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高中语文高一语文下册《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学案例
1.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梦游天姥山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如何?”等,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
2. 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探讨课文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讨论过程,适时给予提示、引导,确保讨论效果。
(四)总结归纳
2.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李白的其他诗作,比较其风格特点,提高阅读广度。
3. 布置一篇关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读后感,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感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升写作能力。
4. 定期检查作业,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五、案例亮点
1. 情境教学法的巧妙运用
本教学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音乐渲染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梦境世界。这种情境教学法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更深入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激发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李白为什么会梦游天姥山?”“课文中的梦境与现实有何联系?”“如何理解诗中的‘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拓展思维。
3.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联想等方法,将课文与实际生活、其他文学作品相联系,拓展思维,提高阅读广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题实录《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对应“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教学对象是刚刚升入高中的青年学子。
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要引导学生体味古人深邃的思想,了解更为复杂的社会人生,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追寻生命的诗意。
本课尝试通过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歌的“不群”之处,引导学生体会李白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高尚情怀,引发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思考,以此落实单元的人文主题。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要教会学生基本的鉴赏方法,落实任务群的要求。
我在教学设计中将人文主题和任务群巧妙结合,授之以“法”,导之以“方”,以期带领学生探寻古诗词中的文化基因,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打破了原来的以文体为划分依据的单元模式,但却将阅读和表达结合得更加紧密。
语文的核心能力就是阅读与表达,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勾连阅读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关键能力。
据此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品味,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入手,抓住关键字句,鉴赏本诗“不群”之处。
通过深入探究,引导学生体会李白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高尚情怀,领会诗人对生命的思考。
2.体味不同的诗歌体裁有何不同的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精深处、形式的完美处、语言的精妙处深入探究,尝试写诗歌短评。
【课堂实录】人有一知己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共同学习。
尽管我们年龄不同、地域有别,可如果要选择一位我们喜欢的古人,把他请进我们的朋友圈,那么我们的圈中可能就会有一位共同的好友一李白。
可以说,李白的诗歌陪伴了我们的成长。
对于李白诗歌的成就和风格,文学史上公认的经典评价来自他的知交好友一诗圣杜甫,他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学习,来体味李白的“不群”之处。
(以“朋友圈”勾连古今,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出杜甫的评价,架构“主问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优秀8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优秀8篇篇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理解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丰富联想来描绘梦境,以表达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虚设梦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联想丰富、构思奇特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一、作者及背景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
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二、解题:“吟”本指吟咏,即作诗。
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
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
三、课文分析: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航海归来的人谈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寻求;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古代传说中东海中的三座仙山。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感受诗歌的艺术特色②熟背全诗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鉴赏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学习诗人超脱的精神和傲岸不屈人格。
二、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并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学生四、教学过程实录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浩如烟海,诗人灿若群星。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流派纷呈,诗人众多,出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座并峙的山峰,李白和杜甫。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梦游天姥吟留别》。
师:结合课文注释自由地将这首诗读一遍。
(学生自由地读书,教师巡视)(读毕)师:读过这首诗歌后,你觉得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生1:我觉得很多句子对仗很工整,读起来有很整齐的感觉,琅琅上口师:你指的是哪些句子呢?生1:“海客谈瀛洲,……;……云霞明灭或可睹”“脚著谢公屐,……。
半壁见海日,……”“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等,第二自然段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句子。
师:你把这些句子读一遍,好不好?读出你说的整齐、对仗的感觉来。
(生1读)(生1读毕)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些句子读一遍,读出整齐、对仗的协和感。
(生齐读)(读毕)师:刚才这位同学谈的是语言的形式方面感受,对于课文描写的内容同学们读后有何感受呢?生2:我感觉这首诗歌想象很丰富。
师:很好。
想象丰富这是李白诗歌的重要特点。
(教师板书:丰富的想象)生3: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很离奇。
师:离奇在什么地方?生3:写了一个人间没有的神仙世界师:对,想象了一个神奇的神仙世界,让人感觉如梦如幻,刚才那位同学也提到了这一点,你觉得还神奇在什么地方?生3:写天姥山的时候写得也神乎其神,譬如说,“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姥山能有那么高么?师:很好。
这个问题提得好。
同学们,你们认为天姥山真有那么高?(生齐答:没有那么高)师:既然没有那么高,诗人把它写得很高,是用了什么手法啊?(生齐答:夸张)师:很对,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夸张就增加天姥山的神秘色彩了。
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通用12篇)
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通用12篇)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古体诗的一些特点,在此基础上把课文熟读成诵,了解李白及其诗作的相关背景。
2赏析诗歌的巧妙构思,理解诗作的主题思想。
