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求博和求专哪个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求专比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的四辩总结
![求专比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的四辩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f3ee7d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3.png)
求专比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四辩总结求专比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的四辩总结在辩论中,我们就“求专比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经过前三个辩手的精彩发言,我作为四辩,将对辩论进行总结。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专业是人才的基础。
专业的深入学习能够培养人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使其在某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每个人都需要在某个领域有所突破,才能脱颖而出。
因此,求专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只有通过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个人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实现事业的突破。
其次,求专也有助于个人的深度发展。
倘若一个人处于不同领域的学习中,注意力就会被分散,深度学习的机会也会减少。
相反,如果我们专注于某个领域,深入研究和学习,我们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专业的深度学习还有助于个人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通过不断努力,我们可以在特定领域中积累知识和经验,成为行业的专家。
而对于求博,虽然广泛的知识面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具有优势,但它也可能导致知识的浅尝辄止。
无论是人类的认知能力还是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在每个领域都变得高手。
与其泛泛学习各个领域的浅薄知识,不如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一个特定领域的深度学习中。
因为只有在某个领域有深入的专业知识,我们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获得认可和成就。
另外,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让分工成为了现实。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工作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
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具备深度的专业知识。
当我们过分追求广博的知识时,可能会在工作中缺乏实际效果,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和应用这些知识。
因此,对于个人发展来说,专业的技能和知识是更为重要的。
综上所述,我坚持认为求专比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无论是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还是为了个人深度发展,专业的学习和深度的专业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应该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某一个特定领域的学习中,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成为行业的专家,实现个人的突破和发展综上所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学习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铭德杯辩论赛题库
![铭德杯辩论赛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a7932ac60508763231121229.png)
铭德杯辩论赛题库1. 辩题:当代社会“求博”与“求专”哪个更利于个人发展?正方:“求博”更利于个人成长反方:“求专”更利于个人成长2. 辩题:大学校园郊区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正方:大学校园郊区化利大于弊。
反方:大学校园郊区化弊大于利。
3. 辩题:老年人该进养老院还是不该进养老院?正方:老年人该进养老院。
反方:老年人不该进养老院。
4. 辩题:人为自己活着快乐还是为别人活着快乐?正方:人为自己活着快乐。
反方:人为别人活着快乐。
5. 辩题: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是效果还是动机?正方: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是效果反方: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是动机6 . 辩题:电视征婚的利与弊正方:电视征婚利大于弊反方: 电视征婚弊大于利7. 辩题:网络影响人际关系还是不影响人际关系?正方:网络影响人际关系。
反方:网络不影响人际关系。
8. 辩题:文凭能代表知识水平还是不能代表知识水平?正方:文凭能代表知识水平。
反方:文凭不能代表知识水平。
9. 辩题: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正方:知难行易。
反方:知易行难。
10. 辩题:在当今社会是全才更适应社会竞争还是专才更适应社会竞争?正方:在当今社会全才更适应社会竞争。
反方:在当今社会专才更适应社会竞争。
11. 辩题:在人生路上乘胜追击好还是见好就收好?正方:在人生路上乘胜追击好。
反方:在人生路上见好就收好。
12. 辩题:成功的作品应该拍续集还是不应该拍续集?正方:成功的作品应该拍续集。
反方:成功的作品不应该拍续集。
13. 辩题:应先成家后立业还是应先立业后成家?正方:应先成家后立业。
反方:应先立业后成家。
14. 辩题:爱比被爱更幸福还是被爱比爱更幸福?正方:爱比被爱更幸福。
反方:被爱比爱更幸福。
15. 辩题: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还是文学名著比通俗文学影响大?正方: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
反方:文学名著比通俗文学影响大。
16. 辩题: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正方: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弊大于利。
当代社会求博和求专哪个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当代社会求博和求专哪个更有利于个人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b73ccfc80eb6294dd886c94.png)
当代社会求博和求专哪个更有利于个人发展?定义:全才是指全面发展的人才,他是对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的知识面广博的复合型人才。
专才是指在一定知识基础平台上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具有较多的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
全才:在一定范围内各个方面都擅长的人才。
(97版现代汉语词典104页)他要求具有广阔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简单地说就是具有知识综合化、技能多样化、使用变动能力强等特点。
专才:专:集中在某一件事或物上。
(97版现代汉语词典1649页)专才即指某一个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多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
切入分析:1、社会竞争的要求:要看谁更能适应社会竞争,主要事看谁更能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被社会淘汰的几率更小。
这就需要竞争者的综合素质比别人更胜一筹。
2、当代社会的特点:⑴、社会的就职岗位具有有限性,全才比专才能适应更多的位置。
⑵、社会具有变动性与不可预测性,当社会发生变动时全才比专才更能适应变化。
⑶、社会需要创新。
当今的创新往往产生于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之中。
所以全才比专才更具创新优势。
⑷、当今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它带来的是对人整合更高的要求。
在这方面,全才与专才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个辨题中,全在于广博、专在于精深。
我们所要论证的是对某领域知识精深的理解比广博的知识面更加适应社会竞争。
