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的思考

合集下载

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应立法先行

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应立法先行

月2 3日财政部颁布 的 《 国家政策性银行财务管理规定》 19 ; 98 年 l 1月 2 8日中国人 民银行颁布的 《 政策性银 行金融债 券市 场 发行 管理 暂行规定》 0 0年 3月 2 ;2 0 4日财政部发布的 《 关 于政策 性银 行财 务核算有 关问题的通知 》等等 。
公司等。 ( 四)部门规章
( 二)制度构建存在缺失 现行立法对政 策性银行制 度的很多 问题, 包括一些根本 性制度 都没 有做 出规 定。比如 对各政策性银行 的治理结构 、 决 策机制等根本 问题 , 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均没有作 出任何规 定, 即便在前述 《 决定 》、各 《 通知》和各 《 方案》中, 也只 是 简单地提 出设立监 事会, 对于具体 的治理机制和决策机制 则避而 不谈 。 ( 三)立法 明显滞后 现行有 关政 策性 银行 规定的很 多内容 已经不能适应新形 势发展 的需要, 存在 明显 的立法滞后 问题 。比如各 《 决定》、 各 《 通知》和各 《 方案》规 定的各该银行 的业 务范 围, 已不 早 能适应现 实的要 求, 实践 中出现 了大量政策性银行之问、政策 性 银行 与商 业银行之 问业 务交 叉重 叠, 以至政策性银行随意 调整业 务范围的 问题 , 其突 出表现为政策性银行并未承接全 部 的政 策性 业务, 相反其信贷 资金正 向经营性领域渗透 : 四 而 大 国有专业银行 在向商业 银行转化 的同时。 又不得不承担着 部 分政 策性 贷款 任务… 。
21 年 0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法商论坛
第二卷
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应立法先行
刘宇伦
( 北方工业 大学文法学院, 北京,014 1 04 )
摘 要 :我国政策性银行 已经经历了十六年的风雨历程 ,就像我们 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样在摸着石头前进 。 到今天 ,我们 走 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可 以得 出:我 国政 策性银 行必须在完善的法治体 系内才能稳定、健康、持续的发展下 去,发挥 其促进 社会进 步、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 。目前 ,我 国对政 策性银行还没有制定专 门的法律 ,现行行政法规也鲜有对其 做出规定,对政 策性银 行的规定 多散见于一些决定 、命令 、规章 等文件之中 。立法层次低 、体 系混乱 ,制度构建存在缺失 ,立 法明显滞后是当前政策 性 银行立法存在 的主要 问题 。时下 ,正是我 国政 策性银行面临转型 的关 键时期,其究竟何去何从,笔者 认为,我国政 策性 银行 的转型应当立法先行,从法律的脉络 中看清其发展方 向。 关键 词:政策性银行;转 型;开发性金融机构 :立法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作者:张顺王栋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4期【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在市场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我国不断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同时,在金融领域我国也开展了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变革。

本文分析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制度缺陷,提出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思路。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发展瓶颈;发展思路一、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金融业也飞速前进。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合理配置市场资源,所以我国的金融体制也在不断地的深化改革。

1994年我国先后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随着三大银行的成立和顺利的发展运行,十分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我国在国有银行改革方面已经小有成效,并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也可以说,为达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我国通过建立政策性银行等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但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制度方面还不完善,发展仍处于缓慢前进状态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所以导致我国政策性银行运作发展也是停滞不前甚至背道而驰。

主要表现就是我国的政策性银行随着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向商业化靠近的倾向。

而我国设立政策性银行设立的主要目标和重要要求,是为扶持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的发展领域,在一些具有商业性质的金融机构或金融企业不愿意或不能够加入参与的金融项目时国家政策性银行及时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等服务推动其运行发展。

然而现在政策性银行提供的服务,很多是商业性金融机构或企业可以承担的。

这样长此以往的发展下去对我国政策性金融体制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针对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的现状,本文首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存在的发展瓶颈、制度缺陷和企业自身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然后分别从政府宏观调控和银行微观变革等两个方面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建议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建议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有关建议某年以来,XX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部署要求,紧盯政策投向领域,梳理优质项目,切实发挥出政策红利,有效拉动了社会投资积极性。

但基层也发现,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使用过程中存在四方面问题亟需关注。

一、银行体系支撑不完善,基层可选择空间较少。

根据工作部署,人民银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分别设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但在实际工作中,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在各地市特别是县级设置分支机构较少,导致银企对接不通畅、信息不对称,支持力度不足。

临邑县发改局反映,申报项目通过上级审核后,基层政府部门负责与金融机构协调,为便于沟通协调,一般会选择县域内银行,但临邑县仅有农发行支行,因此在与银行协调资金方面,县域内选择的机会较少,项目资金支持申报成功率不高。

作为县级市,虽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当地设有分支机构,但由于权限较小、缺少决策权,申请贷款需要层层审批,时限较长,不利于项目快速落地。

二、申报门槛相对较高,基层项目竞争力有限。

当前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坚持市场化等原则,打破地域、更多以申请项目的质量为倾向条件,导致经济发达地区或是有国家投资重大项目地区申请成功率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基础设施项目由于体量小、经济效益不高、缺乏担保主体等,在全国范围内竞争压力较大,申报成功率较低,但实际资金需求较为强烈。

三、投放额度有限,资金配套压力大。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主要是用来补充项目的资本金,且最多支持补充项目50%的资本金。

但总体来看,项目建设的资本金在总投资中占比一般为20%,剩余投资资金需求仍然较大,特别是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于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不高、商业银行放贷较为谨慎,地方资金配套压力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四、支持方式待优化,政策稳定性、可及性不足。

