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人权观及其当代意义

合集下载

论马克思的人权观

论马克思的人权观

论马克思的人权观
马克思的人权观
一、历史唯物主义
1、人权是历史产物。

马克思认为,人类和人权都是历史发展和进化的
产物,他把人权置于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在先进社会的形
态中体现出来。

2、唯物性理论。

马克思主张唯物论,他认为,人的存在取决于客观现象,人权也是一样,必须建立在客观社会环境中,反映着人们之间的
权利和义务。

二、对社会关系的分析
1、分析劳动关系。

马克思把社会关系看作是一种劳动关系,他认为,
劳动关系解决一个社会的本质问题,要实现人权,就要保护劳动者的
权利,也就是实现人权的基础。

2、反映劳动者的意志。

马克思认为,要实现更好的人权就必须反映劳
动者的意愿,无论是对劳动的认可,还是重视劳动的人的权利,都要
被正确的体现出来。

三、对经济制度的反思
1、经济自由。

马克思认为,要完善人权,就要建立一种经济自由制度,保证和促进经济发展。

这种经济自由制度体现了一种可以鼓励劳动主
义的制度,促进社会正义,并有利于实现人权。

2、持久的社会正义。

马克思认为,社会正义是人权的基石,他主张推行持久的社会正义,即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以及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完善社会的基础。

四、改革思想的涌现
1、知识的认识。

马克思认为,知识 is power,对于社会的改革,保护劳动者的权利,也就是人权的传播,都需要知识的普及。

2、改革的实践。

马克思提倡以实践为主,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来推进人权,这样才能使人权得到有效的保障,有助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论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关于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理论。

而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中,人权观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以及实践意义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强调的是人类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自由。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人的自由与解放应当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的,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个体层面上。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权的实现要通过彻底的社会变革来达到。

这种观点与传统的人权观相比,突出了人的社会属性和阶级立场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历史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奠基人。

他们认为,真正的人权应当是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实现的,这是一个无阶级社会,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才能。

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人的自由受到剥夺和限制,因此他们主张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打破旧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实现人权的真正价值。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得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倡导和实践。

例如,中国共产党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层都将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作为指导理念。

他们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的人权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平正义。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强调社会公平正义,追求人民的福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自由和权益受到剥夺和压迫,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可以实现自己的幸福和全面发展。

第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和阶级立场。

传统的人权观往往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和阶级立场对于人权的影响,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认为,只有通过改变社会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才能真正实现人权的价值。

第三,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注重集体权利和社会责任。

传统的人权观往往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而忽视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认为,个体的权利应当与集体的权利和社会责任相结合,只有在集体的福祉和社会发展中,个体的权利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社会主义人权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社会主义人权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社会主义人权观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它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囊括了社会主义人权观的核心概念,即人的自由和平等的实现应该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社会主义人权观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人权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实现的机会,旨在消除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并提供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人权观认为,人的基本权利不仅仅包括政治权利,还应该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这一观点与传统的自由主义人权观相比更加全面和深入。

二、社会主义人权观与经济权利的关系在社会主义人权观中,强调经济权利的重要性。

经济权利包括就业权、社会保障权、住房权等,旨在保障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劳动者享有公平的工资和劳动条件,这是社会主义人权观的具体实现。

三、社会主义人权观与社会权利的关系社会主义人权观还强调社会权利的保障。

社会权利包括教育权、卫生权、环境权等,旨在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参与。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得到完善的医疗保障,这是社会主义人权观的体现。

四、社会主义人权观与政治权利的关系在社会主义人权观中,政治权利仍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与自由主义人权观不同的是,社会主义人权观更加强调全体人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而不仅仅是个体的私人政治权利。

社会主义国家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方式,使人民自己管理国家事务,确保他们的政治参与权利得到保障。

五、社会主义人权观的实践社会主义人权观在20世纪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得到了一定的实践。

例如,中国通过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教育体制、推进法治建设等方式,努力实现社会主义人权观的目标。

同时,中国还根据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点,将人权观与改革开放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六、社会主义人权观的局限性尽管社会主义人权观在某些方面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和人权保障

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和人权保障

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和人权保障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权观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概念与传统的资产阶级人权观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和人权保障,探究其与传统人权理念的差异,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权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与传统的资产阶级人权观存在区别。