在这里我们不是比较"多"与"一",而是要比较的是"全"与"精"。
1.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分工的明确,分工越明确,知识就越细,这样专才就成了社会的需要。
如高级技工。
(但是专才永远只在一面,对于其个人发展有限制,在公司里通才本身才能获得更大的提拔,从而更好发展自己。
)2.所谓适应社会竞争在于顺应社会的需要。
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更具有竞争力。
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3.专才拥有某一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在复合交叉领域内,最终的研究与实现,也落实在单一领域。
辩论赛: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2)
![辩论赛: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2)](https://img.taocdn.com/s3/m/6f9b885603d8ce2f00662362.png)
当代社会求博比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博:广,大,多。
求博是指追求知识和能力上的全面提升成为博学的人或者说复合型
人才。
求专是指在某一个领域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专业型人才。
我们今天讨论的是是否利于个人发展而并非社会发展,所以给出判断标准:求博和求专哪个更能让人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
求博并非广泛涉猎,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相应的职业,在其工作领域的知识必然要比其他领域的知识要多一些,能力自然也要比其他领域的能力要强一些,一个人不可能个方面一点不差的均衡发展,其所从事的工作知识和能力自然要相对来讲多一点强一些。
求专也并不是从事专门工作,因为一个人很难同时从事两份工作,时间也是不允许的,而是主要研究某一门知识和技能,其他方面相对来讲比较弱一些。
求博的益处在于,第一,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有多条出路,因为博学的人不单单适合一个领域的工作,同时能适合其他领域的工作。
第二,求博带给我们的是全方面能力的提升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掌握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有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要把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做到在各方面技能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潜力。
第三,求博能准确的把握社会的发展趋势,看清形势才能让我们在将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代社会求专更利于个人发展”还是“求博”辩论赛立论
![“当代社会求专更利于个人发展”还是“求博”辩论赛立论](https://img.taocdn.com/s3/m/ec75597ba417866fb84a8e63.png)
谢谢主席,谢谢评委!对方辩友虽激情澎湃,但漏洞百出:(eg: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整合能力,对“专”的限制过于狭隘片面、我方的“求专”是指在某一领域且在这一领域有广博扎实的知识基础之上,对“博”的界定涵盖面过广,心理素质水平……)而我方认为当代社会“求专”更利于个人发展,下面我将从一下几方面进行阐述:1、首先,此辩题限定在“当代社会”这一前提之下,那么我们必须结合当代社会的实情才有意义。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经调查表明,当代社会专科就业率明显超过本科就业率,正是因为高职院校更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迎合了社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
在分工日趋细化的当代,社会对专才有着史无前例的渴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古至今,经过多位教育家的实践才探索出了相对其他教育制度来说更为科学、可行的大学教育。
大学高等教育的职能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层次的专业化教育,当代社会正需这种人才,因而求专更利于个人发展。
2、第二,“专”指单纯、独一,集中在一件事上,求专的目的是成为专才,专才是指在某一专业领域在有许多知识面的基础上,具有较多专业知识、较高专业技能的人才。
我们必须明确“博”和“专”都是对专业知识来讲的,而生活能力等与两者无关。
“博”是指多广大、知道得多,但却没有规定一个明确的标准,到底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博呢?这种模糊且空泛的目标不利于明确方向,太过理想而不现实。
全才是重要,但“求全”与全才是不同的!而求专目的性更明确,具有现实可行性和普遍性,有利于个人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优势,扬长避短,更适合社会竞争机制,显然求专更利于个人发展。
3、第三,只有适合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社会竞争、适合个人实现个人价值的目的才是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的,这一点显然“求专”比“求博”更符合。
专家或者伟人毕竟是少数而且也只是在某一方面是专家,要实现个人价值首先就要对自己正确定位,术业有专攻,个人精力和能力十分有限,与其贪婪浅薄的认知不如专于适合自己的某一领域,往高精尖发展迎合社会需要更为实际可行。
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ad86b1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9a.png)
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第一篇: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大家晚上好!当前,中国的教育机制开始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较高的的自主程度无疑考验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今天我们讨论的正是“求博”和“求专”这两种学习方式何者更有利于个人的持续发展。
首先,让我们来看相关定义。
求博,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有规划有主次地吸收多个领域知识的过程。
求专则是指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并不断深入吸收知识的过程。
需要强调的是今天我们比较是“求博”和“求专”这两个不同过程何者更有利于个人发展,而非“博才”和“专才”的比较。
个人发展就是人通过一定的学习,提高自我认识以及驾驭、变革、创造事物的能力,开拓精神境界的动态过程。
今天我们判断何者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标准在于何者能使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达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明确了相关概念,下面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论述我方观点:第一,从知识的涉猎角度来看,求博能够使我们尽可能地获得更加多元的知识。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单一的知识结构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对个人的要求。
分工的细化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变少了,恰恰相反的要求人才有更宽厚的知识基础以达到整合的要求。
青歌赛选手不知《清明上河图》为何物,显然不符合社会对一个合格艺术家的要求。
求博使我们获得的也许并不是各自能达到就业目的的能力,而是辅助我们形成更强竞争力的整体能力。
第二,从创新能力的培养来看,求博能使我们在掌握多个领域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说文解字》有语:博,大通也。
求博使我们获得的绝不仅仅是分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从而获得1+1>2的效果。
据统计,在近万个独立学科中,交叉学科所占比例高达46.8%。
此类学术的创新,求其本源正是求博带来的。
试问没有教育学与心理学方面的分别研究,如何有今日教育心理学的学术发展?第三,从精神境界的塑造来看,求博倡导的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它使我们获得更加开阔的眼界。
_求博_和_求专_哪个更利于个人发展
![_求博_和_求专_哪个更利于个人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aa6143f6680203d8cf2f2403.png)