当前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方式较为单一,基层主要涉及股东借款与股权投资两种方式,但对于政府投资的公益类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度不高,有部分既利当前、又利长远、列入规划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待建,但因为手续问题暂缓实施,因此未能及时享受政策红利。

从国开行看政策性银行转型

从国开行看政策性银行转型

新型城镇化、棚户区改造、企业 “走出去”等经济建设重点领域 和薄弱环节,需要加大开发性金 融支撑力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 下,国家开发银行进行了新一轮 改革。2014年6月26日,银监会 批复国家开发银行住宅金融事业 部成立,全力支持棚户区改造项 目,住宅金融事业部的成立是改 革方向回归开发性金融的标志。 2015年4月12日,国务院再次明 确提出国家开发银行要建设成为 开发性金融机构。至此,国家开 发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身 份正式确立。因此,很多专家认 同,此次改革方案的实质是结束 国家开发银行的商业化转型之
“即使在目前国开行商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国家对其政策性功能 的需求仍是十分明显,这也说明了政策性银行完全转变为商业银行的时 机还不成熟。因此,坚持政策性的办行方向,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党和 国家的工作大局,始终把执行政策作为重中之重,这是职责所系、根本 ” 所在,要始终坚持不动摇。
78
现代国企研究 MODERN SOE RESEARCH August, 2017
2008年,国开行的改革总体 实施方案和改革具体实施方案获 批,自此,国开行全面启动市场 化改革。2008年12月,国家开发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运行, 这个里程碑式的时刻,也成为了
我国政策性金融改革新的起点, 更为其他两家农发行和进出口银 行带来了巨大的借鉴意义。
国开行的这第一次改革,得 益于200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 作会议,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 宝指出:“按照分类指导、‘一 行一策’的原则,推进政策性银 行改革,首先推进国家开发银行 改革,将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 制度的要求,全面推行商业化运 作”。本次会议所提出的首先推 进国开行改革,是在详细了解国 开行经营情况,充分分析我国金 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基础上,综合 考虑后审慎提出的经营策略,具

政策性银行转型论文

政策性银行转型论文

政策性银行转型论文原文标题:政策性银行转型方向已定:综合性开发金融机构“未来的政策性银行,不仅要在进出口方面融入国际经济,同时在国际资本流动、收购兼并、资源的互相补充等方面也要发挥重要作用。

”4月29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一次会议上对中国政策性银行未来发展做出的判断,也揭开了政策性银行在新形势下转型方向的谜底—“综合性开发金融机构”。

“‘综合性开发金融机构’一方面要从事政策性非盈利业务来弥补‘市场失灵’,另一方面要开展商业性盈利业务来避免‘政府失灵’,使银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如此解释。

而在改革方向确定之后,“现在重要的是如何找到一条合适的转型之路。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贺强教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按照央行预定的工作时间表,2006年政策性银行将按“一行一策”的原则,分步制定、实施改革方案。

《中国经济周刊》获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的“个性化”改革方案均已完成,并由央行上报到了国务院。

政策性银行要“变脸”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政策性银行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变化,需要对其职能定位进行动态调整。

1994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相继成立。

“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分离,以解决国有专业银行身兼二任的问题。

之后,3家政策性银行承担了从工行、农行、中行、建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分离出来的政策性业务。

”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大用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据介绍,国家开发银行主要承担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柱产业重大项目的长期融资;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是农副产品收购贷款;而进出口银行的成立则是搭了前两家的顺风车—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进出口贸易中机械设备贸易还只是少量。

而目前,国内对资本利用的手段和技术都与以往有天壤之别,中长期商业性资金已经能够较容易较安全地进入过去需要政策性金融大力支持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机电产品领域。

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抉择

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抉择
2 011 年第 18 期 ( 总第 2 362 期) 在政策性金融改革过程中, 不论哪个国家和 地区对其政策性金融体系进行何种改革, 其在确
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与 发展面临的抉择
贾 康 孟 艳
定政策性金融改革目标的过程中, 都是结合自身 的经济发展状况 � 金融体系建设与完善情况 � 政 府能够发挥的作用 � 社会公众的反应等具体情况 确定的, 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国际潮流在此过程中 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因此, 在确定政策性金融改
经过 10 多年的运转, 中国政策性金融机构 也面临着改革� 2 007 年 的全国金融工 作会议 , 正式确立了政策性金融特别是对三家政策性银 行改革的原则和思路 �其中, 国家开发银行将全 面推行商业化运作, 主要从事中长期业务 ; 进出 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则按照分类指导 � " 一行 一策 " 的原则, 深化内部改革� 对政策性金融业 务, 今后将通过实行公开透明的招标制来展开 � 从目前的整体改革思路与方向看 , 是政策性金融 改革商业化潮流在中国的某种具体化 � 那么, 在 政策性金融改革国际潮流中, 中国是否应该随波 逐流? 未来的政策性金融之路应该如何走பைடு நூலகம்去 ? 这些问题的答案应该在清楚地认识政策性金融 改革国际潮流的实质之后 , 结合中国政策性金融 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 � 一� 结合国情, 实事求是地借鉴政策性金融 改革的国际经验 � 2 0 世纪 9 0 年代以后, 世界范围内政策性金 融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状态, 其中确实存 在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银行转型和政策性银行 商业化改革的潮流� 但是 , 这种潮流只是政策性 金融发展的一个局部特征, 而不是整体特征 , 不 宜泛化 �即使对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商业化改 革, 也正处于不断试验之中, 其理论基础并不成 熟, 改革的出发点并不完全一致, 最终的结果更 是难以预料 �在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潮流中 , 我 们若简单地试图以单一维度从中总结出经验 , 并 且用于指导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的实践 , 不仅由 于未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导致选择面临诸多困难 , 而且还 可 能 会 不切 合 实 际, 使 整 个 改 革误 入 歧途 � 20