3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的消极反抗,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鸳鸯蝴蝶梦》歌曲:“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熟悉的旋律响起,学生兴趣调起,教师借机发问,歌词化用了哪位诗人的诗?学生答,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学生齐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这首诗作为古体诗的特点非常清晰,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的特点,由此明确古体诗的特点。
二古体诗的特点: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简介李白及写作背景。
由以下几句李白的诗串接介绍“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十五好剑术”“五步杀一人,千里不留人”“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素有“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之志,盼望有一天能由“布衣”而“卿相”。
长安三年,占尽了风光,终被赐金放还。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一、导入(并明确文体)师: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曾学过李白的一首留别诗《赠汪伦》(全班齐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
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李白的另一首立意迥然不同的留别诗。
(板书课题、作者)“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二、诵读并分析课文(一)诵读并分析①段师: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四字下标示双横线),为何开篇要“谈瀛洲”?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师: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板书:缘由)(二)诵读并分析②段师: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
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②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边分析边板书)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乐师: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
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
师:请男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请一女生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参考:电闪雷鸣,山峰崩塌。
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
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风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课前说梦】在正式讲解梦境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梦?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
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便是要求同学们学会如何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境,从而探究诗人内心真实情感,及其情感变化的脉络。
【教学实录】师:前面我们提到,《梦游天姥吟留别》其实就是诗人李白的一个梦,根据课下注释我们知道,李白活了多久呢?生:61年!师:作者如果每天都做梦,那么61年间,作者做了多少梦?生:哈哈,数不清。
师:对,可以说不计其数。
同学们现在多大了?从出生到现在,做了多少梦了?有没有那一个梦让你印象深刻,甚至要提笔写下梦境让这个梦流传千古?生:没有,我们的梦也不重要。
(笑)师:那李白为什么偏偏要从他不计其数的梦境中,选择这样的一个梦进行描写,又是什么原因使李白的梦境流传千古,让后人瞻仰呢?今天我们一起走入他的梦中。
探寻其中的深意。
下面,我们穿越时空,与李白梦游天姥。
在“月夜剡溪”中,描绘了哪些意象?生:镜湖、月、影子、剡溪、谢公宿处、渌水、猿啼。
师:这些意象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生:感觉很安静、纯净,景物大部分是静态的,有点像春江花月夜中的前面几个乐章。
而渌水和猿啼是其中的动态景物描写。
师:所以荡漾的渌水和猿啼声有没有打破相对静谧的意境呢?生:没有,我觉得这里是以动衬静。
师:太棒了,以动衬静。
那么猿啼还是传统诗歌中那样凄厉、哀婉的吗?生:不是,是“清”的。
师:怎么理解这个“清”?生:应该是,清幽的,悠长的叫声。
师:你看,这位同学告诉我们,分析意象,一定要关注意象前后的修饰词。
按照我们的生活来判断,猿啼声一般而言是凄婉的、是哀鸣声,如郦道元《水经注》中曾说:“巴東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又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等等,但此处猿啼声还是哀婉、凄婉,让人闻而潸然泪下的吗?自然不是,作者着一“清”字,猿鸣声便截然不同了。
猿啼声是“清”的,所谓的“清”即“清丽、清幽、纯净而悠长”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生:我选的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一句。
因为这是一首记梦诗,记叙了梦中想像的景物。
我们都知道五岳是非常高耸的山,但是诗人梦中的天姥山要比五岳还要高。
这就是他运用了天马行空般的想像,突出自己梦中的山的高。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好。
有谁就这几句还想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对他的发言作一点适当的补充。
生:我想的和他的差不多。
但我想联系下文谈谈下面的一句“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一句。
天台山“一万八千丈”已经很高了,但对于天姥山来说,它还像是拜倒在天姥山前一样。
这就从侧面烘托出了“向天横”三个字。
然后还有“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和“掩”也非常具有表现力。
“拔”在这里是“超出”的意思。
但我觉得在这里它不仅仅是“超出”的意思,还有一种超越出五岳一大截的感觉,就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那种感觉。
“掩赤城”中的“掩”字也非常好,也很体现出那种感觉,是一种雄伟的特色。
师:两位同学对这几句作了必要的补充,讲得非常好。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几句。
其实这几句应该是一个小整体。
“天姥连天向天横”,一般人在写到这几个句子时,笔力已尽,气力已衰,但是诗人李白写到这里,意兴方生,笔欲飞,墨将舞,意兴遄飞,直达极致。
所以下面“势拔五岳掩赤城”,这是再逞一笔。
一笔开来以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是再逞一笔,三次驰纵笔力,达到了奇伟瑰丽的艺术境界,是这样的过程。
为了加深体会,我们请这位同学朗读一下这几句。
(学生朗读)师:我们给她鼓鼓掌(鼓掌声)。
但是我觉得她的朗读中也有不足,有些地方重音强调的不够。
我们应该在哪些地方强调重音呢?请这位同学回答一下。
生:掩赤城。
师:哪一个字?生齐答:掩。
师:对,动词一定要着力。
还有吗?生:“对此欲倒东南倾”。
师:这一句中哪一个字要着力一点?生:“倾”和“倒”。
师:很好,你现在对这两个句子体味得很好。
能否再给大家朗读一遍?按照现在的体悟。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5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过程与方法】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背几首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老师随之导入: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豪迈洒脱,雄奇奔放,超脱于俗世,但是李白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有和我们普遍人一样的遭遇.苦恼和追求,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梦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二)整体感知1.找一位学生朗读全诗老师明确:作为诗歌的学习,准确的朗读是第一步.2.老师配乐范读明确:读音准确是第一步,作为赏析,还要读出诗歌的感情.(三)深入研读1.学生读第一段后思考天姥山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体会〝连〞.〝横〞.〝拔〞.〝掩〞.〝倾〞等字的妙用,再齐读,读出语势变化.2.由老师设问哪几句是描写梦中天姥山的句子将第2段切分成三部分.(1)赏析第一部分(到〝水澹澹兮生烟〞):引导学生自读,然后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这种心情.(2)赏析第二部分(到〝仙之人兮列如麻〞)老师明确:诗人游兴正浓,这时天色暗下来,转瞬间在诗人面前出现了一个神仙世界.学生自读后闭目想象神仙世界的情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找学生读自己的描述文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神仙们聚集到金银台上做什么?再找学生读这几句,读出向往与喜悦之情,然后齐读体会,最后要求当堂背诵这几句.(3)赏析第三部分(到〝失向来之烟霞〞)老师设问:诗人在梦到最美好的时候突然醒来,此时心中是什么感受?应该怎样读这几句诗?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惆怅与失意.3.