_求博_和_求专_哪个更利于个人发展“求博“和“求专”哪个更利于个人发展□裴倩敏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还是专才呢?要看哪个更能促进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所谓专才是指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具有较多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
而所谓通才是具有广阔的知识平台,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的人才。
讨论求博和求专哪个更利于个人发展的问题,全才和专才两个互有长短,博在于广博、专在于精深。
“求博”和“求专”哪个更利于个人发展,论证的是对某领域知识精深的理解和广博的知识面哪个更加适应社会竞争。
“个人发展”,包括了学习、工作和生活这几大基本内容,这个“更”字很关键,它说明不是只讲“求博”和“求专”哪个才有利于个人发展,而是哪个“更”有利于,“更”是要求一种相对比较,突出的是这二者哪个更有优势促进个人发展。
反方网友——我觉得“专”可以说是“博”的子集,这样看上去求博要远远高于求专。
你要先博,才能从中选专,没听说过从小学开始就只学一门东西的,而是要先学好各门功课,到大学或者在高的层面上再求专。
高度分工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但是高度整合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首要的凸显的要求。
社会分工造成了细化,可是如果细化产生的碎片没有能够得到整合,怎么去整体运行呢。
社会分工每走一步,带来对整合的要求就更高。
这个时候不同分工之间是需要有效的沟通,不同学科之间也需要有融合的。
那么具有广阔知识平台、丰富知识储备的通才和只具有单项技能、单项知识的专才相比,谁更能在不同分工之间实现沟通?谁更能在不同学科之间完全融合?是通才!我们的工作往往需要用到外语,难道我们只学好汉语就行吗?在学好汉语的基础上,再多学一门或几门外语不是更有利于学习吗?将来不是更有利于工作吗?不是可以在生活中结交一些异国的人士、文化,开阔眼界吗?更何况,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们学习外语,也是一种时代的需要。
那么,就不能只专于汉语了,还得博学,多学。
因此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更需要通才!反方网友——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这样的过程看似越来越专,越来越狭窄,但是那只是粗浅认知,事实情况是硕士博士的课程很多,除了本专业的课程,他们还要有其它的课程可以选择,目的就是培养更多视野开阔的学生,而不是本专业的书呆子。
一辩改稿
![一辩改稿](https://img.taocdn.com/s3/m/3c64a976a417866fb84a8e48.png)
当今社会,求专比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大家好,学生在这厢有礼了。
下面由我来为大家阐述一下我方观点:当今社会,求专比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专是指在特定领域上有所擅长,有所精通。
而求专之人是放在社会层面上,能够很好地发挥个人才能从而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这样可以找到个人更喜欢和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
所以,在当今社会,求专比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具体如下第一,求专比求博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使人竞争能力更强。
众所周知,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为什么世界五百强更愿意选择那些有在某个领域有真才实干的人,而不是那些对许多东西都所涉猎,但并未深入之人?一个专业是电机的人,当被考官面试的时候,被问及是个否能独立完成设计或控制电机的工作时,考官最愿听到的是此人在电机领域很熟练,很精通,而不是那种在电学各个方面都有所了解却不专的人。
专业型人才的竞争能力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专业之人在职场生涯中有更大的优势。
第二,求专比求博更具有高度优势,更能促进个人发展。
生命有涯而知识无涯,求专之人往往比求博之人更能在某个领域有更大突破,更深入研究问题能让个人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求专之人可以更容易达到某个领域的高端水平,能与更多的高水准人才进行学术交流,从而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提升与突破。
而求博之人往往无法在高科技领域有所建树,也无法获得技术上的革新,成为科技领域的先锋,社会发展与个人价值实现息息相关,所以求专比求博更有利于个人价值实现。
综上所述,求专比求博更符合时代需要,更具有高度优势,更能实现个人价值,所以,我方认为,求专比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第三,当你费劲苦心,一味求博而不求专的时候,你可以感受各个领域所带给你的新鲜与新奇,但你无法对个别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你可以领会知识的渊博与浩瀚,但你却在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对某个领域的热爱与向往,这是可怕,可叹,又可悲的!时间飞逝,知识永无止境,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做到求专岂不是比求博更加重要?但抛开理想,作为现代大学生的我们也不能脱离实际啊,学好自己的专业,应用到社会,报效祖国回报父母,这才是目前我们迫切要做的啊!如果对方辩友此时大谈特谈“博”而不去学好本身专业,那又让学校如何放心,让父母如何宽心?。
(完整word版)求博与求专 辩论稿
![(完整word版)求博与求专 辩论稿](https://img.taocdn.com/s3/m/cfc8e145cc17552707220872.png)
辩论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及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本次辩论赛的正方一辩。
在本次辩论中,我方观点是,在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下面我将就此主题进行正方立论陈述。
首先让我们来阐明一下本次论题中的几个概念。
所谓“求博”,是指追求全面发展能力,拓展知识广度。
说文解字曰:博,大通也,乃广大而通达。
所以在这里有几点需要辨清:第一,“博”并不等同于“不精”,“博”乃广度,“精”乃深度,广度中也可有深度,两者并不是决然相对的概念;第二,“求博”也并不代表每一个领域都强,它指的是相对于“专”而言拥有覆盖面更广的知识技能。
这与现代社会需求是相称的。
第三,“求博”不仅仅有学识方面的要求,更包括身心、素质、技能等全方位发展。
而这正是个人发展中必要的修身之基础。
求博显然是更适应当代社会环境的。
当代社会是经济全球化、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跨行业、跨领域的人才流动日益频繁,各领域之间不断发生交流与整合,那么知识广博、一身多技的复合型人才难道不比只掌握一门技能的人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吗?学科交叉领域通常是科学创新的前沿,这不正说明求博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吗?并且,求博有利于提升个人竞争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
在现代社会各学科融合渗透,相互交叉的情形下,一个在各领域均有涉猎的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和只囿于一门学科的专业人才,在座各位会选择谁呢?答案自然是不言自明的了。
另外,人们常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们想要多抓住一些机会的话,是不是也该多准备几手呢?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最后选择的职业与所学专业并不对口,在这样就业行情变化莫测的情况下,一个知识广博、一身多技的人不是比只懂某一项技能的人更有就业优势吗?最重要的,“求博”是当代社会的大势所趋。
现在的教育体制提倡通识教育,体现了“求博”观念。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学校丰富多彩的通选课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拓展见识、增强能力的平台,校长长期以来也一直倡导教育中要渗透人文精神的培养,现行的教改更是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多方位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
当今社会求专(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当今社会求专(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69453f14693daef5ef73d45.png)
