词的抒情性推向极致。

总之,苏轼对宋词的发展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以其独到的眼光着墨宋词的词牌、技巧、理论以及审美价值,丰富了宋词中的抒情性,使宋词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古典诗词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苏轼诗词比较研究

苏轼诗词比较研究

苏轼诗词比较研究苏轼诗词比较研究一、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是宋代士人中最著名的一位文学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之一。

苏轼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广泛涉猎多种题材,风格多样,诗词艺术造诣深厚。

本文将通过对苏轼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来探讨他诗词创作的发展变化和内在特点。

二、苏轼的创作背景和时期划分苏轼生活在北宋时期,是一个政治和社会变革的时代。

他的诗词创作经历了江城子、唐诗继承与转化、黄州寒食诗、散曲创作等多个时期。

1.江城子时期:这个时期是苏轼最早期的创作阶段,他的诗词作品主题以咏史抒怀为主,通过对历史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时期的作品具有深沉、含蓄的风格,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桐阴做烟。

”诗中以较为厚重的笔触勾勒出安阳城的烟尘景象,写出了自然与人事的和谐。

2.唐诗继承与转化时期:这个时期是苏轼对唐诗的吸收与发展的阶段。

他从唐诗中汲取养分,但并非照搬复制,而是在传统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情感。

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苏轼独特的个人风格,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虽无聊黾累,过境忽回首,民情忽飘然。

”这首词运用了唐诗中的「黾勉」形容自己的无聊劳碌,表达出对人生的思考。

3.黄州寒食诗时期:黄州寒食是苏轼生活在黄州的一个时期,他的创作受到了环境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作品主题以描写黄州风土人情为主。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千樯翻绿绿,万径人踪灭,古戍欲堪久。

”这首词以赤壁为背景,以萧瑟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4.散曲创作时期:散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音乐形式,这一时期的作品表现出苏轼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如《临江仙·满江红》:“桃红叶绿,春物一时新。

”词中运用了音乐中的曲调来表现江南的春景,形象生动,富有音乐感。

三、苏轼诗词风格的变化分析苏轼的诗词风格在不同时期有着明显的变化。

苏轼作品赏析

苏轼作品赏析
半缘修道半缘君 。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
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
夜,短松岗。
贺铸 鹧鸪天· 半死桐

重过阊门万事非。 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後, 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 谁复挑灯夜补衣。
3、如何理解苏轼《临江仙· 夜归临皋》一词 的“充满理趣而又放纵不羁”,请结合作品 及苏轼的生平思想进行说明。
• ①苏轼的人生道路充满曲折和坎坷(反 对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黄州贬谪 等)。 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 (1082)三月,即东坡因“乌台诗案” 谪居黄州的第三年。诗人夜饮大醉,回 到长江边上的住所临皋亭,依仗门外, 静听那不息的滔滔江流声,于夜阑风静 中,超然物外的逸想联翩而至。
二、文学创作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定风波》《临江仙》(夜归临皋) •《念奴娇》 《水调歌头》 •《赤壁赋》 《后赤壁赋》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词风, 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骄傲。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 家”领衔人物。

词在苏轼手中创新一变,他改变了晚唐 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豪放词派的开创
者。
苏轼手上,词的审美完成了由女性化的 柔婉美向男性化的力度美的转变。
和子由渑池怀旧
1061年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简述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简述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简述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词作在中国词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词作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感和思想深度,展现了他豁达、超脱、仁爱、深情的人格特质和人生态度。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开创豪放派词风: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

他的词作表现出强烈的豪迈、奔放、豁达的风格,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情感色彩,与婉约派词人相比,更具阳刚之气和个性魅力。

2. 对词坛发展影响深远:苏轼的词作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词作风格和创作思想,对后世的词人和词坛作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引领了豪放派
词风的兴起,成为后世词坛的代表人物之一。

3. 文学贡献:苏轼不仅在词坛上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的文学成就也不容忽视。

他的散文、诗歌作品都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4. 思想贡献:苏轼的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关注社会现实,倡导
仁爱、和谐、自由、平等的思想,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在词史上的贡献不仅是对词作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更重要的是他对中国文学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笔记第五篇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名词解释西昆体1. 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 “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 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 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昆体功夫昆体功夫是西昆体在艺术上的表现。