对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发展的思考

对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发展的思考

!金融与经济"!""#年增刊作为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融资手段!政策性金融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作为政府干预经济"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政策融资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对经济的调节和管理!同时弥补商业性金融的不足!健全和优化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年!为分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肩负的政策性职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相继成立$国开行主要从事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贷款及贴息业务!农发行从事国家粮油储备%主要农副产品收购及农业开发方面的政策性贷款业务!进出口行负责成套机电设备进出口的政策性贷款业务$之后!中国进出口担保与保险公司"中央与地方的社会保障保险公司"专门管理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相继建立$经过!$年的运作与发展!中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体系已经形成!政策性银行与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已逐步配套!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三家政策性银行的业务也得到长足发展!对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地区经济发展"稳定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我国政策性银行面临的挑战目前!我国经济形势和市场变化的突出特点是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经济运行发生了质的阶段性变化$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逐步升级!特别是市场主体逐渐成熟!政策性银行的传统作用!即依靠国家资源提供政策性信贷资金!逐渐受到质疑$一是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银行间竞争格局的变化#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过去按行业"按区域"按性质的分工边界都变得模糊!原有的信贷分配格局正在被打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好的客户和项目成为银行竞争的对象$十多年前!电力"煤炭"天然气"石油化工"公路"铁路及邮电通讯等能源和基础设施领域很不景气!商业银行不愿意提供贷款!所以分离出来给政策性银行!被认为是非商业性业务$随着经济的发展!曾是商业银行不愿进入的领域!现在已成为抢着贷款的热门行业$二是资本市场的变化带来了融资格局的变化#随着对外开放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国内对资本利用的手段和技术都有较大改善$多种融资方式的产生提高了企业直接融资能力!传统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领域的企业资金获取相对宽松!对政策性银行的资金依赖性减弱&此外!商业性资金也能够更容易%更安全地进入上述领域!银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企业开始主动选择那些服务好%金融产品完善的银行$三是财政环境发生了变化#目前!国家财政对政策性银行的直接支持在逐年减少!传统政策性金融的规模受到约束$提高执政能力!要求政府角色的转换和改善!特别是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将使今后一段时期财政对产业经济发展的直接投入受到一定限制$如果再考虑到各种隐含债务!国家财政直接对政策性金融提供大规模资金的空间会相对缩小$政策性银行必须更紧密地与市场结合!成为按市场规范操作的%可持续运作并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金融机构$二!我国政策性银行面临的转型机遇首先!市场经济仍然需要政策性银行$从总体看!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还很不够!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很多!特别是金融体制不适应发展的约束还很突出#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造加快和银行业竞争程度提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蔡华相$胡敏$供职于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对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发展的思考蔡华相$胡敏&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江西南昌&&"""’’!!!!摘要"政策性金融作为政府以市场手段干预经济的工具$在实现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优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逐步升级$政策性银行的传统作用在逐渐削弱$需要转型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政策性银行目前面临的挑战和转型机遇$提出了政策性银行转型发展的对策#关键词"政策性银行%转型发展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增刊$""(!$"$经营管理($))!金融与经济"!""#年增刊高!重视股东收益和短期商业利益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主流!这使得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中小企业贷款难"#走出去$金融战略的实施等瓶颈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市场经济仍然需要通过开发性金融来弥补市场的不足!弥补制度的缺陷&而且!我国’市场不足$的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改革的过程中!随着多项经济制度的不断调整和整合!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会不断出现新的’市场不足$!需要有体现政府战略意图的金融业务载体&只有同时存在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才是协调与均衡(稳定和有效的金融体系&其次!科学发展观孕育着新的市场机遇&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要按照’五个统筹$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政策性金融能够在以下领域充分发挥倡导性(选择性(补充性(服务性职能)一是基础物质瓶颈及配套领域!包括能源(运输(材料(农林(水利!以及军工(高科技等领域*二是社会瓶颈领域!包括就业(教育(医疗(中小企业(县域经济等方面!从而将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与社会合理性的统一%三!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发展的对策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抓住重要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要求政策性银行必须深化改革!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一$明确发展定位%国际经验表明!政策性金融机构应根据本国国情和实际需要!以及外部经济环境和金融体系的成熟程度!及时调整其职能和业务范围%新形势下!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的方向应是’政府信用(市场运作(国家目标$!即)体现国家经济战略!具备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良好市场业绩!分工合理!具有充分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非营利性机构%具体到产权结构和经营方式上!则应本着实事求是(’一行一策$和保证现有政策性金融体系基本稳定的原则!适度调整其未来的市场定位!使其在不同领域以不同形式发挥作用%对于国开行!可以考虑参照德国复兴开发银行(韩国产业银行的模式!建立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开拓新的开发性金融领域*对于进出口行!应继续保持和强化政策性!拓展在进口和海外工程承包(对外投资方面的服务领域!国家在资本规模(风险化解(财政补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于农发行!除了要调整职能(扩展业务范围以外!更要将其纳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统筹考虑其职能和地位!并解决好机制落后和风险控制能力低下等问题%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在国际市场的优势!在防范国际经济政治风险(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等方面为商业性金融机构提供支持%#二$优化发展环境%!"通过专门立法规范政策性银行业务经营%成立至今!我国政策性银行仍没有专门的法规(条例规范其功能定位!在运行和管理中缺乏独立的法律支持系统%当务之急是!根据政策性银行的性质和业务特点!制定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其法律地位(责任和权利(任务和经营范围!以及会计制度(融资方式(利润处理办法(监管体制等!使政策性银行的经营(监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步入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之路%#"建立有效的经营监管机制%政策性银行的业务特性!容易产生不良资产比率高(呆账准备缺口大(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需要制定有效的监管及其配套政策!协调好各方监管关系!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如建立政策性银行监管协调机制!决定市场准入(财务费用核定办法(风险防范与化解等问题*建立科学合理(符合政策性银行特性的考核制度等% #三$确立自身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经营理念!兼顾政策性与盈利性%政策性银行的作用是促进产业的发展!把资源导向国民经济发展的最优方向!其目的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是保护落后!必须按银行的规律办事!遵循贷款有借有还的原则%如果没有良好的市场业绩!政策性银行将难以实现自身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进一步改革政策性银行!应该要求其按照金融市场规律运作!建立有效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和经营管理人员约束(激励机制!办成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好银行$%否则!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和道德风险!风险最终落到财政身上!使财政不堪重负%#"完善治理结构!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一是进一步改善内部治理%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机引进外部股东实现股权多元化!但政府应保持控股股东的地位%二是建立负债规模控制机制%这不仅是保证将其发展规模和速度控制在国家财力承受范围之内的需要!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三是及时补充资本金%增加资本金可以采用财政投入(发行次级债和吸引外部资本三条途径进行%四是改善财政补贴机制!在准确界定政策性银行指令性业务和指导性业务的基础上!财政只对指令性业务亏损进行补贴!对经营不善或因超范围经营的损失不再补贴!改变财政对亏损完全兜底的做法%五是将风险防范和控制放在首位!建立起内部贷款质量目标责任制和风险防范控制机制%参考文献"!"白钦先"国内外政策性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的思考+$,"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白钦先!剑眉&论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相互关系+$,&上海金融!#$$%!-!.&’&陶玲琴&论金融发展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变革+$,&兰州学刊!#$$’!-(.&(&黄河静&对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几点思考+$,&经济问题探索!#$$’!-%.&%&王红娥&浅析我国政策性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西安金融!#$$’!-).&经营管理*’//。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及其模式选择探析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及其模式选择探析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及其模式选择探析作者:王志方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4期摘要: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是通过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确立起来的,为的是充分发挥金融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使其发展成为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化商业银行,我国于1994年开始金融体制改革,将政策性金融业务于商业性金融业务相分离,相继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均直属国务院领导。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改革;金融体制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一、政策性银行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政策性银行至今没有单独的立法,成立时国务院的批复文件也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变化而修订,成为目前还只停留在经营条例层次上、规章制度,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法律保证和规范。

