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

合集下载

2005年中国汇率改革 分析

2005年中国汇率改革 分析

从市场有效性角度评述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效果【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化和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变,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从改革开放发展至今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阶段(1981~19 84),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对外公布汇率的双重汇率制度。

第二阶段(1985~1993),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

第三阶段(1994~2005年7月),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一时期实现了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价格的并轨,实行结售汇制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外汇交易市场。

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但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汇率制度实质上是钉住美元制。

第四阶段(2005年7月21日至今),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本文以2005年7月21日的这次汇率制度改革为研究背景。

此次改革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迈出的历史性的一步,自此,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此次汇率制度改革以后,汇率生成机制由市场机制决定,汇率水平的高低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根据我国贸易与投资的密切程度,选择数种主要货币,对不同货币设定不同权重后组成一揽子货币,设定浮动范围,允许人民币根据这一篮子货币在指定范围内浮动。

中央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是浮动的,各外汇指定银行制定的挂牌汇价在央行规定的幅度内可自由浮动。

此次汇率制度改革至今三年多来,我国外汇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外汇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汇率波动弹性逐渐加强、衍生品交易不断扩大等方面。

本文试图用实证研究方法来定量的分析改革以来我国外汇市场的改善情况,从市场有效性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比检验改革前后外汇市场的有效性,来评述汇率制度改革的效果。

国内外学者们对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的市场成效大部分是从定性的角度去分析的,实证检验方面研究较少。

浅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浅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浅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内容摘要:2005年7月5日进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已实施了近10年,给中国的经济以及人民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综合分析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利大于弊。

结合这些年的数据来看,我们国家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政策已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汇改升值人民币汇率弹性汇率机制贸易逆差AbstractThe reform ofRMB exchange rate system in July 5, 2005,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nearly 10 years, brought nosmallimpact to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life of the people. After analyzingofthe RMB exchange rate system reform,we found that the advantages of it are far more than the disadvantages ofit. Combining of the data of these years, our country's reform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policy has exerted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in the international.KeywordsRMB ExchangeRate RegimeAppreciationThe flexibility of the RMB exchange rate trade deficit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演变过程汇率制度的重要改革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

1978-1985年基本上是实行双重汇率制度;1985-1994年是复归单一汇率制度,但实际上是新的双重汇率;1994-2005年,汇率制度为盯住单一货币美元,非正式地与美元挂钩,汇率只能在1美元兑8.27至8.28元人民币这非常窄的范围内浮动;2005年7月21日以后,汇率制度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浅析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浅析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4)外汇储备缩水 我国外汇储备主要由美元、欧元、日元、英 镑构成,其中美元占大部分。至2005年6月底, 我国的外汇储备达到7100亿美元。人民币升值 2%后,外汇储备立即缩水了1136亿元人民币。 (5)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改善国际关系 美国和日本一直想依靠人民币升值来解决本 国贸易逆差和通货紧缩问题,通过国际组织三番 五次提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议案。如今,中国在 深思熟虑之后,做出了让各国双赢的决定,原本 紧张的国际关系因此得到大大改善
二.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
1. 人民币对美元当日升值2%。人民币汇率由1美元兑换8.27元 人民币变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升值2%。这一调 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 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2. 实行更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核心是由盯住美元变为参考一篮子货 币。一篮子货币是指选择与中国贸易和投资密切的若干主要货币, 对不同货币设定不同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国家根据国内 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 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外币之 间的汇率变动会影响人民币汇率,同时市场供求关系也是汇率形 成的又一重要依据。
(2) 能够更好的适应国际货币“多极化”趋势 20世纪末欧元的诞生标志着国际货币“多极 化”趋势进入了一个新的加速发展阶段。现阶段, 欧元的强势地位、英镑的坚挺和美元的疲软都证 明了这一事实。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也决定了 国际货币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美元的独霸地位 有一天会被国际货币多极化取代。中国汇率形成 机制改革的举措又一次迈出了与国际前沿接轨的 新步伐,又一次为世界共同繁荣发展做出了努力。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

94年和05年两次汇率改革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

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这就是94年汇改。

这次汇率改革是导致94年股市暴跌到325点原因之一。

这是《21世纪》08年回顾这次汇率改革的采访报道:1980年代初以来,我国的汇率体制从此前的单一汇率制转变为双重汇率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

