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3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学历案-高中地理鲁教19必修第一册

《第三单元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学历案-高中地理鲁教19必修第一册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河流地貌探秘”,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背景,通过对该流域河流地貌的学习,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了解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及河流地貌的分布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三、评价任务1. 课前预习评价:通过课前小测验或预习作业,检查学生对河流地貌相关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回答问题准确性等。

3. 课后作业评价:布置相关河流地貌的探究性作业或小论文,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澜沧江—湄公河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河流地貌的兴趣,并提出本课学习目标。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包括河流地貌的分类、特点及形成机制。

(2)重点介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及河流地貌的分布特点。

(3)通过地图展示,让学生了解流域内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3. 探究活动(15分钟)(1)分组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择流域内一个具体的地貌类型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其形成原因和影响。

(2)小组展示: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将探究结果向全班同学展示,其他组成员进行补充。

4. 总结提升(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强调河流地貌的重要性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进行一次关于河流地貌知识的简单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探究性作业或小论文,如让学生选择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内的一个具体地点,分析其地貌特征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 河流沉积地貌
➢ 江心洲
• 分布 多位于河流中下游或流速较慢的宽谷段
• 形成过程 由河流携带泥沙沉积而成
• 地貌特点 四面环水
3 河流沉积颗粒与流速的关系
河流沉积物颗粒与流速呈正相关,流速越快,沉积物颗粒越大。 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颗粒分别为:
石块
鹅卵石
砾石
粗砂
细沙
黏土
判断
(1)冲积扇多分布在出山口。( √ ) (2)河流冲积扇的组成物质由山口向下颗粒越来越大。( × ) (3)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处都会形成三角洲。( × ) (4)黄土高原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均是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的。( × )
2 河流侵蚀地貌
➢ 中下游
• 牛轭湖
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当曲流发展到 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 弯道形成牛轭湖
2 河流侵蚀地貌
➢ 在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的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也各不相同。
初期
中期
后期
侵蚀 方式
以下蚀和溯 源侵蚀为主
下蚀减弱 侧蚀加强
以侧蚀为主
河谷 形态
深而窄,谷壁 陡峭,横剖面
答案: 图d。 溯源侵蚀、下蚀。
问题: 2.[综合思维]判断图a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哪 一岸?并解释理由。
答案: D岸。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 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 侵蚀,在凸岸堆积。
问题:3.[综合思维]若图a中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b所示,则形成的地 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答案 上游澜沧江流经横断山区,河水以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为主, 河谷窄而深,呈“V”形。湄公河下游流经平原,河水以侧蚀为主, 河谷宽而浅,因而横断面呈宽而浅的槽形。
拓展延伸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件)高一上地理课件(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件)高一上地理课件(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
流水侵蚀作用 水流掀起地表物质、破坏地表形态的作用。
1
溯源侵蚀
使河向源头方向变长
侧蚀
使河变宽
下蚀
使河变深
河流的侵蚀作用示意图
2
流水搬运作用 水流在流动中携带大量泥沙并推动河底砾石向前移动的作用。 河水流速越快,动力越大,推力越强,搬运能力越强,反之则弱。
3
流水堆积作用 流水携带的泥沙,由于条件改变,如坡度变缓,流速变慢,水量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第 三 单 元 ·第 三 节
材料
课程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 主要特点。
1
目录
2
CONTENTS
34Leabharlann 1 湄公河-澜沧江流域1
源头: 青海省唐古拉山
亚洲第三长河 全长4909千米
类乌齐河口 功果桥
注入海洋: 南海
2流 水 作 用
2
1.读图,说出澜沧江在此区域 的地形特点。
澜沧江流经横断山区, 地形崎岖,地势落差大。
2、分析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山 区的峡谷为什么成“V”字形?
由于落差大、水流急, 水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强, 多形成“V”形峡谷。
3
读图说明在支流汇入澜沧江时, 此时地形地势有何特点?对当地 地貌产生什么影响?
当河流出山口时,流域面积 增大,流速减慢,流水侵蚀 作用与流水搬运作用减弱, 流水堆积作用加强,水中泥 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减少和泥沙增多等,使流水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堆积,
3河 流 地 貌
1 1、读图,说出澜沧江在源头 区的地形特点。
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扎 阿曲,由于位于青藏高原面 上,地形比较平坦。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学案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一、澜沧江—湄公河概况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流出国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最后注入南海。

它全长4 909千米,是亚洲第三长河。

二、澜沧江—湄公河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一、判断题1.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以向下和向河谷两岸侵蚀为主。