一.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作家在艺术上讲究藻饰、多用故事。

二.作诗注意修辞,重格律和借代,颇具李商隐的“沉愽绝丽”之风。

三.大量用典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简答:1.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

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

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2.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

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

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

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

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论述:1.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词到了苏轼,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这是很确切的。

虽然在苏轼之前,从相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到范仲淹的《渔家傲》,也有些苍凉刚健之作,但这只是整个文人词史上的个别现象。

从晚唐五代到北宋中叶,在文人的观念中,词始终被视为纯娱乐性的“末道小技”,让歌妓唱来侑酒的风流小曲,写来写去转不出儿女情长、离合悲愁的圈子,其语言风格,也因此难脱离柔媚纤巧的樊篱。

直到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才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

苏轼词的题材,正如刘熙载《艺概》所说,“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他既写男女恋情、离合悲欢之类的传统内容,又突破词为“艳科”的狭隘范围,将通常只在诗中出现的田园风情、山水景物、人生志趣、怀古感今以及咏物记事等内容移入词中,并充分利用词的体式上的特点,取得诗歌所难以具有的艺术效果。

而最能反映苏轼在词的题材方面的开拓的有二类。

一类是写自己的抱负与理想,表现出一种慷慨豪迈的精神,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全篇洋溢着报国杀敌的豪情,所选用的词调恰好地配合了这种情绪。

另外,如《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回忆自己与苏辙少年英俊之日,自信“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勃勃雄心,《南乡子》(“旌旆满江湖”)中讥讽迂儒,赞扬“帕首腰刀”的勇士,《阳关曲·赠张继愿》中“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的惋惜,都充满高昂豪放的精神,这在中唐以来,不仅词中没有,诗中也很少有。

另一类是写自己面对自然、感怀今昔之际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受,表现出一种高逸旷达的精神,如苏轼最著名的两首词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院系:09理工专业:建筑工程技术班级:五班姓名:徐东旭在宋代文学史上,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文坛领袖,也是诗文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文学他作代表着北宋时期的最高成就,宋文、宋诗、宋词都在他的手中达到了高峰。

他的作品展现了可供人们感知、思索的活生生的真实人生,表达了他深邃精微的人生体验和思考。

他几起几落的生活波折和他过人的睿智使他对人生的思考获得新的视角和高度。

他是在宋型文化滋养下产生的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天才与全才,在他的身上典型地体现着宋型文化的精神。

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可以说苏轼在文学史上取得的成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文坛的“盟主”苏轼登上了唐宋古文艺术的高峰,文名之盛在两宋可谓独一无二,宋孝宗为其文集作序曰:“一寓之于文,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至是而大成矣。

朕万几余暇,细绎诗书,他人之文或得或失,多所取舍,至于轼所著,读之终日,每每忘倦,常臵左右,以为矜式,信可谓一代文章之宗也与。

”(《御制文集序》)在他手上,北宋古文运动推上高潮,并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散文风格,并使之成为宋一代散文成熟而稳定的主导风格。

他的散文既有宋文的共同特色,也有自己鲜明的个性。

他学贯百家,广备众体,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涵纳儒、释、道诸家精华,将事、理、情融为一体,视野开阔,姿态横生,机变灵活,挥洒如意。

苏轼的散文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艺术风貌,其风格随文而异,倾吐自如,具有雄放恣肆、隽逸洒脱的鲜明特色,创造出了以极平淡而自然的语言,抒写出极深刻的哲思、极真挚的情感而又极富生命力的散文新境界。

他挖掘了古文文体的巨大潜力,又显示了古文艺术的广阔前景,幽美、澄澈的景色与轻松愉悦的心情构成开阔明朗的艺术境界,而那种渺茫、虚幻的感觉,又为后文的人生哲思作铺垫,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

