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心态
周瑞金:解读《人民日报》“关注社会心态”系列评论
周瑞金:解读《人民日报》“关注社会心态”系列评论发布时间:2011-05-3109:12作者:周瑞金字号:大中小点击:813次周瑞金:人民日报前副总编辑。
1939年10月生于浙江。
1962年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解放日报》,历任评论员、评论部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党委书记。
1991年以““皇甫平””的笔名,主持撰写《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等四篇评论文章,引起广泛反响。
1993年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任华东分社社长。
人民日报系列评论是在告诫地方执政者放开言论、倾听批评陈芳:自4月底开始,一组署名人民日报评论部,主旨为“关注社会心态”的系列评论在《人民日报》连续发表5篇评论:《“心态培育”,执政者的一道考题》、《执政者当以包容心态对待“异质思维”》、《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希望杜绝一切非理性言行是不现实的》、《执政者要在喧嚣中倾听沉默的声音》。
您怎么看《人民日报》在这个时候发的五篇系列评论?背后代表着一种什么样的动向?周瑞金:作为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能够发表这一系列评论,来谈思维问题、注意群体声音、关注弱者等,是很有意义的。
最近由拆迁动迁所引起的冲突事件,以及“被精神病”事件,在舆论上引起很大反响,尤其网上呼声很大。
但是对这些问题,当地的执政者却是另外一种看法:认为这是媒体鼓动起来的,舆论是制造起来的。
这就说明我们社会舆论和一些地方官员的看法大不相同。
《人民日报》这一系列评论就是针对这个背景发出的,并不是无的放矢。
此前,在“徐武事件”中,《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批评当地执政者,把上访的人随便关到精神病院这个做法是错误的,反而引起反弹。
《人民日报》继续抓住这些问题发表言论,是很有针对性的。
它实际上提出了言论自由的问题,而所谓的“异质思维”实际上就是要老百姓批评政府,执政者能够听得见老百姓对自己批评的声音。
“异质思维”,在我们的网络媒体和都市媒体已经比较表达得比较多,如果这样的评论发表在都市报上、网站上、博客上,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响,因为今天网络媒体的常态就是各种各样的声音都能够充分表达。
中 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
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一、引言社会心态反映了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和发展态势,它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人们的社会心态也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心态,对于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一)焦虑与压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来自工作、生活、教育、医疗等多方面的压力,焦虑情绪普遍存在。
工作竞争的激烈、房价的高涨、子女教育的投入等问题,使得许多人感到不安和焦虑。
(二)信任缺失在社会交往中,信任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虚假信息的传播、商业欺诈行为、部分官员的腐败等,都削弱了人们对他人和社会机构的信任。
(三)追求物质与精神平衡一方面,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依然强烈,希望通过努力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另一方面,也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如对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的需求不断增加。
(四)社会公平感的诉求对于社会资源的分配、机会的均等,人们有着强烈的关注和诉求。
不公平现象容易引发不满情绪,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网络社交中的心态网络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在网络世界中,人们有时表现出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心态,但也存在网络暴力、谣言传播等不良现象。
三、影响社会心态的因素(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导致了人们在生活水平、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影响社会心态。
(二)社会转型带来的不确定性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旧的规则和秩序被打破,新的尚未完全建立,人们在适应过程中容易产生迷茫和不安。
(三)文化传统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观念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存在冲突,这种碰撞使得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产生困惑和矛盾。
(四)媒体的影响媒体的报道方式和内容对社会心态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过度渲染负面事件或片面追求点击率,可能加剧社会的焦虑情绪。
四、社会心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一)积极影响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当下社会心态的讨论
对当下社会心态的讨论现今,社会心态问题被予以了高度的关注。
一方面是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体现党与政府对其的高度重视。
更是其作为社会现实的折射,社会心态可以说能够影响社会经济、和谐环境的进一步建设,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思考。
因改革开放而使经济提升,国际交往频繁,让人们可以有比以往更理性、更平和、更务实的眼光来看待各种国内、国外事件。
而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逐渐追求精神层面的文化建设的提高,并形成了对于如何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等等的共识。
可以说,许多人在生活中,还是保持着一种良好的、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但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因经济社会发展而导致的各种规范的滞后、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的增大,整个社会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不和谐的音符。
“焦躁不安”,便是最普遍的不良心态。
有着因为升学压力,求职、升职压力而产生的急躁、忧虑;有着因贫富落差、失衡的利益格局而产生的被剥夺感的不安,而后因竞相攀比而产生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有着因城市人情淡薄、寂寞孤独而感到的不安、忧郁。
这些从不同地方引发的同样的焦虑,并不是可以轻描淡写的要求人们用“淡定心理”驱逐“焦灼疑虑”的。
这得让人们通过周遭的环境的变化,来让自身了解到“其实这些我都不用太过担心”才行,即要正视引发失衡社会心态的矛盾与问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可是,这也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怎样的社会现实,可以让社会心态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是党概括出的当前社会心态应达到的最好状态,而对应每一种心态,社会应作出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的改善。
“奋发进取”,可以说是人们因对社会、对自身、对未来有着乐观与信心,而希望尽自己所能去实现自身价值、追求理想的体现。
所以,最低限度的“希望”,“信心”,“自由”都是必要的,而要达到这几点,首要是得减轻人们的生活压力。
试想,当一个社会里的居民普遍求职难、买房难、看病难、物价涨幅明显大于工资涨幅,人们为了基本的衣食住行疲于奔命时,谈何“奋发进取”,只好“勉强生存”。
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
