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考答案.doc

合集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成都2024-2025学年度(上)2027届高一期中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23题,共8页,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有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坚守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

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人民日报》)材料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

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人教版 (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人教版 (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人教版 (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与其他三个不同?A. 春暖花开B. 井底之蛙C. 一箭双雕D. 开门见山答案:B2. 下面哪个句子中没有语病?A. 你好,我不是来晚的。

B. 星期天我们去了长城。

C. 她是我认识的那个人。

D. 上了初中,作业比以前多了。

答案:C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比喻?答: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点明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使文字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2. 请举一个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答:我喜欢古人所说的"时光荏苒,物是人非"这句句子。

它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让人感叹光阴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性。

三、阅读理解请参考附件中的阅读材料,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 从文中可以了解到的人物的特点是什么?答:根据文中描述,该人物勇敢、聪明、有责任感,并且乐于助人。

2.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答: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作文题请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下面两个题目中的一个进行写作:1. 描述你最难忘的一本书,并说明理由。

2. 谈谈你对友情的理解。

答:我选择题目1进行写作。

我最难忘的一本书是《小王子》,这本书通过一个小王子的冒险故事,讲述了关于爱、友情、责任等主题。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并且带给了我许多启示和感悟。

这本书的精彩故事和深刻思想使它成为我永远难以忘怀的一本书。

以上是本次期中考试试卷的文档,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回顾经典,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血沸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经典文艺形象跨越时空传递着精神力量。

何为经典文艺形象?经典文艺形象指的是,文学艺术创作深为受众喜爱、经过一定时间检验、具有经典意义的艺术形象。

经典文艺形象不局限于某一艺术门类,以不同的审美知觉形式使人们获得不断强化的美好审美经验。

一个人物形象能够成为经典,必须具备传世性和普适性,也就是说,既经得起时间考验,又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喜欢。

经典文艺形象何以具有如此魅力?一方面,作品立得住,故事足够精彩,经得起反复品味和时间考验,其中的文艺形象往往也会深入人心,流传久远。

古往今来,那些被广泛接受和传诵的文艺作品,从《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到《茶馆》《骆驼祥子》等舞台经典,无不因为其反映生活本质,使人们为之动容、动情、动心。

这样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其中的文艺形象也会启迪人们发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进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经典文艺形象身上浓缩着家国历史、时代印记和人性光辉,即便经历时代变迁,艺术魅力也不会因此削减。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

经典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对经典作品的这一评价,同样适用于经典人物形象,尤其是“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三大要素。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

语文期中试题第 I 卷(选择题,共18 分)注: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00 分。

试卷分第I 卷和第 II卷,第I卷涂在机读卡上,第 II卷做在答题卷上。

一、(每小题 2 分, 共计 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A .寥廓( kuò).B.漫溯( sù).C.瞩目( zhǔ).D.窒息( zhì).拊心( fǔ).执拗( niù).提防( dī).创伤( chuàng).峥嵘( zhēng).长篙( gāo).吮吸( shǔn).褴褛( làn).游说( shuì).青荇(xìng).雏菊( chú).弄堂( lò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没错别字的一项A .和蔼谄媚打瞌睡横七竖八B.气概纳粹紫金花一鼓作气C.沧桑颠峰包身契不假思索D.嫦蛾吉祥通信网蜚声中外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⑴清清山溪,森森古柏,佛塔巍巍,钟磬悠悠,深山中的这一座古刹,真是个去处。

⑵大千居士的《庐山图》烟云满纸,莽莽苍苍,水墨潇洒不羁。

⑶袁宏道、归有光这一派作家的随笔小品一代圣人立言的载道之文,书写自我的性灵之作。

A .清闲运用不仅是 /而且是B.清静应用不仅是 /而且是C.清静运用不是 /而是D.清闲应用不是/而是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A .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力。

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

重庆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含答案

重庆2024—2025学年度(上)半期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命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简括她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粮基。

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

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

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

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就是一切现象的体和用。

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从而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

“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

“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

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

三代(夏商周)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

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

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武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现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

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

(完整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完整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x

语文期中试题第 I 卷(选择题,共18 分)注: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00 分。

