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流程表

合集下载

产房预防医院感染措施及流程

产房预防医院感染措施及流程

产房预防医院感染措施及流程1.空气消毒产房通常采用空气净化装置过滤和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真菌,从而减少感染风险。

医务人员进入产房前必须确保手术服和面罩的清洁和消毒。

2.手卫生手是传播病原体的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在进入产房之前,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充分的手卫生,包括洗手或使用酒精消毒剂。

手套是必要的装备,应在每个产妇接受操作前更换新的手套。

3.消毒物品和器械对于使用的物品和器械,如产床、设备和工具,都需要定期进行消毒。

特别是在每位产妇出产后,产床应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4.无菌操作医务人员需要在产房中保持无菌操作,确保手术用具和创面无菌。

工作区域需要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5.医务人员健康状况医务人员在工作前要检查自身的健康状况,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或存在传染病症状,应停止操作并及时就医。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

6.新生儿隔离如果新生儿出生时存在感染风险或患有其中一种传染病,他们可能需要被隔离,以防止病原体传播给其他婴儿和医务人员。

1.医务人员准备工作进入产房前,医务人员需要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帽子,并进行手卫生。

他们还要检查所需设备和物品的消毒情况,并准备好所需的无菌手术用具和药物。

2.清洁产房在每位产妇出产后,产房需要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床单、枕套和其他用品应更换和清洁。

3.接诊产妇医务人员在接诊产妇前需要询问她们的健康状况,是否有传染病症状或暴露史。

医务人员根据产妇的情况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记录病史和给予治疗。

4.手术准备如果产妇需要进行剖腹产或阴道分娩手术,医务人员会为手术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并帮助产妇进行适当的脱毛。

手术用具和药物需要事先准备好,并进行无菌操作。

5.手术操作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保持无菌操作,确保手术用具和创面无菌。

医务人员必须佩戴手套,并在每位产妇手术前更换新的手套。

6.产后护理产妇在手术后需要接受适当的产后护理。

医务人员需要对产妇进行监测,包括妇科检查、体温监测和伤口护理。

2023版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解读PPT课件

2023版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解读PPT课件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合 并其他基础疾病等易增加 感染风险。
03
2023版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 控制标准解读
Chapter
建筑设计与布局要求
合理分区
明确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确保各区域相对独立。
通风与采光
产房应具备良好通风和采光条件,降低病原体传播风险。
地面、墙面和天花板
采用防滑、易清洁材料,方便进行日常清洁和消毒。
医务人员感染意识不足
部分医务人员对感染防控重视不够, 执行力度不够。
耐药菌株增多
耐药菌株在产房广泛存在,给感染治 疗带来困难。
产房医院感染影响因素
环境因素
产房空气流通性差、清洁 消毒不彻底等环境因素易 导致感染发生。
医务人员因素
医务人员手卫生不规范、 无菌操作不严格等行为易 导致感染传播。
患者因素
环境卫生与消毒管理
日常清洁
定期对产房进行湿式清扫,保持 地面、墙面和设施表面清洁。
终末消毒
患者出院或转科后,对产房进行全 面清洁与消毒。
空气消毒
采用紫外线照射、臭氧等方法对空 气进行消毒。
医务人员手卫生与防护
手卫生设施
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包括流动水洗手池、干手纸巾等

手卫生时机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 无菌操作前等时机应严格执行手
1 2
培训内容
包括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 作技术等。
培训方式
定期开展培训,采用理论授课、实践操作等多种 形式。
3
考核与反馈
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并根据反 馈不断完善培训内容。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设施
01
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包括洗手池、干手纸巾、速干

妇科产科感染防治规章

妇科产科感染防治规章

妇科产科感染防治规章为了保障妇科产科患者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案规范(试行)》、世界卫生组织(WHO)《感染控制指南》以及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本规章。

一、组织管理1.1 成立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工作计划,监督、评估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实施情况。

1.2 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日常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和追踪。

1.3 各部门、各科室应严格执行感染预防控制制度,落实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二、人员培训2.1 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感染预防控制知识与技能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2.2 定期组织感染预防控制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控制意识和能力。