苏轼在宋代文坛上的历史地位——试论苏轼对宋词的开创性贡献

苏轼在宋代文坛上的历史地位——试论苏轼对宋词的开创性贡献
出这 里 是 传 说 中 的 古 赤 壁 战 场 , 怀 古 以 抒 感 以 下 “ 石 ” 借 乱 三
句 , 中描 写 赤 壁 雄 奇壮 阔 的景 物 , 不 同 角 度 、 同 感 觉 把 读 集 从 不 者 带 进 一 个 奔 马 轰 雷 、惊 心 动 魄 的奇 险 境 界 ,使 人 心 胸 为之 开
( ) 发 立 功 报 国 之 豪 情 。 代 表 作 《 城 子 》老 夫 聊 发 少年 1抒 其 江 :
狂 , 牵黄 , 左 右擎 苍 , 帽 貂 裘 , 锦 干骑 卷平 冈 。为报 倾城 随 太 守 , 亲
昂 扬 郁 勃 , 人们 带 入 江 山如 画 、 伟 雄 壮 的景 色 和 深 邃 无 比 的 把 奇
品 融 叙 事 、 志 、 典 为 一 体 , 动 各 种 艺 术 手 段 形 成 豪放 风格 . 言 用 调
【 关键词 】 扩展 ; 创新 ; 追求
苏 轼 对 词 的 改 革 与 创 新 , 全 方 位 的 , 论 是 题 材 的扩 展 、 是 无 风 格 的转 变 , 是 音 律 的推 进 、 制 的 创 新 , 不 闪 烁 着难 能 可 贵 还 体 无 的创 新 精 神 。
历 史 沉 思 中 , 起 读 者 对 人 生 的无 限 感 慨 和 思 索 , 景 物 、 事 唤 融 人
感 叹 、 理 于 一 体 , 人 以 撼魂 荡 魄 的 艺 术 力 量 。 哲 给
( ) 发 清 高 豁 达 之 性 情 。 方 面 的 题 材 从 《 江 仙 》 可 窥 3抒 这 临 中 见 一斑 : 别 都 门 三 改 火 , 涯 踏尽 红 尘 。 然 一 笑 作 春 温 。 波 一 天 依 无
“ 前 ” 主 , 调 香 艳 软 媚 , 功 用 主 要 是 为 歌 筵 酒 宴 上 的 娱 乐 樽 为 情 其 消遣 。 当时 那 样 一 个 崇 尚“ 以 载 道 ” 文化 环 境 中 , 词 就 难 在 文 的 作 登 “ 雅 之 堂 ”成 为 “ 流 之 技 ” 。 大 , 末 了 苏 轼 的出 现 , 如 一 袭 清 风 , 词 坛 风 貌 为 之 一 振 。 他 把 诗 犹 使 的题 材 引 入 词 中, “ 诗 为 词 ” 而 使 得 词 从 “ 科 ” 藩 篱 解 即 以 , 从 艳 的 放 出来 , “ 歌 ” 功 用摆 脱 出 来 。 在 他 的 笔 下 , 可 以 用 来 唱 从 应 的 词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宋代文学)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宋代文学)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宋代文学)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论述题 6. 填空题名词解释1.简斋体正确答案:指陈与义后期诗风。

陈与义的后期创作取法杜诗的酣畅饱满之格,得其沉雄之韵,不完全注重字面的工稳精巧,更着重于上下句之间气脉的内在联系,潜气内转,诗的意境更加圆融,风格遒上,思力沉挚,已突破了黄、陈瘦硬诗风的局限,取材和诗境都较恢弘,具有雄浑、沉郁的独特艺术风格。

涉及知识点:宋代文学2.樵歌体正确答案:又称“朱希真体”。

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词于淡而静的空旷境界中透出潇洒,语言浅自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自然飘逸,在词坛自成一格,因其词集名为《樵歌》,所以其词被称作“樵歌体”。

涉及知识点:宋代文学3.辛派词人正确答案:指与辛弃疾同时的一批词风与其相近的词人,他们或与稼轩为同志,或追慕稼轩,感时激愤,词作多抒发爱国感情,风格豪放激切,主要代表人物有张元斡、张孝祥、陈亮、刘过等。

他们南渡后的创作,以浓郁的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风格,成为词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涉及知识点:宋代文学简答题4.苏洵散文的特点。

正确答案:苏洵的文章笔锋老辣,纵横博辩,极挥斥之致。

他作文以学养为基础而重气势,文字雄奇坚劲,喜议政议军,带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