试卷分第I 卷和第 II卷,第I卷涂在机读卡上,第 II卷做在答题卷上。

一、 ( 每小题 2 分, 共计 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A .寥廓( kuò).B.漫溯( sù).C.瞩目( zhǔ).D.窒息( zhì).拊心( fǔ).执拗( niù).提防( dī).创伤( chuàng).峥嵘( zhēng).长篙( gāo).吮吸( shǔn).褴褛( làn).游说( shuì).青荇(xìng).雏菊( chú).弄堂( lò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没错别字的一项A .和蔼谄媚打瞌睡横七竖八B.气概纳粹紫金花一鼓作气C.沧桑颠峰包身契不假思索D.嫦蛾吉祥通信网蜚声中外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⑴清清山溪,森森古柏,佛塔巍巍,钟磬悠悠,深山中的这一座古刹,真是个去处。

⑵大千居士的《庐山图》烟云满纸,莽莽苍苍,水墨潇洒不羁。

⑶袁宏道、归有光这一派作家的随笔小品一代圣人立言的载道之文,书写自我的性灵之作。

A .清闲运用不仅是 /而且是B.清静应用不仅是 /而且是C.清静运用不是 /而是D.清闲应用不是/而是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A .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力。

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的隐士文化由来已久,隐士可以分为政治性隐士、宗教性隐士和生活性隐士。

西方也有隐居这种生活方式,虽然隐居者不能算是典型的隐士。

自然文学的作者们有的是隐士或当过隐士,比如梭罗、惠特曼谷、巴勒斯、缪尔等。

东西方隐士们并不是目不识丁或能力欠缺的凡人,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超常的文化修养和人生智慧。

他们并不是不能做官发财,而是不愿过那样追求名利的人生。

出世与入世只在自己的内心选择,且有选择的权利和余地。

他们都对繁华尘世感到深深厌倦,不喜欢社交过于频繁、被俗事缠身的生活,想要寻找世外桃源避世隐居,同时在精神上步入从容闲适、与世无争的隐逸净土。

他们都热爱山水、热爱自然,以自然为生活与修身之道,这个自然不仅是作为对象的大自然,也是“自己本来这样”的自然,自然运行之道。

所以这些隐士们安静恬淡,舍弃了对物质享受的追逐。

西方的隐士们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具有很强的个体本位意识,无法完全摆脱现实的牵绊。

所以他们不拒绝名声,往往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并利用这些声誉去做影响社会的事业,比如爱默生、巴勒斯、利奥波德等。

这些隐士们会把自己的隐居生活写成书籍,这就是“自然文学”。

在美国,“自然文学”是最悠久的文化传统,完全可以与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学相媲美。

美国人踏上北美大陆时就开始了创作。

与之相比,中国的隐士们主张“天人合一”,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自然率真环境中解读人生的“真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级高一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共5页一、现代文阅读(2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

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

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

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

”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

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

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了。

“愚”在什么地方呢?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

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

“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

智力是学习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

这样看来,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

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

这是正确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材料二: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

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人教版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试卷赋分120 分,考试用时90 分钟)第Ⅰ卷30分一、(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蚕食差惭惨不忍睹断壁残垣....C.愚氓牛虻对天盟誓蒙混过关....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毛骨悚然长歌当哭B.摇头摆尾脍炙人口C.涕四交流短小精悍D.熙熙攘攘谈吐风雅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 江皋桎梏病人膏肓替罪羔羊....D.慰藉界碑戒备森严浑身解数....()纹过饰非阴谋秘计无限景仰叱咤风云梦寐以求绿草如茵博闻强记殚精竭虑()A.现今物业公司手上有三大武器—断水、断电和暴力威胁,这三种手段虽然都是非法的,却被物业公司屡试不爽地使用着。

....B.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一直居高不下的商品房价格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C.单纯地讲,一个单位裁减几个人的确算不了什么,但在现行的体制下,这是千钧一发....的事,一不小心,会招来很多的麻烦。

D. 在东洋纱厂里工作的包身工,没有人同情,没有人可怜,她们是“人人得而欺之”,......常常成为“拿莫温”“小荡管”的“出气筒”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济南军区选派的100 多名士兵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他们的出色表现受到了联合官员的高度赞扬,给予了颇高评价。

B.联合国成员都有义务交纳会费,根据规定,美国资金必须负责联合国运行费用的20%。

C.走进长影世纪城,如同走进梦的世界,使人眼花缭乱,体现着设计匠心,体现着长影的魅力,体现着长春人的浪漫与热情。

D.原来大张旗鼓做促销的各种液态奶,在“三鹿”出事后,一夜之间竟被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质监总局等六大部门联合下发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全部下架”!二、(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 题。