2.3 鼓励医护人员参加感染预防控制相关的继续教育和学术活动。

三、诊疗操作规范3.1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操作,防止病原体传播。

3.2 使用合格的消毒产品,做好手卫生,降低感染风险。

3.3 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消毒、灭菌,确保患者安全。

3.4 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3.5 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四、环境管理4.1 保持病室整洁、通风,定期进行环境消毒。

4.2 加强医院污水、废气处理,防止病原体外溢。

4.3 严格探视制度,控制人员流动,降低感染风险。

五、监测与评估5.1 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对感染事件进行持续监测、分析与评估。

5.2 定期进行感染发病率调查,掌握感染流行趋势。

5.3 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查找原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

六、质量控制6.1 感染管理科应定期对感染预防控制工作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制度落实。

6.2 各部门、各科室应配合感染管理科开展感染预防控制质量检查,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6.3 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感染预防控制工作进行评估,提高感染预防控制工作质量。

本规章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产房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二)2024

产房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二)2024

产房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二)引言概述:产房医院感染是指在产房手术过程中或产后恢复期间,由于病原体的存在和传播而导致的人员感染。

为确保产房环境的卫生和患者安全,制定并严格实施产房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产房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点,以保证产房的安全和卫生。

1. 环境准备1.1 指定专人负责卫生消毒工作1.2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和清洁工作1.3 确保产房通风良好1.4 定期检查设备和设施的卫生状况1.5 保持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正确处理2. 个人防护2.1 严格遵守个人卫生要求2.2 所有医务人员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2.3 定期进行手卫生和穿戴换洗2.4 鼓励产妇和家属佩戴口罩并进行手卫生2.5 构建有效的感染控制培训计划3. 患者管理3.1 严格限制产房人员的数量和进入产房的流程3.2 产妇家属进入产房需佩戴保护用品3.3 建立产房人员和产妇之间的快速沟通机制3.4 针对高危产妇制定个体化的感染防控策略3.5 加强出生人员的感染监测和护理管理4. 感染监测4.1 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机制4.2 采集和分析产房环境的标本4.3 定期进行产妇和产后服务人员的感染监测4.4 实施临床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4.5 发现感染病例后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隔离措施5. 教育和培训5.1 提供相关感染防控知识的教育培训5.2 建立规范的操作指南和培训手册5.3 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5.4 建立继续教育机制,并记录培训情况5.5 加强医院领导力和相关人员的培训总结:产房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是确保产房环境安全和卫生的关键措施。

通过环境准备、个人防护、患者管理、感染监测和教育培训等五个大点的综合实施,可有效预防和控制产房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应当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和监测,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护意识,以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和健康。

产房院感预防与控制标准2023

产房院感预防与控制标准2023

产房院感预防与控制标准2023一、引言产房院感是指婴儿在出生后至出院过程中所发生的院内感染。

产房院感的发生不仅会给患儿及其家属带来身体和心理的痛苦,也会增加治疗的费用和医疗机构的风险。

因此,对产房院感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风险因素1. 医疗环境:产房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生活环境,环境的清洁与卫生直接影响着婴儿的健康。

医疗机构应加强产房空气、水质、消毒、医院垃圾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确保产房环境卫生。

2. 医疗操作:产房医务人员的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导致院感的发生,如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皮肤消毒不完全等操作不当的情况。

因此,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产房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医疗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3. 病原体感染:母亲身体内的病原体感染也是产房院感的一大风险因素。

医疗机构应对孕期管理加强,对孕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病原体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孕妇的感染病情,减少院感的发生。

三、产房院感的预防与控制1. 环境清洁与消毒(1)产房的环境清洁应以防备为宜,定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确保产房的卫生情况良好。

(2)空气净化:产房应具备空气净化设备,保证空气的清新与卫生。

(3)水质安全:产房医院应对自来水进行定期检测,确保水质符合卫生标准。

2. 医疗操作的规范(1)医疗器械消毒:产房医务人员对手术器械的使用和消毒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确保器械的严密消毒。

(2)皮肤消毒:产房医生在进行不同操作前应对孕妇的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3. 孕期管理(1)孕妇的定期检查:孕妇在孕期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孕期并发症。

