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2015版高考地理考点分类汇编:专题十四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近3年真题+模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四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试题

考点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11年上海地理,15~16)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据此回答1~2题:

1.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 )

A.降低大气温度

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促发光化学反应

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2.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

A.青藏高原上空

B.北极附近上空

C.南极附近上空

D.北美大陆上空

解析:1.B 2.C 第1题,臭氧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因而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第2题,南北极附近及青藏高原上空是目前地球上臭氧洞出现的地区,其中南极上空最为严重。

(2009年浙江文综,2~3)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回答3~4题:

3.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4.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解析:3.B 4.A 第3题,全球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很大,但在不同地区影响的程度不同。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增加;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变化,但不特别明显,对沿海低地、岛屿影响最大。第4题,全球变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类活动中排放CO2等温室气体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可以减少CO2的排放,从而有利于控制全球变暖。

5.[2010年北京文综,39(2)(3)]如图是21世纪初某年世界部分国家碳排放状况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在美国、俄罗斯、法国、印度四国中任选一个国家,指出该国相对于中国的碳排放特点。

(2)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与气温升高的关系及学生对图的分析能力。第(1)题,根据图可以分析出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较多,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法国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与中国相当。第(2)题,二氧化碳主要是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得大气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强,导致气温上升。

答案:(1)美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较多;或俄罗斯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法国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较多;或印度碳排放总量较少,人均排放量与中国接近。(四选其一)

(2)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考点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2年四川文综,3~4)如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

A.甲城市

B.乙城市

C.丙城市

D.丁城市

2.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

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解析:1.C 2.D 第1题,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丙城市所处区域地势平坦,靠近河流,降水较多,因此城市发育相对其他三处规模大、等级高、人口数量多。第2题,据图示国家轮廓形状和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国为蒙古。该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土地荒漠化严重。

(2010年江苏地理,17~18)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图。读图,回答3~4题:

3.①、②、③、④、⑤的含义符合该循环系统的是( )

A.种苗培育、饲料加工、排放、废弃物、饲料

B.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废弃物、肥料

C.种苗培育、水窖集雨、净化、废气、饲料

D.水窖集雨、饲料加工、供暖、肥料、废弃物

4.该园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小农经营

B.集约化程度低

C.商品率高

D.科技水平低

解析:3.D 4.C 第3题,由图中的循环过程可知,作物的秸秆经过过程②之后进行畜禽养殖,所以②只能是饲料加工,沼渣是作为肥料供给作物种植的,所以④为肥料,D选项符合题意。第4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园区的主要农产品以加工销售为主,所以其生产特点是商品率高。

5.(2010年广东文综,1)利用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 )

A.改善局地气候

B.综合利用资源

C.防止水土流失

D.保护农田作物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综合利用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6.(2013年重庆文综,13)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充足的水源补给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重要条件。指出图1中地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地下水水量的影响。

(2)某公司拟在图2乙地利用地下水设立饮用水生产厂。与甲地相比,请指出在乙地设厂的优势。

(3)分析乙地大量发展种植业可能对地下水资源的负面影响,并就不同负面影响分别提出一条防治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1剖面可看出,地表主要分布着疏松的风化物,且风化物厚度较大,风化物越疏松越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从图1中还可看出,该区域地形起伏较小,水流缓慢,有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地形和地表风化物两个因素结合起来,使该地的地下水比较丰富。第(2)题,由图2可知,乙地远离城市密集区,环境污染少,有利于水质的保护。从区域上分析,乙地位于内陆,土地和劳动力的价格均低于位于沿海的甲地。第(3)题,对地下水的负面影响一般着眼于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如果大规模地发展种植业,会破坏地表植被、消耗大量的水源,导致土层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造成地下水水源的减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对上面两点负面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即可。

答案:(1)特点:地表组成物质以松散风化物为主,厚度大;地形起伏和缓。影响: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厚度大、地形和缓,有利于延长地表水下渗的时间;最终有利于地下水水量的补给增加。

(2)土地价格较低;有利于水源地的保护(或远离城市密集区,环境污染小);劳动力成本低。

(3)负面影响:削弱了土层的涵养水源能力,对地下水水源补给能力降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或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或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使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

7.(2010年浙江文综,37)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下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下表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读图表,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