汇率双轨制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对“奖励出口”起到了什么作用?钟伟:1980年代的双轨制下,实际存在三种价格形式:计划内价格、调剂价格和计划外黑市价。

计划内价格是官方制定的;计划外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调剂价则是在一定的政府管制下发挥市场的作用。

外汇调剂市场是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场外”交易市场,因为当时各地分中心不联网,调剂价格存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是一个政府管制相对较少的市场。

外汇在企业之间自由买卖的价格更能反映市场需求。

外贸企业通过外汇调剂市场出售外汇,扩大了它们的利润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保证了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

因此,外汇调剂市场和汇率双轨制在当时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梅建平:一个国家合理的汇率制度应该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所有新兴市场国家都面临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最突出的表现是亚洲金融危机中,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外汇储备不足,资本账户开放过早,在经济形势突变和国外金融冲击下,国内市场发生恐慌,导致了金融危机。

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采取双轨制,鼓励出口创汇,对提高中国经济应对风险的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21世纪》:l994年初,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轨,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分析及改善建议

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分析及改善建议

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分析及改善建议近几年来,国际及国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美国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事实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仅来自于欧美国家,还来自所有对中国有贸易逆差的国家,各国对美元汇率连创新高,进而会将希望寄托在人民币升值上,日本、韩国、巴西等国都希望人民币升值从而提高本国出口产品竞争力。

向人民币汇率施压的局面已由美国“独唱”逐渐演变为多国组成的“大合唱”。

本文主要剖析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并据其提出关于改善我国汇率制度的观点及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优点缺点改善一、人民币现行汇率制度特点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就是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一直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1、鲜明的市场导向性。

更大幅度地引入了市场的力量,市场化导向更加鲜明,市场供求对汇价的形成作用更加显著。

2、“参考一篮子货币”:相较之前的单一盯住美元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局部可变性。

参考一篮子货币有利于较好地应对美元不稳定所带来的影响,降低人民币多边汇率的波动,从而保障我国汇率的安全。

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

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这将有利于增加汇率弹性,抑制单边投机,维护多边汇。

3、浮动汇率制:与市场化导向的一致性。

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中央银行主要起到滤波器的作用。

随着经济适应程度的提高,滤波器的作用是可以减弱的、是自适应的。

实践表明,采用一篮子货币为参考的汇率制度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1,本国对外贸易必须是多边的,并且分布比较均匀。

2,国家的外汇储备必须是多元化的。

3,必须有能够自由交易的外汇市场。

包括外汇现货交易市场和外汇远期交易市场,特别是远期交易市场。

我国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及其原因

我国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及其原因

浅析我国人民币“外升内贬”现象及其原因摘要: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从2004年的8.2764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不断升值至2011年8月的6.3876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且升值态势不减。

同时,国内物价水平明显上涨,消费物价指数不断攀升,让居民倍感压力。

本文主要对人民币出现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并简述其原因。

关键词: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一、人民币的“外升内贬”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日益突出,人民币汇率问题也越来越吸引全世界的注意。

自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的趋势。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

2007年7月3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升至7.5951,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接近6.35%。

人民币对外持续不断升值,且升值态势不减。

而对于国内的物价水平,人们却明显感受到物价持续上涨的压力。

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不断攀升,人民币对内贬值的问题也成为百姓日益关注的话题。

从2000年至2010年,贸易顺差由241亿美元增至1831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从8.2781降至6.6227。

2010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3.3%,而2000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0.4%。

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怪现象十分明显。

为何人民币会有如此现象,下面本文将阐述其产生原因。

二、人民币对外升值原因(一)外因1.国际收支失衡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处于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

由于国际收支是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国际收支失衡势必会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国际收支顺差表示出口大于进口,且由于我国出口量庞大,使得人民币在国外市场上供小于求,因此,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2005年7月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步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这一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加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逐步推进汇率的弹性调整,增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汇率中间价是指参考市场价格形成,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每天汇率参考点。

在改革之前,中国央行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发布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改革后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参考市场价格折算而来。

2.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人民币汇率改革在改革之初实施了较为狭窄的浮动范围,即允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每天上下浮动0.3%。