已成为制约政策性银行自身发展的一个瓶颈,同时给中央银行的监管也造成了无法可依窘境。

然而国外政策性银行的建立,一般都是先立法,再依法设立并经营,它们在政府支持的产业范围和方向内独立决策与经营,是自主经营、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独立法人。

2.职能定位不明确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在法律地位上市平等的,政策性银行依法享有某些优惠待遇,但并无凌驾于商业银行之上的权利。

政策性银行基本边界应是补充商业银行的不足和弥补市场失灵。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日趋完善,市场机制日益成熟,其行为边界也应得到随之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从单纯的补充作用扩展到在某些领域的适度竞争,这样更有利于提高政策性银行的盈利能力,减少对国家财政的依赖,促进我国整体金融产业效率的提高。

到目前为止,政府对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及其调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3.未能实现“双目标”的统一政策性银行作为其职能的特殊性,就必然要体现盈利性和政策性“双目标”的统一,平衡好经济目标与政策目标两者之间的关系。

政策性信贷资金不同于财政资金的使用,但也不能像商业性信贷一样追求利润最大化。

关于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doc 9页)

关于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doc 9页)

关于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doc 9页)../temp/...../更多资料请访问.(.....)更多企业学院:...../Shop/《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Shop/42.shtml一、前言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于1994年先后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通过几年的运行,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有效地促进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应该说,当初国家提出的通过建立政策性银行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的已经初步实现。

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运作效应有些方面有悖于初衷,主要表现是政策性银行有商业化的倾向。

按照政策性银行设立的初衷,其职能主要是支持那些国家需要发展,商业性金融不愿或不能介入的项目,但现在的情况是政策性银行提供的服务,很多方面是商业性金融完全可以承担的,这样发展下去不利于我国政策性金融体制发挥应有的职能。

本论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概念及其性质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分别从宏观政府、微观银行等两个方面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策略建议(一)宏观政府方面1、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政府关系模式通过在政策性银行方面管理水平进行辨别,政策性银行同国家的具体联系能够细化成依附型、独立型、中间型等不同形式。

中国政策性银行转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中国政策性银行转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直接投人会受到相当大的限制。我国政策性银行 必须更紧密地与市场结合,成为按市场规范操作 的、可持续运作并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金融机构。 2 、金融化程度大幅提高,市场流动性增强 统计显示,截止 2004 年末,我国M: 与 GDP 之比已达 1 5. 3% ,远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同 8 期水平。再考虑到中国居民令人惊叹的储蓄倾向, 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M: 与 GDP 之比会继续攀 升。这表明市场本身已有能力提供充分的流动性, 理应成为政策性银行开展开发性金融服务长期而 稳定的资金来源。 3、产业结构的变化使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大为
1、资本金的补充 三家政策性银行普遍存在所有者权益比率及 资本充足率过低的问题。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 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章程规定,其资 本金分别为 50 亿元、20 亿元和 5 亿元,除开 0 0 0 发银行外,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资本充
足率低, 且三家银行的负债规模已分别达 2 、3 4 6
身日 积月累形成的庞大不良资产也影响了其再难 以按原有模式负重前行。从中国货币网公布的进 出口 银行 2004 年损益表来看,其全年收人总额为 4 3 5 . 8 亿元,支出总额为 5 . 8 亿元,税后利 3 7 润只有 4011 万元。而进出口 银行常年累积的不良
贷款的规模估计在百亿元左右。相对于进 出口银
业性资金将更容易、更安全地进人基础产业、基 础设施和机电产品领域。因此,我国政策性银行 , 特别是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行,需要重新调整 业务范围,实现转型。 除了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外,政策性银行 自
年的 1 . 4%提高到 20o4 年的 2 . 8%。考虑到政 2 0
府职能的进一步转换、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实施以 及各种隐含债务的规模等因素,今后 国家财政继 续长期 、直接地对政策性金融和产业经济发展的