当今社会求专或者求博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2011.4.14人生苦短啊!样样都会便是什么也不会啊!武林高手固然人人想做,但是要量力而为啊!死书尚且不通何况活书呼?世界之大无人可以样样精通,与其如此何不从专一个?可以理解人的贪念,但是请克制啊!鱼和熊掌皆我想得,水虽不在深但在于所——有(龙)!但若于无水深尚且不灵何况水浅呼?龙游浅水,龙尚且困何况人呼?水深可以养龙,虽无龙,可待有时!水之浅则驱龙,纵有一时之飞,何以待时?辩题:学习要专还是要博?正方:武汉大学大学生学习应以专为主反方:东吴大学大学生学习应以博为主时间:2000年8月8日2000年全国大专辩论赛武汉大学获胜--------------------------------------------------------------------------------反方结辩:大家好,对方辩友说话非常简单,但他问了没有?要将专业的东西学得非常的好,在最关键的时刻学以博学,他们认为这样是以专为主,以学为辅。
但我方的观点是什么呢?我方观点认为在你要发挥专业之前,必须要有一定的道德感,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观念,必须要有一定的世界观。
让我们来看看这时候要怎么比较不同的人,就是在什么为主代表什么比较重要。
比如说对方辩友,如果大家记得的话,就在博学的部分他告诉我们说,如果什么都学的话,难道就整个专业就会偏废了,那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说,虽然他们工作专业,但是博就博的偏废呀,所以在两个都需要比较的时候代表的是,当只能取其一,或者当一个必须为正的时候,对方辩友认为专业知识最重要,社会观在专业培养之后再培养嘛,世界观在专业培养之后再培养嘛。
那我方认为是什么?我方认为在先有社会观、世界观之后,才是发展你真正的专业的时候,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说先培养专业再考虑世界观、社会观,换句话说,可能出现像我方所说的一个专业人才虽然有了非常强大的专业技能,但是他却缺乏道德感,这个时候可能采用我方所说的,造成这样的情况危害社会,这样的专业难道有用于社会吗?再来看看,如果说他没有社会观,也就是说,他没有办法跟别人相处,没有办法将他左右,让别人所接受,那这样的专业究竟对社会会有什么帮助呢?再来说说看,如果没有世界观,这样的发明在国内可能大家可以接受再向世界进军的时候,发现已经被世界所淘汰了,这样的专业难道是对方辩友所说的有用吗?反观我们,说来可能在你,将来在适应社会当中你可能相信对方辩友非常积极在专业上钻研,虽然可能基础差了一点,但是我发现就算专业真的没有办法增加的话,但至少到研究所的时候还可以再学,进入社会还可以再做学习,也就是说专业部分是可以靠后面再弥补的,但是一个人的道德感如果失去了都没有,有了专业知识那又有什么作用呢?虽然我们可以比较的是,当双方都能够做到的时候,其实双方的状况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都有一个有专业而又博学的人,但是,只能取其一的时候,第二方自动退下,至少,出来的是生为一个人,然后再让他成为一个专才。
求专还是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求专还是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3858427482fb4daa58d4be6.png)
当今社会是求博还是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当今社会是求博还是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我方认为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在讨论的开始,我方希望与大家能达成一个共识,即今天我们讨论的求博求专并不是一个事实上谁好谁坏的判断性问题,因为基于不同的事实,我们能举出诸多的例子来证明各自观点,彼此没有讨论的意义。
所以我们说,今天这个辩题是一个价值倡导性的辩题,我方希望通过这场讨论能够呼吁大家去求博,去拾起对博的关注。
首先,这个辩题值得讨论的意义就在于它立足于当今社会。
我们都知道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复合型人才要求我们能够做到一专多能,即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能力,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能够出类拔萃。
也就是说,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已不仅仅是只专于一个方面的人,而是博专结合的人才。
这种高要求的目标对当今社会的我们也作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毫无疑问的是博专结合是绝对有利于我们的自身发展的。
其次,当今社会较之之前的社会,专业化分工更加明细,无论是作为学生还是作为职员,我们总在自己专属的道路上不断拼搏奋进,无论大家是否意识到,求专已经扎根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专也已经被大多数人所重视,求专本身并无过错,也能促进个人发展。
但今天,我方想要提醒大家回头看看的恰恰是被相对忽视的博,因为博的缺失,使得博专结合变得更加可望而不可即,也使得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
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是时候挥舞起博的大旗,去争取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去发展自己,充实自己,适应这个社会的需求,因为只有达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才是真正的发展自我,也才能更好的发展自我。
其三,个人的发展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今天我们把求博求专同个人发展联系在一起,那么,哪个更有利于达到博专结合的理想目标,哪个就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所以,当我们综合社会需要和社会现实来看,求博在当今社会就显得更加有利于个人发展。
因为求博,我们才能更稳的达到博专结合,不偏废曲折,和谐的发展自我;因为求博,我们才能更好的达到博专结合,适合社会需要,满足自身发展;因为求博,我们才能更快的达到博专结合,激发内心潜能,丰富自身发展。
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PK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PK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d38b5d0c1c708a1284a4463.png)
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PK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话说星期天我们打了新生辩论赛的第一场,出师不利啊,居然被对方在气势上压得不行,弄的最后自己都没有信心了,惨淡收场。
结果下来以后晓晓说了很经典的一句话:“你们怕啥嘛,对方那头纯粹就是一句话先给你砸过来,管说的对不对有没有逻辑,反正先砸了再说。
”唉~~打辩论这个东西,自信心真的太重要了,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都觉得自己已经败了,你提前准备得再好、观点再有理也没用。
我们第二场基本上都算裸打了,星期四晚上的比赛,居然中午都还没有把立论写好,弄得我们几个人晚饭也没心情吃了,在食堂里面超级紧张的做准备,但是好在还是在比赛前把要准备的都准备好了。
先看了一场2班和4班的,唉~~他们真的给了我们好大的信心啊!立论还好,双方都还很正常,从攻辩开始,正方就开始出问题了,提出的问题一点儿威慑力都没有,到了自由辩论就都开始漏洞百出、逻辑混乱。
大头很自信的给我说:“走,等哈我们上去给他们打一场观摩赛。
”说实话,我觉得我们其他环节都还做的不错,就是攻辩的时候,提问还是不够力度,有的时候举的例子也不是特别适当,技巧上欠缺比较严重,浪费了不少时间。
以下是我们这方第二场的一些记录,如果有朋友碰到同样的题目,希望有所帮助。
开篇立论:谢谢主席,也谢谢对方辩友精彩的立论。
首先请允许我对今天的辩题作如下分析:求专是在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平台上,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求博是对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寻求知识面的广博性。
个人要发展首先要适应社会的需求,迎接社会的竞争。
我方所持有的观点,即是在说,对某领域知识精深的理解比广博的知识面更加适应社会竞争。
需要提醒的是,在这里我们不是比较“多”与“一”,而是比较“博”与“专”。
求专并不是局限在某一方面,而是在已有的知识大体系中,以求专精神为指导,更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我方认为当代社会,求专比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理由如下:首先,从当代社会方面来说。
“当今社会求专还是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四辩稿
![“当今社会求专还是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四辩稿](https://img.taocdn.com/s3/m/6416f46784254b35eefd34cb.png)
谢谢主席,谢谢对方辩友。
对于在当今社会,求博还是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这个辩题,我方认为,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当代社会是此次辩论的环境限制,在此条件下博和专其实各有长短,因此,我们更应优中选优,找到更适合个人发展的方向。
但是,我们所处的时代特点是知识极速膨胀,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专业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而受到时间、精力等因素的限制,在追求知识广度的同时难免学而不精。