传统的资产阶级人权观强调的是个体主义和法律保护,主张将人权与私有财产、自由权利等绑定在一起。

而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则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和社会保障,关注的是全体人民的利益和权益。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是实现人权的基本前提。

只有在没有剥削与压迫的公平社会中,每个人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潜力,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

因此,马克思主义主张通过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正等手段,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二、马克思主义的人权保障1. 社会经济权利保障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社会经济权利被视为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对基本生活条件的保障,例如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

马克思主义强调通过国家的力量,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援助,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生活权益,进而实现真正的人权平等。

2. 政治权利保障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权利不仅仅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应该是全体人民的权利。

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中,民主制度是实现政治权利的保障机制。

通过普选、代表制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方式,确保各个社会群体都有参与政治决策和行使权力的机会。

3. 社会文化权利保障马克思主义强调对社会文化权利的充分保障。

这包括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宗教自由等。

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通过建立公平的教育体系、文化体系,增加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为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条件。

三、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实践体现1. 全民健康保障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中,政府致力于建立全民健康保障体系,为每个公民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医疗服务。

马克思人权思想的理论内核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人权思想的理论内核及其当代价值
实现 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支 撑 , 它不 是单纯对 物质福 利满足 的伦理学 目的论意义 的理解 , 也不 是抽象平 等 的人 道主义 口号 , 而是要 为如何建 立一个 正义的制 度来解决社 会的 矛
发展的意义
人权 问题 曾一度是我 国国家生活 中没有解决好的重大
问题 , 新中国成 立后 的很 长一段 时期 , 人权曾被认为是西方
正 确 处 理 人 权 理 想 与 现 实 张 力 的 方 法 和 一 个人 权 实现 的 评 价 尺 度 , 而 为我 国人 权 发 展 提 供 必要 的 理 论 基 础 。 从 关 键 词 : 克 思 人 权 思 想 ; 权 核 心价 值 观 ; 治 国 家 马 人 法
中图分类号 : F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0 8— 9 6 2 1 )1— 16— 3 D0 A 10 7 6 (0 2 O 0 3 0 近2 0年来 中国人权 事业所取得 的成就有 目共睹 ,9 1 19 年《 中国人权状 况》白皮 书的发 表 , 2 0 到 0 4年 , 尊重 和保 “ 马克思 中期 的哲学 思想和早期 一脉相 承 , 核心仍 然 其 是人 , 目的仍在于进一步揭示人的本质 , 只不过研究的取 向 改变了 , 从理想的人走向现实的人 , 内在本质的揭示 转向 从 外在本质的把握 , 对人 的经 济解 剖 和贯彻 其 中的历 史分 “ 析正是这一时期马克思把握现实人 的两大杠杆”u 。 在晚期 , 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得到进一步 的提升。在早 期和中期 , 人的问题虽然十分重要 , 但在历史发展 中, 它并未 成为一个独立的尺度 , 的利益和价值问题始终 于第二位 , 人 必须服从历史的发展 。最终马克思通过对俄 国革命 危机分 析, 提出俄 国等东方 国家怎样不经受资本 主义制度的一切苦 难而取得它的全部成果 , 避免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 的一 切极端不幸的灾难 , 不通过资本主义生产 的一切可怕 的波折 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 的成 就。这就成为跳越 资本主义 卡夫 丁峡谷 的设想 的出发 点 37 3 。在 马克思看 来 , 5 跳越 卡夫 丁 峡谷的结果将是 : 一方面吸收资本主义 的肯定结 果 ; 另一方 面避免资本 主义 的痛苦 、 难 和牺牲 , 灾 实现人 的价值 追求 。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权理论的述要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权理论的述要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权理论的述要摘要:当今世界,人权问题日益被西方某些发达国家政治化、意识形态化,不断地利用人权问题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指责,成为他们推行其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重要武器之一。

面对这些光怪陆离的人权问题指责,我们必须拥有冷静的头脑,清晰的思维,深入地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的初衷和别有用心所在。

本文主要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权概念的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权发展状况以及如何运用马克思人权理论对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人权问题的指责给予强有力的回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权问题;资本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人权问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权问题进行分析,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要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就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从宏观上加以分析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权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权的内容、形式和人权的实现状况,归根到底要受到社会关系和历史发展的制约。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权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权观的科学阐述是在分析批判资产阶级人权观的过程中实现的,他把人权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人权不是永恒、单一的概念,而是有待历史消解的多样性概念,突破了近代学者对人权的解释范式,把人权视为社会经济结构的产物,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而为人权的真正实现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涉及了关于人的理解,它以复归人性、全面占有人的本质为尺度,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人的劳动异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批判,剖析了劳动异化形成的原因及其后果,阐释了扬弃异化的途径和目标,开启了对人的哲学层面的思考。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首先对人的本质进行科学的界定;其次批判了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观点;最后又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的角度论述了人的本质。