他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具有结构谨严、说理周详、气势磅礴而曲折多变的写作特点,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涉及知识点:宋代文学5.苏辙散文的特点。

正确答案:苏辙的文章在接受父兄疏放洒脱文风影响的同时,还以欧文为学习楷模,把委婉纡徐的艺术情趣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尤近乎欧文之神韵,如《黄州快哉亭记》。

涉及知识点:宋代文学6.苏轼议论文的写作特点。

正确答案:苏轼早年作文喜论古今治乱而不为空言,所以议论文在早期苏文中占的比重较大,包括奏议、进策、杂说等,而以政论、史论最为突出。

他的政论文《思治论》、《策略》、《策别》、《策断》等篇,从儒家的政治思想出发,广引历史事实加以论证,精神上继承了贾谊、陆贽的传统,而其文笔纵横恣肆,显见《战国策》的影响。

苏轼的文学成就

苏轼的文学成就

苏轼的文学成就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篱,又号苏蜀山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诗词创作方面的成就苏轼是中国古代诗词史上的巨匠之一,他的诗词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擅长咏史、悲愤、写景,而他的词则有轻松、活泼、婉约等特点。

苏轼创作的诗歌与词牵涉广泛,文学风格独特,强调情感表现,使人有深刻体验。

他著名的诗歌作品有《江城子》、《赤壁怀古》、《定风波》等,其中《江城子》与《赤壁怀古》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两篇叙事诗,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苏轼还是词人,他的代表作品有《蝶恋花》、《浪淘沙》、《南乡子》等,被誉为中国古典词的经典之作。

二、散文创作方面的成就苏轼的散文作品受到了梅花鹿苑派的影响,并注重对生活的描写。

他的散文作品中注重表现品性和批判社会的倾向。

同时,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探究也很有特点,使他的散文作品充满了思想深度和文学价值。

苏轼的代表作有《东坡乡稿》、《临安春雨初霁》、《黄州寒食》等。

《东坡乡稿》集合了苏轼从古代的神话传说到日常的琐事的千姿百态,体现了他的写作风格和人文情怀;《临安春雨初霁》则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刻画了人的心理状态,表现出苏轼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力;《黄州寒食》则是一篇借“寒食”这个节日表达寂寞、惆怅的散文,充满深刻的感慨和追寻。

三、史学理论方面的成就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史学研究中的重要人物,他主持编纂的《新旧唐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苏轼对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对《资治通鉴》等史学名著的编辑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多种理论。

苏轼的《资治通鉴说略》、《吕氏春秋钞记》等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研究的重要著作。

四、书法和绘画方面的成就苏轼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书法以狂草和行书著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苏轼的书法师法自然,强调个性、情感、气韵,深刻表现出他的刚健豪放、潇洒自然的风格。

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苏轼是宋代词坛上最杰出的革新家,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的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埃之外。

”他的词如行云流水,若不经意,而气体高妙。

苏轼的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表现出豪迈的气概,表现出旷达的胸怀,从而,新天下人耳目,为后人“指出向上一路”。

元代杨维桢在《赵氏诗序录》中说:“评诗品无异于人品,人有面目骨体,有性情神气,诗之丑好高下也然。

”明代李贽也曾提出过类似的见解:“盖声色之采,发乎性情,由乎自然,性情激烈者音调自然疏缓,明达者自然浩荡,雄迈者自然壮烈……皆性自然之诣。

”(《读律肤说》)苏轼的思想主要是尊崇儒学,他关心国计,积极从政,宽简爱民,怀有以身许国的壮志。

但由于政治上的屡遭挫折,他逐渐地接受了佛家和道家“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并以这种超然、旷达为支柱,在沉重的打击和险恶环境面前不消沉、不绝望,表现出一种遇事达观超脱,心胸开阔的性格。

他的这种思想境界反映在词中,便形成了其词独特的风格特色。

后人评价苏轼,所谓“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辛稼轩词序》);所谓宋词“至轼而又一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指明了他的突出地位。