( )2.河流在凹岸堆积,凸岸侵蚀。

( )3.冲积扇多分布在山前。

( )4.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处都会形成三角洲。

( )5.只有湿润地区的河流才会形成曲流。

(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

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

读图回答6~7题。

6.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B.断裂下陷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7.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答案:6.C 7.A8.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答案:A读我国某地地貌形态图,回答9~10题。

9.与图中地貌形成无关的是( )A.河流含沙量大B.河流流速变快C.地势由陡到缓D.河道变宽10.以下地区该地貌较多的是( )A.东北平原B.长江三角洲C.河西走廊D.青藏高原内部答案:9.B 10.C河流侵蚀地貌【情景导入诱思】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的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所组成,全长193 km。

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14张PPT)教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14张PPT)教案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课标要求: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调查,识别不同河段地貌。

(地理实践力)2.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为例,描述不同河流地貌的特点、形成过程。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结合材料,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为例,分析不同河流地貌类型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教学重点、难点】1.识别澜沧江—湄公河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类型、特点2.分析地貌形成原因和过程【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软件、实验模拟道具【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世界那么大,想不想去看看?【过渡】:有同学说学习没时间尽管身体无法远行,但心灵可以先行出发!一段视频带给大家!播放视频【承转】: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一路浩浩荡荡奔涌南下,沿途塑造出众多的河流地貌,影响着不同的人类活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澜沧江-湄公河,揭开其地貌的神秘面纱。

展示学习目标。

二、新课讲授(一)识地貌说特点【过渡】:无需收拾繁重的行囊,带上问题,借助信息技术,我们轻装出发。

(切换谷歌地球)(1)要求:1.识别不同河段的河流地貌景观。

2.观察不同河流地貌的位置,描述地貌特征。

【过渡】:同学们,通过这次澜沧江-湄公河之旅,你认识了哪些河流地貌,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呢?播放ppt(学生依次作答)【过渡】:很好,无论是源头的宽浅河谷、山区的峡谷、冲积扇、还是中下游的曲流三角洲等,大自然到底用什么塑造了不同的地貌景观的呢?【结论】:流水的作用【承转】:很好,查看我们的知识锦囊,流水作用又分为哪些形式呀?【结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

【承转】:那你能识别出上述地貌是那种流水作用形成的吗?(学生依次作答)【过渡】:为什么不同的流水作用能塑造不同的地貌,地貌的形成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下面的过程探究。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版)必修一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版)必修一

河流沉积地貌——河漫滩平原
• 分布:中下游地区 • 成 因 : 河流中下游地区下蚀作用减弱 ,
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 堆积体在 枯水季节露出水面 , 形成河漫滩。多 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 漫滩平原。 • 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在洪水季节被 淹没,枯水季节出露
材料二 下面是胡玢的《庐山桑落洲》诗句:“莫问桑田事,但看 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 年后,人世更悠悠。”
1.[综合思维]分析长江三峡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 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侵蚀而成。 2.[区域认知]说明三峡地区的地貌是河流地貌中的哪种。 答案 河流侵蚀地貌。
③凹凸岸的应用
导思
材料一 长江三峡是万里长江中的一段山水 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 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 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 所组成,全长193 km。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 滩峡相间,水流湍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 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寥寥数 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2.图示金沙江河谷地貌
√A.山高谷深
B.河道平直 C.底部平坦 D.水流湍急
读图中信息并结合材料可知,图示金沙江河谷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落 差大,山高谷深,A正确; 河道平直、水流湍急不是地貌特征,B、D错误; 从图中看出,地势底部不平坦,C错误。故选A。
(2022·河 南 商 丘 期 末 ) 蛇 曲 之 美 , 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礴。蛇曲进 一步发育,就会形成牛轭湖,牛轭湖又 称河迹湖,是由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 形河道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 多呈弯月形。图1为“某地区蛇曲图”, 图2示意牛轭湖。据此回答3~4题。

高一地理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必修一).