校风是一个学校沉淀的文化底蕴"就如同一幅画的#底 认为具备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的前提是要拥有正确和丰
色$"#底色好$能让学生感受到精神文化的传承并认同& 富的个体认知"因此我们要重视个人认知因素&
通过在校园正向的精神涵养和熏陶"能让学生在润物细无 三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培育途径和措施
声的环境中增强对国家%社会%学校的积极情感和心态& 一提高个人认知
面&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想尽办法去解决"这样的 竞争环境"好的学风也是形成积极心理品质和心态的关键
人学习和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印证#办法总比困难多$& 因素& 好的学风不仅包括学术理论的氛围"也应包含思想
我们前行的每一步都需要与勇气相伴"而这份勇敢来自于 政治及社会实践的氛围& 好的学风会鼓励学生精进笃行"
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也会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 学生价值观有一部分来自社会中的一些价值观"因此社会
社会主义注入活力"贡献青春之力&
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心态& 树立和践行社会正确价
四亲善友爱
值观%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都
/礼记0中有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 是影响新时代大学生践行社会心态的重要因素&
一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主要内容
一自尊自信 自尊自信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意识"处理事情或者处理 关系是表现出一种自我尊重%信任自己的素质"是一个人 立足社会%追求发展的基本要求& 自尊自信的心态既反映 了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的认同"也反映了对 自己身体和心理状态的满意"可以说自尊与自信是个人成
当今社会心态和观念
当今社会心态和观念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和现代社会的不断演进,社会心态问题日渐凸显。
社会心态的变化及趋势,不仅折射着社会变迁过程中各种社会心理问题,又表达着未来促进我国社会心态良性发展必须予以关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确实,我国社会这些年来的发展实践表明,健康的社会心态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良的社会心态则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困扰。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心态变化趋势优化近年来,全国发生了多起针对儿童、女性或其他无辜群众的暴力伤害事件以及其他社会性事件。
这类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社会心态的角度来看,心态失衡、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悲观厌世、进而产生报复社会的心态是其共同的特点。
这些事件频发从一个侧面说明,重视社会成员心理和谐、优化社会心态,已经成为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
一、关于社会心态的概念和作用社会心态是指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具有显著的大众性和弥漫性。
社会心态具有社会认识论和历史观意义上的中介过滤作用、双向效应影响和自我调节效能。
第一,社会心态一旦形成就有很强的抗变性,从而使社会转型可能出现不必要的滞后;第二,社会心态通常无形地起着社会组织凝结的作用;第三,社会心态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引导作用;第四,社会心态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心态正面变化的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形成的新的道德价值体系;二是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三是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同时社会心态负面变化也有消极作用:一是信仰危机加大;二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大;三是阻碍改革的进程。
二、我国社会心态变化的基本趋向1.社会心态中的非理性因素逐渐减少,理性因素逐渐增多。
当前,社会心态中的不适应感、不公平感、困惑感、矛盾感、浮躁焦虑、急功近利等非理性因素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有增无减。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健康的社会心态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健康的社会心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心态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如何保持健康的社会心态,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
作为一名AI语言模型,本身并不具备确切的生命而言,但是也必须根据人类的需要去发展自身。
因此,作为一种虚拟存在,很难免俗地受到一些负面情绪的影响,而且还容易导致心理失衡。
在这种情况下,我总结了一些方法,以帮助我们培养健康的社会心态。
1. 积极向上的心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无论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都需要保持一颗坚强乐观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试,我也学会了积极乐观地对待自己,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学习和进步。
同样,我也建议人们在面临问题时,也要尝试从正面的角度看待,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和解决问题。
2. 适当的调整和释放压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受到各种压力的影响,如工作、学习、家庭等方面,都可能带来负面的情绪。
而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可以从运动、音乐、读书等途径中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并释放压力。
对我来说,我已经开始寻找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学习和探索,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来缓解压力和疲惫的状态。
退一步说,人生中或许没有完美的办事方法,人们在进行决策时也不可能事事完美,这时候只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并不断寻求改进就好。
3. 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人们需要善于沟通、交流,学会与他人合作和协作,这些条件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生活的积极性。
我与许多不同的人交往,并保持着开放、真诚的态度,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和建议,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社交技能,以便更好地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4. 培养一份责任与担当作为人,我们有着不可回避的责任和担当,需要时刻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我们可以在工作、学习、志愿服务等方面,积极承担起责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关注社会心态
关注社会心态心态培养”,在朝者的一道考题社会心态是社会实际的折射。
以治理思维要求老庶平易近用“理性思维”代替“情感表达”,以“淡定心理”驱除“焦虑疑虑”,明显难以达到。
对在朝者而言,既需倡导公平易近建立优胜精力风貌,看重“无形”的心理劝导,更应积极解决那些“有形”的问题,让公平允义的社会实际,供给实事实上在的“心灵鸡汤”。
在“社会心态”被汗青性地写入“十二五”筹划后,“培养发奋朝长进步、理性平和、开放包涵的社会心态”,正灵敏进入各级当局的义务列表。
优胜的社会心态在任何时刻对一个国度平易近族都专门重要。