苏轼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苏轼强化了词人的主体意识、丰富了词的内容。

词长于抒情,从晚唐到五代的文人词,所抒之情往往是带有共性的情感,诸如男欢女爱、相思恨别、叹老嗟悲等。

特别是温庭筠登上词坛,词在内容上局限于“艳科”的境界,主要以描写歌妓的生活感情、男女间的离情别恨,词风委婉含蓄,形成了左右词坛经久不衰的“花间派”。

柳永的崛起,打破了花间词的一统天下,但仍跳不出“艳科”的范围。

而苏轼以其“横放杰出”的天才,以诗为词,把诗家的“言志”和词人的“缘情”结合起来,注重表现词人的主体意识,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内质,丰富了词的内容,开辟了词的新境界。

7.结合作品谈谈苏轼在诗词史上的贡献[整理版]

7.结合作品谈谈苏轼在诗词史上的贡献[整理版]

苏轼的词一改宋词的婉约之风,开创了雄壮、豪放的词风,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和领军人物。

他写下了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他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

苏轼豪放词的开创性功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题材内容的扩大。

凡写情、纪游、怀古、说理、赠答等等,均可入词,后人称之“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2)意境的创新。

不同于晚唐五代词的冶艳香软、宋初文人词的闲雅凄婉,苏轼豪放词适应着自己的广泛内容而开拓了豪迈奔放或高远轻旷的意境风格。

(3)形式音律上的突破。

词本是合乐的歌辞,在其发展中,音乐对它有很大的制约性。

苏轼则视词为抒情诗,在实际的创作中,往往突破形式音律的规范,不尽依词乐而作软媚之声。

此外,在语言上也一反花间词以来的错采镂金的风气,而代之以清新奔放的诗的语言。

句式自由灵活,不拘词律。

从苏轼的履历来看,他做官是不成功的;他的主要功勋在文学创作上。

他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

就现存苏轼的作品看来,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在人才济济的两宋王朝,他无论诗,词,还是散文,都是大家。

说起苏轼不说其诗词就像到了杭州没去看西湖一样。

(一).苏轼的诗文苏轼的文学创作,以诗歌的数量最多,现存的诗中,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

苏轼歌咏自然景物的诗作,往往能把寻常景物写得精警动人,极富情趣或理趣。

如《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作,笔下描绘的湖光山色,风姿雨态及江南早春画面,无不曲尽其妙,具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题西林壁》则由看山引发一个具有深刻哲理意味的问题。

它告戒人们:由于各自观点立场不同,困难问题的出发点不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对事物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就必须超越自己的狭小范围,摆脱个人偏见。

它也启迪人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对整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分析与综合大呢个关系的思辩,以及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警戒。

苏东坡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苏东坡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内容提要:苏东坡作为北宋文坛上的一位文学大家、一位多才多艺的全面手,少年得志,仕途沉浮一生,在跌宕起伏的人生沧桑里,不断思考人生,感受生命况味,不断去博爱人世万象,将文学生涯不断推向辉煌的境地。

他,不只固守于文学体式的传统界限,凭借自己天才般的文学创造力,在文学的诸多领域全面突破:在诗歌方面,他“以文为诗”,将散文的笔触和深妙的哲理议论融会在诗歌里;在词体方面,他“以诗为词”,将词的题材从艳情的藩篱中引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凡可入诗的题材皆可入词;在散文方面,他的历史人物论文独辟蹊径,见解新奇,他的游记散文大气磅礴,空灵幽远,自然融入对历史、对宇宙、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尤其是他的随笔小品文,以小见大,探幽发微,留下了许多的珠玑之作。

他虽然在文坛享受崇高的地位,但是他却从不要求别人学习自己的风格,而是鼓励弟子和后学按照各自的文学风格自由发展,正是因为他的这种胸襟和气度,所以“苏门四学士”的文风各不相同,各个自成一家,所以北宋文坛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同时,他在思想上,集合了儒、道、释三家的思想,一方面,他积极入世,坚持自己的治世主张,既反对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也不苟同于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在两方势力的消长反复中,始终饱受排挤,他乐观旷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同时尽情放逐自己乐山知水的天性,走进大自然,走进百姓、遍交知己,重塑了一种鲜明的活的文化人格,所以后人亲切称他为“苏子”,归于圣贤之列,永久地供后世人景仰。