《新诗鉴赏辞典》序言(节选)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坍缩(tān)搪塞(táng)逡巡(qūn)咄咄逼人(duō)B. 罪愆(yǎn)怆然(chuàng)赍发(jī)恓恓惶惶(xī)C. 恓惶(xī)潦倒(liáo)央浼(měi)瘦削不堪(xiāo)D. 迤逦(yǐ)踌躇(chú)肄业(sì)扪参历井(mén)答案:A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了。

”B. 近日,某市公安机关在打击“两抢一盗”的专项行动中,首当其冲,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

C. 这家商店的商品货真价实,服务周到,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D. 这位年轻的作家虽然没获鲁迅文学奖,但他的作品确实脍炙人口,深受读者喜爱。

答案:C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B. 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

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C. 我们要重视古典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所产生的精神影响,并努力引导他们阅读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

D. 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看来,愚于外,而智于中,表面糊涂的人,未必没有大智慧。

B. 参加这次献爱心活动的有公务员、警察、教师……等社会各界人士。

C. 到底是去黄山旅游,还是去九寨沟旅游?我们一家人还没有商量好。

新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新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新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扬州市新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

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

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

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

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

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

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

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

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

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

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

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学年 语文试卷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学年 语文试卷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学年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课内知识考查(每题2分,12小题共计24分)1.下列各项对划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食野之苹苹:青草②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的小洲B.①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②如今有谁堪摘?堪:可以,能够。

D.①弦弦掩抑声声思思:悲伤②赢得仓皇北顾顾:回头望2.下列各项对划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契阔谈讌契阔:久别重逢②落木:落叶B.①户庭无尘杂尘杂:灰尘杂物②最难将息将息:养息,休息②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蓝色单衣,唐代地方官员的服色D.①虚室有余闲虚室:静室。

潦倒:漂泊沦落3.下列各项中对划线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悠悠:从容自然的样子②水澹澹兮生烟澹澹:水波平静的样子B.①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内心悲伤的样子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叫的声音C.①云青青兮欲雨青青:黑沉沉的样子②凄凄惨惨戚戚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D.②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形容风声4.下列各项划线的词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①低眉信手续续弹,C.①势拔五岳掩赤城②出类拔萃5.下列各项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满座重闻皆掩泣②座中泣下谁最多B.①我从去年辞帝京②莫辞更坐弹一曲C.①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②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①秧根未牢莳未匝②绕树三匝,何枝可依?6.下列各项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①我欲因之梦吴越②未若柳絮因风起C.①忽魂悸以魄动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①为君翻作《琵琶行》②初为《霓裳》后《六幺》7.下列选项中全为通假字一项是()①契阔谈讌②樯橹灰飞烟灭③曲终收拨当心画④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⑤列缺霹雳,丘峦崩摧⑥一尊还酹江月A.①②⑤B.③④⑥C.③⑤⑥D.①⑤⑥8.下列各项两句中划线的词活用方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B.C.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廉颇老矣,尚能饭否?D.①乌鹊南飞②浔阳江头夜送客9.下列各项中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②渌水荡漾清猿啼B.①失向来之烟霞②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C.①整顿衣裳起敛容②梦啼妆泪红阑干D.①赢得仓皇北顾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10.下列各项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A.①唯有杜康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B.①身登青云梯②主人下马客在船C.①一夜飞度镜湖月。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阳市2024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生价值论,它注重精神蕴涵的指导作用,重视人文思想的建构。

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方式的精神形态,它不仅体现着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而且体现着民族特有的价值关怀和时代属性。

生命意识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典诗歌既有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咏叹,也有对世事飘忽、功名蹉跎的感慨,更有对人格理想、功业抱负的抒发。

这种博大深沉的生命意识与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渗透到怀古诗、饮酒诗、山水诗等诗歌类型中,形成鲜明的中华人文精神特色。

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中国古代生命意识,它不仅眷恋于个体生命独特的存在和完满,而且善于发掘个体生命浑融于人类群体中的价值和意义。

诗人屈原曾在《离骚》中写道“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可见他的生命意识是多么地细敏和真切,但这种感觉给他带来的,决不仅仅是无可奈何的缕缕忧伤,而更多的浸透着珍惜时光、热爱生命的积极进取精神,也就是通过人格的自我完善来达到永恒的生命境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急切心情。

中国古代诗人总有一种悲天悯人之心,他们的忧患早已从个人的生死穷达扩展到对民生疾苦的人文关怀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

忧患意识是指人们从忧患境遇的困扰中体验到人性的尊严和伟大及其人之为人的价值,并进而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以自身内在的生命力量去突破困境,超越忧患的心态。