后续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浮动范围逐渐扩大至1%。

3.建立外汇市场交易机制:改革之前,中国的外汇市场存在较多的管制措施,改革后逐步放开资本项目,允许更多主体参与外汇市场交易。

人民银行设立并逐步规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为权威的外汇市场交易平台。

4.加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透明度和机制完善:改革后,中国央行开始定期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以及汇率的波动范围。

此举增加了市场预期的透明度,提高了市场对汇率形成机制的认可和信任。

5.鼓励国内外市场参与人民币结算: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改革后中国鼓励国内外市场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推动人民币国际支付业务的发展。

6.加强外汇管理和资本项目管制:尽管改革放开了资本项目,但中国仍然采取了一系列外汇管理和资本项目管制措施,以维护国际收支的平衡和金融稳定。

7.加强研究和监测机制:在改革过程中,中国央行加强了对汇率市场的研究和监测,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以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上所述。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中国逐步推动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增强了汇率政策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货币政策的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应用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简评

应用文-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简评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简评'央行2005年7月宣布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方案,该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下文简称汇改)公告中,涉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问题不仅仅是人民币升值与否或应该多大幅度升值,如何形成一种有效的汇率形成机制才是此次汇改的核心。

2005年9月央行又决定,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由1.5%扩大到3%,并适度调整银行挂牌汇价幅度。

2006年初,央行决定自1月起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OTC方式),并改进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同时引入了银行间外汇市场市商制度。

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一直呈单边上扬态势,该态势直到3月才有所改变:人民币兑美元报价从3月3日的最高点8.0380开始一路回调,此后又节节走低,到3月10日已降至8.0492,经几天的走低后,3月15又开始回升。

汇率水平的有升有降,反映出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

汇改前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数据(表1,汇改至今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已升值1.21%)更显示出人民币汇率弹性和灵活性的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正在向更加市场化方向迈进。

汇率形成机制的积极方面及尚存问题(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简评本次汇改实行的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改变了原来事实上盯住单一美元的偏向于固定的汇率制度,符合汇率制度走向市场化的大趋势。

该制度保证了基本汇率水平由市场决定,同时又使货币当局在汇率形成中发挥作用。

它有很多优点:汇率风险较小有利于平稳快速增长;市场化的外汇价格有利于国际收支自动调节;使国际经贸关系比较协调等。

央行在2005年7月汇改公报中使用了“参考”而非“盯住”一词。

既然是“参考”,央行就没有必要披露货币篮子的构成及其如何调整。

央行的“货币篮子”是非公开的,即使经过一段时间市场根据数据估算出货币篮子的构成,也很难比较准确预测汇率,因为“参考”而非“盯住”的政策为央行采取各种措施提供很大的操作空间,这样做的优点是央行对人民币汇率享有更大的相机抉择权。

浅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及原因

浅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及原因

浅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及原因
宁凯娜
【期刊名称】《科学与财富》
【年(卷),期】2015(7)7
【摘要】汇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其变动对国内物价、资本
流动、国际收支、国际储备以及国民收入与就业等有重要影响。

可以说汇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

自2005年央行实行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直呈单边升值状态。

但是,2014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波动现象。

本文通过分析人民币的波动挖掘其背后隐藏的经济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总页数】2页(P253-253,254)
【作者】宁凯娜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近10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及趋势
2.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原因及其影响
3.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原因及其影响
4.浅析人民币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原因
5.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的实证研究

明, 人 民币 汇率升值 1 %将 使 我 国的 总产 出上升 约 0 . 0 9 %, 与卢 万青 等对 2 0 0 5年 之 前 数据 的实 证 分 析结 果相 比, 汇率 制度 的 变革使 得人 民币汇 率对经 济增 长 的调 节作用逐 步 显现 出来 , 但 同时值得 注 意
的是 人 民币 汇率不 宜 出现 大幅度 的波动 。 关 键词 : 汇率 ; 进 出 口; 外商 直接 投资 ; 总产 出 中图分 类 号 : F 8 3 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2 6 7 0 ( 2 0 1 3 ) O 5— 0 0 4 1 — 0 7
动 对我 国经 济增 长 的影 响到底 如何 ?本 文将 对 这 一问题进 行探 讨。
纵 观 国 内关 于人 民币汇率 变 动对宏 观 经 济 增 长 影 H 阿机制 的研 究 , 根 据 其 研 究思 路 , 可 以分 为 以下 两类 :
( 1 )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宏观经济指标 的影响研究。如张秀艳 、 石柱鲜 通过对人 民币与若干指标 ( 美元汇率 、