[关键词]:文体革新家多才多艺的全能手不使人同己文化人格重塑如果说中国的文学史是一座绵长的山脉,那么苏东坡就毫无疑义地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几座奇峰之一,他的文学造诣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虽然他在诗、词、散文、小品文单个领域的成就不是顶尖的,但是像他如此全面地涉猎文学的诸多领域,同时达到各领域大师级水平的,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宋代,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特殊的朝代。

试论苏轼对宋词发展贡献

试论苏轼对宋词发展贡献

试论轼对宋词发展贡献摘要:“词”作为“一代之文学”,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轼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他开创了中国豪放词风。

本文通过对词“以诗为词”的特点、词的风格以及词的艺术来论述轼对宋词的发展贡献。

关键词:轼;词;豪放;发展一、词“以诗为词”“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轼变革词风主要武器,即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轼在《与鲜于子骏书》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是一家……”轼所言的“无柳七郎风味”,显然是要在传统的“辞情蕴藉”的婉约词风之外,另立一家,自成一格。

对于这一点,宋人胡寅在《酒边词序》[1]中云:“柳耆卿后出而尽妙,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及眉山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超乎尘垢之外……”他对轼“另立门户”的作词观点,表达了充分的肯定。

在他看来,词有别于传统的婉约词之处,是在对词的意境的改变及提升上,改变了所谓的“绮罗香泽之态、绸缪婉转之度”,而把词境提升到“超乎尘垢之外”。

而达到这种改变及提升,最易行的途径显然是借鉴“诗”的题材与境界入“词”,做到“诗词一体”。

以诗为词,可入诗者便可入词,扩大词的题材,开拓了词境,提高词的格调。

一是表达治国平天下之志的“言志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轼这首词笔力雄健,一扫当时词坛盛行的脂粉气,的确如他所言“无柳七郎风味”。

词中写出猎时的盛况,可谓有声有色,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下半阕气概尤为豪壮,结语“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扫平边患的壮志。

又如词作《沁园春》中写道:“当时共客长安。

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更是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致君尧舜”的兼济之志。

二是寄托遥深的“咏物词”。

我国诗歌从《诗经》开始,就有所谓“兴寄”的传统,而《楚辞》又开创了以“香草美人”抒发情志的优良传统。

试论苏轼词创作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试论苏轼词创作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试论苏轼词创作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李熙庭
【期刊名称】《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在内容方面,苏轼以宽广的生活视角拓展了宋词的题材.在风格方面,他以"豪放"的自觉追求和多元化的风格面貌突破了"词为艳科"的樊篱.此外,深厚的诗文修养和改革词律的努力等都使苏轼成为宋代词史上最重要的词人.
【总页数】5页(P95-99)
【作者】李熙庭
【作者单位】上墅中学,浙江,安吉,3133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试论苏轼和辛弃疾在豪放词创作上的差异 [J], 李艳军
2.试论苏轼词创作的演变过程 [J], 吕延梅
3.试论苏轼诗词创作的五种共同倾向 [J], 彭文良
4.试论苏轼诗词创作的五种共同倾向 [J], 彭文良;
5.试论\"养气\"说对苏轼词创作的影响 [J], 徐雨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5月第3期浙 江 教 育 学 院 学 报JOURNA L OF ZHE J I ANG E DUC ATI ON I NSTIT UTE M ay 2005N o 13 收稿日期:2005-02-28 作者简介:李熙庭(1957-),男,浙江安吉人,安吉县上墅中学一级教师。

试论苏轼词创作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李熙庭(上墅中学,浙江安吉313302) 摘 要:在内容方面,苏轼以宽广的生活视角拓展了宋词的题材。

在风格方面,他以“豪放”的自觉追求和多元化的风格面貌突破了“词为艳科”的樊篱。

此外,深厚的诗文修养和改革词律的努力等都使苏轼成为宋代词史上最重要的词人。

关键词:苏轼;宋词;创新;以诗入词中图分类号:I2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74(2005)03-0095-05谈到苏轼,我们常常冠以“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美称,他于散文、诗词、书法、绘画方面的造诣都非常高,但作为古代大文豪的苏轼,词作才是他的“当行本色”,这正如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七中所言:“人知东坡古诗古文卓越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于诗文之右”。