高一地理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必修一).
3.小组合作:本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研究报告。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多样性和创新意识。
4.教学策略灵活多样:本节课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教师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提高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学生通过总结归纳,加深对河流地貌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强调河流地貌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思考。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请你们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形地貌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短文。”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澜沧江湄公河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场景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他们更加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点。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让他们认识到保护河流地貌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探究
(2)结合“凹凸”二字理解凹岸和凸岸 下图把文字的形状和河岸形态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
探究
[应用体验]
【例题】 读我国南方山区某水系部分河段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
(1)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区是( B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图中①地位于河流源头,③地位于河流峡谷地带,两地均地势起伏大,
读黄河示意图,完成2~3题。 2.图中河床剖面呈“V”形的河段是( A ) A.a B.b C.c D.d 解析:a处是黄河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 所以河床剖面呈“V”形。
3.形成巨大冲积平原的地点是( C ) A.a B.b C.c D.d 解析:c处是河流流出山口由洪积物和冲积物堆积形成的冲积平原。
五、河流下游的平原和三角洲 澜沧江—湄公河流出北部山地和丘陵后,因地势变得平坦,河流从上中游
带来的泥沙大量 沉积 ,形成湄公河平原。 湄公河注入海洋时,流速减慢,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湄公 河 三角洲 。 【链接生活】 在长江入海口附近发育有众多的河口三角洲,三角洲上适合 农耕,请从地形、土壤角度分析其原因。
探究
问题:1.细沙在书本前的堆积体外形是否具有山前洪(冲)积扇的特征? 答案: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体具有山前冲积扇的扇形特征。
2.流水搬运物体的重量与水流速度的6次方成正比。据此推想,山前洪(冲) 积扇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 答案:洪积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粗砂、砾,分选性较差。随着流水搬运能 力向扇缘减弱,堆积物质变细,具有分选性,一般为细砂、粉砂等。 3.这个实验能否反映山前洪(冲)积扇不同颗粒沉积物的分布规律?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实验选用的颗粒物大小比较均匀,作用力为重力。 4.如何改进这个实验? 答案:选择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质量不等的物质混合作为实验材料,用 流水作搬运媒介。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设计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设计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设计澜沧江,也被称为湄公河,是亚洲最长的河流,流经中国的7个省市以及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澜沧江河流地貌丰富多彩、景观千变万化,其中包括小流域、河口、河段等等,是一个独特而美丽的自然环境。

探秘湄公河,从其特有的地貌开始。

湄公河河谷内可分为两部分:上游和下游。

上游以梁河、泸沽湖、虾蟹池和大渡河等为特征,水流湍急,河道两旁被悬崖峻岭和石头构成,形成滩、险、微坑等景观,极富美感。

下游的特点是河道变宽变陡,河岸有大量曲流湖泊,被称为“湄公河湖泊河谷”,极具吸引力。

湄公河河流地貌学习应有重点,重点应该是基础河流地貌学习,即以湄公河河床特征为主线;进一步,应该对湄公河河流地貌的格局、河段的演变等有序的把握,如悬崖、峡谷、滩、坪、滑坡、间歇性河道等,以及湄公河河段表现的特殊性,建立一个完整的湄公河河流地貌学习的理论体系和识别系统。

此外,探秘湄公河河流地貌学习还应涉及对湄公河河岸特征的归纳和总结,比如河岸陡峭与平缓,岸谷类型,河岸坡面特征等;河道构造元素特征,比如河床结构、河口比例、曲流湖、演变过程等;河流演变及构造特征,如水源特征、岩石特征、水文环境特征、河道演变特征、河口改造特征等;以及湄公河河流地貌的客观表现特征,比如河床的深浅变化、河道的湍急及曲折,河口的分叉、中间段的洼地、滩涂平面等。

探秘湄公河河流地貌的学习,也需要重视其实践环节。

这其中包括:湄公河河谷的地形实地考察,比如野外考察、走访、采样、研究和观察;湄公河河流地貌的实景分析研究,比如地质地形影像调查、河道模式模拟实验;利用GIS技术对湄公河河流地貌的信息分析研究,比如河流地貌的量化分析、河流地貌的多样性统计分析、河流地貌生态分析等。

总而言之,探秘湄公河河流地貌教学设计,既要突出其独特的河流地貌体系,又要重视实践环节,将定义、把握和实现湄公河河流地貌学习的宏观性意义与具体性知识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湄公河河流地貌的学习内容,全面深入地探索湄公河河流地貌的特点与分布规律。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程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程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区域认知:通过视频、图片,从区域视角识别出河流地貌,说出河流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分布。

综合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际体验和观察,识别河流地貌,动手绘制河流地貌示意图。

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和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与人类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难点】1.流水作用的类型、特点。

2.澜沧江—湄公河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类型、特点及形成原因和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促进了六个国家在多个领域的合作。

澜沧江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流出国境后称为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河流地貌类型多样。