提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1.1深刻揭露资本主义人权本质一方面,马克思承认资本主义人权观取代封建主义神权观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马克思人权思想中“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马克思人权思想中“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对 马 克 思 人 权 思 想 及 其 “人 的 价
合 在 一 起 ,使 之 形 成 正 确 的 “三
值 ”主 张 进 行 解 读 ,通 过 彰 显 人 的
观 ”。 二 是 社 会 应 尊 重 人 的 人 格 价
生 命 价 值 、自 我 价 值 、社 会 价 值 ,为 值 。 按 照 马 克 思 人 权 思 想 ,对 个 体
价 值 ”及 基 本 关 系 在 《1 8 4 4 年 经 济 学 哲 学 手 稿 》
中 ,马 克 思 指 出 ,任 何 事 物 或 者 现
象 ,唯 有 满 足 人 的 需 要 ,才 具 备 价 值
和 意 义 。 但 是 ,任 何 “物 ”都 无 法 自
动 满 足 人 的 需 要 ,只 有 发 挥 人 的 主
三 、马 克 思 人 权 思 想 中 “人 的 价 值 ”的 体 现 与 实 现
马克思人权思想完成了对西 方 人 权 思 想 的 批 判 ,抵 达 了 人 权 思 想 的 本 质 ,让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得 以 在 \\ 社 会 、历 史 、唯 物 等 维 度 上 ,对 其 批
’28
判 性 形 成 深 刻 认 识 。在建设中国
2. “人 的 价 值 ”是 个 人 价 值 与 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
在 人 的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中 ,既 要 提 高 能 力 以 满 足 需 要 ,也 要 持 续 不 断 地 追 求 新 目 标 、新 价 值 以 满 足 新 的 需 要 。 可 以 说 ,“人 的 价 值 ”带 有 明 显 的 “二 重 性 ”特 征 ,属 于 个 体 价 值 和 社 会 价 值 的 统 一 。在马 克 思 看 来 ,一 个 人 自 我 价 值 的 实 现 程 度 ,与 其 主 观 努 力 有 关 ,也 取 决 于其他客观支持尤其是社会支持。 当 他 (她 )更 好 地 满 足 了 社 会 需 求 ,其 社 会 价 值 就 会 提 升 ,如 果 无 法满足社会需求甚至破坏了社会 需 求 ,其 效 果 就 正 好 相 反 。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宣传人权问题,是当前理论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

树立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对澄清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中的模糊认识,充分肯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在争取和改善人权方面所做的历史性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自觉地健全有关人权方面的法制,切实保障中国人民的人权,在意识形态和有关方面的工作上,掌握主动权,同一切利用人权问题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做有效的斗争,都有重要意义。

一、人权观的历史考察列宁在讲到马克思主义学说之所以有力量、之所以能够掌握"千百万人的心灵"这个问题时,明确指出,这是因为"凡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他都用批评的态度加以审查,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

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重新探讨过,批判过,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于是就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得不出的结论。

"[1]关于人权观,也是这样。

从认识论上说,人权观是从权利观逐渐演化而来的。

当人类第一次从个体的角度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及其需要时,便本能地萌生了自利感。

马克思主义诞生前,西方学者把这种以满足人类自我最低层次需要为直接目的的自利感概括为原始的、道德意义上的权利要求。

也就是说,权利意识最早是作为朦胧的道德概念而存在的。

在国家和法律出现以后,某些道德权利逐渐转化为法律权利。

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权利便沿着道德和法律两种规范形态的轨道分别向抽象和具体两方面发展。

权利源于拉丁文"JUS",其本意是公平、正义和法。

在古希腊哲学中,权利基本上被归结为正义,即道德意义上的权利。

作为法定的权利,最早发端于罗马法,即梅因所说的"概括的权利"。

这种权利一开始只是出现在与财产的私人占有关系紧密相连的法律中,通常用来表达四种意义:(一)受到法律支持的习惯或道德权威,例如家长的权威;(二)权力,即一种受到法律支持的习惯或道德权威,例如所有人出卖其所有物的权力;(三)自由权,即一种受到法律承认的正当自由;(四)法律地位,即人在法律秩序中的地位。