①苏轼对词的改革与创新,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

下面,依次从创作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来论述苏轼词的创作所取得的突出成绩。

在苏轼之前,作词不过是“末流之技”而已。

即使像晏殊、欧阳修这些大家作词,也会遭到一些非议。

又据邵博《河南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记载:晏几道将自己的词作抄录送给韩维,得到的回复是“得新词盈卷,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愿郎君捐有余之才,补不足之德”,②教训几道不要因为作词而影响自己的德行名声。

造成上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于当时的词不能冲破“词为艳科”的范围,而传统的文论一直以“文以载道”为中心,因而作词就难登“大雅之堂”了。

苏轼率先打破了这种僵局,他“以诗入词”(《后山诗话》),把诗的创作手法融入到词的创作中去,以写诗的宽阔视角来写词。

这一手法的引入,使词打破了只写儿女私情、离愁别绪的狭隘范围,大大地拓展了词的创作领域,因而也就突破了“词为艳科”的樊笼,提高了词的创作格调。

刘熙载《艺概》卷四中就这样说道:“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

”苏轼的词作,大凡抒情、写景、叙事,都表现出了作者广阔的视野和独特的生活见解,具有很高的欣赏和认识价值。

概括起来讲,以下几类词的成就尤为瞩目:一是抒发怀古之情的词作。

此类最著名的莫过于《念奴娇・赤壁怀古》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69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③作者面对“滚滚长江东逝水”,不禁思绪万千,感慨时光飞逝如箭。

上阙写景,由穿云乱石,如雪的拍岸惊涛想到历代的英雄豪杰。

下阙怀古抒情,将心头的历史、江山、风流人物一齐推出,熔于一词之内。

全词大气磅礴,高唱入云。

这在词史上可谓是空前绝唱(即使是诗,也难得有这样阔大沉雄之作)。

元好问称誉此作为“乐府绝唱”,实不为过。

谈到这里,我们怎么还能说词仅仅是供宴会享乐之用的“靡靡之音”呢?二是抒发个人抱负、志向的词作。

比如他在做密州太守时写的《江城子》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如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作描写了百姓倾城而出随太守会猎于“平岗”的豪壮场面。

全篇音节嘹亮,铿锵有力,烘托了词人英武的形象,抒发了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感,开辛弃疾抗金爱国词之先河,一扫柔靡之气,读之令人振奋不已。

因此,南宋胡寅说“词曲至东坡,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耆卿为舆台矣”。

④三是抒发个人情感和人生哲理的作品。

这一类典型作品首推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处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时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1076年),当时苏轼为密州太守,与其弟苏辙已有七年没见面,再加上政治上的失意,作者望月怀人,夜深人静之时,而月圆人缺,倍添离愁。

但作者襟怀又非常之豁达,他认识到月不长圆、人不长聚的道理,于是遥托希望,祝愿各自健康平安,共享明月清辉。

作者句句借月抒怀,由虚而实再到虚,由天上到人间,由明月到人生顿悟,以宇宙观照人生,涵盖了自然与人类的共同道理,意象空灵澄澈,写景抒情融合得天衣无缝。

所作长短句虽不是诗,但在含蓄蕴藉方面毫不逊色于诗。

苏轼一生坎坷,他与王安石等新党政见不同,又倍受他人嫉恨和攻击,一贬再贬,客死常州。

但对于这些人生中的风风雨雨,他却能坦然相迎,如《定风波》一词: 莫听穿林打听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面对自然风雨,作者拄了“竹杖”,一边“吟啸”,一边“徐行”,态度从容,一副豁达倔强的态度。

作者由自然界风雨中的“徐行”联想到人生大风浪中的处变不惊。

把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平常生活小事之中,令人回味无穷、获益匪浅。

四是写景之作,也开辟了词作的新境界。

写景的,有他任徐州太守时石潭谢雨归途中的五首《浣溪沙》,可以说是宋词史上最早集中描写农村生活的组词,现录其两首: 麻叶层层荷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麸软肌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簌簌衣中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买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两首词描绘农村的自然风光以及农村的生产、生息,极富乡土特色和生活情趣,与陶潜和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综上所述,东坡的词深具宽广的生活视角,他已不再局限于一个狭小圈子里,而是把词家之“缘情”与诗人“言志”[7]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格调也颇高雅。