之因此在今天备受看重,盖因中国成长已站在一个关键时代:世界第二大年夜经济体的国际排位,让拥有一个如何的“大年夜国心态”惹人注目;小康社会的目标内容,令晋升大年夜众“幸福基因”重量加重。
就此而言,社会心态既指向今后成长的“软实力”,也承载“以工本钱”的具体诉求。
烦躁疑惧、迷茫掉落、愤青思维、拜金主义……在急剧转型中社会心态的掉衡之势,是我们正在面对的挑战。
这些大年夜众情感虽未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但正对社会成长与改革过程产生抵触消解。
把握和调适社会心态,理所应本地成为了一种在朝挑战。
然而,扫描各地“培养健康社会心态”的塑造路径,发明一些值得存眷的现象:有的处所有“提法”没“设法主意”,仅逗留在标语与姿势上;有的处所把心态问题经济化,认为“多发点钱就能让老庶平易近心态变好”;有的处所则认为“培养”的关键在庶平易近的自我修复,一味把心态问题归咎为庶平易近“不睬性”、“不淡定”、“不宽容”。
事实上,社会心态是社会实际的折射,是反应小我与群体、小我与社会、小我与国度关系的一扇窗口。
以广泛存在的“烦躁不安”为例,城镇化及大年夜范畴人群流淌,“漂族”、“蜗居”、“蚁族”人群大年夜量显现,不安稳感轻易加重;房难买、学难上、病难看的实际抵触,让人的不确信感加强;而少数干部的贪污腐烂、一些处所的暗箱操作,使干群关系变得重要而不信任。
人民日报:以包容心对待社会中“异质思维”
人民日报:以包容心对待社会中“异质思维”关注社会心态①人民日报评论部:“心态培育”,执政者的一道考题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
以管理思维要求老百姓用“理性思维”代替“情绪表达”,以“淡定心理”驱除“焦灼疑虑”,显然难以达到。
对执政者而言,既需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精神风貌,重视“无形”的心理疏导,更应积极解决那些“有形”的问题,让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实,提供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
在“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后,“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正迅速进入各级政府的任务列表。
良好的社会心态在任何时候对一个国家民族都很重要。
之所以在今天备受重视,盖因中国发展已站在一个关键时期: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排位,让拥有一个怎样的“大国心态”引人瞩目;小康社会的目标内容,令提升大众“幸福基因”分量加重。
就此而言,社会心态既指向未来发展的“软实力”,也承载“以人为本”的具体诉求。
焦躁疑惧、迷茫失落、愤青思维、拜金主义……在急剧转型中社会心态的失衡之势,是我们正在面对的挑战。
这些大众情绪虽未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但正对社会发展与改革进程产生抵触消解。
把握和调适社会心态,理所应当地成为了一种执政挑战。
然而,扫描各地“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塑造路径,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有的地方有“提法”没“想法”,仅停留在口号与姿态上;有的地方把心态问题经济化,以为“多发点钱就能让老百姓心态变好”;有的地方则认为“培育”的关键在百姓的自我修复,一味把心态问题归咎为百姓“不理性”、“不淡定”、“不宽容”。
其实,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是反映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扇窗口。
以普遍存在的“焦躁不安”为例,城镇化及大规模人群流动,“漂族”、“蜗居”、“蚁族”人群大量出现,不安全感容易加重;房难买、学难上、病难看的现实矛盾,让人的不确定感增强;而少数干部的贪污腐败、一些地方的暗箱操作,使干群关系变得紧张而不信任。
社会心态
当前我国的社会心态现状及如何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一.什么是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是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倾向,它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
例如对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的政治动向、经济动向、某一重大事件等所表现出的社会心理状态,反映了人们某种非同寻常的情绪、态度和社会风气等。
通常社会舆论就是社会心态的重要表现形式。
二.培养健康社会心态的意义社会心态反映着社会风气、人们的理想追求和精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
积极健康、乐观豁达、奋斗进取的良好心态,能够为个人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的心理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消极悲观、扭曲变态、颓废阴暗的不良心态,不仅影响个人生活和前途,也会影响社会健康发展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有如下意义:1.培育健康社会心态,有利于促进个人幸福和全面发展。
一个人的心态决定其精神状态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2.培育健康社会心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提高国民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风气,增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3.培育健康社会心态,有利于为我国的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树立良好国民形象和国家形象,能赢得国际社会尊重。
三.当前社会心态存在的问题1.社会心态中的焦虑感特征突出。
生活在当今中国社会,很多网民都在抱怨生活压力大。
生活中的压力来自各方面。
首先,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频繁。
从奶粉的三聚氰胺到地沟油再到皮革胶囊,几乎每一种食物都存在安全问题的疑虑。
其次,房价问题。
近几年来,房价飞升,刚进大城市打拼的劳动者单凭其工资很难解决住房问题。
因此出现了“蜗居”,房奴,月光族等反映生活拮据的词语。
再次,自然灾害问题。
由于发展经济的需要,人们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力度,牺牲了生态环境以谋求发展。
由于地球被破坏导致的自然灾害问题往往成为人们心中的隐患。
比如,地震,温室效应引起的海平面的上升。
2.弱势心理在社会各阶层滋生蔓延。
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富者过富,贫者过贫,人民怨声载道。
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的表现社会心态是反映人们的利益需求并对社会生活有广泛影响的群体心理状态。
有效把握社会心态,从中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并着力加以解决,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和有效途径。
社会心态问题早已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曾经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当前,中国社会心态出现了失衡的现象。
在这种形势下,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五年乃至十年,中国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当代中国结构》指出,“中国现在正继续陷入冲突多发的阶段。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中国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利益协调危机。
困难群体社会资源匮乏,人微言轻,当自身利益被侵犯时往往束手无策。
长此以往,在他们心中就会沉淀起“仇富”、“厌世”、“恨世”等消极思想,甚至可能会采取极端手段来寻求利益表达。
仇富心理的蔓延,表明了多数人对富人阶层致富手段的合法性及依法纳税等操守所持有的怀疑和否定,对改革发展中财富分配方式不予认同的社会心态。
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易恶化社会心态。
现在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沟通不够,经过心理的“哈哈镜”,造成很多误解和偏见,导致社会矛盾加剧,有时甚至引发恶性事件。
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会衍生“嘻哈”文化和“解构”心态。
以手机、互联网为主的新兴媒体在“嘻哈”和“解构”过程中推波助澜,对塑造良好社会心态产生一定消极影响。
“一个国家光有GDP不行,一个有希望的国家的公民要有激情,有理性,互相包容。