学生齐读末段明确〝世间行乐亦如此〞中〝此〞的指代内容(梦境)老师设问:〝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生读最后两句后老师明确:这种感慨不是无缘无故的,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心理情感的曲折反映.想当年,李白被诏入京,曾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自认为可以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然而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自己备受排挤,不到三年便被赐金放还.诗人的感慨是看透了黑暗现实的一种顿悟.学生再齐读全段体会.(四)拓展延伸1.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明确: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奇特,为了借别离之情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作者不是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景物,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大量的运用了衬托(如用瀛洲.天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比(如将仙境与人事比.理想与现实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2.这首诗有哪些艺术特色?(1)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2)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3)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五)小结作业阅读文本中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写一篇鉴赏文章,字数不限.五.板书设计《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2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熟读内容,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文中的关键字.词.句的含义.思维发展与提升缘景明情,在诵读过程中感悟.体味诗歌情感,理解〝诗仙〞艺术的浪漫艺术和人生的理想追求.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梦游〞意境,体会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提高古诗鉴赏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品味诗人情感,学习诗人不慕荣利,追求自由的伟大人格.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欣赏诗歌丰富多变的意境,理解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看似消极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理解诗歌主旨及李白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颂声载道入新课1.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的剑: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2.〝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这是贺知章心中的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余光中心中的李白;李荣浩凭借〝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这是歌手李荣浩对李白的倾慕.李白是国人心中的〝诗仙〞,从古到今,无人质疑.他因何被称为〝诗仙〞?今天,我们以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一起来探究〝诗仙〞的内涵.3.解题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4.〝梦游天姥〞,通过这四个字,我们可以获知哪些信息?诗人是在梦中游历天姥山,诗人驰骋自己的想象,写的是虚景……5.〝留别〞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住了一年多,在天宝三年(744年)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诗歌还有一个标题《梦游天姥别东鲁诸公》.因声求气入诗境1.播放多媒体视频诵读,勾画字词,理解诗歌主要意思.2.读音检测:天姥天台瀛州脚著剡溪渌水谢公屐暝殷岩泉栗深林訇然鸾回车3.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背诵),特别注意最后一句的感情表达.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来把握好内容,并要求学生边听边勾划出四个句子:诗眼句;文脉句;梦境的起止句;醒后人生规划的句子.4.标出要求勾画的四类句子:诗眼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文脉句: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我欲因此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梦境起止句:我欲因此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醒后人生规划的句子: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5.清理文章思路结构:梦游之由(起)——叙述;梦游之景(见)——描写;梦游之感(叹)——议论.抒情.缘景明情觅仙踪1.学生诵读(鼓励自告奋勇),师生共同点评.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是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世界,这就是我们缘景明情的依据.现在请同学们齐读梦前.梦中两段,读时请找找在这两段中写了哪些景?这些景又构成了哪些画面?小组合作探究,找出喜欢的几幅画面,从下面三个方面说说你们的品读收获:运用了的手法(或词语)描绘了的画面融入了的情感.⑴鉴赏文学作品的三个角度: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2.探究〝入梦之因〞部分.学生齐读,教师引导:文章是记游,但与一般的记游不同,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不同在什么地方?这是〝梦游〞.请一位学生找出点题的诗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请一位学生作答解释:〝我欲因之梦吴越〞.因(表因果关系)之(代词)那么前文是作者游天姥山的原因.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部分诗文,思考是什么激起了诗人的游兴?朗读:〝海客淡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3.从诗文中体会天姥山的形象:越人言云霞明灭连天横——五岳与别山作比——赤城——天台六行诗既点明了天姥山的位置,同时突出了天姥山之高峻.超五岳,压倒赤诚,连绝高的天台山也只好倾倒在它的东南方.李白自青年时代就向往吴越的山水,曾在《秋下荆门》中就抒发了自己这份向往之情,〝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天姥山的奇景瑰形激发了李白的游兴.那么诗篇起笔却没马上写天姥山,诗人先写〝海客淡瀛洲〞,这样落笔是什么原因,〝瀛洲〞指什么?从〝瀛洲〞打开学生的思路.骄阳酷暑,我们向往去海边,那么对〝东海蓬莱〞会有所耳闻,这〝蓬莱〞相传是一座仙岛,上有长生不老药,当年秦始皇曾遣三千童男童女上岛采药,诗中所言的〝瀛洲〞为这东海上三座神山之一,还有一座是〝方丈〞.来往海上的人淡起仙人居的瀛洲,印象中是烟雾缭绕,波涛迷茫,实在难以寻求.以此山的难求来映衬天姥山的实在.虽然高耸入云,但确实有其山,云开雾拨之后还能真真实实地睹上一面,所以诗人希望自己踏上此行.4.探讨梦境部分①概括这一部分的三幅画面月夜渡湖(剡溪)著屐登山(山中)仙人盛会(洞内)②那么让我们随着诗人的想象,一起进入他的梦游世界.诗人是如何来到目的地的?〝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诗人渡过镜湖,在月的映照下,来到剡溪.有诗云:〝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到了剡溪,诗人已到了天姥山的入口.〝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相传晋朝以前,这里人迹罕至,只有汉时的刘晨.阮肇入此山采过药.到南朝时,淝水之战中曾立下赫赫战功的谢玄的孙子到浙江永嘉来任太守,此人喜遨游山水,永嘉恰巧山秀水灵,所以任职期间游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当时从会稽到永嘉地区,须穿越新昌,天台地区,此地丛山峻林,茂林修竹,而性喜山水的太守开始伐木取径,直到临海.风光绮丽的天姥山正处这险要地段,因而名声大振.李白追慕前贤高情雅致,神思飘飘,深入了天姥山.〝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屐:据载,谢灵运游山时所穿的木屐,上山时去其前齿,下山时去其后齿)③诗人立在了前人开拓的古道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相应诗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看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听到)诗人想象中的天姥山:山高.路崎岖.奇花异草迷人眼,泉声殷殷如雷鸣,清猿长啼,天鸡空中啼明,幽深寂静,使人站粟.正在此时,忽然〝列缺霹雳,丘岳崩摧〞,眼前出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里,诗人看到了什么?〝青冥浩荡不见底,甘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上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情到酣处,诗人的想象纷至沓来.青空寥落,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照耀,金碧辉煌.神仙排云而出,身着云霞般华美的衣裳,乘清风,纷纷而来.老虎鼓瑟,鸾鸟拉车,仙乐阵阵,车声辚辚.众仙像麻束一样列队立在金银台上.诗人神游八极之表.④忽然〝魂悸以魂动〞,诗人梦中觉得心中悸动,恍恍惚惚醒转过来,口中仍发出惊叹之声.——梦已醒.