托尔斯泰曾说,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
因此,相比于求博,求专才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因此,我必须指岀对方辩友在刚才的辩论中犯下的一些错误。
我方所说的求专”是指在一定的知识基础平台上,在某些领域进一步探索学习,争取掌握更深入的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
对方辩友认为求专就是要成为一个领域内的天才,其他领域的蠢材。
这样的理解难道不是太过狭隘了吗?对方辩友所说的博,有一个先决假设,那就是人的能力是平均的。
然而,看看国学大师钱钟书的例子。
他报考清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语文分数却很高,英文更是满分。
大师的能力尚且不均,更何况我们众人呢?对方辩友的假设显然是不成立的。
但是能力存在差异,从另一方面看却是一种优势。
我们若针对自身特点进行学习,更容易在某些领域里取得个人所能取得的最好的发展,进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
虽然不论是求专还是求博,其目的都是统一的,那就是取得个人的发展。
但是,选择不同,结果也将大不相同。
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趋势是辩证统一的。
现代社会条件下分工越来越细,而与分工相对应的知识结构也越来越细,专业也向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
因此,求专的人由于比求博的人更加专注于他所研究的领域,所以拥有更加深厚的专业知识,在职业竞额争中更具优势。
而对方辩友又谈到了如今专业又面临整合的趋势。
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什么是专业整合?在这里,对方辩友显然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错误。
专业整合存在多种模式,而我们考虑的是对人影响最大的横向模式。
一种是高度专业化的横向整合,比如In tel公司通过汇聚全球高级人才集中于计算机芯片的设计。
【最新精选】辩论议题: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pk“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最新精选】辩论议题: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pk“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01b770280eb6294dd886cdf.png)
【最新精选】辩论议题: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pk “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辩论议题: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PK “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时间:2010年4月14日20:00正方一辩: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PK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企管群:求博,实战群:求专。
我们是正方自然是主张求博了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参赛队的情况正方一辩:——广告人、电影人正方二辩::某便利夫妻店店长,身兼会计,理货,销售等多职..正方三辩:-做过3年设计,2年技术引进,1年内贸,5年外贸,现任海外市场营销经理,对技术管理,拓展海外市场颇有心得。
擅长:通过矛盾的分析发现国内行业机会,整合国内外资源发掘盈利模式,输入技术细节确立技术实施方案,分析企业效率提高企业的中远期竞争力。
目前致力于西方管理科学知识的研习与实践。
一兰-理工科学习背景,人力资源从业经历正方一辩:主题里面有几个关键词我想这里先解释一下当代社会 2、个人发展 3、博 4、专1、当代社会:是讯息万变的社会,是多极化趋势发展的社会,是全球化的社会2、个人发展:我们主张的是良性发展即发展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对家庭有贡献的人而非单纯的能否赚到钱的人3、博:即为博学广博4、专:相对于博来讲是专一概括一下我方观点为下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时代呼唤高素质人才的出现.当今社会新技术、新工种、新行业不断涌现,岗位职业越来越不稳定,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不断向综合化、整体化方向发展,因此,社会迫切要求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人才资源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意义。
所以简单的博有利于个人发展我方理解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必要性正方二辩:企管群-Bob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商业风起云涌, 社会的进步一日千里。
求博比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求博比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906592a0722192e4536f61a.png)
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很高兴和诸位在此探讨求博和求专哪个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的问题,我方认为,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当代社会是一个各行业、各领域交叉性强并且人才流动频繁的时代,我们今天所说而求博和求专是两种不同的态度,而不是博才和专才的比较。
求博即追求博学,是广泛学习多专业、多领域知识或技能的一种态度,而求专是深入学习某一领域内知识或技能的态度。
个人发展包括事业和生活两方面,我方判断的标准是:哪个更能促进个人事业的进步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哪个就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下面我将从以下两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第一,求博更能促进个人事业的进步。
首先,当代社会对创新提出了迫切需要,而创新的突破点正是出现在不同领域和学科交融碰撞的地方,而一个怀有求博态度的人能够更好的将多领域知识融汇贯通起来,更有利于创新灵感的迸发!其次,高度分工是当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但高度整合更是当代社会的突出要求,求博可以为我们提供广阔的知识平台和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能在不同分工之间实现沟通融合。
再者,当代社会产业和职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跨行业跨领域的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以求博的态度学习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人能够更好地应对频繁的人才流动,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第二,求博更能促进生活品质的提高。
首先,求博之人由于涉猎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因而比专注于某一领域的求专之人能够更好、更多方法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比如一个普通人若能学习一些医学知识,那他在生活中就比其他人能更好的养身健体。
其次,由于求博之人比求专之人涉猎到更多领域的知识或技能,因而在生活中他可选择的陶冶情操和愉悦身心的方式就更多,对个人的发展就越有利。
比如一个人对钢琴和舞蹈均有追求,那么在没有钢琴的条件下,他就比求专之人多了一个舞蹈的选择,他愉悦身心的可能性也就更大,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更利于他个人的发展。
从现实意义来看,大学生坚持一个求博的态度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在当今社会下,求专比求博更有利于自身发展。
![在当今社会下,求专比求博更有利于自身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c87d8c1a1c7aa00b42acb02.png)
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反方四辩在这向大家问好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发言,但存在的几处错误,我不得不提出1.请对方辩友不要将“求博”和博才的概念进行混淆。
求博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于学习中的面面俱到,尽力做到知识层面的全面发展,但并不是已经是一个博才了,博才已经是一种结果的呈现,而求博却是一种过程,对方辩友总是将已经是博才的例子扣在求博的辩题上,难道不是张公帽子李公戴----张冠李戴嘛。
2.对方辩友对求博可以在更多职位进行工作进行粉饰。