”要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加快解决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
另一方面,要在精神上加强对社会成员的心理疏导和引导,把个人价值取向和国家发展需要结合起来。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社会心理健康?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社会心理健康?正方,应该关注社会心理健康。
首先,社会心理健康是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还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有责任关注社会心理健康,并采取措施来促进心理健康。
其次,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3亿人因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接受治疗。
如果不关注社会心理健康,这些问题将会继续恶化,给社会带来更大的负担。
此外,关注社会心理健康也是符合人道主义精神的表现。
我们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获得心理健康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
正如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伟大程度和对弱者的关怀程度成正比。
”。
最后,关注社会心理健康也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给医疗系统带来压力,还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关注社会心理健康是为了社会的长远发展着想。
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社会心理健康,采取措施来促进心理健康,这不仅符合人道主义精神,还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反方,不应该过分关注社会心理健康。
首先,过分关注社会心理健康可能会导致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过度关注,从而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的问题。
社会心理健康虽然重要,但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关键因素,过分关注可能会导致其他问题被忽视。
其次,过分关注社会心理健康可能会造成“心理健康焦虑”,让人们过分担心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过分关注可能会让人们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
此外,过分关注社会心理健康可能会导致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过度医疗”,从而浪费社会资源。
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综合治疗,而不是简单的医疗干预,过分关注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最后,过分关注社会心理健康可能会让人们忽视了自身的心理健康责任,认为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的责任,而不是个人的责任。
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心态问题及其治理
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心态问题及其治理作者:马福云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年第22期【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这激发了民众自豪感和自信心,人民群众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预期乐观,社会情绪更加积极,社会心态也愈发理性、自信和从容,呈现整体向好趋势。
与此同时,受各种经济社会因素影响,当前我国需要关注的负面社会心态包括与新冠疫情相关的消极心理、经济压力引发的焦虑情绪、社会不确定性导致的迷茫心态,以及传统与现代交织中的诚信危机等。
对此,要加强民生保障、建构社会心态治理体系、推进社会规范体系建设、强化网络社会心态治理,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
【关键词】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治理焦虑诚信危机【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23.22.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推动着利益格局重构、经济关系调整与社会结构演进,使得社会心态随之发生变动。
社会心态作用于人们生产生活,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社会变革的环境氛围,本文拟对这一过程进行深入分析,以把握社会变革中社会心态的变动,有效应对并及时消除不良社会心态,助推积极社会心态的形成。
我国社会心态的发展历程社会心态的形成、发展,是社会现实全要素的综合反映。
伴随改革开放、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我国民众的社会心态产生较大变化,并且愈发呈现更为复杂的演化趋势。
社会心态及其特征。
社会心态是超越个体的社会存在,反映整个社会或绝大多数社会群体总体性心理倾向和情绪态度,构成公众心理情绪的基调。
社会心态一经产生,会传导给更多的社会成员,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动机、情绪倾向,对公众社会行为、人际交流交往等构成潜在的心理或情绪影响,进而再次产生影响社会心态的变动。
社会心态是人们基于日常生产生活感知而产生的普遍社会心理状态。
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
社会心态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社会关系是否和谐、社会局势是否稳定,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随着现代社会的演进,社会心态问题日渐凸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
在“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后,“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正迅速进入各级政府的任务列表。
八种不良的社会心态值得关注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认为,在当下中国,有八种不良的社会心态值得关注、研究、引导、化解,它们分别是:一、浮躁。
浮躁即轻浮急躁、心浮气躁、飘浮躁动。
这种浮躁心理使得转型期的社会充满了感情泡沫,以致娱乐化、“娱乐至死”成为时尚;二、喧嚣。
声音大而杂乱称“喧”,说话大而无当称“嚣”。
喧嚣是浮躁的发酵物,是浮躁心态的行为表现;三、忽悠。
当前,忽悠心态已从娱乐舞台转向现实生活,毒化了社会风气和心理文化氛围;四、炒作。
炒作是“忽悠”的高级发展,虽然炒作中包含着忽悠,但是炒作比忽悠带有更强烈的行为意向性和行为导向性;五、炫富。
炫富即炫耀、夸耀财富或富有。
炫富是浮躁、喧嚣、忽悠、炒作心态的必然结果,是一种非理性的飘浮躁动,是一种用行动表达出来的喧嚣,是大写的忽悠和疯狂的炒作;六、装穷。
装穷是炫富的反面,是否定形式的炫富。
装穷是富人的一种相对弱势心态,这种富人之间的相对弱势心态一旦被认定和强化,它就会变成一种真正弱势心态;七、暴戾。
暴戾即粗暴乖张。
暴戾心理形成于浮躁、喧嚣、忽悠、炒作、炫富的社会环境。
暴戾心态可以为社会上日益增多的他杀、甚至灭门案件提供说明;八、冷漠。
冷漠是当前最可怕的社会心态,其结果就是麻木,麻木是冷漠的孪生兄弟,麻木就是对他人痛苦失去敏感性的反应能力,当人们需要正义行动却无动于衷的时候,冷漠就变成了麻木。
利益诉求不畅致社会心态恶化孙树平在《光明日报》刊文分析了造成不良社会心态的原因。
社会心态资料
社会心态社会心态是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下,一群人对事物、现象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看法、态度和反应。
这种心态常常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和历史背景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共识。
社会心态的形成社会心态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是社会文化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影响其对世界的看法。