〝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只有睡着时候垫的枕席还在,梦中的烟霞胜景已全部消失了.梦已尽而思无穷.小结:诗人因越人传说天姥险峻绮丽,而起游兴,还未启程,已先梦游,情到酣处,仙境忽现,虚境之中又生幻境,使读者随着诗人的笔触摇曳生情,起伏跌宕.5.从画面看,这个浪漫的梦境变幻莫测,神奇万变,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彰显了浪漫艺术.从流露出的起伏跌宕的情感看,我们如何来理解这梦的深意呢?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和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表达你对这个梦境的理解.梦境是现实的反面.——伟格利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弗洛伊德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唐宫),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陈沅《诗比兴笺》交流小结,点评提升.对于本诗的〝梦境〞,评论界说法不一,让我们齐读北大教授葛晓音《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一文的片段,看看专家的解读吧!这首诗的奇特在于梦境的不确定性,它可能是李白所向往的自由境界,也可能是他精神上迷惘失意的反映.甚至包含着他对长安三年一梦的嗟叹.正因如此,这诗才在给人奇谲多变.缤纷多彩的丰富印象的同时,又启发了多方面的联想.——葛晓音《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小结:总而言之,诗人是托梦言志.借梦抒怀,借这样一个神奇浪漫的梦,表达他对永恒光明世界的向往,这才是他的〝理想人生〞啊!6.知人论世品诗仙(1).留别和送别相对,李白在梦后写了三句心里话留给来送别的朋友,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从这三句话中读出了几层意思?明确:两层,人生无常.求仙访道;蔑视权贵.结尾段属于点睛之笔,照亮全诗,李白对名山仙境的追求,就是对现实的不满,对名山大川的追寻可以看出李白不屈的灵魂和铮铮傲骨,从而让我们看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本质:人格的自由和不屈的追求.(2).既要避世远游,又何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之语呢?想要弄清这个问题,知人论世不可少.〝诗仙〞生平:_岁立志〝安社稷〞〝济苍生〞25岁仗剑远游,求仕无果42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44岁权贵排挤,赐金放还54岁安史之乱,从军报国56岁兵败流放,中途遇赦61岁再请从军,因病折回62岁病逝当涂明确:李白兼济天下的壮志一生未变.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所有的人才都摆脱不了依附封建王朝的地位,而李白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甚至传说他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不论穷达,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李白的伟大之处,也是李白诗歌魅力的地方.龚自珍说:〝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事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得文化性格在他身上聚在了一起.〞这正是我们今天探讨的〝诗仙〞内涵:用浪漫艺术追求理想人生,以不屈傲骨维护独立人格.7.小结: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来描写梦境呢?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抒写了对山水名区和神仙世界的热烈向往,表现了作者鄙弃尘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自己对山水名区和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8.励志明理求提升(1).面对政治理想破灭却能坚守独立人格.同时具有蔑视权贵思想和傲岸不屈性格的诗人李白,你肯定想说的太多.请以〝李白,我想对你说〞这个句式写几句话来表达你的心声!(2).总结: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达,我能兼济天下,穷,我只能独善其身.傲岸的李白,潇洒出尘,仰天高唱:〝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生命不能有苟且,只能有心性和远方!《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全诗,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3.情感目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进而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四.朗读感知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读)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或〞是〝或许〞之意.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可以看见.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文做了铺垫.2.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描写.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写,其余几句通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3.小结:事实上,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运用夸张和衬托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向了梦的境界.(二)赏析第二部分:梦游天姥1.开始〝梦游〞了,诗人先到了哪里?明确:剡溪.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们用〝入山〞(板书)两个字来概括.2.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入山时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飞〞字表现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板书).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开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来读一下)诗人在这里都写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讨论) 明确:青云.海日.天鸡,山势高耸,早晨光线明丽;暝.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美好的仙境顿时消散.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明确:①〝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可以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东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万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2.有如此的人生经历,李白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自由讨论)问题引导:①〝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思想吗?与前边写景部分那句可以照应?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作者什么精神?明确:〝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在现实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访道,从此与官场决裂,就像谢灵运一样,远离黑暗,脚著谢公木屐,徜徉山水.这种举动貌似消极,但李白并没有真正的沉沦,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们看到李白的傲气和傲骨,表现了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特征.3.有人认为,梦中仙境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理解可以吗?(开放性探究题)提示:可以,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挣扎(山路险恶——尘世艰难),终于发现,自己应该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梦中醒来,若有所失,更是坚定了信念〝放白鹿〞〝访名山〞,与官场决裂,超脱世俗.六.作业设计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
高二选修《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实用1份
高二选修《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实用1份高二选修《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1上课前,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李白知道多少?知道他的诗歌风格吗?豪放飘逸。
那么,他属于哪个流派?浪漫主义。
知道他最擅长哪种文体吗?古体诗。
我们今天就来学__白这首写得最好的古体诗__《梦游天姥吟留别》。
上节课我们串讲了这首诗的字词,这节课我就一起来感受这首诗的浪漫主义特色,并在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熟读或者背诵这首诗。
(幻灯片1:诗题《梦游天姥吟留别》)解题:大家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
内容上多是抒发自己的悲愁感慨,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节奏上也有许多的变化,要求同学们在诵读的时候注意把握。