(2)孕妇的病原体筛查:孕妇在孕期应进行病原体感染的筛查,对有感染的孕妇进行及时的治疗,减少院感的发生。

四、产房院感防控管理1. 院感防控小组(1)医院应成立产房院感防控管理小组,负责对产房院感防控工作的全面管理和协调。

2. 培训教育(1)产房医务人员应进行院感防控相关的培训,提高其对院感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布局与设施1.病区内病房(室)、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等各功能区域内应分区明确,洁污分开,配备手卫生设施;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

没有与室外直接通风条件的房间应配置空气净化装置。

2.各病区末端设一间或者多间适于隔离的房间,病房内通风良好。

3.普通病房多人间的床间距应大于0.8m,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床;双排不应超过6床。

4.应配备符合要求的手卫生设施,包括洗手池、洗手液、干手设施如干手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设施位置应方便医务人员、患者和陪护人员使用;应有醒目、正确的手卫生标识,包括洗手流程图或洗手图示等。

5.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应为一次性包装,禁止兑水使用。

(二)手卫生管理工作人员遵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13-2019)执行手卫生。

(三)标准预防措施1.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清洁等工作时应戴清洁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卫生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如在置入导管、经椎管穿刺等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等医用防护用品,操作时保证光线充足。

4.使用后针头不应回套针帽,确需回帽应单手操作或使用器械辅助;不应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废弃的锐器应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专用锐器盒中;重复使用的锐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密闭运输和处理。

5.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

6.用黑色塑料袋密封运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以及传染病、耐药菌患者的被服,做好标识,由洗衣房统一回收。

7.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等)的患者、探视者、医务人员等应佩戴外科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衣袖遮挡口鼻,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并与其他人保持1m以上距离。

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

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在医院中,感染预防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基本措施:一、消毒和灭菌原则1.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在使用后应先清洁,然后进行消毒或灭菌。

2.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3.对于环境和物体表面,在一般情况下应先清洁,然后再进行消毒。

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物,再进行清洁和消毒。

4.实用的消毒产品应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要求进入人体组织的、无菌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诊断器械以及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应进行消毒。

审核实用的消毒产品相关证明,以符合国家有关证明审核证件。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应具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消毒剂应具备《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和《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

三、消毒范围和方法1.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2.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1.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2.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耐高温、耐湿的首选湿热消毒。

呼吸机和麻醉剂的螺纹管采用清洗消毒剂进行清洗与消毒,无条件的医院,可采用高效消毒剂浸泡消毒。

四、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1.碘伏消毒液原液:局部擦拭2遍。

2.碘酊原液:直接涂擦2遍以上,作用时间约3分钟,待干后用70%~80%乙醇。

3.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溶液:局部擦拭2~3遍。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最新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最新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最新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是针对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布局与设施要求、人员管理、物品管理、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医疗废物的管理与处置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标准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预防和控制的认识,规范产房感染防控工作,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等患者在分娩过程中的感染风险,保障母婴的健康。

首先,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包括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医疗废物的管理与处置等方面。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是指对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报告,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疗废物的管理与处置是指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储存和处置,以防止医疗废物的污染和传播。

其次,产房医院感染布局与设施要求包括产房的布局、设施设备以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等方面。

产房的布局应当合理,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和观察。

设施设备应当齐全,包括消毒设备、无菌物品供应、监测设备等。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应当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无菌操作等。

再次,产房医院感染人员管理包括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资质要求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

医护人员应当接受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教育培训,以提高对感染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医护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包括医师、护士等。

医护人员的行为规范应当包括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等。

此外,产房医院感染物品管理包括物品的采购、储存、使用以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

物品的采购应当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的合格产品。

物品的储存应当分类、分区、标识清晰,以便于管理和使用。

物品的使用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物品的质量和安全。

物品的废弃物处理应当遵循环保和卫生要求,防止废弃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最后,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旨在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和形象,增强患者对医疗机构的信任度。

通过规范产房感染防控工作,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预防和控制的认识,规范产房感染防控工作,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等患者在分娩过程中的感染风险,保障母婴的健康。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