引 言
汇率是 国际金 融学 领域 一个 有争议 的核心 问题 。汇 率 作为 开放 经 济 条件 下 一 国调 节 内外经 济 平衡 的重 要 工具 之一 , 它 的变 动将 对该 国 的经 济增 长产 生 直 接影 响 。2 0 0 5年 7月 2 1日, 我 国 开始 实 行 以市场 供 求 为 基础 、 参 考 一篮 子货 币进行 调 节 、 有 管理 的浮动 汇率 制度 , 形成 u r 更 富 弹性 的人 民 币汇率 机 制 , 实 现 了人 民 币 对 美元 2 % 的一 次 性升值 。2 0 0 8年 的金 融危 机 又收窄 了人 民币汇率 的 自由浮 动空 间 。然 而 , 人 民币汇 率 的变

_三元悖论_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浅析

_三元悖论_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浅析
二改善央行在外汇市场的干预机制目前我国央行入市干预的交易日数已经超过了总交易日数的70并且对银行间市场敞口头寸采取全额收购或供应可以说主导了市场汇率的形成这与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核心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决定汇率上的基础作用是相背离的
中国经济金融观察
“三元悖论”与人民币汇率 制度改革浅析
从表 2 可以看出, 我国的净误差与遗漏账户 余额在 2001 年以前都保持负值, 表明存在隐性 资本的流出。据估计, 1989 ̄1997 年我国资本外 逃累计余额在 634.4 亿 ̄1915.3 亿美元之间。而 在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 由于存在人民币 贬值的预期, 我国的资本外逃规模进一步扩大, 其数额在 1997 年和 1998 年分别为 364.74 亿美 元和 386.37 亿美元。到 2002 年净误差与遗漏账 户余额成为正值, 并逐年递增, 并在 2004 年已 达到了 270.45 亿美元。但到 2005 年开始却又回 到了负值, 高达 167.7 亿美元。
刘敏李颖
内容提要: “三元悖论”作为经典的金融理论之一, 反映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稳定
性、资本自由流动性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不可兼得的矛盾, 为我国 2005 年 7 月 21 日开
始实行的 “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提供
了理论依据。
通过对我国经济中的 “三元”即资本流动性、货币政策独立性以及汇率制度进行 分
- 155.47
2826.2
- 5.50
1997
- 219.64
3191.2
- 6.88
1998
- 165.76
3239.3
- 5.12
1999
- 148.04

浅析人民币内贬外升的现象

浅析人民币内贬外升的现象

浅析人民币内贬外升的现象2005年7月人民币实施汇率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一直出现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现象,人民币内外价值的偏离违背了经典经济学原理。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式,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并根据国家采取的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

标签:人民币内贬外升原因影响政策2005年7月21日以后,我国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从2005年至今,人民币一直处于升值状态。

同时,人民币对内严重贬值,CPI指数一路上扬。

根据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的购买力平价说理论,在货币流通条件下,两国的汇率主要应该由两国的购买力之比决定,即两国货币在某一时点上的汇率水平取决于两国物价指数之比。

也就是说,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之比取决于通货膨胀之比,而两国的通货膨胀之比又取决于两国的相对货币数量。

人民币出现内贬外升的现象,与传统理论相违背,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货币现象。

本文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后,辩证看待其影响,并根据我国现行宏观政策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原因人民币对内贬值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货币供给量过多,流动性过剩导致的。

根据货币数量论,M*V=P*Y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M过多,流通速度不变,且长期的产出Y是固定不变的,那么过多的货币必然会滞留在流通领域,导致价格P上涨和通货膨胀。

从1994年到2014年,我国M2保持在18%上下的年均增速,远远超过9%的GDP增长率。

特别是2006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M2逐年增加。

如下表所示,2010年11月,流通中现金M0余额4.22万亿元,同比增长16.30%,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25.94万亿元,同比增长22.10%,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7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50%。

2011年,央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增长幅度开始下降。

人民币贬值的好处

人民币贬值的好处

人民币贬值的好处2005年中国启动了人民币汇率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就从当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2.12%,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人民币对美元就进入一个10年单边升值通道。