留别,留诗作别。
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呢?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从下面几句诗中找到答案?(幻灯片2:介绍背景)“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希望由布衣一跃成为王侯将相。
因此,当玄宗召他到长安来的时候,他非常兴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以为可以借此一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是玄宗却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填词作诗的,根本不重用他,只能写些诸如:“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样的应酬之作。
我们知道李白又是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自然受到排挤,一年之后就被放逐,离开长安。
他那想要大济天下的现实的梦从此破灭。
人的一生是不可能没有梦的__因为,梦就是人生的理想__必然地,他要另寻一个地方来寄托自己的梦。
那么他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呢?下面,我们来看这首诗。
整体感知:现在我们一起来齐读这首诗。
学生齐读。
同学们读得很整齐、有气势,如果理解了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就会读得更有感情了。
文本研习:1、刚才有同学问:诗人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山呢?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天姥山太与众不同了。
有什么与众不同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的第一节,把它的特点概括出来。
(幻灯片:诗的脉络)学生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时间:10月22日9:00——9:50执教:方玉君记录:刘建松班级:上虞丰惠中学高二(3)好长时间没写课堂实录,手感较生疏,现小方老师的教学实录,全凭记忆,如有不当之处,望谅小刘之愚钝。
师:二十一世纪,科技高度发达,似乎没有什么摆不平的难题,什么克隆、基因、人造美女、(生笑)磁悬浮,哦,有谁坐过磁悬浮列车?(生笑)估计感觉就是飘飘欲仙,羽化而登仙。
然而还有一样东西目前没有彻底解决,那是什么呢?(停顿),不会在说梦话吧?是的,梦的确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得到极满意的答案,班中哪位对梦感兴趣?(生笑)这可是诺贝尔奖研究的课题。
今天我们当然不研究这个大难题,简单些,我们首先为梦来组词吧?(学生上台板书:南柯一梦、做梦白日做梦,如梦如幻。
黄粱美梦红楼梦梦想梦想成真)师:呦,我们班的同学真的很会做梦,连《红楼梦》都梦到了。
其实红楼梦是是曹雪芹的辛酸的回忆,在他看来富贵如过眼烟云,到头来,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今天我们要进入的是诗仙李白的一个奇梦,现在让大家进入时间隧道,时光倒流,用你们的洪亮的声音重温这个《梦游天姥吟留别》,看看这是否也是个黄粱美梦。
(学生大声的朗读)师:听了大家的朗读,我的感觉是如梦如幻,再一次感到这确实是个奇梦。
好,谁先来说一说李白的一些资料。
生(1):诗仙。
浪漫主义的诗人。
生(2):是我的偶像,长得很帅。
(生笑)生(3):武艺高强,有傲骨。
不会屈从,有男人味。
师:你说李白是练过武功的,所以他的骨头是最硬的,(生笑)的确。
诗仙仗剑去国,周游世界。
剑是古代男子的装饰品,当然有时是用来打架。
(生笑)而李白是世间难得的奇男子,他的诗文语言清新飘逸,意境奇伟瑰丽,风格豪放奔放,真是留诗仙美誉,让百代称颂,立浪漫丰碑,令后人景仰。
他的同时代诗人元稹评李白“以奇文取”。
白居易也说李白“才矣奇矣”现代著名诗人余光中曾热烈的赞颂李白: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梦游天姥吟留别》想象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想象教学实录(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师:诗歌的写作离不开想象,诗歌的学习也必须借助想象.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张开想象的翅膀到<<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篇诗歌中去翱翔,一览那美不胜收的无限风光!师:我们先来看开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我们将想象到哪些呢?生:"海客"应该是云游四海,经历丰富,见多识广的人.可以想象他面对听众时"谈"的神情动作是如何的绘声绘色.至于"谈"的内容,应该是他一次次探访的经历.因为"信难求"就是一次次探访的最终结论.还有包括诗人在内的听众在倾听过程中的反应.比如他们的惊奇神往的神情,或自言自语或彼此交流的语言等等.这些如果都充分想象的话,简直可以写成一篇像样的文章了!题目就叫<<神奇的瀛洲>>或就叫<<海客谈瀛洲>>吧.师:区区十二字,我们的想象使它变成了一篇文章!想象是多么神奇啊!借助它我们写作贫乏的毛病就能克服了!下面一句"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呢?生:这一句话就完全可以同理可得了!师:第二段是诗人梦境的主体,集中描写了"梦游"的四组画面.可以分别概括为:月夜飞度.著屐登山.山中险境.仙人登场.下面就请同学们以"月夜飞度"为题展开想象,先来想象一下"飞",诗人会怎么飞呢?生:诗人在皎洁的月色下,白衣飘飘,浮空而驰.生:应再加上一些.让诗人脚踏祥云,时而来个金鸡独立,手搭凉蓬(动作),或者翻跟斗云也行!哈哈…孙悟空再现!生:我看<<西游记>>里的神仙们出行有不少骑着坐骑.我觉得让诗人驾鹤南下,不失为妙策!最好让诗人倒骑白鹤,斜挎酒葫芦,口含丝竹,最好是笛子或葫芦丝,清音悠扬,多么超然!生:很受启发!我想文末李白自言"且放白鹿青崖间",诗人如此钟爱白鹿,我们还是遵从诗人的选择吧.生:我想诗人可以化作一只鸟!一只什么鸟呢?老鹰太凶猛,孔雀又太显高贵,还是白鹤吧,天鹅也行,都显得超凡脱俗,可以作为李白的化身.生:天马!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正是李白的个性!师:原来同学们并不缺乏想象,只是偶尔想象的电路暂时不够畅通.现在我们来畅想整幅画面.请同学们自由起落......(沉默).噢,不愿告诉我!好,我来强制执行,...你来表述.生:我乘着夜色,骑鹿飞驰.飞越镜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歇宿过的地方.眼前渌水荡漾,耳闻清猿啼叫......师:还是可以的吗!只是有点像译文,想象展开不够充分.我想这与同学们描景不得方法有关.我来先给同学们介绍"写景三部曲".(一)选准物象(二)把握特征(三)理清顺序第一,就是要我们先选准此景中的景物.如这幅画里有夜,月,湖,诗人,影,渌水,猿啼.第二,就是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特征展示.第三,就是要按一定的顺序合理编排.这样就能组织成一幅颇为精彩的画面.请同学们再来想象!生: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夜空湛蓝,浩月高悬,月华如水,流泻在水平如镜的湖面.水光接天,水天一色,空明澄澈.就在这水天之间,诗人乘坐白鹿,素衣飘飘,驾风而驰.时而轻掠水面,时而向上攀升,迅捷而轻盈.倒影宛若游龙在水面急速而行,直至谢公宿处.眼前渌水一碧万顷,水波荡漾,像千万条银鳞在游动.耳边清猿啼叫,鸟鸣山中,好一处幽雅风景!师:沉醉其间,真让人留恋!看样子同学们是已得精髓.那么我们想象下一幅:著屐登山图.生:诗人穿上谢公屐,登上了高耸入去的石级.伫立半山,只见四周云海翻涌,犹如万马奔腾.群山苍莽,隐约其中.远望东方,一轮红日从海面冉冉升空,放射出万道光芒.整个云海,银装素裹;远处山峦,绛浩驳色.一根虬枝宛如巨龙,穿云破雾绵延而去.耳边金鸡啼鸣,雄壮而高亢.真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逸!继续攀登,峰回路转,崎岖不定,奇岩怪石鬼斧神工.疑是山重水复,忽现柳暗花明..花朵簇簇,芳香阵阵,林木滴翠,鸟鸣声声,美不胜收!生:我补充一点."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还可以这样展开:话说诗人降落谢公宿处,远望天姥,只见一条飘带从山顶垂落下来,似随风摇摆.定眼一看,原来是那蜿蜒高耸的登山石径.诗人暗暗叫苦:如此险峻,如何登山?!正在为难之际,只听得空中有音:太白贤弟,不必担心.四百年前我已预知你将登临天姥.现特备自制木屐一双,以助脚力.诗人正在迟疑,一双木屐飘然而至,诗人正待上前,刚一抬腿,木屐倏地置于脚下.顿时足下生风,轻快异常.诗人望空遥谢:"多承前辈相助!"转身踏上石级,真个是捷如猿猴,快似流星,不多时已至半山.师:奇!妙!想象竟让我们进入了一个奇幻的境界.好,我们继续努力,一起来想象下一幅:山中险境.生:夜幕降临了,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中传来的熊的咆哮声,龙的吟啸声.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此时,天气也急剧地变化着,黑沉沉的云天像要下雨,水波阵阵撞击着岩石,茫茫的水面上升腾起浓浓的烟雾.恰似一个迷离恍惚的世界!师:有点让人毛骨悚然,魂惊魄动.我也献丑了,给大家来一段意境再造:熊在长吼,龙在怒喊,震撼峡谷,激荡山泉深林为之震颤,群峰为之摇撼.黑云沉沉,像要垂下雨帘,涧水波动,电光闪闪,山崩谷裂,大地塌陷.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描绘最后一幅画面:仙人聚会.生:电闪雷鸣,一阵霹雳过后,山峦崩裂.突然间,轰隆一声巨响,神仙洞府的石门从中间打开了,在那一望无际,湛蓝明净的天空中,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辉煌流丽,缤纷多彩,令人目炫这时候,从远处浩渺的天空里走出了众多的神仙.他们穿着用绚丽彩虹做成的衣裳,乘风而至,威武的老虎在奏乐,艳丽的鸾鸟在驾车,仙人们密密麻麻,列坐两旁,举杯畅饮,亲切交谈.好一派自由快乐,祥和幸福的景象!师:诗歌的最后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提示了全诗的主旨.迸发了强烈不事权贵的感情.那么梦境和和他的这种思想感情究竟是一种什么联系呢?生:梦境从静谧的湖光月色到奇丽壮观的海上日出;从千回百转的山岩小径到令人战栗的深林峰峦;从山景幻入仙境,景色变得辉煌灿烂,了展现了一幅神奇莫测的梦游图景.应该是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其表达的感情与后文完全一致,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前面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面是直抒胸臆.李白写梦境的美妙正是为了反衬现实的压抑.