继《诗经》《离骚》之后,表现种种忧患心理,成为诗人、文学家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这种忧患心理包括对人生悲剧境遇、民生疾病痛苦以及国家前途命运等种种忧患,其中既有诗人们对于个体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陷入困境时的自我关怀,也有基于无限的悲天悯人的同情之心的群体关怀,更有一种关注国家、民族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自觉意识,从而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浓郁的现世情怀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2024学年烟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烟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学年烟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翻开李政道的人生履历,在战乱中求学的岁月始终是他难以磨灭的印迹。

1941年,日军入侵上海。

李政道不愿在日寇统治下读书,便毅然离开上海,开始了孤身流浪求学的日子。

疾病缠身、敌机轰炸,也没有磨掉他极强的求知欲望。

李政道在回忆江西赣州孤独无助的岁月时曾说:“环境再危险再艰苦,还是想办法鼓励自己生存下去……我跟蚂蚁不一样,我可以了解这个宇宙是怎么演变的,世界万物遵循什么规律,而蚂蚁不能。

”1943年,为了追求当时西迁至贵州省遵义、湄潭办学的浙江大学,年仅17岁的李政道在战火中一路跋涉几百公里,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来到了贵阳。

功夫不负苦心人,他参加了当年贵州考区的高中会考升学联合考试,以高分考进浙江大学,师从“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和“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

按照系里的安排,束星北教授每周要和物理系的同学讨论。

在《西迁浙大》一文中,有这么一段描述:一般学生只能问一些表面问题,听束先生讲解清楚后便离开了。

只有一个学生能够与他讨论,就是李政道。

这样,束星北教授的讨论课,开始总是被一群学生围着,到后来就成了一个大教授和一个刚进大学的一年级的新生面对面的交流。

有这样的老师一对一教学,李政道很快就建立了对整体物理的认识、了解和自信,点亮了他耕耘物理科学的心灯。

然而,战争动乱,浙江大学不得已暂停办学,李政道转学到西南联大。

在“冬冻夏暖”、拥挤破败、漏雨漏风的校园里,臭虫、空袭、饥饿,都没能把联大人打倒,李政道也在这样的环境中迅速成长。

据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西南联大》记载,在这抗战的大后方,李政道对前方战士能在疆场上浴血奋战,感到无限仰慕,国家受日寇铁蹄蹂躏的耻辱时时刻刻在他心中激起波澜。

当时联大的校训为“刚毅坚卓”,同学们以此为铭,鞭策自己。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B. 蹉跎(cuō)C. 踌躇(chóu)D. 箴言(zhēn)答案:D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

B.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取消了。

C. 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延误了。

D. 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取消了。

答案:D4-10. (类似题目,每题3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________”是《诗经》中的名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答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 鲁迅的《呐喊》中,有一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阿Q,这篇小说的标题是《________》。

答案:阿Q正传3. 李白的《将进酒》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名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________。

答案:唐代4-10. (类似题目,每空2分)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章略)1.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5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分析)2.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5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概括)3. 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请列举至少两个例子。

(10分)答案:(根据文本内容列举并分析)四、文言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略)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5分)答案:(根据文言文内容解释)2. 翻译下列句子。

(5分)答案:(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文章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根据文言文内容分析)五、作文(共15分)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目:《我眼中的高中生活》要求:1. 真实反映自己的高中生活体验和感受;2. 可以结合个人经历,展开合理想象;3. 语言流畅,结构清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乐市高级中学华师一附中博乐分校高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请注意:答案要工整的书写在答题卡上,并按照序号书写,答错位置不给分。

第I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 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4题。

关于外星系大气层两个不同的科学家小组分别在 1 月 14 日发表的报告中说 , 他们第一次在地球上观测到位于我们太阳系外的行星的大气。

这两项科研成果为研究系外行星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系外行星是一种很难观测到的天体 , 它们围绕位于我们的太阳系外的恒星运行。

据天文学家推测 , 虽然现实中还有很多系外行星有待发现 , 但是到目前为止 , 天文学家仅确定 300 颗系外行星 , 它们中的一些行星上的环境 , 与地球上形成生命的环境非常类似。