浅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及其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浅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及其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浅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及其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意义马克思作为19世纪西方现代哲学的伟大思想家和社会理论家,他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的阐述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他认为,人应当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全面的自由发展,这种自由发展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人的基本权利。

而这种全面自由发展思想对新时代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的内涵马克思认为,人应当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全面的自由发展。

这种自由发展是指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都能够充分实现个体的潜能和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换言之,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受任何限制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自己的幸福。

具体来说,马克思主张在政治上,人应当获得政治自由,即民主社会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使人们能够在政治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参与政治决策和管理国家事务。

在经济上,马克思主张人应当获得经济自由,即社会应当保障每个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使人们能够在经济生活中获得公平的机会和资源,实现自己的经济自由和发展。

在社会上,马克思主张人应当获得社会自由,即社会应当消除一切不平等和歧视,使人们能够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尊严。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的内涵是一个十分广泛而深刻的课题,它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二、马克思主义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意义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它能够深刻揭示社会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时代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推动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进步。

二是它能够为当代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有助于我们推动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实现社会的长期繁荣和稳定。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人权保障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人权保障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人权保障人权保障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权保障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人权保障的关系,并阐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人权保障方面的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对人权保障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权是一切社会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利益所在。

马克思主义者关注的是人类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权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还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多个方面。

人权保障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改变社会生产关系和消除剥削压迫,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自由和尊严的发展条件。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权保障是有限的。

资本主义制度下,少数人相对富裕而广大人民则贫困潦倒,这导致了人权的不平等。

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着剥削压迫和社会不公现象,使人们难以真正获得自由和平等的发展机会。

因此,马克思主义者主张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来实现人权的充分保障。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权保障特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权保障具有以下特点:1. 经济权利的保障:社会主义制度追求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来保障人们的经济权利。

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享有稳定的就业、公平的收入和基本的社会保障,全社会资源和财富得到合理分配。

2. 社会权利的保障:社会主义制度以消除剥削和压迫为目标,通过国家的政策来保障人们的社会权利。

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的发展受到重视,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教育、医疗和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权益。

3. 政治权利的保障: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享受一系列的政治权利。

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普选、选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手段实现人民的政治参与,保障人们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4. 公民权利的保障: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基本公民权利得到保障。

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法律和法制建设来保障人们的言论、出版、结社、宗教信仰等基本权利。

论马克思的人民观

论马克思的人民观

论马克思的人民观一、本文概述《论马克思的人民观》是一篇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民观内涵与意义的重要文章。

本文旨在通过对马克思原著的解读和对其人民观的系统梳理,揭示马克思人民观的理论基础、核心内容和实践价值。

文章首先界定了马克思人民观的基本概念,明确了人民在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主体地位。

接着,通过深入分析马克思的著作,阐述了人民观的理论来源和发展脉络,揭示了马克思人民观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思想。

文章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探讨了马克思人民观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应用和发展前景,旨在为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二、马克思人民观的形成背景马克思的人民观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19世纪的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期,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但同时也加剧了社会的阶级矛盾。

无产阶级作为新兴的劳动力量,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他们却遭受着剥削和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种社会现实为马克思人民观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土壤。

在理论层面,马克思深受启蒙时代思想家的影响,尤其是法国大革命中的民主理念和人权思想。

他批判地继承了这些思想,提出了自己的人民观。

同时,马克思还深入研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根源。

这些理论研究为他的人民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实践层面,马克思亲身参与了工人阶级的斗争,深入了解了无产阶级的苦难和渴望。

他看到了工人阶级在斗争中展现出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使命。

这些实践经验使马克思更加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人民观的形成背景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当时的社会现实和阶级矛盾,也包括启蒙时代的思想影响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以及马克思个人的实践经验。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人民观形成的深厚土壤和广阔舞台。

三、马克思人民观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人民观,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摘要:马克思是近现代思想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观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变革性意义。

本文对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他对自由、人类本质、历史和经济的重新定位和发展,以及这些观点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观;变革;当代意义前言马克思是当代哲学思想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

他提出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论”等重要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成为近代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基础。