换一句话说也正是由于现实的压抑才使得诗人产生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师:对!人往往因为有了现实的缺撼而产生相应的幻想.李白因压抑的苦闷于是就有了美好而自由的梦游.陶潜因尘世的污浊就有了<<桃花源记>>,海伦.凯勒因双目失明就有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同学们的生活有什么失意之处,该怎样表达出来呢?生:我们整日在学校学习,披星戴月,身心透支,早已厌倦.久在樊笼里,渴望返自然.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我真想化作一只鸟或者一条鱼去尽情享受重获自由的幸福!生:我外语不好.真想有神人相助,精通它十种八种语言.然后周游列国,与所有人语言交流无障碍!生:前天我的自行车被盗了,真希望天下无贼啊!......师:现实的丑恶激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美好的向往又反衬现实的丑恶.可诗人的想象之景都是那么让人迷恋吗?生:起初很让人迷恋,后面很恐怖.像"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哪有美丽可言?再如"恍惊起而长嗟",倒像是噩梦惊醒,哪像是理想之梦的况味?师:那么此时的梦境该怎么理解呢?生:我觉得像是诗人宫廷生活的折射.梦境的几个阶段与诗人的宫廷经历似有暗合.(1):"月夜飞度"映射应召入京.飞度的轻盈及沿途的美景反应了诗人入京的心情的急切和愉悦.(2):"著屐登山"映射初到长安.这里其景明丽,壮观雄奇暗示诗人青云直上,意气风发.而"迷花倚石忽已暝"也特指好景不长.(3):"梦中险景"映射遭受诋毁.从"熊咆龙吟"到"丘峦崩摧"险象环生,令人胆战.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4):"仙人聚会"映射已遭排斥.仙人聚会其乐融融,但哪里有李白的影子!正像朱自清所说:"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皇家贵族游乐,岂容布衣靠近."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诗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正因为如此诗人才会魂悸魄动,惊起长嗟.正因为如此诗人才会发出下面的感慨:人世间获取功名也像是这样的一场梦,梦醒之后一场空.于是诗人鄙弃这种生活,去寻找自由自在的生活.真是历经坎坷生感慨,颇有"南柯一梦","一枕黄粱"之后的看破红尘.师:理解准确而深刻.也给我们以很深的启发.假如李白直接向朋友告白说自己壮志凌云,应诏入宫,得意一时,又遭谗毁,被排斥出京.于是,自己认清了仕途的险恶.便决意南游而远离权贵.这样不仅艺术效果荡然无存,也容易自我暴露.同学们都有各自的生活经历,其中还会有一些不便于明说,我们该如何加以艺术地表现呢?生:那是很久以前的一个清晨,清新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我从床上坐起来,快步跳出门外,踏进了无边无际的原野.一条洒满晨光的小路,正舒展着长长的身躯,引我跑向远方的群山.山间奇石异松,清泉流瀑,鸟语花香,美不胜收.越过了几个阻路的小石块,我的脚步变得越来越轻,金色的阳光牵引着我,我飘然而起了!一团粉红的云彩向我飘来,是那么灿烂夺目.使我不由自主地飘了进去.光艳和芳香是那么令人陶醉,我沉迷其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只觉得自己在慢慢地下沉,下沉......突然一道闪电划破长空,一声霹雳震耳欲聋,狂风四起,彩云散尽,我重重地跌倒在地.环顾四周,满目萧疏,一片荒寒寂寥.我大声呼喊,苍白的声音荡过湖面,消失在苍茫的山间......我又开始向山顶进发,眼望着高耸的山巅,脚步显得是那么沉重无力......师:文采飞扬,含蓄朦胧.以自己的一种经历暗示另一种不便明言的经历,恰似雾里看花,若隐若现,这就是想象的魅力.我们是否还能改换一种方式呢?在著名影片<<阿甘正传>>的开头和结尾都有一段镜头是拍了一片飘飞的羽毛.那羽毛洁白秀丽,很惹人喜爱,但它太轻太软,软得根本不能决定自己的行止.它被一阵阵风儿不停地吹着,飘浮着,旋转着,先是到农村,后来到城市.它曾经想落在一个正在看文件的中年男子的肩上,可是正当它缓慢地,悄无声息地落下来的时候,那男子猛地走开了,带起的气流使它连着转了好几圈......终于它最后落了下来,落在了路边的长椅上的阿甘的脚边,它一头靠着阿甘的脚似乎还在颤抖.是阿甘,将它无限怜惜地捡起来,夹在一本心爱的书里.这一片羽毛,是片中女主人公命运的象征.既然影片可以羽毛代人,¬¬¬我们不妨想象得更奇幻些,可以拿何物来作比呢?生:如果以物来喻人的话,我倒像是汪洋中的一条船!生:我看外面飘飞的落叶也可比作我,我想好了一个题目,就叫<<落叶的回忆>>.......师:英国诗人雪莱说:"诗可以界说为想象力的表现."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想象能使我们获得对诗意的最大限度的品味;想象能使我们获得对诗歌更深层次的鉴赏;想象能使我们的想象力"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愿大家在以后的诗歌学习中尽情想象吧!。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对李白了解吗?生(七嘴八舌、气氛热烈):唐代诗人诗仙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师:“倚天仗剑,挂弓扶桑”这是有着庄子般超逸和孟子般英气的神仙般的诗人李白的自我刻画。
天宝元年,李白出发了,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应召入京,然而,快乐只是短暂地驻足,翰林供奉,权贵排挤,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安世济民”、“功成身退”的幻想。
天宝三年,玄宗“赐金放还”,李白黯然离京。
第二年,身在东鲁的李白决定南游吴越,临行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加粗字幻灯展示)。
二、解题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把诗歌的标题读一下。
生(大多数学生读成)师:刚才我听到有些同学将“吟”读成Yǐn,这个字应该读什么音呢?什么意思?生(马上纠正):“吟”读yín。
(但对“吟”的意思,做沉思状)师:“吟”是一种歌行体,白居易不就有《暮江吟》,孟郊有《游子吟》吗?一般与前面的内容连读,也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
那么,“梦游天姥”讲的是什么?生:诗歌的内容。
师:那么,“留别”呢?生:写诗的动机。
师:不错,这首诗正是诗人赠与东鲁朋友的,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好,接下来大家带着以下两个问题一起把诗歌朗读一遍。
①“梦游”本诗的主体,那么,②这是一首留别诗,诗人向东鲁诸公表明什么心迹呢?生:全班朗读课文。
师:天台,“台”念tāi。
那么,这个梦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呢?生: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开始,到“忽魂悸以魄动”结束。
师:也就是说是个从内容来看,大概可分为:梦由——梦境——梦醒。
(加粗字幻灯展示)师:结合最后一段,看看哪里点到了“留别“?诗人向东鲁诸公表明什么心迹呢?生:“别君去兮何时还”点到了“留别”。
诗人留别寄语是“且放白鹿青崖间……使我不得开心颜”。
师:“白鹿”是个怎样的意象?请同学们关注一下注释。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实录应该怎么写?《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此诗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梦 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欢迎大家阅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 1 师:同学们都有过做梦的经历,也有自己的梦想,今天让我们一起追随“诗 仙”李白,看看卓然不群的他,会做什么样的梦。
先请同学们告诉我,第一次看 到《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个诗题的时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生:李白可能在说梦里的事情 师:还有什么感觉? 生:我觉得是在说一些告别的事情。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诗题是“吟留别”,作诗说离别的事情,有点悲伤的意思。
现实很 残酷。
师: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既然是作别,和谁告别呢? 生:东鲁的朋友。
生:通过资料书我看到是从长安被撤职之后,也算是随着自己的心情,跟志 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游走。
师:也就是从京城被赶了出来,在东鲁这个地方呆了一段时间,辞别朋友, 写了这首诗。
师: 刚才这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还有同学说既然是离 别,肯定有点儿悲伤之意。
还有问题吗? 生:“天姥山”中的“姥”为什么不读 lǎo 师:因为这里是老妇人的意思,所以读 mǔ。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读,读的时候把自己阅读中 的疑问待会提出来,我们交流。
(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 师: 古人说,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我看谁做智者, 先来发问。
生: 我感觉第二段和他被贬长安的历程有点相似, 但我不知道从哪一部分开1 / 15始他的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谁能给他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生:从“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开始,他前面写的是“迷花倚石忽已暝”, 讲的是对朝廷的依赖和喜欢, “忽已暝”写的是喜欢上了朝廷。
“熊咆龙吟殷” 和“栗深林兮”,讲的是打雷,大体就是他得罪了高力士,得罪了权贵,从“列 缺霹雳”开始写自己失宠了,从这开始就有一系列的转变。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0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0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1一、教学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蔑视权贵,反抗现实,向往仙境,追求个人精神__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一)教学内容指导诵读,放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注重学生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加以指导,提高学生的诵读水*。