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摘要当下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经济全球化将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联系到一起,加之基于互联网、计算机、电子通信技术的互联网金融的突然崛起并形成大热趋势发展,对我国的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造成了相应的冲击,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如何能在当下的发展大环境下,积极的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就成为其革新的关键,本文阐述了我国当下商业银行革新发展中的问题及相应优化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革新问题对策一、商业银行改革的原因分析针对商业银行改革的原因主要做如下分析:其一,信息时代的背景,信息时代下多种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各个传统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在金融经济的服务和业务方面的效率和质量因这些技术的应用而有所差异,因此促进了商业银行的改革,以寻求同步发展;其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互联网等技术在传统金融领域中应用促成了互联网金融的诞生,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得到互联网金融极大挤压,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也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分流,从而导致商业银行业务的短缺[1];其三,由于当下的经济市场,使得商业银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所需要扮演的角色有所区别,更需要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形成优势互补,两者相辅相成、合作共赢,因此促进商业银行向着补充互联网金融的方向发展;其四,当下的经济市场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内的市场,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与国外交流的逐渐增加,使得商业银行所处的市场范围有所扩大,因此逼迫商业银行对自身进行革新,从而使得自身有一定的竞争力,避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其五,我国商业银行的一些运营服务体系和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迫使商业银行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自身的优化革新。

二、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及其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主基调,必将对国民经济一系列行业发展形成意义深远的影响。

论我国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的立法完善

论我国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的立法完善

论我国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的立法完善开发性金融机构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深化和发展,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通过融资贯彻国家政策,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

简单地说就是既开展政策性金融业务,又开展商业性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

开发性金融机构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深化和发展。

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通过融资贯彻国家政策,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

摘要: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到今天已经有了20年的发展期,在能源、农业农村等重要的经济领域中充分发挥了作用,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伴随着全球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也到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需要转型改革。

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的关键是制定专门的法律,并且是分别立法,即“一行一法”。

唯有通过专门立法,政策性银行的法律性质、业务范围和监督体系等才有明确规制,面对转型时才有统一明确的体系和目标。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风险防范;监管体制;立法模式一、我国政策性银行产生发展的现实基础政策性银行的经营目的并非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在国家产业政策等相关决策的指导下,以较低的贷款利率、较长的还款期限,对特定的领域进行投融资活动,其投融资的领域往往是基础设施、农业等需要较大投资、资金回报率较低的领域,这些是商业性银行不愿意投资,却对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领域,因此,政策性银行的设立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发展经济必要和合理的经济手段。

从当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自由资本主义竞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及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力量平衡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处于萌芽发展初期,政府的立场也是非强势的,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并不过多干预,更多的是依赖市场自身发挥调控能力,因此这一阶段各国普遍的经济模式是自由放任。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开发性金融转型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开发性金融转型

农 村 基础 设施 建设 、农业 综合 开发 和 农业 小企 业等 领 域 ,大 力 发
展 中间业 务 。逐步 形 成 以粮棉 油收 购 贷款 业务 为 主体 ,以农 业产 业化 经 营和 农 村 中 长 期 贷款 业 务 为两 翼 ,以 中 间业 务 为 补 充 的


后 。关于 农业 政策 性银 行 的立 法至 今没 有提 上 日程 。目前 尚 无专
策 性金 融 的健 康 发展 。
第 三 ,职能 分工 不 明确 。市 场定 位 不清 。 政 策 性 金 融 区 别 于 商 业性 金 融 最 大 的特 点 在 于 非 营利 性和 非 竞争 性 。 政 策 性金融 不 以盈 利 为唯一 目的 , 实行保 本微 利 经营 。 不 与商 业性 金融 竞 争 , 严 格规 范地 执行 国家政 策 。 体 现政 府 意 图。 政 策性 农业 银行 、农 村信 用社 和农 业 发展银 行在 农 业经 济发 展 中
基 于 开发 性金 融转 型 的发 展之 路 。 中 国农 业 发 展 银 行 是 直 属 国务 院领 导 的 我 国唯 一 的 一 家农
2 0 0 4年 其经 营 利润 为 2 4亿元 ,2 0 1 0年 达到 2 0 9 . 6亿 元 ,增 长
了7 7倍 。 6年 累计 实现 经营 利 润 8 4 8 . 0 4亿 元 。 缴 纳 营业税 及 附 加2 4 4 . 9 亿 元 .成本 收 入 比 2 8 . 1 % ,保 持 同业较 低水 平 。经 营 业 绩的 日益提 高 ,说 明农 发 行逐 步走 上 了 良性发展 轨 道。
展 机遇 期 。