本文将讨论马克思的哲学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

一、自由观的变革在马克思的哲学中,自由的概念并不仅仅是个人主义的自由,而是一种社会性的自由。

马克思强调,个人自由必须建立在全体成员的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之上,而这种自由不能通过个人意志去实现。

他认为,不是自由等于权利,而是自由最好的表现就是放弃权利,使每个人都能享有同等权利的自由。

在当代社会中,不平等和社会隔离依然存在,这使得马克思主义的自由理论仍然富有启示意义。

同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新型的自由问题也逐渐浮现,如网络空间的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有助于为当代自由观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启示。

二、人类本质的变革在马克思哲学中,人类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

在他看来,人类本质与其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密切相关,只有在社会和历史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和发展。

马克思认为,社会和历史性的发展是人类本质的核心,人类的智力和感性的结合以及人们之间的互相关系在人类本质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当代社会中,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趋势正在加速发展,这必然会给人类本质的认识和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于人类本质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本质观仍然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无论是在实现人权、人道主义、科学方法、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具有指导作用。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及其时代价值探析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及其时代价值探析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及其时代价值探析【摘要】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深刻影响了人们对人类本质的认识。

人的本质在不同社会形态中有着转变,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强调了人的历史价值,指出人的本质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对当代社会问题有启示作用。

人的本质观和当代社会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及其时代价值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世界的启示在于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框架,展望未来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将在社会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人们认识和解决当代社会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观、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历史价值、当代意义、社会问题、重要性、启示、社会发展、作用1. 引言1.1 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及其时代价值探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人的本质观是一个关键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基石之一。

马克思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问题是人的本质问题,而人的本质则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被历史和社会所塑造和发展的。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是一种活动的、历史的、社会的实践过程,是人类在社会中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中形成的,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人。

他认为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本质。

人的本质在与他人的互动、合作中得以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强调人的劳动活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人通过劳动创造和改造世界,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存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是历史地存在的,人的本质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塑造和发展的。

人的本质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体现了人的历史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指出人的本质是多维的,既包括理性和感性,也包括个体和社会性。

人的本质是一个矛盾统一体,需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得以实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劳动性、历史性和多维性。

马克思的人权思想及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人权思想及当代价值
【 关键词 】 马 克思 ;人权 思想 i当代价 值 [ 中图分 类号 ] D 8 0 [ 文献标识 码 ] A [ 文章编 号 ] 10 — 27 (0 1 1 03 一 4 0 9 86 2 1) 9- 00 o
人权 理论 作 为 近 代 以来 最 具 影 响 的思 想 之 一 , 何人 都不得 侵害 他人 的生命 、健 康 、 自由或 财 产 ” , 长久 不衰 地成为人 类社 会追 求 和探 讨 的议 题 。但 因 这些权 利是 “ 上天 赋予人类 的” ,不 可剥 夺 。 资本 其产 生于 资产 阶级 且作 为其 主要理 论 武器 ,长 期 以 主义 的这些 人权思 想从历 史 发 展角 度 看具 有 积极 的 来 ,常常被 误 解 为 与 马克 思 主 义 对 立 而 加 以排 斥 。 进步 意义 ,但 “ 赋 ” 之 说 回避 了权 利 产 生 本 质 , 天 具有欺 骗 性 ,以形 式 的平 等 掩 饰 了实 质 的不 平 等 。 实 际上 ,作 为马克 思 主义理 论 创始 人 的 马克思 ,在 其论 著 中多次对人 权 问题进 行 过探 讨 ,有 着精 辟 的 马克 思从人 的本质 角度 对其 进 行 了批 判 和揭 示 ,他
[ 摘
要 ] 马克思 通过对 资本 主义人 权的批 判 、揭示 及对人 权理论 的正 面阐释 ,形成 了系统 的人 权思 想 ,对我 国 当代人
权 事业 的促 进和发 展 ,仍 具有重 要的启示 价值 ,表现在 :为 我国特有 人权 发展模式 提供 了理论 依据 ,为人 权领 域 的斗争
提供了理论支持,为人权普惠性保障提供了 方法论启迪、 为人权事业促进和发展提供了 路径指导。
2 .对资 本主义 人权 的虚假 性批判 马 克 思 对 人 权 本 质 进 行 了鞭 辟 人 里 的 分 析 , “ 谓 的人 权 ,不 同于公 民权 的人 权 ” “ 非是 利 所 , 无 己的人 的权利 、同其他 人 并 同共 同体 分 离开 来 的人 资产 阶级在 反对封 建 阶级 过程 中 ,提 出了 “ 人 。2跎 l 权 ” 思想 。他们 宣扬 “ 人们都 是平 等 而独立 的 ,任 的权 利 ” _l接着 他从 市 民社 会 理论 角 度做 了进一 考察 : ( )对 资本主 义人权 的批判 、揭 示和评价 一 1 “ . 天赋人权 ”理论 的批 判