难点:诵读方法的指点。
三、教学对象分析该诗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属古体诗,内容并不艰深,学生结合注释和借助工具书,基本读懂是没有问题的。
但要深入理解从而把握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则并不容易。
传统教法——教师串讲唱独角或师生双边活动唱双簧,效果不会很佳。
鉴于此,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紧扣课文本身的特点(句式参差:以七言为主,兼含四言、五言、六言、九言;感情丰富:既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又表现啦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更凸现啦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同时,也夹杂着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篇幅长短:不似绝句体、律诗体那样短,也不像《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等诗歌那样长,可谓长短适中,易于把握,与一节课的容量也相符),在诵读指导的基础上,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大胆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去感悟、去体味,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做法。
四、教学媒体设计阐述(一)充分体现诗情画意。
李白这首诗描写梦游天姥的具体景象时,诗人的想象力像天马行空一样无拘无束,想象的羽翼随意飞翔,在笔端展现出啦变换万千的景象,创造出啦和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神奇壮丽的境界,炫人眼目,动人心弦。
媒体要尽可能地通过音乐(精选风格迥异、优美动听的配乐)、语言(名家配乐诵读)和画面(精心设计每一幅页面,特别是第二段,为啦展示李白登山所见包括梦中所见,特精选啦大量名山大川的风景图片制作成动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把这种美展示出来。
一是为教学服务,把学生带进李白诗歌美妙的意境中去。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国一等奖公开课课堂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国一等奖公开课课堂实录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请问同学们第一次看到这个诗题时的感觉是什么?有同学认为这首诗可能在讲述梦境,还有同学认为它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我们可以通过资料了解到,这首诗是李白在东鲁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告别后写下的。
接着,我们大声朗读课文,并提出自己的疑问。
有同学问到,从哪里开始,李白的情感发生了变化?另一个同学认为,从“千岩万转路不定”开始,李白对官场迷茫了。
我们一起来理顺这一段的情节,从开始到哪个地方还有美好的景象,过渡句是哪一句。
学生们在课堂上讨论了李白的一首七言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涉及到对一些词语的理解和诗歌体裁的讨论。
他们认为李白在诗中灵活运用了句式,更利于表达感情,同时也突破了送别诗的老套,表达了自己不喜欢权贵的政治态度。
最后,他们认为要研究李白这种品格。
师:她的意思是,这篇文章是李白写的,李白可以不按照传统方式写诗,可以打破常规,可以自由驰骋。
我们可以关注一下诗的最后一段。
生:最后他豁然开朗了。
师:他豁然开朗,不仅是自己豁然开朗,还在劝勉东鲁的朋友们,尽管他们远离京城,但可以骑个小鹿,游览名山大川。
这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像《赠汪伦》那样直接表达情感,但是也很有感染力。
师: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文章中的文字问题。
(教师检查学生字音、词义)师:请同学读一下这首诗。
(一生读第一段)师:你读得很好,特别是“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句话,抑扬顿挫,很有气势。
现在请你再读一遍,试着抑扬顿挫。
(一生读)师:哪一句话你读得最有气势?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师:这句话你读得很好,我们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这一句)教师读第二段)师:现在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师:听得出来,大家在读最后两句的时候适当提高了音调,但还不够。
我们再读一遍,可以吗?挺直腰板,抬起头来。
(生再齐读)师:还是不够。
怎样“开心颜”呢?我们读完后大笑一声行不行?(生再读,并开怀大笑)师:为什么这首诗让你们笑得这么开心?这首诗最打动你们的是哪一点?小组讨论)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话最打动我。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一、导语激趣师:近几天出现了一种天文奇观,是什么?生:双星伴月。
师:太白金星、木星和一弯残月相约相伴,形成了“双星伴月”的奇观。
看到太白金星,我想到了一个人,大家知道是谁吗?生:李白。
师:李太白,传说他是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而生。
如果把唐诗比做文学天空的皎皎明月,那么李白就是这轮明月旁的太白金星,他和杜甫共同构筑了这一浩渺天空的星月神话。
面对这一奇景,我写了一幅对联:金木双星伴明月,李杜两峰耀唐诗。
大家想想,如果李白面对这奇景,他会做什么?生:作诗。
师:是啊,他一定会“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因为他本是“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是“酒仙”;“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李白是“诗仙”。
然而,这样一位谪仙才子,却到42岁才奉诏人京。
供奉翰林。
虽有唐玄宗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但李白却不甘心成为供帝王消遣的一介词客,最终因得罪权贵,不到三年便被赐金放还。
回到东鲁的李白,准备南游吴越,于是,他告别东鲁的朋友,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初读会意师:诗歌,是诗人用生命弹奏的歌谣,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感受诗人生命的节奏。
老师对朗读有两个要求:读好字音、停顿和起伏,并思考诗歌的三段分别与题目有什么联系。
大家推荐两位同学。
第一段。
请一位学生朗读,全班齐读两处文字:一处是“裂缺霹雳,丘峦崩摧8943;8943;仙之人兮列如麻”,一处是最后两句“安能”。
剩下的句子我再请一位同学读。
(学生分工合作朗读全诗)师:大家觉得读得怎么样?生:好。
师:我也觉得很好,很多同学读着读着不自觉地笑了起来。
课文的标题应该怎么读?生:梦游天姥/吟留别师:“吟”是什么?生:作诗。
师:这让我想起孟郊的一首诗——生:游子吟。
师:我们还学过白居易的《暮江吟》,再读读课文题目,应该怎么读?生:“梦游天姥吟/留别”,“吟”是一种诗歌体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实录江来军执教刘学瑶整理师:“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在哪一个朝代达到了顶峰?”生(齐答):“唐朝。
”师:“是的,唐朝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唐诗的百花园中有两朵色泽不同的奇葩,大家说说他们分别是谁?”生(齐答):“李白、杜甫。
”师:“杜甫称为诗圣,李白称为──”生:“诗仙。
”师:“这两位诗人中你们最喜欢谁的诗?为什么?”生(甲):“李白的诗很有激情,我很喜欢他的诗。
”(乙):“李白的诗表现了对理想积极追求的精神,我很喜欢它。
”师:“大家很年轻,豪情满怀,当然很喜欢李白的诗,你们知道杜甫是怎样评价李白的吗?(学生摇摇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生一片感叹声)你们知道今天的人们是怎样评价李白的吗?(生又摇摇头),台湾的余光中先生有霸才,也有霸气,看看他是怎样评价李白的,(放幻灯片)‘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肝硬化怎杀得死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对李白的评价高吗?(生点点头),李白一生除了喝酒这个嗜好外,还有一个什么爱好?”生:“漫游。
”师:“对!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漫游的生活,求仙访道,结交名士,‘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是喜爱宁静的丘壑、幽雅的林泉,还是喜爱雄伟险奇的大山川?为什么?请大家讨论后举手回答。
”(学生热烈讨论)生(甲):“李白永远进取,他要征服这些大山大河,所以他喜爱雄伟险奇的山川。
”(乙):“李白喜欢雄伟险奇的山川,这符合他那狂放不羁的性格。
”师:“对!这些大山川给人一种力度美,震撼人的心灵。
特别符合李白叛逆不羁的性格。
今天我们无法见到李白,但我们可以看到李白的墨迹。
(放幻灯片──《太白墨迹》,图片资料来源于《唐诗鉴赏辞典》中的插图)请大家讨论后说说李白的字迹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生(甲):“刚劲有力。
”(乙):“豪放飘逸。
”师:“很对!字如其人,他这种性格的人就要登涉这些大山川(板书山的图形)和天地星辰同呼吸,和神仙通往来,他的杰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板书题目)‘吟’是什么意思?”生:“是一种诗歌体裁。
”师:“对!请同学们看看课文的第一个解释(学生看书)这首诗写于天宝四载,是他离开长安的第二年写的,这期间李白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生:“李白很郁闷、很寂寞,因为长安的经历对他打击太大了。
