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bjectsinPractice实殴审澡纛
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
转型的思考
姚中民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政策性银行需要进一步转型。本文分析了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
型过程中亟须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探讨了国家开发银行改革转型的基本原则和框架内容。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62(2006)09—0041—03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开发银行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机制都发生了变化,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迫切需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全局出发,结合国际比较分析。实现开发银行的转型和发展。
一、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和问题
(一)经济社会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提出新的融资要求。一方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五个统筹发展”。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不仅煤电油运等能源交通又趋紧张,还出现了其他重要原材料等资源约束问题,“两基一支”领域的建设任务远未完成,发展中的经济、发展中的体制、发展中的市场的矛盾不断出现:另一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如支持“三农”、区域发展、城乡差别、教育、科技等。这些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政府主导推动,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促进和谐发展。政策性银行作为实现政府意图的工具,应不断调整业务重点,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国际上政策性银行也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相应调整任务和业务发展重点。
(二)金融发展的新形势对政策性银行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一是融资格局中信贷融资的主导作用;二是商业银行改制,导致政府融资工具功能弱化:三是人世后国际金融业的竞争压力。
(三)树立中国金融业也能够办好银行的案例。一是目前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和金融风险的大量积累.已成为经济金融运行币的突出矛盾和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二是开发银行由亏损的政策性银行,发展成为具有国际优良业绩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奠定了发展基础和条件,是结合中国国情办好政策性银行的宝贵财富。三是通过政策性银行的转型。国家支持办好开发性金融机构,向世界树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也能办好银行的案例。
(四)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过程中亟须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1.定位问题认识上的误区和障碍。有些人认为,“开发银行的定位,要么是政策性银行,要么是商业银行,没有开发性金融”。实际上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发展的更高阶段,两者具有不同的特征。政策性金融是:被动运用国家信用实现政府政策意图、派购发债筹资、指令性贷款、亏损补贴、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开发性金融是:主动运用国家信用实现政府政策意图、市场化运作、经营业绩、对商业性金融机构引导合作。实践证明,开发性金融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国家政策意图,既不同于传统的政策性银行.也不同于传统的商业银行。有些人认为.“开发银行定位就是政策性金融、政策性贷款、亏损财政补贴、不与商业银行竞争。”实际上国
2006颦壤9期藩治葫籀
4l
赛践枣谍麓SubjectsinPractice
外政策性金融都已转型,部分转型为商业性金融,部分转型为综合型开发性金融。传统的政策性的亏损银行、垃圾银行已无法生存。长期大额亏损靠财政补贴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2.资本金补充不足。开发银行注册资本金500亿元,实际上由中央财政以“一女两嫁”的方式拨付362亿元,其余138亿元是由国家采用税收返还的方法陆续拨付。在后来的运营中.国家对开发银行一直没有注资,而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998年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注资2,700亿元;2004年通过中央汇金公司向中行、建行各注资225亿美元,向交通银行注资30亿元人民币:2005年向工行注资150亿美元。四大商业银行还享受两次剥离不良资产超过2.1万亿元的政策支持。但是对开发银行的政策支持远不如商业银行。
3.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开发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发行金融债券,其占比达90%以上。目前发债渠道单一,仅限于银行间市场。随着国内外商业金融机构均可作为债券发行主体,开发银行的发债特许权渐不存在。向社会公众发债,以及开拓其他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等问题亟须解决。从国际上来看.扩大政策性银行的筹资渠道则是通行做法。
4.业务领域、银行功能不健全。目前开发银行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等传统业务领域已经受到了商业银行逐渐进入的竞争,欲开拓新业务审批却十分困难,而且还受到不与商业银行竞争的传统观念约束。在银行功能上,也缺少金融运作和融资退出机制等必要工具。已影响正常的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改制后日益扩大的综合经营业务范围相比,开发银行存在的差距更大。随着形势的发展,国际上开发性金融机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业务范围都不断拓展调整.业务手段日益丰富。
5.规模约束、实力不强,国际竞争力较弱。随着金融全球化过程加快,国际金融机构间并购重组不断扩大.银行业越来越向大规模集中,进行优势互补,提升国际竞争力。2004年底,开发银行的表内资产为l,895亿美元。与国际大型商业银行无法相比,如瑞士银行、花旗集团、瑞穗金融集团的资产分别为15,330亿美元、14,84l亿美元和12,959亿美元;与国外开发性银行也有差距,如世界银行资产达2,292亿美元,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资产为3,290亿欧元,韩国产业银行则是韩国规模最大的专业银行,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经过
j■.麓玲蕺凄2G06颦繁9麓1999年日本开发银行与北海道东北公库的合并,规模也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商业银行也相差甚远,如2005年9月底,工、农、中、建四大行的资产分别达到7,798亿美元、5,791亿美元、4,634亿美元和5,498亿美元。
6.国家政策支持有限。与国外开发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开发银行除了享有国家信用和正部级机构的待遇以外,在机构设置、银行功能、业务领域、贴息政策、资本金补充机制、税收政策、资金来源等方面并无优惠,在很多方面的政策环境也不如国有商业银行。
(五)国际上开发性银行转型的经验启示。通过对国际上几家著名的开发性银行包括日本政策投资银行、韩国产业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世界银行和中国开发银行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四点结论: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到不同阶段的要求,拓展调整业务发展重点。二是业务不断趋向综合化,功能日益丰富。三是政府给予开发性银行的政策支持。四是在经营指标上,开发银行保持了良好的市场业绩。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国家开发银行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实现综合经营、业务调整、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但确保了良好的市场业绩,应通过转型促进开发银行更好地发展。
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转型的基本原则和框架内容
(一)国家开发银行改革转型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是转型为综合型开发性金融机构。这是一种介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之间的制度安排。主要是:享有国家信用、市场化运作、经营业绩、为实现国家政策和战略提供金融服务。二是开发银行的转型要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有利于促进改革和完善金融体系。三是要自主创新、与时俱进。开发银行的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的调整,要考虑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国际金融业的竞争、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及国际政策性银行的转型。四是开发银行实践中得到的成功经验要坚持和发扬光大。同时政府也应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保持其稳健可持续发展。
(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转型框架的建议。
1.定位、目标和职能任务。开发银行的定位是:国家开发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法定开发性金融机构。目标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