一、概述产房是孕妇分娩的重要场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的制定旨在降低产房感染率,保障母婴安全。

以下为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二、制度要求1. 产房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

3. 一次性用品使用规范,严格消毒灭菌。

4. 定期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5. 严格执行传染病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

三、具体流程1. 产房环境要求(1)产房应设置在与母婴室和新生儿科临近的区域,环境清洁、安静,周围无污染。

(2)产房设施、环境条件与手术室要求基本相同,执行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

2. 人员管理(1)进入产房人员必须先换鞋、更衣、洗手,外出更换外出服。

(2)助产人员按外科刷手法刷手。

(3)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要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

3. 一次性用品管理(1)新生儿使用的吸痰管等,应一婴一用,不得共用。

(2)一次性用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不得重复使用。

4. 消毒灭菌(1)产房环境、物品的消毒管理及感染控制执行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

(2)定期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进行微生物学监测。

5. 传染病管理(1)产前应做HbsAg、抗-HCV、抗-HIV等检测。

(2)阳性者及急诊产妇在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产房接生。

6. 医疗废物处理(1)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垃圾处理站。

(2)一般胎盘应归产妇所有,特殊感染的或产妇不要的双包双扎按医疗废物处理。

四、监测与评价1. 定期对产房环境、物品、医务人员手进行微生物学监测。

2. 分析监测数据,查找感染隐患,及时整改。

3. 对感染病例进行追踪调查,找出感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4. 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防控意识。

五、总结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相关部门应认真落实制度要求,加强监督考核,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产房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一)2024

产房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一)2024

产房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一)引言概述:产房医院感染是指在产房内,母婴或者医护人员由于一系列因素引起的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的感染。

为了保障母婴的安全和医护人员的健康,需要制定一套标准的操作规程。

本文将介绍产房医院感染的标准操作规程。

正文:一、建立产房感染控制小组1.任命专业人员组成感染控制小组;2.小组要制定感染控制工作计划;3.负责定期的感染控制培训;4.确保医护人员遵守操作规程;5.定期检查并完善感染控制措施。

二、建立感染控制预防体系1.制定感染预防规定;2.定期检查环境消毒的合格率;3.规范产房物品的消毒和贮存;4.要求医护人员按照规定洗手;5.整理并更新感染控制相关的信息。

三、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措施1.明确产房清洁、消毒的责任人;2.建立全面的清洁消毒流程;3.保证清洁消毒设备齐全;4.要求所有医护人员按规定操作;5.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的监督检查。

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1.负责制定无菌操作规程;2.培训医护人员无菌操作的技巧;3.规范手术室内的无菌操作环境;4.确保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无菌处理;5.规定医护人员穿戴无菌防护用品。

五、加强母婴防护管理1.建立科学的产妇筛查工作制度;2.进行彻底的感染性疾病筛查;3.确保尽早识别潜在感染的孕妇;4.加强产妇的个人卫生教育;5.对感染的母婴进行有效的隔离措施。

总结:产房医院感染的标准操作规程是确保母婴和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感染控制小组、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以及加强母婴防护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产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程序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程序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一)布局流程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

限制区包括: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半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生活区;非限制区包括: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遵守人流、物流,洁污通道分开的原则。

(二)环境管理1.产房周围必须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相对独立。

2.产房内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清毒。

3.产房内物品必须保持清洁、整齐、无尘,定时通风换气、空气消毒。

4.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志。

5.湿式打扫,产房内地面、桌面、仪器和手术灯表面及其它物体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拭,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6.在连续两台分娩之间要清洁地面、台面及其它物体表面,若有血迹或污染则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产床每次使用后更换床上用品,并使用消毒液擦拭床单位。

7.每日接生后分娩室要终末消毒,地面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应立即清洁,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拖地。

8.空调及空气消毒器过滤板、过滤网一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9.窗帘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10.分娩中产生的废弃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执行。

(三)人员管理1.严格参观、实习和陪护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

2.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换鞋,鞋每日刷洗一次。

3.患呼吸道感染疾病或有化脓性伤口时,暂停产房工作。

4.待产人员进入产房更衣、换鞋,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

5.私人物品不得带入分娩室内。

(四)工作质量(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二)无菌技术1.接产前必须进行外科洗手。