这十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35%,而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则升值了54%以上。

而人民币的单边升值,既增加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催生了中国三大泡沫。

十年后,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再次启动了新一轮的人民币汇率改革。

但是这次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上一次改革正好逆行,让人民币贬值近2%。

有人认为,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不仅会结束人民币长期单边升值的态势,也可能是人民币贬值的开始。

因为,这次人民币汇率改革重点是放在完善中间报价机制上。

央行《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指出,为了增强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

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这个声明一公布,顿时引起市场很在反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即时应声下跌。

当天9时15分公布1美元兑换人民币中间价为6.2298,与前天的6.1162相比,即人民币贬值1,136个基点接近2%。

在央行人民币兑换美元中间价大幅下调的引导下,无论是在岸市场还是离岸市场,人民币的汇价都应声下跌。

在岸人民币兑换美元(CNY)昨天(8月11日)曾低至6.4369,贬值近3.6%,创下1994年人民币官方与市场汇率并轨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离岸市场反应更大,离岸人民币兑换美元(CNH)昨日跌至6.4002,创2011年12月以来最低水平,全日跌幅近3%,亦创下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最大单日贬值幅度。

人民币贬值有风险吗?现在的问题是,在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下,人民币会不会真的走向单边贬值或持续贬值之路?如果人民币的持续单边贬值,它的最后边界在哪里?中国的居民面对的影响与冲击有多大?风险有多高?当然对于第一个问题,央行官员已经作出明确的回答,就是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人民币贬值是一次性而不是趋势性。

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评析

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评析

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评析
董彦岭
【期刊名称】《金融发展研究》
【年(卷),期】2005(000)008
【摘要】我国2000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引起了国内各界及国际社会
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基本内容、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沿革、本次改
革的背景及人民币汇率改革可能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简要评析.【总页数】5页(P3-6,12)
【作者】董彦岭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区域经济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73
【相关文献】
1.汇率改革对中国经济影响有多大--经济学家深度评析人民币汇率改革 [J], 张旭

2.人民币利率-汇率联动关系研究——基于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后的时期 [J], 管龙;刘凯;张三喜
3.人民币汇率改革评析 [J], 王芳
4.人民币汇率改革方案评析 [J], 许少强
5.2005年全球经济金融在刀刃上平衡并获较快发展——对2005年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评析与建议 [J], 郑良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

浅析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


(四)房地产,股市泡沫严重
• 资产缩水损失再多,不管怎么说这种代价也都是即刻而明显的,相较于升值 带来的投资过热、经济结构失调等问题,后者的影响更加深远,并且更加难 以估算其中的代价 “广场协议”之后的10年间,美元兑日元从1∶250跌到最低的1∶80左右, 日元升值3倍,导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价格上升3倍,使得日本产品在美 国的竞争优势被大大削弱。 政法学院商学院名誉院长、博导汪康懋教授告诉记者,日本的汽车工业原来 在美国竞争力很强,升值后市场被美国汽车业又占了回去,日企状况大不如 前 由于出口严重受挫,资本难以再在这一块获得利润,必然会流向其他地方。 但是日本国内金融市场难以在短时间内为这些过剩资本找到合理的出路,于 是,大量资本涌向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泡沫经济一触即发。这时,迫于 日元升值压力的日本货币当局又一次大幅下调利率,希望能缓解日元升值压 力,同时也希望借此减少汇率升值带给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但扩张的货币 政策还是没有改变日元升值的趋势,相反地,低利率向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 性,刺激着洪水般的资本涌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 著名的泡沫经济。这个经济泡沫在1991年破灭之后,日本经济便陷入二战后 最严重的不景气状态,一直到现在,日本经济仍然没有复苏的迹象。 • •
9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
• 在“广场协议”上,日本大藏省大成竹下登慷慨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 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买汇率,甚至承诺“美元贬值20%不成问题”。 然而,日本政府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美国政府和市场投机者并没有满足于美 元对日元贬值20%。 广场协议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 滕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对美元进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仍然偏高, 还有下跌的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大跌。 1985年9月,日元汇率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在“广场协议”生效 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1986 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然而,美元对日 元的贬值还没有就此结束,由于美国政府长期实行“弱势美元政策”,到 1995年,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已经多次跌破100日元大关,当年收盘汇率也只 有1美元兑换102日元。然而从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看,1985年2月至1988年 11月,升值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 年12月,升值41%。从日元实际有效汇率看,1985年第一季度至1988年第一 季度,升值54%1990年第二季度至1995年第二季度,升值51%;1998年第三 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升 值28%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实质性影响,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2005年以后人民币汇率走势、原因及影响