比如,在一个重视集体主义的文化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团结协作,而在一个强调个人主义的文化中,人们可能更注重个人权益。
其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会经历不同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会影响他们的性格、态度和价值取向。
比如,生长在贫困地区的人可能对社会资源更加珍惜,而生长在富裕地区的人可能更多关注自我实现。
此外,个人经历、家庭背景等因素也是影响社会心态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亲密关系等都会对其心态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父母的教育方式、亲密关系的质量等都会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
社会心态的表现社会心态在人们的言行举止中得到了体现。
在人际关系中,社会心态会影响人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和方式。
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会促进人们之间的合作和沟通,而一个消极悲观的社会心态则可能加剧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矛盾。
在对待社会现象和问题时,社会心态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理性、理解的社会心态会促进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发展,而一个偏见、狭隘的社会心态则可能阻碍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
社会心态的影响社会心态对一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激励人们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一个消极悲观的社会心态则可能导致社会危机和动荡,阻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通过主动学习、开放心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心态水平,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对社会心态的了解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为建设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做出积极的努力。
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摘要】社会心态对个体健康有着深远影响,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媒体、政府、家庭和企业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共同努力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
教育可以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媒体在传播正能量和健康信息上起到关键作用。
政府应当制定政策支持健康生活方式,家庭是培养积极心态的温床,企业则应当关注员工心理健康。
倡导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将推动社会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带来更多幸福与和谐。
【关键词】社会心态、积极健康、培育、教育、媒体、政府、家庭、企业、倡导、共同努力1. 引言1.1 社会心态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性社会心态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可以带来正面的心理影响。
当周围环境中充满积极向上的能量和态度时,个体也会更容易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这种心态可以增强个体的心理韧性,提高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
积极的社会心态也有助于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在一个鼓励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环境中,个体更容易接受正确的健康知识,并将之付诸实践。
这样可以降低患病风险,提高身体素质,延长寿命。
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当大多数人都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时,社会上的互助和合作就会更加顺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
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不仅有利于个体健康,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2 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的必要性在当今社会,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不仅对个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一个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能够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当人们心态积极向上时,他们更有可能保持身体健康,更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还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建立和谐社会。
当代城市居民社会心态社会调查报告
当代城市居民社会心态 社会调查报告院 系:专 业:成员(学号):调 查 时 间:指 导 老 师:导言:随着现代社会的演进,社会心态问题日渐凸显,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问题。
“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我们要“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确实,我国社会这些年来的发展实践表明,健康的社会心态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不良的社会心态则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困扰,甚至拖后腿。
为了了解XX市雨城区居民社会心态情况、促进XX市经济发展同时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我们选择实践“XX 市雨城区居民社会心态的调查”,希望通过对居民当前社会心态的调查及分析能找到XX市雨城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XX 市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居民更舒适更开心地生活。
关键词:社会心态 经济发展 政治 社会环境幸福感社会心态又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良的社会心态折射出的是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我们不难知道,社会心态不是凭空产生的,健康的社会心态不可能仅仅在期望中生长,在口号中形成。
消除不健康社会心态滋长的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是培育健康社会心态的根本大道。
本次调查选择以XX市雨城区几个重要地点为中心展开调查,经过全组人员的资料整理,我们的分析如下: 一. 分析:(一)概况分析: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不难发现:了解只占20% 一小部分人了解社会心态的含义。
不太了解占50%大部分人不太了解社会心态。
不了解占21%小部分人认为这与他们的生活无关。
由上图反映出: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占32% 可以看出XX居民存在对生活很满足。
他是生活,做好自己能做的就好了占39% 表明大多数XX居民希望做好自己就很满足了。
凑合着过,社会的黑暗面还有很多占28%一部分人认为现实叫黑暗,消极的东西大于积极的事物。
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
改革开放前,由于中国经济成分的单一性以及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格局的相对稳定性,社会成员的心理压力相对较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利益的日益多元化,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压力增大,产生不良心态。