确 提 出 了建设 社会 主义 新 农村 的重 大历 史任 务 ,党 中央 国务 院坚 持把解 决 “ 三农 ”问题 作 为各项 工 作 的重 中之重 。但从 目前 来 看 , 我 国农 业 和农 村发 展所 得 到 的金融 支持 还远 远 不够 。 第 二 ,法律依 据 缺 失。 2 0 0 4 年 以后 。农发 行 陆续 获 准办 理农 业 产业 化 、农业 综 合 开发 等 商业 性贷款 ,商业 性贷 款 比重逐 年扩 大 ,商业 性职 能在 不 断加 强 ,但政 策 性职 能作 用 的发挥 未有 明显 改观 。长 期 以来 ,农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路径探析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路径探析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国开行率先 准 ,国家 开发银 行股份有 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 是 出现 上级政府 以行政 命令 的方 式取得 下级
完成 了由政策性银行向商业银行 的转型。 国开 这标 志着 国家开发银 行改革 发展进入 了一 个 政策性银行贷款 的现象 , 这是政策性银行运营
国进 出口银行作 为中 国进 出 口政策 性金 融机 银行组建方 案》 ) 等相关规定开展业务 , 缺 乏强 构, 承接 了原来 由中国银行承 担的进出 口政策 有 力的法律 支撑 , 法 律层面 的规定散 见于 《 中
1 9 9 4年 国务 院为了 “ 实现 政策性业 务与 性业务 。其经营宗 旨: 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 国人 民银 行法》 、 《 银行业监 督管理法》 、 《 中小 商业性业务分离 , 以解 决国有专业银 行身兼二 政策 , 为扩大 我国机 电产 品 、 成 套设备和 高新 企业促进法》 。 因此 , 我 国政策性银行法律地位
意义下政策性银行的历史性阶段任务也随之 业科 技的贷 款力度 ” 中国农业发展银 行已形成 自主经营 、 自负盈亏 的独立法人 。如韩 国产 业 完成。 ' 3前我国政策性银行面临着法律地位缺 - 了以支持国家粮油棉购销储业务为主体、 以支 银行 ( K D B ) 依据 《 韩 国产业银行法》 成立 。 而我 失、 经营机制不健全、 资本充足率低等亟待解 持农业产 业化经营 和农业农 村基础 设施建 设 国 自 1 9 9 4 年成立三家政策 性银行后 ,一直 没 决的f o - i 题。 本文通过对政策性银行发展概况的 为两翼的业务发展格局 ,及 时推进业 务创新、 有 出台专 门的政 策性银行法律 。目前 , 它们 主 认识和分析,针对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必要性, 管理创新 、 机制创 新等 , 努 力打造现 代农业 政 要依 据成立之 初及后续 颁布 的一些文件 或批 提出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思路, 使其充分发挥政 策性 银行, 这是农业发展银行又好 又快发展的 复 ( 《 国务 院关于 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 《 关于

[开发性,业务,政策性]论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有机统一

[开发性,业务,政策性]论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有机统一

论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有机统一摘要:本文分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与开发性金融的关系,以及开发性金融的特征,认为,开发性金融机构依托国家信用,以市场业绩为支柱,能够也必须通过有机融合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服务国家战略,实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LI标。

因此,无需对开发性金融机构从事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分拆。

同时,本文还提岀了针对开发性金融的独立的监管体系的框架性方案。

关键词: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业务;商业性业务;监管长期以来,随着开发性金融不断开拓创新,扩展业务领域,尤其是国家开发银行业绩的快速增长和持续优良,一种观点认为,国家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享受着国家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税收优惠、风险承担等优待政策,在许多领域与商业银行形成竞争关系,为了保证金融市场公平竞争,应该严格区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实行独立核算,分账管理, 其至应该剥离政策性业务并组建专门机构,享受政策性金融待遇,而其他商业性业务,应该实行与商业银行同样标准的监管和条件。

其实,这种认识只注意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区别,没有认识到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的共生关系与普遍联系,没有为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和谐共生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

一、正确对待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的关系(-)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政策性金融在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

它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政府通过创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来校正,以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合理性的有机统一。

政策性金融机制具有财政“无偿拨付”和金融“有偿借贷”的双重性,是两者的巧妙结合而不是简单加总。

(二)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有机融合当初我国成立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是为了划分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但是长期以来,这个问题并没有有效解决。

时至今日,学界、实务界仍在为如何划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而煞费苦心。

不过,那种以是否“赚钱”作为区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的观点,却被证明是错误的。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开发性金融转型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开发性金融转型

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开发性金融转型本文通过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政策性与金融性的关系失衡,导致职能定位不当,机制缺损。

研究目前对该行转型目标的各种观点,并着重介绍了转型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主流趋势,分析其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适用性,以及基于开发性金融转型的发展之路。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1994年11月挂牌成立。

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进入重要发展机遇期。

一、我国农发行业务发展现状2004年以来,农发行进入了业务转轨与扩展阶段,开始逐步向全面市场化过渡。

农发行在单一政策性贷款业务的基础上,发展了准政策性贷款业务及商业性贷款业务,业务范围从粮棉流通领域,逐步扩展到全面支持粮棉生产、流通和加工领域,甚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小企业等领域,大力发展中间业务,逐步形成以粮棉油收购贷款业务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中长期贷款业务为两翼,以中间业务为补充的“一体两翼”的业务发展格局。

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展,农发行的信贷总量快速扩大。

2004年末,农发行贷款余额为7189.84亿元,2011年末增加到18755.5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占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的14.2%。

农发行全力做好粮棉油收储信贷工作,2005—2010年,累计投放粮棉油收购贷款18275亿元,每年支持收购的粮食占商品量的60%左右、棉花占总产量的50%左右。

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2007年业务开办以来,三年时间贷款余额达4682亿元,年均增长120%。