马克思主义与人权

马克思主义与人权

马克思主义与人权马克思主义与人权是两个不可忽视的概念,它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以其对社会不公和剥削的批判而闻名,而人权则是对每个人享有尊严和自由的保障。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对人权的看法,以及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一. 马克思主义对人权的看法1. 马克思主义对人权的批判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分化和不平等现象,人权被压迫者所剥夺。

资本家阶级通过剥削工人阶级来获得巨大的财富和权力,而工人阶级则处于劳动和贫困的困境中。

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无法真正保障人权,因为它基于利益的最大化和阶级压迫。

2. 马克思主义对人权的追求然而,马克思主义并非完全否定人权的意义。

相反,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是一种更为全面和公正的人权观念。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真正的人权应该保障每个人的基本需求,如食物、住房、教育和医疗等,而不仅仅是权利的形式化保护。

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是消除贫穷和不公正,使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展和实现自己的潜力。

二. 马克思主义与人权的关系1. 马克思主义对人权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对人权的批判和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人权理念的发展。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人们开始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不平等和剥削问题,进而开始重视社会正义和公平。

现代人权的观念不再仅仅局限于政治和法律层面,而是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的保障。

2. 人权对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同时,人权的观念也对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启示。

人权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尊重和自由,这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个目标,即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

在现实中,马克思主义国家也越来越注重人权问题,力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权益的保障。

三. 马克思主义与人权的平衡1.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人权的平衡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人权理念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改变社会和经济结构,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权利和公平机会。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作者:文恺许倩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6年第10期【摘要】文章概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基础,阐述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内涵,探讨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内涵;和谐社会;当代价值一、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基础1、“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立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中所体现的“人”是“现实的人”,马克思认为,所谓现实的人,就是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在社会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这一论断有着丰富的内容,首先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其次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现实的人”有其实践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不是从抽象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理解人,而是把人真实地置于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现实的社会实践之中,这一思想对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2、“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把从事实践活动和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民群众作为理论的出发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的重要论断,人民的生产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生产活动和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这为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在肯定人民群众作用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社会制约性,因此,人民群众是在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社会规律中创造历史的,而这种规律正反映了人的活动和自身发展的规律。

“以人为本”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是一致的,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同时,社会发展又反过来以实现人的发展为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需要,逐步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 国古 典哲学 时期 的人权 观就它 的哲 学路线 说, 不同于 1 世纪 的启蒙学派 , 8 但它对 于英法所提 倡的 自由观还是向往的。康德强调 自由意志, 认为 自 由是先验的 、 与生俱来的 ,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去追 求 自由平等 , 但要受到先验理性的制约。 黑格尔从客 观唯心主义的立场出发 ,认为权利 的源泉并不存在 于理性 的绝对命令之 中,而在我们生活其 中的共 同 体的伦理之中。而伦理的内容则具体分化为家庭 、 市
方案 , 图建立一个理想 的和谐社会 。圣西门认 为, 试 资本主义制度 的专制是不合理的 ,对深受剥削压迫
的 劳动 人 民表 示深 切 的同情 , 他所 设 想 的未来 “ 在 实
业体 系” 广大劳动人 民掌握着社会领导权 , 中, 人人
平等 , 实行按劳分配 , 不劳不得。 傅立叶认为 , 资本主
义制 度是 社 会 地狱 ,人性 受 到压 迫 ,在 他所 设 想 的
家孟德斯鸠 、 卢梭等人对这些学说进一步理论化和系
统化 , 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人权观的初步形
“ 和谐制度” 每个人可 以不受他人支配、 中, 按照 自己 的意愿去劳动 。欧文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制度 的私有 制根源 , 主张废除私有制 , 在他所设想的“ 和谐公 ●