问题:你知道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类型吗?让我们作一次从上游到下游的考察吧!一、澜沧江—湄公河简介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在我国境内称为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流出国境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最后注入南海。

它全长4909千米,是亚洲第三长河。

过渡:请同学们先阅览课本72页-75页澜沧江不同河段的地貌景观图,思考澜沧江不同河段的地貌是怎样形成的?澜沧江不同河段的地貌,是受流水作用形成的。

知识拓展:流水作用1.概念: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以及水溶解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

2.流水作用类型(通过课件进行演示)①侵蚀作用(1)概念:水流掀起地表物质、破坏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还包括河水及其携带物质对地表的磨蚀作用,以及河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

(2)形式:河流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三种形式:下蚀、侧蚀、溯源侵蚀。

②搬运作用(1)概念:水流在流动中携带大量泥沙并推动河底砾石向前移动的作用,称为搬运作用。

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

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一

D.入海口处
39003
当堂检测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下面3~4题。
3.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A.为“U"形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谷
D.水深壁陡
4. 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C )
A.水流向源头侵蚀 B.水流向两岸侵蚀
知识拓展
流水侵蚀作用
观察水面变化,思考流水向什么方向 侵蚀?
向两侧侵蚀 向下侵蚀 向后侵蚀
加宽 加深 长度增长
39003
新课讲授
流水侵蚀作用
溯源侵蚀
使河向源头方向变长
侧蚀
使河变宽
下蚀
使河变深
河流的侵蚀作用示意图
39003
01
澜沧江源头的宽浅河谷
01河谷特征 02成因分析
39003
新课讲授
A
探究问题一:描述澜沧江源头 澜沧江源头 段的地形特点思考其影响。
39003
D CE
B
图3-3-5 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冲积扇
课堂总结
39003
当堂检测
右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
层地区。读图,完成下面1~2题。
1.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C )
A.“U”形谷 B.喀斯特溶洞
C.瀑布
D.河口三角洲
2.图示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的( A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C
图3-3-5 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冲积扇
新课讲授
用笔画出大致范围,并判别不同方向坡度 的差异。
• 坡度差异:从冲积扇顶端到外缘的纵剖面,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课程目标
1.了解澜沧江和湄公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征。

2.了解澜沧江和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

3.掌握流速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学内容
1.了解澜沧江和湄公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征。

2.了解澜沧江和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

3.掌握流速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课堂教学
1.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澜沧江和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你们对这两
个河流有了解吗?请和同桌一起讨论一下。


2.展示澜沧江和湄公河的图片,介绍其地理位置和流域特征。

3.讲解澜沧江和湄公河的河流地貌特征,包括三峡地貌、砂石峡地貌、塔状喀斯特地貌和湿地沼泽地貌等。

并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4.掌握流速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将澜沧江和湄公河的流速进行比较和分析。

5.考察:出示澜沧江和湄公河的河流地貌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和分析。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笔记整理,理清学习思路。

2.在课后进行一些阅读,加深对澜沧江和湄公河的理解,并扩宽自己的知识面。

3.准备阶段性考试,复习所学知识点。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了解澜沧江和湄公河的地理位置和流域特征,掌握其河流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并掌握流速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够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总体特点和形成机理;•掌握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流域范围、水系特征和河谷地貌;•理解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貌演化过程、特点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地图、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主要地貌特征;•能够归纳总结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貌演化的规律,分析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这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注重个人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流域范围、水系特征和河谷地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貌演化过程、特点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回答学生提问:为什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特征各异?1.导入(5分钟)1.1 引入主题•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1.2 提问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在上节课中我们讨论了哪些内容?这一节课我们将了解到哪些内容?2.讲授(30分钟)2.1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总体特点和形成机理•使用地图和图片介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总体特点以及形成机理。

2.2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流域范围、水系特征和河谷地貌•介绍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流域范围、水系特征和河谷地貌,包括地形、水文特征、洪水灾害等。

2.3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貌演化过程、特点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讲解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地貌变化过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讨论(20分钟)3.1 小组讨论•按照小组分配的题目,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地貌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总结讨论结果。

3.2 总结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介绍本组讨论结果。

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3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案

新教材鲁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3节《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案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考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区域认知:通过视频、图片,从区域视角识别出河流地貌,说出河流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分布。

综合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际体验和观察,识别河流地貌,动手绘制河流地貌示意图。

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和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与人类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难点】1.运用图像识别河流地貌。