在反映生活、表情达意上也真正确立了“宋词”在文学领域中的“正统”地位,使它当之无愧地与诗一样,成为宋代最重要的韵文文体。

苏轼是诗文革新运动的大家,作为北宋文坛上领袖群伦的人物,他对于词的改革不仅仅是内容上的,而是在词风上也是开一代风气之先。

比如这首作于熙宁十年的《水调歌头》: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州。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里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词的上阙借用东晋谢安事,作为不及时引退的训诫,下阙又引用刘备与许汜评论陈元龙的故事,设想兄弟“相从之乐”,用以安慰子由(苏辙),体现了兄弟手足情深。

全篇“以文为词”,处理好了用典和表现主题之间的关系,摒弃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另辟蹊径,借古论今,纵笔写去,直抒胸臆,气势开阔,足见苏词“豪放”风格之成熟。

后人论词分派,往往以为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人词境含蓄蕴藉而又婉约,故称之为“婉约派”,而东坡之词境大语雄,气势磅礴,因而列为“豪放”一宗。

以“豪放”概括苏轼词作的风格,还是抓住了苏轼创作的主要倾向的。

柳永早于苏轼作词,当苏轼进行词创作的时候,正是柳永词风靡一世之际,“凡有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苏轼要改变这种柔靡风气,也就要以柳永为突破口,因而在创造词境上以“沉雄阔大”为宗旨。

俞文豹《吹箭续录》中曾记录苏轼元 初为翰林学士时事: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中郎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高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②照说,宴乐之词,当以浅斟低唱为好,而东坡之词却要“关西大汉”拿着“铁板铜琶”高唱,可见有多壮观了。

因为苏轼的刻意改革,给北宋词坛吹来了一股清新而又强劲的雄风。

天下词风,由此一变,正如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中所言“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②像前面所提到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江城子・密州出猎》便是这一类词的代表之作。

苏轼一方面在创作实践中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方面又在理论上提出“诗词本一律”的观点,贬斥柳永所作的浮艳之词。

这又推进了词的评论之风,从理论上给后世词人以深远的影响。

他开创的“豪放”风格,影响了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的词风,更影响到南宋的张元干、陆游、张孝祥、辛弃疾、陈亮、刘过等人。

尤其是辛弃疾,作为著名的爱国词人,在他的词中,气度豪迈,感情炽热,表现了渴望杀敌报国的壮志,与苏轼上述这些词的词风相比,有许多共同之处。

因而后人合称他俩为“苏辛”。

正如清人蒋兆兰《词说》所说:“宋代词家源出于唐五代,皆以婉约为宗。

自东坡以浩瀚之气行之,遂开豪迈一派。

南宋辛稼轩运深沉之思于雄杰之中,遂以‘苏辛’并称。

”②此外,苏轼的词还传到北方,金元词人蔡松年、赵秉文、元好问等受他的影响也不小。

79第3期 李熙庭:试论苏轼词创作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89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不过,我们也要认识到,仅仅以“豪放”来概括苏词的风格特点,还是不够的,他的词作还具有刚柔相济的风格。

比如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是作者悼念亡妻王弗的词作。

全篇情真意切,虚实相生,细节描写细致入微,由梦境到现实,以平实的语言写夫妻至情,凄婉深挚,感人至深。

这与他的“豪气”词大不相同。

另外,他的咏物名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全篇写物传情,笔工墨妙,富有风韵。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浓郁的忧思,幽婉缠绵的笔调,还真令人怀疑是出自于那位高唱“大江东去”的苏东坡之手。

此外,即使像《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扛鼎之作,也插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这样的情节,英雄美人,豪中带婉,别具匠心。

由此观之,“豪放”一说只能概括苏轼创作的自觉倾向和大致风格,而他的词写作面广,风格的多样化,又绝非仅“豪放”二字所能概括得了的。

苏轼作诗造诣也非比寻常。

他历经了仁宗至徽宗五朝,一生宦游足迹几乎遍及当时的重要州郡,但他却把写诗当成了自己的日常功课,多方面地向前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韩愈等学习,晚年继学陶渊明的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