无论你在多少不同的岗位进行过工作,但是,你在一份职位上时,你就是一个不断求专的过程,也就是说你求博最终也是为了求专,再说求职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企业是否选择你是看重了你在某一方面的才华,你虽然有很多方面的才华,但最终决定你能否胜任一个岗位的是你其中一面的才华。
3.对方辩友选择性忽略了一个问题,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当今社会的背景下,求博的门槛变的空前的高,对于精力有限的我们,求博无疑会浪费我们很多的精力,那么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下如何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呢。
4.请对方辩友不要扭曲我方的观点,我方从未否认求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但求博的最终目的实在为了求专,但是针对社会的现状,市场上的越来越细化分项,工作上的分工越来越细,这不就说明求专更利于自身发展嘛。
5.对方辩友扭曲了求博和求专的定义,求博和是全方面发展成为一个博才的过程,求专是在某一领域达到某一高度专才的过程。
而对方辩友将求专的过程与自己追求爱好的过程进行偷换,用追求兴趣爱好的过程撑起求博的观点,这样的论点何以站的住脚。
最后我要重申我方观点:在当今社会下,求专比求博更有利于自身发展。
1.从当今社会的特性来讲,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时代。
知识大爆炸,意味着我们终其一生都不可能穷尽方方面面的知识。
社会分工越细化就越需要各领域高精尖的专门人才。
没有社会的进步,个人的发展就没有任何立足点。
求博不如求专四辩辩词
![求博不如求专四辩辩词](https://img.taocdn.com/s3/m/c00213dab9f3f90f76c61b14.png)
主席、评委、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们坐在这里一起探讨“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还是“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我方的观点是“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世界这么大,时代发展这么快,知识每天都在以爆照级的数量产生,进入新世纪以来,知识以每2-3年的时间在更新,而我们大多数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想精通一门学问,尚且需要耗费我们毕生心血,对大多数的普通人而言,想要博学多才,样样精通,谈何容易。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博大精深那是痴人说梦,当求博和求专放在我们面前只能二选其一的时候,选择求博的人看起来每样都懂一点,每样都会一点,但是同样一件事,让专业的人来干,和让万金油的人来干的话,效率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我们应该选择求专,我方一辩刚才已经论述,我们所指的“求专”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的平台上在某些专业领域掌握较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求专不是专盯一门学问,而是在知识有所储备的前提下,专心研究一门学问或技术。
创新往往也容易在这个地方产生。
当然当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有多种知识背景的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多。
但这个社会的总体格局依然各司其职,协同合作,以专业选手为主,以跨界人才为辅。
需要指出的是,跨界人才不但需要多种知识背景,还需要跨界的知识和技能,当具备了这两个因素以后,他又成为了跨界领域的专业选手了。
求专,让我们静下心来,不为外界的熙熙攘攘所扰,专心一致,做好事情,佛典有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我们讲求专,不仅仅是指追求知识技术的专业化程度,更是一种追根究底,精益求精的人生态度。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最缺的就是能沉得下心来,钻的进学问和对工作尽职尽守的人。
但凡有一颗求专的心,何事不成。
要想取得成功的人生,手中的时间其实非常少,少则得,多则惑,学得越多,越容易让我们产生困惑,人民日报2015年5月7日曾刊文指出:“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睁大双眼,却什么也看不见。
”所以今天我们要告诉大家,不论做什么事,记住一句话,学得多,不如学得精。
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dcc0a48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60.png)
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结辩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辩论,现在由我来做我方总结陈词我方始终认为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对方辩友强调“求博”容易造成“博而不精”,而“求专”才能达到“精”的地步。
但是请对方辩友注意,今天我们所讨论的话题是“求博“还是”求专“更利于个人发展,而不是“求精”是否有利于个人发展,请对方辩友不要偷换概念。
“求博”不等于无法“求精”,“求专”也不等于“求精”,希望对方辩友不要太过死板。
或者我们在退一步来讲,就算“求博”无法到达“精”的地步,也不会阻碍个人发展啊!我学书法,学游泳。
既没有成为书法家,也没有成为游泳运动员。
但是我能写一手好字,洪水来了淹不死我,谁说非要到达“精”的地步才有利于个人发展啊?对方辩友说,一个孩子学“太多”的东西,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压力,让他们发展不好。
对方辩友您自己都加了“太多”两个字了,我们都知道,什么东西都要适可而止,过量了就会带来一定的弊端。
我们今天的话题都是在正常范围来讨论的,希望对方辩友不要拿这样的极端例子来和我们做无意义的讨论。
同样,我们也不否认“求专”是可以达到“行行出状元”,但是我们强调的是“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那些行业的领头人一定不是单一的!放眼古今中外,无论是亚里士多德、达芬奇还是毛泽东这样的名人,他们所涉及的领域都并不拘泥于一个,而是多方面的发展。
求博不是要样样精通,而是不愿放弃我们潜在的才能,不忍心让我们的天赋湮没在不懂得发掘的叹息里。
求博本身是没有衡量标准的,因此,真正求博永远不会被什么外界因素逼仄住,人是自由的,心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精神是自由的,个人的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更有利于发展个人!我们求博,是在个人能力范围内,追求更多更好的动态过程,不因为达到了一样而不学习其他,更不是因为达不到而不追求。
我方一辩已经说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高,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无论是社会需要全能型人才,还是个人需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都需要我们有一颗“求博”的心。
求专比求博更重要一辩稿
![求专比求博更重要一辩稿](https://img.taocdn.com/s3/m/9f898dd833d4b14e8524680e.png)
当今社会,求专比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各位观众,评委,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我方的观点是当今社会,求专比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开宗明义求专:在心态行为上,将精力主要置于一个领域,以期在该领域获得较高的成就。
相应的,求博:在心态行为上,讲精力置于多个领域,以期在多个领域取得一定的成果,请注意,一定的成果与较高的成就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必然是两个层次的。
也就是说,通俗的来说,求专意在精,求博意在广。
而今天这个辩题讨论的意义在于,对于一个人的来说,为了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其应该选择求专还是求博,即今天是两种发展方向的讨论。
那到底什么才是个人发展呢?我方认为,能最大程度上的实现自我价值,满足自我需求或社会需求即为个人发展。
而我方也将从满足自我需求及社会两大方面详细论述我方观点。
第一,求专在满足自我需求方面更有利。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何况我们更为复杂的人呢?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长领域。
而事实上,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精力一定是有限的固定的。
当一个人希望在这些特定精力内获得更好的个人发展时,那么当然应该选择在其擅长的领域发挥其精力,从而获得较高的成就。
举个例子来说,像我方四辩口才极好,思维极佳,其选择了法学专业,而他也将在这个领域利用其特长不断求专从而取得较高的成就。
若要其求博学习音乐,学习美术,学习会计等等,恐怕真是要我方四辩无法适从了。
第二,从社会需求来看,求专更有利于人满足社会需求从而得到较好的个人发展。
从福特公司创造流水线到现在,日益细化的分工使得我们的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社会也不断进步。