2.主要河流地貌的特征和成因。

【教学过程】[导入:人民币图片]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哪一种外力有关?通过哪些作用塑造了这些地貌?之前已经学习了喀斯特地貌,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可以自己描述这些地貌的成因。

本节从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来讲述。

[小实验](投影)小实验师:通过观察,思考流水作用使沟谷在深度、宽度、长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河谷变长、变深、变宽。

师:(投影归纳)河流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三种形式: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使河谷在往源头方向延长、深度变深、宽度变宽。

再通过展示壶口瀑布来进一步巩固河流的侵蚀作用。

[教师引导设问](投影)河谷发育图师:思考:河谷发育不同时期河流以哪种侵蚀为主?原因?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师:教师投影归纳[拓展延伸]师:在分析侧蚀时应分以下两种情况:平直河段:地转偏向力弯曲河段:惯性(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以南半球为例分析说明。

师:河流在弯曲度到一定程度时,称为曲流。

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弯曲。

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

[核心归纳]河谷的发育[拓展延伸]长江河流不同河段的侵蚀方式[跟踪训练]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教师引导设问](投影)下图师:思考:河流三种堆积地貌发育位置?形成过程?生:思考讨论总结师:从宏观介绍三种地貌形成位置,然后分别介绍。

(投影)冲积扇图师:判别冲积扇不同方向坡度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考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视频、图片,从区域视角识别出河流地貌,说出河流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分布。

综合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际体验和观察,识别河流地貌,动手绘制河流地貌示意图。

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和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与人类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难点】1.运用图像识别河流地貌。

2.主要河流地貌的特征和成因。

【教学过程】[导入:人民币图片]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哪一种外力有关?通过哪些作用塑造了这些地貌?之前已经学习了喀斯特地貌,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可以自己描述这些地貌的成因。

本节从河流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来讲述。

[小实验](投影)小实验师:通过观察,思考流水作用使沟谷在深度、宽度、长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河谷变长、变深、变宽。

师:(投影归纳)河流侵蚀作用,按其方向可分为三种形式:溯源侵蚀、下蚀、侧蚀。

使河谷在往源头方向延长、深度变深、宽度变宽。

再通过展示壶口瀑布来进一步巩固河流的侵蚀作用。

[教师引导设问](投影)河谷发育图
师:思考:河谷发育不同时期河流以哪种侵蚀为主?原因?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师:教师投影归纳
[拓展延伸]师:在分析侧蚀时应分以下两种情况:平直河段:地转偏向力弯曲河段:惯性(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以南半球为例分析说明。

师:河流在弯曲度到一定程度时,称为曲流。

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更加弯曲。

当曲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河流会自动裁弯取直,废弃的弯道形成牛轭湖。

[核心归纳]河谷的发育
[拓展延伸]长江河流不同河段的侵蚀方式
[跟踪训练]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教师引导设问]
(投影)下图
师:思考:河流三种堆积地貌发育位置?形成过程?
生:思考讨论总结师:从宏观介绍三种地貌形成位置,然后分别介绍。

(投
影)冲积扇图
师:判别冲积扇不同方向坡度的差异。

扇顶到边缘堆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描述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生:思考讨论总结
师:冲积扇纵剖面(顶端到边缘):高度逐渐降低横剖面:中部高,两侧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形成过程:季节性洪水或河流在山区流动,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砾石和泥沙,到出山口处,地势趋缓,水道开阔,流速放慢,搬运物质堆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多个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投影)河漫滩图
师:简单介绍河漫滩平原的形成过程。

中下游地区,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期被淹没,继续沉积,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投影)三角洲图
师:简单介绍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海水顶托,河水流速变慢,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合作探究]
读图,指出G河入海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

生:小组讨论交流。

师:归纳总结。

1.G河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少。

2.泥沙在上游刚果盆地发生沉积,河流入海口处含沙量小。

3.入海口地形起伏大(落差大),水流急。

4.河口处潮流搬运能力强。

[板书总结]
[巩固]学生通过具体到湄公河-澜沧江流域进行本节课的巩固,然后配合随堂演练,及时掌握本节课内容。

[设计意图]河流地貌是比较常见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分布比较普遍且多样,课本以湄公河-澜沧江流域为例来讲述,我采用的是先讲原理,然后再从一般到特殊,来认识湄公河-澜沧江流域。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导设问进一步将该地貌与生活知识相联系,使之成为有用的知识。

最后板书总结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复习,强化记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点明地貌形成的基本规律,强化方法,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会迁移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