l L L NT NS O I U A U
-一 =
—JL一 ▲

, ■

■一
—・H
—-_ .
■ ■▲
■ ▲ ● h
—JL ▲ _

口 王俊 骏
( 中共揭阳市委党校 , 广东
[ 摘 要】
揭阳 5 2 3 ) 20 1
马克思人权观是在批判地 继承文艺复兴及启 蒙运动 时期 、 国古典哲 学时期 以及 1 纪空想社会主 德 9世
义者的人权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 来的。马克恩人权观 包含丰 富的 内容 , 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对 段 的中国具有重 大的借鉴意义。
【 键词】 关
马克 思 ; 权 观 ; 人 当代 意 义
【 中图分类号】 8 A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 4 17 (020 — 0 9 0 17 — 66 2 1 )3 0 0 —3
社” , 中 要求社会尊重人 的劳动权利 , 除私有财产 , 废 建立合理的人性化的社会制度。 西方近代人权观以及空想社会主义人权观都是
7  ̄ d. - n 肚 + , _^ 甘 £ | 仙 L , 1r 廿 /"止 I 兴 I 1士 由 : ・甘 1 = l 寰:
考人权问题 , 以此反对特权和剥削 , 获得生存和发展 的机会 。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使人权观以系统 的理 论形式 出现 , 但资产阶级虚伪的 自由、 平等观念最终
人权是全人类 的共同理想追求 。马克思人权观 作 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丰富的理论
资产阶级人权观 的早期形态 ,但 由于 自然权利人权 观 以抽象 的人性论为理论基础 ,把人权看作是天赋 的, 本质上是一种唯心史观 。
( ) 国古典 哲 学时期 的人 权观 二 德
内涵 , 它超越了资产阶级 的人权观 , 以关注人 的生存
在 目睹了近代资产阶级所提倡的民主 、自由的 虚伪性后 ,9 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展开了对资 1世
本 主义 制 度 的批判 ,提 出具 有 一定 积极 意 义 的改 革
《 战争与和平法》一书 中专门论述 了人的普遍权利 ,
认为人拥有 自然权利 , 强调和保护私有财产。斯宾诺 莎正式提出了“ 天赋人权” 思想 。 后来 , 国思想家霍 英 布斯 、洛克等人进一步总结和修正 了这种 由人 的 自 然本质决定的人权观。到 了 1 世纪 , 国启蒙思想 8 法
,口 l d ̄- = 盘 T . r  ̄ZT t .. ) Z 日 q4 . 了1 士 啪 ・ r 毋 I 化 -t I 出
中优秀的文化遗产 , 无疑也有合理的一面。 马克思正 是在批判地 吸收 、 借鉴前人合理思想的基础上 , 结合
新 的实践 经验 , 创立 了无产 阶级 的人 权 观 。
和发展为己任 ,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 旨。当代社会 , 人权事业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新的发展 ,而且影响越 来越广泛。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人权观 , 无论是对于 解决 当今 国际社会 的人权问题 ,还是对于我们 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人权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都具有重大 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西方 自文艺复兴之后 的启蒙运动时期 ,以格 老 秀斯 、 斯宾诺 莎、 霍布斯 、 洛克 、 孟德斯鸠 、 卢梭等人 为代表的古典 自然法学派以 “ 天赋人权 ”为中心思 想 ,以 自然 法 学说 和社 会 契 约论 为 基 础提 出了 系统 全面的人权观体系。 6 5 , 12 年 荷兰思想家格老秀斯在
中共 山西 省 直 机 关 党 校 学报 2 1 0 2年 第 3期
成。近代 自 然权利人权观反对封建特权和神权 , 成为
[ 作者简 介】 王俊骏 (9 7 ) 男, 17 - , 中共揭 阳市委 党校马 列室
讲师
哲学硕士
研 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 学
LLN A U I IU NS0 T
二、 马克 思人 权观 的主要 内容
切奴役制 , 不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 无产阶级就不能
获得 真正 的 自由。
( ) 权 的 本质 是 对人 的社会 活 动 和 关 系的规 三 人

物 质 资料 的生 产 制约 着整 个 人类 社 会 的经 济 生
民社会 和 国 家 ,所 以现 实 的 自由只有 在伦 理 这个 领 域才 能实 现 。
( ) 期 空想社会 主 义的人 权观 三 早

马克 思人权 观 形成 的思 想渊 源
马克 思 的人权 观是 在批判地 继承启 蒙运动 时 期 、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人权
观 的基 础上 形成 和发 展起 来 的 。 ( ) 蒙运动 时期 的人权 观 一 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