迄今为止 , 天文学家都是通过太空中的”斯皮策”红外望远镜收集的数据 , 了解系外行星的大气。

但是 , 不久后”斯皮策”红外望远镜将用完制冷剂 , 这种情况严重限制了它的观测能力。

因为制冷剂是给仪器降温所必需的东西。

一个科研组发现一颗体积是地球的很多倍的巨大行星 , 它是一颗所谓的”热木星” , 编号为 OGLE—TR— 56b。

热木星是一种比地球大很多倍的巨大行星 , 它们的运行轨道距离母恒星非常近。

因为它们距离恒星很近 , 因此天文学家认为 , 它们的高温足以使它们喷发出从地球上可以看到的放射物和近红外波。

论文的联合作者、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默西迪丝罗泽莫拉莱斯说: ”要想从地球上看到一颗系外行星的大气 , 它必须喷发出大量热量 , 而且大气中必须无风或者存在很小的风。

”另外 , 当这颗系外行星从它的恒星后面经过 , 被恒星遮住时 , 地球上必须正好是一个晴朗宁静的夜晚 , 这样天文学家才能准确测量出它的热发射出现的轻微变化。

莫拉莱斯在一项声明中说 : ”它被恒星遮住 , 使我们可以把这颗行星发散的热量与恒星区别开来。

”两个科研组对 OGLE—TR—56b 进行的研究工作 , 都是在去年夏季进行的 , 一个科研组利用的是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VLT), 另一个科研组利用的是卡尼基研究所的麦哲伦—巴德(Magellan — Baade)望远镜 , 两台望远镜都位于智利。

论文的第一作者、法国天体物理学研究所的大卫斯宁说 : ”这颗行星就像一个燃烧的火炉 , 发出炙热耀眼的红光。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这种行星被恒星遮住的现象会在何时发生 , 以便对它进行精确测量 , 揭示这颗行星的热发射变化情况。

”在其他也发表在法国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Astronomy & Astrophysics) 杂志上的研究中 , 荷兰的天文学家观测到另一颗被称作 TrES —3b 的系外行星存在热发射现象。

( 新浪科技作者孝文2009 年1月16日)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A. 两个不同的科研小组在对系外行星进行观察的时候, 第一次在地球上观测到位于我们太阳系外的行星的大气。

虽然他们的观测结果一致, 但是他们获得的科研成果不同。

B. . 科学家们在观测系外行星的时候, 不约而同选择了观察同一颗行星, 并在同样的观测条件下观察到了它。

C 两个科研小组在观察系外行星的地点都在智利, 他们的观测目标是一致的 , 他们所使用的观测方法也相同。

D.美国的科学家们在对系外行星进行观察研究的环境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大气中没有风或者很小的风 ; 没有云的晴朗夜晚。

解析: B 项, 并非同一行星 ;答案: B2. 下列各项关于系外行星的信息推断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系外行星是指在太阳系以外的其他星系中环绕恒星运行的行星, 这些行星的观察难度很大 , 至今人类天文学家仅确定300 颗系外行星。

B.在已知的系外行星中 , 一些行星上的环境 , 与地球上形成生命的环境非常类似。

所以这些行星上是有可能产生生命的。

C.“热木星”是一种比地球大很多倍的巨大行星 , 它们的运行轨道距离母恒星非常近。

这种情况和我们太阳系的木星是一样的 , 所以科学家们给它们归类为”热木星”。

D.目前人类在观测系外行星大气的时候 , 唯一的手段就是运用光谱分析的方法来推断系外行星的大气结构情况。

解析: C 项 , 它与太阳系的木星情况不同 , 木星体积巨大但是并不是高热星球。

答案: C3. 下列各项关于文章内容推断正确一项的是( 3 分) ( )A.人类科学家在观察研究外行星大气的时候 , 以前依靠的是太空中的红外望远镜”斯皮策”收集的数据 , 而”斯皮策”的制冷剂用完之后 , 人们对外行星大气的研究将只能依靠其他方式。

而这两个科学研究小组获得的科研成果正好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B. 这两个科研小组发现, 要对系外行星的大气进行观测研究, 满足以下条件就行——是热木星、必须处在母恒星的背后、热木星必须没有风或者很大的风、地球上必须是风平浪静的晴朗夜晚。

C. 发现热木星的科学研究小组所属的国度是美国, 因为他们说”要想从地球上看到一颗系外行星的大气, 它必须喷发出大量热量”而另一个小组来自法国 , 而荷兰的天文学家也发现了一颗有着热发射现象的系外行星。

D. 在不借助太空中的”斯皮策”红外望远镜收集的数据的情况下, 天文学家们只有在所有系外行星处在母恒星的背后时才能观测研究它们的大气结构情况。

解析:B 项, 有热放射现象的系外行星、必须知道该行星处在母恒星背后的确切时间 ;C 项, 发现热木星的科研小组属于法国;D 项, 并非所有系外行星 , 而是部分有热发射现象的系外行星。