2005年以后人民币汇率走势、原因及影响

105
1.52
98 91 84
1.44 1.36 1.28
98-12-31 99-12-31 00-12-31 01-12-31 02-12-31 03-12-31 04-12-31 05-12-31 06-12-31 07-12-31 08-12-31 09-12-31 美元兑日元
98-12-31 99-12-31 00-12-31 01-12-31 02-12-31 03-12-31 04-12-31 05-12-31 06-12-31 07-12-31 08-12-31 09-12-31 美元兑新加坡元
5600 4800 4000 3200 2400 1600 800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美国股票市场(1995-2010) 3838.50--11187.28,上涨191.45%
14000 13000 12000 11000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94-12-31 95-12-31 96-12-31 97-12-31 98-12-31 99-12-31 00-12-31 01-12-31 02-12-31 03-12-31 04-12-31 05-12-31 06-12-31 07-12-31 08-12-31 09-12-31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14000 13000 12000 11000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5.0 34.3 33.6 32.9 32.2 31.5 30.8 30.1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99-12-31 00-12-31 01-12-31 02-12-31 03-12-31 04-12-31 05-12-31 06-12-31 07-12-31 08-12-31 09-12-31 美元兑加元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思考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思考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思考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民币的汇率问题成为了国际关注的焦点。

中国领导通过不断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和加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合作。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包括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人民币的汇率形式和机制、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程和成就以及未来展望和建议。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背景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需要更加注重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发展。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可以通过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程度,优化汇率形式和机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方式提高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和竞争性,同时促进中国经济的内外部平衡。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推进中国的财务市场改革,建立更为健全的货币框架。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可以减少对外汇干预的过度依赖,强化货币的市场化取向,增加市场对货币的反馈。

通过人民币市场化的外汇平衡和信用发行,可以实现货币非常规工具的有效运用,增强的可控性和透明度。

第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促进国际金融合作。

人民币汇率形式和机制的改革可以带动汇率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

与此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能够支持与全球的贸易和投资的计价和结算,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加速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

第三,缓解经济实体的外汇风险,降低市场波动率。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外汇干涉的不确定性,降低干预的现象。

企业和投资者可以更好地应对外汇风险。

人民币汇率也更加透明预测,市场更加稳定。

二、人民币的汇率形式和机制人民币汇率形式和机制是指人民币的汇率计价方式和涨跌机制。

中国在1994年采取了双重汇率制度,市场汇率和官方汇率并存,存在大量外汇管制,难以适应国际汇率市场的变化。

浅析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

浅析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

浅析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从近十年的走势看,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处于升值状态,至2013年底人民币升值幅度累计超过30%。

但是2014年1月之后,人民币明显呈现出贬值趋势,贬值幅度接近15%(见下图)。

因此,本文将近十年来的人民币汇率走势拆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5-2013年,人民币汇率升值状态。

二是2014年至今,人民币贬值状态。

图 2012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图一、传统理论对人民币汇率轨迹的解释根据传统理论,影响汇率的长期变化因素主要是国际收支、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模式等因素;而影响汇率变化的短期因素则是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市场预期及政府干预等因素。

1. 2005-2013年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因素2005-2013年人民币的大幅升值,主要是受到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等长期因素的共同影响。

从国际收支方面看,我国随着加工贸易的持续发展,货物出口出现快速膨胀,经常项目的大额顺差(保持在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导致国外对人民币的需求上升,从而人民币汇率提高。

从通货膨胀看,我国通胀率在3%左右,而美国由于网络泡沫的影响,通胀率远高于我国,所以我国相对的低通胀导致人民币汇率上升。

从经济增长看,我国持续了两位数的GDP增长速度,且出口导向型经济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进一步提高了人民币汇率。

2. 2014年以来人民币贬值的主要因素2014年人民币开始呈现出贬值的波动轨迹,既有长期因素要素的转变原因,也受到短期因素的影响。

从长期因素看,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通胀水平持续处于低位,CPI增速曾一段时期持续低于2%,故我国相对的高通胀造成本币购买力下降。