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2005—2010年累放贷款4968亿元,支持龙头和加工企业7673个,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整体经济效益,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开发性金融背景下的政策性银行的转型——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例

开发性金融背景下的政策性银行的转型——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例

成为发展空间合理、 机制体制健全、 经营管理规范、 具有可持 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开发性金融机构, 必须建立切合其实际的 内部控制体系与风险防范管理机制。 要逐步实现以构建健全 的内控组织体系为重点 ,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建设 以信贷 风险为主要对象, 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 以梳理各项业 务及管理流程,制定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和岗责体系为主 线,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手段 ; 建立信息搜集分析和风险报
2 . 开发性金融支持我国“ 三农” 事业的优越性 。对于农发 行来说 , 利用开发性金融进行改革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 : 一 是农业开发性金融的市场建设优势。 开发性金融可以利用商 业化的运作方式实现政策性的支持效果, 在市场及制度建设 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只要是市场缺损 、 法人等制度缺 损, 而又有光明市场前景的投融资领域 , 能够进行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 小川 : 1 凋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学习时报,051. 20 ,1
[] 据 来 源 :0 7年 中国 银 行 业 报 告及 中 国农 业 发展 银 2 数 20 行财务报告统计。
1 3
集中在商业性金融缺失 、 但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 、 政府高度
关注 、并积极引导扶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
1 . 拓展支农领域, 多元化发展业务。 前农发行业务范围 目
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对信贷资金的巨大需求 ,所以, 农 发行应在做好现有政策性粮、 、 棉 油收购业务 , 稳定农业流通
的基础上, 拓展业务范围。农发行开展开发性金融业务主要
的监管和考核评价办法, 严格规范农发行的经营行为, 促进 对农发行的依法运营与监管。口
计体制为突破 口, 建立独立 、 权威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和纠 正机制。以上述五方面改革为前提, 建立严密、 有效的治贷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bjectsinPractice实殴审澡纛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的思考姚中民[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政策性银行需要进一步转型。

本文分析了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过程中亟须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探讨了国家开发银行改革转型的基本原则和框架内容。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62(2006)09—0041—03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开发银行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机制都发生了变化,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迫切需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全局出发,结合国际比较分析。

实现开发银行的转型和发展。

一、面临新的形势、任务和问题(一)经济社会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提出新的融资要求。

一方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五个统筹发展”。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不仅煤电油运等能源交通又趋紧张,还出现了其他重要原材料等资源约束问题,“两基一支”领域的建设任务远未完成,发展中的经济、发展中的体制、发展中的市场的矛盾不断出现:另一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如支持“三农”、区域发展、城乡差别、教育、科技等。

这些经济社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政府主导推动,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促进和谐发展。

政策性银行作为实现政府意图的工具,应不断调整业务重点,充分发挥导向作用。

国际上政策性银行也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相应调整任务和业务发展重点。

(二)金融发展的新形势对政策性银行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

一是融资格局中信贷融资的主导作用;二是商业银行改制,导致政府融资工具功能弱化:三是人世后国际金融业的竞争压力。

(三)树立中国金融业也能够办好银行的案例。

一是目前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和金融风险的大量积累.已成为经济金融运行币的突出矛盾和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二是开发银行由亏损的政策性银行,发展成为具有国际优良业绩的开发性金融机构。

奠定了发展基础和条件,是结合中国国情办好政策性银行的宝贵财富。

三是通过政策性银行的转型。

国家支持办好开发性金融机构,向世界树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也能办好银行的案例。

(四)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过程中亟须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1.定位问题认识上的误区和障碍。

有些人认为,“开发银行的定位,要么是政策性银行,要么是商业银行,没有开发性金融”。

实际上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发展的更高阶段,两者具有不同的特征。

政策性金融是:被动运用国家信用实现政府政策意图、派购发债筹资、指令性贷款、亏损补贴、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开发性金融是:主动运用国家信用实现政府政策意图、市场化运作、经营业绩、对商业性金融机构引导合作。

实践证明,开发性金融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国家政策意图,既不同于传统的政策性银行.也不同于传统的商业银行。

有些人认为.“开发银行定位就是政策性金融、政策性贷款、亏损财政补贴、不与商业银行竞争。

”实际上国2006颦壤9期藩治葫籀4l赛践枣谍麓SubjectsinPractice外政策性金融都已转型,部分转型为商业性金融,部分转型为综合型开发性金融。

传统的政策性的亏损银行、垃圾银行已无法生存。

长期大额亏损靠财政补贴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2.资本金补充不足。

开发银行注册资本金500亿元,实际上由中央财政以“一女两嫁”的方式拨付362亿元,其余138亿元是由国家采用税收返还的方法陆续拨付。

在后来的运营中.国家对开发银行一直没有注资,而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998年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注资2,700亿元;2004年通过中央汇金公司向中行、建行各注资225亿美元,向交通银行注资30亿元人民币:2005年向工行注资150亿美元。

四大商业银行还享受两次剥离不良资产超过2.1万亿元的政策支持。

但是对开发银行的政策支持远不如商业银行。

3.资金来源渠道狭窄。

开发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发行金融债券,其占比达90%以上。

目前发债渠道单一,仅限于银行间市场。

随着国内外商业金融机构均可作为债券发行主体,开发银行的发债特许权渐不存在。

向社会公众发债,以及开拓其他稳定的长期资金来源等问题亟须解决。

从国际上来看.扩大政策性银行的筹资渠道则是通行做法。

4.业务领域、银行功能不健全。

目前开发银行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等传统业务领域已经受到了商业银行逐渐进入的竞争,欲开拓新业务审批却十分困难,而且还受到不与商业银行竞争的传统观念约束。