答案: A4. 对文中画线处词句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两项科研成果”指的是美国科研小组的凡有热发射现象的系外行星均有可能不借助太空中的红外望远镜收集的数据进行该系外行星的大气观测研究。

而法国的科研小组得出的成果却是来自对“热木星”的观察。

B.“而且大气中必须无风或者存在很小的风。

”这里所说的条件是指的被观测的系外行星的大气条件。

C. 这样天文学家“才能准确测量出它的热发射出现的轻微变化”。

它的热发射出现的轻微变化被测量出来 , 主要是用以区别系外行星与其母恒星之间的热发射的。

D. “这种情况严重限制了它的观测能力”是指冷却剂的消耗殆尽, 将使得太空中的”斯皮策”红外望远镜受本身热量的影响而出现故障。

解析:D 项, 过高的温度将使得”斯皮策”红外望远镜取得的信息发生偏差或者错误。

答案: D二、文言文阅读(共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5-----8题。

韩愈 , 字退之 , 昌黎人。

父仲卿 , 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 , 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 , 幼刻苦学儒 , 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 , 投文于公卿间 , 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 , 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 , 辟为巡官。

府除 , 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

愈发言真率 , 无所畏避 , 操行坚正 , 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 , 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 , 政出多门, 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 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 不听 , 怒, 贬为连州阳山令 , 量移n江陵府掾曹。

元和初 , 召为国子博士 , 迁都官员外郎。

愈自以才高 , 累被摈黜 , 作《进学解》以自喻。

执政览其文而怜之 , 以其有史才 , 改礼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 , 转考功郎中 , 知制诰 , 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 , 摭其旧事 , 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 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 均子锷凡鄙, 近者锷还省父, 愈为序饯锷, 乃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 , 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 , 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 , 兼彰义军节度使 , 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 , 十二月随度还朝 , 以功授刑部侍郎 , 乃诏愈撰《平淮西碑》 , 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 , 李愬功第一 , 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 , 因诉碑辞不实 , 诏令磨愈文 ; 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 , 与人交 , 荣悴n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 , 愈不避寒暑 , 称荐于公卿间 , 而籍终成科第 , 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 每退公之隙 , 则相与谈宴 , 论文赋诗 , 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 , 如仆隶焉, 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 , 馆之者十六七 , 虽晨炊不给 , 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常以为自魏、晋已还 , 为文者多拘偶对 , 而经诰之指归 , 迁雄之气格 , 不复振起矣。

故愈所为文 , 务反近体 ; 抒意立言 , 自成一家新语。

后学之士, 取为师法。

当时作者甚众, 无以过之, 故世称”韩文”焉。

(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①量移 : 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 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

②容悴:兴衰。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洎举进士 , 投文于公卿间.投: 投靠。

B.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延 : 扩展 , 可引申为传布。

C. 均子锷凡鄙 , 近者锷还省父.鄙: 鄙陋。

D. 二人名位未振 , 愈不避寒暑 , 称荐于公卿间.振: 传开。

解析: A 投: 投送。

答案: A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 , 能体现韩愈真率、坚正性格特点的一组是 (3 分)( )①宫市之弊 , 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②自以才高, 累被摈黜 , 作《进学解》以自喻③近者锷还省父 , 愈为序饯锷 , 乃呼其字④二人名位未振 , 愈不避寒暑 , 称荐于公卿间⑤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⑥愈撰《平淮西碑》 , 其辞多叙裴度事A. ①③⑥B.④⑤⑥C. ①④⑤D.②③④解析:②句介绍他的遭遇及成文原因, ③句是说他交往庸俗之人的事是说他偏袒或疏漏。

答案: C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⑥3 分)( )A. 韩愈等到考中进士后 , 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 , 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传布他的名声 , 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

B. 韩愈曾上几千字的奏章诉说宫市的弊端, 触怒了皇上 , 皇上就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 , 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 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韩愈的《进学解》很同情他, 因为韩愈有史学才能, 委任他作礼部郎中、史馆修撰, 编写史书。

D. 本文叙述了他在仕途升迁起伏的经历, 称赞了他的真诚、直率的品格和他的文学成就 , 但也写了他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性格特点。

解析: D 项, ”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错。

答案: D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每小题 4 分 )(1) 愈自以才高 , 累被摈黜 , 作《进学解》以自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