由于通胀对汇率变化的影响力比好持久,所以其对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将持续存在。

从短期因素看,一是我国货币供给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2009年投放的4万亿元仍未消化,对人民币贬值形成一定推动力;二是我国多次下调基准利率,尤其是为力保经济平稳增长,2015年以来曾多次密集下调利率,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压力;三是2014年以来美联储多轮加息预期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集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贬值。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中国政府在进行经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这次改革是为了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促进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

以下是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1.建立人民币参考汇率制度:在此次汇率制度改革中,中国央行决定建立人民币参考汇率制度。

参考汇率由中央银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在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中形成。

该参考汇率供市场参考,作为外汇市场交易的参考价格。

2.扩大人民币兑换的灵活性:为了促进人民币市场化发展,中国政府决定扩大人民币兑换的灵活性。

此次改革中,人民币的汇率浮动幅度提高到每日可浮动0.3%。

这给予了市场更多的自主决定权,使得市场供求因素更加充分地在人民币汇率中体现。

3.改变人民币汇率的切合性:在改革前,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几乎始终保持固定,导致汇率切合性不足。

为了增加汇率的切合性,中国政府决定将人民币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其他一些重要货币。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合理地反映市场供求。

4.增加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自主权:在此次改革中,中国政府提高了企业进行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自主权。

企业不再需要向外汇管理部门申请外汇配额,而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人民币结算。

这一举措减少了企业的外汇管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自主权。

5.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了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中国政府决定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在此次改革中,中国政府鼓励境外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并且开展了一系列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这些举措有助于增加人民币在国际支付、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提高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

总之,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中国政府为了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参考汇率制度、扩大人民币兑换的灵活性、改变汇率的切合性、增加人民币贸易结算的自主权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措施,中国政府积极调整人民币汇率制度,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增强市场化供求决定汇率的作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外汇环境。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2005年7月,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发生了重大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机制:在这次改革之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水平。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中国面临着外汇储备的大量增加和国内通胀压力的双重挑战。

因此,中国决定将人民币汇率与一篮子货币挂钩,并允许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浮动。

这一调整机制被称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参考货币篮子的构成: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前,人民币主要参考美元的汇率进行调整。

而在这次改革之后,中国官方宣布将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整,包括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主要货币。

3.汇率浮动范围的确定:人民银行决定设置一个日本费入以下的每个交易日间人民币对美元的涨跌幅限制,同时每个计算日大国息银行分别公布该日间人民币对美元国际市场之间中间价格。

4.官方对外汇市场干预: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前,中国政府一直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保持人民币的稳定。

而在这次改革之后,中国决定逐步放开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允许市场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民币的汇率。

但中国政府仍保留一定的干预权力,以避免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波动。

5.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一揽子措施:为了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放宽对企业外汇交易的限制、扩大外汇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改革银行系统的外汇交易方式等。

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并加强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体制不仅使中国货币政策更加灵活和有效,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外汇管理环境,同时提高了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

然而,这次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平衡国内通胀和外汇储备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市场的不稳定性等。

总的来说,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中国货币政策的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汇率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引言
• 1985年9月22日美、日等国在纽约广场饭 店会议上签署的《广场协议》,通过对 《广场协议》的解读,了解该协议签署之 后对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和带给其他国家 的启示。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 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 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 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 内容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 协作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序地下调。 从1980年起,美国国内经济出现两种变化,首先是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1984年高 达1600亿美元,占当年GNP的3.6%。其次是政府预算赤字的出现。在双赤字的阴影下, 美国政府便以提高国内基本利率引进国际资本来发展经济,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 美元不断升值,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于是扩大到外贸赤字的危机。在这种经济危机 的压力下,美国寄希望以美元贬值来加强美国产品对外竞争力,以降低贸易赤字。 1977年1977年,美国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布鲁梅萨以日本和前联邦德国的贸易顺差为 理由,对外汇市场进行口头干预,希望通过美元贬值的措施来刺激美国的出口,减少 美国的贸易逆差。他的讲话导致了投资者疯狂抛售美元,美元兑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 急剧贬值。1977年初,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美元兑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 170日元,跌幅达到41.38%。美国政府震惊了,在1978年秋季,卡特总统发起了一个 “拯救美元一揽子计划”,用以支撑美元价格。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 机爆发,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
(一)广场协议的内容 。