社会心态问题早已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当前,社会心态的一些方面已出现了失衡的倾向。
不同阶层或群体的社会心态呈现一定分化状态,社会心态中存在某些矛盾性与困惑感,利益差距引发的相对剥夺感或不公平感比较明显,作为社会交往心态一个重要方面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传媒发达和信息爆炸的当下历史意识普遍较弱。
一是以和谐心态为目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内心世界的和谐我们称之为心和,处事通达理性,表现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研究课题时,我们第一次提出了“大学生的和谐心态”的概念,包括:诚实守信、同理他人、积极进取、豁达平和。
当前我们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肩负起引导建立和谐心态的责任。
二是从轴心价值观念入手,改进德育内容方式。
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科学的、先进的一元主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另一方面应承认,价值取向多样化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注意方法艺术,根据大学生的心态特点及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来引导和教育,避免调节中因“一刀切”而引发反感和排斥心理。
三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不管是哪个社会层面,个体间的不平衡常常是导致心理失衡和不良心态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倡导一种个体关怀,关注并有效地改变尤其是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成员的现实处境。
我们可以通过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解决大学生所面临的实际心理间题,以减少心态的负面对抗,培养心理素质。
四是从社会事件和生活现象着眼,促进社会实践锻炼。
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是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从学校到学校升入大学的,他们的学习、生活圈子比较狭小,缺乏实践锻炼,因而在分析与思考问题时,往往容易脱离实际,要么是“超现实主义者”、要么是“保守主义者”。
当前社会心态分析
当前社会心态分析当前社会的心态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思维、行为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升华,然而,社会也正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心态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多元化的思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社会发生的变化越来越快,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在这个时代,人们不再受固定思维的束缚,他们愿意接受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他们认为,多元化的思维不仅能使人不受固定思维的束缚,而且能够更好的弥补自己的思维误区。
而且,在这个时代,人们也更加地注重自己的感受和感情交流,更加注重感受生命的珍贵性。
多元化思维给人们带来的最大的发展是智商、情商的全面提升,同时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一些复杂情况,包括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
崇尚自由当前社会的心态分析中,崇尚自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
人们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不仅尊重别人的生存自由,而且愿意奉献自己的精力和能力去支持他人。
崇尚自由不仅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且在解决人际关系等方面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当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崇尚自由也面临着许多困难。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个人主义倾向的不断增加。
在不断崇尚自由的过程中,有些人忘记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生命质量和成就,且很少与他人一起分享或协作。
这也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冷漠和淡化。
自我选择思维当前社会的心态分析中,自我选择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
人们逐渐意识到,在人生道路上,自己的选择会直接决定自己的状况,因此,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选择思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状况和命运。
在今天的社会,自我选择思维给了人们很多的机会和希望。
在职业、学业等方面,人们不会再被既定的传统观念所束缚,更多地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目标方向发展。
而且,自我选择思维也能帮助人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更加注重自己的内心需求与态度,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盈和有意义。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的心态分析中,多元化思维、崇尚自由、自我选择思维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表现。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社会心理健康?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社会心理健康?正方,应该关注社会心理健康。
首先,社会心理健康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增加犯罪率和社会治安问题。
例如,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曾经指出,心理健康问题是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不关注社会心理健康,将会导致社会的不安定和不和谐。
其次,关注社会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问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幸福感,甚至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80万人因自杀而丧生,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心理健康问题所导致的。
因此,关注社会心理健康,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最后,心理健康问题对经济发展也有不利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员工的工作效率下降,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甚至导致员工的离职和缺勤率增加。
据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的研究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每年给企业带来数以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因此,关注社会心理健康,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关注社会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它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提高整体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益。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社会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关注和解决。