在银行功能上,也缺少金融运作和融资退出机制等必要工具。

已影响正常的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

与商业银行改制后日益扩大的综合经营业务范围相比,开发银行存在的差距更大。

随着形势的发展,国际上开发性金融机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业务范围都不断拓展调整.业务手段日益丰富。

5.规模约束、实力不强,国际竞争力较弱。

随着金融全球化过程加快,国际金融机构间并购重组不断扩大.银行业越来越向大规模集中,进行优势互补,提升国际竞争力。

2004年底,开发银行的表内资产为l,895亿美元。

与国际大型商业银行无法相比,如瑞士银行、花旗集团、瑞穗金融集团的资产分别为15,330亿美元、14,84l亿美元和12,959亿美元;与国外开发性银行也有差距,如世界银行资产达2,292亿美元,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资产为3,290亿欧元,韩国产业银行则是韩国规模最大的专业银行,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经过j■.麓玲蕺凄2G06颦繁9麓1999年日本开发银行与北海道东北公库的合并,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与国内商业银行也相差甚远,如2005年9月底,工、农、中、建四大行的资产分别达到7,798亿美元、5,791亿美元、4,634亿美元和5,498亿美元。

6.国家政策支持有限。

与国外开发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开发银行除了享有国家信用和正部级机构的待遇以外,在机构设置、银行功能、业务领域、贴息政策、资本金补充机制、税收政策、资金来源等方面并无优惠,在很多方面的政策环境也不如国有商业银行。

(五)国际上开发性银行转型的经验启示。

通过对国际上几家著名的开发性银行包括日本政策投资银行、韩国产业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世界银行和中国开发银行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四点结论: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到不同阶段的要求,拓展调整业务发展重点。

二是业务不断趋向综合化,功能日益丰富。

三是政府给予开发性银行的政策支持。

四是在经营指标上,开发银行保持了良好的市场业绩。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国家开发银行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实现综合经营、业务调整、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但确保了良好的市场业绩,应通过转型促进开发银行更好地发展。

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转型的基本原则和框架内容(一)国家开发银行改革转型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是转型为综合型开发性金融机构。

这是一种介于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之间的制度安排。

主要是:享有国家信用、市场化运作、经营业绩、为实现国家政策和战略提供金融服务。

二是开发银行的转型要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有利于促进改革和完善金融体系。

三是要自主创新、与时俱进。

开发银行的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的调整,要考虑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国际金融业的竞争、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及国际政策性银行的转型。

四是开发银行实践中得到的成功经验要坚持和发扬光大。

同时政府也应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保持其稳健可持续发展。

(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转型框架的建议。

1.定位、目标和职能任务。

开发银行的定位是:国家开发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法定开发性金融机构。

目标是:实现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实现市场业绩与国家信用的统一。

职能任务是:根据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大中型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项目及其配套工程的建设,支持重大高新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领域建设,为政府特定的经济政策和意图提供融资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业务领域。

开发银行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客观要求,不断调整业务重点。

当前主要包括:一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等基础物质瓶颈及配套领域;二是科、教、文、县域经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等社会瓶颈领域:三是境外能源、矿产资源及相关基础设施等“走出去”领域:四是综合经营试点业务,开展股权投资、投资银行、基金管理、金融合作等业务。

3.治理结构和监督管理。

开发银行治理结构和监督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政府目标和市场业绩的统一,体现政府意志、国家利益、公众利益。

建立监事会、理事会和高级管理主体的组织构架和保证各机构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的现代金融机构治理结构。

监事会是国务院向开发银行派出的监督机构,主要负责对理事会和高级管理主体的业务运作进行监督,不参与不干预其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

理事会由国家有关经济财政部门、地方政府、公司及出资机构等成员组成,负责开发银行执行国家宏观政策和确定经营方针,保障所有者权益。

高级管理主体由国务院任免。

行长是法定代表人,负责开发银行的业务运作和经营管理。

建立适合开发性金融特点的监督管理模式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监督。

4.组织架构。

建立国家开发银行集团,可设立:银行、控股公司、投资银行等。

银行是集团的主体,实行总分行两级管理体制,根据业务需要在境内外设立机构;控股公司可以出资组建东北开发银行、西北开发银行等区域性开发银行,以开发银行所在地省级分行作为组建基础,由地方政府参股;投资银行由原中国投资银行的牌子恢复建立,可以开展证券、并购、投资等投资银行业务。

开发银行的主体业务可设立子公司或分账管理,把商业SubjectsinPractice实践枣漾趱性与政策性业务隔离开来。

在经营方针上,开发银行的经营业绩可用于支持政策性业务发展。

5.健全全面风险管理约束机制,打造金融生态环境。

坚持金融创新和风险约束原则。

运用融资优势,推动政府组织协调优势,推动社会、企业、法人信用建设;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机制,防范和化解长期大额集中风险;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实现对经济资本的高效运用;完善内控机制,实现全面、动态、及时监控。

(三)国家政策支持的建议。

1.建立资本金补充机制。

国家通过注资等方法不断增加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如2004年向中行、建行、交行、2005年向工行陆续注资。

国家也应对开发银行注入资本金,给予与商业银行同等的待遇。

经国务院批准,资本补充渠道包括:中央财政增资、汇金公司外汇注资、税收返还、地方政府或其他机构参股、社会发债等.中央控股51%以上。

出资方式包括:一是由财政部和中央汇金公司出资,可采用直拨和外汇储备注资。

二是地方政府或其他机构参股开发银行的资本,可参照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模式.分为实缴资本和待缴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