79年夏天,保罗•沃尔克就任美联储备主席。为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他连 续三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的结果是使美国 市场名义利率快速上升到20%左右的水平,短期实际利率从1954年—1978年 平均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1980年—1984年间的3%—5%。高利率吸引了大 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大幅升值。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这段时 间内,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工业国家的汇率甚至超过了布雷 顿森林体系崩溃前的水平。美元大幅度升值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 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00亿美元,正是在这样 的历史背景下,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决心共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一),形成泡沫经济

“广场协议”后近5年时间里,股价每年以30%、地价每年以15%的幅度增长, 而同期日本名义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泡沫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 虽然当时日本人均GNP超过美国,但国内高昂的房价使得拥有自己的住房变 成普通日本国民遥不可及的事情。1989年,日本政府开始施行紧缩的货币政 策,虽然戳破了泡沫经济,但股价和地价短期内下跌50%左右,银行形成大 量坏账,日本经济进入十几年的衰退期。
浅民银行进行了一场重大的金融改 革————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这次改革可以说 是出其不意,却也是在意料之中。人民币在这天突然升 值出乎大家的意料,然而在迫切的国内国际背景下,中 国选择改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 摘要:今年是《广场协议》签署30周年,也是日本经济泡沫破灭25周 年,很多人说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当年的日本有较多相同之处。当 年日元在美国的压力下大幅度升值,而中国现在同样面临美国的汇率 压力。是当年日元的大幅度升值造成了日本失落的10年吗?如果人民 币做同样的选择,会陷入长期经济衰退吗?也许正是因为这个问题是 如此关键而富于争议,在这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方和美方聪 明地回避了汇率问题。但政治上的考量和较量并不影响外界对汇改的 期望加温。在此我们运用所学知识浅析《广场协议》带来的影响和对 中国宏观经济进行深一层次的解读。 •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广场协议、日本经济、泡沫经济崩溃、人民币 升值压力、美元。
(二),美元资产缩水
• 最显而易见的代价就是以美元形式持有的资产大幅缩水。1981至1985年,日 本经常收支项目的顺差约为12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贸易顺差来自美国。但 是日本企业并没有将这些钱都拿回国内,而是将绝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国债。 其中,对外长期证券投资主要集中在美国的中、长期国债上。根据日本银行 的统计数据,1985年,日本对外长期直接投资额为440亿美元;对外长期证 券投资额为1457亿美元。1985年“广场协议”后,由于美元的大幅度贬值, 日本所持有的美元资产也随之大幅度贬值。1985年9月至1987年底,美元兑 日元就从1∶250下跌到1∶121,贬值达50%。也就是说,日本人所持有的美 元资产贬值了50%。而据日本机构的统计,“广场协议”导致日本对外净资 产的汇率损失累计约为3.5万亿日元。包括日本许多保险公司在内的机构投资 者损失惨重。
9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
• 在“广场协议”上,日本大藏省大成竹下登慷慨表示,日本愿意协助美国, 采取入市干预的手段压低美元买汇率,甚至承诺“美元贬值20%不成问题”。 然而,日本政府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美国政府和市场投机者并没有满足于美 元对日元贬值20%。 广场协议后,以美国财政部长贝克为首的美国政府当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 滕为代表的专家们不断对美元进口头干预,表示当时的美元汇率仍然偏高, 还有下跌的空间。在美国政府强硬态度的暗示下,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大跌。 1985年9月,日元汇率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在“广场协议”生效 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附近,升幅20%。1986 年底,1美元兑152日元,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然而,美元对日 元的贬值还没有就此结束,由于美国政府长期实行“弱势美元政策”,到 1995年,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已经多次跌破100日元大关,当年收盘汇率也只 有1美元兑换102日元。然而从日元对美元名义汇率看,1985年2月至1988年 11月,升值111%;1990年4月至1995年4月,升值89%;1998年8月至1999 年12月,升值41%。从日元实际有效汇率看,1985年第一季度至1988年第一 季度,升值54%1990年第二季度至1995年第二季度,升值51%;1998年第三 季度至1999年第四季度,升 值28%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实质性影响,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