一方面来说,分工日益细化,而僧多粥少是社会找工作的现象,只有你对你所专的这一分工愈加精深,才能适应整个社会适应社会需求,从而得到更好的个人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分工亦需要不断加深分化。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不断从深化本领域,才能对该领域进行进一步的深化,从而促使社会进一步分工。
再比如我方四辩,若是其求博发展法律发展因为发展美术,那么极有可能他既不能在律所找到工作也不会在美术音乐上有所造诣,相反,若是求专于法学,在这条路上一直挖掘,能将法学这个专业不断深化细分,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有了行政法专家,婚姻法专家等等。
当代社会,:“求博”是更有利宇个人发展 还是求专更有利于发展
![当代社会,:“求博”是更有利宇个人发展 还是求专更有利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f47d61b6c175f0e7cd137d1.png)
2、当代社会,:“求博”是更有利宇个人发展还是求专更有利于发展正方: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主辩发言::各位评委、男队辩友及各位准备砸砖或喝彩的观众:大家好!我方观点是,在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在阐述本方观点之前,我想解释一下此次辩论题中的几个概念。
首先,“当代社会”这是个时间概念,也是个区域概念,是指的是我们目前所处的整社会环境。
所以,我们的辩论只限于此范围内。
第二,“求博”和“求专”是两个省略式概念,所谓“得博学”,也就是说广泛学习各专业知识,成为一个博学的人或者说复合型人才;所谓“求专”,对应的就是在某一个领域钻研人士或者说专业型人才。
第三,“个人发展”,很显然包括了学习、工作和生活这几大基本内容。
另外,这个“更”字很关键,它博”和“求专”哪个才有利于个人发展,而是哪个“更”有利于,突出的是这二者谁更有优势促进个人发展。
清楚了概念,方好进入具体的论述。
首先,我将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来论述我方观点。
个人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的,所以要谈到个人发展,我们无法避开社会的发展。
当代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状况呢?让我们来看看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首要要整合的要求更高;并且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职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跨行业、跨领域的人才流动日个环境来看,更为需要的是具有广阔的知识平台,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的人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复合型人才。
说得更为详细一点,第一,高度分工为显著特征的现代社会,高度整合也成为其一个突出的要求。
分工细化的碎片只有得到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而这种整合显然更需要知识面广泛的复合型人才——整合的过程需要沟通,不同学科之间需要融合,那么知型人才难道不是比只精通一门专业技能的人更有优势,更能被社会所需要吗?!第二,当代社会现在一大现实问题就是人才流动从事着专业不完全对口或者完全不对口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人在屡次的就业尝试之后,最后选择的稳定职业仍旧与当年所学专业就业行情变化莫测,那么比较而言,一个知识广博、一身多技的人肯定比专业于某项技能的人更有就业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社会求博和求专哪个更有利于个人发展?定义:全才是指全面发展的人才,他是对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的知识面广博的复合型人才。
专才是指在一定知识基础平台上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具有较多的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
全才:在一定范围内各个方面都擅长的人才。
(97版现代汉语词典104页)他要求具有广阔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简单地说就是具有知识综合化、技能多样化、使用变动能力强等特点。
专才:专:集中在某一件事或物上。
(97版现代汉语词典1649页)专才即指某一个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多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
切入分析:1、社会竞争的要求:要看谁更能适应社会竞争,主要事看谁更能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被社会淘汰的几率更小。
这就需要竞争者的综合素质比别人更胜一筹。
2、当代社会的特点:⑴、社会的就职岗位具有有限性,全才比专才能适应更多的位置。
⑵、社会具有变动性与不可预测性,当社会发生变动时全才比专才更能适应变化。
⑶、社会需要创新。
当今的创新往往产生于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之中。
所以全才比专才更具创新优势。
⑷、当今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它带来的是对人整合更高的要求。
在这方面,全才与专才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个辨题中,全在于广博、专在于精深。
我们所要论证的是对某领域知识精深的理解比广博的知识面更加适应社会竞争。
在这里我们不是比较"多"与"一",而是要比较的是"全"与"精"。
1.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分工的明确,分工越明确,知识就越细,这样专才就成了社会的需要。
如高级技工。
(但是专才永远只在一面,对于其个人发展有限制,在公司里通才本身才能获得更大的提拔,从而更好发展自己。
)2.所谓适应社会竞争在于顺应社会的需要。
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才更具有竞争力。
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3.专才拥有某一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在复合交叉领域内,最终的研究与实现,也落实在单一领域。
因为全才的个人作业缺乏效率,分工把精力集中于个别的领域,更有利于实现社会价值。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钱学森说音乐艺术对其科学成就起了重大影响)。
4.适应社会竞争在于适应社会需要,人才与社会之间则是双向选择的关系,全才选择面广,却只能被选择一次,而且还有不确定性。
(有多个被选择的方向,专才同样只能被选择一次,同样不确定。
)5. 这就象韩寒跟一个三好学生去高考一样,没说的,结果一定是那个三好学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而韩寒只能抱着他所痴迷的文章做春秋大梦,妄想那个校长好心,来一个什么免试入学。
这难道还不够清楚的了吗,全才一定比专才更能适应这个社会的竞争。
因为,全才至少比专才具有更加稳定的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没有稳健的心理素质,你在这个社会将很难立足。
试想,一个动不动就要因挫折萎靡不振,自伤自残的人,你能痴望他做出更好的成绩,这也正是在奥运会上屡获金牌的中国队强调队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的原因了.6.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还是专才呢?要看他们谁更能促进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所谓专才是指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具有较多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
而所谓通才是具有广阔的知识平台,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的人才。
简单说来,通才知识综合化,技能多样化,适应变动的能力强。
7. 好的!谈现代社会,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首要要求。
高度分工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但是高度整合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首要的突现的要求。
社会分工造成了细化,可是如果细化产生的碎片没有能够得到整合,我们去哪里寻找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呢?社会分工每走一步,带来对整合的要求就更高。
这个时候不同分工之间是不是需要有沟通?不同学科之间是不是需要有融合呢?那么具有广阔知识平台、丰富知识储备的通才和只具有单项技能、单项知识的专才相比,谁更能在不同分工之间实现沟通?谁更能在不同学科之间完全融合?是通才!因此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更需要通才!8.让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