2.保持无菌单及手术衣干燥,潮湿视为污染应更换。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助产包内备断脐专用剪、结扎用品等,禁止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

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sop

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sop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手术前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2、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4、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5、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

6、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

7、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

二、手术中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失血量大(>1500ml),术中应追加一剂。

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3、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4、做好术前皮肤消毒。

5、术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正常体温.6、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37℃)的无菌生理盐水。

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

三、手术后1、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2、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3、除非必要,尽早拔除引流管.2.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内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 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

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2、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约30°.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6、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

7、应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产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产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在医院环境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各种医疗新技术的开展,大量抗生素的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增多,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加。

医院感染能明显增加病人的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日,延误康复时间,给个人、家庭、医院和社会造成严重的损伤。

产房作为医院的Ⅱ类环境,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成为产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产房护理人员必须正确掌握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严格履行医院感染的管理规范,认真执行相关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技术规范,现将产房的医院感染监控措施简述如下。

在医院感染科的领导下,建立职责明确的二级护理管理体系。

一级管理:病区护士长和兼职监控护士;二级管理:护理部主任,为医院感染科的负责人,负责评估医院感染发生的危(wei)险性,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与产房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制度有: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参观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1)产房的环境①产房周围必须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相对独立。

②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之间标志明确,并对各区域内的物品放置有具体的要求,做到洁、污分开,从区域划分上让医护人员强化医院感染意识。

③墙、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与清毒。

(2)产房的清洁日常清洁工作:湿式清扫,定时通风换气。

产房内桌面、地面每日用1:200“84”消毒液擦拭1 次,且必须用产房专用抹布、拖把,有明显标记,每次用后用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治疗活动后的清洁工作:每次治疗活动后产房地面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应即将清扫,并用消毒液拖地。

(3)消毒、灭菌①产房所用器械的消毒灭菌对于耐高温、耐高压、耐潮湿的物品多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

如某些金属锐器必须使用化学消毒剂灭菌时,应定时监测化学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定期做细菌培养,以确保消毒效果。

②产房空气消毒每天定时照射1h;每次治疗活动后照射1h,应注意红外线消毒的适宜湿度为20℃~40℃,适宜温度为40%~60%,红外线灯管表面必须保持清洁,每1~2 周用酒精纱布或者棉球擦拭1 次。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一、医院感染管理要求01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兼职感控人员等组成的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02制定应急预案、流程制定产房传染病 (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 疑似或确诊患者接诊的应急预案,有相应的处置流程,储备相应的防护用品、隔离标识等,留有相应的腾挪空间,有相关人员知晓并能定期演练和不断完善流程。

03感染防控自查应至少每季度对产房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对自查结果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持续质量改进。

04联合督查医务管理部门、护理管理部门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对产房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至少每季度进行指导和督查,做好相关记录,对督查结果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持续质量改进。

05培训考核应根据产房感染特点建立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至少每季度开展 1 次培训。

06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07感染监测与报告应制定并完善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的报告与监测制度,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新生儿科,开展孕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二、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01感染监测应遵循 WS/T 312 的要求开展孕产妇及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

02环境监测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清洁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产房新建或改建以及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遵循 GB15982。

03暴发监测疑似或确认的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和调查应遵循 WS/T 524。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01空气净化应符合 WS/T 368 的要求。

02环境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

03工作人员手卫生应符合 WS/T 313 的要求,并应定期进行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监测与反馈。

04工作人员刷手服应集中清洗消毒,一人一天一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D县人民医院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建筑布局(一)应当设置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二)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消毒。

(三)手卫生设施符合要求,能够满足外科手消毒。

二、人员管理(一)医务人员上岗前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培训。

(二)医务人员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综合征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时应离岗或调岗。

有条件的医院应接种流感、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等疫苗。

(三)诊疗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有体液暴露危险时应戴外科口罩和护目镜,穿防水围裙和防护鞋。

(四)接生或助产前应严格执行外科手消毒、戴外科口罩、帽子、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缝合切口前,应更换新的无菌手套。