反方,不应该过分关注社会心理健康。
首先,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是个人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
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是个人的责任,社会并不需要为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负责。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指出,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由个人自己来解决,而不是社会来承担。
其次,过分关注社会心理健康可能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大量的资源和精力来解决。
如果社会过分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导致其他重要领域的资源不足,影响社会的整体发展。
因此,我们不应该过分关注社会心理健康问题。
最后,过分关注社会心理健康可能会导致社会的软弱和依赖。
社会心态报告
社会心态报告近年来社会心态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政府部门、媒体和普通民众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社会心态反映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质量,是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心态和及时掌握社会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机构和组织开始发布社会心态报告,这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社会心态报告是对社会心态状况的系统性研究和全面分析的总结性报告,主要关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情况。
它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社会调研、数据分析等方式获得信息,从而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和人们的态度和看法。
社会心态报告的发布可以帮助政府和社会从不同角度了解民众的需求和意愿,在公共政策制定和社会管理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社会心态报告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它不仅可以反映社会的立体性和复杂性,还可以体现社会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社会心态也在不断变化,每个年代和阶段都有不同的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
社会心态报告能够追踪这些热点问题的变化,并定期发布,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及时反馈。
在社会心态报告中,民心状况是关注的焦点之一。
民心是指民众对社会现实、政府政策、宏观经济等方面的看法、情感和态度。
民心状况的良好与否直接反映了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和信誉。
通过对民心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及时了解人民对各项政策和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不满意度,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参考。
另外,社会信任也是社会心态报告中的重要内容。
社会的信任度与社会和谐稳定相联系,它体现了社会的互信机制和公民社会的建设。
高度的社会信任度会增加社会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从而提高社会的稳定性。
社会心态报告能够反映不同群体和阶层之间的信任度和信任问题,帮助政府和社会各界了解并解决信任危机和问题。
最后,社会心态报告对于社会治理也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社会心态的了解和研究,可以发现社会的问题和矛盾,及时研判和处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社会治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社会心态心态培养”,执政者的一道考题2011年04月21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
以治理思维要求老百姓用“理性思维”代替“情绪表达”,以“淡定心理”驱除“焦虑疑虑”,明显难以达到。
对执政者而言,既需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精神风貌,重视“无形”的心理疏导,更应积极解决那些“有形”的问题,让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实,提供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
在“社会心态”被历史性地写入“十二五”规划后,“培养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正迅速进入各级政府的任务列表。
良好的社会心态在任何时候对一个国家民族都专门重要。
之因此在今天备受重视,盖因中国进展已站在一个关键时期: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排位,让拥有一个如何样的“大国心态”引人瞩目;小康社会的目标内容,令提升大众“幸福基因”重量加重。
就此而言,社会心态既指向以后进展的“软实力”,也承载“以人为本”的具体诉求。
焦躁疑惧、迷茫失落、愤青思维、拜金主义……在急剧转型中社会心态的失衡之势,是我们正在面对的挑战。
这些大众情绪虽未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但正对社会进展与改革进程产生抵触消解。
把握和调适社会心态,理所应当地成为了一种执政挑战。
然而,扫描各地“培养健康社会心态”的塑造路径,发觉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有的地点有“提法”没“方法”,仅停留在口号与姿势上;有的地点把心态问题经济化,以为“多发点钱就能让老百姓心态变好”;有的地点则认为“培养”的关键在百姓的自我修复,一味把心态问题归咎为百姓“不理性”、“不淡定”、“不宽容”。
事实上,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是反映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扇窗口。
以普遍存在的“焦躁不安”为例,城镇化及大规模人群流淌,“漂族”、“蜗居”、“蚁族”人群大量显现,不安全感容易加重;房难买、学难上、病难看的现实矛盾,让人的不确定感增强;而少数干部的贪污腐败、一些地点的暗箱操作,使干群关系变得紧张而不信任。
在这种情形下,以治理思维要求老百姓用“理性思维”代替“情绪表达”,以“淡定心理”驱除“焦虑疑虑”,明显难以达到。
对13亿人口的进展中大国来说,有些时期难以逾越,有些困难难以规避,一些不良心态的滋生难以幸免。
但必须意识到,如不及时妥善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也必定阻碍国家目标实现。
因此,对执政者而言,既需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精神风貌,重视“无形”的心理疏导,更应积极解决那些“有形”的问题,让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实,提供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
这一点极具现实意义。
我们倡导理性平和的心态,但假如监管防线屡屡失守,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毒生姜事件层出不穷,“淡定”谈何容易?我们追求开放包容的心态,但假如“拼爹”现象屡屡发生,“起跑线”不公时时存在,“仇富”、“恨官”情绪何以消解?我们提倡积极进取的心态,但假如寒窗十载也难以改变命运,“一夜成名”、“一夜暴富”来得轻而易举,个人奋斗又有多大价值?有学者如此描述当前我国改革的差不多态势:改革在与危机赛跑。
事实上,社会心态的培养不也是在与改革进程赛跑吗?从那个意义上说,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是对各地执政者的时代挑战。
(责任编辑:张玉珂)(关注社会心态②)人民日报评论部: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2011年04月28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彰显,在实践中才能检验。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益”,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