从古代科学的综合,到近现代科学的分化,再到当今科学新一次的综合。
各个学科森严壁垒、各自为政的状况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看到各个学科相互沟通、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而当今创新的点正是出现在不同思想,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相互交*、沟通、融合、综合的地方。
那么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们是不是要比那些窄口径的专才们更具有实现创新的能力呢?所以现代社会的突破和进取更需要通才。
9. 让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一个现实的问题--人才流动频繁。
美国人一生之中要变换工作7到8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职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我们发现跨行业、跨领域的人才流动日益频繁。
这个时候,多种技能的通才是不是要比那些只具有一项技能的专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动呢?综上我们发现,不管是从宏观的社会角度,还是从微观的个人角度,都能证明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通才!10. 第一、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专门的岗位,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做了一样工作,他就是专才,否则世界上没有通才了,对不对?第二、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主导的专业,所以我们不能说有了一个主导的专业,这个人就是一个专才,否则这个世界上又没有通才了。
11. 总体:在现在这种瞬息万变的社会条件下,宽口径、厚基础的全才比窄口径的专才更能适应当今不断变化的社会竞争。
12. 认为专才在某一专的领域内比全才更精所以更能适应社会竞争,忽视了社会竞争的特点和适应社会竞争的要求。
只看到社会的分工细化,没有看到细化带来的对整合更高的要求。
一辩立论阶段正一:大家好!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还是专才呢?要看他们谁更能促进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所谓专才是指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具有较多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
而所谓通才是具有广阔的知识平台,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的人才。
简单说来,通才知识综合化,技能多样化,适应变动的能力强。
好的!谈现代社会,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首要要求。
高度分工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但是高度整合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首要的突现的要求。
社会分工造成了细化,可是如果细化产生的碎片没有能够得到整合,我们去哪里寻找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呢?社会分工每走一步,带来对整合的要求就更高。
这个时候不同分工之间是不是需要有沟通?不同学科之间是不是需要有融合呢?那么具有广阔知识平台、丰富知识储备的通才和只具有单项技能、单项知识的专才相比,谁更能在不同分工之间实现沟通?谁更能在不同学科之间完全融合?是通才!因此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更需要通才!第二、让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
从古代科学的综合,到近现代科学的分化,再到当今科学新一次的综合。
各个学科森严壁垒、各自为政的状况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看到各个学科相互沟通、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而当今创新的点正是出现在不同思想,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相互交叉、沟通、融合、综合的地方。
那么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们是不是要比那些窄口径的专才们更具有实现创新的能力呢?所以现代社会的突破和进取更需要通才。
再次、让我们来看看现代社会一个现实的问题--人才流动频繁。
美国人一生之中要变换工作7到8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调整,职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我们发现跨行业、跨领域的人才流动日益频繁。
这个时候,多种技能的通才是不是要比那些只具有一项技能的专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动呢?综上我们发现,不管是从宏观的社会角度,还是从微观的个人角度,都能证明现代社会更需要的是通才!最后我有两点需要指出:第一、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专门的岗位,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做了一样工作,他就是专才,否则世界上没有通才了,对不对?第二、我们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主导的专业,所以我们不能说有了一个主导的专业,这个人就是一个专才,否则这个世界上又没有通才了。
此二点容易混淆,敬请对方辩友注意。
谢谢!反一: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首先非常感谢对方辩友为通才和专才下了一个很不错的定义。
只不过我们的专才被对方辩友看得很扁,我们的专才只是小小的一个专业领域的才,而不知道其他方面的东西,是一个窄口径的才,而不是一个宽基础的才。
这样的才不叫专才,专才是建立在广博基础之上在某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只有这样的才,才叫才!不然的话,恐怕连"才"都称不上。
那么今天既然比较专才和通才,我们就必然要知道,专才和通才之间有相对的优势。
专才是指某个领域的专门高精尖人才,而通才是指多个领域之间的通用人才。
两者有相对优势,专才相对于通才的优势在于他的知识更加精深,专才比之于通才,他的劣势在于他的知识不如通才广博。
只有在这样有长有短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讨论现代社会更需要什么样的才。
那么现代社会更需要什么样的才呢?我们看看什么是现代社会的特性。
对方辩友说得很好,现代社会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系统,现代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巨系统。
首先、分工的细化,体现了更精细地呈现世界的真实,现代社会表现出的是多样性、复杂性、意志性和不可预测性。
分工需要专才,社会发展简史告诉我们,社会发展是呈螺旋状上升,而社会分工是呈树冠状发展,因此社会发展需要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需要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直接要求的就是专才,这一点对方辩友也看到了。
那么我说第二点、现代社会要求分工,当然也要求整合。
难道专才就做不到整合吗?我们说分工不等于分裂。
分工要求的是更加有效的合作,大家想到整合,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合作,而合作谁更有效率?当然是专才了,现代社会当然更需要专才了。
第三点、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知识大爆炸的社会有什么特征?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和深化,这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投入的能力和精力有着更加高的要求,我不能穷尽一生来同几个领域,那就穷尽一生,来精通一个领域,专才成为需要也成为了必然。
对方辩友的论证其实恰恰说明了专才的重要性。
我方认为,现代社会对专才有着史无前例的渴望,因为只有专才,才能适应这样的社会需求;因为只有专才,才能够推动这个社会不断向前,因此我方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
谢谢!攻辩阶段(一)正二:第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现在高中取消了文理分科?高考进行了大综合小综合?反二:我觉得综合并不是一个通才的趋势,我倒是看到了贵校有这么多大学本科的专业,我还看到了您的硕士也分工越来越细,您的博士呢?细上加细!所以我方认为现代社会的教育的趋势不是向通,而是向专,是一专多能的专。
正二:对方辩友认为综合不是通才,好!喜欢谈大学教育,我们就谈大学,为什么现在的高校当中,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流行辅修制、双学位?反二:辅修制在贵校如何开展,我不是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