”.2.师:“对!于是李白再度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除世俗之念,避功名之心,他南游江浙,北涉燕赵,这首诗就是他将由东鲁南游吴越之际,描绘了梦中游览天姥山的情景,留给东鲁的朋友们,所以题目也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请大家把这首诗齐读一遍,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读音。
”(学生朗读,老师有感情的背诵,站在学生中间,并伴有一定的体态、手势语言,感情充沛,激发学生的情感。
)师:“请一个同学简要地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生:“李白描绘了梦游天姥山见到的奇特景象,并表达了自己对权贵的蔑视态度。
”(板书“梦中奇景”)师:“李白为什么会梦见天姥山呢?请大家默读第一小节后回答。
”(学生默读)生:“因为天姥山非常高大。
”(板书“高大”)师:“作者为什么要写天台山呢?”生:“写天台山是为了衬托天姥山的高大,起烘托作用。
”师:“对!这些山和天姥山相比,是小巫见大巫,这样高大的天姥山难道不能引起作者的梦游之念吗?这是写‘入梦之由’。
”(板书这四个字)师:“李白能象柳宗元一样‘意有所及,梦亦同趣’,想梦就梦,想去就去。
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二小节的开头的这几句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哪些词语用得特别好?”(放幻灯片──“我欲因之梦吴越……送我至剡溪”)生(甲):“‘送’字用得好,湖月送他,多么飘逸,神仙似的氛围。
”生(乙):“‘飞度’一词用得精确,表现了诗人对天姥山心驰神往,这几句诗是写诗人‘月夜飞度天姥山’。
”(板书“月夜飞度”)师:“李白梦中轻飘飘地来到了天姥山,看到了一些什么景象呢?请大家把‘谢公宿处今尚在’至‘仙之人兮列如麻’齐读一遍。
”(学生朗读,老师同时背诵)师:“请大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放幻灯片)可以讨论,然后请同学回答。
”(用幻灯片放映下列思考题:①作者梦游天姥山,首先看到的是什么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特点?②“熊咆龙吟殷岩泉……訇然中开。
”这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给诗人和读者怎样的感受?③洞天奇观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给人什么感受?诗人生活中有类似这样的生活图景吗?④梦游天姥山诗人所描绘的全部景象,从整体上看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然后学生分别回答)生(甲):“首先看到了谢公宿处,青山渌水,高耸入云的山路和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了天鸡的叫声,这些景象既清幽又壮美。
”(师点点头,板书“山林景色、清幽壮美”)(乙):“描绘了一幅山摇地动、天崩地裂的画面,给人以山摇地动之感。
”(板书“惊心动魄”)(丙):“洞天奇观描绘了一幅神仙游乐图,显得富丽堂皇,诗人大概以前在长安皇宫里见过类似的场景。
”(板书“洞天奇观、富丽堂皇”)(丁):“李白整个梦中之景,变幻多端,给人一种瞬息万变之感。
”(板书“变幻多端”)师:“那种福地洞天之景,他有福消受吗?”生:“没有福气,关键时他又醒了。
”师:“梦醒之后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生:“失望、失落。
”师:“李白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轻飘飘的在他的梦中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上,南柯一梦,一下子由神仙境界栽到了地上,心里一定不是个滋味。
‘烟霞’是什么意思?”生:“梦中的仙境。
”师:“李白留恋它吗?”生:“非常留恋。
”师:“但一切都烟消云散,万境归空,无穷哀感,都在虚处。
(板书‘惊梦长叹’)请大家讨论一下李白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学生讨论)生(甲):“李白一生积极进取,但理想和现实总是矛盾的,这一切似乎在梦中都有体现。
”(乙):“三年长安生活对他的打击太大了,梦后诗人无限失落,梦境中好象有长安生活的经历。
所以他做了这样一个离奇的梦。
”师:“李白诗歌善用比兴的手法,为我们理解这首诗的主旨提供了一把钥匙。
特别是清代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过(放幻灯片):‘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
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寓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非徒酬赠握手之什。
’所以有些专家学者据此这样去推测这首诗的主旨。
李白‘一夜飞度镜湖月’,好高兴呀,好象李白哪一段人生经历时的心情?”生:“他在长安时候的经历。
”师:“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到长安后,唐玄宗只把他当一个御用文人,朝中受到群小排挤,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危机四伏,这有点像他梦游天姥山看到的什么景象?”生:“列缺霹雳,丘岳崩摧”师:“对,梦中的洞天奇观多么象皇宫的景象,与其说是神仙游乐图,还不如说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游乐、享乐图,皇亲国戚游乐,岂容布衣百姓靠近,神仙游乐,岂容凡人介入,所以魂悸魄动,恍然长嗟,感慨万千。
不过,诗无达诂,一家之言,可供参考,但两个世界的巨大反差,天生傲岸的李白梦醒后就要抒抒情了(板书‘梦后抒情’),大家把最后一节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老师有感情地背诵)师:“世间行乐亦如此,‘此’是什么意思?”生:“代指整个梦境。
”师:“梦境有什么特点呢?”生:“变幻莫测,扑朔迷离。
”师:“往事如滔滔的江水东流,一去不复返啊!‘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走吧,求仙访道去,‘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叹和想法呢?”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人生受到挫折。
”师:“李白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也受到了老庄思想的影响。
当理想不能实现时,与其委曲求全保全功名利禄,不如骑白鹿寻仙访道以保全人格,与这个黑暗的社会势不两立。
儒家思想激励着文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积极求仕,但当朝政黑暗,理想受到挫折时,老庄哲学中的摒弃功名、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所涵养出来的狂放不羁,潇洒旷达,就成为文人对抗黑暗社会和世俗权贵的有力武器,(师握拳举手),也成为他们消解失意、孤独的有效武器,这也是道家思想很积极、很实用的一面。
李白运用得很成功,李白不消极,他在诗歌的最后奏出了反抗的最强音,大家把诗歌最后一句大声齐读一遍。
”(师生齐读,师读时双手插腰)师:“摧眉折腰”是什么意思?生:“低眉弯腰。
”师:“‘折腰’一词出自于谁之口?”生:“陶渊明。
”师:“对,陶渊明,上级官吏──督邮要他出来迎接:‘陶潜,你把雅戈尔西装和森达皮鞋穿好,金利来领带打好,快出来迎接我们。
’陶渊明当时怎样回答的?”生:“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师:“对,官印官服他一丢就走了,解职归田了。
今天的唐朝谁这样说了?谁这样做了?”生:“李白!”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它唱出了封建社会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
别人不敢想的事他敢想,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别人不敢说的话他敢说。
在《将进酒》中他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在《行路难》中他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屡遭挫折,却又永不妥协,永远反抗(板书‘反抗’)如果他消极的话,怎么56岁还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平定安史之乱,判刑赦免后,61岁又再次参军征讨史朝义,这就是李白!傲岸不屈的李白!”(老师略停顿,让学生稍稍回味一下)师:“李白的诗歌语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该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奇特,为了借惜别伤离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态度,诗人构思出一场场梦游的奇景,运用了比喻、夸张、衬托、联想等手法,把梦中的景象写得活灵活现,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板书‘浪漫主义’),是谁开创了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生:“屈原。
”师:“他的诗歌有什么特点?”生:“激情澎湃,辞彩华美,雄奇的想象,大胆地夸张,丰富的联想。
”师:“对!李白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在感情的表达上喷薄而出,一泻千里,情感充沛,不可掩抑,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难怪杜甫评价李白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很中肯的。
请大家振奋精神,把这首诗齐读一遍。
”(师生有感情地朗读,特别是老师有激情,伴有手势、体态语言,渲染气氛)师:你们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后回答。
(学生讨论)生(甲):“‘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这一情景让我心跳,写得非常好。
”(乙):“‘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也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我很喜欢这句诗。
”(丙):“李白不光是为了功名富贵,而且是对理想积极的追求,使我联想到了美国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却摒弃了名利,积极支持慈善事业,我很佩服李白和乔丹。
”(丁):“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它对权贵的蔑视和对理想的执着,我非常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