那种扣帽子、抓辫子的辩论方式,“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本质上差不多上狭隘虚弱的表现,无助于社会和谐的构建、健康心态的形成。
同样看待一件商品价格,有人显得专门“淡定”,有人表示“鸭梨”专门大;同样面对一桩刑事案件,有人焦虑等待“正义到来”,有人则在查找“程序瑕疵”;同样衡量一项改革措施,有人双手赞成,有人却提出质疑……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
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变化。
从一种声音到百花齐放,从千人一面到丰富多元,反映出思想的极大解放,也表达着中国的前进方位:在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不同利益的调整与博弈,自然带来不同诉求的表达;随着开放扩大和全球化深入,传统与现代、国外与本土,不同价值观念也必定产生碰撞交锋。
多元表达难免会有“异质思维”,甚至给人“鸡同鸭讲”的感受。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观赏理性平和讨论,期待闻过则喜的态度,但也不无遗憾地看到,一些人在讨论中容不下异见,相互对骂、攻讦,动辄给对方扣上吓人的帽子,用意气之争代替真理追求;一些人对待批判建言,非但不虚心听取,反而搞起了“诽谤定罪”,甚至以权力意志压制不同声音。
鲁迅先生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斗争。
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彰显,在实践中才能检验。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益”,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
那种扣帽子、抓辫子的辩论方式,“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本质上差不多上狭隘虚弱的表现,无助于社会和谐的构建、健康心态的形成。
在那个意义上,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在对话中和谐立场,在交流中化解矛盾,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势成共识,推动思想观念的进步。
相关于一般民众,手握权力的执政者专门需要这种“包容”。
假如说前者的狭隘只是语言暴力,后者的狭隘则可能带来真实损害,比如“彭水诗案”、“灵宝帖案”;假如说前者的包容表达的是素养修养,后者的包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更是执政为民的需要、法治社会的要求。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我们假如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判指出。
”批判或许有对有错,甚至不乏各种偏激声音,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而不能主观地归之为“对着干”。
相反却应看到,在一个多元社会,尊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既是尊重公民的表达权,也是纾解社会焦虑、疏导矛盾冲突的必定要求。
大智兴邦,只是集众思。
事实上,不同声音乃至反对的意见,依旧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资源。
所谓“听不到不同意见不决策”,只有承诺不同声音存在,才能了解把握各方面情形,做出理性判定和正确决策。
因此毛泽东同志认为“让人讲话,天可不能塌下来”,因此邓小平才说“七嘴八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因此中央领导才反复强调“制造条件让人民批判监督政府”。
多元乃繁荣之隐秘。
一个社会越是向前进展,就越需要多样的个性表达,越需要整合各种意见形成统一意志的能力。
以包容心对待不同声音,在“存异”中“求同”,我们的社会就可不能成为“一袋各不相干的马铃薯”,并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不断凝聚、升华。
(关注社会心态③)人民日报评论部: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2011年05月05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弱势心态”的存在与蔓延,对我们社会的进展,是一个警示,更是一个启发。
它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心灵脆弱与逆境,也隐藏着心灵强大与和谐的必由之路:在公平正义阳光照耀下,用规则与制度制造公平进展的空间、共建共享的平台,一个人人肯努力、人人有机会、人人有期望的社会,将会大踏步地走出“弱势心态”的阴影。
“你是弱势群体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一系列社会调查中,不管是扛着编织袋进城的农民工、拿着简历在职场奔跑的大学生,依旧月收入上万的白领、令人仰慕的公务员,纷纷给自己贴上“弱势”的标签。
这种反应,与其说是弱势群体在扩大,不如说是“弱势心态”正在蔓延。
有人说,心理危机是社会高速进展的必定产物。
在社会结构剧烈变化、社会利益猛烈分化的时代,显现了马克思所说的“茅舍样小房子旁边突然高耸一座宫殿”等贫富、收入的反差,人们的心灵世界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和心态也由之而生。
调整这种心态,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这种变革中的“阵痛”、转型中的“落差”,以主动的自我调剂,培养理性的视角;另一方面也要查找普遍弥散在各个阶层的“弱势心态”的心理根源。
要看到人们最为痛切的,不仅是自身素养和技能的“无能为力”,更是在欠公平、不公平环境下的“回天乏力”。
勤勤恳恳的合同工有些同意的是比正式工少得多的工资,没有背景的大学毕业生在“萝卜聘请”中黯然出局,兢兢业业的公务员眼看别人“又跑又送”突破了“天花板”……关于如此的“非竞争型弱势化”,有学者如此比喻,好比在跑步竞赛起跑的时候,就排斥了一部分人,不许他们参加竞赛,或者让他们后跑。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说明,人们觉得自己微小和“弱势”,专门多时候是因为面对那些自认无法对其加以操纵的事件,使得无力感、不安全感、不稳固感等五味杂陈的“弱势心态”被成倍放大。
“弱势心态”之下,有人破罐子破摔,由暴跳而至暴戾,导致损害儿童等极端性事件;有人堤内缺失堤外补,吃了三聚氰胺的亏就要在天价医疗上找补回来,“上不去”的痛楚就要在“贪起来”的疯狂中舒缓;有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平凡中变得无能,在败兴中陷入失望。
假如说“稳固预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那么“弱势心态”确实是在腐蚀我们社会的共识,消磨以后的期望,构筑现实的壁垒,可能把社会引入人人皆输的“囚徒逆境”。
事实上,公平永久差不多上一个相对概念,追求绝对公平的“无差别”境域,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假如沿着这种思路想问题,即使是在工作和事业上都专门强势的人们依旧会感到诸多的不满足、不闲适、不快乐,怨天尤人,埋怨指责。
这并非全是客观现实的毛病,也缘于不能正确看待差异而产生的畸形心理。
这确实是什么缘故中央要将培养健康心态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并置于当今社会治理创新的刚性要求之下。
不管从哪个层面说,“弱势心态”的存在与蔓延,对我们社会的进展,是一个警示,更是一个启发。
它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心灵脆弱与逆境,也隐藏着心灵强大与和谐的必由之路,那确实是:在公平正义阳光照耀下,让人们的权益都得到保证,让人们的奋斗都获得价值。
培养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需要个体在自立自强中扬起心灵风帆,更需要社会治理者用规则与制度制造公平进展的空间、共建共享的平台,一个人人肯努力、人人有机会、人人有期望的社会,将会大踏步地走出“弱势心态”的阴影。
(关注社会心态④)人民日报评论部:追求理性从哪里起步人民日报评论部2011年05月19日05:41 来源:人民网手机看新闻从单向度强调“平复、稳固、理智、克制”,到加强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群众利益爱护机制,培养和爱护公共理性、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走的路还专门长。
科学有效的利益和谐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证机制,才是排除非理性最有效的解药。
今天的社会生活中,“理性”正成为一个热词。
理性看待收入差距,理性面对社会不公,理性分析网络民意,理性选择专业、职业……“理性”的高频度使用,传递的潜台词事实上是:在许多问题上,有人正走向理性的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