(五)所有人员入室前应做手卫生。

— 1—三、环境管理(一)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每次≥30min。

空气消毒2次/日,2小时/次。

(二)每台分娩后应擦拭消毒地面及产床周围的物体表面,有明显污染时应随时擦拭消毒。

(三)墙面、天花板每月湿式清洁,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消毒剂擦拭。

(四)清洁工具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清洗消毒,烘干备用。

四、物品管理(一)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换,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织物应分开收集、标识明确。

不应在产房内和走廊上清点脏污织物。

(二)接触患者的所有诊疗物品均应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三)脐部护理使用的敷料及脐包应无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四)使用一次性物品备皮用具,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

(五)接送产妇的平车保持清洁,隔离产妇使用后应立即消毒。

五、消毒隔离(一)对有潜在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

医护人员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 2—处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

(二)注意避免胎膜早破,产程异常者应及早处理,避免滞产、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等引起感染的诱因。

(三)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医院产房是孕妇分娩的重要场所,然而,由于产房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感染风险较高。

因此,建立和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五个主要部份,包括感染预防措施、环境清洁与消毒、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感染监测与报告、以及持续质量改进。

一、感染预防措施1.1 孕妇筛查:产房应对所有入院的孕妇进行感染筛查,包括常规的血液和尿液检查,以及特定的病原体检测,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2 隔离措施:对于已知感染的孕妇,应采取隔离措施,如单独的病房或者隔离区域,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1.3 接种疫苗:孕妇应按照国家和国际指南的要求接种适当的疫苗,如流感疫苗和百白破疫苗,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

二、环境清洁与消毒2.1 定期清洁:产房应定期进行全面的清洁,包括地面、墙壁、家具和设备的清洁,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2.2 消毒程序:医院应制定详细的消毒程序,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能正确执行。

这包括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和方法,对器械、设备和表面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

2.3 空气质量控制:产房应配备适当的空气过滤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卫生要求。

三、医务人员的个人卫生3.1 手卫生: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定,包括正确的洗手程序和使用合适的洗手剂。

此外,应定期进行手部消毒,并戴上适当的手套,以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

3.2 个人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3.3 健康监测: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包括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以确保他们自身的健康状况,减少感染的风险。

四、感染监测与报告4.1 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产房进行感染监测。

这包括对孕妇和新生儿的感染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以及对可能的感染源进行追踪和调查。

4.2 感染报告: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报告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报告感染病例。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PPT课件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PPT课件

06
医务人员培训与职业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培训与教育
培训内容
包括医院感染基础知识、消毒隔 离技术、手卫生、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医疗废物管理等。
培训形式
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包括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
分析等。
培训周期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培训,新 入职医务人员需在入职前完成培
训。
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手卫生与无菌操作规范
手卫生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体 液后等时刻均需进行手消毒,确保手部清洁,防止交叉感染。
无菌操作
分娩过程中的所有操作应遵循无菌原则,使用无菌物品和设备,确保产妇和新生 儿的安全。
环境清洁与消毒管理
环境清洁
定期对产房进行全面清洁,包括地面、墙面、天花板、家具 、设备等,保持环境整洁。
消毒管理
对产房内的空气、物体表面、医疗器械等进行定期消毒,确 保环境的安全。同时,应对消毒剂的种类、浓度、使用方法 等进行明确规定和监控。
医疗废物处理及污水排放要求
医疗废物处理
产房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照相关规 定进行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确 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防止对环境 造成污染。
污水排放要求
报告制度
医务人员发现自身存在感染症状或疑似感染时,应立即向医院感染 管理部门报告,并配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
免疫接种
鼓励医务人员接种相关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07
监测、报告与持续改进机制建立
监测指标设定及数据收集方法
监测指标
包括产房空气洁净度、医护人员手卫生 合格率、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等。
个人防护用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流程表
一、建筑布局
1.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

限制区包括: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半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办公室;非限制区包括: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

遵守人流、物流,洁污通道分开的原则。

2.产房周围必须清洁,相对独立。

3.产房内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清毒。

二、环境的管理
1.产房内物品必须保持清洁、整齐、无尘,定时通风换气每日≥2次,每次≥30min、每日空气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